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涎腺疾病
涎腺疾病

H 蛋 白缺 失起重 要作用 , 三者 的检测 结果 对深入 探 讨肿 瘤淋 巴转移 机制有 参考价 值 。图 3表 1 参
6 ( 未一 ) 俞
用实 时定量 P R检 测 2 C 9例 舌鳞癌患 者 的癌
组织 和 正 常 组 织 中 E ed ei NA, 析 E —a h r mR n 分 — cd ei 因表 达与 临床病 理参 数 的相关 性 。结 ah r n基 果表 明 : -a h r E c d ei n的 表 达 下 降 是舌 癌 发 生 过 程 中的 重 要 事 件 , 时 定 量 P R 检 测 E cd ei 实 C —a h r n mR NA 的表 达对 舌癌 早期 诊断 有重要 价值 。图 2
6 3 8
切 片采 用免疫 组化 S P法 检 测 V GF C、 G R E — VE F 一 3和 n 3 H m2 一 的 表 达 , 数 肿 瘤 淋 巴 管 密 度 , 计 结 合 临床 病理 凶素 进 行 分析 。结 果 表 明 : O C 在 S C 淋 巴 转 移 中 VE F C、 G R 3高 表 达 和 n 3 G — VE F - m2 一
2 0 2 8 口 腔 鳞 状 细 胞 癌 组 织 中 P 3 b l2 08 1 l 5 、 c- 、
2 0 2 8 软 腭 骨 瘤 1例 报 告 及 文 献 复 习 / 0 8 19 于 毅 … ∥ 上 海 口腔 医 学 .2 0 ,6 5 .5 5 5 6 一0 7 1 ( ) 一5 ~ 5 2 0 2 9 肿 瘤 干 细 胞 研 究 现 状 ( 述 ) 张 燕 08 10 综 /
2 2 5
中国医学文摘 ・口腔 医学 2 0 0 8年第 2 3卷第 5期
质体转 染 试 剂 介 导 转 染 T a 】 3细 胞 。观 察 外 c8 1 源 目的基 因在 靶 细 胞 中 的 表 达 及 细 胞 的生 长 情 况 。结 果 : E S MA一F 基 因 瞬 时 转 染 可 使 其 在 3 T a 1 3 胞 中高表 达 , c8 细 1 并使 细 胞增殖 受 到抑制 。
唾液腺常见疾病--新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一)病因 1、严重的全身疾患,机体抵抗力降低;高
热、脱水、咀嚼功能减少→唾液分泌减 少→机械冲洗作用降低→逆行性感染
6
2、严重的代谢紊乱,如胃肠外科手术后→ 唾液分泌减少→逆行性感染
3、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和腺体的损伤 4、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二)病理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
18
↑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造影表现
腮腺造影显示:末梢导
管呈点状、球状扩张
排空迟缓,主导管和
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19
四、鉴别诊断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成人——舍格伦综合征伴感染
五、治疗 具有自愈性 原则: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
发作
20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1、局部因素(异物、炎症、唾液淤积) 2、全身因素(无机盐代谢)
涎石病好发于颌下腺的原因?
1、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 粘蛋白,钙含量高,钙盐易沉集;
2、解剖因素:导管自下向上行走,在下颌 舌骨肌后缘有一弯曲。
27
二、临床表现 1、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 2、临床症状的轻重和导管阻塞的程度有关; 3、进食后腺体反复肿胀,疼痛,重者可出
腮腺管炎 一、病因病理
导管狭窄(多见),阻塞→远端导管 扩张→唾液淤积→导管上皮化生,导管 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管腔内大量浓缩的 分泌物;
腮腺导管系统狭长,易于唾液淤积, 也是导致阻塞性腮腺炎的原因之一。
21
二、临床表现 1、多发于中年,M略多于F , 常为单侧性; 2、反复发作,约半数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
