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逐渐超出了传统X线摄影的

范畴,已经具备了CT、DR、MRI 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这些设备提供了巨大的信

影像信息,为临床提供大量的诊断数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学影像学科和临床

医疗水平。本文谈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归纳总结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260-02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

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

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DR、MRI 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借助

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医护人员对解剖结构的成像更为详细,对病变组织的

形态了解更为清晰。本单位拥有的影像技术设备是西门子1.5tMRI、GE64排螺旋CT、上海DR、超声、核医学等。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1.1X线发现伊始即用于医学临床,基于X线的物理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人体组织间的密度、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的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胶片的X线量有差别,就形成了黑白对比不同

的图像。X线检查首先是用于密度差别明显的骨折和体内异物的诊断,以后又逐

步用于人体各部分的检查。于此同时,各种X线设备相继出现[1]。

1.2计算机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CR)是使用存储荧光体技术的数字化X

线摄影技术,在传统X线机上就可以操作。它实现了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使数

字图像数据可用计算机处理、显示、传输和储存,优化了影像质量,突出感光趣

区的诊断信息,提高了X线利用效率。计算机体层成像,自从1972年英国工程

师Hounsfield发明了计算机体层成像(CT)并正式应用于临床以来,在近30年的时

间里,CT从最初每单层数分钟扫描、5~8分钟重建以及较小的象素、有限的图

像分辨率发展到今天的大容积多层螺旋扫描、每0.5秒旋转360度、实时图像重

建技术以及在轴、冠、矢状位上获得各向同性分辨率的图像,并从单纯的形态学

图像发展到功能性检查。

1.3后来基于人们对于质子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MRI设备用于临床。

其物理基础是磁共振技术。他通过测量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的MR信号,实现人

体任意层面成像。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图像,也可称为磁共振或者核磁共振成像,此项技术借助电子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的功能重新建立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表现于灰度呈现度不同,反映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情况的数字化影像技术。MRI 的

检查范围比较广,非常适合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位以及心脏血管等检查,但是

对于体内有磁性物质的病人则失去检查功能,而且MRI没有CT适合对钙化的效

果检查,对肺部和骨皮质的现实也比CT的检查效果差。西门子1.5tMRI 的软组织

分辨率较高,无放射线,因而对人体的身体基本无害。扫描过程中,检查对象平

躺在检查床上以得到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斜位的体层图像,还可以做无创

性全身血管成像、脑弥散、等功能成像,西门子1.5tMRI具备高分辨率胰胆管水

成像、输尿管水成像等优秀的影像学检查功能,为检查者提早发现病变情况。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九月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按照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十二五”发展规化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集合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根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学校经慎重研究,决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项目,申报专业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本着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基准,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原则,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项目建设组织机构 项目组长:高晓勤 项目副组长:张武晓、刘建刚、常茗、叶绍贵、冯黔溪 项目成员:向光烨、郭家林、雍国富、何焱、刘明照、陈本佳、王定伦、王仁堂、范先义、郭银栓、张国民、杨国涛、 蒋国元、谭玉蓉、杨舟、习亮、郭炫

