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中的“残酷”——兼谈尤奈斯库的作品
尤内斯库

1950年,法国著名戏剧家尤内斯库的代表作《秃头歌女》在巴黎首演,该剧轰动一时,并引起了当时人们强烈的争论和反思。
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妻与他们的朋友——另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妻之间的无聊对话。
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相互进行着奇异的对话,他们之间的对话中,出现了一次次不可思议的巧合:他们竟住在同一条街道、同一栋房子、同一个房间,直至最后双方才明白了对方是谁,原来他们是一对感情淡漠到如同陌生人一样的夫妻。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秃头歌女》抛弃了传统戏剧中绝大部分合乎逻辑的结构,戏剧情节支离破碎、漫无目的、莫名其妙,几乎没有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情节。
台词荒诞、无聊、不知所云,全剧中,只提到过一句关于“秃头歌女”的台词。
角色的表演和举止可笑而毫无意义,似乎只是在强调一个事实:改变他们生存状态的任何事情都未发生。
作品一开始就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种漂泊的生命:失去了内心的与宇宙间的依附和坐标,找寻着无法找到的避难所。
谈论人生的荒诞性,早就见诸古代西方戏剧。
自希腊悲剧开始,在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就有对人类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条件的残酷与荒诞性表示关注的一面。
20世纪的存在主义文学家、戏剧家萨特和加缪在他们的许多小说和剧本中,就已经开始从理性出发,揭示人的存在的荒诞性。
而荒诞派戏剧家则更进一步对人生的荒诞性表示强烈的反感和深刻的讽刺,为表现人生的荒诞不经,他们可以任意破坏、支解、割裂传统的戏剧结构,把戏剧的所有传统要素如动作、语言、人物,一一去掉。
为了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存在的无依据、无理由,人命贱如蝼蚁、微不足道,他们不仅借助语言,而且借助各种舞台手段去表现,使荒诞性本身戏剧化。
借助于舞台上出现的场景去表现存在的荒诞性是荒诞派戏剧的一大特点。
为了揭示人生现实的不合理性,荒诞派戏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舞台手段把人类的惶惑不安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尤内斯库的另一代表作《椅子》中,描述了这样一个舞台场景:在一个无名小岛上,孤独居住的老年夫妇要开一个讨论人生真谛的演说会。
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荒诞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荒诞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荒诞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
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代表作品1、在诗歌上: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韦尔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国的海姆、贝恩2、在戏剧上:美国的奥尼尔:《琼斯皇》(1920)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毛猿》(1921),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
主人公:扬克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3、在小说上: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
《城堡》(1915)、《变形记》(1915)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保罗·萨特。