唾液腺疾病影像学

大管另一条常与下颌下腺管汇合或单独开口于
舌下阜。
• 正常人每日唾液总量为1000~1500ml, 其中90%为腮腺和下颌下腺所分泌,而 舌下腺仅占3%~5%,小唾液腺则分泌 更少
腮腺 腭 扁 桃 体
唾液腺发育异常
• 一、唾液腺先天缺失和发育不全 • 极为罕见,原因不明 • 可单独发生或伴有头颈部其他异常。 • 临床表现:多个腺体先天缺失或严重发
• 常单侧发病; • 红肿热痛,以耳垂为中心; • 导管口红、挤压有脓性分泌物; • 脓肿形成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穿破腮腺
筋膜及相邻组织,外耳道,翼腭窝、咽旁、 颌后、下颌角区,甚至通过颅底扩散到颅 内,危及生命。
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临床表现,全身中毒反应及局部穿刺,抽 出脓液而确诊。
• 辅助检查 血象高。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不宜 作腮腺造影,以免促使感染扩散。
进入。
• 右腮腺先天缺失:轴位CT可见右腮腺缺失
1. A 为 正 常 唾 液 腺
显像:注射显像
剂 后 30min 显 像 ,
两侧唾液腺显影
清晰,口腔中有
唾
大量显像剂浓聚 。
液
2. B 、 C 、 D 为 一
腺
例干燥综合征患 者 15min 、
显
30min 、 60min
像
的唾液腺显像,
可见两侧唾液腺
• CT检查可见下颌骨舌侧皮质骨缺损; • 下颌下腺造影有时可见部分腺体位于此
密度减低区中。
影像学表现
• 对于唾液腺异位病变,唾液腺造影时可 见异位患部明显凸起,X线表现为发育 不全的唾液腺
• CT检查可见异位腺体呈软组织密度,正 常解剖部位腺体缺失;
• 核医学检查见异位腺体放射性核素浓聚。
涎腺疾病

青 … ∥ 口腔 医学 .2 0 ,7 1 ) -3  ̄6 2 一0 7 2 ( 2 .6 9 4 反义 寡核苷 酸 ( . ASONS 作用 于 Tc8 1 ) a 1 3细 胞; 采用 MTT法 测定 AS0ND对 T a 1 3细胞 一 cS 1 的毒 性 ; 置相 差 显微 镜 观察 细 胞生 长 状 况及 形 倒 态学 改 变 ; 射 电 镜 观 察 细 胞 超 微 结 构 ; 定 透 测 T a 1 3细胞 端 粒 酶活 性 。结 果表 明 : c8 1 反义 寡 核 苷酸 A 0NS可 明显抑 制 T a 1 3 c8 1 细胞 的生 长 , 并具 有剂 量依赖 性 和 时 间依 赖性 ; 向于端 粒 酶 靶 R NA 的反义 寡核 苷 核 酸 可 明显 地 抑 制 Tc8 1 a13 细胞端 粒 酶活 性 , 胞 增 殖 受 到 明显 抑 制 。 图 6 细 表 1 8 ( 未一) 参 t s 2 0 2 2 L vn与头 颈 部肿 瘤 关 系 的研 究 进 展 0 8 6 0 ii
部 鳞癌的 临床 研 究/ 李雅 冬 … ∥ 口腔 医 学研 究 . 一
2 0 2 ( )一6  ̄ 6 0 0 7, 3 6 . 6 8 7
4 例 口腔鳞癌 患者 , 机 分 为时 辰化 疗 联合 9 随 动脉 化疗 组 2 4例 , 常规 化疗 组 2 5例 。 比较 卡铂 联合 5F 。结 果 : 联合 组 的疗 效显 著高 于 常规组 ; 合组 联 的毒 副作用发生 率显 著低 于 常 规组 。表 4参 7 ( 未一 ) t s 2 0 2 1 P l 4 5 0 8 6 6 D 8 3 2对 舌 鳞 状细 胞 癌 细胞 增 殖 及 E K 蛋 白表 达 的影 n / R S 王 芳 ∥ 口腔 医学 研 J 究 .2 0 ,3 6 .6 8 3 -0 7 2 ( )一2  ̄6 0 用 MTT 比 色 试 验 法 观 察 P 1 4 5 对 D 83 2 Tc8 1 a 1 3细 胞 增 殖 的 影 响 , 疫 细 胞 化 学 观 察 免 E K 蛋 白 的 表 达 。 结 果 : 外 P 1 4 5 对 R 体 D 832 Tc8 1 a 1 3细胞增 殖有 抑 制 作 用 , 作 用 可 能 与 抑 该 制 E K 蛋 白表达有 关 。图 2表 2参 1 ( t R 1 S 未
口腔医师- 涎腺与涎腺疾病练习题及答案

口腔医师- 涎腺与涎腺疾病练习题及答案一、A11、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的是A.闰管B.分泌管C.小叶间导管D.排泄管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分泌管与闰管相延续。
管径较粗,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所组成。
