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队伍组织:成立施工队伍,包括工程经理、技术员、作业人员等,确保施工人员熟悉相关施工要求和安全规范。

2.施工设备准备:购置所需的施工设备,如钢板、铁丝网、电动工具等,并确保设备在施工前经过检验和维修,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施工材料准备:采购所需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砂浆、砖块等,并确保材料的质量达到施工要求。

4.施工计划制定:制定施工计划,确定施工期限、各项施工任务的完成时间,并根据工期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

5.安全措施准备:制定施工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二、施工步骤:1.站台板施工:(1)拆除原有站台地面:先将站台地面上的瓷砖等材料拆除,清理干净。

(2)修补基层:对站台基层进行修补,填补裂缝和坑洞等。

(3)安装钢板:将预制的钢板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在站台位置上,通过螺栓固定。

(4)透水处理:对钢板进行透水处理,增强站台防滑功能。

(5)装饰处理:对钢板进行装饰处理,如喷涂防滑漆。

2.轨顶风道施工:(1)确定轨顶风道位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轨顶风道位置,并标注出来。

(2)搭建脚手架:在轨顶位置搭建脚手架,确保安全可靠。

(3)制作轨顶板:根据轨顶风道位置制作轨顶板,可以采用钢板、砖块等材料。

(4)安装轨顶板:将制作好的轨顶板安装在轨顶位置上,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

(5)施工调试:对轨顶风道进行施工调试,确保风道的通风效果和使用安全。

三、安全措施:1.穿戴安全装备: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帽、安全鞋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身安全。

2.脚手架搭建:搭建脚手架时,必须按照规范进行,确保脚手架的牢固和稳定。

3.设立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立警示标志,提醒路过人员注意安全。

4.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保持整洁有序,防止杂物堆放和滑倒事故的发生。

5.消防设备配备:施工现场应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以备发生火灾时的及时处理。

轨顶风道及站台板施工方案

轨顶风道及站台板施工方案

轨顶风道及站台板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一:传统方案1.准备工作:对施工区域进行布置,清理场地,搭建临时工棚,明确施工人员的安全措施,指定施工责任人。

2.轨顶风道施工:2.1进行现场测量,确定轨道的位置和大小,并标记好。

2.2安装轨道支架和固定螺栓。

2.3安装轨道道床和轨道槽,确保其平整度和安全性。

2.4进行轨道的铺设,包括轨道衔接、固定、连接等工作。

2.5进行轨道砼浇筑,确保轨道的牢固性和平整度。

3.站台板施工:3.1进行站台区域的布置和清理工作。

3.2将站台板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加工和组装。

3.3进行站台板的安装和固定,确保其稳定和平整。

3.4进行站台板的检查及修整工作,确保其质量达标。

4.安全措施:4.1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并进行安全教育。

4.2设置施工区域的警示标志及提示牌,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4.3定期检查施工过程中,特别是高空施工的安全状况,及时进行整改。

施工方案二:模块化施工方案1.准备工作:确定模块化施工的模块尺寸和规格,制定模块生产和运输计划。

2.轨顶风道施工:2.1进行现场测量,并设计轨道模块的尺寸和连接方式。

2.2安装轨道支架和固定螺栓。

2.3进行轨道模块的模块化生产,包括生产、加工、质检等工序。

2.4将轨道模块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运输,并进行现场组装。

2.5进行轨道的固定和连接工作,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站台板施工:3.1进行站台区域的布置和清理工作。

3.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站台板模块的生产和加工。

3.3将站台板模块按照规定的方式运输到现场,并进行组装和安装。

3.4进行站台板的检查和修整工作,确保其质量达标。

4.安全措施:4.1按照模块化施工的安全要求,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

4.2设置施工区域的警示标志和提示牌,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4.3定期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以上是关于轨顶风道及站台板施工方案的两种常见方式。