长篇小说《恶心》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西蒙娜·德·波伏瓦《女客人》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代表作品《等待戈多》“黑色幽默”文学法国作家:赛利纳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约瑟夫·海勒,约翰·巴思,库特·冯纳古特和唐纳德·巴塞尔姆等。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代表作是《白雪公主》。
《死去的父亲》(The Dead Father),《天堂》(Paradise)以及 The King。
博尔赫斯(Je Luis B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
荒诞派戏剧

《等待戈多》的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完全重复。戏演完了, 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结尾又回到开头,时间像没有向前 流动。但剧情的重复所取得的戏剧效果,却是时间的无限延 伸,等待的永无尽头,因而喜剧也变成了悲剧。
二、戏剧对话独特丰富,具有深刻的哲理
弗:找句话说吧! 爱:咱们这会儿干什么? 弗:等待戈多。 爱:啊! 弗:真是可怕!……帮帮我! 爱:我在想哩。 弗:在你寻找的时候,你就听得见。 爱:不错。 弗:这样你就不至于找到你找的东西。 爱:对啦。
贝克特节
2006年是贝克特诞辰 100周年,在4月13日 他生日前一个月,都 柏林已经进行了持续 一个月的庆祝活动, 包括当天许多贝克特 迷或凑热闹者装扮成 《等待戈多》里的流 浪汉的模样,捧着书 在大街上大声朗诵台 词。
艺术特色
《等待戈多》是最能体现贝克特戏剧创作艺
术的一部作品,荒诞的思想内容和荒诞的艺 术形式,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一、就整体艺术构思来讲,贝克特将舞台 上出现的一切事物都荒诞化,非理性化。
在一条荒凉冷寂的大路中,先后出现了5个人物,他们记忆 模糊,说话颠三倒四,行为荒唐可笑。传话的男孩,第二次 出场时竟不知第一次传话的是不是他自己;幸运儿在全剧只 说过一次话,却是一篇神咒一般的奇文;波卓只一夜功夫就 变成一个瞎眼的残废,他让幸运儿背的布袋,里面装的竟是 沙土;两个流浪汉在苦苦等待,但又说不清为何要等待。在 布景设计上,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一棵树,灯光突明突暗, 使观众的注意力旁无所顾,始终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使荒 诞悲惨的人生画面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戈多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 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 剧中没有说明,只有些模糊的暗示。两个流浪汉似 乎在某个场合见过他,但又说不认识他。那么他们 为什么要等待这个既不知其面貌、更不知其本质的 戈多先生呢?因为他们要向他“祈祷”,要向他提 出“源源不断的乞求”,要把自己“拴在戈多身 上”,戈多一来,他们就可以“完全弄清楚”自己 的“处境”,就可以“得救”。所以,等待戈多成 了他们惟一的生活内容,惟一的精神支柱。尽管等 待是一种痛苦的煎熬,“腻烦得要死”,“真是可 怕”,但他们还是一天又一天地等待下去。
简述秃头歌女的社会批判主题

简述秃头歌女的社会批判主题
《秃头歌女》是尤内斯库的代表作之一,其社会批判主题主要集中在作品所描绘的夫妻关系的冷漠和虚伪。
这种批判体现在夫妻之间相互不了解、不关心,甚至在生活细节上互相欺骗。
这些现象都揭示了夫妻关系中的虚伪和疏离。
尤内斯库用荒诞的手法来呈现这种社会现象,使得《秃头歌女》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例如,剧中的对话和情节荒诞而滑稽,有些行为和对话看起来毫无逻辑,甚至有些滑稽,但却能让人深感其荒诞性。
这些荒诞的元素,加上剧中夫妻关系的冷漠和虚伪,使得《秃头歌女》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此外,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还对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夫妻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夫妻之间往往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而变得冷漠和疏离。
他们可能互相看不顺眼,却又不得不在一起生活。
