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讲课讲稿

湖北省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讲课讲稿
湖北省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讲课讲稿

湖北省计算机二级C

语言考试

1、计算机在实现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A)

A、实时控制

B、数据处理

C、数值计算

D、人工智能

2、计算机的主频指的是(D)

A、硬盘读写速度,用Hz表示

B、软盘读写速度,用Hz表示

C、显示器输出速度,用MHz表示

D、时钟频率,用MHz表示

3、复制活动窗口的信息到剪贴版,只需按下(C)键即可

A、[Alt+Esc]

B、[Ctrl+Shift]

C、[Alt+Print Screen]

D、[Print Screen]

4、计算机中ROM的意思是(B)

A、磁盘存储器

B、只读存储器

C、随机存储器

D、光盘存储器

5、在运行某程序时,如果存储器容量不够,可通过(D)来解决。

A、把软盘换成硬盘

B、把磁盘换成高密度磁盘

C、扩大硬盘容量

D、增加一个扩充存储卡(内存条)

6、在Windows,控制面板是以(B)的形式存在的

A、一个普通文件

B、一个系统文件夹

C、一个系统文件

D、几个系统文件集合在一起

7、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系统中的Cache是(B)

A、只读存储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D、可檫除可再编程只读存储器

8、一般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区别在于(C)

A、主存储器容量大,速度快,造价高;外存储器容量小,速度慢,造价低

B、主存储器容量小,速度慢,造价低;外存储器容量大,速度快,造价高

C、主存储器容量小,速度快,造价高;外存储器容量大,速度慢,造价低

D、区别仅仅是因为一个在计算机里,一个在计算机外

9、在智能ABC输入法中,将“计算机”编码输入为“jsuanj”,这属于(C)

A、全拼输入

B、简拼输入

C、混拼输入

D、智能输入

10、在Windows 98的MS-DOS窗口中,按(B)键,可以在全屏幕与窗口方式之间切换。

A、[Alt+Shift]

B、[Alt+Enter]

C、[Alt+F8]

D、[Ctrl+Shift]

11、二进制数1010100.100对应的十六进制数为(C)

A、52.8

B、52.6

C、54.8

D、54.6

12、在3.5英寸软盘上有一个可移动滑块的透光孔是用于(B)

A、防霉保护

B、写保护

C、读保护

D、驱动定位

13、在Windows 98中,不同驱动器之间的文件移动,应使用的操作为(C)

A、鼠标直接拖曳

B、[Ctrl+鼠标拖曳]

C、[Shift+鼠标拖曳]

D、选定要移动的文件按[Ctrl+C], 然后打开目标文件夹按[Ctrl+V]

14、在Windows环境下,人们主要在鼠标选择方式下操作计算机,Windows提供(C)界面。

A、鼠标和键盘

B、显示器

C、图形用户

D、字符用户

15、在Windows 98的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是通过菜单(C)来实现的。

A、文件

B、编辑

C、工具

D、查看

16、若以下变量均为整型且num=sum=7;则计算表达式sum=num++,sum++,++num后sum的值为(B)

A、7

B、 8

C、9

D、10

17、判断char型变量C1是否为大写字母的正确表达式是(C)

A、’A’<=C1<=’Z’

B、(C1>=’A’)& (C1<=’Z’)

C、(C1>=’A’)&& (C1<=’Z’)

D、(’A’<=C1)AND (’Z’>=C1)

18、下列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C)

char c[ ]=“\t\v\\\owill\n”

printf(“%d”,strlen ?);

A、14

B、3

C、9

D、字符串中有非法字符,输出值不确定

19、若有说明:char c=’9’,*sp1,*sp2;以下均正确的一组赋值语句是(A)

A、sp1=&c;sp2=sp1;

B、sp1=&c;sp2=&sp1;

C、sp1=&c;sp2=*sp1;

D、sp1=&c;*sp2=*sp1;

