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ppt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2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a)恒温培养箱:36℃±1℃;b)冰箱:2℃~5℃;c)恒温水浴箱:50℃±1℃,46℃±0.5℃;d)天平:感量0.1g;e)均质器;f)显微镜:10×~100×;g)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h)无菌试管:18mm×180mm;i)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j)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k)厌氧培养装置。
3培养基和试剂3.1胰胨-亚硫酸盐-环丝氨酸(TSC)琼脂:见附录A中A.1。
3.2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FTG):见附录A中A.2。
3.3缓冲动力-硝酸盐培养基:见附录A中A.3。
3.4乳糖-明胶培养基:见附录A中A.4。
3.5含铁牛乳培养基:见附录A中A.5。
3.60.1%蛋白胨水:见附录A中A.6。
3.7革兰氏染色液:见附录A中A.7。
3.8硝酸盐还原试剂:见附录A中A.8。
3.9缓冲甘油-氯化钠溶液:见附录A中A.9。
4检验程序产气荚膜梭菌检验程序见图1。
图1产气荚膜梭菌检验程序5操作步骤5.1样品制备5.1.1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可在2℃~5℃保存;如8h 内不能进行检验,应以无菌操作称取25g (mL )样品加入等量缓冲甘油-氯化钠溶液(液体样品应加双料),并尽快至于-60℃低温冰箱中冷冻保存或加干冰保存。
5.1.2以无菌操作称取25g (mL )样品放入含有225mL 0.1%蛋白胨水(如为5.1.1中冷冻保存样品,室温解冻后,加入200mL 0.1%蛋白胨水)的均质袋中,在拍击式均质器上连续均质1min ~2min ;或置于盛有225mL0.1%蛋白胨水的均质杯中,8000r/min ~10000r/min 均质1min ~2min ,作为1:10稀释液。
201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文档资料

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
3.生化特性 能发酵多种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
乳糖,产酸产气; 不发酵甘露糖或水杨酸。 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不能消化已凝固的
蛋白质和血清。
返回
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
多种外毒素、肠毒素; 侵袭性酶:卵磷脂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
五、产气荚膜梭菌快速检测方法
随着产气荚膜梭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该菌的毒素基因相继被克隆测序,在此基础上 出现了许多鉴定菌型和判断致病性的方法。
缩短了时间,能够较快得到结果,操作简单 比如PCR、LAMP等。
返回
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及控制
掌握产气荚膜梭菌血清型在我国地区流行的 分布以及在不同动物的感染致病情况是采取预 防控制措施的前提。
确证实验
3.取生长旺盛的FT培养液1mL接种于含铁牛乳培养基, 46℃水浴中培养2h,观察有无“暴烈发酵”现象, 5h内不发酵者为阴性。产气荚膜梭菌发酵乳糖,凝固 酪蛋白并大量产气,呈“暴烈发酵”现象,但培养基 不变黑。
4.用接种环取FT培养液点种于卵黄琼脂平板(每张平 板至少可接种10点),于36℃士1℃厌氧培养24h, 观察接种点的变化。产气英膜梭菌产生卵磷脂酶,分 解卵黄中的卵磷脂,接种点的底部及周围形成乳白色 的混浊带。
产气荚膜梭菌纯培养的镜下形态 电镜下的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
2.培养特性 生长活跃,代谢迅速。 血琼脂平板:双层溶血环(靶形溶血)
内环完全溶血 外环不完全溶血 含铁牛奶培养基: “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
产气荚膜梭菌