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
胞浆丰富,呈强嗜酸性。
在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所以分泌管又称纹管。
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
所以答案为B。
【该题针对“第四单元颌骨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2、连接着腺泡的导管是A.闰管B.分泌管C.小叶间导管D.排泄管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闰管:是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部分,连接腺泡与分泌管。
光镜下,管壁上皮细胞为矮立方形,胞质较少,染色较淡,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闰管细胞有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或分化为分泌细胞,或分化为肌上皮细胞。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涎腺及涎腺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3、位于腺泡和小导管,扁平状、有分枝状突起的细胞是A.浆液细胞B.粘液细胞C.闰管细胞D.分泌管细胞E.肌上皮细胞【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膜之间。
通常每个腺泡有一个肌上皮细胞。
也可以有二三个。
光镜下,细胞体小,形态扁平,发出4~8支分支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其胞核较大呈扁圆形,几乎占据整个细胞。
电镜下,仅见散在分布的线粒体与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通常位于核周部分,微吞噬小泡位于胞浆膜内侧,有时可见脂滴。
【该题针对“肌上皮细胞”知识点进行考核】4、能形成半月板的结构是A.浆液腺泡B.粘液腺泡C.混合性腺泡D.闰管E.分泌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混合性腺泡由粘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
前者组成腺泡之大部分,紧接闰管;后者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
5、电镜下细胞内充满电子透明的分泌颗粒的细胞是A.浆液细胞B.粘液细胞C.闰管细胞D.分泌管细胞E.肌上皮细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电镜下,粘液细胞内充满电子透明的分泌颗粒,这些颗粒比浆液细胞颗粒大,且形状不规则。
涎腺疾病

告/ 阳可雄 … ∥中国 口腔颌 面外科 杂 志 .2 0 , 欧 一0 8
6( ) 一8~7 1 .6 0
图 5表 2参 1 ( 7 曹
2 0 0 5 涎 腺 粘 液 表 皮 样 癌 中 e v o n1 的 表 09 29 a el - i
达及 其与 血 管生 成 、 临床病 理 间的 关 系/ 口腔 医 ∥
学 研究 .2 0 ,4 1 . 1O~l 1 一0 8 2 ( ) 一l l 2 0 0 6 关 于 建 立 口腔 颌 面. 颈 肿 瘤 内科 体 09 20 头
义/ 王德 明 …∥ 口腔 颌 面外 科 杂志 .2 0 , 8 1 .0 8 1 ( )
一
.
1 1~ 1 4
使用 免疫组 化 Ma i o xV s n两 步 法 观察 F si i ac n 在5 6例 口腔鳞癌 患者 和 1 2例 口腔 黏 膜 良性病 变 中 的表 达 。结 果 : ac Fsi n在 口腔 鳞 癌 中 高 表 达 。 图 3表 2参 l ( l 曹 灵) 2 0 0 5 髁 突骨 样 骨 瘤 1例 报 告/ 春 栋 … ∥ 09 2 1 刘 上 海 口腔 医 学 .2 0 ,7 1 .1 一0 8 1 ( ) .1 1~12 1 报 告 1例髁 突骨样 骨 瘤 , 其 临床 表 现 、 对 x线 病 理特 点进行 总 结 , 定 瘤 巢 是 诊 断 骨 样 骨 瘤 的 确 关键 , 诊需 要病 理诊 断 。 图 2参 5 ( 未一 ) 确 俞 2 0 0 5 颞下 颌 关 节 软 骨 母 细 胞 瘤 1例 报 道/ 0 92 2 孟娟 红 … ∥ 现 代 口腔 医学 杂 志 .2 0 ,2( ) . 一0 8 2 1 .
