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改造措施的储层保护
浅析油层改造过程中的储层保护

浅析油层改造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摘要】油层改造是中高含水期油田增产稳产的主要途径之一。
如果在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不当或措施不到位,都会造成储层伤害和储层污染,达不到增产的目的,有时甚至降低产量。
因此在油层改造过程中,储层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就酸化、压裂过程中造成的储层伤害,展开机理分析,并从工艺上提出了相应的储层保护措施,对油层改造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酸化压裂储层伤害渗透率储层保护储层受到伤害的主要标志就是储层渗透率的降低。
储层伤害一般是在钻井、完井、试油、注水、检泵、大修、措施作业等作业过程中,由于外来固相颗粒的侵入、出砂、细菌堵塞、工作滤液或注入水与储层不配伍造成粘土矿物膨胀,分散运移或产生化学沉淀,有机垢堵塞、乳化堵塞及各种腐蚀产物的堵塞,从而导致储集层近井壁带流体渗流能力的下降。
根据储层伤害主要影响因素,可将油水井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 6 种:微粒运移、水化膨胀、无机垢堵塞、有机垢堵塞、细菌堵塞以及外来固相颗粒堵塞。
1 储层伤害的恶果油层改造对储层造成的伤害可能产生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储层的产能及产量;(2)增加酸化、压裂、解堵、修井等井下作业的工作量,因而提高油气生产成本;(3)影响最终采收率,造成油气资源的损失和浪费;(4)地层损害是永久性的造成其它无法弥补的损失。
2 酸化压裂措施中的储层伤害的表现形式与形成机理在进行油层改造时,由于应力变化和大量压裂液进入储层,可能对储层造成一定的伤害。
如果这些伤害没有解除,在酸化压裂措施后油气井产能并未得到恢复或提高,相反,有的井却在措施后造成减产。
因此要尽力避免在措施中对储层造成伤害。
2.1 压裂措施对储层造成的伤害及形成机理压裂是油田目前挖潜、增产、增注的主要措施之一,每年的作业量不断增加,给油田的增产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压裂对储层造成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较低渗透率区块储层压裂过程中,流体通过岩心时,对岩心施加一定的围压,使其受到压缩,引起渗透率降低。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浅谈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浅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油气田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发和管理至关重要。
在油气田开发的中后期,为了提高产量和延长油气田的生产期限,需要采取一系列增产措施。
本文将对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进行浅谈。
一、地质勘探和评价在油气田的开发中后期,地质勘探和评价工作尤为重要。
通过对地下储层的详细勘探,可以发现新的油气资源,同时对原有储层进行重新评价,找出潜在的增产措施。
地质勘探和评价工作需要借助现代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等手段,以获取更准确、全面的地质信息。
二、油藏改造技术油藏改造技术是油气田增产的关键环节。
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和原有储层的逐渐耗竭,采用油藏改造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气田的产出效率。
常用的油藏改造技术包括水驱、气驱、聚合物驱、化学驱等。
通过改造油田开发方式,增加原有油气资源的采收率,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周期。
三、注水技术注水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增产措施,通过向油层注入水来提高油田采收率。
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原有储层的压力和渗透率会逐渐下降,采用注水技术可以有效地维持油层压力,促进原有油气资源的释放。
注水技术还可以降低油层粘度,促进原有油气资源的流动。
合理的注水技术可以提高油气田的产量。
四、增产钻井技术增产钻井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措施,通过在原有油气田区块中新增钻井,可以开采新的油气资源,提高油气田的产量。
增产钻井技术涉及到钻井位置的选择、井筒设计、井壁支护、钻井液设计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特征、储层性质、油藏结构等因素,以确保新钻井的有效生产。
五、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增产措施,可以通过调整注采比、优化开采方式、改进生产工艺等手段,提高原有油气资源的采收率,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周期。
