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肿瘤的治疗原则
唾液腺常见疾病--新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一)病因 1、严重的全身疾患,机体抵抗力降低;高
热、脱水、咀嚼功能减少→唾液分泌减 少→机械冲洗作用降低→逆行性感染
6
2、严重的代谢紊乱,如胃肠外科手术后→ 唾液分泌减少→逆行性感染
3、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和腺体的损伤 4、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二)病理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
18
↑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造影表现
腮腺造影显示:末梢导
管呈点状、球状扩张
排空迟缓,主导管和
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19
四、鉴别诊断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成人——舍格伦综合征伴感染
五、治疗 具有自愈性 原则: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
发作
20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1、局部因素(异物、炎症、唾液淤积) 2、全身因素(无机盐代谢)
涎石病好发于颌下腺的原因?
1、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 粘蛋白,钙含量高,钙盐易沉集;
2、解剖因素:导管自下向上行走,在下颌 舌骨肌后缘有一弯曲。
27
二、临床表现 1、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 2、临床症状的轻重和导管阻塞的程度有关; 3、进食后腺体反复肿胀,疼痛,重者可出
腮腺管炎 一、病因病理
导管狭窄(多见),阻塞→远端导管 扩张→唾液淤积→导管上皮化生,导管 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管腔内大量浓缩的 分泌物;
腮腺导管系统狭长,易于唾液淤积, 也是导致阻塞性腮腺炎的原因之一。
21
二、临床表现 1、多发于中年,M略多于F , 常为单侧性; 2、反复发作,约半数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
腮腺腮腺肿瘤治疗原则

腮腺腮腺肿瘤治疗原则良性肿瘤:完整切除,保留面神经。
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高分化:良性肿瘤中低分化:恶性肿瘤腺样囊性癌:恶性肿瘤扩大切除范围,术后放疗。
不保留神经。
有骨浸润的要切骨。
腺泡细胞癌:低度恶性治疗原则:保留面神经的腺叶和肿瘤切除术。
手术后放疗非必须,但病变广泛,切缘阳性或破损,术后放疗。
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时并疑为转移时再作颈清。
乳头状囊腺癌作腺叶和肿瘤切除,面神经保留与否同其他恶性肿瘤处理原则。
切缘阴性可完全治愈,切缘阳性术后可放疗。
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作选择性颈清。
涎腺导管癌类似乳头导管癌,高度恶性肿瘤。
病理常归入腺癌。
可伴有神经症状,病程短,颈淋巴结转移常见。
应在正常组织内将肿瘤,腮腺组织,面神经一并大块切除。
必要时切除咬肌和下颌支。
预后差,三年生存率低,远处转移常见,转移到肺和骨。
上皮,肌上皮癌极少见低度恶性肿瘤。
一般主张腮腺全去除。
面神经保留与否看和肿瘤的距离关系,放疗效果不清楚。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只发生于小涎腺。
是生长缓慢,潜在性的,恶性程度很低的肿瘤。
在治疗后很长时间复发。
可区域淋巴结转移,未见远处转移。
首次手术彻底可以根治。
癌在多形性腺瘤都有肿块缓慢无痛性生长数年到30年,近期生长加快的病史。
生长加快阶段可以神经症状。
腺癌:不能归入以上种类,称为非特异性腺癌。
预后报道不详细,鳞癌:局部广泛切除,根治性颈清,术后放疗。
手术失败原因是复发加转移。
5年生存率24,。
未分化癌:低度恶性:预后极好,高度恶性:预后极差。
治疗手段:手术大块切除,牺牲面神经,根治性颈清,放疗。
涎腺良性肥大:非肿瘤、炎症性肥大。
可能与糖尿病、营养代谢障碍,肥胖有关。
小手术要在急性炎症期以后。
舌下腺囊肿:囊壁要切除干净。
有残留不致复发。
缝合不易过紧,3,5针。
从颌下腺导管开口外侧至第二磨牙,囊肿与粘膜粘连紧密,不要切的过深。
成人局麻,小儿全麻。
分离舌下腺内侧时注意导管和舌神经的关系。
如果不慎将导管剪断,应在做开口到粘膜。
口腔之家每日习题并附带解析(口腔颌面部唾液腺疾病)

