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水意象与人物命运

合集下载

红楼梦意象解析

红楼梦意象解析

红楼梦意象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曹雪芹融入了大量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针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的意象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

1. 花意象在《红楼梦》中,花的形象被大量描写和运用,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花象征着美丽和富贵。

作品中描绘了许多美丽的花卉,如权贵家中的花园,表示了他们的身份和财富。

其次,花也象征着易逝和无常。

花朵的盛开和凋谢,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

最后,花还象征着爱情和婚姻。

许多情节和人物关系都与花有关,如黛玉与宝玉之间的纠葛,反映了人世间的情感纠葛。

2. 水意象水在《红楼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象征着变幻和流转。

在小说中,大观园的水景被描绘得十分细腻,水的流动、倒影和波纹显示了它的变幻无常。

水还象征着人物的命运。

大观园中的湖水代表了人物的命运河流,波澜起伏的水面预示了他们的悲欢离合。

水也象征着纯洁和智慧,它可以洗涤一切的尘垢,让人们得到心灵的净化。

3. 古董意象《红楼梦》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古董和珍宝,它们不仅仅是作品中的背景装饰,更具有象征意义。

古董象征着家族的传承和荣耀。

宝玉所珍视的石头、黛玉赠予宝玉的胭脂盒,都代表了家族的价值观和传统。

古董也象征着人性的欲望和虚荣。

在作品中,人们对于古董的追求和争夺导致了很多纷争和不幸的结局。

4. 镜子意象镜子在《红楼梦》中经常出现,并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首先,镜子代表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边界。

它是一个界面,反映了人物的内在和外在的对照。

其次,镜子也象征着自我理解和认识。

只有透过镜子,人们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认识自己的美丽和缺陷。

最后,镜子还意味着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反射。

人们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像,也看到了他人的影像,这反映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通过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意象的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红楼梦》中的水意象与人物命运

《红楼梦》中的水意象与人物命运

《红楼梦》中的水意象与人物命运作者:丁天懿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09期内容摘要:《红楼梦》中的水意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直接水意象和间接水意象,直接水意象主要包括甘露、红泪,间接水意象有:潇湘馆、凹晶馆等。

这些水意象承载了作者曹雪芹对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被作者赋予了含蓄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红楼梦》水意象人物命运西方净土之上,有甘露、灵河,灌愁海;太虚幻境之中有万艳千红的酒茶;四合红尘之内,多是水做的骨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演绎出了一部镜花水月的《红楼梦》。

水意象,这个贯穿了整本《红楼梦》的艺术形象,联接起小说中一众人物的命运沉浮,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

(一)直接水意象与人物命运1.甘露浇灌下成长的精魂《红楼梦》第一回写道:“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是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甘露之恩让绛珠草延长了寿命,后来幻化成人形,“只因为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成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才有了紧接下来的还泪的故事。

可泪尽之时也是缘尽之时,那绛珠草化身的黛玉也断无继续留恋尘世的道理。

“林颦卿者,……花处姊妹从中,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得其媚而不能的其秀,香菱有意逸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

[1]”不错,宝钗、探春、湘云她们都是大观园中的俊俏佳人,有着不可轻视的个人魅力,但作为绛珠仙草化身的林黛玉,受过甘露的灌溉,比大观园中的其他女孩子多了一份灵气、平添了一番清韵。

当然,黛玉的诗性、她的脱俗让她与园子中的很多人格格不入。

丫头们觉得她心眼小又刻薄,成天哭哭啼啼无事生非,是个难伺候的主儿。

事实上黛玉除了在与宝玉爱情上面的斤斤计较外,生活中的小心眼,也不过是图个口舌之快。

相反在贾府的众多主仆关系中,黛玉和紫鹃是相处最好的。

平儿干练忠心,也时常会被王熙凤贾琏拿来煞性子;宝钗对莺儿很好,可惜再好也有上下之分;怡红公子经常姐姐妹妹的乱叫,可连袭人亦被他踹过。

《红楼梦》的虚幻与真实

《红楼梦》的虚幻与真实

红楼梦的虚幻与真实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备受推崇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虚幻与真实。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探究《红楼梦》中的虚幻元素如何影响和呈现其中的真实情感、人物塑造以及社会寓意等方面。

