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乡镇行政管理 专题调研2

电大乡镇行政管理 专题调研2

乡镇行政管理作业1

(绪论~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2.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3.行政领导责任: 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4.人事行政机关: 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B )。

A.瓦特

B.亚里士多德

C.史坦因

D.马克思

2.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B )。

A.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古立克

3.20 世纪30 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 )。

《乡镇行政管理》作业1、2参考答案.

《乡镇行政管理》作业1、2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分权制: 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2、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发管理层级的数额。 3、行政领导责任: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4、人事行政机关: 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A 4.C 5.C 6.A 7.B 8.A 9.A 10.B 三、多项选择题:1.BCDE 2.ABDE 3.AD 4.ABCDE 5.ABD 四、简答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

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有的差别是巨大的。就是在同一种制度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区别。这些差别形成了不同的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 2、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第一,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执行机关。第二,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第三,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 第四,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作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 五、论述题 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政府职能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角色定位,一是充当市场经济运行的调节与干预主体;二是提高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力推动者。转型期我国经济角色有其特殊性,政府是市场缺陷的校正者,市场化的推动者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进程中的创新者,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重点: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保证地方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和培育市场,实现充分就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地方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管”与“改”,“统”与“松”三个的相互关系,加大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推动政府法制化。 2、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汇全部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题目:“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是词的比喻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 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1、简答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成语绝大多数是四音节的,有一部分后来成为成语的词语,原来就是四音节的。如"一息尚存”,出自《朱子全书?论语》:"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一息尚存”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②但大多数成语为四音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同汉语语言片断双音节化有关相当关系。双音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而绝大多数成语都用了这种节奏。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形成四音节的成语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2)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 2、简答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1)语素义完全消失。这指的是某个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一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词义完全由另一语素表示,例如"国家”中之"家”,"忘记”中之"记”的意义完全消失了。 (2)语素义模糊。这指的是某些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其构成的某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但词义又并非完成由另一语素表示,因此不能说这个语素完全没有意义,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语素的意义等于这个语素新获得之义。这里语素的意义是模糊的。例如"捣蛋”中之"蛋”,"电池”中之"池”在这里的意义是模糊的。 3、简答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新旧词并存可以构成同义词,如:文法——语法,母音——元音等; (2)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馒头——馍,玉米——棒子等;(3)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幽默——诙谐,海洛因——白面儿等;(4)外来语言的译音词和意译词也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公尺——米,连衣裙——布拉吉等;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

阅读与写作(2)答案

01任务阶段性测验1(主观题阅卷)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一、论述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 1、如何处理材料材料答:它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 后,即将写入文章的时候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剪裁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对表现主题起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二)、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三)、新的、人所不知的要详,旧的、人所共知的要略。(四)、突出强调的要详,含蓄委婉的要略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律:(1)、材料要相互支持,而不排斥。(2)、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 凑。 2、表达技巧有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 巧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首先,表达技巧的运用不是固定的,在写作实践中是可以灵活运用和组合搭配使用的。例如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直叙和曲叙、实写和虚写。叙述变化还可以有一些特殊技法,如截取法、开合法、通感、定格、特写、叹咏、回荡的技法。其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手法在不同文章中虽然各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文章中,这五者却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的。比如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抒情,若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文章中更是组合运用多种技巧,如叙述中有描写, 描写中有叙述,从而使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3、谈谈修改的意义?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 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第三,修改也是对读者负责。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该拿给读者最上乘的作品,而决不是残次品或不成熟的作 品。 1.如何处理材料? 答:处理材料是指将文章手忙脚乱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是剪裁和组合。 剪裁是指对材料的取舍、详略处理,它的原则是:对表现主题起主要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 组合是根据所选材料的相互关系,将它们合理地配合、组织起来,以增强文章整体效果的手段。其规律是材料要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排斥,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不体面的拼凑。.