施工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旨在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轨顶风道施工方案轨顶风道是指安装在地铁轨道顶部的管道系统,用于排放地铁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废气和烟雾。

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案应综合考虑施工安全、工期和质量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是一份轨顶风道施工方案,详细介绍了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安全措施等内容。

一、施工准备1. 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测和设计,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聘请专业施工队伍,具备施工经验和技能,确保施工质量。

3. 准备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工具和材料等。

二、施工工序1. 设置施工围挡,确保施工区域安全。

2. 进行地下管道的施工,包括管道的预制和安装。

3. 进行轨道顶部结构的施工,包括轨顶板的预制和安装。

4. 进行轨顶板的开孔和连接,确保轨顶风道的通畅性。

5. 进行风道内部的喷涂和防腐等处理。

6. 进行系统的调试和安全检测。

7. 清理施工现场,交付使用。

三、施工方法1. 地下管道采用预制和直埋的方式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2. 轨顶板采用拼装和吊装的方式进行施工,确保安装精度和施工效率。

3. 轨顶板的开孔采用切割和焊接的方式进行,确保孔口的平整度和连接的牢固性。

4. 风道内部的喷涂和防腐采用喷涂设备和专用材料进行,确保处理效果和安全性。

5. 系统的调试和安全检测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施工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对施工现场进行临时围栏,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3. 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监控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4.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5. 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以上是一份轨顶风道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安全措施,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为地铁列车运行提供良好的空气环境,保障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新建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地下段站前工程ZJZQ-V标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郑机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2014年6月新郑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地下段站前工程ZJZQ-V标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郑机城际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六月目录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01.1 编制依据 01.2编制原则 02 工程概况 03 工程重难点分析 (2)4 施工进度计划 (3)5 施工工艺技术 (3)5.1施工准备 (3)5.2工艺流程 (3)5.3施工方法 (3)6 资源配置计划 (13)7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6)7.1安全组织结构 (16)7.2技术保证 (17)7.3应急预案 (19)8 其他技术保证措施 (20)8.1质量保证措施 (21)8.2文明施工及环境、水与职业健康保护措施 (24)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 编制依据1、《新郑机场站结构车站主体二次结构施工图》(郑机施隧房-CZ-JG-03);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3、《新郑机场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项目部以往类似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验收标准和规程、设计文件要求;2、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特点、重点及施工难点;3、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该工程合同工期要求;4、满足各项安全技术指标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施工成本;5、以《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施工部署、施工进度安排作为站台板及轨顶风道部署依据。

2 工程概况新郑机场站为双层三跨明挖双岛四线车站,车站起讫里程为DK38+378.1~DK38+883.9,站台中心里程为DK38+650。

车站站台层设计采用左、右分离岛式站台,有效站台长度450米,标准段站台宽度11.5米。

轨顶风道与线路平行,位于线路正上方。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均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方可施做。

XX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专项施工方案

XX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专项施工方案

XX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为了确保XX地铁车站轨顶风道施工的安全、高效进行,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施工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目标1.安全: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高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尽快完成施工任务。

3.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达到设计要求。

三、施工内容1.施工范围:XX地铁车站轨顶风道。

2.施工工序:包括风道钢结构安装、风道内部设备安装、风道通风系统安装等。

3.施工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材料。

四、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a.梳理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要求和工作内容。

b.准备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度。

c.制定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风道钢结构安装:a.搭设施工脚手架,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

b.根据设计要求,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钢结构的安装。

c.检查钢结构的安装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风道内部设备安装:a.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风道内部设备,如电缆、照明设备等。

b.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准确,接线正确,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4.风道通风系统安装:a.安装通风系统的风机、风道等设备。

b.进行通风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确保其正常工作。

5.施工收尾:a.清理施工现场,恢复原貌。

b.进行施工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施工要求1.安全第一: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进行施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任务按时完成。

4.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配合配套设施施工:与其他施工工序进行协调,确保施工进程的顺利进行。