1. 虚幻与真实的交织:情节与故事1.1 桃花林故事在《红楼梦》中,桃花林故事是一个突出展示虚幻与真实交织的例子。

这个情节中,主人公贾宝玉进入了一个仙境般的桃花林,享受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里弥漫着迷人的花香,让人陶醉其中。

然而,在这美好背后却隐藏着愁绪和离别之情。

通过对这个桃花林故事的描写,作者巧妙地将虚幻和真实相互交织,既展示了人们对美好幻想的向往,又表达了离开家园的游子心中无尽的思乡之情。

1.2 梦境与现实《红楼梦》中的梦境情节是虚幻与真实相互融合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通过梦境,作者创造出一个特殊的叙事空间,在这里人物可以变得超越现实世界所限制的性格和行为。

虽然梦境在一定程度上是虚构和荒诞的,但它却揭示了人物内心真实而深刻的愿望、恐惧和挣扎。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角色多次梦境描写,读者能够窥见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一面。

2. 虚幻与真实的影响:人物塑造2.1 艳遇与命运在《红楼梦》中,许多角色塑造都依赖于虚幻元素。

例如贾宝玉与黛玉之间复杂而动人的情感关系被曲折剧情与虚幻意象所渲染。

通过对贾宝玉多次艳遇和命运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他内心纠结、善良而又脆弱的一面。

这种虚幻与真实的交织为人物形象增添了复杂性和魅力。

2.2 社会寓意与人性剖析《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故事,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特点的深刻剖析。

通过虚幻元素的融入,作者展示了封建社会阶级制度下人们面临的虚伪、权谋和空虚。

同时,他也揭示了个体在家族、社会压力下所展现出来的无奈和挣扎。

这些寓意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生活的思考之境。

结论《红楼梦》中虚幻与真实的交织是其独特艺术魅力所在。

情节乃至整个作品中虚幻元素与现实情感、人物塑造以及社会寓意相互渗透,共同呈现出一个复杂而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红楼梦中人物判词及其命运

红楼梦中人物判词及其命运

红楼梦中人物判词及其命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其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他们的判词和命运也是小说中的重要元素。

以下是一些主要人物的判词及其命运:
1. 贾宝玉,判词是“葫芦案”,他是贾府的少爷,被认为是“红楼梦”的主角之一。

他命运坎坷,最终因为红颜祸水和家族的变故而悲惨地离世。

2. 林黛玉,判词是“葬花吟”,她是贾宝玉的表妹,是一个聪明敏感的女子。

她命运多舛,最终因为爱情和疾病而离世。

3. 薛宝钗,判词是“秋夜叹”,她是贾府的远房亲戚,美丽聪慧,但命运却是不如意,最终离开贾府。

4. 史湘云,判词是“葬花词”,她是贾府的三小姐,性格活泼开朗,命运较为幸运,最终嫁给了贾宝玉的表哥。

5. 贾母,判词是“贾母词”,她是贾府的家长,智慧仁慈,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有着重要影响。

以上是《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的判词及其命运。

这些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幸和悲剧,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希望这些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隐喻与象征红楼梦中的意象之美

隐喻与象征红楼梦中的意象之美

隐喻与象征红楼梦中的意象之美隐喻与象征:红楼梦中的意象之美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其中包含了丰富而精妙的意象,其中不少是通过隐喻和象征来表达的。

这些隐喻和象征为小说增添了深度和寓意,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以及命运的思考和触动。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的意象之美,并解读其中隐喻与象征的含义。

一、黛玉才情与草红楼梦中,黛玉以其出众的才情和独特的性格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而与黛玉的形象相伴而生的是草。

作者以草与黛玉相联系,意味着黛玉的情感世界与众不同,充满了矛盾、敏感和离奇之美。

草的柔韧和坚韧两重性格,正像黛玉一样,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倔强和善变,有时又展示出温婉和柔软。

草与黛玉的结合,既凸显了黛玉的独特性格,又衬托出她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二、黛玉的泪与草的抽打在红楼梦中,黛玉的泪水经常伴随着她的悲伤和无奈而流淌。

这些泪水被作者隐喻为草的抽打,暗示着黛玉心灵的痛苦与折磨。

草的抽打不仅仅是对黛玉情感状态的形象化描写,更深层次地展现了黛玉作为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到压抑和摧残的悲凉命运。

