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服务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1]

合集下载

儿童保健科发展调研报告

儿童保健科发展调研报告

儿童保健科发展调研报告儿童保健科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儿童保健科是儿童医学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儿童保健科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儿童保健科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为推动儿童保健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儿童保健现状1. 儿童健康状况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儿童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然而,儿童肥胖率逐年增加,近视和龋齿问题也较为突出,呼吸道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也在上升。

2. 儿童保健资源我国的儿童保健资源相对集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儿童医疗设施较为完善,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保健资源相对欠缺。

此外,社区儿童保健机构的建设还存在不足,导致部分儿童的保健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三、问题与挑战1. 专业人才短缺目前我国儿童保健科专业人才短缺严重,特别是优秀的儿科医生和护士紧缺。

这种短缺问题主要是由于儿科医学专业培养体系不完善、收入较低和工作强度大等因素导致的。

2. 基层儿童保健服务不足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保健服务相对不足,导致这些地区儿童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此外,社区儿童保健机构在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方面也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儿童保健科研发力度不够儿童保健科研发力度相对较弱,目前的儿童保健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的诊治和预防领域,对于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一些儿童保健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四、发展建议1. 增加儿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大对儿科医学专业的投入,提高儿科医学的专业排名和吸引力,增加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

同时,适当增加儿科医生和护士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儿童保健工作。

2. 加强基层儿童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保健资源的投入,建立健全基层儿童保健服务体系,提高这些地区儿童的健康状况。

同时,加强社区儿童保健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城市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分析

城市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分析

城市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分析摘要:妇女儿童保健是人民身体健康的基础。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事业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趋势下,城市妇幼保健服务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问题。

本章将试图研究当前中国城市社会妇幼保健服务的主要问题概述及其潜在问题,以期全面提高城市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城市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的现状概述以及潜在问题,以全面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关键词: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引言人口预测结果表明,2020-2029年出生高峰人口将上升至2015年的2.1亿,在未来五年每年结婚的夫妇数将增加至1400万对 ,0-4岁的婴幼儿数将上升至2015年的9100万。

社区保健服务工作开展的核心便是履行预防保健职能,妇幼保健是社区预防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妇幼保健工作对于满足社区群众对多样化保健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改善妇女和儿童健康至关重要,其重点是在社区保健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来开展全方位的优质社区服务。

一、妇幼保健服务的现状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卫生部、中国妇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国民健康观念增强,妇幼保健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有了质的提升。

从死亡率的角度来看,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7.1‰,相较于历史数据,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降至最低水平。

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儿童保健以及出生缺陷防治等重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专业配置角度来看,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32家,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员达到54.2万人,床位数达到26万张。

全国共有妇产医院793家,儿童医院151家,妇产科医师数达到37.3万人,儿科医师人数增长到20.6万人。

从地域角度来看,近年来,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接近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

儿童保健现状与展望

儿童保健现状与展望
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广
家庭医生制度将在儿童保健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儿童提供更加 全面和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儿童保健科技发展前景
智能化监测和诊断技术
01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儿童健康状况的
实时监测和智能化诊断,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个性化治疗和预防方案
02
基于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成果,制定针对不同儿童的个
04 儿童保健策略建议
完善儿童保健服务体系
建立全覆盖的儿童保健网络
通过建设基层儿童保健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儿科,形成完善的儿童保健服务 网络,确保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保健服务。
提高儿童保健服务水平
加强儿童保健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提供高质 量的儿童保健服务。
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为每个儿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信息,以 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提高儿童保健科技水平
1 2
加强儿童保健科研
鼓励开展儿童保健领域的科学研究,探索新的诊 疗技术和方法,提高儿童保健的科技水平。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儿童保健技术设备,提高 诊疗效率和准确性,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儿童保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儿童保健 事业的发展。
05 展望未来
儿童保健事业发展前景
儿童健康水平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升,儿童健康水平将得到 显著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多元化服务模式
儿童保健服务将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包括定期健康检查、营养指 导、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内容,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

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现状与对策分析

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现状与对策分析

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妇幼保健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

妇幼保健服务是保护、促进和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干预措施。

由于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等原因,卫生资源及群众健康意识不足,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的开展面临很多问题。

关键词: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现状;对策分析1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我国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作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核心,担负着提高民族人口质量的重大责任,明确功能定位对机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妇幼保健机构与一般医院和防疫机构的不同是,一般医院通过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服务和个体化的康复达到治好病或延续生命的目的;防疫机构预防疾病、残疾和伤害的发生,只有公共卫生性质;妇幼保健机构是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相结合,以实现公共卫生职责为最终的追求目标。