提高采收率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勘探、油藏改造、注水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油气田的持续生产。
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也是增产的重要环节。
增产改造措施的储层保护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3.使用与油气层岩石和流体相配伍的酸液和添加剂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CaF2任何时候都以沉淀形式存在; Na2SiF6,K2SiF6,Na3AlF6,K3AlF6任何时候都以沉淀形式存在;
•水化硅沉淀
水化硅——Si(OH)4+nH2O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伤害
4、添加剂选择不当造成损害
如发生沉淀、乳化液堵、润湿反转等。
5、酸液滤失造成损害
1)酸液渗入细微的粒间孔道,产生毛管阻力; 2)酸液中的固相颗粒及溶蚀产生的地层微粒堵 塞喉道。
储层敏感性—碱敏
(四) 碱敏 地层水pH 值一般呈中性或弱碱性,而压裂液的pH 值在8 ~12之间,当高pH 值流体进入油气层后, 促使粘土水化、膨胀、运移或生成沉淀物而造成的 地层伤害称为碱敏。 通过注入不同pH 值的地层水井测定其渗透率,根据 渗透率的变化来评价碱敏伤害程度,找出碱敏伤害 发生的条件,主要是临界pH 值,以及由碱敏引起的 油气层伤害程度,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提供依据。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伤害
补充概念
• 润湿性:当固体表面存在不相容的流体时某相流 体优先附着到固体表面的趋势。也称为选择性润 湿。 • 亲水性:油层岩石对所储水相的润湿亲和能力大 于对所储油相的润湿亲和能力时为亲水性。 • 润湿反转 :指岩石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亲水性和亲 油性相互转化的现象。
酸液与储层岩石不配伍
(1)井筒与压裂液罐清洗不干净,将杂质、锈、垢等带入储层引起伤害。 (2)配液时,水质不好,入井材料未达到要求,使压裂液性能改变,并 引入有害物质。
6、压裂液未及时返排造成二次污染。
压裂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
1.选择配伍的压裂液
优化压裂液配方,提高压裂液与储层的配伍性,筛选 出残渣低、易返排、低伤害的压裂液。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浅谈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浅谈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是指在油气田开发中产量下降或开发初期产量受到限制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增加油气产量,并实现油气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1. 重新评价油气田资源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首先需要重新评价油气田资源,并进行勘探开发。
通过对沉积岩储层的重新评价,可确定其中的油气分布、储量、原油品质等,为后续的油气田开发提供指导。
同时,利用现代勘探技术,可以找到新的油气储层,并进行新的勘探开发。
2. 提高油气生产效率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提高油气生产效率是实现增产的重要途径。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水驱或气驱压差,提高注水压力,采用人工升压或增加强制排水的方法,等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有效提高油气的开采率,并降低采收成本,从而增加油气产量。
3. 引进新技术设备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引进新技术设备也是实现增产的有效途径。
例如,采用水平井、细长井等新型井网,提高采油率;采用地震成像技术、电磁法勘探技术等现代勘探技术,找到新的油气储集层。
同时,引进先进的采油设备,提高采收率和生产效率,进而增加油气产量。
4. 筛选合适的增产措施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筛选出合适的增产措施也是增加油气产量的必要手段。
根据油气储层的性质、特点以及油气开采的情况,选择最具效益的增产措施,并实施产量监测。
通过对增产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根据田间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更新增产措施,进而提高油气产量。
5. 合理开展油气藏地质调查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合理开展油气藏地质调查也是重要的增产措施。
通过油气藏地质调查,可以了解储层的运移规律、产层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储层的物理性质、地质环境等因素,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案,进而提高油气产量。