六、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施工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鞋等。

(完整版)车站内部结构施工(站台板、轨顶风道)方案

(完整版)车站内部结构施工(站台板、轨顶风道)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Ⅱ-Y—TS—02标土建工程尹山湖中路站车站内部结构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中铁四局集团苏州Ⅱ—Y-TS—02标项目经理部二О一四年五月二十日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

1工程概述 (1)2.2主要工程数量 (4)3、工程重难点分析 (4)4、施工进度计划 (4)4.1施工总体目标 (4)4.2施工总体安排 (5)4。

3施工准备情况 (6)5、施工工艺技术 (6)5。

1施工工艺流程 (6)5。

2施工方法 (6)6、资源配置 (19)6.1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 (19)6.2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20)7、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0)7.1钢筋加工与安装 (20)7.2模板安装与拆除 (21)7。

3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21)8、技术组织措施 (21)8.1工期保证措施 (21)8.2质量保证措施 (21)8.3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23)9、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3)9.1安全保证体系 (23)9。

2安全保证措施 (24)10、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26)11、附件 (26)1、编制依据⑴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8月印发的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工程土建施工项目(Ⅱ-Y—TS—02标)招标文件。

⑵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4月印发的尹山湖中路站车站结构(内部结构)设计图和2013年9月印发的尹山湖中路站轨顶结构风道施工图。

⑶国家和苏州市及建筑行业有关地铁、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验收、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的规范、规程、文件。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8)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和构造详图(11G101—1~11G101-3)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1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1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13)钢筋焊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J104—2001)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工程概况2。

(完整版)XX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专项施工方案

(完整版)XX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专项施工方案
(5)料点间距不超过1。5m,使砼能够自然摊平。不得堆积下料用振捣棒摊平,以免砼分离。
(6)板面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压实、抺面、收光,终凝后用土工布覆盖,定时洒水养护。
5.5.2 施工缝缝面处理
下一分块施工时,需将分缝处凿毛,调直钢筋,在浇筑砼前施工缝砼表面涂刷水泥浆(如果垂直施工缝端模采用易收口永久模板,则不必进行凿除浮浆的工序)。
(2)现浇结构砼拆模时所需砼强度控制标准:轨顶风道底版模板拆除按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100%控制。
(3)吊墙模板在保证砼及棱角不因拆模板面受损时,方可拆除。
5。5混凝土施工
5。5.1 砼施工技术措施
(1)砼强度等级C35,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罐车输送到现场,使用混凝土泵输送灌注入仓,专人捣固.由于吊墙上部为结构中板,砼浇筑有一定难度,所以在结构中板施工时留设的砼浇筑口向吊墙灌注砼。震动棒采用小径震动棒,由预留浇筑孔插入结构内。
⑥支架在搭设时必须留出应急通道,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正常通行。架和模板在堆放时严禁占用应急逃生通道。
5。3钢筋施工
(1)结构钢筋加工在加工场按设计加工成型,运送至现场绑扎,预埋钢筋与后期安装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制作受条件限制时,只能由盾构施工口吊运至结构内再由人工搬运至负二层就近进行加工安装绑扎。
5.4模板施工
轨顶风道模板用胶合板制作,施工分块处垂直施工缝端头采用模板收口,下一个施工分块施工前对收口位置进行凿毛处理.吊墙采用压木及对拉螺栓相结合,并布置支顶架及斜撑保证吊墙垂直度。此外,为防止吊墙墙脚出现烂根现象,模板安装后用水泥砂浆将模板脚处封闭。
拆模技术措施:
(1)拆模遵循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原则。
五、施工方法