2015年原卫生部妇幼司54号文明确妇幼保健机构功能定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证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二是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为妇女儿童提供不同生命阶段的连续性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服务;三是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要突出公共卫生责任和群体保健功能。

2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现状省妇幼保健机构之间的服务能力存在差异。

省级妇幼保健机构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集聚了众多学历高、职称高的优质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购置了众多医疗保健设备和满足其需求的业务用房面积,其各项医疗保健工作均能正常有序开展,在社会上也有较高的美誉度。

市级妇幼保健院一般坐落于地区内较为繁华的地区,相对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而言,对卫生技术人员有较大的吸引力,财政支持的力度也较大。

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位于全省妇幼保健体系金字塔的底层,承担着基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职能,是全省妇幼保健体系的重中之重,但是却存在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的缺乏、万元以上设备数较少、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不足的问题。

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现状

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现状

二、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尽管我国妇幼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一方面,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服务质量不 高;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医疗机构存在违规操作、过度检查、过度 治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
二、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4、促进资源均衡分配。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力度, 促进资源均衡分配。同时,还应加强城乡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城市地区的优质医 疗资源能够辐射到农村地区,带动农村地区的妇幼健康事业发展。
三、加强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5、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应加强对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她 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 人了解妇幼健康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支持并参与到妇幼健康事业中来为保障妇 女儿童的健康权益贡献力量。
三、妇幼健康事业的现状和挑战
三、妇幼健康事业的现状和挑战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妇幼健康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孕产妇死亡 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500/10万下降到目前的20/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 到目前的6.7‰,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这些数据的改善是妇幼健 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3、服务资源分配不均。我国妇幼健康服务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比较突出。在 一些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医疗资源相对丰富,服务质量也相对较高;而在一些欠 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服务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这种资源分配 不均的问题不仅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也影响了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
三、加强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的对策建议

当前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

当前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

当前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儿童是国家的栋梁,儿童期孩子各方面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会影响其一生,采取可行的、科学的措施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已有多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保健工作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标签:儿童保健;问题;对策儿童保健即指正常小儿在其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着一定的生长规律。

正如在走路方面:10-11月左右儿童可借助沙发、栏杆等独自站立、1岁半的儿童能将玩具车推拉着玩耍、2岁左右儿童可自由的、稳步行走。

这一过程都是沿着一定的生长规律来开展的。

倘若儿童实际发育情况与标准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就应考虑儿童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其给予更深入的检查,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本文重点探究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现总结如下:一、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儿童保健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意义重大。

第一、儿童保健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对健康的一种投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更应提升公民的人口素质。

儿童保健工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国家发展的标志;第二、能够降低儿童死亡率。

做好儿童保健工作,能够定期对儿童的体征、肥胖状况、龋齿情况、视力等其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疾病的预防工作开始,将儿童的死亡率降到最低。

第三、能够提升人口素质。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包括2014年才开始实施的“单独生二胎”政策),现今大多数家庭都为独生子,在减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更应该提高人口素质,每一位儿童都是国家的栋梁,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使其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做奉献。

二、儿童保健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儿童保健现状随着我国“一法两纲”政策的开展和实施,各个党委、党政府将儿童保健工作完全纳入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内,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且我国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已逐步降低,但是在部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依旧存在着儿童营养不良,体重低下的情况,分析、总结其原因为家长在儿童科学养育方面知识掌握不足,保健工作依旧未落到实处。

儿童保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儿童保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儿童保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目的:探讨分析现阶段惠农区的儿童保健管理现状,提出儿童保健存在的问题,指导儿童保健选择最佳的管理对策。

方法:随机选取惠农区妇幼保健所、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门诊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被选中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现状的调查分析,从而找出各儿童保健门诊的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结果:根据儿童保健门诊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儿童保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儿童保健队伍素质不高;儿童保健门诊设备落后;托幼园所集体儿童保健工作不到位。

讨论:政府应重视儿童保健工作,加大儿童保健设备的投入,完善儿童保健的基础设施,提高保健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托幼园所集体儿童保健管理,促进儿童保健事业的积极发展。

标签:儿童保健管理;现状;原因;对策近年来,我区致力于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在儿童保健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为探究针对儿童保健管理的更有效的管理方式,选取我区妇幼保健所、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门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儿童保健门诊的管理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来自惠农区妇幼保健所、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门诊的13名儿保医生。

其中妇幼保健所的2名医生中,大专学历有2名,主治医师有2名,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有6名,大专学历有6名,主治医师有1名,医师有1名,护师有4名。