综上所述,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设备设施以及各种评估筛选等手段实现油气产量的增加,其目的是实现油气田的可持续利用,进而满足人们对油气资源需求的增长。
储层保护

一.填空:1.油气层损害的实质:包括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下降。
2.保护油气层的重要性:①勘探过程中,保护油气层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发现新的油气层、油.气田和对储量的正确评价;②保护油气层有利于油气井产量及油气田开发经济效益的提高;③油田开发生产各项作业中,搞好保护油气层有利于油气井稳产和增产。
总之,在油气天开发生产的每一项作业中,搞好油气层保护工作将有利于油井稳产和增产,实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岩心分析是认识油气层地质特征的必要手段,是取得油气层地质资料的一项基础工作。
油气层敏感性评价、损害机理研究、损害的综合诊断、保护油气层技术方案的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之上。
(了解)分析的样品:井下岩芯、钻屑和井壁取芯;主要方法:X衍射、扫描电镜、岩石薄片三大常规常规岩心分析技术;4.岩心分析的内容:储集层敏感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孔隙中敏感性矿物的类型、含量和所处的位置以及储层孔隙大小、形态、孔喉配位状况等。
利用岩心分析技术得出的数据资料,就能描述出储集层孔隙系统中敏感性矿物对储集层敏感性的潜在影响。
5.粘土矿物的结构类型①TO型结构(或1:1型),高岭石属此类。
②TOT型结构(或2:1型),蒙脱石、伊利石属此类。
③TOT·O型结构(或2:1+1型),绿泥石属此类。
(1)高岭石:1:1型的粘土矿物(TO)型(由一片Si-O四面体片(T)和一片Al-O八面体片(O)叠合成一个单元结构层,称为1:1型或TO型)。
晶层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引力、氢键力;高岭石是比较稳定的非膨胀性粘土矿物,一般不易水化分散。
在外力作用下,层间会产生分散迁移(速敏),损害储集层渗透率。
(2)蒙脱石;2:1型的粘土矿物(TOT型)(由两片Si-O四面体片夹一片Al(Fe,Mg)-O(OH)八面体片结合成一单个单元结构层。
)晶层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引力(相邻两晶层为氧原子面),无氢键力。
蒙脱石是易膨胀性粘土矿物,一般与水接触后易产生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水敏),损害储集层渗透率!(3)伊利石是一种不膨胀的粘土矿物6.储层敏感性评价通常包括速敏、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应力敏感、温度敏感等7.相对渗透率下降包括:水锁、贾敏、润湿反转和乳化堵塞8.渗透空间的改变包括:外来固相侵入、水敏性损害、酸敏性损害、碱敏性损害、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堵塞和应力敏感损害9.胶结类型: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10.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参数与油气层损害的关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孔喉越大,不匹配的固相颗粒侵入的深度就越深,造成的固相损害程度可能就越大,但滤液造成的水锁、贾敏等损害的可能性较小,孔喉弯曲程度越大,外来固相颗粒侵入越困难,侵入深度小;而地层微粒易在喉道中阻卡,微粒分散或运移的损害潜力增加,喉道越易受到损害孔隙连通性越差,油气层越易受到损害11.孔隙度和渗透率与油气层损害的关系孔隙度和渗透率是从宏观上表述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本参数。
储层保护

保护储层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发现新的储层
、油气田和对储量的正确评价,直接关系到油气井的稳 产和增产,对油气田的经济效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油气田开发生产的每一项作业中,尤其是钻井完井过 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储层保护工作。
保护油气层技术的一些术 语
1. Formation Damage 油层损害(地层损害)
定义: 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的内表面积
孔隙内表面
骨架颗粒
4. Pore Throat
孔喉
定义:孔隙空间的狭窄部位或两个较大颗粒间的 收缩部分
孔喉
骨架颗粒
孔隙
5. Saturation 饱和度
定义:油气层流体充满孔隙空间的程度,用某相流体 所占孔隙空间的份数来度量。
Vl Sl Vf
Sl - -某液相的饱和度;
1.储层敏感性评价
(1)速敏评价实验
储层的速敏性:是指在钻井、测试、试油、采油、增产作业 、注水等作业或生产过程中,当流体在储层中流动时,引起 储层中微粒运移并堵塞喉道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速敏评价实验的目的