轨顶风道及站台板施工方案

轨顶风道及站台板施工方案

水平拉杆、剪刀撑、栏杆、扫地杆等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线延长线土建施工7标段[南浦站]工程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线延长线土建施工7标段[洛溪、南浦站]项目经理部二008年三月水平拉杆、剪刀撑、栏杆、扫地杆等目录1、工程概况 (3)2、施工分块及施工顺序、工艺流程 (3)3、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施工 (4)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5、支顶架体系设计验算 (8)6、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9)7、成品保护措施 (10)8、施工组织管理 (10)水平拉杆、剪刀撑、栏杆、扫地杆等 200*400纵梁中柱200*200站台板支撑墙1、工程概况南浦站采用左右线分离式两侧站台,站台有效长度为140m,每侧站台板最大宽度6m ,轨顶风道共有三个体系,大致分布在14轴-41周间。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安排在所在部位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

南浦站负二层站台板按设计图分成二大板块,其中F 轴以西车站一块,1/D 轴以东一块,呈“一”型南北方向布于车站负二层标准段内。

轨顶风道则分为三大板块,顺行车方向分布于车站标准段内。

南浦站相对标高以站台板(装修面)为+0.000,对应绝对标高在车站中心里程处YDK6+348.000处为-7.260,车站沿纵向放坡为2‰,站台板与车站底板间高度为1.36m ,板厚度为0.2m ,纵梁截面为200×400mm 。

轨顶风道布于车站中板下0.93m 位置,板厚0.2m ,不设置梁,其吊墙厚度为250mm 。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砼均采用C30。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与主体结构关系见下剖面图:站台板及轨顶风道剖面图2、施工分块及施工顺序、工艺流程2.1 施工分块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根据站台板块及轨顶风道的结构长度及结构的形状来确定分块长度及施工缝的部位,以利于其结构施工的展开。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结构采用分段分部施工,施工分段原则以两块主体结构分段组成一个施工段进行安排,分段长度约50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新建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地下段站前工程ZJZQ-V标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郑机城际铁路项目经理部2014年6月新郑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地下段站前工程ZJZQ-V标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郑机城际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六月目录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01.1 编制依据 01.2编制原则 02 工程概况 03 工程重难点分析 (2)4 施工进度计划 (3)5 施工工艺技术 (3)5.1施工准备 (3)5.2工艺流程 (3)5.3施工方法 (3)6 资源配置计划 (13)7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6)7.1安全组织结构 (16)7.2技术保证 (17)7.3应急预案 (19)8 其他技术保证措施 (20)8.1质量保证措施 (21)8.2文明施工及环境、水与职业健康保护措施 (24)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 编制依据1、《新郑机场站结构车站主体二次结构施工图》(郑机施隧房-CZ-JG-03);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3、《新郑机场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项目部以往类似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验收标准和规程、设计文件要求;2、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特点、重点及施工难点;3、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该工程合同工期要求;4、满足各项安全技术指标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施工成本;5、以《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施工部署、施工进度安排作为站台板及轨顶风道部署依据。

2 工程概况新郑机场站为双层三跨明挖双岛四线车站,车站起讫里程为DK38+378.1~DK38+883.9,站台中心里程为DK38+650。

车站站台层设计采用左、右分离岛式站台,有效站台长度450米,标准段站台宽度11.5米。

轨顶风道与线路平行,位于线路正上方。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均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方可施做。

图2-1 标准段横断面图单位:mm1车站站台板顶标高相对于同里程轨顶标高为+1.15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DK38+650.00处轨顶高程为126.838m,自西向东坡度为1‰,轨顶相对底板顶标高为+0.53m,站台板相对底板顶标高为+1.68m。

站台板厚200mm,站台支撑墙厚200mm。

轨顶风道设置在线路正上方,与中板相连,两侧到发线轨顶风道净空高1040mm,净宽4800mm,风道侧墙厚200mm,风道底板厚250mm,底板底标高相对同里程轨顶标高为+7.21m;正线轨顶风道净空高1000mm,净宽4950mm,风道两侧侧墙厚200mm,中间侧墙厚300mm,风道底板厚250mm。

