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影像技术的发展5.0

合集下载

内窥镜检查技术和手术操作的发展

内窥镜检查技术和手术操作的发展

内窥镜检查技术和手术操作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检查和手术操作开始应用内窥镜技术。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式,内窥镜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最小侵袭性、精准度更高、康复快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手术操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节:内窥镜检查技术的发展历程内窥镜检查技术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在当时的胃肠检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这种内窥镜技术非常原始,只是一个简单的照明系统,不能够同时提供清晰的图像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20世纪初,内窥镜技术经历了一次技术革命。

发明了电气内窥镜,并且加入了一个冷光源,使得医生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受检部位,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病变的诊断。

此后,在内窥镜镜头、光源、显像和机械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型内窥镜和相应的器材被不断推出,例如腹腔镜、胸腔镜等。

第二节:内窥镜手术操作的发展历程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手术开始应用内窥镜技术。

内窥镜手术不同于常规手术,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开腹或者切开大口子,患者只需要在手术后休息一段时间,即可恢复正常的生活。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内窥镜手术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并且从胃肠科领域向外部领域扩展。

例如,常用的经皮内窥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就是一种常用的胃肠道内镜介入操作技术,其主要用于食道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分析和治疗。

此外,近年来,内窥镜手术已经逐渐进入泌尿科、泌尿外科、心血管等其他领域。

例如,经腹部入路的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肝、胰、胃等更深入部位的手术操作,常常可以进行更小切口的手术,减少手术疼痛和下肢肿胀,缩短术后恢复期。

第三节:内窥镜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内窥镜技术在医学界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未来内窥镜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微创化和自动化。

微创意味着通过更小的口径和更细的管道进行生物结构内部操作。

内窥镜的发展

内窥镜的发展

内窥镜的发展一、引言内窥镜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检查和治疗人体内部的疾病和异常情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内窥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窥镜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发展历程内窥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是由德国医生Antonin Jean Desormeaux于1853年发明的。

最初的内窥镜由一根灵活的金属管和一个小型灯泡组成,用于检查尿道和膀胱的病变。

随后,内窥镜的设计和材料得到了改进,包括引入光纤传输技术和视频图像处理技术,使得内窥镜的成像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技术特点1. 光纤传输技术:内窥镜中的光纤能够将光线传输到器械的末端,使得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的情况。

光纤传输技术还能够将图像传输到显示屏上,便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高清晰度图像:通过引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现代内窥镜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病变和异常情况。

3. 灵活性和可操控性:内窥镜的设计越来越灵活,可以进入人体的各个部位,并且可以通过操纵手柄进行精确的操作。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治疗和手术。

4. 多功能性:现代内窥镜不仅可以进行观察和诊断,还可以进行治疗和手术。

例如,内窥镜可以用于切除肿瘤、烧灼溃疡、取出异物等。

四、应用领域内窥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医学专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消化系统内窥镜:用于检查食道、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等消化系统的病变。

常见的疾病包括胃溃疡、食管癌、结肠息肉等。

2. 呼吸系统内窥镜:用于检查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

常见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肺癌等。

3. 泌尿系统内窥镜:用于检查尿道、膀胱和尿路的病变。

常见的疾病包括膀胱炎、结石等。

4. 妇科内窥镜:用于检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病变。

常见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宫颈炎等。

5. 关节内窥镜:用于检查关节的病变。

常见的疾病包括滑膜炎、骨关节炎等。

五、未来的发展趋势内窥镜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随着光学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内窥镜的图像质量将进一步提高,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内窥镜的发展

内窥镜的发展

内窥镜的发展一、引言内窥镜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检查和诊断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工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窥镜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并分析其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发展历程内窥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最早的内窥镜是由德国医生Antonin Jean Desormeaux于1853年发明的,用于检查尿道病变。

随后,内窥镜逐渐应用于其他器官的检查,如胃镜、肠镜和膀胱镜等。

20世纪初,内窥镜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912年,德国医生Georg Kelling首次使用胃镜进行胃镜检查,标志着内窥镜技术的重大突破。

随后,内窥镜逐渐应用于心血管、呼吸道、泌尿系统等器官的检查。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光纤技术和显微镜技术的进步,内窥镜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光纤内窥镜的问世,使得内窥镜成像更加清晰,操作更加便捷。

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得内窥镜可以实时传输图象和数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和功能,内窥镜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内窥镜分类:1. 光学内窥镜:通过光学系统传输图象,主要用于检查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等器官。