二、专业现状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06年由原遵义卫生学校和遵义中医学校组建而成,原遵义卫生学校从1973年开始举办放射医士专业,学校升专后,于2008年开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经过30多年的办学积淀,本专业专业的办学定位合理,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成熟,教学基础厚实、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文化底蕴深厚,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专业社会声誉良好。 2、本专业有优质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教学设施较齐备,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拥有常规摄影X线检查、CT、DR、超声等实训操作室、断层解剖陈列室等。与相关医院和行业的联系和合作紧密,有一批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二级、三级实习医院共计61家,其中三甲医院4家,三乙医院7家。本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基本上安排在三级医院完成。实习医院分布地域包括贵州省、重庆市、天津市、成都市、昆明市等,能充分满足临床教学和实习教学的需要。 3、2008年开始在全国15个省市招生,学生入学报到率高,2008级,2009级、2010级均在80%以上,2011年为92.81%,目前在校生数为382人。本专业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培养了一大批基层医院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08级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100%。同时毕业生质量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县、地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 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成像。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融合,将各种数字化的图像串联起来,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并与医院的HIS、CIS、RIS等进行联网,实现了数字化医院。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渐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渐形成。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X线的临床应用,放射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总体走向是建立现代医学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从胶片采集、显示向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介入治疗,以及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具体走向是: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早期性;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01003 一、专业介绍 河北大学临床医学教育历史悠久,其始于1949年,前身是平原省立医科学校,历经通州医士专科学校、保定医学院等发展历程,1983年改建为河北省职工医学院,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医学影像技术专科专业,2005年并入河北大学。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2010年医学影像技术获得硕士学位授予点。 医学影像专业现拥有双能DR、数字化胃肠机、64排CT,1.5TMRI,DSA、PET-CT、PACS系统等专业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及各种基础实验室。并拥有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在影像专业的建设中,我校积极创建医学影像培训基地,努力实现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要学习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医用电子学基础、人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影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图像处理、电工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护、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基础等课程。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习环境优良,就业前景较好。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拥有终身学习、善于实践、敢于创新、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的等综合能力,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与能力,基础医学与相关临床医学知识较强,具有深厚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及能力,毕业后在医院和医疗设备部门从事设备应用开发和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医学影像检查及报告书写的基本训练,掌握影像检查设备应用开发和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的的应用的基本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毕业生具有下列知识、能力和素质: 1.良好的综合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3.具有较强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4.了解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基础知识; 5.系统掌握基本的医学影像诊断理论知识,认识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6.系统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 7.局部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能力;

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陆良县人民医院功能科B超室 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1、医学医学影像科设备、仪器的配置、更新应按规定进行论证、审批,招标采购符合相关规定。在计划购买设备前,医学医学影像科主任及仪器设备的主管人员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需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 2、科室医疗设备、仪器、手术器械等均由科主任委派专人负责,统一请领、报损、销账事务及保管总账册和分户账册。 3、科内仪器设备统一建立分户账卡,做到账账(院设备科、器材科与医学医学影像科账)相符、账物相符。 4、大型设备管理实行技师长负责制,技师长及专制工程师应熟悉设备的安装过程及操作规程。建立《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要有详细的使用、故障、维修、更换元器件品种及数量、线路改动等情况记录。操作使用人员要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 5、设备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医院、科室发展等问题,充分发挥仪器的有效使用期的效益,尽可能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对使用已到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且无法修复的仪器,应遵守医疗设备的报废制度,科室应及时填写“仪器

设备报废调剂审批表”,办理申请报废手续。 仪器设备管理宗旨 为搞好实验教学与综合利用,提供教学用的物资条件及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仪器设备的管理规则 1.指定责任人负责专项仪器,负责人要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必须负责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负责联系维修。责任人有义务解答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技术指导。 2.. 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1)定期清点、核对仪器设备的实有数是否与其帐、卡相符,每学期末清核一次。 (2)定期保养、清洁、检查仪器设备,保证其完好率,每季例行一次。 (3)随时注意观察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4)注意平时的整洁卫生,每次实验课上完后,要及时将仪器设备收拾摆放好。

四川高职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组长 李锡忠(教务处副处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负责人、 副教授) 樊先茂(医学系党支部书记、医学影像管理设备与维 护专业负责人、副主任技师) 项目组顾问 宋彬(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兼干事长、中华放射学 会青年委员会常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 射科主任、教授) 黄林(四川省医学影像技术学会主任委员、四川大 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总技师长、副主任技师)项目组成员 校内高毅(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副教授) 王丽霞(附属医院心电B超室主任、副主任医师) 张明英(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主管技师) 何嘉(医学系医学影像教研室讲师、主治医师) 廖林(附属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 校外刘荣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主任、副 教授) 翟昭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放射诊断教研室主 任、教授) 陈家源(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 黄小华(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主任、主任技 师) 汤春贵(雅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谢应朗(雅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杨福州(雅安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管技师) 李华(雅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胡思林(中国人民解放军37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 技师)