20、根据定义和数据的输入方式,输入语句的正确形式为(B)。已有定义:

float f1,f2;

数据的输入方式:4.52 3.5

A、scanf(“%f,%f”,&f1,&f2);

B、scanf(“%f%f”,&f1,&f2);

C、scanf(“%f3.2%2.1f”,&f1,&f2);

D、scanf(“%3.2f%2.1f”,&f1,&f2);

21、假设所有变量均为整型,则表达式(a=2,b=5,b++,a+b)的值是(B)

A、7

B、8

C、6

D、2

22、判断字符串s1是否大于字符串s2,应当使用(D)

A、if(s1>s2)

B、if(strcmp(s1,s2))

C、if(strcmp(s2,s1)>0)

D、if(strcmp(s1,s2)>0)

23、当定义一个结构体变量时系统分配给它的内存是(D)

A、结构体第一个成员所需的内存量

B、结构体最后一个成员所需的内存量

C、结构体成员中占内存量最大者所需的容量

D、结构体中各成员所需内存量的总和

24、没有说明:double y=0.5,z=1.5;int x=10;则能够正确使用C语言库函数的赋值语句是(D)

A、z=ln(y)+abs(y);

B、y=log10(y)+pow(y);

C、z=sqrt(y-z);

D、x=(int)(atan2((double)x,y)+exp(y-0.2));

25、若运行以下程序时,从键盘输入2473,则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是(A)

#include

void main(void)

{int c;

while((c=getchar())!='\n')

switch(c-'2')

{case 0:

case 1: putchar (c+4);

case 2: putchar (c+4); break;

case 3: putchar (c+3);

default: putchar (c+2);break;}

printf("\n");

}

A、668977

B、668966

C、66778777

D、6688766

26、建立函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B)

A、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B、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C、减少程序的篇幅

D、减少程序文件所占内存

27、若有以下说明和语句,则对结构体变量std中成员id的引用方式不正确的是(B)struct work

{int id;

int name;

}std,*p;

p=&std;

A、std.id

B、*p.id

C、(*p).id

D、p->id

28、下列运算符中优先级最高的是(B)

A、<

B、+

C、&&

D、!=

29、对for(表达式1;;表达式3)可理解为(B)

A、for(表达式1;0;表达式3)

B、for(表达式1;1;表达式3)

C、for(表达式1;表达式1;表达式3)

D、for(表达式1;表达式3;表达式3)

30、C语言规定,函数返回值的类型是由(D)

A、return语句中的表达式类型所决定的

B、调用该函数时的主调函数类型所决定

C、调用函数时系统临时决定

D、在定义该函数时所指定的函数类型所决定

31、以下对枚举类型名ee的定义中正确的是(A)

A、enum ee{A,B,C,D};

B、enum ee{‘A’,’B’,’C’,’D’}

C、enum ee={A,B,C,D}

D、enum ee={‘A’,’B’,’C’,’D’}

32、在C语言中,十进制的47可等价地写为(D)

A、2f

B、02f

C、57

D、057

33、若运行时给变量x入12,则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A)

void main(void)

{int x,y;

scanf(“%d”,&x);

y=x>12?x+10: x-12;

printf("%d \n",y);

}

A、0

B、22

C、12

D、10

34、对两个数组a和b进行如下的初始化:

char a[ ]=”ABCDEF”;

char b[ ]={‘A’,’B’,’C’,’D’,’E’,’F’}

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a与b数组完全相同

B、a与b长度相同

C、a中存放字符串,b中存放字符

D、a数组比b数组长度长

35、凡是函数中未指定存储类别的局部变量,其隐含的存储类别是(A)变量

A、自动(auto)

B、静态(static)

C、外部(extern)

D、寄存器(register)

36、若有以下定义和说明,以下不能将文件内容读入数组x中的语句(组)是(C)struct ss

{

int n;

float x;

}x[30];

FILE*fp;

