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山东卷)

合集下载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Ⅰ)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Ⅰ)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生物试题解析与建议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卷Ⅰ],试题的风格与07年大体相同,继续保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

1 2008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1.1 生物(全国卷Ⅰ)试题考点分布1.2 生物(全国卷Ⅰ)试题的特点试卷稳中有变、整体难度不大,紧扣大纲教材、考查主干知识,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

五个选择题的题干各自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选项和题干一致,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理解能力,同时涉及到实验设计、信息识别转换与判断能力。

非选择题已知条件明确,答案条理清晰。

重点考查生物学的重点及主干知识与原理的同时,注重识图、读题能力及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非选择题易切入主题,看似不难,实则不易。

在理解相关概念原理的情况下,认真仔细审题、逻辑严密的思维、科学的语言表达、规范的书写是得分的关键。

1.3 生物(全国卷Ⅰ)试题解析1.2.1选择题第1题:考查胰岛素的功能及实验设计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

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

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实验组应当先注射胰岛素,待血糖浓度降低后,再注射葡萄糖溶液使血糖浓度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即可证明胰岛素的功能。

答案:A第2题:考查生物间的关系及种群数量变化。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甲种群的起始密度大于乙,根据能量流动的知识,数量金字塔一般也符合能量金字塔,则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

而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后,丙和乙之间构成捕食关系,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总分:97 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7 题, 共计 28 分)1.(4分)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

则物体所受摩擦力A.等于零B.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于为,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答案:(4分) A解析:由题知mg=kL。

设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得2mgsin30°=kL+f,解得f=0,故A正确,B、C、D.错误。

2.(4分)质量为1 500 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

由此可求A.前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1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答案:(4分) ABD 解析:由题图知,汽车25 s内的位移为s=×10 m+20×5 m+×10 m=450m,故前25 s内汽车平均速度可求,A正确;由题图知前10 s内汽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m/s2=2 m/s2,B正确;结合题图分析,因牵引力未知,故前10 s内汽车所受阻力无法求得,C错误;由题干条件和动能定理可知,W合=mv22-mv12,故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可求得,D.正确。

3.(4分)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

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行速度大于7.9 km/s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答案:(4分) BC 解析:由题知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为地球同步卫星,故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故A错误;由,故h=-R,故该卫星距地高度一定,且相对地面静止,B正确;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为1天,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约30天,由ω=知C正确;因“天链一号01星”与赤道上物体的运转周期相同,由a=r知a星>a物,故D.错误。

2009年高考信息理综(化学)自主学习指导建议

2009年高考信息理综(化学)自主学习指导建议

2009年省高考信息理综(化学)自主学习指导建议莱芜四中高三化学组吕荣海一、2008年山东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对自主复习的启发1、08年理综(化学)试题特点:2008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山东卷化学部分共包括7个选择题(28分);4个非选择题(50分),其中选做部分3选1(8分),共计78分。

试题编排注重对中学化学知识点的覆盖,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系统考查试题以能力立意,以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查重点,密切联系考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重视对考生获取和加工信息能力的考查。

要求考生能鉴别和筛选试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正确建立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于解答问题;能正确运用文字、符号、图像(图表)、公式、模型等多种化学语言准确表达相关的科学信息;能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储存或应用。

更加重视对考生科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化学学科的相关实验,理解实验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对相关结论进行解释与评价;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能设计方案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假说、建立模型、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试题以《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核心考察学科主干知识,试卷不回避07年考察的内容,但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式上实现了发展和创新,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化学基础和核心概念,重视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方法的考查,试题将更加注重对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

主观题关注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增加了题目的知识容量,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系统全面,基本能力考查有深度。

题设情景突出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山东省招考院权威解读08山东高考说明

山东省招考院权威解读08山东高考说明

山东省招考院权威解读08山东高考说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专家就《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六科考试科目,进行了详细权威的解读,本报对专家的解读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帮助广大考生更方便快捷地领会今年的高考要求。

语文“三点省略”防猜题押题省招考院专家称,2008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内容及要求随着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的变化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考试能力要求中,对探究能力的表述,由2007年的“探讨疑点难点”改为“探讨疑难问题”。

必考内容中,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由2007年的“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改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删掉了对“一般说明类文章”的考查。

选考内容中,对文学类文本的四种文学体裁,作出了顺序上的调整,由2007年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改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增加了“科普文章”,删掉了“访谈”和“社科论文”两类文章,将原来的“调查报告”改为范围更加宽泛的“报告”。

三点省略1.在“试卷结构”中没有明确每一方面考试内容的题型题量。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任务就是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了一个合格的高校新生应有的语文素养。

考生的语文素养是由极其丰富的内容组成的,绝不仅仅是试卷上有限的几个题型的内容。

因此,考试说明》不再明确规定对每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查的题型题量,以期考生在日常学习和考前备考中能广泛学习,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文能力,真正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2.在“题型示例”中也没有出现作文题的题型。