朱毅(原雅安市医疗器械修配所维修科主任、主管技 师) 周刚(雅安市中医院放射科主任、主治医师) 聂果(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 1 建设基础 1.1 专业开办历史与现状 学院该专业前身为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雅安卫生学校的放射专业,1952年开始招收放射技士专业,1984年系统招收放射医士专业,1993 年分别招收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00年起与四川大学、川北医学院联办三年制成人大专班,2002年招收五年制高职大 专班,2003年招收三年制大专班。2005年规范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培养近5000名医学影像毕业生,分布于川、渝、西藏及部分沿海 城市的各级医疗机构,大多数成为业务骨干,部分已成长为科室主任 和院级领导;以雅安医疗机构为例统计,90%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均为 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本专业现有在校生1358人,有教学 临床一体化实训室16个,总面积1200 ㎡,拥有的CT、彩超、B超、CR等医疗设备,总值达1200余万元。建立了包括雅安市人民医院、华西医学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等校外实训基地63家。纵观川、藏、渝的高职高专院校,系统成熟开办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仅3所,分别位于川东、川西、重庆;而我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西南 地区高职高专中办学最早、规模最大、质量可靠、就业良好,获得了 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和香港华夏基金会重点资助短缺 优势专业。

医学影像学发展及应用

医学影像学发展及应用作者:陈郑达指导教师:王世伟摘要: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关键字:医学影像发展正文: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近30年来,CT、MRI、超声和核素显像设备在不断地改进核完善,检查技术核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技术如心脏和脑的磁源成像和新的学科分支如分子影像学在不断涌现,影像诊断学的范畴仍在不断发展和扩大之中。 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X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射线。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

内的称软X射线。自从X射线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线的吸收差别极小,因此X射线对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的病变就难以发现。于是,美国与英国的科学家开始了寻找一种新的东西来弥补用 X线技术检查人体病变的不足。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在并不知道科马克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也开始了研制一种新技术的工作。他首先研究了模式的识别,然后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的扫描装置,即后来的CT,用于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后来,他又用这种装置去测量全身,获得了同样的效果。1971年9月,亨斯费尔德又与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在伦敦郊外一家医院安装了他设计制造的这种装置,开始了头部检查。10月4日,医院用它检查了第一个病人。患者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朝天仰卧,X线管装在患者的上方,绕检查部位转动,同时在患者下方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各部位对X线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荧屏上显示出来。这次试验非常成功。1972年4月,亨斯费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这一消息引起科技界的极大震动,CT的研制成功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医学影像技术13影像301 ABC 2015-4-1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一个人如果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且不清晰自己的目标,即使他的学历很高,知识面很广,那么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人,又或者只能一辈子做别人的跟班,做一个等着时间来把自己生命耗尽的人。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一路上,不光需要有着克服困难的勇气,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否则再辛苦的奔忙也只能是毫无收获的徒劳。而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是指引人生道路的北斗星,使我们的生命释放更加灿烂的光芒。

2013年9月——2015年6月 于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学习 2015年-2016年实习一年 2016.9——2024.9去往定向单位上班八年2017.2报名放射技师考试 2018年机动,同时准备本科的成人考试 2019年——2023年大学本科结业、考取:英语6级、计算机三级、大型仪器上岗证2024年争取考上研究生 此时,参加工作满五年,可以考主管技师 2025年——2026年争取到三甲医院工作2045年,工作30年,考得副主任技师 2050年,55岁,退休。 2050年——2060年,在医疗设备公司 担任指导操作工作,进行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

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管理

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管理 尽管医学影像设备在医学诊断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查在各级医疗机构中越来越普及,但使用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查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用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收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下面根据磁共振Signa HDx 3.0T设备为例进行展开讨论。磁共振设备的检查系统会产生强磁场,这就导致了磁共振检查会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就很容易造成事故。 5.1磁共振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设备实现成像是测量人体组织中的一些元素的原子核发出的磁共振信号来实现的。是通过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产生的共振和检测梯度磁场发射出的电磁波信号变化,来显示人体的结构情况。 磁共振成像会根据需要将待测物分成多个层面,每一层由很多的各自被标定记号的体素组成,如图5.1。对每个层面进行射频脉冲后得到各层面上体素的磁共振信号后进行解码,根据对应关系在屏幕上显示,根据信号的大小,亮度会有所不同,信号越大亮度也越亮,这样即可得到反映出层面体素信号的图像。成像过程见图5.2。 图5.1 层面和体素图