A、for(i=0;i<10;i++)/\fread(&x[i],sizeof(struct ss),1L,fp);

B、for(i=0;i<10;i++)/\fread(&x[i],sizeof(struct ss),2L,fp);

C、for(i=0;i<10;i++)/\fread(x[i],sizeof(struct ss),1L,fp);

D、for(i=0;i<10;i++)/\fread(x,sizeof(struct ss),1L,fp);

37、以下C程序正确的运行结果是(C)

void main(void)

{long y=-43456;

printf("y=%-81d \n",y);

printf("y=%-081d \n",y);

printf("y=%081d \n",y);

printf("y=%+81d \n",y);

}

A、y=_-43456 y=-_43456 y=-0043456 y=-43456

B、y=-43456 y=-43456 y=-0043456 y=_-43456

C、y=-43456 y=-43456 y=-0043456 y=-43456

D、y=_-43456 y=-43456 y=00043456 y=+43456

38、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B)

void main(void)

{int x=2,y=-1,z=2;

if(x

if(y<0) z=0;

else z+=1;

printf("y=%d \n",z);

}

A、3

B、2

C、 1

D、0

39、有一堆零件(100到200之间),如果分成4个零件一组的若干组,则多2个零件;若分成7个零件

一组,则多3个零件;若分成9个零件一组,则多5个零件。下面程序是求这堆零件总数,则选择(D)

#include

void main(void)

{int i;

for(i=100;i<200;i++)

if((i-2)%4==0)

if(!((i-3)%7))

if(( ))

printf("%d ",i);

A、i%9=5

B、i%9!=5

C、(i-5)%9!=0

D、i%9==5

40、下述对C语言字符数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字符数组可以存放字符串

B、字符数组的字符可以整体输入输出

C、可以在赋值语句中通过赋值运算符“=”对字符数组整体赋值

D、可以用关系运算符对字符数组中的字符进行比较

41、下面程序的功能是从键盘输入一行字符,统计其中有多少单词,单词之间用空格分隔。请选择填空(C) #include

void main(void)

{char s[80],c1=‘’,c2;

int i=0,num=0;

get(s);

while(s[i]!=’\0’)

{c2=s[i];

if(i>0) c1=s[i-1];

if((l)) num++;

i++;

}

printf("These are %d words.\n",num);

}

A、c1==’’&&c2==’’

B、c1!=’’&&c2==’’

C、c1==’’&&c2!=’’

D、c1!=’’&&c2!=’’

计算机c语言二级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C语言概述 一、选择题: 1、一个C程序的执行是从( A )。 A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main函数结束 B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C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D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main函数结束 2、在 C 语言中,每个语句必须以( D )结束。 A. 回车符 B. 冒号 C. 逗号 D. 分号 3、C 语言规定:在一个源程序中,main函数的位置( C )。 A. 必须在最开始 B. 必须在系统调用的库函数的后面 C. 可以任意 D. 必须在最后 4、一个C 语言程序是由( B )。 A. 一个主程序和若干子程序组成 B. 函数组成 C. 若干过程组成 D. 若干子程序组成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主函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函数说明部分和主函数体 B. 主函数可以调用任何非主函数的其他函数 C. 任何非主函数可以调用其他任何非主函数 D. 程序可以从任何非主函数开始执行 6、用 C 语言编写的源文件经过编译,若没有产生编译错误,则系统将( C )。 A. 生成可执行目标文件 B. 生成目标文件 C. 输出运行结果 D. 自动保存源文件 二、填空题: 1、C 语言只有 32 个关键字和 9 种控制语句。 2、每个源程序有且只有一个 main 函数,系统总是从该函数开始执行C语言程序。 3、C 语言程序的注释可以出现在程序中的任何地方,它总是以 \* 符号作为开始标记,以 */ 符号作为结束标记。 4、C 语言中,输入操作是由库函数 scanf 完成的,输出操作是由库函 数 printf 完成的。 5、系统默认的C 语言源程序文件的扩展名是 .c ,经过编译后生成的目标文件的扩展名是 .obj ,经过连接后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是 .exe 。 6、C 语言的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三种字符组成。 第三章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高中语文说课稿子实用模板(共5篇)