底板标高相对同里程轨顶标高为+7.25m。

站台板、站台支撑墙及风道均采用C35钢筋混凝土。

站台板及支撑墙混凝土3306方,钢筋567吨;轨顶风道混凝土2999方,钢筋828吨。

3 工程重难点分析站台板支撑墙钢筋在施做主体地板时已经在相应位置预埋钢筋,在进行支撑墙施工时只需将钢筋与预埋筋焊接连接并安装完成后安装模板即可,在进行站台板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站台板边缘平面位置,避免站台板边缘超限而影响行车安全。

轨顶风道施工在中板施工完成后利用既有满堂支架施作,需要加强对支架的质量控制,同时需要严格控制风道底板标高,如风道底板标高控制不严时容易造成底板下沉,容易出现站台层净空不能满足要求。

4 施工进度计划轨顶风道、站台板计划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计划2014年8月20日开始施工,2014年11月20日施工完成,共计3个月。

5 施工工艺技术5.1工艺流程轨顶风道施工工艺流程:支架搭设→铺设风道底板底模→钢筋安装→风道侧墙模板安装→预留孔洞检查→验收→浇筑底板、侧墙砼→养护。

站台板施工工艺流程:站台板下基面清理→预埋钢筋调直→支撑墙钢筋安装→支撑墙模板安装→搭设站台板支架→支架检查与加固→站台板模板安装→站台板钢筋安装→检查预埋件及预留孔洞→验收→浇筑砼→养护。

5.2施工方法施工区段划分:为确保站台板及轨顶风道的施工质量及方便现场操作,将站台板及风道施工按照纵向方向划分为28个区段,施工缝设置位置同主体结构施工缝,每个施工区段划分见下表:表5-4站台板及轨顶风道区段划分 结构分段长度(m) 末端里程 劳务队第1区段19 DK38+397 雷汉林劳务队 第2区段19 DK38+416 第3区段17 DK38+433 第4区段19 DK38+452 第5区段19 DK38+471 第6区段17 DK38+488 第7区段17 DK38+505 程祥胜劳务队 第8区段16 DK38+521 第9区段16 DK38+537 第10区段17.9 DK38+555 第11区段19 DK38+574 第12区段19 DK38+593 张洋洋劳务队 第13区段19 DK38+612 李磊劳务队 第14区段19 DK38+631 第15区段17 DK38+648 王照明劳务队 第16区段17 DK38+665 第17区段18 DK38+683 第18区段24.85 DK38+708 第19区段22.4 DK38+730 第20区段16 DK38+746 廖多付劳务队 第21区段16 DK38+762 第22区段16.75 DK38+779 第23区段19 DK38+798 第24区段21.6 DK38+820 第25区段14.55 DK38+834 第26区段18 DK38+852 第27区段16 DK38+868 杨祖建劳务队 第28区段 15.75 DK38+883.9 为合理安排现场施工及减少施工交叉干扰,确保现场施工安全、质量为前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

轨顶风道施工完成后施工站台墙及站台板施工。

5.2.1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制作前,要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及相关文件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下料时应注意钢筋保护层的计算。

经过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成型的钢筋应堆放整齐、分类明显、标识清楚、验收及时。

1、钢筋加工前对在运输过程中有弯折现象进行调直。

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和锈蚀。

3、钢筋级别、钢号和直径符合设计要求,需代换钢筋时,必须要先经设计和监理认可。

4、钢筋的切割按下列步骤进行:a.根据工程需要和钢筋长度做好配料,统筹安排,降低损耗。

b.操作前调整好定尺板位置,经试切1~2根,核对好尺寸后方可成批生产。

c.禁止切割直径超过力学性能规定范围的钢筋,一次切割多根时,必须换算钢筋的截面积。

d.断料后,根据料牌上所写的钢筋种类、直径、尺寸和根数分别堆放。

e.钢筋切断的质量要求:钢筋切断过程中,如发现有劈裂、缩头、马蹄形以及严重的弯头时,将该部分切除;如发现该钢筋的硬度过硬或过软,与级别不相称时,建议对该批钢筋进一步检验;钢筋切断长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各种配筋的允许偏差范围。