乡镇行政管理试题

二、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2.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3.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4.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气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 集权制是指行政决策权由上级行政机关掌握,下级行政机关依上级机关的指令处理政务的行政领导体制。 2. 行政领导者是指依据国家法律行使行政权力,在行政领导活动中承担相应责任,处于领导、决策地位的人员。 3. 群体决策是指一定行政单位的全体成员公共分享决策权力,根据一致意见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社会监督。 4.是指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公民、社会舆论等社会行为主体,依照法定的权力,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3.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 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4.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 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行政改革的动力。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2.简述法制监督的特征。 (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1.政府政治职能主要包括:阶级专政职能;军事保卫职能;社会治安职能;民主职能。 2.录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公开原则;平等原则;竞争原则;择优原则; 原则 1.一般来说,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1.(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2.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2.(1)职权法定;(2)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政府干预应该遵循的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4分)(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4分)(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4分)(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3分)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2。试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1.试分析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2)行政执行是检验和修正行政决策的最好尺度;(3)行政执行是行政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责任;(4)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判断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2.试述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1)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效率,公共行政的价值是公平;(2)公平和效率历来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说两者矛盾是指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平的实现,相反,追求公平时又会或多或少妨碍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说两者统一则是因为效率是最终实现事实上公平的基础和主要途径,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公平程度愈高,社会愈稳定,也就愈能提高效率。 (3)长期以来,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效率和公平问题,但却把公平放在了优先地位,并且对其错误的理解为平等、“平均主义”的同义词,致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效率的提高。所以,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如何正确地处理效率愈公平的关系,在保证公平的同时提高效率,就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二,平等原则;第三,公平分配的原则;第四,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4)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大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题

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语素 2.熟语 3.单纯词 4.合成词 5.成语 6.惯用语 7.歇后语 9.义素 10.语义场 参考答案 1、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2、熟语,是由词或语素构成的现成用语,是语言中因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3、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4、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构成的词。 5、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以四个音节为主要形式构成,具有形式整齐、韵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 6、惯用语,是口语中较为通行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定型、以整体结构表示一个特定意义的特点。 7、歇后语,是由前后有解说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现成语句。 二、填空题 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根据其组合能力,可分为和。 4.“忐忑”是单纯词中的词,“鸳鸯”是词,“翩跹”是词。 6.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 7.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三种。 8.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和两种形式。 9.复合式合成词是由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组合而成的。 10.复合式合成词有种类型,它们 是、、、、。 13、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也可称 作。 1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二是。 1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二 是,三是。 16.反义词是指的词。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8.基本词汇的三大特点

是、、。 19.一般词汇包括、、、 和等。 20.熟语包括、、等。 21.成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二、。 23.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二、, 三、。 参考答案 1.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4.双声非双声叠韵关系的叠韵 6.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 7.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 8.复合式重叠式 9.不同词根相同词根词根加词缀 10五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补充式 13.理性义色彩义附属义 14.等义词近义词 15.理性意义方面色彩方面词性和用法方面 16.意义相反或相对互补反义词极性反义词 18.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19.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隐语 20.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比较固定具有整体性词 21.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23.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三、判断题 1.“巧、巧手、灵巧、巧克力”等词语中的“巧”不是同一个语素。2.“我的妹妹也认识了他”中的“的、也、了”没有词汇意义,因而不是语素。 3.“咖啡糖、蜘蛛网、录像机、研究所”四个词都是由三个语素构成的。4.“剪彩、剪刀、讲话、讲台”都是支配式合成词。 5.“天、天空”和“静、安静”分别为单音词和双音词,所以不能构成同义词.

阅读与写作2

阅读与写作2 1、如何处理材料? 处理材料是指将文章手忙脚乱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是剪裁和组合。 剪裁是指对材料的取舍、详略处理,它的原则是:对表现主题起主要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组合是根据所选材料的相互关系,将它们合理地配合、组织起来,以增强文章整体效果的手段。其规律是材料要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排斥,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不体面的拼凑。 P4 2、表达有几种方法?你是怎么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巧的?答: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达技巧的使用:直叙和曲叙、实定和虚定、截取法、开合法、通感、特定、定格、咏叹法、回荡法。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这五种表达手法在不同文体中虽各有所侧重,但是具体文章中这可是都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叉综合运用。 3、谈谈文章修改的技巧?P5 阅读《凝视崇高》一文,根据读后感的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认识或感受文章。 《凝视崇高》读后感 这篇文章呼唤人们,呼唤作品凝视崇高。因为“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作者剖析了产生这种不正常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平的环境,

