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种工农业昆虫学理论大纲解读

合集下载

农业昆虫学的原理和方法

农业昆虫学的原理和方法
科学,其历史不长,起始于清末,系统性地研究始于1911年的北京
前中央农事试验场病虫害科的设立,其体系在民国期间逐渐形成。
2600年前,治蝗和治螟的记载;
1800年前,砷制剂、汞制剂和藜芦等杀灭害 虫;
公元304年,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e)防治
柑桔害虫;
1500年前,稻麦“免虫”、“耐虫”的抗虫 品种的记载;
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 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 类别 (包括种的学名、分类地位、 鉴别) 为害方式(为害状) 生物学特性 数量变化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预测预报 有效的控制方法
2、任务
维护生态平衡, 控制害虫种群, 防止虫灾的发生 或最大限度地减 少虫灾的损失;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生产持 续性发展的同时,
[3]华南农业大学主编,1994,农业昆虫学,农业出 版
[4]刘绍友主编,1990,农业昆虫学,天则出版杜 [5]陈杰林编著,1988,害虫防治经济学,重庆大学
出版社 [6]张宗炳编著,1986,害虫综合治理,上海科学出
版社 [7]农业昆虫学,李云瑞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 理论联系实际 2.归纳、对比的方法
害虫调查是积累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调查时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得准确 的数据。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
(1) 随机分布型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 的,较为均匀的。如玉米螟卵块
(2) 核心分布型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式不均 匀的,呈多个具有核心的小集团,并自小集 团向四周辐射,密度逐渐减小。但核心与核 心之间是随机分布的。如玉米螟幼虫。
1911年,北京中央农事试验场成立病虫害 科;

昆虫学讲义

昆虫学讲义

昆虫学讲义《农业昆虫学》第一章绪论要求:农业昆虫学的内容与任务(重点)一农业昆虫学的内容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田中昆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保证农产品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优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门科学。

(1)广义(Broader Sense)以农田生态系统来研究(昆虫、植物、环境条件及相互间关系)。

(2)狭义(Narrower Sense)以昆虫、寄主植物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

二农业昆虫学的意义争夺自然资源减少经济损失三农业昆虫学的任务维护生态平衡,控制害虫种群,防止虫灾的发生或使害虫为害程度在经济阈限(ET)以下;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求得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农业昆虫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人工捕杀、机械捕杀、利用天然矿物(砷、汞)、植物(烟草、除虫菊),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

五学习的目的1 学会有关名词术语,能够看懂昆虫学方面的书、杂志、资料。

2 能够识别农田中常见害虫。

3 明确各种作物上害虫中和防治的原理及措施。

思考题叙述“农业昆虫学”的意义、任务和研究内容。

为什么说“农业昆虫学”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学科?建国以来我国在“农业昆虫学”研究和害虫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是什么?第二章昆虫的特征及其与近缘动物的区别一什么是昆虫?昆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点:①体躯明显分为三部分(Head、Thorax、Abdomen ),具3对胸足(3 pairs of legs),成虫期一般有2对或1对翅。

②绝大多数陆生,少数水生,用气管呼吸。

③变态发育(Metamorphosis)。

一般要经过3~4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

二节肢动物门的特征(features):①体躯被有外骨骼(External skeleton)②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body segment) ③附肢对称着生(paired appendages)④附肢有分节(Jointed appendages)三昆虫主要近缘纲的特点①蛛形纲(Arachnida):a、头胸部、腹部b、4对足c、书肺呼吸②甲壳纲(Crustacea):a、头胸部、腹部b、5对足c、鳃呼吸③多足纲(Myriapoda): a、头部、胴部 b、1--2对足/节 c、第1对足特化为毒爪四昆虫的多样性:昆虫纲的种类有100万种以上,占全世界已知动物种类(150万种)的2/3,是动物界中最大一个类群。

【农学课件】作物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农学课件】作物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2012213适用专业:农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总学时:40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30 学时,实验课学时10 学时;实践课学时3天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农业昆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四年制作物专业必修课,其实践性较强。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然后介绍了农业上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和预测预报等,为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本课程还设有实验课和田间教学实习课,以加深理解学习实验技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服务。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高等农业院校四年制作物专业必修课。

系统地介绍了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农业生产中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和预测预报等,为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3、总体要求(1)掌握昆虫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概念。

(2)了解有关昆虫分类的概念和主要农业害虫的分类地位和分类系统(3)掌握农业害虫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