口腔颌面外科学习题测试涎腺疾病

口腔颌面外科学习题自测——第九章涎腺疾病A型题1.舌下腺腺泡由:A.浆液性腺泡为主构成B.单纯浆液性腺泡构成C.粘液性腺泡为主构成D.单纯粘液性腺泡构成E.混合性腺泡构成2.腮腺的腺泡由:A.粘液性腺泡为主构成B.浆液性腺泡为主构成C.单纯粘液性腺泡构成D.单纯浆液性腺泡构成E.混合性腺泡构成3.舌神经在口底与颌下腺导管的关系:A.平行B.横过导管走向外侧C.内下方D.外下方E.横过导管下方,走向内侧4.涎石病的典型症状是:A.炎症症状B.阻塞症状C.神经症状D.全身症状E.口干症状5.临床上涎石病最常见于:A.颌下腺腺体B.腮腺导管C.颌下腺导管D.腮腺腺体与导管交界E.颌下腺腺体与导管交界处6.单纯涎石摘除术适用于:A.涎石发生在导管内B.涎石发生在导管与腺体交界处C.涎石发生在腺体内D.涎石发生在导管内,腺体尚未纤维化者E.涎石发生在导管内,腺体已纤维化者7.唾液腺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A.血源性B.逆行性C.淋巴源性D.损伤E.邻近组织炎症波及8.颌下腺炎长期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颌下能触及硬块,导管及腺体交界处证明有结石,应采取:A.结石摘除B.颌下腺摘除C.全身抗生素应用D.拔除邻近龋坏及松动牙E.物理疗法9.治疗慢性颌下腺炎可采用:A.药物治疗B.导管冲洗C.导管扩张D.导管结扎E.颌下腺摘除10.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多数是由哪种感染途径引起的:A.牙源性B.血源性C.逆行性D.外伤性E.医源性11.慢性腮腺炎行导管扩张术的主要适应证是:A.有涎石者B.导管或管口狭窄者C.腮腺不肿大者D.无明显炎症者E.有阻塞症状者12.急性腮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链球菌C.肺炎球菌D.文森螺旋体E.厌氧菌13.腮腺淋巴结炎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是:A.体温升高B.腮腺区肿大C.有明显压痛D.唾液腺分泌正E.口干14.腮腺区肿胀、压痛,导管口正常,抗炎治疗有效,分泌物清亮、通畅,应初步考虑为:A.流行性腮腺炎B.假性腮腺炎C.良性腮腺肥大D.急性化脓性腮腺炎E.腮腺良性肿瘤15.流行性腮腺炎的好发年龄:A.婴儿期~15岁C.中年人D.老年人E.无明显年龄差异16.最容易发生囊肿的唾液腺是:A.腮腺B.颌下腺C.舌下腺D.唇腺E.腭腺17.舌下腺囊肿的内容物是哪种性质的:A.白色凝乳状物质B.灰白色角化物质C.五色透明黏稠液体D.豆腐渣样物质E.淡黄色含胆固醇结晶液体18.含有淀粉酶的囊肿是:A.口底皮样囊肿B.腮裂囊肿C.舌下腺囊肿D.甲状舌管囊肿E.角化囊肿19.俗浯称"蛤蟆肿"是指:A.粘液腺囊肿B.舌下腺囊肿C.皮样囊肿D.表皮样囊肿E.甲状舌管囊肿20.舌下腺囊肿的处理目前常用:A.袋形缝合B.尽可能摘除囊肿C.完整摘除囊肿D.摘除舌下腺E.引流囊液21.小唾液腺肿瘤发生最多的部位是:A.唇部B.颊部C.舌部D.口底E.腭部22.多形性腺瘤的好发部位依次是:A.腭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B.腮腺、腭腺、颌下腺、舌下腺C.腮腺、颌下腺、唇腺、腭腺D.颌下腺、腭腺、腮腺、唇腺E.腮腺、舌下腺、颌下腺、腭腺23.治疗腮腺浅叶混合瘤应采用:A.肿瘤剜出术B.保留面神经、腮腺浅叶摘除术C.腮腺全切术D.放射治疗E.化学治疗24.治疗腮腺深叶混合瘤最适合的方案是:A.化疗B.放疗C.肿瘤摘除术D.肿瘤及浅叶切除术E.肿瘤及腮腺全叶切除术25.味觉出汗综合征是:A.舌下腺手术后并发症B.颌下腺手术后并发症C.小唾液腺手术后并发症D.腮腺手术后并发症E.与唾液腺手术无关26.腮腺手术中不慎切断面神经,其修复方法应为:A.舌下神经转移吻合术B.腓肠神经移植术C.神经端端吻合术D.耳大神经转移吻合E.颞肌瓣转移27.唾液腺恶性肿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是:A.腭腺B.舌下腺C.颌下腺D.腮腺E.唇腺28.易发生面瘫的肿瘤主要是:A.混合瘤B.粘液表皮样癌C.腺泡细胞癌D.腺样囊性癌E.腺淋巴瘤29.粘液表皮样癌发生部位最多的是:A.舌下腺B.颌下腺C.腮腺E.磨牙后腺30.早期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方法宜选用:A.包膜外摘除肿瘤D.放疗C.肿瘤及腮腺摘除,保留面神经D.化疗加放疗E.肿瘤及腮腺摘除,不保留面神经31.腺样囊性癌常沿什么途径扩散:A.沿神经扩散B.沿淋巴结扩散C.沿血循环扩散D.沿骨膜扩散E.沿筋膜扩散32.腭部的腺样囊性癌应作:A.肿瘤摘除B.上颌骨切除C.单独放疗D.单独化疗E.手术加放疗33.腺泡细胞癌主要发生在:A.腭腺C.颌下腺D.腮腺E.颊腺34.一般恶性混合瘤的治疗手段以:A.化学治疗为主B,放射治疗为主C.手术治疗为主D,免疫治疗为主E.冷冻治疗为主35.乳头状囊腺癌在唾液腺癌中的特殊表现有:A.生长速度快B.呈结节状C.与周围组织粘连D.肿瘤较软的部分能抽出血性囊液E.能破坏邻近骨质36.单侧腮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史,γ球蛋白升高;下唇腺活检有大量淋巴细胞,应诊断为:A.慢性化脓性腮腺炎B.舍格伦综合征C.腮腺混合瘤D.腮腺淋巴结核E.腺淋巴瘤37.唾液腺造影的禁忌证是:A.肿瘤B.慢性炎症C.涎瘘D.急性化脓性腮腺炎E.口干线造影导管呈现腊肠状,主要是:A.急性腮腺炎的表现B.慢性腮腺炎的表现C.淋巴上皮病的表现D.腮腺肥大的表现E.腮腺肿瘤的表现39.唾液腺良性肿瘤在唾液腺造影中的特征性表现是:A.导管粗细不均呈腊肠状B.导管移位呈抱球状C.造影剂外溢呈点状或片状D.