唾液腺肿瘤

合集下载

唾液腺肿瘤

唾液腺肿瘤
多见于男性 男女比例 6:1 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 常有吸烟史,发病可能与吸烟有关 可有消长史 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 圆形, 卵圆形, 表面光滑, 质地较软, 有弹性感 多发性, 双侧腮腺肿瘤(12%)或一侧多个肿瘤 紫褐色, 剖面囊腔形成, 内含干酪样物或黏稠液体 99m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具特征性
生物学行为
生长较快 疼痛 边界不清,粘连 常累及面神经 颈淋巴结转移率高 可出现远处转移 术后易复发 患者预后差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低度恶性肿瘤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高度恶性肿瘤
高分化 > 低分化
治疗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尽量保留面神经 分离后的面神经可加用术中液氮冷冻及术后放疗 手术切除彻底可不加术后放疗 不必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以肺为最多见。颈淋巴结转移率低。
肺部多转移灶
治疗
手术切除。应比其他恶性肿瘤扩大手术正常周界,术中宜行冷冻切片检查,以确定周围组织是 否正常。
术后常需配合放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 术后可选用化疗,以减少血行性转移。
Thanks
腺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乳头状囊腺瘤
WHO 建议用沃辛瘤命名
组织发生
与淋巴结发生有关 胚胎发育期,腮腺与腮腺内淋巴组织同时发育,腺体组织迷走到淋巴组织中,形成淋巴结被膜
以后,腺体组织包裹在淋巴结中 腮腺淋巴结中可见到腺体组织 沃辛瘤周围的淋巴结中,可见到最早期的沃辛瘤改变
临床特点
(一)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r)。其生物学特性不同于一般 良性肿瘤。包膜可能不完整,有时在包膜中可见到瘤细胞存在。如采用剜除术或手术中肿瘤破 裂,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部分病例可发生恶变,因此该瘤属“临界瘤”(border line tumor)。

唾液腺良性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唾液腺良性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康复指导
饮食调理
04
保持水分平衡,适当饮
水,避免脱水
03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如瘦肉、鸡蛋、豆腐等
02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01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
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运动康复
01
运动原则: 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02
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 柔韧性训练 等
03
运动频率: 每周至少进 行3-5次运动
唾液腺良性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x
01
治疗方法
02
护理措施
目录
03
康复指导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适用于肿瘤较大、位置较深、 影响功能或美观的唾液腺良性肿瘤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位置和性质,可选择开 放手术、微创手术或内镜手术
手术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感染、 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保 持口腔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
04
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 注意运动安全, 如有不适及时 停止
定期复查
复查时间:根据医生建议,定期 01 进行复查
复查项目:包括肿瘤大小、位置、 02 形态等
复查目的:了解肿瘤变化情况, 03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 04 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谢谢
05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 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提高 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 患关系,给予 患者充分的关 心和支持
01
提供心理辅 导,帮助患 者缓解焦虑 和恐惧
03

睡液腺疾病—唾液腺肿瘤(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睡液腺疾病—唾液腺肿瘤(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 肌上皮结构中可见巢状鳞状化生,细胞 之间有明显的细胞间桥,上皮团中央可形 成角化珠,角化脱落可形成囊腔
➢ 有的细胞之间可见嗜伊红均质样物 ➢ 偶呈菊花团样结构
浆细胞样细胞
梭形细胞类似于平滑肌细胞, 常排列成束
透明肌上皮细胞
➢ 巢状鳞状上皮化生, 细胞间桥 明显
➢ 中心有角化珠,脱落形成囊腔 ➢ 周围细胞似表皮样细胞呈同心
5年生存率超过90%
黏液表皮样癌
➢ 主要是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 ➢ 黏液细胞较少,低于10%,散在于表
皮样细胞之间
黏液表皮样癌
➢ 肿瘤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明显,排 列成片或实性上皮团,缺乏囊腔和腺 腔结构,向周围组织呈浸润性生长
黏液表皮样癌
➢ 肿瘤间质中“黏液湖”较少,缺乏 淋巴细胞
➢ 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用黏液染色 证明含少数的黏液细胞即可诊断
➢ 除多形性腺瘤癌变之外,其他类型唾液腺肿瘤尚未发现PLAG1和 HMGA2的融合,因此可用于鉴别形态学上同多形性腺瘤类似的肿瘤。
➢ 研究发现,一些类型的多形性腺瘤中 WIF1的表达下调与其与恶性转化风 险增加有关
➢ 一些类型的多形性腺瘤有HRAS的突变和过表达
肉眼见 ➢ 肿瘤多呈不规则结节状。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
➢ 良性肿瘤,恶性转化率约2% ➢ 术后容易复发 ➢ 恶变风险高
1.多形性腺瘤术后容易复发
➢ 由于包膜内常有瘤细胞侵入 ➢ 近黏液样成分包膜薄、不完整或无包膜 ➢ 行穿刺活检
2.多形性腺瘤恶变风险高
➢ 多次复发 ➢ 位于腮腺深叶 ➢ 男性 ➢ 老年患者
需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局灶性恶变和包 膜外浸润
类似于黏液囊肿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黏液表皮样癌