通过这种隐喻,作者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封建礼教所造成悲剧的呼吁。

三、宝玉与莺儿的象征意义红楼梦中,宝玉与莺儿的关系堪称经典。

宝玉是个纨绔子弟,而莺儿则是宝玉情感世界中的一片纯净。

莺儿以其形象的灵动和飞舞,象征着宝玉内心深处的纯真和悲伤。

她是宝玉心灵的寄托,同时也是宝玉幼时失去的亲人的化身。

莺儿的出现和离去,不仅象征着宝玉纷繁复杂的情感,还折射出他尊贵家族的没落与悲剧的结局。

四、色彩的象征意义在红楼梦中,色彩扮演着重要的象征角色。

红、黛、翠、玄等颜色在小说中被运用得十分巧妙,每种颜色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主题。

例如,红色代表着热情、欢乐和活力,而黑色则象征着悲伤、痛苦和不幸。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作者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人生的多变。

五、黛玉、宝玉、贾母:命运的象征在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和贾母三个角色都可被视为命运的象征。

自然意象归纳总结范文

自然意象归纳总结范文

自然意象归纳总结范文自然意象是文学创作中常被运用的一种表达手法,通过对自然界的景物、动植物以及大自然的气候景象等进行描写,以此来塑造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主题和意义。

自然意象的运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审美愉悦。

下面将对自然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自然意象。

1. 山水意象山水意象是自然意象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对山川和江河湖泊等地理景观进行描写,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红楼梦》中的“荣府八记”一节中,作者通过对贾府的园林景观进行描写,展示了贾府显赫的地位和荣华富贵的景象。

山水意象还可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表达人们对于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2. 动物意象动物意象是一种常被运用的象征手法,通过对动物的特征、行为和形象进行描写,以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西游记》中的“猴王大闹天宫”一节中,作者通过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描绘,展示了他的机智、勇敢和幽默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正义和自由的追求。

动物意象还可以通过对不同动物的对比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主题,例如对鹰和鸽子的对比可以表达战争和和平的对立。

3. 植物意象植物意象一般通过对花草树木等植物的形象与特征进行描写,以抒发情感和表达主题。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中,通过对明月和霜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植物意象还可以通过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的描绘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4. 天气气象意象天气气象意象是一种常被运用的手法,它通过对大自然的气候和天气现象进行描写,以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在《白鹿原》中,作者通过对不同季节和天气现象的描写,营造了不同的氛围,以此展示人物的心情和命运的变化。

天气气象意象还可以通过对阳光、阴雨和风雪等元素的运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命运的起伏。

自然意象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的手法,它可以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悲歌一曲水国吟——《红楼梦》水意象探幽【精品文库】

悲歌一曲水国吟——《红楼梦》水意象探幽【精品文库】

悲歌一曲水国吟——《红楼梦》水意象探幽======================================================================一水,是《红楼梦》中蕴涵丰富、在在而有的意象。

大观园里,由曲径通幽处穿过石洞,便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往北数步.可俯视“清溪泻雪”;它流向潇湘馆,盘旋竹下而出,行经花溆,“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度沁芳闸而后穿墙出园。

这一脉清澄洁静的园中小溪,名之曰“沁芳泉”。

在这汩汩流动的泉水之外,“水”意象还往往借助一些特殊的形态来呈现:它有时是梨花上的轻“露”,有时是石径上的薄“霜”;有时化为寒“雨”,淋漓在竹梢、芭蕉叶上和林黛玉寂寞的秋窗外;或凝成冷“雪”,飘舞在半空、梅花枝头以及众女儿欢乐的诗篇中;有时,它又聚作“泪”水,无休止地从林黛玉的眼中心底流出,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成为大观园中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而有别于泉、雨、霜之类的自然意象。

与大观园现实性“水”意象相对应,作者还设置了神话层面上的“水”景观:西方“灵河”岸边的三生石畔,绛珠仙草因有神瑛侍者每日的“甘露”灌溉,得以久延岁月,修成女体,遂以蜜青果为食,“灌愁海水”为饮;太虚幻境里,有绿树“清溪”,情天“情海”,警幻仙姑用以款待浊玉的,是名为“千红一窟”的仙“茗”和“万艳同杯”的美“酒”。

其茗乃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成,其酒则以百花之蕤万木之“汁”、麟“髓”凤“乳”酿就。