①找出由于流速作用导致微粒运移从而发生损害的临界流速, 以及找出由速度敏感引起的储层损害程度; ②为以下的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四种实验及其它的各种损 害评价实验确定合理的实验流速提供依据。一般来说,由速敏 实验求出临界流速后,可将其它各类评价实验的实验流速定为 0.8倍临界流速,因此速敏评价实验必须要先于其它实验;
7 Wattability or Water affinity:润湿性
定义:岩石颗粒表面的亲油或亲水特性
Water Drop
。
。
储层保护

(一)保护油气层的重要性-总论
各个作业过程都可能损害储层:
钻井、完井、试油等,固相/滤液进入储层发生作 用,不适当工艺,引起有效渗透率降低,损害储层
储层损害的危害性:
降低产出或注入能力及采收率,损失宝贵的油气 资源,增加勘探开发成本
保护储层的作用与意义:
是加快勘探速度、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增储上产的 重要技术组成部份,是保护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措施, 对促进石油工业“少投入、多产出”和贯彻股份公司 “以效益为中心”的方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油气层渗流空间-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碎屑成分 影响岩石的强度、表面性质和孔隙类型 2)骨架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分选 大小: 大小:颗粒大,粒间孔隙大,渗透率大 形状:表面粗糙、颗粒圆度和球度较低, 形状 则孔隙度较小,渗透性较差 分选:分选越好,孔隙度越大,渗透性越好 分选 3)填隙物的含量和成分 成分: 成分:影响胶结的紧密程度 含量:填隙物含量越高,孔隙度越低, 含量 渗透性越差
2、油气层渗流空间-表征 表征
不同类型孔喉的主要特征
孔喉类型 缩颈喉道 点状喉道 片状或弯片状喉道 管束状喉道
孔喉主要特征 孔 隙 大, 喉 道 粗 , 孔 隙 与 喉 道 直 径 比接 近 于 1 孔 隙 大 ( 或 较 大) 喉 道 细 , 孔 隙 与 喉 道 直 径比 大 , 孔 隙 小 , 喉 道细 而 长 , 孔 隙 与 喉 道 直 径 比 中 到大 孔 隙与 喉 道 成 为 一 体 , 且 细 小
工作液的性质Βιβλιοθήκη 生产或作业压差 温度 生产或作业时间 环空返速
有效渗透率下降: 有效渗透率下降:
渗流空间缩小 流动阻力增加 绝对渗透率降低 相对渗透率降低
4、油气层损害类型
靖安油田储层改造与保护

靖安油田储层改造与保护作者:张玉财柳双平马希龙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3期摘要:保护油气层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此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发现新的油气层,油气田和对储量的正确评价。
保护油气层有利于油气井产量及油气田开发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油气井的稳产和增产。
结合油井试油作业现场实际,射孔、压裂酸化、抽汲排液、求产等作业工序对油气层的保护尤为关键。
本文以靖安油田主力区块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油气田开发试油过程中的油气层保护技术。
关键词:试油;油气田开发;油气层保护一、油气层伤害潜在因素分析储层伤害机理:一方面是由储层本身的岩性、物性及油气水流体性质等内在因素而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在各种作业过程中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以及外来流体与地层水的相互作用,破环原有的物理-化学平衡,造成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而造成的伤害。
长庆油田由于开采层系多,地层复杂,压力低、孔喉细小、以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粘土矿物、碳酸盐和硅质。
主要表现为中等偏弱水敏弱~水敏、中等偏弱酸敏~弱酸敏、中等偏弱速敏~弱速敏、中等偏弱盐敏~弱盐敏。
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是粘土矿物水化膨胀,造成储层孔隙堵塞、渗透率下降,因此,综合地质资料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表明,各个储层的主要伤害为:1、侏罗系的延安组主要以固相颗粒和滤液伤害为主。
2、三叠系长6储层以高分子吸附堵塞和滤液伤害为主。
3、三叠系长4+5储层以水敏伤害为主。
二、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分析储层敏感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考察油气层岩心与各种外来流体接触后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对岩石性质,主要是对渗透率的影响及其程度。
此外,对于与油气层敏感性密切相关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还必须通过化学法方法进行测定,以便在全面充分认识油气层的基础上,优选出与油气层配伍的工作液,为油、气、水井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必要的参数和依据。
油气层敏感性评价主要包括水敏、速敏、酸敏、盐敏、碱敏,靖安油田不同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敏感性—应力敏