2. 硬性内窥镜:内窥镜的镜头和管道较硬,适合于直接观察和取样,如胃镜、肠镜等。

3. 柔性内窥镜:内窥镜的镜头和管道较柔软,适合于蜿蜒或者狭窄的器官,如支气管镜、膀胱镜等。

4. 纤维内窥镜:利用光纤传输图象,成像更加清晰,适合于高清观察和显微操作。

5. 电子内窥镜:结合数字化技术,可以实时传输图象和数据,方便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和指导。

四、应用领域内窥镜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消化道检查:胃镜和肠镜是最常见的消化道内窥镜,用于检查胃、食道、小肠和结肠等器官,发现和治疗胃溃疡、瘜肉、肿瘤等疾病。

2. 呼吸道检查:支气管镜是常用的呼吸道内窥镜,用于检查气管和支气管,发现和治疗肺部感染、肿瘤等疾病。

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内窥镜作为一种高端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讨论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内窥镜技术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当时的技术远不如现在的先进。

20世纪60年代,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内窥镜技术因其微创、准确、安全、高效等优点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目前,内窥镜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水平。

第三代内窥镜技术是指集成了光学、数字、机械和传感器技术的高端医疗设备。

这种设备可以让医生通过内窥镜观察到目标组织或器官的细节,帮助医生进行微创手术。

另外,内窥镜技术也可以用于进行病理检查、疾病筛查、药物输送等。

二、内窥镜技术的应用内窥镜技术在医疗行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内窥镜技术的应用领域。

1. 消化道内窥镜消化道内窥镜是指通过口腔或肛门将内窥镜插入食道、胃、肠等组织中进行检查。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检查是否存在胃炎、肠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

在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内窥镜观察到组织的细节,确定疾病的程度和范围。

2. 支气管镜支气管镜是指通过喉咙将内窥镜插入到支气管中。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支气管镜可以在患者的肺部进行活检,确定肺癌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支气管镜还可以帮助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3. 膀胱镜膀胱镜是指通过尿道将内窥镜插入到膀胱中。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肾结石、膀胱癌、前列腺炎等疾病的治疗。

膀胱镜可以帮助医生准确确定疾病的程度和位置,并进行相关治疗。

三、内窥镜技术对医疗行业的影响内窥镜技术的应用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内窥镜技术可以让医生进行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痛苦。

其次,内窥镜技术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医疗设备厂商也在加紧研究新的内窥镜设备。

内窥镜的发展

内窥镜的发展

内窥镜的发展1. 引言内窥镜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检查和治疗人体内部的疾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内窥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窥镜的发展历程、不同类型的内窥镜及其应用,以及内窥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2. 发展历程内窥镜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当时的内窥镜还比较简单,主要用于观察人体腔道的情况。

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初出现了光学内窥镜,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

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内窥镜能够进行实时图像传输,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 不同类型的内窥镜及其应用3.1 胃肠镜胃肠镜是最常见的内窥镜之一,用于检查胃和肠道的疾病。

通过胃肠镜,医生可以观察到胃肠道的粘膜情况,检测出溃疡、肿瘤等病变,并进行活检和治疗。

3.2 支气管镜支气管镜用于检查呼吸道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肺癌等。

通过支气管镜,医生可以观察到支气管的情况,进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3.3 膀胱镜膀胱镜用于检查膀胱的疾病,如膀胱癌、尿路结石等。

通过膀胱镜,医生可以观察到膀胱的内部情况,进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3.4 关节镜关节镜用于检查关节的疾病,如关节炎、关节损伤等。

通过关节镜,医生可以观察到关节的内部情况,进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4. 内窥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4.1 高清晰度图像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窥镜的图像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的内窥镜将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病变部位。

4.2 立体成像目前的内窥镜主要采用单一视角的二维图像,限制了医生对病变的全面观察。

未来的内窥镜将引入立体成像技术,使医生能够获得更真实、更全面的图像信息。

4.3 智能辅助诊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内窥镜将具备智能辅助诊断功能。

通过机器学习和图像识别算法,内窥镜可以自动识别病变,并提供相应的诊断建议,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4.4 微创治疗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微创治疗的进步。

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为患者带来了更为精确、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内窥镜手术技术主要通过通过体内镜检查和手术,实现对内脏的直观观察和治疗。

