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 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优质教案

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知识目标1.知道网络的弊病及如何预防。

2.传播网络正能量。

能力目标1.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知道网络利用有利有弊,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网络的利弊。

2.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和优势,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网络要正确看待,有利有弊,趋利避害。

2.教育学生在网络上要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重点1.正确认识网络的弊病及如何预防。

2.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难点1.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方法及意义。

教师准备:搜集沉迷网络危害健康、荒废学业的事例。

学生准备:复习上一课所学,预习本课内容。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清明惨案】在中国,如果你问家长最憎恨哪个地方?很多家长可能会说:网吧!如果你问家长最怕什么?他们一定会回答:最怕娃娃沉迷网络!近十年来,网游就像幽灵一样,在孩子们身边游荡。

它让孩子们失魂落魄,沉迷其中却无力自拔!而因娃娃沉迷网络,引发的极端事件也屡见报端。

但是,没有哪一条新闻,像这条新闻那样令人揪心:2014年4月4日清明小长假开始,就读于广元市实验中学的16岁明明(化名)放学后并没有回家。

当晚10时许,妈妈在网吧里找到他,两人发生口角。

母亲哭喊着:“你上网我管不好你了,那我就去死。

”这位悲愤的母亲投入嘉陵江,试图唤醒沉迷网络的儿子。

悲剧并没有停止!父亲赶到河边怒踢儿子,这名16岁的少年也随即投江失踪。

场面还原:绝望的母亲她哭着松开儿子的衣服,她探出一只脚站在江中,松开抓着儿子衣服的手哭喊道:“你还上网,我这就跳河这就死。

”她快速往江中冲了几步,一个暗流涌来,她一个趔趄倒在江中,不见踪影。

绝望的儿子他从施救者手中挣脱,他望了望父亲,又望了望江边,突然冲了过去。

施救民警说:他原本抓住了孩子,但这个娃儿与其他落水者不同,并未拽住自己的衣服或抱着自己求生,而是奋力从他手臂中挣脱。

绝望的父亲见此情景的父亲也冲向江中,哭喊着“我也不活了,我也去陪你们。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2课第2框《合理利用网络》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2课第2框《合理利用网络》精品教案

2.2《合理利用网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2.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3.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树立对科学技术的崇敬之情,以崇尚科技为荣。

教学重点:知道网络的利与弊,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阅读17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奶奶只看到了网络的弊端;爸爸只看到了网络益处。

他们都没有全面、正确地看待网络。

2.过渡: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今天我们共同学习《2.2合理利用网络》。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要求:预习课本17-20页,根据自学提示在课本勾画,有问题的在课本做好标记。

时间5分钟。

(二)自学问题: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怎样正确利用网络平台?)2、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三、新授新课: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一)智慧选择,“信息节食”活动情境:教师呈现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交流分享,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将学生使用网络时遇到的问题分类整理,启发学生共同讨论,为解决这些问题出谋划策。

教师提问:1.生活中,你有没有因为沉迷于网络,忘记其他事情或挤占了做其他事情的时间?2.我们要怎样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但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有一些困惑。

我们身边的很多同学越来越“宅”,到家就玩手机或者电脑。

网上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比较困难,且费时费力。

鉴于很多孩子无法平衡好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国家采取了一些举措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

教材第18页“相关链接”介绍了网瘾的概念和具体表现。

我们利用网络适度休闲,并不属于网瘾。

判断一种表现是否属于网瘾,需要从使用网络的频率、强度、时长、是否严重影响生活及其他兴趣等维度综合考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合理利用网络》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网络的两面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其负面影响。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掌握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熟练使用网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网络、沉迷网络游戏、浏览不良信息等。

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学会自我管理,提高网络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学会自我约束,避免网络负面影响。

3.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信息获取、安全防护、时间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网络的两面性及其影响。

2.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提高学生的认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3.准备好实践操作环节的素材,如网络安全防护软件、时间管理工具等。

4.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网络的两面性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的利与弊。

2.呈现(10分钟)呈现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的负面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网络例子,分析其利与弊,并提出解决办法。

4.巩固(5分钟)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如何避免网络负面影响,提高网络素养。

2.2《合理利用网络》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2《合理利用网络》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合理利用网络》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网络空间中积极传播正能量,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通过对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法治社会的认同,自觉遵守网络规则,维护网络秩序。

健全人格:1.帮助学生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态度,避免沉迷网络,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鼓励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责任,增强对自身言行的责任感,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参与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识,为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引导学生掌握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以及恪守道德和法律等方面。

2.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让学生理解传播网络正能量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时,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2.如何激发学生传播网络正能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将传播正能量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都会使用网络吗?都用网络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网络使用经历。

然后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网络活动图片,如上网课、玩游戏、看视频、社交聊天等。