图5.2 磁共振成像过程示意图 为了确定磁共振信号源的空间位置,要加上线性梯度,这被称为成像梯度。在外磁场中不管H质子的空间位置怎么样,它产生的磁共振频率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在某个方向上再加上线性梯度磁场,那沿这个线性梯度磁场这个方向上的总磁场就会出现沿梯度分布出现高低的情况。 磁场梯度一般是由设备中的梯度线圈产生。通过3个互相垂直的梯度磁场,对信号源在不同时间进行三维定位。 5.1.1梯度场 每个质子本身都存在磁矩,但在一般状态下不显现磁性。当被放在外磁场里的时候,磁矩会受到外磁场的影响倾向外磁场一样或者相反的方向,并出现一个相同于外磁场方向的纵向磁化强度矢量M0,这种现象叫磁化。对磁化后的质子根据其进动频率对它发射同频率的脉冲,质子受到激励吸收脉冲能量,M0偏离纵向,就产生了磁共振现象。 虽然质子在脉冲磁场作用下发生了磁共振,但是所有的质子都以同频率发生共振,频率特征也都相同,缺少了空间信息的定位,无法成像。为了能够成像,还需要有梯度磁场来进行定位。 图5.3是一个沿着z轴方向的线性梯度场。这个沿z轴方向的线性梯度场的意思就是线性梯度磁场的磁场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磁场的大小跟着z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图5.3 沿Z轴方向的线性梯度场图 成像需要有每个层面的空间信息,所以磁共振系统中x、y和z轴都需要使用线性梯度场,分别是Gx、Gy和Gz。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3-21T13:23:33.2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作者:于昊扬 [导读] 医学影像学为放射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其采用超声波、X光等,将人体组织通过影像使得模式表现出来,使得医生可以对患者身体开展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在医疗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凸显,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于昊扬 (荣成市第六中学年级:高三二班;山东荣成264300) 【摘要】医学影像学为放射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其采用超声波、X光等,将人体组织通过影像使得模式表现出来,使得医生可以对患者身体开展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在医疗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凸显,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为此探析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影响与作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医学影响;临床医学;医疗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271-01 引言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很多新技术开始应用到医疗领域,很多基本得到有效的诊断,保证了人们的健康。临床医学为医疗领域的关键组成,影响学的出现、应用与深入发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1.医学影像对临床医学的宏观作用 1.1改变信息的呈现模式 医学影响如今可以显示的医学信息已经从传统的二维模式转变为数字化显示模式,可以开展各种图像的重建、重组以及数字化变换等;显示的复杂程度逐渐提升,可以通过3D技术、曲面重组以及密度投影、面积再现等。除了形态学信息之外还可以做功性信息以及代写性信息的实施显示。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融合显示,可以将形态学、功能性以及代谢性融合显示。 如今的影像学信息就是将大体解剖学的形态学信息乃至大体解剖学信息等直观的展示给临床医生,使得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式解读常规二维模式信息与横断面的信息,进而可以开展细致而丰富的开展医疗诊断。 1.2形态学信息改变时相 信息显示内部的时间分辨能力的提升已经从实时重建逐渐的发展成为动态显示,多个时期重叠显示,进而在时间的概念上扩大了采集信息的质量。比如对于肝脏的多层动态扫描可以准确的判断各个时期动态图片,进而可以捕捉到不同时期的病变与具体情况。同时采用扩散成像等独特的应用外,还可以具有显示时相方面的功能,比如可以较为显著的提升脑病变的显示时间,进而大幅度的提升抢救的效率。 1.3信息显示模式多样化 试着目前逐渐深入引用的扩散成像后,对于神经内外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脑功能成像已经成为可能,在临床中已有深入的应用,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心脏以及其他器官等,通过灌注成像可以提供相关器官具有的循环可以直观的了解其内部具有的信息;分子影像学以及基因影像学的出现,使得医学影响技术几乎进入到了新的医学领域之中。这些还仅仅是信息显示模块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新的信息模式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诊断信息,进而可以直接的判断病情的情况。 1.4对于医学理论的影响 医学影像学的深入发展与新的信息呈现模式出现,对临床医学乃至于整个医学的影响十分深远。譬如在皮层影响研究总中,已经发现了传统的生理学与解剖学所部了解甚至理解错误的神经反射路径。脑与心血管的成像可以直接的了解缺血的脑或心肌的存活情况,进而需要彻底的改变传统治疗模式;接入放射等多种技术的联合开发使得教科书内部多种诊断技术与治疗技术得到更新。总体来说,介入放射学的开展为目前外科手术内部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2.具体影响分析 2.1疾病的普查 伴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其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疾病的普查上,欧美等医疗机构已经将肺部的CT普查纳入到医保范围,同时在骨科的检查中,这两种技术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对于自身的疾病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 2.2腹部检查 首先对于肝脏的检测,可以提供肝脏的血供应情况,通过二维、三维的信息显示,明确的得到病变部位,这是所有医生手术前必要的资料。其次为中空器官,比如胃、直肠等通过透明化技术了解详细情况,了解内外病变特征,同时还可以综合应用几种成像的模式,以求做到信息的互补。最后为妇科与盆腔的病变检查,在提升采集速度的基础上可以克服胎儿运动的影响。 2.3中枢神经系统检查 传统的CT检测对于缺血性诊断的时间盲区比较长,通过扩散成像技术使得病患的诊断时间缩短为2小时,缺血性中枢被认为是介入性治疗方法可以提早或者是及时的开展介入治疗,为其提供有效的方案。对于脑肿瘤的形态学改变研究已经很多,扩散成像技术可以对其开展更为精确地诊断,改变相关参数之后可以明确肿瘤血管具有的基本类型、血液循环的结构以及动力学等,进而提示出病变具有的基本特征,还可以通过延迟拍照技术等,分析不同时期具有的影像资料,进而推断得到病变的实际情况。 2.4计算机辅助检测技术 计算机辅助检测最早出现在美国,应用到乳腺癌以及乳癌的诊断中,随着其在肺癌普查之中的应用,为其应用打开新的领域。同时在结肠癌、冠心病等多领域的诊断之中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随着计算机辅助检测的应用,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作的强度。 计算机辅助检测实际上为从累积的资料作为依据,对于输入病例开展细致的研究,最后得出智能化的检测结果,构成综合诊断与专家分析系统,使得每个病例都得到标准化的检测。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结论仅仅为提示性的,经过医师的确认之后可以很好的补充临床的实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緖论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緖论 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常在综合医院中,医学影像设备占据医院整个医疗设备装备中最大的比例。 科学的管理医学影像设备、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影像设备应有的效能是影像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是指在医疗环境下,根据一定的程序、方法、原则、对影像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加以计划、指导、维护、控制和监督,使之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安全有效地为患者服务,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主要研究对象:设备。 设备管理追求目标: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降低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即对设备寿命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在医院,设备寿命包括:选购、安装、使用、保养、维修、直到报废。