它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传统的手术方式需要开放性切口,而内窥镜手术技术则通过体内微创手术的方式,通过皮肤上的小孔插入内窥镜器械,既减少了切口的大小,减轻了患者疼痛,同时也缩短了康复时间。

这种突破性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医学领域的发展。

在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中,增加了更多的功能和应用。

首先,内窥镜手术技术在诊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它可以实时观察到患者体内的细小病灶或异常情况,通过图像传感器和光学设备,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病灶的位置和形态,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其次,在治疗方面,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它可以通过内窥镜引导下的手术,对肿瘤、息肉、囊肿等病变进行精确切除,减少了手术的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效果。

此外,内窥镜手术技术还可以辅助介入治疗,通过经血管内介入的方式,实现对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的治疗。

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相关器械和设备的不断创新。

随着微型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的清晰度得到了不断提升,使医生可以更好地观察病灶,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此外,纳米技术的进步也为内窥镜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观察和干预,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方法,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该技术的设备和器械价格较高,部分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无法普及和推广内窥镜手术技术。

同时,内窥镜手术技术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这也限制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推动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

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内镜技术作为一项医疗技术,从诞生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内镜技术是通过在人体内部放置一根较细的柔性管子进行检查与治疗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等多个方面。

当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成为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内镜技术的发展历程。

内镜技术的雏形可以追溯至19世纪早期。

当时,人们使用一根直径仅为3毫米的塑料管来探查胃肠道,这就是传统的胃肠道镜检。

1960年代末,人们开始使用钢制内镜替代塑料管,使检查更为精准。

1980年代,光电技术的进步使得内镜成像更清晰,同时出现了一个可灵活弯曲的末端部分,这也是目前常见的内镜形态。

而现在,高清高清影像技术、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微型制造等领域的进展,已经为内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内镜技术建立在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向更广阔领域发展。

随着技术的升级,内镜技术也有延伸应用,为医学提供了重要支持。

内镜技术在胃肠道、呼吸道等一系列领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医学的诊疗水平和治愈率。

最典型的如镭射治疗、放射学介入诊疗、内窥镜下胰腺切除等。

特别在胃肠道中,内镜技术在病变诊断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胃肠道疾病往往发展缓慢,没有严重的症状,很难在早期得到发现,而内镜检查可以通过直接的视觉观察、拍摄难以被发现的病变,如肠内隐蔽性出血、消化系统肿瘤等,从而提早发现并治疗。

这种术后血管性远端病变量化的诊疗方式,一定程度上使病人的疾病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和治疗。

而且,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内镜治疗还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与此同时,内镜技术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临床医学、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

比如,在医学检查领域,内镜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妇产科筛查、视网膜病变筛查等;在生命科学领域,内镜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级别的研究中。

越来越多的领域都需要通过内镜技术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内镜技术的发展,是医学技术发展的奇迹。

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与研究一、介绍内窥镜手术技术是一种通过内窥镜等设备进入人体内部进行检查或治疗的医疗技术,其发展历程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而至今已成为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围绕内窥镜手术技术的起源、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起源20世纪60年代,内窥镜手术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当时的设备主要是一些简单的显微手术设备。

到了70年代,随着工艺和材料的不断更新,出现了小型化的内窥镜及电子设备,使该技术从单纯的检查手段,逐渐发展成为治疗手段。

80年代中期,应用内窥镜技术的病人数量已迅速增加,这推动了内窥镜手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内窥镜手术技术已成为一项颇为成熟的技术。

三、技术特点内窥镜手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开刀,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而且可以深入到人体内部,进行更为精细的操作。

此外,内窥镜手术还有无损伤、无痛苦、无胸腔感染等优势。

内窥镜手术的基本流程为:在麻醉下,医生通过患者的体腔、口腔、肛门等难以操作的部位,借助内窥镜、电子显微镜等特殊设备进入人体内部进行手术。

由于手术器械的进入都是经过一定的管道进入,因此操作极为精确,能够达到微创的效果,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安全隐患,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四、应用范围内窥镜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胸腔、腹腔、盆腔等部位的手术。

在临床实践中,内窥镜手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呼吸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等诸多医学领域。

其中以消化道内窥镜、胆道镜、支气管镜等检查手段最为常见。

对于一些肿瘤、息肉等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内窥镜也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五、未来趋势随着信息技术、材料工艺、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内窥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也将越来越迅速。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内窥镜手术,例如帮助医生对早期癌症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