口腔之家每日习题并附带解析(口腔颌面部唾液腺疾病)一、A11、正常人每日唾液总量为1000~1500ml,其中腮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量占A.50%B.60%C.70%D.80%E.9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正常人每日涎液总量为1000~1500ml,其中90%为腮腺和下颌下腺所分泌,而舌下腺仅占3%~5%,小涎腺则分泌更少。
【该题针对“涎腺分泌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2、腺样囊性癌常发生远处转移的脏器是A.脑B.骨C.肝D.肾E.肺【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腺样囊性癌易侵入血管,造成血行性转移,转移率高达40%,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转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
转移部位以肺最为多见。
【该题针对“腺样囊性癌”知识点进行考核】3、腮腺手术中寻找面神经颊支的标志是A.腮腺前缘B.腮腺导管C.腮腺上前缘D.耳屏前E.腮腺上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面神经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称为上颊支,位于导管下方的称为下颊支,走行于导管上下方各10mm的范围内。
腮腺手术中寻找面神经颊支的标志是腮腺导管。
【该题针对“超纲”知识点进行考核】4、发生于舌下腺的肿瘤其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大约占A.30%B.10%C.50%D.70%E.9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大多数,约75%,恶性肿瘤只占少数,约25%;下颌下腺肿瘤中,良恶性肿瘤的比例比较接近,分别占55%和45%;舌下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的比例高达90%,良性肿瘤只占极少数(10%)。
【该题针对“超纲”知识点进行考核】5、以下关于涎腺肿瘤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巨大混合瘤可不妨碍面神经功能B.腺淋巴瘤多见于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后下极,可有消长史C.黏液表皮样癌好发于小涎腺D.腺样囊性癌侵袭性强,常出现疼痛和神经麻痹E.腮腺恶性肿瘤如术中见面神经穿过瘤体时应考虑切除面神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黏液表皮样癌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发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下颌下腺,也可发生于其他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
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

临床对甲状腺癌及口腔内异位甲状腺可应用131碘或125碘诊
断,颌骨恶性肿瘤用99m得 肿瘤有无远处转移,骨病损的显示十分良好;优于 X线检 查,能协助临床早期诊断骨质破坏或远处转移
四、穿刺及细胞学检查
1. 穿刺检查:适用于有波动感或非实质性含有液体 的肿瘤
囊肿,可吸出液体,涂片检查有时有胆固醇晶体 深部血管瘤可抽出血液
活检部位多考虑手术原则外,切口应包括在
手术时切除范围内
(二) 吸取活组织检查 1. 适应于深部肿瘤或表面完整较大的肿瘤及颈部大的淋巴结 2. 吸取方法:局麻后用尖刀将皮肤或粘膜刺开0.2cm大小破 口,用带芯的穿刺针接上50ml针筒,自皮肤小口处刺进 肿瘤。避开重要血管和组织,进入肿瘤后,保持负压,向 各方向穿刺2~3次,缓慢拨出针头,常可获得细条肿瘤组 织。推出针管内肿瘤组织,放在滤纸上,再放入10%福尔 马林溶液中固定送检。 3. 注意:可能引起内出血及癌细胞扩散 手术治疗时,宜将穿刺点皮肤一并切除
口腔颌面肿瘤的治疗
综合治疗 依肿瘤性质及其临床表现,结合身体情况,具
体分析,确定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因人因病而异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叫量体裁衣 (custom made)。
一、治疗原则
(一) 良性肿瘤
外科治疗为主:临界瘤,应切除肿瘤周围
部分正常组织,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应扩大切除范围
如恶变,
颌骨肿瘤 手术治疗为主。
4.