导管变细E.腺泡充盈缺损40.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是:A.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B.最多见于腮腺的后下极部位C.肿瘤质地硬D.一般为单侧单发E.无消长史4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切开引流指征,下列哪项不是:A.局部有跳痛及压痛B.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C.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D.穿刺抽出脓液E.腮腺区红肿发热42.涎石病多发生于颌下腺的原因,下列哪项除外:A.颌下腺分泌量小B.颌下腺分泌的唾液较腮腺分泌液粘滞C.分泌液钙的含量高,钙盐容易沉积D.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逆重力方向流动E.导管长,全程较曲折43.多形性腺瘤最常见于A.腭腺B.颌下腺C.腮腺D.舌下腺E.唇腺44.怀疑下颌下腺导管较前部的涎石,应该首选以下哪种检查方法超C.下颌横断颌片D.下颌全景片E.下颌下腺侧位片瘤是指:A.腮腺腺淋巴瘤B.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C.多型性腺瘤D.良性腮腺肥大E.黏液瘤46.可用于显像测定大唾液腺功能的是:射线E.以上均不是47.唾液腺放线菌病,首选抗生素为:A.青霉素B.磺胺C.甲硝唑D.庆大霉素E.制霉菌素抗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对以下哪种唾液腺疾病有诊断意义A.放线菌病B.结核C.结节病D.舍格伦综合征E.涎石病简答题1.简述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2.如何鉴别诊断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与流行性腮腺炎3.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的指征是什么怎样进行切开引流4.涎石病为什么多发生于颌下腺5.涎石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6.试述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7.多形性腺瘤为什么属于临界瘤8.舌下腺囊肿的分类及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是什么9.简述腺淋巴瘤的特点参考答案A型题13. D简答题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常为单侧受累,早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进一步发展,则可使腺组织化脓、坏死,轻轻按摩腺体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溢出;腮腺炎形成的脓肿多为散在的多发性脓肿,分散在小叶内;不易扪及波动感而呈硬性浸润块;2.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系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所致,病原菌是葡萄球菌;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轻轻按摩腺体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溢出,有时甚至可见脓栓堵塞于导管口;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40℃以上,脉搏、呼吸加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流行性腮腺炎,大多发生于儿童,有传染病接触史,病原为副粘液病毒;常双侧腮腺同时或先后发病,一般一次感染后可终身免疫;腮腺肿大、充血、疼痛,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无脓液;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急性期血液及尿淀粉酶可能升高;3.切开引流指征: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脓液,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切开引流的方法:局部浸润麻醉;耳前及下颌支后缘处从耳屏往下至下颌角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腮腺咬肌筋膜;脓液积聚于筋膜下者即可得到引流;如无脓液溢出,可用弯血管钳插入腮腺实质的脓腔中引流脓液;因常伴有多发性脓肿,应注意向不同方向分离,分开各个腺小叶的脓腔;冲洗后置橡皮引流条,以后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更换引流条;4.涎石病多发生于颌下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颌下腺为混合性腺,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较腮腺分泌液粘滞,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②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这些解剖结构均使唾液易于淤滞,导致涎石形成;5.