页眉内容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是厌氧芽孢梭菌属中能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重要致病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革兰阳性粗大芽孢杆菌,无鞭毛,不运动,孢子卵圆,次端生,在一般培养基上稀少。
无外孢子壁,无附属丝:表面菌落直径2~5mm,圆形,有时边缘扩展、突起,呈淡灰黄色,半透明,表面有光泽,可在20~5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45℃,所有菌株均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及蔗糖,产酸产气;多数菌株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能将亚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在含亚硫酸盐及铁盐的琼脂中形成黑色菌落。
产气荚膜梭菌见图3~11。
该菌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和侵袭性酶,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侵袭力,在人和动物体内可形成荚膜。
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的土壤、水和空气中广泛存在,人和动物的肠道是其重要的寄居场所,一般各类粪便每克含量可达102~109个之多,但不经肠道感染宿主,只是污染外环境。
由于产气荚膜梭菌是正常肠道菌群的一部分,人体肠道对其无天然特异免疫力,所有人群均为易感者,以婴儿和年老体弱者病情更重。
经口食人是其主要传染途径,也可由伤口感染,夏秋季节多见。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物质为外毒素、肠毒素和荚膜。
外毒素根据性质和致病性不同,分为A、B、c、D、E 5个类型,其中A型菌株是人类最重要的致病菌,外环境中的分离株80%以上属A型,此型可致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结肠炎;C、D型也是人类的病原菌,C型的部分菌株能引起人的坏死性肠炎;其他为兽类病原菌。
摄食被A型或某些C型菌株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为8~24h,发病时下腹部剧烈疼痛、腹泻,但为自限性感染,一般1~2d内可自愈,老弱患者和营养不良儿童偶可致死。
另一种食物中毒的表现是坏死性肠炎,由C型菌β毒素引起,潜伏期不到24h,起病急,有剧烈腹痛、腹泻,肠黏膜出血性坏死,粪便带血,可并发周围循环衰竭、肠梗阻、腹膜炎等,病死率高达40%。
3.食品安全危害产气荚膜梭菌在污水、土壤、垃圾、人和动物的粪便以及食品中均可检出,土壤中的检出率达100%。
产气荚膜和肉毒梭菌致病PPT课件

7/16/2020
.
6
3. 破伤风发病机制与免疫性
• 主要是痉挛毒素引起的骨骼肌痉挛(持续收缩):角弓反 张(背肌痉挛)、牙关紧闭(咀嚼肌痉挛)、苦笑(表情 肌痉挛),死于窒息或呼吸衰竭(呼吸肌痉挛)。
•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心律失常,大量出汗所致脱水。 • 一旦发病且未及时治疗,有很高的病死率。 • 主要依赖体液免疫(痉挛毒素抗体):特异性抗体与游离
/10/29
.
28
7/16/2020
.
20
四、无芽胞厌氧菌
1. 常见人体无芽胞厌氧菌
• 人口腔、肠道和泌尿生殖道中寄生有多种无芽胞厌氧菌,其 数量为需氧、兼性厌氧菌的10-1000倍,可条件致病。
• 革兰阳性:▲球菌:消化链球菌属等。
▲杆菌:真杆菌属、丙酸杆菌属等。
• 革兰阴性:▲球菌:韦荣球菌属。
)、
▲杆菌:类杆菌属(脆弱类杆菌致病力较强
7/16/2020
.
18
3. 所致疾病及发病机制
• 肉毒中毒(botulism):常为食用污染肉毒梭菌芽胞、 未充分加热烹饪的食物所致;国外常为罐头、香肠等肉制 品,国内常为豆瓣酱、臭豆腐等豆制品。 肉毒中毒属于食物中毒,但胃肠道症状少见。前驱症状 为头痛、乏力,先出现复视、斜视、眼眼睑下垂等眼肌麻 痹症状,继而出现吞咽、咀嚼困难及发声不清等咽肌麻痹 症状,最后出现膈肌等呼吸肌麻痹症状而致死。
11
• 产气荚膜梭菌双层溶血和汹涌发酵
7/16/2020
.
12
2. 致病物质与细菌分型
• 毒素众多(细胞毒素、侵袭性酶类、肠毒素等):4种主要 毒素、6种次要毒素以及肠毒素、神经氨酸酶。
产气荚膜菌

TJJHCDC-WSW-BG-01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微生物检验记录
样品编号样品名称受理日期被检单位检验依据检验日期
操作步骤
1 按无菌操作称取食品检样25g(mL)放入均质器,加0.1%蛋白陈水稀释剂225mL,低速搅动1~2min,使之均质化,作为1∶10稀释液。
2以上述1∶10稀释的均质液按1mL加0.1%蛋白陈稀释剂9mL做成10-2~10-6的系列稀释液。
3吸取各稀释液1mL分别放入2个灭菌平皿内。
每个平皿浇注约50℃的TSC 琼脂15~20mL,仔细转动平皿,使稀释液和琼脂充分混匀。
4上述琼脂平板凝固后,再加入10mLTSC琼脂,均匀覆盖表面,倒置于厌氧培养装置内,于37℃培养24h。
5选取长有30~300个黑色菌落的平板,计数黑色菌落数。
6 确证实验
7 结果
检验人:复核人:。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培训课件