临床分期
选择治疗计划的参考、预后估计的参考:
早期病员不论应用任何一种疗法均可获效
晚期病员则以综合治疗的效果为好。
T——原发肿瘤 N——区域性淋巴结 M——远处转移
TNM分类将不同的TNM分类再进行排列组合,即可以得
医院口腔科唾液腺癌诊疗常规

医院口腔科唾液腺癌诊疗常规
【诊断】
1.涎腺区肿物,早期可类似良性肿物表现,病程可以很长;晚期出现生长加速,肿物固定,疼痛,侵犯神经,区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2.涎腺造影示侵蚀性破坏影像(分支导管破坏,碘油外漏等),CT片可见腺体被边界不清的肿块破坏或挤压移位,造影剂外溢,排空时间明显延长。
考虑为涎腺癌,一般不应再行涎腺造影。
3.涎腺癌易发生血行转移,除肿瘤破溃外,一般不主张作切取活检;在不能排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或未分化癌时,可进行吸取活检以明确诊断;一般情况下,组织学应采用手术时的冰冻切片检查。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
2.唾液腺癌的淋巴结处理除根据临床分期外,重要的是要参考病理类型决定。
临床已经证实有转移者,应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未经证实有转移者,应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其他应持保守态度。
3.放射治疗用于未分化癌的原发灶,也适用于术后综合治疗以及晚期不能手术的姑息治疗和复发性唾液腺癌再次手术后。
4.对远隔器官转移高的或恶性程度高的唾液腺癌,均应行术前术后化疗。
5.对复发性唾液腺肿瘤,或颈部已出现转移性淋巴结的术后
患者,应行手术区域的放疗。
涎腺肿瘤(1)

高度恶性肿瘤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终末导管腺癌) 上皮-肌上皮癌 唾液腺导管癌 基底细胞腺癌 恶性皮脂腺肿瘤
-皮脂腺癌 -皮脂腺淋巴腺癌 嗜酸粒细胞腺癌 囊腺癌 低度恶性筛孔状囊腺癌 黏液腺癌 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 非特异性腺癌 鳞状细胞癌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癌肉瘤 -转移性多形性腺瘤 小细胞未分化癌 淋巴上皮癌 成釉细胞癌 其他癌
学时:2学时 授课内容: 唾液腺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及预后。 多形性腺瘤、沃辛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的诊治原则。 目的:
能够阐述唾液腺肿瘤的诊治总则。 能够说出唾液腺肿瘤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能够阐述多形性腺瘤、沃辛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 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重点: 掌握上述四种唾液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难点: 唾液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 治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58页)
舌下腺肿瘤
部分病例无任何自觉症状。 部分病例可有一侧舌痛或 舌麻木,或舌运动受限。 触诊可及舌下腺硬性肿块, 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 连而不活动,口底黏膜常 完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口底部腺样囊性癌 (引自道健一 久野吉雄 野间弘康主编,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治 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60页)
组织病理( 金标)准
冰冻切片常应用于术中; 唾液腺肿瘤的确切诊断常依赖于石蜡切片诊断; 必要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协助诊断。
.
腮腺肿物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流程
腮腺肿物
腮腺弥漫性肿大
混合瘤(多形性腺瘤)

混合瘤(多形性腺瘤)
*导读:涎腺混合瘤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来源于涎腺上皮。
肿瘤内除上皮成份外,还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
涎腺混合瘤好发于腮腺,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
……
涎腺混合瘤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来源于涎腺上皮。
肿瘤内除上皮成份外,还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
涎腺混合瘤好发于腮腺,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
我们以腮腺混合瘤为例叙述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
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①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治疗: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
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
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
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
术中要注意保护面神经。
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腮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6、腮腺造影:
正常腮腺造影
舍格伦综合征显示为末梢导管点、球状扩 张,主导管葱皮样改变等。
腮腺造影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有限,但对炎性肿块有一定的诊 断作用,可用于临床怀疑为炎性 肿块者。
二、细针吸细胞学诊断 三、冰冻切片诊断 四、石蜡切片诊断
腮腺肿瘤可以取活检吗?