如曰清溪、寒雨、冷雪、薄霜、轻露乃是实体性“水”意象的话,那么灵河、愁海、情海则是虚拟性“水”意象。

作者既赋予“水”以韵味独存的幽深寄寓,又赋予它以风姿各异的外在形态,通篇文字自然是“水”象联翩,“水”意盎然。

二“水”在《红楼梦》中,不仅仅是溪流河海、霜雪雨露这样一些自然意象,也不仅仅是盈盈珠泪这一人文意象。

在曹雪芹笔下,“水”还是“女儿”的象征。

这位性灵殊异于众、诗人气质浓郁的小说家迁想妙得,让他的男性主人公贾宝玉向芸芸读者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红楼梦水意象与人物命运

红楼梦水意象与人物命运

红楼梦水意象与人物命运摘要: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认定水是万物之源,可以滋润万物。

水这个意象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

红楼梦中的水意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直接水意象和间接水意象,直接水意象主要包括甘露、红泪,间接水意象有:沁芳闸、潇湘馆、凹晶馆等。

这些水意象承载了作者曹雪芹对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被作者赋予了含蓄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具体说明红楼梦中水的意象,具体说明其暗含的人物命运,试从文本角度拨开迷雾探秘红楼。

关键词:红楼梦水意象人物命运西方净土之上,有甘露、灵河,灌愁海;太虚幻境之中有万艳千红的酒茶;四合红尘之内,多是水做的骨肉,芙蓉出水般的女儿。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似水流年之间演绎出了一部镜花水月的红楼梦。

水意象,这个贯穿了整本红楼的艺术形象,联接起小说中一众人物的命运沉浮,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

小说中众多水意象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水意象和间接水意象。

(一)直接水意象与人物命运1.甘露浇灌下成长的精魂作者在书中第一回写道:‚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是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甘露之恩让绛珠草延长了寿命,后来幻化成人形,‚只因为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成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才有了紧接下来的还泪的故事。

可当泪尽后,债也跟着还完,泪尽之时也是缘尽之时。

那绛珠草化身的黛玉也断无继续留恋尘世的道理。

第一回合作者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决定了黛玉宝玉之间故事发展大的框架。

在这个神话中男女主角都是仙人,免不了要受众多条款的约束,而绛珠草私自动情无疑是违背了规则,任何时代,任一世界违背了规则注定要付出代价。

第二,在第一回中作者又设计安排绛珠仙草换化成人形后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离恨天,本为佛教中的一个世界,后来人们常着眼于离恨二字,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比喻男女间抱恨,长期不得相见。

作者有意设置这一情节,再一次暗喻了两人之间的情爱不得善终的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水意象与人物命运摘要: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认定水是万物之源,可以滋润万物。

水这个意象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

红楼梦中的水意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直接水意象和间接水意象,直接水意象主要包括甘露、红泪,间接水意象有:沁芳闸、潇湘馆、凹晶馆等。

这些水意象承载了作者曹雪芹对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被作者赋予了含蓄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具体说明红楼梦中水的意象,具体说明其暗含的人物命运,试从文本角度拨开迷雾探秘红楼。

关键词:红楼梦水意象人物命运西方净土之上,有甘露、灵河,灌愁海;太虚幻境之中有万艳千红的酒茶;四合红尘之内,多是水做的骨肉,芙蓉出水般的女儿。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似水流年之间演绎出了一部镜花水月的红楼梦。

水意象,这个贯穿了整本红楼的艺术形象,联接起小说中一众人物的命运沉浮,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

小说中众多水意象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水意象和间接水意象。

(一)直接水意象与人物命运1.甘露浇灌下成长的精魂作者在书中第一回写道:‚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是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甘露之恩让绛珠草延长了寿命,后来幻化成人形,‚只因为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成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才有了紧接下来的还泪的故事。

可当泪尽后,债也跟着还完,泪尽之时也是缘尽之时。

那绛珠草化身的黛玉也断无继续留恋尘世的道理。

第一回合作者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决定了黛玉宝玉之间故事发展大的框架。

在这个神话中男女主角都是仙人,免不了要受众多条款的约束,而绛珠草私自动情无疑是违背了规则,任何时代,任一世界违背了规则注定要付出代价。

第二,在第一回中作者又设计安排绛珠仙草换化成人形后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离恨天,本为佛教中的一个世界,后来人们常着眼于离恨二字,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比喻男女间抱恨,长期不得相见。

作者有意设置这一情节,再一次暗喻了两人之间的情爱不得善终的结局。

‚林颦卿者,……花处姊妹从中,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得其媚而不能的其秀,香菱有意逸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1] 。