设备管理经历的三个阶段:事后维修;定期维修; 综合管理。 目前我国影像设备管理基本停留在事后维修。不适合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 现代技术和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地,合理地管理和使用设备。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和减少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 知识拓展 (一)医学医学设备管理内容:1?临床准入与评价管理;2?临床使用管理;3?临床保障管理等。 (二)管理的特征: 1.技术特征;2?经济特 征;3?信息 化特征;4.法制化特征。 (三)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遵循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 分级管理:医院领导、职能部门和使用科室三级负责。 从国家层面上看,我国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主要由卫生

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管理 我国医院分级管理的划分: 1?按一、二、三级别,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2?按甲、乙、丙等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女如:二级甲等医院高于二级乙等医院;三级乙等医院高于二级甲等医院。

(精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精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李锡忠(教务处副处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樊先茂(医学系党支部书记、医学影像管理设备与维护专业负责人、副主任技师)项目组顾问宋彬(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兼干事长、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主任、教授)黄林(四川省医学影像技术学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总技师长、副主任技师)项目组成员校内高毅(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副教授)王丽霞(附属医院心电 B 超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明英(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主管技师)何嘉(医学系医学影像教研室讲师、主治医师)廖林(附属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校外刘荣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主任、副教授)翟昭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放射诊断教研室主任、教授)陈家源(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小华(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主任、主任技师)汤春贵(雅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谢应朗(雅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福州(雅安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管技师)李华(雅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治医师)胡思林(中国人民解放军 37 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技师)朱毅(原雅安市医疗器械修配所维修科主任、主管技师)周刚(雅安市中医院放射科主任、主 1 / 20