这种关系的虚伪和矛盾,在《秃头歌女》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总的来说,《秃头歌女》通过对夫妻关系的描绘,对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夫妻关系的冷漠和虚伪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尤内斯库用荒诞的手法呈现这种社会现象,使得《秃头歌女》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
尤涅斯库《秃头歌女》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尤涅斯库《秃头歌女》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尤涅斯库《秃头歌女》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秃头歌女》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荒诞派戏剧家尤涅斯库(1912 )的代表剧作。
走不出的生存困境———独幕剧《新房客》评析

走不出的生存困境———独幕剧《新房客》评析作者:黄珂维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11期摘要:《新房客》是荒诞派剧作家欧仁·尤奈斯库1953年创作的独幕剧。
剧中的道具——家具由渐趋进入发展到铺天盖地,最终埋葬了其使用者。
本剧展现了现代人面临的两种生存困境:一方面家具代表着具体物质,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无止境的物欲导致物的泛滥以及物对人的压迫;另一方面,家具也是社会普遍意识的具体呈现,个人意识在社会普遍意识的突围下,只能一步步减弱,直至消亡。
《新房客》以触目惊心的舞台表演方式警示人们认识荒诞,直面荒诞。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尤奈斯库《新房客》生存困境独幕剧《新房客》是一篇短小精悍却耐人寻味的荒诞派戏剧作品。
此剧是欧仁·尤奈斯库的激情之作,其创作仅用了短短三天时间(1953年9月14日至9月16日)。
据说,尤奈斯库认为此前创作的《阿麦迪或脱身术》并没有把令人窒息的力量表现到极致,没有描绘出彻底的绝望。
因此,搁笔一周之后,剧作家重新执笔,一鼓作气完成了新剧《新房客》。
这出戏于1955年由VivicaBandler执导,首次在芬兰用瑞典语演出;1956年,在伦敦艺术剧院用英语演出;1957年,才得以在法国的“今日剧场”亮相,导演是RobertPostec。
尤奈斯库认为:“如果戏剧的价值在于效果的夸张,那么就应该更多地加以夸张,应该突出其效果,使它们高度集中,推动喜剧摆脱那种既非戏剧,又非文学的不三不四的状态,就是使它恢复常态,恢复他本来的状态。
这就不能把戏剧手法掩藏起来,而要使这些手法有目共睹,明明白白,直趋极端,造成滑稽的漫画效果,超过那些沙龙喜剧虽精致却苍白的讽嘲。
”①独幕剧《新房客》便是“夸张到极致”这一戏剧理论最好的舞台实践。
此剧情节单一、对白寥寥无几、动作简单重复。
其高度夸张的舞台效果、纯木偶式的舞台表演、过于沉闷的舞台气氛使观众在几乎达到极限的压力中感受着沉重,感受着人类生存境况和生存选择的艰难。
琐屑小事与荒诞存在的矛盾冲突——分析《生活终点站》中的空白与隐喻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琐屑小事与荒诞存在的矛盾冲突——分析《生活终点站》中的空白与隐喻何雨柔 西南大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16-01法国荒诞派戏剧创始人尤涅斯库的代表作《秃头歌女》有一神来之笔——马丁夫妇的对话,两名本是夫妻的男女竟像从未见过面一般,在平淡、呆板的声调中互相询问对方的情况,在一件又一件小事的神奇重合中,才确认他们竟是夫妻,点滴的琐屑小事居然超过了感情成为这段婚姻最有力的证明,表现了强烈的存在主义的“荒诞真实”。
文本《生活终点站》与此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平凡的主人公——两位退休老人;平凡的故事情节——住得近,来得巧,认识了对方,按着俄罗斯的古风习惯庆祝乔迁,一起买了需要的东西,尽是琐屑小事;以及戏剧性的结尾——他们竟早已认识,一个曾是审判员,而另一个是被他判了长期徒刑的受审者……这前后一致的平淡,和前后迥异的情节、感情冲突,凸显出了其中隐藏较深的存在主义的荒诞——客观世界无规律可循,人生本是毫无意义的,荒诞感则来源于世界的难以理解与人类偏要去努力把握的矛盾。
本文将从“空白”理论与“隐喻”出发,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刻蕴藉。
一、文体与“空白”理论的完美结合从文体角度看,文本属于小小说,篇幅短,字数少,可在纸上交代的内容有限,如果作者功力不够,很容易造成不知所云,或情节破碎、叙事残缺。