社区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医生有5名,其中大专学历有1名,中专学历有4名,医师1名,护师4名。

另外,这11名儿童保健医生全部是兼职儿童保健医生;统计学对比各单位儿童保健医生的数量、学历等方面的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各单位儿童保健医生是最了解基层保健发展的人群,所以本次研究主要对基层的儿保医生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问题(多选)包括:1.你认为本区的儿童保健工作发展怎么样?A不错;B良好;C有进步空间。

浅谈社区儿童保健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社区儿童保健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社区儿童保健的现状与发展摘要】儿童保健学是临床医学中儿科学的分支也是预防医学的分支,所以儿童保健学具有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的特色。

社区儿童保健是现阶段医疗保健事业中的重点,该现象主要表现为儿童保健投入力度加大、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等。

但总体而言,我国儿童保健整体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相关保健方法、服务模式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儿童保健效果难以进一步提高。

本文由儿童保健现状入手,对如何开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预防医学【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76-0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场所,其保健服务能力直接影响服务的效果。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效果,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

本文以此为基础,对社区儿童保健的现状与发展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1.儿童保健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生物-躯体疾病为主的医学服务模式,转向以健康促进、保健指导为主流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人们更关注自身健康,儿童保健服务日益受到家长的重视。

要求优质、多层次的保健服务的呼声也愈来愈大。

但现在社区儿童保健日常服务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社区整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1 儿童保健知识需要日益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共有人口11.3万人,其中0~6岁儿童4274人,2014年活产1210人,其中大部分家长均是80后90后出生。

他们都年轻有知识对自己的孩子倍加呵护,所以对儿童健康知识需求十分巨大,知识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

家长迫切希望为他们提供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能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呈现出儿童健康知识需求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

1.2 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普遍存在重医轻防的思想,缺乏儿童保健专业医生,主治以上的儿保医生更是匮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YOUJIANG MEDICAL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1999年 第21卷 第3期 Volume21 No.3 1999我国儿童保健服务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周永尧 优化儿童生命素质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政府和WHO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卫生服务领域中,儿童保健研究与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它的服务对象约占整个人群的1/3,而且由于其服务对象处于需要对其生命和健康给予特殊关照的关键年龄阶段,儿童期的健康可决定人一生的健康,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水平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因此,儿童的生存状况与健康水平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我国儿童保健的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20年来,儿童保健科学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保健工作由单一服务逐步扩展为系统服务,由只注意身体的健康发展为心身健康的全面要求;由单纯的妇幼保健机构发展为承担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

此外,儿童的生存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得到了控制,有的已被消灭。

四苗接种率在我国以省为单位已达85%以上,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初期的200‰下降到22‰[1],个别条件较好的城市,婴儿死亡率已降至12‰,而很多发展中国家仍在100‰左右,但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均收入和我国相同的国家能达到我国这样低的水平。

我国与WHO、UNICEF合作的300个妇幼卫生项目县,31个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合作项目县,已经或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婴儿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2]。

有的学者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目标,在农村地区开展大规模监测,促进农村儿童保健工作[3]。

乙肝疫苗已纳入计划免疫轨道,将明显降低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流行率,特别是在一些试点县,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4]。

但是,我国儿童保健仍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别更为显著,儿童保健的形势仍然严峻。

我国是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分布农村约占4/5,城市约占1/5,55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各异,文化教育差别更为明显,经济收入也有差距。

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处在较低阶段,受到国力的限制,社会卫生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2.95%到1992年的3.78%[5];国家对整个卫生事业的投入约占年度财政支出的4%,其中妇幼卫生事业经费仅占卫生事业费的3%,仅为基本人头费,缺乏业务费、设备费等,显示资源投入不足。

三级妇幼保健网不健全,不巩固,县及以下妇幼卫生工作者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能达标,甚至缺乏最简单的保健设备,相当数量的乡镇卫生院无儿科专科医师,也无儿保专职人员。

如1990年我国7岁以下儿童只有45.10%的人接受了健康检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覆盖人数仅占35%[6]。

某些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较高。

1993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1.03‰,某中农村、城市分别为20.86‰、71.08‰,提示前四位分类死因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事故及先天畸形;前四位疾病为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腹泻;城市82.1%的死亡儿童死于医院,而农村65.4%在家死亡,农村死前未接受任何治疗者33.9%[7],边远农村的未治疗率竟高达43.3%[8],说明相当多的农村儿童在死前未获得卫生保健服务。