同时,微纳米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带来更为精准的手术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ucent 连接器光 纤 (X4) (推入式 )
无限制
12
BNC(同轴电缆卡环形接口)接口 S 端子视频线 (S-Video Cable ) VGA即RGBHV接口
13

RGB 视频线(RGB Cable)
红绿蓝三色分离传输。
14
2015-1-19


DVI 数字视频线(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28 Pin ,24+4)
一旦触碰,危及生命!
(二)L9000 LED冷光源(已经登陆中国大陆)
四、SCIENTIFIC DATA CENTER – SDC 科学资料中心—刻录系统的发展

Stryker最新的数字化图像刻 录系统 双通道刻录(双镜联合手术) SDC Ultra 可以在手术过程 中采集静态及动态视频图像, 并经过数字化处理,将图像 文件储存于CD、DVD或其 他USB设备,亦可将上述文 件直接上传到互联网 中文界面
——真正的冷光 LED使用冷发光技术,发热量比普通照明灯具低很多 ——真正纯净白光,不含红外线与紫外线 ——难以置信的超长使用时间(理论上六万到十万小时)
—— 愉悦的低成本体验(不需换灯泡)
——超低能耗,绿色环保 ——触摸屏 ——安全 启动LED灯只需直流电压 (低电压, 无害),
而启动氙灯 需要高频交流电压,
所以数码相机要走的路还很远哪---。


总结:5个方面

1、内窥镜影像系统包括:光学视镜和医用摄像机系统等5部分

2、医用监视器的发展 3、冷光源的发展 卤素灯-小功率氙灯-大功率氙灯-椭球形氙灯-LED灯 4、科学资料中心—刻录系统的发展 5、单反相机、单电相机与卡片机的区别



谢谢大家!
43
Name
Resolution
VGA
SVGA XGA SXGA UXGA
640x480
800x600 1024x768 1280x1024 1600x1200
High Resolution (XGA: 1024x768, Interlaced Scan CCD’s, 988, Dyonics, Linvatec)
15
2015-1-19
光纤输出口
16
(九)关于高清晰度HD与HDTV(容易混淆)
高清晰度(HD)就是分辨率高于标准清晰度(SD)。 标准清晰度通常指分辨率达到 XGA (1024 x 768)。 对宽高比无要求。

高清电视(HDTV)是一种要求使用 16:9宽高比的标准。 720P、1080i及1080P
(十)关于高清晰度HD与HDTV
HD
HDTV
19
关于高清晰度HD与HDTV
20
(十一)关于4:3 与 16:9
4:3比16:9 多12.9%的信息量
21
关于4:3 与 16:9
(十二)屏幕宽高比
Scope Info Loss: 32.7% Vertical: 25.3% Horizontal: 7.4%

模拟:4 Composite 视频信号输出(Video):所有的图像信号由一
条线混合输出 出

S-Video,Y/C超级视频:复合信号,亮度和色度分开输

RGB :红绿蓝三种颜色分色输出

VGA---RGBHV : 视频图像阵列

数字:4 SDI DVI DVI光纤输出 DV即IEEE 1394 (可选)
1989- 第一台医用三晶片摄像机 (Stryker) 1992- 第一个实现S-Video输出
1999- 第一台数字变焦 及数字增强功能 888,RGB+同步
2001-第一台真正 数字化的摄像机988
2004-第一台高清晰度 (High Definition,HD) 摄像机1088
2008-第二代高清晰度 (High Definition,HD) 摄像机1188
—— 三种输出格式:1920﹡1080p, 1280﹡1024p, 1280﹡720p,清晰明丽 ——水平分辨率:1100线 —— HD(4:3)与HDTV(16:9)皆兼容,满足多种需求 —— 业界唯一液晶触摸控制面板,方便操作,且与摄像头形成“双保险” ——九种专业手术模式,根据每一种手术不同的要求“量身订制” —— 业界唯一支持无线传输无损无压缩1080p全高清信号,将手术室解决方案做到极致
5
(四)三晶片摄像头的棱镜
6
(五)图像信号采集方式逐行扫描将占主导
Interlace
Scan
隔行扫描
Progressive
Scan
逐行扫描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NTERLACED SCAN 隔行扫描