但文本在选择小小说文体后十分毒辣地结合了“空白”手法,不仅未造成故事残破,且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并在读者自发的填补空白的思考中,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深刻性,以及更鲜明地揭示和突出了文本主旨。
波兰哲学家英伽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和《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二书中充分而独到地阐述了文本层次结构中未呈现部分与阅读的关系,指出文学作品包括四个异质而又互相依存的层次——语音现象层、语义单位层、再现客体层、图示化方面层,认为图示化构成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再现客体层和图示化方面层中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这些不确定性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之具体化。
尤奈斯库生平及创作

尤奈斯库生平及创作尤奈斯库全名为欧仁·尤内斯库(Eugene Ionesco,1909年11月26日-1994年3月28日),罗马尼亚籍法国剧作家,荒诞派戏剧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生于罗马尼亚斯拉蒂纳,童年在法国度过,1940年在法国定居。
1950年其成名作《秃头歌女》巴黎首演。
其后又创作了《上课》、《椅子》等剧,表现“人生是荒诞不经的”主题。
[1]尤奈斯库- 生平尤奈斯库他出生于罗马尼亚的斯拉提纳,父亲是罗马尼亚东正教徒,母亲有法国、希腊及罗马尼亚血统,是个新教徒。
尤内斯库自己受洗成为了东正教徒。
许多文献认为他生于1912年,这个错误是由于尤内斯库自己的虚荣造成的。
出生的第二年,他随父母迁居巴黎。
他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法国度过,他自称在那儿经历了一次改变他世界观的事件。
Deborah B. Gaensbauer在《再访尤内斯库》中提到,“走在外省小村的夏日阳光中,在极蓝的阳光下,(尤内斯库)被光线极大的震撼了”据他自己说,他突然间呆住了,感受到强烈的光照,产生了在大地上浮起和不可阻挡的幸福感觉。
当他“飘回”地面、“光线”离开了他,他感到现实世界充满了腐朽、堕落和毫无意义的重复行为,所以死亡终会降临到每人身上。
他后来的创作,反映了这种新的认识,显示出他对现世、交流的反感,以及一种觉得“好世界”存在于一个我们触不到的地方的微妙意识。
他在许多重要到作品中亦提到此次体验。
1925年父母离婚后,他随父回到罗马尼亚,在那儿他进入了圣萨瓦国立学院,并于1928至1933年间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进修法国文学,并考取了法语教师的资格。
他在那儿认识了Emil Cioran和Mircea Eliade,这三人成为了一生的朋友。
1938年,尤奈斯库获政府奖学金,赴法作法国文学专题研究,并入法国籍。
尤内斯库84岁时去世,葬在巴黎的蒙帕纳斯墓园。
尤奈斯库- 家庭情况1936年尤内斯库与Rodica Burileanu结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 诞 中 的 “ 酷 "蒋丽。 ( 门大学外 文学院 福建厦门 3 10 ) 厦 6 5 0
摘 要 : 示 “ 指 不合 乎理 性或不 恰 当 , 与理 智不相 符” 的 “ 荒诞 ” 在文 学世界 里揭 示 了人 与世界 处 于一种 敌对状 态 。人 与人 , 与 , 人 世界 无法沟通 , 人在一个 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 着0这 种 “ 荒诞 ”主题 深受 “ 残酷戏剧 ”的影响 。在荒诞派作 品中 , 主题 .话语地位和 “ 物”的地位等方 面都 显现 了 “ 残酷 戏剧”的魅 力。 关键词 :荒诞 戏剧 残酷戏剧 语言 物 中图分类 号 :8 5 J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7 5 2 1 ) 1 b- 0 5 0 1 7 —9 9 ( 0 0 0 ( ) 0 7 — 2
15 年 5月 l 90 1日晚 6 3 分 , 点 O 巴黎梦游 者 剧 院首 演 一 出 “ 文不 对 题 ” 的新 剧 一 一 《 头 歌 女 》 异 乎 寻 常 的 演 出 让 观 众 不 知 秃 。 所云 , 下观 众纷 纷 退场 。但 就是 这 样一 场 台 “ 全失 败 ”的演 出开创 了荒 诞派 戏 剧 的先 完 河, 在戏剧 舞 台上大 放异 彩 , 为世 人所称 颂 。 何 谓 “ 诞 ” “ 诞 ” 词 来 原 自拉 荒 ? 荒 一 丁文 , 本指 音 乐 上 的不 和 谐 , 现 代 还 指 原 在 “ 合 乎理 性 或 不 恰 当 ” “ 有 根据 或 无 稽 不 ;没 之谈 ” “ 诞 ”文 学 揭 示 出 人 与世 界 处 于 。 荒 种 敌对 状态 , 的存 在 方式 是荒 诞 的 。这 人 集 中体现 了西方 世界普 遍存在 的精神 危机 和