治医师)聂果(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 1 建设基础 1.1 专业开办历史与现状学院该专业前身为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雅安卫生学校的放射专业,1952 年开始招收放射技士专业,1984 年系统招收放射医士专业, 1993年分别招收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2019 年起与四川大学、川北医学院联办三年制成人大专班, 2002 年招收五年制高职大专班, 2003 年招收三年制大专班。 2005 年规范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已培养近 5000 名医学影像毕业生,分布于川、渝、西藏及部分沿海城市的各级医疗机构,大多数成为业务骨干,部分已成长为科室主任和院级领导;以雅安医疗机构为例统计, 90%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均为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 1358 人,有教学临床一体化实训室 16 个,总面积 1200 ㎡,拥有的 CT、彩超、 B 超、CR 等医疗设备,总值达 1200 余万元。 建立了包括雅安市人民医院、华西医学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等校外实训基地 63 家。 纵观川、藏、渝的高职高专院校,系统成熟开办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仅 3所,分别位于川东、川西、重庆;而我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西南地区高职高专中办学最早、规模最大、质量可靠、就业良好,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和香港华夏基金会重点资助短缺优势专业。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逐渐超出了传统X线摄影的 范畴,已经具备了CT、DR、MRI 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这些设备提供了巨大的信 影像信息,为临床提供大量的诊断数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学影像学科和临床 医疗水平。本文谈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归纳总结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260-02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 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 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DR、MRI 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借助 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医护人员对解剖结构的成像更为详细,对病变组织的 形态了解更为清晰。本单位拥有的影像技术设备是西门子1.5tMRI、GE64排螺旋CT、上海DR、超声、核医学等。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1.1X线发现伊始即用于医学临床,基于X线的物理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人体组织间的密度、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的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胶片的X线量有差别,就形成了黑白对比不同 的图像。X线检查首先是用于密度差别明显的骨折和体内异物的诊断,以后又逐 步用于人体各部分的检查。于此同时,各种X线设备相继出现[1]。 1.2计算机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CR)是使用存储荧光体技术的数字化X 线摄影技术,在传统X线机上就可以操作。它实现了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使数 字图像数据可用计算机处理、显示、传输和储存,优化了影像质量,突出感光趣 区的诊断信息,提高了X线利用效率。计算机体层成像,自从1972年英国工程 师Hounsfield发明了计算机体层成像(CT)并正式应用于临床以来,在近30年的时 间里,CT从最初每单层数分钟扫描、5~8分钟重建以及较小的象素、有限的图 像分辨率发展到今天的大容积多层螺旋扫描、每0.5秒旋转360度、实时图像重 建技术以及在轴、冠、矢状位上获得各向同性分辨率的图像,并从单纯的形态学 图像发展到功能性检查。 1.3后来基于人们对于质子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MRI设备用于临床。 其物理基础是磁共振技术。他通过测量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的MR信号,实现人 体任意层面成像。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图像,也可称为磁共振或者核磁共振成像,此项技术借助电子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的功能重新建立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表现于灰度呈现度不同,反映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情况的数字化影像技术。