唾液腺肿瘤 PPT-

唾液腺肿瘤 PPT-

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骨膜时,与下
右颌下腺多形性腺瘤
颌骨体融合而不能活动。 恶性肿瘤侵及皮肤者,呈板样硬。 部分肿瘤出现颈淋巴结肿大。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 治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58页)
舌下腺肿瘤
部分病例无任何自觉症状。 部分病例可有一侧舌痛或 舌麻木,或舌运动受限。 触诊可及舌下腺硬性肿块, 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 连而不活动,口底黏膜常 完整。
应用,唾液腺造影自上世纪80年
代以来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上已很
少采用。
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造影,呈“手抱球状”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治图谱,
儿童
恶性 良性
成人
性别差异
女性
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
样癌女性多于男性,而
沃辛瘤男性明显多于女
性。
多形性腺瘤
黏液表皮样癌
沃辛瘤
二、不同部位的唾液腺肿瘤共同临床特点
唾液腺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 中等硬度或软,表面光滑或结节状
唾液腺恶性肿瘤
VS.
多有疼痛症状,生长较快
活动性差,界不清,可有神经功能障碍
质地硬,可伴有溃疡
腮腺肿瘤 下颌下腺肿瘤 舌下腺肿瘤 小唾液腺肿瘤
唇腺肿瘤 磨牙后腺肿瘤
舌腺肿瘤
三、 不 同 部 位 唾 液 腺 肿 瘤 的 临 床 特 点
腮腺肿瘤
表现为耳前区、耳垂下、或颌后区肿块。
良性肿瘤一般无面瘫,恶性肿瘤可有面瘫、 溃破、张口受限症状,少数可有颈部淋巴 结肿大。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 隆或软腭肿胀。
口底部腺样囊性癌 (引自道健一 久野吉雄 野间弘康主编,
彩图临床口腔外科学,科学技术文献出

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肿瘤

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肿瘤
小唾液腺顺序:腭,唇,颊,舌
➢ 症状:无痛,缓慢,偶有不适 ➢ 体征:质硬,活动(除腭部)结节状,表面皮肤黏
膜无改变
发生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 生长缓慢,表面光滑,常呈人口;在我国唾液腺肿瘤
约占人体全部肿瘤的2.3%;
年龄:平均46岁,但因肿瘤类型而异;
性别:女性多见;
性质:良性54-79%;恶性21-46%;
部位:
上皮性肿物(全部)
恶性肿瘤
腮腺
64-80%(多位于浅叶) 15-32%
颌下腺 7-11%
41-45%
舌下腺 1%
70-90%
7206例发病年龄分布
30 40 50
7206例唾液腺肿瘤小结
良性:恶性=1.83:1 良性最多见者为多形性腺瘤(66.48%);恶性最多见者 为黏液表皮样癌(29.77%)和腺样囊性癌(28.25%)
好发部位:腮腺↓(62.6%)、小唾液腺(腭腺)↑( 24.9%)、下颌下腺、舌下腺
恶性肿瘤发生率:腮腺22.3%;下颌下腺40.2%;舌下腺 93.7%;小唾液腺62.1%
小唾液腺 9-23%
50%
*发生于舌、口底及磨牙后区的肿瘤80-90%为恶性
7206例良恶性唾液腺肿瘤分析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最新统计资料)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7206例发病部位
不同部位唾液腺肿瘤的发生率
不同部位唾液腺恶性肿瘤发生率
恶性小唾液腺肿瘤的发生率
各类腮腺良性肿瘤的比例
7206例性别分布
Non-epithelial tumours(非上皮性肿瘤) Haemangioma(血管瘤) Lymphangioma(淋巴管瘤) Neurofibroma(神经纤维瘤) Lymphoma(淋巴瘤)