作文题也没有题型示例,这意味着所有的作文题型都在考试范围之内,只要考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语言表达水平,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足够的写作训练,那么无论做什么题都应有上乘表现。

3.题型示例”之后也不再有“参考试卷”。

没有“参考试卷”,是为了让广大考生不要受参考试卷的影响而在复习中重视某些内容或者轻视某些内容,以免在高考中出现恐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电场》

《电场》

的几种不同理解, 例4. 对公式 E=kQ/r2 的几种不同理解,错 误的是 ( A C D ) A.当r→0时,E→∞ . 时 B.当r→∞时,E→0 . 时 C.某点的场强与点电荷 的大小无关 .某点的场强与点电荷Q的大小无关 D.在以点电荷 为中心,r为半径的球 为中心, .在以点电荷Q为中心 为半径的球 面上, 面上,各处的电场强度都相同
考点一: 考点一:电荷 库仑定律
一、电荷 1、两种电荷 丝绸摩擦玻璃棒 2、元电荷 玻璃棒 正电 丝绸 负电 毛皮摩擦橡胶棒 橡胶棒 负电 毛皮 正电
最早由密立根用实验测得
整数倍 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为元电荷的整数 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e=1.6× e=1.6×10-19C 比荷 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与其质量之比 q/m 3、起电 ① 摩擦起电 ② 感应起电 ③ 接触起电(电荷中和) 接触起电(电荷中和) 4、电荷守恒定律 电子的转移
A
O B D
30°
+q C
-q
考点三: 考点三:电势差 电势 电场能
(一)、电势差 )、电势差 1.定义: 定义: 电荷q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动到另一点B 电荷q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动到另一点B时,电场力所做的 与电荷量的q 功WAB与电荷量的q的比值
2、表达式 3、 U AB
U AB
= ϕ A − ϕ B = − (ϕ B − ϕ A ) = −U BA
[D ] 例3: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 =F/q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 A.该定义式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 B.F是检验电荷所受到的力,q是产生电 场的 是检验电荷所受到的力, 是产生电 . 是检验电荷所受到的力 电荷电量 C.场强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场强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 D.由该定义式可知,电场中某点电荷所受的电 .由该定义式可知, 场力大小与该点场强的大小成正比

08年高考题型、赋分

08年高考题型、赋分

08年高考语文题型、赋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四种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必做题为必考内容,共150分。

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

选做题为选考内容,共18分。

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分,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8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计1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计9分)三、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计12分)第II卷(共114分)四、古诗词分析及鉴赏(共3小题,计24分)13.文言文翻译(共2小题,计10分)14.诗词鉴赏(共2小题,计8分)15.补写名篇名句(4选3,计6分)五、语法知识运用(共3小题,计12分)16.3分;17.4分;18.5分六、现代文阅读(2选1,计18分)19.4分;20.4分;21.4分;22.6分七、作文(计60分)23.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08年高考数学题型、赋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计60分)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共4小题,计16分)三、解答题(共6小题,计74分)17.(1)求函数值(2)求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12分)18.(1)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概率题(12分)19.(1)等差数列的证明并求通项公式(2)求n项和(12分)20.(1)四棱锥中的空间垂直证明题(2)求二面角的余弦(12分)21.(1)求函数的极值(2)函数极值的证明(12分)22.(1)证明点坐标成等差数列(2)求抛物线的方程(3)动点存在的证明(14分)08年高考英语题型、赋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10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计30分)第一节:5段简短对话,三选一,录音仅放一遍(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第二节:5段对话/独白,三选一。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篇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篇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篇第1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题目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2B.2C.20D.200答案B解析:由可得①,T地=365天由F=②①②联立且按r日月≈r日地估算得F日月∶F地月≈2,故B正确,A、C、D错误。

第2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题目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 km,运用周期127分钟。

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C.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答案B解析:v=,C.可求;a=,D.可求;G=m0g且G=m(R+h),联立可得g值,A可求;卫星质量未知,B不能求。

第3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江苏卷))题目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A)0.2 g (B)0.4 g (C)2.5 g (D)5 g 答案B解析:设地球质量为M,则火星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则火星半径为R,在地球表面由G=mg,在火星表面由G=mg火,可得g火=0.4g.所以B正确,A,C,D.错误.第4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广东卷))题目如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答案C解析:第三宇宙速度是脱离太阳系的速度,所以A错误.由G=m()2R知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m无关.即B错误.由F万=G知C正确.若卫星受地球引力大就不会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了,所以D.错误. 第5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理科使用)(广东卷))题目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所受万有引力F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是()A.F与r成正比B.F与r成反比C.F与r2成正比D.F与r2成反比答案D解析:由F=G知,F∝,D正确,A、B、C错误。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物理)评析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物理)评析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 物理试题评析宝鸡市陈仓区教研室:邢彦君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赵宏哲一:试题总体评价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 卷)理科综合测试物理试题覆盖面广,卷中12个物理题目,除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外,<<考试大纲>>中的其他内容都有所体现。