MRI 的 检查范围比较广,非常适合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位以及心脏血管等检查,但是 对于体内有磁性物质的病人则失去检查功能,而且MRI没有CT适合对钙化的效 果检查,对肺部和骨皮质的现实也比CT的检查效果差。西门子1.5tMRI 的软组织 分辨率较高,无放射线,因而对人体的身体基本无害。扫描过程中,检查对象平 躺在检查床上以得到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斜位的体层图像,还可以做无创 性全身血管成像、脑弥散、等功能成像,西门子1.5tMRI具备高分辨率胰胆管水 成像、输尿管水成像等优秀的影像学检查功能,为检查者提早发现病变情况。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随着放射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该专业从临床医学中的一个辅助性学科跃升为支撑性学科。现代的医学影像学对先进科学技术依赖之深决定了它必将随着现代科技的前沿迅猛发展,进而对临床医学整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宏观影响 (一)形态学信息显示方式的改变 医学影像学目前显示的信息类型已经从简单的二维的模拟影像转 科有重要的意义;脑功能性成像已 开发了若干年,且已在广泛的临床 应用中;CT与MRI的肿瘤灌注成像 已逐步开展,以提供参数性诊断信 息;心脏与其他实质性器官,如肝 脏,灌注成像将提供相应器官微循 环改变的更直观的信息;心脏的 MR向量成像是研究心腔内循环状 况的新方法;分子影像学与基因影 像学的出现反映了医学影像学几乎 同步地冲入了这些崭新的医学领域。 这些还只是新的信息模式的一部份。 这些新的信息模式给临床医生提供 了大量新的有用的诊断信息,直接 影响对疾病的病情与预后的判断。 (四)对医学基本理论的冲击 医学影像学的迅速进展和新的 信息类型涌现,对临床医学乃至基 础医学的冲击已经到了必需改写教 科书的程度。如MR皮层功能定位研 究已发现了传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不了解、甚至描述不正确的神经反 射投射路径;脑与心肌的灌注成像 可直接提供缺血的脑或心肌存活状 况,从而需要彻底修改传统的治疗 方案;介入放射学的多种技术开发 使教科书中很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的描述要作重大修改。事实上, 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是当前外科手术 中蓬勃发展的微创技术的先驱。 二.医学影像学对主要应用领 域的影响 (一)中枢神经系统 1.卒中 传统的CT检查对缺血性 卒中诊断的时间盲区达24小时或更 久;传统的MRI诊断缺血性卒中的 时间盲区也为12小时左右;MRI扩 散成像、MR灌注成像以及发展较晚 但应用更普及的CT灌注成像可提早 到发病后2小时作出诊断。缺血性卒 中的溶栓治疗是公认的介入性治疗变为: 1.数字化影像 可用为各种重 建、重组和数字化存贮与传输的基 础; 2.复杂的重组影像 可作2D、3D、 4D显示、内窥镜显示、曲面重组、多 平面重组、最大强(密)度投影、最小 强(密)度投影、遮蔽表面显示、容积 再现等; 3.除形态学信息以外还可作功 能性信息和代谢性信息的显示; 4.可作不同类型信息(CT、MRI、 PET……)的融合显示与形态学、功 能性与代谢性信息的融合显示。 当代的影像学信息可以把相当 于大体解剖学的形态学信息乃至远 较大体解剖学信息丰富的各类信息 直观地提供给临床医生,使临床医 生免去解读常规的二维模式信息以 及横断层面信息的困难,得到丰富 的、很多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提供 的信息类型。 (二)形态学信息显示时相的改变 信息显示中时间分辨力的提高 已从早期的“实时重建”,发展为动态 器官的实时动态显示和多期相采集, 从时间的概念上扩大了采集到的信 息的“质”与“量”。如肝脏的多层CT 动态扫描已经可以准确地分辨动脉 早期、动脉期、动脉晚期、门脉流入 期、门脉晚期等期相,从而可捕捉到 以往不能显示的病变和/或表现。 此外,MR扩散成像、MR灌注成 像、CT灌注成像等除特定应用外,也 具有显示时相方面的优势,如可以 显著地提早脑缺血病变的显示时间, 从传统CT的发病后24小时提早到发 病后2小时。 (三)新的信息模式不断涌现 近年开发并日趋完善的脑白质 束成像(tractography)是基于MR扩 散成像发展的扩散张量成像(tensor imaging)的直接结果,对神经内、外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医学影像技术 13影像301 ABC 201541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一个人如果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且不清晰自己的目标,即使他的学历很高,知识面很广,那么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人,又或者只能一辈子做别人的跟班,做一个等着时间来把自己生命耗尽的人。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 记得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一路上,不光需要有着克服困难的勇气,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否则再辛苦的奔忙也只能是毫无收获的徒劳。而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是指引人生道路的北斗星,使我们的生命释放更加灿烂的光芒。