唾腺肿瘤

唾腺肿瘤
• Kuttner瘤 • Kimura病 • 硬化性多囊性腺病 • AIDS 的囊性淋巴样增生
涎腺肿瘤中的诊断难题
• 肿瘤类型多 • 形态学谱广 • 组织学亚型较多 • 不同肿瘤类型形态学有交

涎腺肿瘤中的诊断难题
• 对于嗜酸细胞肿瘤 、肌上皮瘤和基底 细胞肿瘤,良恶性 分界不明显。
• 很难预测某些肿瘤 的后果,如腺泡细 胞癌。
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
涎腺肿瘤的基本情况
• 提示涎腺肿瘤的形态学特征
– 导管和肌上皮成分存在 – 大量基底膜样物质 – 基底样细胞岛存在
• 导管细胞: 常分泌中性黏液 (嗜酸性; PASD+)
• 肌上皮细胞: 常分泌酸性间质型蓝色黏液 ( 爱辛蓝+)和基底膜样物质 (PASD+)
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
– Warthin瘤 – 高级别癌
• 多见于老年人,但也可发生于年轻 人/儿童,特别是下列类型肿瘤:
– 黏液表皮样癌* – 腺泡细胞癌 – 多形性腺瘤 – 淋巴上皮样癌
涎腺肿瘤的基本情况
• 腮腺或颈部淋巴结内可含有涎腺组织 ,可成为淋巴结内原发性涎腺肿瘤的 来源。
– Warthin 瘤被认为来源于淋巴结 – 涎腺原发性癌偶可起源于淋巴结 (如腺泡
得明显. • 肌上皮和改变的肌上皮细胞用肌样标记染
色可不一致 (不总是阴性,最好用calponin), S100, CK14或p63. 有时腔上皮细胞 S100或 CK14强阳性.
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
• 生长缓慢; 完全切除后复发者<5% • 不完全切除者常可复发 (每年1%); 复发的肿
瘤常为多结节性. 危险因子:
分化癌, 鳞状细胞癌,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唾液腺肿瘤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

唾液腺肿瘤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

唾液腺肿瘤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
唾液腺肿瘤是由唾液腺的上皮细胞和间质组成的一类肿瘤。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
包括腺瘤、腺癌和混合瘤。

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深入探究唾液腺肿瘤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以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 分子机制研究
在唾液腺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方面,许多研究人员都着重探究了唾液腺肿瘤与
基因的关系。

最新研究发现,与唾液腺肿瘤相关的基因在肿瘤细胞中活性显著提高,这使得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长速度都得到了加强。

除此之外,许多学者还在研究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

其中,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新型的检测方法和筛选出更有效的药物。

这些方法和药物的研发有助于提高唾液腺肿瘤的治疗成功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生活保障。

2. 治疗策略研究
唾液腺肿瘤的治疗策略涉及了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个方面。

其中,外科
手术是治疗唾液腺肿瘤的主要方法,只有少数患者适合采用放疗或化疗。

核心现阶段的唾液腺肿瘤治疗策略是外科切除,结合术后放疗或化疗。

根据疾
病分期和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少数不能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也可以采取化疗或放疗进行治疗。

总之,唾液腺肿瘤的研究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现代医疗
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相信将来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和药物,来有效地治疗唾液腺肿瘤,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保障和健康保障。