篇一:高中语文说课模板通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几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几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的课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文章主要叙述的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什么特色。学习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向课外延伸。通过对本篇课文学习,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一)诗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使学生领悟诗的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同时,本篇诗歌通过典型意象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巧妙的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我的知识目标是: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真情。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是: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反复诵读,鉴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教学难点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象的体味与把握。 (二)文言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容,积累语言知识。同时本课情节、结构、语言等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常识;理解文中所出现的生僻词以及意义特殊的词语;把握文中的主要思想感情,初步鉴赏文中的形象与个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并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翻译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深入分析文章涵,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文: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感悟深刻,具有典型的人文性,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篇课文在语言,结构设置等方面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能力目标:领悟本文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感情和特色,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语言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我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本篇文章的思路,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2013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考试大纲及重点

2013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熟悉V isual C++ 6.0 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能阅读简单的程序。 4.在V isual C++ 6.0 集成环境下,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并具有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C语言程序的结构 1.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2.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以及程序中的注释。 3.源程序的书写格式。 4.C语言的风格。 二、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1.C的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无值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 3.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 4.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三、基本语句 1.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正确输入数据并正确设计输出格式。 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选择结构的嵌套。 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for循环结构。 2.while和do-while循环结构。 3.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 4.循环的嵌套。 六、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2.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七、函数 1.库函数的正确调用。 2.函数的定义方法。 3.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4.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值传递。

计算机二级C语言测试题

(第一章) 1. 以下关于算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任何一个问题,它的实现算法是唯一的 B. 描述算法常用的表达工具有流程图、N-S图、PAD图、伪码等 C. 算法的最终实现是计算机程序 D. 正确性和清晰易懂性是一个好算法的基本条件 2.下面是一个加法程序,指出存在的逻辑错误和语法错误。 /* 求整数a和b的和 */ main( ) { int a,b; a=8; b=2000; print("%d\n",a-b); } 3.在每个C程序中都必须包含有这样一个函数,该函数的函数名为__________。 A.main B. MAIN C. name D. function 4.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C程序书写格式规定,一行内只能写一个语句 B.main()函数后面有一对花括号,花括号内的部分称为函数体 C.一个C程序必须有main()函数 D.C规定函数内的每个语句以分号结束 5.以下各标识符中,合法的用户标识符为_________。 A.A#C B.mystery C.main D.ab* 6.已知求解某问题的算法如下: ⑴输入a、b、c三个数。 ⑵将a和b比较,较大者放在a中,小者放在b中。 ⑶将a和c比较,较大者放在a中,小者放在c中。 ⑷将b和c比较,较大者放在b中,小者放在c中。 ⑸依次输出a、b、c。 请根据上述算法描述,把算法的功能表达出来。 【答案】把任意输入的三个数a、b、c按降序排列的顺序输出。 7.一个C语言程序可以包括多个函数,程序总是按照如下_________所描述的方式执行当前的程序。 A.从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B.从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C.从main()函数开始,到main()函数结束。 D.从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main()函数结束。 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在C程序中,main()函数必须位于程序的最前面。 B.C程序的每行中只能写一条语句。 C.在对一个C程序进行编译的过程中,可发现注释中的拼写错误。 D.C语言本身没有输入输出语句。 答案: 1. A 2.语法错误是print, 应该为printf;逻辑错误是a-b,应该为a+b。 3.A 4.A 5.B 6.把任意输入的三个数a、b、c按降序排列的顺序输出。 7.C 8.D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6课《哈姆莱特》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6课《哈姆莱特》优 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第二单元第6课《哈姆莱特(节选)》。本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意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领会剧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深切关怀,激发良知和悲悯情怀,健全人格培养;以尊重和包容的心态,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单元课文节选自三部戏剧名作:《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元杂剧)的代表作品,《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名作,《哈姆来特》则是西方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剧作。三部剧作都是悲别,有着深厚的思想、情感意蕴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而又分别呈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风格特点,能够启发学生更好地认识戏剧这一体裁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一般规律,学会“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剧本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二、教材分析 《哈姆菜特》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品。大致创作于1600——1601年,故事原型取材于13世纪的历史著作《丹麦史》中记载的“阿姆莱特复仇记”。在莎上比亚笔下,这个古老的中世纪传说被转变为一部不朽的经典戏剧,与莎士比亚在他的“悲剧时期”( 1600 ——1608 )创作的其他几部名作(《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一起,被看作是西方最伟大的悲剧作品。与其他作品相比,《哈姆莱特》又显得格外复杂,费解甚至神秘。艺术手法极为高妙,思想意蕴十分丰富,值得深入品读发掘。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理解本剧的主题,领略悲剧的艺术感染力,了解悲剧作品的基本特征。 3.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真题