返回
10
三、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病学
在世界各地出现, 但血清型分布不同。 可以引起地区性流行, 也有散发性报道。 中毒最常发生于儿童和老人。 多发生在夏、秋季。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返回
11
四、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设备和材料
冰箱: 0 ℃-4℃。
恒温培养箱: 36℃士1℃
恒温水浴锅: 46℃士1℃
4.7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
13
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活菌计数培养检验程序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
14
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确证试验检验程序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
15
确证实验
1.革兰氏染色镜检: 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粗大 杆菌,其耐热株可能形成卵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 近末端,其宽度一般不大于菌体。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
17
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菌数计算
根据黑色菌落的计数和确证试验的结果,
计算每克(毫升)食品检样的含菌数。
例如: 10-4稀释液的平板长有黑色菌落100个, 而供做确证试验的10个菌落中有7个被确证为
产气荚膜梭菌,则每克(毫升)食品检样所含
产气荚膜梭菌数为:
100X0.7X104=7X10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
2
Contents
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 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 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病学 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及控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
3
一、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
食品微生物检验无菌取样技术PPT课件

第1页/共26页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 3.环境样品:环境样品用细菌拭子。
• 棉拭子的取样部位一般来自于食品接触面,地板喷溅物。墙壁、顶部管道 和检验中考察的其他潜在污染源程序,并且记录可能的联系,在环境样品 来源和食物产品的污染方面,可以使样品具有意义,并且是提倡这样做的, 例如:
•
地面喷溅水:工人从有地面污水的地方走过后又回到加工区域吗?
品应存放在-15℃以下冰箱或冷藏库内;冷却和易腐食品存放在0-4℃冰箱或冷
却库内;其他食品可放在常温冷暗处。
•
(2)运送冷冻和易腐食品应在包装容器内加适量的冷却剂或冷冻剂。保证
途中样品不升温或不融化。必要时可于途中补加冷却剂或冷冻剂。
•
(3)如不能由专人携带送样时,也可托运。托运前必须将样品包装好,应
•
进出口贸易合同对食品抽样量有明确规定的,按合同规定抽样;
•
进出口贸易合同没有具体抽样规定的,可根据检验的目的,产品及被抽样品批的性质和分析方法的性
质确定抽样方案。
•
目前最为流行的抽样方案为ICMSF推荐的抽样方案和随机抽样方案,有时也可参照同一产品的品质检
验抽样数量抽样,或按单位包装件数N的开平方值抽样。
•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抽样,每批货物的抽样数量不得少于5件。对于需要检验沙门氏菌的食品,抽样数
量应适当增加,最低不少于8件。
第14页/共26页
ICMSF(国际食品微生物规范委员会)推荐的抽样方案
• ICMSF提出的采样基本原则,是根据 • (1)各种微生物本身对人的危害程度各有不同。 • (2)食品经不同条件处理后,其危害度变化情况:①降低危害度;②危害度未变;③增加危害度,将食品
工厂生产线的工人来做(加工处理产品的工人),将样品放入收集容器中,既然工人在生产过程
第十节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检验ppt课件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houyiweisheng wu/图片资料/产气荚膜梭菌.jpg
2019
www.uni-ulm.de/.../ Diagnostik/Erreger/c_keim.htm -
5
2)培养特性
*不严格的厌氧 *普通营养琼脂上可生长,若加入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 *适宜生长温度为37—47℃。 *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8min/代。 *在45℃高温下可进行快速分离纯培养,每培养3—4h 传种1次,较易分离纯化。
第十节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魏氏梭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hygiene Examination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2019
-
1
目录
1、概述 2、生物学特性
(菌体形态学特征、 培养特性和抵抗力)
2019 3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 陈旧培养物阴性菌)无鞭毛可形成荚膜和芽 胞的大杆菌 大小:为(1-2)μm X(2-10)μm 。 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直径大于菌体的 直径,有的菌株难形成芽胞。 荚膜:在人和动物活体组织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 内生长时可形成荚膜。
2019 4 /research/Images/SarkerSlide.jpg / research/micimm/index.php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oxin
2019 /.../ agents/AgentsBW_toxins.asp 6 -
肝片肉汤培养: --大量产气,培养5h-6h变浑浊; 牛奶培养基中生长: --能够分解乳糖产酸,将酪蛋白凝固 产生大量气体,冲散酪蛋白, 使其成海绵状。 庖肉培养基中培养: --产生大量气体,肉渣或肉块 略带粉红,但不消化。 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 --15h- 24h形成S型菌落, 在营养不足或琼脂浓度 高的平板上可形成锯齿状带 at 45C , ClostridiumR perfringens is virtually the only 放射条纹的 型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