试卷流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以及对物理过程的分析。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题语言表述准确严谨,参考答案正确规范,无超纲题,无科学性的错误,试卷质量高,能较好的满足高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对中学的教学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具体特点如下:1.从试卷结构、体例、题型、对知识点和方法的覆盖面等方面和去年相比,同类题型赋分等均保持稳定。

从试题的难度看,整卷难度有所下降,个别试题难度有所增加。

如17题,学生不会对日地距离、日月距离作近似处理(其依据是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不知道地球公转周期,此题显“难”。

再如19题,解题所需物理知识几乎全是初中所学,又涉及“标准状况”“摩尔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等化学知识,使该题变“难”。

学生缺乏估算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也是这两题变难的一个原因。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对实验死记硬背,简单模仿),实验题也较难。

2.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试卷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和规律。

第15题涉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18题涉及原子核的核反应规律的应用,第20题涉及电磁感应,第23题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4题涉及冲量和做功大小的概念,第25题涉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试卷能有效地考查考生对重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

3.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的计算题都要求考生熟悉物理情景和过程,通过分析和推断,找出这些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最后用公式准确表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 卷(必做,共88 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人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

该成分是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2.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人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 肽段)。

若P 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A.无法继续合成B.可以进人高尔基体C.可以被加工成熟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3.2008年l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4.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

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6.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

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7 .右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D.产生的ATP 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8.拟南芥P 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 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 基因突变9.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10 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H4比CH4稳定B.O2-半径比F-的小C.Na 和Cs 属于第IA 族元素,Cs 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D.P 和As属于第VA 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醋化反应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D.含5 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 个C-C 单键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0 mL 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mL , 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 B.在H2O2+Cl2=2HCl +O2反应中,每生成32g 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C.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 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D.一定温度下,1 L0.50mol•-1NH4Cl 溶液与2L0.25mol•-1NH4Cl 溶液含NH4+物质的量不同14.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

恒容时,温度升高,H2 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H2 催化剂高温CO2 +H215.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BaSO4(s) Ba2+(aq)+SO42-(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人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C.d 点无BaSO4沉淀生成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分)16.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 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

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

则物体所受摩擦力A.等干零B.大小为12mg,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32mg,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17.质量为1500kg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

由此可求A.前25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10s 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10s 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18 .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 星”于2008 年4 月25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 次变轨控制后,于5 月l 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

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 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行速度大于7.9Kg/s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19.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

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

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20.图l 、图2 分别表示两种电压的波形.其中图l 所示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l 表示交流电,图2 表示直流电B.两种电压的有效值相等C.图1 所示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11 sin100πtVD.图l 所示电压经匝数比为10 : 1 的变压器变压后,频率变为原来的11021 如图所示,在y 轴上关于O点对称的A 、B 两点有等量同种点电荷+Q,在x轴上C 点有点电荷-Q ,且CO=OD ,∠ADO=6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O点电场强度为零B.D 点电场强度为零C.若将点电荷+q 从O 移向C,电势能增大D.若将点电荷—q 从O 移向C,电势能增大22 .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导轨竖直放置,间距为L ,底端接阻值为R 的电阻。

将质量为m的金属棒悬挂在一个固定的轻弹簧下端,金属棒和导轨接触良好,导轨所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垂直,如图所示。

除电阻R 外其余电阻不计。

现将金属棒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A.释放瞬间金属棒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金属棒向下运动时,流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a→bC.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D.电阻R 上产生的总热量等于金属棒重力势能的减少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C D D A B C C D D D C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B A A C A AD BC C C BD AC第II卷(必做120 分+选做32 分,共152 分)【必做部分】23.(12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学家。

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

若图1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一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其中RB、RO分别表示有、无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

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B,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电阻值RB。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l)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在图2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T,不考虑磁场对电路其它部分的影响)。

要求误差较小。

提供的器材如下:A.磁敏电阻,无磁场时阻值Ro=150ΩB.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ΩC.电流表A,量程2.5mA,内阻约30ΩD.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E.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F.开关S,导线若干(2)正确接线后,将磁敏电阻置入待测磁场中.测量数据如下表:l 2 3 4 5 6U(V) 0.00 0.45 0.91 1.50 1.79 2.71I(mA) 0.00 0.30 0.60 1.00 1.20 1.80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RB=______Ω,结合图l 可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______T 。

( 3 )试结合图l 简要回答,磁感应强度B 在0 ~0.2T 和0.4 ~1.0T 范围内磁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 4 )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图3 所示的磁敏电阻在一定温度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关于纵轴对称),由图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l )如右图所示( 2 ) 1500 0.90( 3 )在0 ~0.2T 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非线性变化(或不均匀变化);在0 . 4 ~1 .0T 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线性变化(或均匀变化)( 4 )磁场反向.磁敏电阻的阻值不变。

24. (15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玩具轨道,其中“2008”,四个等高数字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所有数字均由圆或半圆组成,圆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

弹射装置将一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以v=5m/s的水平初速度由a点弹出,从b 点进入轨道,依次经过“8002 ”后从p 点水平抛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