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个地方的白昼时间长短判断纬度高低的例子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七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讲义 新人教版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2017·张家口上学期期末)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时间均为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时间估计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4:00左右,所以该地经度约为90°E,选D。
第2题,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中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显著。
为了更符合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习惯,特制定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下图是“北半球极昼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春分B.乙——夏至C.丙——秋分D.丁——冬至4.图示日期中当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0的时候,江苏各地( )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甲—丙—戊时段,北半球极昼经历了从无到有然后增大再减小直到消失的过程。
据此判断甲为春分、丙为夏至、戊为秋分。
第4题,当图示日期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0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接近赤道,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江苏各地昼长夜短。
2。
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同步复习5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微专题5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回扣导图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读“a、b、c三个月份北半球各纬度夜长的分布规律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曲线出现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B.b曲线出现的机会一年只有一次C.c曲线出现时,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D.a、b、c三条曲线每年出现的次数相同2.下列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与上图表示月份对应正确的是()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a、b、c分别出现在北半球的夏半年、春秋分和冬半年,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知,三条曲线出现的机会都有2次,次数相同。
第2题,同一时间南北半球昼夜长度分布相反,即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点,北半球的夜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地点的昼长,从而结合图示确定答案。
下图中N为北极点,M、Q为赤道上两点,MQ=NQ,P点是晨昏线与某条经线的交点(图中四条相邻的经线经度差相等)。
读图完成3~4题。
3.若该日为夏至日,则P点的夜长是()A.8小时B.10小时C.12小时D.14小时4.若P点位于45°N,一年中P点正午太阳高度(Hp)与Q点正午太阳高度(Hq)的比较()A.全部时间:Hp<HqB.只有一天:Hp=HqC.只有几天:Hp<HqD.有大半年:Hp<Hq答案 3.A 4.D解析第3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图中相邻两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30°;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据此可以计算P点的夜长为60°×2÷15°=8(小时)。
纬度与日照时间的关系

纬度与日照时间的关系说到纬度和日照时间,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想象一下,在热带地区,阳光普照,像是在撒金子似的。
你早上起床,一打开窗帘,阳光就像个调皮的小孩,直接闯了进来,简直是光明万丈。
你可知道,纬度越低,日照时间就越长。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真是科学道理。
再看看极地地区,哎哟,冬天的时候,简直是黑乎乎的,像是关了灯的房间,连个影子都见不着。
大家都知道,北极和南极的冬天可是一整天都没有阳光,这让人觉得闷得慌。
纬度高的地方,日照时间变化得可厉害,夏天的时候,太阳不肯下山,晚上十点了,外面还亮得像是白天。
可冬天呢,太阳一眨眼就藏起来了,真是让人想哭。
说到这里,脑海里浮现出个有趣的画面。
想象一下,一个小朋友在南极,挖雪人,结果挖着挖着,突然发现天黑了,心里那个慌啊,觉得自己是不是迷路了。
其实根本就没迷路,只是太阳打了个盹。
这样的经历,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这就是纬度的神奇之处,白天和黑夜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得让人捉摸不透。
哦,对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太阳的轨迹在不同纬度的表现也差得很。
低纬度地区,太阳几乎是直射下来,感觉像个火球,照得人直冒汗。
而高纬度地区,太阳就像个害羞的姑娘,斜着照过来,光线也柔和了许多。
这样一来,白天的感觉差别可就大了。
有人说,热带的日子简直就是“水深火热”,而极地则是“天寒地冻”,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再聊聊日照时间的变化。
低纬度地区,四季如春,日照时间变化不大,简直就像一台稳稳的机器,规律得让人无可挑剔。
而高纬度地区,春夏秋冬,那可真是天差地别,白天和黑夜的长度变化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就让你心惊肉跳。
就拿北极圈来说,夏天的“午夜太阳”现象,晚上十点钟,阳光依然照耀着大地,简直让人觉得“白昼无边”。
可等到冬天,一夜就能黑个几个月,这可让很多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话说回来,太阳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心情,还影响了我们的作息。
低纬度的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规律得像个表。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2007-06-23 07:49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12—(12—日出时间)×2=(日落—12)×2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公式计算见下1.晨昏圈和昼夜交替地球是个非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
阳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该半球处于白昼状态;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该半球处于黑夜状态。
随着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表不断地移动着。
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晨线;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昏线。
晨线和昏线都是半圆弧,二者构成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叫做晨昏圈(如图4-4)。
由于地球的自转,晨昏圈通过的地方,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早晨或黄昏。
昼半球和夜半球是不断相互交替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
2.昼夜长短的计量晨昏圈一般都把地球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即两个弧段。
位于昼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相对长度,决定着某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如图4-5)。
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夜弧长于昼弧,则昼短夜长;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某地昼弧和夜弧的变化,即昼夜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用α表示;二是太阳赤纬,用δ表示。
如图4-6所示,设某地纬度为α,该日太阳赤纬为δ,圆弧ABCD即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