2009年3月二级C语言笔试真题((1)—(10)每小题2分,(11)—(50)每题1分,共6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栈是“先进先出”的线性表 B)队列是“先进先出”的线性表 C)循环队列是非线性结构 D)有序性表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2)支持子程序调用的数据结构是 A)栈B)树C)队列D)二叉树 (3)某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是 A)10B)8C)6D)4 (4)下列排序方法中,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最少的是 A)冒泡排序 B)简单选择排序 C)直接插入排序 D)堆排序 (5)软件按功能可以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下面属于应用软件的是 A)编译软件 B)操作系统 C)教务管理系统 D)汇编程序 (6)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A)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B)对被调试的程序进行“错误定位”是程序调试的必要步骤 C)程序调试通常也称为Debug D)软件测试应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7)耦合性和内聚性是对模块独立性度量的两个标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提高耦合性降低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B)降低耦合性提高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C)耦合性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D)内聚性是指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 (8)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 A)数据库设计 B)数据库系统设计 C)数据库维护 D)数据库管理员培训 (9)有两个关系R,S如下: 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A)选择B)投影C)插入D)连接 (10)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A)属性B)键C)关系D)域 (11)以下选项中合法的标识符是 A)1-1B)1—1C)-11D)1-- (12)若函数中有定义语句:intk;,则 A)系统将自动给k赋初值0 B)这时k中值无定义 C)系统将自动给k赋初值-1 D)这时k中无任何值 (13)以下选项中,能用作数据常量的是 A)o115B)0118C))115L (14)设有定义:intx=2;,以下表达式中,值不为6的是A)x*=x+1 B)x++,2*x C)x*=(1+x)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篇一: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共7篇) 篇一:高中语文说课模板通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几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几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的课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文章主要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什么特色。学习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对本篇课文学习,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一)诗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使学生领悟诗的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同时,本篇诗歌通过典型意象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巧妙的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确立教学目标如下:我的知识目标是: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真情。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是: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反复诵读,鉴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教学难点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象的体味与把握。 (二)文言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同时本课情节、结构、语言等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常识;理解文中所出现的生僻词以及意义特殊的词语;把握文中的主要思想感情,初步鉴赏文中的形象与个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并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翻译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内容

计算机二级 公共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高中语文获奖说课稿(共5篇)

篇一: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嘉峪关市一中张红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 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 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紧接着我将要说的是“教学过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考点(完整版)