各地有1/3的农民得不到基本医疗服务,其原因不是农村卫生资源短缺,而是医药费用过高,农民收入低,某三贫困县的农民患病因经济困难不能住院达79%,东兰县的婴儿死亡率高达94‰[9]。

有资料表明,我国6类县及边远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达99.69‰、100.21‰[7]。

我国儿童因能量供给不足而引起的严重营养不良已得到基本控制,但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WHO规定的标准。

根据我国九省0~5岁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儿童贫血患病率47.3%,佝偻病患病率32.3%,低体重发病率为25.7%,发育迟缓为34.9%,消瘦为4.2%[10]。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母乳喂养率仅为15%左右[11],这与《中国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00年4个月儿童母乳喂养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差距甚远。

因此,降低我国儿童死亡率的战略重点是农村,重点地区是内地和边远地区;控制婴幼儿死亡率的重点放在新生儿和小婴儿的医疗保健服务方面。

2 我国目前的儿童保健体系 我国目前的儿童保健工作中,主要推行的管理模式“4.2.1”儿保系统管理方案,其内容为:对新管辖范围内的儿童实施体格检查,出生后1岁以内的儿童每3个月进行1次;>1~3岁以内儿童每半年进行1次;>3~7岁的儿童每年进行1次体检;并实施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的常规管理等[12]。

该方案对保护城市和沿海等发达地区的儿童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消耗的卫生资源较多,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的贫困地区较难承受的。

近年来,有资料显示[13],采用危险管理方法在北京通县农村儿童保健中应用效果好,其婴幼儿期的死亡率、婴幼儿后期生长发育及儿童满5岁时的生长发育指标与“4.2.1”系统管理法差异无显著性,而危险管理方法减少了定期体检中效益不大的保健内容,消耗卫生保健资源较少,工作人员负担较轻,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讲是合算的。

3 现阶段我国儿童保健的发展趋势 我国现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给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儿童健康的概念也由过去单纯的“身体健康”发展为“身心健康”、“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影响儿童健康发展的因素中,母亲、家庭作为内环境,社区、社会为外环境,都对儿童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机地协调统一这些因素,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1]。

199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出台的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三保三放”(保农村、放城市;保防保、放医疗;保基本服务,放特殊服务)原则实际上已明确,作为以城市儿童为对象,以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为指导方针,包括特殊服务和基本服务为内容的儿童保健事业,已从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上脱离了过去单纯计划经济型的模式,而转向计划经济型与市场经济型的综合模式。

这就是说,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已不是国家全包经费、政府规定服务内容、社会全包组织管理、儿童保健机构全包服务的格局,代之而来的是多渠道经费来源、多方位组织管理、多机构参与服务、服务内容多元化的新局面[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已不满足于其子女所享有的保健服务仅局限于定期测体重、量身高、打预防针,而是扩大至定期全面体检、接受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在城镇和沿海发达地区则更扩大到心理保健、智力开发、眼耳鼻口腔缺点缺陷矫治、残疾康复,甚至美容、减肥等。

儿童保健机构应根据这种现状,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同时,开展与儿童的进一步健康和发展有关的特殊服务,如美容、智力测定、减肥、矫治缺陷、家庭式爱婴病房、高规格温馨病室等,这些新开展的项目,多数属于经营性服务,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收费,等价交换,自负盈亏。

重庆医科大学研制的个人营养咨询、儿童保健咨询和集体儿童青少年膳食调查计算三个软件,有较大的实用性,有助于提高我国儿童健康水平和儿童保健医生的业务水平[15]。

如何保障占我国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权利,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全体卫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国已往开展卫生工作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总结主要为:以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首都儿科研究所[16]报告,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顺义县城关乡,采用以村医生指导喂养、疾病防治、生长发育监测和定期访视的形式开展农村家庭儿童保健工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有助于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和减少常见病的发生率,且简便易行,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健康保障中积极有益的成分,恢复、完善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为多种模式并存、集中管理、预防、医疗、保健全方位服务及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合作医疗资金的新模式,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适应农民医疗、预防、保健需求的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广元、潍坊、林州等市及全国不少地区卓有成效的卫生资金筹集、分配和管理的做法[17,18],值得借鉴和推广。

农村健康保障体系的巩固和发展,将大大加强农村儿童三级网的建设,便于推广适宜技术,提高妇幼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推行保健保偿制,将儿童保健保偿与计划免疫保偿相结合,将儿童的定期健康检查与预防接种工作相结合,促进了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江苏大丰县自1991年推行了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相反结合的保偿制后,儿童保健入保率达94.3%,婴幼儿系统管理率达96%,计划免疫建卡率、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和卡痕阳性率均达国家标准[19]。