50年前的技术 2组相互交错的信号组成一 幅完整的图像

60Hz的行频每秒只能形成 30幅图像
图像闪烁明显
1600*1200
32
1920*1200
2015-1-19
(二)画上画、画外画、画中画—方便双镜联合
33
2015-1-19
三、冷光源的发展 卤素灯-小功率氙灯-大功率氙灯-椭球形氙灯-LED灯
专利Align-Lock技术,“自动对焦 ”无光损失
34
2015-1-19
(一)LED冷光源 特点及好处
Standard Definition (VGA: 768x480, Storz SDI)
24
(十三)反映摄像系统所形成图像的清晰程度
水平分辨率: 单位:线(TVL)
图像输出像素: 图像的大小
揭秘“12亿像素”政协开幕照
图片放大
1288HD VIDEO SYSTEM
(十三)1288的特点及好处

1 Field of Progressive Image (All of the image)
9
Interlace Scan with Motion Artifact
Progressive Scan eliminates Motion Artifact
10
(七)图像信号输出方式将以DVI信号输出为主导

1 Field of Interlaced Image (1/2 of the image)
8
(六)HIGH DEFINITION - PROGRESSIVE SCAN 高清晰度—逐行扫描技术
1组信号即可形成一幅完整的图 像 60Hz的行频每秒可形成60幅完 整的图像 图像质量成倍提高,无闪烁, 亮度增强,细节再现,尤其是 动态图像 需要高端显示设备与之匹配
2010-第三代高清 (High Definition,HD) 摄像机1288
(三)单晶片与三晶片
•单晶片(1-chip)摄像机
所有的颜色通过一块晶片处理,色彩还原不好
682 x 492 = 335,544 pixels
•三晶片(3-chip)摄像机
先通过棱镜将光线分为三基色光,通过三块镜片分 别处理,色彩还原好 3 x (1280 x 1024) = 3,932,160 pixels

17
关于高清晰度HD与HDTV
HDTV是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制定的高 清数字电视的格式标准 。 它有以下三种格式:1080i、720P及1080P。 其中的i是interlace,代表隔行扫描;P是Progressive,代表逐 行扫描。 1080i格式,分辨率为1920×1080i/60Hz; 隔行扫描 ( 1920/120=16,1080/120=9,16:9) 720p格式,分辨率为1280×720p/60Hz; 逐行扫描 1080p格式,分辨率为1920×1080P; 逐行扫描 HDTV两个必备条件: 1、图像必须是16:9的宽高比 2、分辨率为1080i或720P或1080P
Scope Info Loss: 45.6% Vertical: 40.2%
Horizontal: 5.4%
目前手术室通用的规格
目前大部分HD电视常用的规格
高清晰度(HIGH DEFINITION, HD)
High Definition (SXGA: 1280x1024, Progressive Scan CCD’s, 1088、1188、1288 STORZ Image 1 HD、 Olympus CV-180
内窥镜影像技术及发展
医学工程科 郭

1
内窥镜影像系统包括:
5部分
一、光学视镜 二、医用摄像机
三、医用监视器
四、冷光源 五、刻录系统
(一)光学视镜--柱状镜系统 30º 、0º 、70º
(二)医用摄像机的发展
1981---史赛克介入
Endo领域
1982- 第一支可浸泡 的摄像头 (Syn-Optics)
小结: 目前最好的卡片机,其CCD的面积与传统的胶卷 的面积相去甚远,一般只能做到1000多万像素。 而全画幅的单反做到8000万以上的像素无问题。 胶卷可以有更大的画幅。

单反数码CCD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卡片数码相机, 这使相机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远大于普通卡片, 这使单反相机摄影质量明显高于卡片机的原因。
11
(八)视频信号的种类及接口
类别 信号名称 线缆形式 接口 BNC,视频 线 四针S端子 RGB视频线 15针,电脑 接口 BNC 24+4针 特点 所有图像信号由一 条线混合输出 色度亮度分开输出 红绿蓝三种颜色分 色输出 色度分离,双同步 串行化,远距离 VGA的数字化,可 转接为VGA 远距离传输信号不 衰减 最高分辨率 200-300线 500-600线 无限制 无限制 800×600 无限制 Composite普通视频 单同轴线 Video 模拟 S-Video,Y/C超级 视频 RGB(色差分量) 高清 模拟 VGA即RGBHV( 视频图像阵列) SDI (串行数字视 频) DVI (数字视频接 口)(DVI-I) 数字 DVI光纤传输 光纤(X4) 四芯线缆 四同轴线 ,rgb+同步 五同轴或更 多,电脑 单同轴线 28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