(六) 应力敏
• 而应力敏感性则考察在施加一定的有效应力时, 岩样的物性参数随应力变化而改变的性质。它反 映了岩石孔隙几何学及裂缝壁面形态对应力变化 的响应。 • 在C MS —300 全自动岩心测试装置上,测量出不 同应力值下的渗透率和孔隙度,观察和分析应力 对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伤害
酸化过程中的地层损害:
注酸过程为:注前置液注酸液注后置液(顶替 液)排液(返排)。 所以酸化过程中的地层损害可能包括: 1. 注前置液过程中的损害; 2. 注酸液过程中的损害; 3. 注后置液过程中的损害; 4. 返排过程中的损害。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伤害
1、酸液与地层流体的不配伍
储层敏感性—水敏
(二) 水敏
水敏性评价标准
(1-KW/Kf) ×100%
<30
30-70
>70
水敏程度
弱
中
强
储层敏感性—盐敏
(三) 盐敏
• 当高于地层水矿化度的工作液滤液进入油气层后,可能引 起粘土的收缩、失稳、脱落,当低于地层水矿化度的工作 液滤液进入油气层后,可能引起粘土的膨胀和分散,这些 都将导致油气层孔隙空间和喉道的缩小及堵塞,引起渗透 率的下降从而损害油气层。 • 盐敏评价实验的目的是找出渗透率明显下降的临界矿化 度,以及由盐敏引起的油气层伤害程度。
压裂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
2.选择合理的添加剂
压裂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
3.选择合理的支撑剂。
根据储层闭合压力合理选择支撑剂,同时选择杂质含量 小各项指标都达标的支撑剂,以保持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
4.做好压裂设计及施工。 5.合理控制扩散压力时间,及时返排,必要时采取 强制闭合的方法。
减少了压裂液在储层的滞留时间,减轻了压裂液对气层 的损害。
2.在砂岩酸化中使用前置液
前置液的成分:1215%的HCL。 前置液的作用: 1)隔开地层水,防止HF与地层水中的Ca2+、Na+、K+等反 应生成CaF2沉淀、Na2SiF6、K2SiF6、Na3AlF6、K3AlF6等 沉淀;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2)预先溶解含钙、含铁矿物,减少CaF2沉淀的形成,避免浪 费昂贵的HF; 3)使粘土和砂粒表面为水润湿,减少乳化液的形成; 4)保持低的PH值,防止Fe(OH)3沉淀和水化硅的形成,水化 硅——Si(OH)4+nH2O。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伤害
补充概念
• 润湿性:当固体表面存在不相容的流体时某相流 体优先附着到固体表面的趋势。也称为选择性润 湿。 • 亲水性:油层岩石对所储水相的润湿亲和能力大 于对所储油相的润湿亲和能力时为亲水性。 • 润湿反转 :指岩石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亲水性和亲 油性相互转化的现象。
酸液与储层岩石不配伍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酸化的作用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酸化的作用
1.正面作用:通过溶蚀地层岩石颗粒、胶结物、地层孔隙中 的堵塞物,起到疏通喉道、增大渗透率的作用。 2.反面作用:各种反应产物将堵塞地层喉道、降低渗透率。 如果正面作用大于反面作用,酸化见效;如果反面作用 大于正面作用,则酸化对地层产生损害。
储层敏感性—酸敏
(五) 酸敏 油气层的酸敏性是指油气层与酸作用后弓愧的渗透率 降低的现象。酸液进入油气层后,一方面改善油气层 的渗透率;另一方面又与油气层中的矿物(绿泥石) 及地层流体反应产生沉淀并堵塞油气层的孔喉。 酸敏实验包括原酸(一定浓度的盐酸、氢氟酸、土 酸) 和残酸(可用原酸与另一块岩心反应后制备) 的敏感实验。
储层敏感性
储层敏感性是指储层对可能造成伤害的各种因素的
敏感程度。为了保护油气储层,充分发挥其潜力, 有必要对储层的各种敏感性进行系统评价。 储层敏感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考察油 气层岩心与各种外来流体接触后所发生的各种物理 化学作用对岩石性质,主要是对渗透率的影响及其 程度。
储层敏感性
增产改造措施中的储层保护技术
增产部:霍腾翔
目录
1. 2. 3. 4. 概述 储层敏感性 压裂过程中的储层伤害与保护 酸化过程中的储层伤害与保护
概述
• 国外从50年代开始储层损害的机理研究。随后的 20年时间里,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只见到一些零 星的文章报道。 • 直到70年代,油层保护工作才真正受到重视,开 始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油层研究工作。 • 80年代,随着新的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储层损 害机理研究的不断加深,取得很大的进展。 • 80年代末到90年代,开始用数学模拟方法进行机 理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伤害
3.酸化后的二次沉淀产生损害
•铁质沉淀
随酸化反应的进行,特别是酸液变为残酸时,三价Fe3+ 在PH值变为2.2时以Fe(OH)3 的形式产生沉淀。当PH值变为3.2时,Fe3+完 全沉淀。 在PH值变为1.9时,FeS 开始沉淀。当PH值变为3.55时,完全沉淀。
•HF反应产物产生沉淀