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所谓“崇高”的反感等。金钱大潮的冲击,使一些人已失去信仰,因而社会风气下降,这本来是卑微的可耻的。作家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地浅吟低唱地领略卑微,而感悟到的是:“不必批判自身的瘰疬,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这种文学毒害读者,污染社会风气,膜拜浊流、媚俗,将大众的欣赏口味向负面拉扯,还说什么“著书只为稻粱谋”实在令人气愤,作家要有良知,应该歌颂崇高,引导人们向往崇高。不能美化丑恶,不能迎合低级趣味,随波逐流。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作者以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告诉读者什么叫崇高:它其实是一种发源于恐惧的感情,是一种战胜了恐惧之后的豪迈。因此,我想没有勇气直面人生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崇高的。没有对于伟大的和威严的事物的热爱,不能在生活中寻找捕捉蕴涵时代和生命本质的东西也难激发崇高的感情。 作者认为:假如人能够战胜自身的恐惧,做出合乎历史,顺乎人性的抉择,我以为他就达到了崇高。是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众多英雄人物就是这样,他们虽然身份、经历各不相同,却共同达到了崇高。 生活本身是善恶不分的,但文学家是有善恶的,胸膛里该跳动温暖的良心,在文学术语里,被称为审美。我希望自己,也希望全社会都呼唤良知,凝视崇高,希望我们的文学作品能引导人们崇尚崇高,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造舆论。 P9 1、我谈人物传记的写作。

现代汉语词汇习题资料讲解

现代汉语词汇习题

二、填空题 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根据其组合能力,可分为__和__。 2.成词语素的特点在于它本身就能____、也能_________,而不成词语素则只能_________。 3.“小女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__个音节__语素__个词。 4.“忐忑”是单纯词中的__词,“鸳鸯”是______词,“翩跹”是__词。 5.词是构成__或__的要素,语素是构成__的要素。 6.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___,合成词是由_______语素构成的词。 7.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___、___、___三种。 8.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___和___两种形式。 9.复合式合成词是由____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____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_____组合而成的。 10.复合式合成词有_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11.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____是词的内容。 12.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__反映,它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3、___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___,也可称作___。 1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___。二是___。 1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_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 16.反义词是指_______的词。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______,另一类是______。 17.基本词汇是词汇的__部分,它长期存在着,并且为____提供基础。 18.基本词汇的三大特点是_____、___、___。

乡镇行政管理期末模拟试题教学内容

乡镇行政管理期末模拟试题及部分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综合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钢鉴易知录》上。 2、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威尔逊)。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 4、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法约尔) 5、1876年(梁启超)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政治取向),它产生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8、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9、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10、政府为公众服务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11、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是(英)国地方政府形式。 12、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_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3、新公共行政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有依附于效率原则的技术主义倾向,甚至把效率原则当作基本价值观。新公共行政提出许多替代与补充,其中(社会公平)是核心的概念。 14、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一是主张___公民________参与。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15、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____科举制_______,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1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提出了____领导方格图_______理论。 17、_部外制__________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2015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5电大《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在正式行文之前必须的重要的构思过程,它包括主题提炼、文体确定、材料选择、谋篇布局、选择表达技巧、思考读者意识、形成写作提纲这一系列过程。 2、文脉 文脉就是我们常说的"脉络",指文章中为表现主题、组织材料而形成的统摄首尾、贯穿始终的思想内容和条理。它与"线索"是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要素。 3、表达方式 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确定的文章表情达意的技巧,表达方式主要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4、读者意识 是指由于写作目的和诉诸对象的不同,而要求作者在写作之前对读者群体的研究意识。一般包括对读者自然情况的划分和对读者心理角度的划分。 5、结构提纲 是指作者运用相应的语言文字,将酝酿、构想所形成的文章意思系统以纲要的形式固定下来。 6、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的特定环境。分为语言的语境和非语言的语境两大类别。 二、简答题 1、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1)、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料 (2)、考虑作者生活的积累和思想的修养 (3)、进入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 2、确立主题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原则:(1)、要满足社会的客观要求。 (2)、要顾及读者的接受效果。 要求:(1)、深刻、新颖。 (2)、鲜明、集中。 3、主题提炼的方法 沿着正确的途径,调动各种思维方式,对材料深入发掘,从而便能够形成一个明确或相对明

确的观点、情思或感受。 4、材料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1)、有力地表现主题。 (2)、使总体构思更加明确化。 要求:(1)、真实、确凿。 (2)、充实、典型。 (3)、新颖、生动。 5、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规范、准确、鲜明、简洁、质朴、生动 6、文脉的内涵 文脉就是我们常说的"脉络",指文章中为表现主题、组织材料而形成的统摄首尾、贯穿始终的思想内容和条理。它与"线索"是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要素。脉络和线索都是比喻说法。线索与脉络是表与里的关系,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深层的脉络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即发展变化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可见的;表层的线索则允许非逻辑化的设置、安排,而且是具形化的、可见的。 三、论述题 1、如何处理材料 材料的处理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时候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 剪裁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对表现主题起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 (2)、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 (3)、新的、人所不知的要详,旧的、人所共知的要略。 (4)、突出强调的要详,含蓄委婉的要略 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律: (1)、材料要相互支持,而不排斥。 (2)、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凑。 2、怎样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服从表现的主题 (3)、参照各种结构类型 (4)、考虑文章的篇幅 谋篇布局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完整 完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文章各个局部要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构成整体的局部要相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题(20201007193711).docx