(4)掌握各主要作物上发生主要害虫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5)实验课要求掌握实验的主要内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地调查,掌握鉴别害虫和害虫调查的基本方法。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在害虫防治措施中,要学生对作物栽培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5、修订的依据周弘春等到主编《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内容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了解农业昆虫学的概念和学科发展以及学科的研究动态方向并区别昆虫与其近缘纲的关系,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内容:(1)农业昆虫学的发展(2)研究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3)昆虫的特征及与近缘的区别3、本章基本要求:了解农业昆虫学的概念和学科发展以及学科的研究动态方向并区别昆虫与其近缘纲的关系,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昆虫纲的特征及与近缘的区别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1)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内容?(2)昆虫纲的特征是什么?(3)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第一章昆虫外部形态与解剖特征1、教学目的:学习了解昆虫体躯结构和内部解剖结构及功能2、教学内容:昆虫头、胸、腹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昆虫体壁结构和功能,昆虫内部生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
1. 课程背景和目的
2. 课程结构和学习目标
3. 为什么学习农业昆虫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基础知识
1. 昆虫学概述
a.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b. 昆虫的分类和多样性
c. 昆虫的解剖和生理结构
2. 农业昆虫学的重要概念
a. 农业昆虫学与农作物的关系
b. 昆虫的生活史和行为
c. 生态位和食物链
第三章:昆虫与农作物
1. 昆虫的对农作物的影响
a. 害虫与益虫的区分
b. 主要农作物的昆虫害虫列表
2. 农业昆虫的监测和识别
a. 监测技术和方法
b. 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3. 农业昆虫的防治措施
a. 生物防治方法
b. 化学防治方法
c. 物理和环境控制手段
第四章:农业昆虫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业昆虫学
2. 农业昆虫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
第五章:实践环节
1. 农田调查和样本采集技术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 农业昆虫学实验室和田间实习
第六章:评估和考核
1.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
2. 考核形式和标准
结语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通过学习此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农业昆虫与农作物之间的相互
关系,学会应用农业昆虫学知识进行害虫监测、识别和防治,并且能
够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
们能够增强对农业昆虫学的兴趣和认识,为未来的农业领域做出贡献。

农业昆虫学理论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理论教学大纲

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总学时:45 总学分: 2.5面向专业:植物保护课程代码:BB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 Entomology)是昆虫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植物保护学科中的病、虫、草、鼠4大支柱学科之一,是具有较宽厚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山东省、兼顾全国农业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概况及其发展动态,为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并通过课堂理论与系列实践教学等环节,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⑴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普通昆虫学等有关生物基础课程之后的第5学期。

在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与方法,粮食、棉花、油料、烟草、蔬菜、果树等主要农作物害虫的种类、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规律、预测预报与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

实验课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

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本大纲的基本内容和目的,密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当地害虫发生与防治现状,重点讲授农业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和每一类群的重点害虫,次要害虫要求学生自学,以便在有限的学时内,既保证了本课程的系统性和重点,又能使学生灵活掌握,举一反三。

⑶教师要研究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图、文、声、色、动的完美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互动,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植保专业人才的要求。

⑷选用仵均祥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昆虫学(北方本植物保护专业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李照会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昆虫鉴定.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时数:20学时(课内及课外)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依据植保专业2003级《农业昆虫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原理解决实践中有关问题。

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植物保护事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手解决实践相关的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

仔细,爱护公共财产,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昆虫学的基础理论,加强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昆虫外部形态的观察方法。

3.通过综合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能力。

4.通过实验教学加深理解学习实验技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服务。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课内及课外).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课上指导教师概述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标本观察、实验仪器的使用、田间调查、识别及鉴定方法、实验报告的完成等。

实验性质:一部分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一部分实验为应用综合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逐项打分,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不计入考试成绩。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七、教材1.《农业昆虫学实验指导》植物保护专业、作物专业用,自编讲义。