油气层伤害
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所造成的近井地带 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称为油气层伤害。 主要的伤害机理:
(1) (2) (3) (4) (5) 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造成的伤害; 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伤害; 毛细管现象造成的伤害(包括水锁和贾敏效应); 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伤害; 微生物对储层的损害。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伤害
6、施工参数选择不当造成损害
1)酸浓度过高,引起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缓蚀 问题难以解决,严重腐蚀管材从而引入大量的铁 离子造成损害;二是可能大量溶蚀基质颗粒造成 骨架破坏(将引起大量出砂或储层坍塌)。 2)对砂岩地层,施工泵压过高或施工排量过 大,将引起地层压裂(后果是:压破遮挡层,引 起油井过早见气、见水)。 3)酸液用量过大,会引起溶蚀过度或进入储层 太深而不能顺利返排。
水锁、贾敏伤害
• 水锁损害
进入产层的水相工作液段塞使储层的渗透 率降低,称为油气层的水锁损害。
• 作用
确定外界水相液体进入储层后产生损害的 程度,为防止水锁损害的工作液设计提供依据。
贾敏效应
当液-液、气-液不相混溶的两相在岩石孔隙 中渗流,当相界面移动到毛细管孔喉窄口处欲通过 时,需要克服毛细管阻力,这种阻力效应称为贾敏效 应。 一是液滴在毛细管中运动产生附加阻力。 二是油滴在变断面孔道中运动所受的毛细管阻力。
速敏性评价标准 Kmin/Kmax 速敏程度 <0.3 强 0.3-0.7 中 >0.7 弱
储层敏感性—水敏
(二) 水敏
油气层中的粘土矿物在原始油藏条件下处于一定矿化度的环 境中。当淡水进入储层时,某些粘土矿物(强水敏粘土矿物 蒙脱石和中等水敏矿物伊利石)就会发生膨胀、分散、运 移,从而减小或堵塞储层的孔隙和喉道,造成地层渗透率的 降低,油气层的这种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称为水敏。 水敏性评价实验主要是测定三种不同盐度(初始盐度—地层 水Kf 、盐度减半—次地层水Ksf 、盐度为0 —蒸馏水Kw ) 液体下岩心的渗透率。
储层敏感性—碱敏
(四) 碱敏 地层水pH 值一般呈中性或弱碱性,而压裂液的pH 值在8 ~12之间,当高pH 值流体进入油气层后, 促使粘土水化、膨胀、运移或生成沉淀物而造成的 地层伤害称为碱敏。 通过注入不同pH 值的地层水井测定其渗透率,根据 渗透率的变化来评价碱敏伤害程度,找出碱敏伤害 发生的条件,主要是临界pH 值,以及由碱敏引起的 油气层伤害程度,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提供依据。
压裂过程中的损害
3、原油引起的乳化损害。
原油与压裂液相遇,发生乳化损害。
4、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损害。
对支撑剂的技术要求:1)密度低;2)粒径均匀;3)强 度高;4) 圆、球度高;5)杂质含量少。 因此,支撑剂选择不当,必然产生损害。此外,压裂液残渣在返排 时堵塞支撑剂层造成损害。
5、施工作业中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实施不当给储层带来伤 害,影响压裂效果、储层评价与勘探开发的进程。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3.使用与油气层岩石和流体相配伍的酸液和添加剂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压裂过程中的损害
从注液过程来看,损害体现在4个方面:
1.粘土膨胀与颗粒运移损害。
水基压裂液中的水进入地层,引起粘土膨胀(水敏 损害)和水锁损害;粘土颗粒被压裂液分散后出现颗粒 运移(速敏损害)。
压裂过程中的损害
2.机械杂质引起堵塞损害。
机械杂质的来源有: (1)压裂液基液携带的不溶物; (2)成胶物质携带的固体颗粒; (3)降滤失剂或支撑剂携带的固相微粒; (4)油气层岩石因压裂液浸泡、冲刷而脱落下来 的微粒; (5)压裂液从地面管线及井筒中冲刷下来的各类 赃物(铁锈、淤泥、胶质、沥青等)。
储层敏感性—速敏
当流速达到某一数值时,岩心渗透率明显下降(下降值一 般为5%左右),此时的流速即为临界速度。 液体速敏的实验流量Qi依次为0.1、0.3、0.5、0.7、1.0、 1.5、2.0、2.5、3.0、4.0、5.0、6.0ml/s; 如果流量Qi-1 对应的渗透率Ki-1 与流量Qi 对应渗透率Ki 满足 下式: K i 1 K i 100 % 5 % K i 1 说明已发生速敏损害,流量Qi-1既为临界流量。
CaF2任何时候都以沉淀形式存在; Na2SiF6,K2SiF6,Na3AlF6,K3AlF6任何时候都以沉淀形式存在;
•水化硅沉淀
水化硅——Si(OH)4+nH2O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伤害
4、添加剂选择不当造成损害
如发生沉淀、乳化液堵、润湿反转等。
5、酸液滤失造成损害
1)酸液渗入细微的粒间孔道,产生毛管阻力; 2)酸液中的固相颗粒及溶蚀产生的地层微粒堵 塞喉道。
• 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速敏、水敏、盐敏、碱敏、酸敏、 应力敏评价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