1 、词最重要特点在于:它是_________的语言单位。 2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_,如按音节划分,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按构词功能和构词位置,可分为 ____、_____和_______。 3 、成词语素的特点在于它本身就能____、又能 _________,而不成词语素则只能_________。 4、“北京猿人究竟多少人一群呢?”这句话中共有__个语素 __个词。 5、“小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 __个语素 __个词。 6、“流连”是单纯词中的 __词,“妯娌”是 ______词,“叮咛”是 __词。 7、词是构成 __或__的要素,语素是构成 __的要素。 8、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 ___。合成词是由 _______语素构成的词。 9、单纯词的特点是:不管它有多少音节,但只有__个语素。 10、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 ___、___、___三种。 11、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 ___和___两种形式。 12、复合式合成词是由 ____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 ____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 _____组合而成的。 13、复合式合成词有 _种类型,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 14、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语的总和叫做 __。这里的“词语”指 __和各种性质作用大致相当于词的 __,在现代汉语中就是指成语、 ___、___、___等。 15、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 ____是词的内容。 二、判断题 1、词和短语的区别在于 ,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 短语不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2、词代表的音节前后可以停顿。()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2》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阅读与写作(2) 试题 一、论述题 1.科学小品的基本文体特征有哪些?写作科学小品时需要重点注意什么? 2.什么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从一篇议论文人手,指出为什么议论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3.什么是叙述中的插叙和补叙?谈谈二者的区别。 二、写作题(任选一题.70分) 1.请围绕“人与社会”的话题,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实际表达你的感受、见解和思考。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字数在800字左右。 2.你是怎么理解下面这段话的?请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主题,自拟标题,联系教育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西班牙巴莱拉在《佩比塔·希梅尼斯》中曾经写道:“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与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到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除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的事以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我认为, 试卷代号:208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阅读与写作(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论述题(必选第一题.15分;后两题中任选一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科学小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a.短小性。它讲的道理小,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产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b.知识性。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c.文学性。它要以优美颐面、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d.思想性。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 科学小品的写作,首先要求作者具有较深厚的生活功底,以及科学和文学修养。其次,要注意联系现实,运用科学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宣传、支持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展示科学的新趋势,提高读者的知识水准。再次,材料要博采精择。注意借鉴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加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最后,要追求美的、大众化形象语言。 2.议论类文体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要素不全,议论往往就无法顺利进行。议论类文章是否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就要看它在“议论三要素”的表现上。所谓“议论三要素”,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和谐统一。“论点”,是文章中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简单地说,就是作者的观点和见解。论点要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一篇议论

[习题]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附答案)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 一、填空题 1、词最重要特点在于:它是_________的语言单位。 2、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_,如按音节划分,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按构词功能和构词位置,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 3、成词语素的特点在于它本身就能____、又能_________,而不成词语素则只能_________。 4、“北京猿人究竟多少人一群呢?”这句话中共有__个语素__个词。 5、“小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__个语素__个词。 6、“流连”是单纯词中的__词,“妯娌”是______词,“丁宁”是__词。 7、词是构成__或__的要素,语素是构成__的要素。 8、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___。合成词是由_______语素构成的词。 9、单纯词的特点是:不管它有多少音节,但只有__个语素。 10、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___、___、___三种。 11、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___和___两种形式。 12、复合式合成词是由____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____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_____组合而成的。 13、复合式合成词有_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14、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语的总和叫做__。这里的“词语”指__和各种性质作用大致相当于词的__,在现代汉语中就是指成语、___、___、___等。 15、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____是词的内容。 16、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__反映,它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7、“鬼”、“神仙”等词的意义是对客观世界的_______反映。 18、___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___,也可称作___。 19 、义项是词的_________。只有一个义项的词是___,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是___。 20、词的本义是词的__意义,基本义是词的____的意义,引申义是_________的意义,比喻义是__________的意义。 21 、同音词是指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__、__、__都相同词,它可以分为____ _和_____两大类。 22、义素是构成词义的______,也就是词义的____,所以又叫____或____。 23、语义场就是通过_____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____或__划分出来的类。 2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___。二是___。 2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_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 26、反义词是指_______的词。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 ______,另一类是______。 27、“呆板”在“不聪明、反应慢”的意义上同__一词构成反义关系。 28、基本词汇是词汇的__部分,它长期存在着,并且为____提供基础。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课后参考答案第二部分