2.各部分害虫的录像带。

农业昆虫学绪论ppt

农业昆虫学绪论ppt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22
我国的植保方针(1)
建国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不同时期的 体情况,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1955年以前,为了强调预防虫害的意义,当时提出 “防重于治”的方针.
1955年以后,随着农药工业的发展,DDT,666等农 药 在国内的大量生产,还提出了“依靠互相合作, 主要采用以农业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 办法”。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17
我国植保科技已取得的成绩 (2)
4、提高了一些重大病虫鼠害关键防治技术水平;
随着IPM研究的深入发展,防治重大病虫草鼠害的关键技术水平有 了新突破。例如筛选出高效、长效、广谱,分别适用稻、麦、棉、油 及玉米等5大作物不同栽培制度下多种复配除草剂,并成功地进行一次 性用药试验示范,除草效果好、省工、对作物安全。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3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4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5
7/25/2019
果树叶螨-山楂叶螨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6
苹 果 黄 蚜
7/25/2019
农业昆虫学教程 第一章 绪论
7
7/25/2019
2、农药使用不当,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每年全国农药用量已达2.6亿吨(原药),其中70%以上是
杀虫剂。在使用过程中仅l-5%的剂量降落在防治对象上,致使 农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污染环境,一些地区农产品中 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一些害虫抗药性明显加强,例如贵阳地 区小菜蛾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已达千倍以上。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6英文名称:Ornamental Plant Path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选修3. 课程目的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观赏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识别和症状特点、病原特性、病害发生规律、综合防治的方法与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4. 学时与学分学分为1.5.学时为325. 建议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观赏植物病理学(植保、农药专业).自编.2010年参考书目:(1)园林植物病理学.朱天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2)观赏植物病害.欧阳轶吴帮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3)观赏植物真菌病害.张中义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4)花卉病虫害田间诊断与防治.张德雍张宝鑫等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5)花卉病毒病及防治.孔宝华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6)花卉病害与防治.李尚志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7)花卉农药使用技术指南.李惠芬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8)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9)植物保护词典.丁锦华等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0)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陆家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11)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12)新编农药使用手册.刘乾开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3)Plant Pathology(第四版).Agrios,G.N. Academic Press.2004(14)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David 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5)(16)(17)/ppigb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法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形式为作业、平时测验及考勤(2)考试成绩占70%,形式为闭卷考试9.课外自学要求(1)应用计算机网络查阅有关植物病害的最新研究资料(英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课程编号:120800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学分:40/2.5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2.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植物生产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集昆虫学基础与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昆虫学基础知识,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繁殖、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及预测预报技术和害虫防治原理等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在本地发生为害严重、造成损失较大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害虫的分布、为害情况、猖獗为害成因、预测预报方法及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虫害防治的问题,并根据生产需要独立担负起害虫防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的工作。

二、教学目标《农业昆虫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大田作物害虫(包括地下害虫、小麦害虫、禾谷类杂粮作物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与环境 (包括寄主植物)条件的关系,探索经济、有效的控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农业上重要害虫的种类识别鉴定、危害特点、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虫情调查方法及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室内实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某一类虫害的某一常见种为代表重点讲解,其它采用讨论、自学、提问等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虫害防治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虫害发生的最新动态讲授给学生。

3.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提倡自学,对于活跃学术思想、开阔思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培养。

除识别和鉴定虫害种类的室内实验外,还要有田间调查的外出实验,并配合综合性实验与虫害发生动态的教学实习来巩固课堂内容。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40%)+期末考核(60%)。

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掌握昆虫纲的基本特征,在动物界中的地位,昆虫的多样性;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学的发展;知道昆虫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简略介绍昆虫历史、种类、数量、分布概况及与人类关系。

重点讲述昆虫的分类地位及与节肢动物门其他各纲的区别。

着重阐明昆虫纲的特征,并阐明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内容、发展简况与植物保护方针、学习方法等。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昆虫学的内容与范围一昆虫学的分支二学习昆虫学的目的与意义第二节昆虫的多样性一昆虫纲(Insecta)的基本特征二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三昆虫的多样性四昆虫的起源第三节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一昆虫的有害方面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第四节昆虫学简史一世界史二中国史教法建议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讨论、自学、提问等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考核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农业昆虫的现状;(2)掌握昆虫和其它动物的区别。

2.教学重点:昆虫纲的特征,昆虫发生的特点及成为动物界最繁荣类群的原因。

第二章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功能教学目标昆虫形态学是研究昆虫身体构造的科学,它研究构造的原因,不同构造间的相互关系,形态和功能的适应,了解昆虫身体构造和环境条件的关系,认识它们的共同性和特殊性的本质。

重点讲授昆虫外部的基本形态构造及其功能,形态特征和功能与生存适应关系;形态特征与昆虫鉴别、害虫防治的关系。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和功能。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出生分节、次生分节、分节的附肢、外骨骼、昆虫的大小、形状和体向。

体节和体段,体节的分区。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节方式,附肢;背侧线和腹侧线,沟和缝的区别。

一昆虫的大小、形态与体向二昆虫的体躯第二节昆虫的头部及颈部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头部的分节,头壳的基本构造,头部的感觉器官,口器,口器的类型和变异,头式。

昆虫的颈部。

基本概念、理论:头壳上的沟和缝、分区、头内骨、头部的附肢和附属器官,触角的构造和类型,咀嚼式口器的构造特点、头部的胚胎分节,用进化学说解释附肢的起源和同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鳞翅目幼虫和脉翅目幼虫口器的构造及其对选择药剂防治的意义。

一头部的分节二头壳的基本构造三头部的感觉器官四口器(mouthparts)五头部的变化与适应六颈部(cervicum)第三节昆虫的胸部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胸部的分节和胸节基本构造,胸足的构造与类型,翅的基本构造与类型,翅脉序,翅的变化及适应基本概念、理论:翅脉的变化和命名,背板、腹板和侧板的构造,前胸和具翅胸节的构造及其特点,胸内骨。