‛不错,宝钗、探春、湘云她们都是大观园中的俊俏佳人,有着不可轻视的个人魅力,但作为绛珠仙草化身的林黛玉,受过甘露的灌溉,比大观园中的其他女孩子多了一份灵气、平添了一番清韵。

当然黛玉的诗性、她的脱俗让她与园子中的很多人格格不入。

丫头们觉得她心眼小又刻薄,成天哭哭啼啼无事生非,是个难伺候的主儿。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宝钗扑蝶时无意撞破两个丫鬟的对话,在被发现后宝钗及时将罪责推脱到了黛玉身上。

红玉当时说出了这样一段话:‚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

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漏了风声,怎么办呢?‛这样看来,精通人情世故的宝姐姐确实是老少皆宜,只是翻遍全书,却没有黛玉卖乖献媚的片段。

事实上黛玉除了在与宝玉爱情上面的斤斤计较外,生活中的小心眼,也不过是图个口舌之快,性情中人是想什么说什么,真正往心里去的事情倒没有几件。

相反在贾府的众多主仆关系中,黛玉和紫鹃是相处最好的。

平儿干练忠心,也时常会被王熙凤贾琏拿来煞性子;宝钗对莺儿很好,可惜再好也有上下之分,她可以对府中的姑娘丫头们亲热,但自己的下人却难得见她一个笑脸;要说怡红院中的怡红公子,他倒是经常姐姐妹妹的乱叫,可连袭人亦被他踹过。

黛玉却是一句重话都没对紫鹃说过,从头到尾,她是拿紫鹃当真朋友来对待。

她对人的真诚,已远远超过大观园中其他任何一位小姐。

2.水意象之红泪在中国人的审美眼光中,红色大概是最美的色彩。

过年家家户户贴的春联是红色;要结婚了,新人发的喜帖是红色;那些牵线搭桥的媒人被称为红娘……人们对红色有着独特的情感,到了后来红色又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红颜”“红妆”“红袖”“红粉”“红泪”都有着与女性密不可分的关系。

红楼梦中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子。

绛色就是红色,珠呈圆形,是泪的形状,是红色的眼泪,也是血泪。

红楼梦第一回写道,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

脂砚斋在旁批到:‚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明确指出‚绛珠‛就是‚血泪‛。

红楼梦中,不止一处提到血泪。

第二十七回中,黛玉所做葬花吟中有‚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第二十八回,宝玉、蒋玉菡、薛蟠三人聚在一起吃酒,宝玉在席间唱到:‚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第五十回,咏红梅花得“红”字李纹所作:‚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以血泪比喻红梅。

第七十回黛玉的《桃花行》中也写到:‚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与胭脂、红花相近颜色的就是血泪了。

第七十八回宝玉为晴雯撰写《芙蓉女儿诔》时,也是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

再看贾母赐予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也可以做子鹃来看,就是我们常说的杜鹃。

杜鹃啼血是血泪的文化意象之一,自古就有“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说法。

从这个名字,我们不难想象到,黛玉最终的不幸结局。

(二)间接水意象与人物命运1.潇湘馆的血泪意象潇湘,在今天的湖南。

湖南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荒僻之地。

北宋词人秦观被贬郴州之时写下《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流露出无限凄愁意绪。

黛玉所作七律《秋风听雨》中有:“人世几多回首处,梦依百度忍别离。

今朝哽咽同谁泣,泪比潇湘汝可知?”。

另一首《感潇湘》中提到“浮云一别两相忆,流水十年惟愧忧。

”“执手未有三生意,自在飞花随水流。

空聚首,空聚首,新愁旧怨几时休。

”也俱是行云流水的无奈感怀。

潇湘馆,结合了潇湘的相思离愁,成为红楼梦中另一处重要象征。

林黛玉号潇湘妃子,住的是潇湘馆。

潇湘馆竹叶繁茂,书中描写到:‚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翠竹四季常青,不与群芳为伍,正如林黛玉不喜脂粉,清丽脱俗的形象。

湘妃竹源于娥皇女英,她们得知丈夫的死讯之后,在湘江边日夜痛哭,眼泪落在竹子上,就有了著名的湘妃竹。

潇湘妃子,湘妃竹,二者之间其实是互通的。

第三十七回中,海棠诗社初建,探春给林黛玉想的雅号是这么说的:‚当日娥皇女英洒泪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