一
的召唤 , 苔丝 的意志 战线一 点一 点被侵蚀 , 最 后 也 变成 了一 只 犀牛 。 贝兰 吉在 绝望 和孤 寂 中煎 熬 的存 活 , 声 称 自己要 “ 他 反对 所有 的 人 , 要保卫 自己, 付所有的人 , 我 对 我要 保卫 自 己 !我是 最后 的一个 人 , 我将 坚持 到底 ! 绝 我 不投 降 !但是 , 内心是 否真 的这样 想 , ” 他 他是 的 日常 琐事 。 中马丁 夫 妇感 情 的冷 漠较 之 否 也 想 投入 变 异 的 浪潮 , 个谁 也 说 不 清 。 剧 这 史 密斯 夫妇 有过 之 而 无不 及 。 男一 女交 换 说不 定他 只是苦苦 的挣扎 , 1舌之 快而 已。 一 逞7 1 着 奇异 的对 话 , 随着 对 话的 “ 进 ” 出现 了 阿 尔托 说 “ 递 , 戏剧 中也有 一种 奇 特的 阳光 , 一 他们 之 间一 次次 不可思 议的巧 合 :他们竞 来 种具有 异 常强度的 光 , 它的 照耀下 , 在 难以置 自同一 城市 , 同一趟车 的 同一节车 厢 , 在 信的 、甚至绝 不可 能的事 物突然 变成 了我们 乘 住 同一 条街道 , 同一 幢房子 里 , 同一个房 间 …… 的 正 常 环 境 。 ” 悲观 情 绪 。 原来他 们是一 对感情 淡漠 到如 同陌生 人的 夫 究其原 因 , 荒诞派戏 剧深受 2 世纪 2 年 妇 。这两 对 夫妇 像其 他 人一 样生 活 着 , O 0 生活 2 话语 地位 的 下降 代流行 的超现 实主义文学 的影响 , 接受 了存在 中没有 一点波 澜 , 没有 任何 新颖新 鲜的元 素 。 在传 统戏剧 中, 语言 , 主要 指话语 在戏 剧 主义哲学 的基本主张 , 是对西 方现代派文学 中 他 们的角色可 以互换 , 也可以和现 实生活中的 中的地位 不容 置疑 , 戏剧 的主要表 现手 段 , 是 的 “ 诞文 学”的发 展 。 而通过 资料 阅读 , 人 们相 互呼 应 。 中 人物 没有 鲜 明的 特点 和 既 显示人物 性格 , 荒 然 剧 又能推 动剧 情发展 。但是 , 我们 还 应发 现 , 荒诞 派戏 剧也 深 受 “ 残酷 戏 个 性 , 生活 模式 单 一 、枯燥 、乏 味 。这不 由 残酷 戏剧 却对话 语的本 质 、功 能和地 位提 出 剧 ”理念 的影响 。 得让 当时 的观众 产生 共鸣 : 这不就 是我们 的 了大胆 的 质疑 。 尔托 认为 戏剧 应 该 旨在表 “ 阿 “ 酷 ”一 一 字 典 解 释 “ 残 凶狠 冷 酷 ; 残 日常生活 状态吗 ?我们 每天不 就是 扮演着 这 达语 言 不能 够 用词 语说 出 的东 西 。“ 是在 不 害 ; 待” 而法国 2 虐 。 0世 纪 上 半 叶 著名 诗 两 对 夫 妇 的 角色 吗 ? ” 天天 如 此 、家 家 如 戏剧 中废止 话语 , 而是改 变它 的作用 , 特别是
人 、评 论家 、翻 译家 和戏剧 理 论家安 托 南 ・ 此 、 人 如 此 。 人 阿尔托所提 倡的 “ 残酷 戏剧” 对此 定义却截 然 该 剧是对 尤 奈斯库 所谓 的 “ 普遍 小资 产 不同 。 残酷是 “ 一种超脱 的 , 纯洁 的感情 , 一种 阶级 ……公认 观念和 I号 的人格形象 , Z l 无处 不 真正的精神活动 , 而这种 活动是对生活本 身动 在的英 国国教徒 ” 的强 烈讽 刺和抨 击。 作为社 作的 仿 制 ” 他还 解 释 道 :残酷 首 先 是 清醒 会的人 , 。 “ 作为 可以独 立思 考的特殊 个体 , 已 人 的, 这是 一种严 格的导 向, 对必 然性 的顺从 。 ” 经丧失 了其 区别于动物的天赋 功能 , 已经不 人 残 酷不 是施虐狂或流血行 为 , 也不是蓄意制造 再 会 思考 , 再有 激情 , 不 不再 有 感动 。 活周 生 恐怖, 更不 意味着 感情及 不健康 的态度 。 我们 而 复始 , 没有起 点也没 有终 点 。 界、社 会处 世 应从 广义上去 理解 “ 残酷 ”两字 。 在混 沌和冷漠 中 , 就是 当时 当刻 人的残酷生 这 那 么残 酷戏剧 在哪 些方 面影 响 了荒 诞派 活境 遇 。 这也 印证 了阿尔托的 残酷戏剧 主张 , 戏剧 呢?以 下就主题 、话 语及物 的地位 三个 他 认为戏剧应 该是残 酷的 , 该表现 “ 的欲 应 生 方面 归纳 阐述 , 主要 以尤奈斯库 的作 品为 例。 望 、宇宙的严 峻以及无 法改变 的必然性 ” 。
.
完没 了的唠 叨 , 密斯先生 一贯的沉 默 。 史 夫妻 俩的谈话似乎 只是 例行公事 , 有交流的实 质 没 和 特 定的 涵义 。 不 投机 , 话找 话 , 段对 话 没 每 话 都 紧随 着沉 默 的应 答 。 这一 切 向我 们展 示 了夫妻 间关系 的冷漠 , 生活 已经失 去 了乐 趣 ; 人 只是为 了活 着而例行 吃喝 拉撒 、柴米 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