2019年——2023年大学本科结业、考取: 英语6级、计算机三级、大型仪器上岗证 2024年争取考上研究生 此时,参加工作满五年,可以考主管技师 2015年-2016 年实习一年 2016.9 —— 2024.9去往定向单位上班八年2017.2报名放射技师考试 2018年机动,同时准备本科的成人考试 2025年——2026年争取到三甲医院工作 2045年,工作30年,考得副主任技师 2050年,55岁,退休。 2050年一一2060年,在医疗设备公司担任指导操作工作,进行设备使用人员的培P 训工 作。- ^■7 4

公司与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方法对比

公司与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方法对比 3.1公司的管理方法 为了实现对公司生产、研发、品质检验等产品实现全过程所用设备的有效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制订专门的制度来进行管理。 对公司的产品进行从一开始的申请、采购一直到最后的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都是根据该制度展开。 3.1.1设备购置 因生产、研发、品质检验需要添置新设备时,由使用部门按照固定资产采购的相关规定申请采购相应设备。 设备购置到公司后,由申请购买该设备的部门负责接收,检查设备的主机、附件是否是完好的,并且确认随机的文件是否都是齐全的。在此同时要通知对设备进行验收、安装和调试的工程师过来进行处理。 设备工程师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将如何规范操作设备的方法写成文件,让操作人员根据规范操作设备; 将设备需要分日常检查的标准写成文件,使相关人员按相关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规范设备的维修保养,并出相应的计划文件,根据文件规范对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维修; 对关键性能具有可测量性的设备编写参数测量规范,定期对设备关键参数进行测量及监控; 3.1.2设备日常管理、使用、维护保养、维修 设备使用部门根据新员工到岗或老员工换岗等需要,要向设备工程师提出培训申请,由设备工程师负责对操作员工进行操作、维护培训。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且要严格依照要求来对设备进行操作和保养。 对于没有问题,可以正常运行和操作的设备都对它们贴上“完好”的标签进行区分。 对于处在维修中不能使用的设备,需要贴上“维修中”的标签来进行区分,以免操作人员误操作设备。

3.1.3设备报废 那些已经无法经过修理维护再次恢复运转的,或者要达到使用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的无法正常使用的器械设备,经由使用方来提出报废的申请,再由设备工程师对报废设备去进行鉴定,通过总经理的审批后上报于财务处,财务再依据相关报废流程进行处理。 3.2医院的管理方法 对于医院来说,由于医院是医疗设备的直接使用者,所以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主要在设备的使用上。医学影像设备在医院中,它们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主要是安装、使用和维修保养。 3.2.1医院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管理任务 (1)按照医院的实际需求,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两点对设备考量评估后进行选购,选出品质性能真正合适医院的设备。 (2)为了能够更科学更好地进行管理,需要建立起全面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并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3)对于现有的仪器设备,要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和功效。在确保效益的前提下,将国家投资的作用发挥出来,对引进的医疗设备进行研究,对它们进行消化和改进。 (4)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使设备能够一直处在最好的状态。对于手中的设备,要掌握好其安装、维修保养方面的相关内容,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保证设备的完好。 2、管理内容 (1)对于医疗设备实际物资上的管理。 (2)对于医疗设备的资金价值上的管理。 3.2.2医疗设备购置的管理 1、医疗设备的选择和评价 选购是对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的开始,这会影响到后续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如果选购没有做好会直接造成后续管理的困扰。所以对于设备的选购,需要考虑好以下两点: (1)对选购的设备进行充分的信息采集。如今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设备更替是常态,所以对要选购的设备进行信息收集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忽略了信息收集的工作,就会出现对设备不了解而选购出现纰漏,可能买到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效率不高的设备,造成经济和效益的双重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