接着教师再提问:“那么,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呢?又可能存在哪些危害呢?”学生可能会回答网络带来的便利有获取信息方便、方便学习和交流、娱乐方式多样等;可能存在的危害有沉迷游戏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接触不良信息、遭受网络诈骗等。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2》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学会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的利与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网络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价值观,做到文明上网。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网络的两面性,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的两面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网络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一些关于网络利弊的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网络成瘾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网络两面性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网络的两面性,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既有利也有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总结出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形成健康的网络价值观,做到文明上网。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合理利用网络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践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知道网络的利与弊,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先观看视频,再谈谈感受。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如何正确地让网络为我们更好地服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多媒体展示材料)设计意图:在信息化时代,面对各种媒介信息,如何选择、理解和评判,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媒介素养,进而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

1.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学生讨论回答)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军之所以这么忙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没有学会“信息节食”。

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

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3.展示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4.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的问题?当时的心理感受怎么样?怎样避免再出现这种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沉迷于网络会耽误学业,影响身心健康。

中学生要学会自主掌握和分配时间,适当使用网络,杜绝网瘾。

活动二:“谣言”来了(多媒体展示材料)设计意图:网络谣言虽层出不穷,但谣言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减少信谣传谣的行为。

材料一:柑橘蛆虫事件“告诉家人、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

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2008年的一条短信这样说。

自2008年10月下旬起,它导致了一场危机:仅次于苹果的中国第二大水果柑橘--严重滞销。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案一. 教材分析《合理利用网络》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学会合理利用网络,避免沉迷于网络,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较为熟悉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网络。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往往片面,容易沉迷于网络,忽视现实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网络,学会合理利用网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提高网络素养。

3.引导学生将网络作为学习、交流、成长的有益工具,避免沉迷于网络。

四. 教学重难点1.网络的两面性2.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网络的利与弊,提高学生的认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网络的认识和经验,取长补短。

3.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素养。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网络的利与弊,培养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网络案例,用于分析网络的两面性。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4.准备网络使用指南,供学生实践操作时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网络成瘾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网络的两面性,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既有利也有弊。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的正面作用,如:学习、交流、娱乐等;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的负面影响,如:沉迷于网络、泄露个人信息、接触不良信息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网络的认识和经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合理利用网络》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学会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便利和知识,也能带来伤害和陷阱。

教材还介绍了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如何避免沉迷于网络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网络,对网络有较强的依赖性。

但学生对网络的两面性认识不够深刻,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更深入地了解网络的利弊,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认识到网络既有利也有弊。

2.让学生学会合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避免沉迷于网络。

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 教学重难点1.网络的两面性。

2.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

3.保护网络安全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网络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网络安全的资料,用于教学。

3.准备网络利用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网络成瘾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网络两面性的思考,导入本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网络的两面性,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如何避免沉迷于网络。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网络世界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6.小结(5分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网络的两面性,要求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相关法律,引起重视,意识到遵守法律,不然要承担责任。
大声朗读,思考问题
二、传播网络正能量
图片:网络问政、市长信箱
介绍网络公益行动:轻松筹、腾讯公益、宝贝回家
知识点归纳:如何传递网络正能量?
1.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学生总结
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板书
合理利用网络
问题:1.你身边有没有类似情况,小络存在什么问题?
2.讨论,在使用网络时,小络正确的做法是?
思考并回答问题
过渡:小林决定新学期开学后,戒掉手机。但是开学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每天一下课回到家就开始玩手机,甚至在上课的时候头脑老是浮现与网络相关的事情。
三、自主学习、阅读书本P18“相关链接”
2.不可沉溺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教学难点
1.络信息
2.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讨论、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案例:
浙江男孩报警“110吗?我被人追杀了!快来救救我!”,原来是玩网游,里面角色被追杀……
讲授新课
一、材料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网上看到文章《多看这些图片,多看绿色,有助于缓解眼疲劳》不同网民的不同行为
问题:1结合材料,说说谁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什么是媒介素养?
2在张大妈和小常之间,应该向谁学习?具体该怎么做?
PPT展示新词释义:媒介素养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
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理解专有名词
思考问题并回答
做好笔记
二、材料链接:小络的故事
期中考试数学考砸了,回家后,赶紧网上搜索数学学习方法,然后不断的被其他娱乐平台吸引……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施教者
刘晓歌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网络规则的责任意识,意识到要遵守法律和道德
2.能力目标: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理性
正能量
问1:网瘾是什么?
问2:网瘾的表现?
问3:网瘾的危害?
结合课本相关链接知识回答
四、案例探究
播放案例“喷香水,旁边一位男士正点火抽烟,当场引起汽车爆炸燃烧起火,将两人活活烧死”……
问1:你觉得此信息是否真实?
问2:你看到此信息后,会怎么做?
问3:讨论一下,辨别谣言的方法有哪些?
展示“辟谣平台”网址和公众号二维码
思考问题,辨析真假
五、案例
案例1.“面粉中加入了胶水”
案例2.籍贯海门的明星俞灏明饰演《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大反派被人身攻击网络暴力
问题1:如果你是尔晴的扮演者,你如何应对此事?
2.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法律链接:《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
六、课件呈现: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