唾液腺肿瘤 PPT-

唾液腺肿瘤 PPT-

口底部腺樣囊性癌 (引自道健一 久野吉雄 野間弘康主編,
彩圖臨床口腔外科學,科學技術文獻出
版社,1997,226頁)
小唾液腺腫瘤
齶部最多見,一般發生於一側齶 後部及軟硬齶交界區。
上頜硬齶腫瘤固定而不活動,不 能依此判斷良惡性。
上齶惡性腫瘤可有疼痛或燒灼感, 常伴有患側上齶、眶下區或上唇 麻木。
當腫瘤侵及翼肌時,常致張口困難。
舌根部唾液腺腫瘤的特點: 位置靠後、早期常無自覺症狀, 臨床不易察覺。 舌部血液及淋巴迴圈較豐富,加 之局部運動頻繁,易發生淋巴結 和遠處轉移。
右舌根舌腺腺樣囊性癌
唇腺腫瘤
較少見,上唇明顯多於下唇, 多為良性腫瘤,尤以基底細胞 腺瘤及管狀腺瘤常見,表現為 界限較清的腫塊。
上唇腺癌 (引自韓德民主譯 ,頭頸外科學與
預後
唾液腺癌患者治療後的近期生存率較高,但遠期生存率持續下降, 根據北京大學口腔醫院405例唾液腺癌的臨床分析資料,3年、5年、 10年及15年生存率分別為77.8%、69.6%、55.8%、36.7%。唾液腺癌 患者的預後觀察,5年是不夠的,宜在10年以上。


(77.8%)

(69.6%)
(55.8%)
腫瘤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447頁)
病史和體檢
細針吸取活檢
診斷
影像學診斷
組織病理

詳細詢問病史



腫瘤的部位



視診、觸診等


影像學診斷 B超 CT
造影
99mTc
MRI
B超:
對於大唾液腺的病變較實用;
可以判斷有無占位性病變及腫瘤 的大小,並初步評估病變的性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唾液腺肿瘤-舌腺
• • • • • 多见于舌根部,以恶性肿瘤多见; 疼痛、异物感及吞咽障碍; 表面黏膜完整; 因部位较靠后,不易早期发现,初次发现即为晚期肿瘤; 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 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
小唾液腺肿瘤-唇腺
• 表现为界限较清楚的肿块; • 较少见,上唇明显多于下唇; • 多为良性肿瘤,基底细胞腺瘤或管状腺瘤; • 几乎所有的上唇唾液腺肿瘤均为良性,下唇恶性肿瘤比例 较高。
良性肿瘤 75% 60% 10% 40%
发病情况
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腺泡癌 沃辛瘤 腮腺 唾液腺导管癌 嗜酸性粒细胞腺瘤 上皮-肌上皮癌 下颌下腺 腺样囊性癌 多形性腺瘤 舌下腺 腺样囊性癌 少见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腭部小唾液腺 多形性腺瘤 黏液表皮样癌 磨牙后区小唾液腺 黏液表皮样癌 少见 • 多原发肿瘤以腮腺常见,多为沃辛瘤,其次为多形性腺 瘤,恶性少见。
分类
• 按生物学行为分类:(恶性肿瘤)
①高度恶性肿瘤: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率较高,易复发,预后较差
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唾液腺导管癌、非特异性腺 癌、鳞状细胞癌、肌上皮癌、嗜酸性粒细胞腺癌、未分化癌等。
②低度恶性肿瘤: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率较低,可复发,预后相对较佳
腺泡细胞癌、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皮癌等。 基底细胞腺癌、乳头状囊腺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等。