5、钢筋的弯钩或弯折符合下列规定:a.受力钢筋弯钩和弯折符合以下要求: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钢筋末端作135°弯钩时,HRB335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后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

钢筋末端作不大于90°弯折时,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弯后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

b.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末端的弯钩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符合以下要求:箍筋弯钩弯弧直径,满足a中受力钢筋弯钩和弯折的要求。

本车站箍筋弯钩弯折角度为135°,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c.钢筋弯成型在常温下进行,严禁热弯曲,产生颈缩现象,也不允许用锤击或尖角弯折。

d.钢筋加工完成后,分批堆放,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保留标识牌。

e.钢筋堆放及加工场地防雨、排水设施达到要求,避免水浸现象发生。

F.加工好钢筋成品的管理a.弯折成型的钢筋必须轻抬轻放,避免产生变形;经过规格、外形尺寸检查的成品分类堆放、挂牌标识。

b.成型钢筋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将该批成型钢筋全部运到堆放场地,按编号分隔整齐堆放、挂牌标识,标清所属工程部位。

c.非急用于工程上的钢筋成品集中堆放,地面保持干燥,并有方木作为垫件,防止锈蚀。

d.按工程名称、部位以及钢筋编号,依需用顺序堆放,防止将先用的压在下面,使用时因翻垛而使已成型的钢筋产生变形。

5.2.2钢筋安装站台板、支撑墙及轨顶风道主筋设计采用HRB335级钢筋,站台支撑墙拉筋、轨顶风道侧墙及底板纵向通长筋、风道侧墙拉筋均采用HPB300级钢筋。

主筋净保护层厚度站台板、风道底板均为25mm,支撑墙、风道侧墙为30mm。

1)支撑墙内拉筋间距为200×200mm,轨顶风道侧墙拉筋间距为150×150mm,拉筋采用梅花形布置。

结构钢筋加工在加工场按设计加工成型,运送至现场绑扎,在进行钢筋加工时注意扣除已经预埋钢筋的尺寸。

支撑墙钢筋安装时首先将预埋钢筋进行调直,将站台墙位置的基面进行清理,预埋钢筋与支撑墙竖向主筋采用单面焊接连接。

在安装站台板钢筋时,上、下层之间设置架立筋,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钢筋网片成形后不得在其上堆置重物。

风道底板开洞位置采用加密钢筋的方式进行加强,具体样式见下图。

10钢筋上下各2根10钢筋上下各2根图5-1 风道底板开洞加强钢筋单位:mm5.2.3模板支架安装及拆除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模板均用胶合板制作,施工分分区位置垂直施工缝端头采用模板收口,下一个施工分区施工前对收口位置进行凿毛处理。

1、站台墙及站台板施工支撑墙背楞采用100×100mm方木竖向设置,水平间距300mm,钢管采用Φ48mm普通焊接钢管,采用M16拉杆及蝴蝶扣牢固连接,拉杆间距500×500mm(水平间距×竖向间距),确保支撑墙模板体系稳定。

见下图:图5-2 站台板支架模板安装图单位:mm×图5-3 站台墙模板安装图单位:mm支架采用普通碗扣支架,支架立杆间距为1200×1200mm(横向×纵向),为保证支架稳定,步矩为1200mm,剪刀撑采用Φ48mm普通焊接钢管,背楞采用100×150mm(顶托处,间距1200mm)、100×100mm(模板处,间距300mm)两种规格方木,模板采用厚度为15mm的木胶板。

安装站台板两端模板前首先采用全站仪精确放样,侧墙模板安装时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向站台板内侧收2cm,避免站台板位置超限。

站台板、支撑墙模板设置钢管斜撑保证站台板及支撑墙的垂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