Unit One Friendship 1) 1. correspond 2. build 3. sensible 4. brilliant 5. grasp 6. appoint 7. hardware 8. gaze 2) 1.cast your eyes / an eye over 2.torn down 3. making a fortune 4. turned up 5. lost track of 6. pass on 7. checking up on 8. was under arrest 1) 1.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New York. 2. He was on night duty, patrolling the avenues and trying to prevent any possible crimes on his beat. 3. He came from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was still wild and under-developed at that time. 4. He was waiting by appointment for Jimmy Wells, the best friend of his youth. 5. Twenty years before, Jimmy and Bob had made an appointment that they would meet again in the same restaurant exactly twenty years from that date and time, no matter what their conditions might be or from what distance they might have to come. 6. He was arrested by a policeman in plain clothes, because he was wanted by the Chicago police. 7. He was Jimmy Wells, Bob's friend of youth. 8. Yes, they did meet that night, but in a very special way. Jimmy approached Bob as a patrolman, talking to Bob as if they did not know each other before. 2) 1. He loved New York so much that he preferred to live nowhere else. 2. It was a luxurious watch, handsome and with small diamonds set on its lids. Judging by the watch, one might think that he had made a fortune in the West. 3. Each of them was eager to know what exactly the other looked like. 4. You are not Jimmy at all, because it is not possible for a man to change the shape of his nose so thoroughly within a matter of twenty years. 5. The Chicago police informed us that you might have come to New York and they wanted us to stop and arrest you … It is wise of you not to resist. 6. He could not control his emotions when he found out the truth. His hand was trembling with fear and shock. C he c k in g Yo u r Vo c ab ula r y C he c k in g Yo u r Co mp r e h e ns io n

乡镇行政管理期末模拟习题及部分题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乡镇行政管理期末模拟试题及部分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综合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___________》上。 2、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___________。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___________。 4、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___________。 5、1876年___________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___________,它产生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7 8 9的 10 11 12 13 14 参与。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0、我国审计机关设立了审计机关驻地方派出机构和驻部门派出机构。目前,审计署在地方___________个城市设立了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 3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单式预算,从1992年起我国由以往的单式预算开始改按___________试编,即把全部预算收支按其性质分别编制,分成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32、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___________和地方各级预算,组成国家预算,具有法律效力。 33、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___________。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___________年1月1日。 35、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___________最早提出的。 36、国务院对行政法规的审议,一般通过___________来进行。 37、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___________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38、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基本手段、___________ 和技术方法三个方面。 39、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执行计划、___________与考核奖惩等。

现代汉语试题库大全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库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符号体系。 2、、“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言规范。 4、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共七种方言。 5、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江西南昌话属于赣方言区,南京话属吴方言。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2、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 A、轻声、儿化 B、简缩 C、附加法 D、词根复合法 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C语法D、词汇和语法 4、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A、吴方言 B、闽、粤方言 C、湘、赣方言 D、客家方言 5、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A、形态 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 6、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A、单音节词 B、双音节词 C、三音节词 D、多音节词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 1、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2、推广普通话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 3、普通话语音规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中的语音成分都是标准音。(×) 4、普通话词汇规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除其他方言中有用的词汇进入普通话。(√) 5、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指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中的所有用例。(×) 6、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7、普通话就是北京话。(×) 8、.现代汉语就是普通话。(×) 语音 一、填空 1.语音具有生理性、物理性和社会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以及采用的改革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并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共和国政权大厦的基石,它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乡镇贯彻落实,事关全局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之休戚相关。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面对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现实,乡镇行政管理中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工作的实际需要迫使自己就现代乡镇行政管理去思考、去研究。本文《现代乡镇行政管理研究》,分乡镇行政管理及其特点、当代乡镇行政管理现状、优化乡镇行政管理的原则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乡镇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具有执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暴露了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党政不分、党委权利过分集中;人浮于事、管理方式陈旧;机构条块分割,政府职能被肢解;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责任错位;财政体制不完善、乡镇财政举步维艰;人民代表大会功能柔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与村委会矛盾加剧,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等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传统体制、行政环境的影响和队伍素质、法制建设的不适应。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农业税费的全面免除于与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使得农村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乡镇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农村税费改革 农业税费改革从2000年以安徽省为试点单位,并逐步扩大到四川、重庆、甘肃、青海、山东等16个省份。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