C语言二级考点(完整版) 第一章…… C语言基础知识 第二章……顺序结构 第三章……选择结构 第四章. ……循环结构 第五章……函数 第六章……指针 第七章……数组与指针 第八章……数组与函数 第九章……字符串 第十章……结构体与共用体 第十一章……文件 第一章C语言基础知识 考点1. C语言程序的结构认识 本节通过一个简单的c程序例子,介绍c语言的基本构成、格式、以及良好的书写风格,使读者对c语言有个初步认识。 例1 计算两个整数之和的c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a,b,sum; /*定义变量a,b,sum为整型变量*/ a=20; /*把整数20赋值给整型变量a*/ b=15; /*把整数15赋值给整型变量b*/ sum=a+b; /*把两个数之和赋值给整型变量sum*/ printf("a=%d,b=%d,sum=%d\n",a,b,sum); /*把计算结果输出到显示屏上*/ } 重点说明: 1、任何一个c语言程序都必须包括以下格式: main() { } 这是c语言的基本结构,任何一个程序都必须包含这个机构。括号内可以不写任何内容,那么该程序将不执行任何结果。 2、main()----在c语言中称之为“主函数”,一个c程序有且仅有一个main函数,任何一个c程序总是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main函数后面的一对圆括号不能省略。 3、被大括号{ }括起来的内容称为main函数的函数体,这部分内容就是计算机要执行的内容。 4、在{ }里面每一句话后面都有一个分号(;),在c语言中,我们把以一个分号结尾的一句话叫做一个c语言的语句,分号是语句结束的标志。 5、printf(“a=%d,b=%d,sum=%d\n”,a,b,sum); ----通过执行这条c语言系统提供给我们直接使用的屏幕输出函数,用户即可看到运行结果,本程序运行后,将在显示器上显示如下结果: a=20,b=15,sum=35 6、#include 注意:(1)以#号开头(2)不以分号结尾