• 有些低度恶性肿瘤在早期也可呈良性表现,且病程较长, 易与良性肿瘤相混淆。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 80%位于腮腺浅叶;
• 耳垂下、耳前区或腮腺后下部的肿块; • 良性肿瘤:活动度较好,无面瘫症状; • 恶性肿瘤:活动度较差,可以有表面溃破、面瘫、张口 受限等症状,少数可出现颈淋巴结肿大; •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隆或软腭肿 胀; • 位于下颌支后缘与乳突间的腮腺肿瘤,如不能活动,不 能视为恶性诊断依据; • 发生于副腮腺的肿瘤,可表现为颧弓下方的颊部肿块。
③中度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治疗
1. 手术治疗
• • • • • • • 是治疗唾液腺肿瘤的主要手段; 切除肿瘤及周边部分甚至整个腺体; 腮腺浅叶肿瘤需切除部分浅叶组织或全部浅叶,而深叶 肿瘤则需同时摘除腮腺深叶; 除高度恶性肿瘤外,原则上需要保留面神经; 一般仅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 腭部的恶性肿瘤,需同时行上颌骨部分切除; 腺样囊性癌,术中需冰冻活检,检查明确神经受侵情况。
唾液腺肿瘤
发病情况
• 发病率:0.15-1.6/10万
• 构成比:占全身除皮肤外良、恶性肿瘤的5% 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32.9%
发病情况
• • • • 腮腺肿瘤 ——80% 下颌下腺肿瘤——10% 舌下腺肿瘤 —— 1% 小唾液腺肿瘤 ——9%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小唾液腺
恶性肿瘤 25% 40% 90% 60%
诊断
• 临床诊断: 病史采集+临床检查
初步判断肿瘤性质
• 影像学检查: B超——判断有无占位性病变及大小,估计大致的性质; CT——确定肿瘤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包括重要血管间的 关系; 99mTc核素显像——对沃辛瘤有较高诊断价值,“热结节”。 • 腮腺和下颌下腺肿瘤禁忌做活检!
诊断
分类
• 按组织学分类:(WHO,2005)
临床表现
小唾液腺肿瘤-腭腺
• 较大的腭部肿瘤,向口腔内突出生长者,可充满口腔, 影响进食; • 良性肿瘤对腭骨及牙槽突产生压迫性吸收,恶性肿瘤对 骨质呈侵蚀性破坏。
临床表现
小唾液腺肿瘤-磨牙后腺
• 几乎100%为恶性; • 以黏液表皮样癌多见; • 易被误诊为黏液囊肿、冠周炎或骨髓炎。
临床表现
治疗
治疗
3. 化疗
• 唾液腺恶性肿瘤可发生远处转移,特别是腺样囊性癌和 导管癌,远处转移率可达40%以上,术后还需辅助化 疗加以预防; 目前尚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化疗药物。

预后
• 唾液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生存率较高,但远 期生存率持续下降,其观察时间应该较鳞癌的观察时间 延长。
临床表现
舌下腺肿瘤
• 常无自觉症状; • 舌痛或舌麻木,或舌运动受限;
• 舌下腺硬性肿块,可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连而不活动, 口底黏膜常完整。
临床表现
小唾液腺肿瘤-腭腺
• 一般发生于一侧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区; • 肿瘤固定,不能以活动度来判断其良恶性; • 恶性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可伴有疼痛或烧灼感,还可 伴眶下区或上唇麻木;如侵及翼肌,可致张口困难。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2. 放疗
• • • 外放疗、125I组织内放疗 唾液腺恶性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单纯放疗很难达到根 治目的; 但对于某些肿瘤,术后结合放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复发 率:①腺样囊性癌;②其他高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不 彻底、有肿瘤残存者;③肿瘤与面神经粘连,保留面神 经而存在肿瘤残余者。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
下耳 垂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
耳 前 区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部腮 腺 后 下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以 耳 垂 为 中 心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 恶性肿瘤,有的可以面瘫为主诉就诊。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 低度恶性或体积很大的良性肿瘤,不出现面瘫症状。
临床表现
下颌下腺肿瘤
• 下颌下三角区肿块; • 良性肿瘤:一般无自觉症状; • 恶性肿瘤:侵犯舌神经,可出现 舌痛或舌麻木;侵犯舌下神经, 可出现舌运动受限,伸舌偏向患 侧;侵犯颌骨与皮肤,出现周围 组织粘连紧密;部分可出现颈淋 巴结肿大。
发病情况
• 年龄差异 成人唾液腺肿瘤良性多于恶性 儿童唾液腺肿瘤恶性多于良性 • 性别差异 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样癌女性略多于男性 沃辛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发病率约为6:1
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 生长速度 有无疼痛
活动度 有无粘连 有无功能障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恶性肿瘤 较快 有
差 有 有
缓慢 无
好 无 基本无
有无浸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