很小的涎石可用保守治疗,嘱患者口含蘸有柠檬酸的棉签或维生素C片,也可进食酸性水果或其他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有望自行排出;能扪及、相当于下颌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涎石,可采用口内导管切开取石术;位于颁下腺内或颌下腺导管后部、腺门部的涎石,颌下腺反复感染或继发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腺体萎缩,已失去摄取及分泌功能者,可采用颌下腺切除术;6.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发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颌下腺,高分化者常呈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楚或不清楚,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症状;术后可以复发,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血行性转移更为少见;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且可出现血行性转移;术后易于复发;治疗:以手术为主,高分化者应尽量保留面神经,而低分者宜加用术后放疗;高分化者不必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低分化者则应考虑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7.多形性腺瘤又名混合瘤,其生物学特性不同于一般良性肿瘤;包膜常不完整,在包膜中有瘤细胞,甚至包膜以外的腺体组织中也可有瘤细胞存在,如采用剜除术或手术中肿瘤破裂,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部分病例可发生恶变,因此该瘤属"临界瘤".8.舌下腺囊肿可分为三类:①单纯型: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②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③哑铃型: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中内舌下区及口外颌下区均可见囊性肿物;9.腺淋巴瘤是一种来源于唾液腺上皮组织的腺瘤,其间质中有密集的淋巴样组织,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扪诊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软,有时有囊性感;肿瘤常呈多发性,约土2%的患者为双侧腮腺肿瘤,也可以在一侧腮腺出现多个肿瘤;。
口腔颌面外科学——涎腺疾病

在 多形性 腺 瘤 中的 表 达 及意 义/ 国林 … ∥ 临床 向
2 0 2 ( ) -2 ~ 1 5 0 7, 1 2 . 1 2 2
为 了检测 涎腺 腺 样 囊 性 癌 ( C ) A Cs 中趋 化 因 子 4 C C 4 和 整合 素 1 1tgi 1 的表 达 水 (X R ) (ne r n ) 平 , 分 析 与临床 病 理 的关 系 , 并 应用 免疫 组化 法 检 测7 8例 AC s C R 、n e r 1的表 达 , C 中 XC 4 Itgi B n 以 肿瘤 周 围涎 腺 组 织 对 照 , 析 二 者 与 AC s临 床 分 C 病理 因素 的关 系 。结 果 : XC 4 Itg i B C R 、ne r 1在 n AC 中 的表达 率分 别 为 6 . 、 0 04, 呈 高 Cs 5 4 7 . 且 , 0 度正 相关 。二 者 均与 AC s临床分 期 、 C 复发 、 远 和 处转 移 有关 , 且 与 预后 关 系 密切 。图 4表 2参 并 1 ( 6 吴友 农 ) 2 0 0 1 采用 组织芯 片 技术检 测 正常 涎腺 及其 08 7 1 肿瘤组织 中 Sp 、2 k 2 P 7的 表 达/ 立 娟 … ∥ 实 用 郑
口腔 医 学 杂 志 .2 0 ,3 2 .1 9 1 2 -0 7 2 ( ) -6 ~ 7
采用组织 芯片技术及 免疫组化 S P法 对 7 O 例 涎腺 正 常与 良恶性 肿瘤 组织 中的 S期 激 酶相关 蛋 白 2 S p ) 抑癌 基 因 p 7表 达 进行 检 测 , (k2 和 2 并 做统 计 学分 析 。 结果 : 两种 良性 肿 瘤 即基 底 细胞 腺瘤 与 多形性 腺 瘤之 间及 两种 恶性 肿瘤 即腺 样囊 性癌 与黏 液表 皮样 癌 之间 , k 2与 P 7 达无 显 Sp 2表 著 差 异 。正 常 涎 腺 与 良性 肿 瘤 组 织 的 比 较 , 仅 Sp k 2的 阳性 率 有显 著性 差异 ; 常 涎腺 与 恶性 肿 正 瘤 组 织 的 比较 及 涎 腺 良性 与 恶 性 肿 瘤 组 织 的 比 较 , k 2与 P 7的 阳性 率 均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结 Sp 2 论 : k 2与 P 7的异 常表 达 可能 参与 了涎腺 肿 瘤 Sp 2 的发 生发 展 。S p k 2蛋 白表 达 与靶 蛋 白 P 7蛋 白 2 降解 增 强有关 。图 1 O表 2参 1 ( 3 曹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