计算机系统说课稿

《计算机系统》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系统》。本次说课分6个部分:分别是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媒体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 本节课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系统》这一节中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由于这是一节以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讲授课,而且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感性认识不多,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具体阐述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 ①、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②、通过浏览教学资源网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分组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这节课是计算机课程的开卷篇,而且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难点设置为主机中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1、教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建构主义学习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资源学习法、创设直观的实物情境法、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和通过浏览网站自由学习的分层教学法及最后评分所采用的竞争激励法。 2、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最全复习资料)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作为必考内容出现,出题形式为选择题前10道,占考试总分的10%。 考试其它比重: 1、C语言程序的结构占总分1% 2、数据类型及其运算占总分4% 3、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占比分的3% 4、循环结构占比分的5% 5、数组的定义和引用占比分的5% 6、函数占比分的5% 7、编译预处理占比分1% 8、指针占比分的5% 9、结构体占比分的3% 10、位运算占比分的2% 11、文件操作占比分的2% 考试方式 上机考试,时长120分钟 单选题40分(含公共基础10分),操作题60分(包括程序填空题、程序修改题、程序设计题) 第一部分 C语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章C语言基本知识(90分) 【考点1】C程序 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C语言源程序,源程序文件的后缀名为“.c”。源程序经编译后生成后缀名为“.obj”的目标文件,再把目标文件与各种库函数连接起来,生成“.exe”可执行文件。C语言有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考点2】main函数 又称主函数,是C程序的入口。main后面跟一对小括号和一对花括号,花括号括起来的部分称为main 函数的函数体。一个C程序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到main函数体执行完结束,而不论main函数在整个程序中的位置如何。每一个程序有且仅有一个main函数,其他函数都是为main函数服务的。 【考点3】存储形式 计算机在电脑中保存数据是采用二进制形式,由0或1构成的二进制称为位(bit),八个位构成一个字节(Byte),1个Byte=8个bit。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化为十进制采用乘法,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采用除法。数据的存放位置就是它的地址。 【考点4】注释 是对程序的说明,可出现在程序中任意合适的地方,注释从“/*”开始到最近一个“*/”结束,其间任何内容都不会被计算机执行,注释不可以嵌套。 【考点5】书写格式 每条语句的后面必须有一个分号,分号是语句的一部分。一行内可写多条语句,一个语句可写在多行上。 【考点6】标识符 是标识名字的有效字符序列,可以理解为C程序中的单词。 标识符的命名规则是: (1)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字母区分大小写。 (2)标识符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不能为数字。 C语言标识符分如下3类 (1)关键字。它们在程序中有固定的含义,不能另作他用。如int、for、switch等。 (2)预定义标识符。预先定义并具有特定含义的标识符。如define、include等。 (3)用户标识符。用户根据需要定义的标识符,符合命名规则且不与关键字相同。 【考点7】常量与变量 常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不能改变的量。常量分为整型常量、实型常量、字符常量、字符串常量、符号常量5种。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可以改变的量称为变量。C语言中没有字符串变量。存放字符串使用字符数组。 【考点8】整型数据 整型常量有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三种表示形式,没有二进制形式。八进制整型常量加前导数字0,十六进制常量加前导0X,八进制常量中不会出现8。 整型变量可分为基本整型(int)、短整型(short)、长整型(long)、和无符号整型(unsigned)。一个基本整型占4个字节。其它类型的整型占用字节数和取值范围详见教材第9页。 【考点9】实型数据 实型数据有两种表示形式:小数形式和指数形式。掌握判定指数形式合法性。 口诀:E前E后必有数,E后必须为整数。 实型变量分为单精度型(float)和双精度型(double),单精度型占四个字节。 【考点10】算术运算 算术运算符一共有+、—、*、/、%这五个。求余运算要求运算对象只能为整型,除法运算符两边运算对象都为整型时,运算结果也为整型即舍掉小数部分。 【考点11】强制类型转换 将一个运算对象转换成指定类型,格式为(类型名)表达式,注意小括号位置。 【考点12】赋值 赋值运算符为“=”,不同于关系等于“= =”。赋值表达式格式为:变量名=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左边必须为变量,赋值运算是把赋值运算符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变量。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Excel中工作表的格式化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Excel中工作表格式化”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第五章(EXCEL2002及其应用)第三节内容。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Excel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第五章是重点,在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岗位中EXCEL表格的修饰与美化的应用也相当的广泛。(附:岗位及所用到的表格)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本教改课程的使用者定位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其年龄在19周岁左右,其生理发展已接近或完全完成,其个体的心理变化开始向形成稳定的个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智能高度发展、思想和行为表现充分。具体表现在:(1)部分动机趋弱、成就动机增强 “得到周围人的赞扬”、“获得奖赏”、“学习纪律的约束”等外部动机对学习者的促进作用随着年龄的升高逐步递减,“在专业领域要有所建树”、“能够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对以后在社会上容易立足”等作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2)自主性强 大学生的学习由以记忆为主的再现型向以理解迁移为主的应用型转变;学习方法、自学时间和课外学习计划能够自决、自控;学习内容由以教师讲授为主到超越讲授范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2、知识障碍上: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其一,由于高校的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硬件设备条件及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所以,要求也不一样。(四)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设置单元格格式; 学会设置工作表格式; 学会自动套用表格样式 2、技能目标:能够完成中级操作员相关操作; 能够制作和修饰库存日报表和调拨通知单 能够制作个人简历,实现对表格的修饰和美化 2、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统一格式的表格,自动套用表格样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自动套用表格样式是重点;设置单元格格式和设置工作表格式的操作相对比较繁琐,所以这个部分是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搜集整理:无涯轩主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课题是:苏(人、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 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教学重点是: 难点原因: 突破途径: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及对策: 2、内容的组织安排: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模型法、类比法、由简到繁法、动手动脑)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录音机等其作用是: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分钟) l 导入……激发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第二环节:(分钟) 新课学习: 第三环节:(分钟) 课堂小结: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第四环节:(分钟) 布置作业: 分为两部分: (1)书面作业p……和复习本节。 (2)预习下节内容,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和顺利学习下节课做准备。 第五环节: 教学体会 总之,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六环节: 板书设计: 《蜀道难》说课稿(人教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解说。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歌特点,整体感知诗歌寓意。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笔试样卷C语言程序设计(含答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笔试样卷C语言程序设计 【打印】【字体:大中小】【关闭】 一、选择题((1)~(10)、(21)~(40)每题2分,(11)~(20)每题2分,共7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良好程序设计风格的是 A)源程序要文档化B)数据说明的次序要规范化 C)避免滥用goto语句D)模块设计要保证高耦合、高内聚 (2)从工程管理角度,软件设计一般分为两步完成,它们是 A)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B)数据设计与接口设计