教学重点和难点:翅的起源和演化、翅的构造及类型翅脉及标准脉序;背板、腹板和侧板的构造。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二胸部的内骨骼三胸足的构造和类型四昆虫的翅第四节昆虫的腹部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腹部的基本构造,外生殖器,腹节的其他附肢,幼期附肢教学重点和难点:腹节数目地变化,腹部附肢。

交配器和产卵器的构造,外生殖器在昆虫分类上的意义。

一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二外生殖器及锁钥学说三昆虫腹节的非生殖型附肢教法建议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讨论、自学、提问等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三章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教学目标阐明内部器官的位置与形态结构,各系统的主要生理机能,及在个体生存、种族繁衍的作用,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昆虫的内部结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体腔和血窦。

内部器官系统的名称和位置。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体腔和血窦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一体腔和血窦二内部器官的位置三昆虫内部结构的特点第二节昆虫的体壁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体壁对维持昆虫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

体壁的构造和组成成分、脱皮、体壁的衍生物和体色。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脱皮的概念;昆虫体壁的色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体壁的构造和功能,体壁的形成和蜕皮的过程,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一体壁的构造与功能二表皮的化学成分三脱皮四昆虫体壁的色彩五表皮的通透性第三节消化系统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及变异。

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一般过程。

消化酶、微生物、肠外消化。

营养物质的种类与作用。

昆虫的食性(简述)。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消化与吸收的概念;杀虫剂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消化道的变异特点,消化道与药剂防治的意义。

一消化道的一般构造和机能二各类昆虫消化道的变异三消化与吸收四昆虫的营养生理五择食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六杀虫剂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第四节循环系统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背血管和辅博动器,血淋巴的组成和机能,血淋巴循环的途径。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血液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背血管的基本构造,血液循环的动力和途径,杀虫剂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一循环系统的构造二血液的组成和物理性状三血液的功能四心脏的搏动与血液循环五血液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第五节排泄系统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马氏管的构造与机能,排泄方式和排泄器官的种类。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杀虫剂与排泄系统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排泄器官的种类,马氏管的排泄机制和排泄过程。

一马氏管及其排泄功能二直肠及其排泄生理三昆虫的其它排泄器官四杀虫剂与排泄系统的关系第六节呼吸系统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气管系统的一般构造及在体内的分布。

微气管与呼吸作用,昆虫的呼吸方式。

体温及体温调节。

简述呼吸的化学过程。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杀虫剂与昆虫呼吸系统的关系;能量代谢和能源物质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呼吸的方式和昆虫呼吸代谢的特点,昆虫气管系统的组成和呼吸机制,杀虫剂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一气管系统二昆虫的其它适应性呼吸方式三气管系统的呼吸机制和控制四能量代谢和能源物质的相互转化五杀虫剂与昆虫呼吸系统的关系第七节昆虫的肌肉系统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肌肉的基本构造、特点,肌肉收缩活动与能量供应。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肌肉的收缩机制;肌肉收缩的调控。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肌肉的类型和组织结构,昆虫肌肉收缩机制和收缩过程。

一肌肉的起源和类型二肌肉的组织结构三肌肉的收缩机制四肌肉收缩的调控第八节昆虫的神经系统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神经系统在体内的分布、神经原的构造、类型和功能;反射弧、轴突传导、突触传导;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机能。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杀虫剂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系统的电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类型及其功能,神经系统的传导机制和传导过程。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二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三昆虫的交感神经系统和周缘神经系统四神经系统的电活动五化学药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作用六杀虫剂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第九节感觉器官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种类和功能;视觉器、感化器、听觉器。

综合信息素介绍昆虫的行为。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昆虫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机理,昆虫复眼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机理。

一感受器的结构二昆虫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机理三昆虫的感触器或机械感受器四听觉器五化感器六昆虫的视觉器七昆虫的温湿度感觉器第十节昆虫生殖系统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雌、雄性生殖系统的基本构造。

交配授精和受精作用。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昆虫的交配和授精。

教学重点和难点:雌雄昆虫生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昆虫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

一雌性生殖器官二雄性生殖器官三昆虫的交配和授精第十一节昆虫的激素和外激素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分泌物与分泌器官。

了解并掌握内激素的种类和机能,外激素的种类和机能,激素的应用。

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激素、外激素的概念;激素对变态的调节机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昆虫主要内分泌器官、信息素的种类及其应用价值。

激素对昆虫变态的作用机制。

一内分泌细胞和器官二昆虫的激素三激素的作用过程四激素对变态的调节五昆虫的外激素(Pheromone)教法建议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讨论、自学、提问等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四章昆虫的虫态发育和行为教学目标通过对昆虫个体发育特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昆虫的生殖、生长发育、生命周期、各发育阶段的习性及行为等,为昆虫进行科学防治理论打下重要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