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竹子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做‘潇湘妃子’完了‛。

潇湘妃子,暗含着相思与别离。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黛玉、紫鹃、潇湘馆,都是血泪的象征,暗喻这位才女红颜易逝的悲剧命运。

2.凹晶馆联诗透露出的悲凉命运谶语《红楼梦》中,有两处命名别致的屋舍:凸碧堂,凹晶馆。

凸凹二字历来鲜有作为轩馆之名,放在这里,不仅不落俗套,却更加体现了它的独特蕴含。

第七十回中这样描述到:“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

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

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

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

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

”曹公充分发挥联想,将字形结构与山水特点相联系,创造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庭院建筑。

在这些特别的建筑里,上演着特别的故事。

“黛玉葬花、凸碧堂品笛、凹晶馆联诗,杜撰芙蓉诔,都是美景哀情,悲凉之雾早弥漫其中了。

连宝黛爱情的欢乐,也总带着一种秋天的萧瑟,如连绵不断的秋雨,缺少一些明朗的颜色。

[2]”根据曹雪芹原意,凹晶馆联诗应是贾府衰败前的最后一个中秋夜,烈火烹油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

从这一次中秋夜宴,我们看不到往日的热闹繁荣:宝钗宝琴不在,李纨凤姐病着,夜宴上也少了平日里的把酒言欢,除开贾母兴尤未阑,邢夫人、王夫人等人都有些倦意。

凹晶馆联诗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表面欢腾的夜晚。

黛玉湘云二人逃席至凹晶溪馆联诗。

书中写道:‚二人同下了山坡。

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那藕香榭的路径。

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

天上的皓月,池中的水月让黛湘二人诗兴大发,商量之后,二人约定以五言排律的格式为准,用十三元的韵律。

联诗之初还有点中秋的气氛,但越到后面,悲凉的情绪越重,以至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鹤影”对“花魂”,黛玉葬桃花,写桃花诗,吟咏葬花吟。

整个大观园中她惜花、爱花、叹花,是当之无愧的花之精魂。

史湘云自小父母双亡,由她的叔叔婶婶抚养到大,可是境遇并不好,只有来到贾府她活泼的天性才显露一二。

第三十二回,曹雪芹借宝钗之口说出了湘云在史家的状况:“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

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

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

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

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

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

”第三十六回中湘云被家中人接走,临走前嘱咐宝玉说:“就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

”她的一生,就像一只来回迁徙的野鹤,一生都在奔波之中,难以安顿下来,可湘云又是豁达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出生的不幸就此消沉下去,大观园中有湘云的地方总是充满着一派生机。

行云野鹤般自在洒脱的气度,在她身上也显露无疑。

曹雪芹这样描写湘云:“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芦雪庵联诗中湘云也说道:“石楼闲睡鹤”,正应对了她前面的“醉眠芍药裀”的睡鹤之态。

“塘”与“月”相对又相依。

《淮南子·天文训》中载:“积阴之寒气久者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可见,月是水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水凝聚的精华。

塘很好理解,是水池的意思,无论是月还是塘,二者都与水相关。

当湘云说出“寒塘渡鹤影”后,黛玉只接了一句诗,在这之前都是每人两句的联诗,黛玉突兀一句不能说她才尽,作者是想通过这种变化提醒读者“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特殊性,让读者把这两句诗与前面的诗做分开看。

如果说前面的诗作与中秋,与凹晶馆相关的话,那么从这句起(后面还有妙玉的三十五韵),就不单单仅限于眼前的物象了,诗中隐含着重要的信息。

这时的“寒塘渡鹤影”是借“寒塘”一词陈述大观园落败后的景象,偌大的一个家族,就像寒塘一般的死寂凄清,了无生气。

白鹤,它代表着的富贵,权势也都成了过去式,剩下的也只可能是门可罗雀的冷寂;另一方面也是暗喻湘云的生命消亡。

下一句“冷月葬花魂”,当一个庞大的家族失去了钱,失去了权,等着他们的只可能是一损到底的命运。

“葬”这个词是上联中“渡”的程度的加深。

“花魂”一词泛指的是贾府中众多女性,既有花之精魂的黛玉,还有桃花袭人,腊梅李纨等等,俱是“把芳魂销耗”。

红楼梦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自己的缺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