C)软件结构设计与数据设计 D)过程设计与数据设计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件生命周期开发阶段任务的是 A)软件测试B)概要设计 C)软件维护 D)详细设计 (4)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 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物理模式 (5)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A)编码设计B)测试阶段C)运行阶段 D)物理设计 (6)设有如下三个关系表 R S T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T=R∩S B)T=R∪S C)T=R×S D)T=R/S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大,则其时间复杂度也必定大 B)一个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大,则其时间复杂度必定小 C)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大,则其空间复杂度必定小 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对 (8)在长度为64的有序线性表中进行顺序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A)63 B)64 C)6 D)7 (9)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3篇

(封面)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3篇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3篇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1 一.关于教材: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 的第二篇。该单元所选中国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 魏晋五言诗3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在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 辞是继北方黄河流域出现《诗经》之后,在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具有独 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 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 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全诗373句2400余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 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 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 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关于教学方法 结合作品特点,按照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古典诗歌方面阅读能力 的要求,我把《离骚》节选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

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楚辞作品,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鉴赏重要的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关键词句的疏通。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教材特点和面临的具体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预习。要求学生课下预习,早读检查(内容包括:A作家作品;B写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词;D熟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将分两课时进行,把教学难点,即词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课时中,把教学重点,即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课时,以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编程题题库

计算机c语言编程题库 1、求100之内自然数中最大的能被17整除的数。 void main() { int i; for(i=100;i>0;i--) if(i%17==0)break; printf("%d\n",i); } 2、已知a,b,c都是1位整数,求当三位整数abc、cba的和为1333时a、b、c的值。 void main() { int a,b,c; for(a=1;a<=9;a++) { for(b=0;b<=9;b++) { for(c=1;c<=9;c++) if(a*100+b*10+c+c*100+b*10+a==1333) printf("%d,%d,%d\n",a,b,c); } } } 3、计算并输出200-400之间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的和。 void main() { int i,sum=0; for(i=200;i<=400;i++) if(i%3!=0) sum=sum+i; printf("%d\n",sum); } 4、从键盘输入10个数,统计非负数的个数,并计算非负数的和。 void main() { int i,n=0,sum=0; int a[10]; printf(“请输入10个数:”);

for(i=0;i<10;i++) scanf(“%d”,&a[i]); for(i=0;i<10;i++) if(a[i]>=0) { sum=sum+a[i]; n++;} printf("非负个数是%d,sum=%d\n",n,sum); } 5、求100之内自然数中偶数之和。 void main() { int i,sum=0; for(i=0;i<=100;i++) if(i%2==0) sum=sum+i; printf("sum=%d\n",sum); } 6、输入5个数,求和并输出。要求编写求和的函数。 void main() { int b(int x[],int n); int sum=0; int a[5]; int i; printf("请输入5个数:"); for(i=0;i<5;i++) scanf("%d",&a[i]); sum=b(a,5); printf("sum=%d\n",sum); } int b(int x[],int n) { int i,sum=0; for(i=0;i<5;i++) sum=sum+x[i]; return sum; } 7、编程计算1*2*3+3*4*5+5*6*7+...+99*100*101的值。 void main() { int i,sum=0; for(i=1;i<=99;i=i+2) sum=sum+i*(i+1)*(i+2); printf("%d\n",sum); } 8、编写程序,将用户输入的字符串中所有的字符a用*代替,然后输出。void ma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