将儿童保健立法,用法律手段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如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暂行规定》[20],就是很好的例证。

尽快制定《优生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已颁布的儿童保健方面法律、条例的执行情况的监督,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百色 533000)参考文献 [1] 费有进.儿童健康发展诸因素探讨.中国妇幼保健,1994;9(3):35 [2] 陈起燕,殷羽东.福安周宁两妇幼卫生合作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海峡预防医学杂志,1996;2(2):12 [3] 童方,贺阗,赵丹慧,等.以大规模监测促进农村儿童保健工作.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4;8(6):24 [4] 王树声,徐志一,杨进业,等.隆安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模式的研究.医学研究通讯,1995;24(11):21 [5] 夏建锋,戴敏华,胡焕庭.论卫生费用的增长与控制.中国卫生经济,1995;14 (12):32 [6] 景琳,蒋小玲,董小福.21世纪中国农村社区卫生保健模式构想.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6;16(1):37 [7] 协作组.中国5岁以下儿童抽样调查.中华儿科杂志,1994;32(3):149 [8] 刘玉琳.中国5岁以下死亡儿童保健服务的现状.中国妇幼保健,1993;8(6):45 [9] 顾杏元.关于我国贫困农村卫生改革策略的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6;12 (11):644 [10] 林良明,刘佳健.WHO和九市标准对九省0~5岁儿童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比较评价.中国儿童发展,1992;7(4):14 [11] 顾华美.抓好三个环节,促进母乳喂养.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90 [12] 城乡儿童保健工作要求.中华儿科杂志,1986;24(4):244 [13] 李辉,徐述湘,曾宪嘉,等.危险管理法在农村儿童保健中应用效果评价.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6;10(4):24 [14] 潘建平.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的内涵.中国公共卫生,1996;12(8):341 [15] 尹庆华,黎海芪,郑惠连,等.电脑儿童个人营养咨询、保健咨询、集体儿童营养计算三个软件的研究应用.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6;21(4):337 [16] 王洛平,薛沁冰,李月英,等.农村家庭儿童保健模式的探讨.中国妇幼保健,1996;11(2):25 [17] 李守田,李曼.论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健康保健体系.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6;12(3):145 [18] 考察团.广东恩平市坚持农村合作医疗的考察报告.卫生经济研究,1996;(9):40 [19] 邱亚言.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管理初探.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5;15(5):41 [20] 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市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暂行规定.卫生工作通讯,1995;(9):9(1999-01-11收稿)我国儿童保健服务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作者:周永尧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百色,533000刊名: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年,卷(期):1999,21(3)被引用次数:0次1.费有进儿童健康发展诸因素探讨 1994(03)2.陈起燕.殷羽东福安周宁两妇幼卫生合作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期刊论文]-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1996(02)3.童方.贺阗.赵丹慧以大规模监测促进农村儿童保健工作 1994(06)4.王树声.徐志一.杨进业隆安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模式的研究[期刊论文]-医学研究通讯 1995(11)5.夏建锋.戴敏华.胡焕庭论卫生费用的增长与控制 1995(12)6.景琳.蒋小玲.董小福21世纪中国农村社区卫生保健模式构想 1996(01)7.协作组中国5岁以下儿童抽样调查 1994(03)8.刘玉琳中国5岁以下死亡儿童保健服务的现状 1993(06)9.顾杏元关于我国贫困农村卫生改革策略的探讨 1996(11)10.林良明.刘佳健WHO和九市标准对九省0~5岁儿童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比较评价 1992(04)11.顾华美抓好三个环节,促进母乳喂养 1994(11)12.城乡儿童保健工作要求 1986(04)13.李辉.徐述湘.曾宪嘉危险管理法在农村儿童保健中应用效果评价 1996(04)14.潘建平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的内涵 1996(08)15.尹庆华.黎海芪.郑惠连电脑儿童个人营养咨询、保健咨询、集体儿童营养计算三个软件的研究应用 1996(04)16.王洛平.薛沁冰.李月英农村家庭儿童保健模式的探讨 1996(02)17.李守田.李曼论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健康保健体系 1996(03)18.考察团广东恩平市坚持农村合作医疗的考察报告 1996(09)19.邱亚言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管理初探 1995(05)20.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市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暂行规定 1995(09)本文链接:/Periodical_yjmzyxyxb199903137.aspx授权使用:咸宁学院(xnxy),授权号:409774d5-04d1-4792-a501-9e920169e591下载时间:2011年2月2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