当太阳处于A点时,太阳升出地平,也就是白昼的开始和黑夜的结束;当太阳处于B点时,即太阳上中天,当地此时是正午,白昼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当太阳处于C点时,太阳落入地平,也就是白昼的结束的黑夜的开始;当太阳处于D点时,即太阳下中天,当地此时为子夜。
所以,昼长实际上就是,太阳自出地平(A点)经上中天(B点),到落地平(C点)的时间间隔,它等于做周日视运动的太阳由B点运移到C点所需时间的两倍。
而太阳由B点运行到C点所需的时间,就是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
所以,昼长等于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的两倍。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2007-06-23 07:49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12—(12—日出时间)×2=(日落—12)×2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公式计算见下1.晨昏圈和昼夜交替地球是个非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
阳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该半球处于白昼状态;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该半球处于黑夜状态。
随着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表不断地移动着。
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晨线;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昏线。
晨线和昏线都是半圆弧,二者构成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叫做晨昏圈(如图4-4)。
由于地球的自转,晨昏圈通过的地方,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早晨或黄昏。
昼半球和夜半球是不断相互交替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
2.昼夜长短的计量晨昏圈一般都把地球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即两个弧段。
位于昼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相对长度,决定着某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如图4-5)。
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夜弧长于昼弧,则昼短夜长;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某地昼弧和夜弧的变化,即昼夜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用α表示;二是太阳赤纬,用δ表示。
如图4-6所示,设某地纬度为α,该日太阳赤纬为δ,圆弧ABCD即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
当太阳处于A点时,太阳升出地平,也就是白昼的开始和黑夜的结束;当太阳处于B点时,即太阳上中天,当地此时是正午,白昼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当太阳处于C点时,太阳落入地平,也就是白昼的结束的黑夜的开始;当太阳处于D点时,即太阳下中天,当地此时为子夜。
所以,昼长实际上就是,太阳自出地平(A点)经上中天(B点),到落地平(C点)的时间间隔,它等于做周日视运动的太阳由B点运移到C点所需时间的两倍。
而太阳由B点运行到C点所需的时间,就是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
所以,昼长等于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的两倍。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2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时12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昼夜长短与昼弧、夜弧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下图。
3.特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时。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状况(南半球相反)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节气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夜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1)关于冬至日、夏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昼长、夜长相等。
(2)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E):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2.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纬度分布昼长计算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纬度分布昼长计算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纬度分布、
昼长计算
1、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此时北半球夏半年。
9.23---次年3.21为北半球冬半年。
(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昼最长。
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12月22日昼最短。
(3)南北回归线之外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现;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4)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夜长。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1)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2)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海口﹥广州﹥上海
3、昼长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小时—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1)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2)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为什么夏天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

为什么夏天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
1、由于地球在其运动中始终保持这66.5°的倾斜角绕太阳公转,而且还北极点始终正对着北极星附近,于是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只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
——你可以用一个球体的东西演示琢磨,就很容易明白了。
2、夏之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北极圈(66.5°N)以北的地区这一天24小时都被太阳照射,形成极昼。
而南回归线(23.5°S)上,南极圈(66.5°S)以南的地区这一天24小时都见不着太阳照射,形成极夜。
3、想一想:北极地区是极昼,白天时间已经是最长的24小时了,从北极圈往南不可能白天的时间再长,当然只能越往南白天时间越短;相反,南极地区是极也,夜晚时间已经是最短的0小时了,从南极圈往北不可能白天的时间再短,当然只能越往北白天时间越长。
是,它
3月22
9月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一个地方的白昼时间长短判断纬度高低的例子
12月22日三地白昼时间如下
甲5小时30分,乙9小时9分,丁13小时56分,比较三地纬度高低。
判断:
丁纬度最低(即最接近赤道);其次是乙;最后是甲(即最接近极点,这个题是北极点)。
分析:
12月22日,是北半球冬至日(也即南半球夏至日);那么北半球昼短夜长(即北半球的昼长都小于等于12小时,而且只有赤道昼长等于12小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即南半球的昼长都大于等于12小时,而且只有赤道昼长等于12小时)。
那么,很容易判断甲(5小时30分),乙(9小时9分)都位于北半球;
而丁(13小时56分)位于南半球。
而又根据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越向北,夜长越长。
可判断乙在甲的北部,即乙比甲的纬度高。
而丁在南半球,与甲乙不在一个半球;
但仍然可以比较其纬度。
根据“丁13小时56分”这个条件可以看出,其位于南半球的低纬带(因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在南半球,越向南,昼长越长;以至到了南极圈,出现极昼,即全天24小时都是白天)。
而且有以下数据:
丁13小时56分-12时(赤道总是昼夜等长)= 1小时56分;
乙12时-9小时9分= 2小时51分;
甲12时-5小时30分= 6小时30分。
说明丁纬度最低(即最接近赤道);其次是乙;最后是甲(即最接近极点,这个题是北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