《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 腮腺肿瘤易产生细胞种植,禁忌做活检。
(4)手术结合192 Ir后装组织内近距 离放射治疗:
以相对保守的方式切除腮腺恶性肿瘤、 保留面神经,在怀疑肿瘤残留或安全边 界不足处放置施源导管,按照巴黎系统 布源原则,单平面或双平面平行布源, 治疗计划系统优化。术后3-7d开始近距 离放疗。放射源为192Ir,每次剂量3-5 Gy, 隔天进行,照射总剂量为25-50Gy。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 发生率;
保留腮腺导管,保存剩余腮腺的分泌功能;
利用天然隐蔽处,采用改良切口,基本上达 到手术不留可见瘢痕的美观效果。
二、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
治疗原则: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 为主。手术过程中应遵循肿瘤外科的基 本原则,尽量在正常组织内完整切除肿 瘤,防止肿瘤破裂而造成种植性复发。 对于范围广泛、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血 行性转移的腮腺恶性肿瘤,尚需采用综 合治疗,以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采用外径为0.6 mm的细针(相当 于6号注射针头)吸取病变组织进 行细胞学检查。该方法可以明确 区分炎症与肿瘤,使某些炎性病 变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区分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在95%以上, 但组织学分类的符合率在80%左右, 可以为术前确定涎腺肿块的性质提供 重要依据。
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以及阅片者的经验 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率。
肿瘤与面神经紧贴,将面神经分离加以保 留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细胞分化程度 肿瘤细胞分化程 度与治疗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细胞分化程度较好的肿瘤对放 射线不敏感,故常采用手术治疗; 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或未分化的肿瘤 对放射线较敏感,应采用放射与化 学药物治疗; 当肿瘤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肿瘤广 泛浸润时手术前应考虑先进行术前 放射的化学药物治疗。
3、生长部位 肿瘤的生长部位对治疗也有一定关 系。例如,位于口咽部肿瘤,一般 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手术治疗又比 较困难,手术后往往给病员带来严 重的功能障碍,故首先考虑能否应 用放射治疗,必要时再考虑手术治 疗。 而唇癌则手术切除比较容易,整复 效果也好,故多采用手术切除。颌 骨肿瘤一般为手术治疗为主。
4、临床分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分期可作为选择 治疗计划的参考。 一般早期病员不论 应用何种治法均可 获胜,而晚期病员 则以综合治疗的效 果为好。临床分期 也可作为预后估计 的参考。
TNM分类法
临床分期虽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及预后估计固有一 定参考价值,但是过分注重了肿瘤本身的情况, 而不能全面反映整个机体的功能状态。 临床上根据癌瘤侵犯的范围,国际抗癌协会( UICC)设计了TNM分类法。这种分类便于准确和 简明地记录癌期的临床情况,帮助制定治疗计划 和确定预后,同时使得研究工作有一个统一标准 ,可在相同的基础上互相比较。
良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良性肿瘤一般以外科治 疗为主。如为临界瘤, 应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 常组织,并且将组织作 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如 有恶变时,则还应扩大 切除范围,良性肿瘤切 除后,应送病理检查, 若证实有恶变,应按照 恶性肿瘤进一步处理。
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应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生长部位、分化程 度、发展速度、临床分期、病员机体状况等 全面研究后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1、组织来源。肿瘤的组织来源不同,治疗方 法也不同。间叶组织系统来源的肿瘤对放射 和化学药物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且常为多 发性并有广泛性转移,故宜采取放射、化学 药物和中草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法。
T是指原发肿瘤; N是指区域型淋巴结; M是指有无远处转移。 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波及范围可将T分为若干等级; 根据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是否粘连等也可将N分化若干 等级; 远处转移则是利用各种临床手段检查的结果;也可将M划 分为若干等级。 以上称为TNM分类。将不同的TNM分类再进行排列组合 ,即可以得出临床分期;一般临床均划分为四期。
涎腺肿瘤 的治疗原 则
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还有一些分布于口腔及口 腔粘膜下组织的小腮体导管通向口腔。 排出的唾液90%来自腮腺和颌下腺。唾液对于吞咽、消化、 味觉、语言、口腔粘膜防护以及龋病的预防都有密切关系。
涎腺肿瘤绝大多多数发于腮腺。 现主要讨论腮腺的诊断和治疗, 其他腮体肿瘤除部位特点外, 处理原则基本相同。 涎腺肿瘤95%来自腺上皮, 间叶组织肿瘤主要来源脉管组织, 如血管瘤 淋巴管瘤 脉管畸形等。 其他如神经纤维瘤、脂肪瘤少见。
小结
医务人员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只见肿瘤不见人,要正确 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口腔颌面部发生肿瘤病变时,会对机体产生影响;而全 身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局部肿瘤的变化,对局部肿瘤进行 发射、化学药物或手术治疗时,如果忽视了整体的状况 ,就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因为,这些治疗方法都会对机 体产生一些副作用,使机体防卫能力受到打击,一至影 响肿瘤与机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可能促使机体肿瘤发 展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