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
医学影像技术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二○一六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项目建设背景 (1)一、项目来源与背景 (1)二、项目建设意义 (2)1.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提升其课程及资源开发能力 (2)2.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教学资源 (2)3.满足院企对高职人才培养需求,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2)第二部分项目建设基础 (3)一、项目主持单位基础与优势 (3)1.医学影像专业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 (3)2.办学特色鲜明,专业建设效果显著。
(3)3.教学资源库建设经验丰富,已成规模。
(3)4.教学团队专兼结合业务精湛,实训基地施舍齐全省领先。
(3)5.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专业优势明显。
(4)二、共建单位的基础与优势 (5)1.共建院校各具特色,代表性强 (5)2.共建行业企业省内领先,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 (5)第三部分项目建设目标 (5)一、总体目标 (5)二、具体目标 (5)1.专业建设资源库 (5)2.课程资源库 (6)3.教学资源库 (6)4.实训及其基地资源库 (6)5.社会服务资源库 (6)6.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7)第四部分项目建设思路 (7)一、系统设计、整体解决 (7)二、合作共建、资源共享 (7)三、共性为主、兼顾个性 (8)四、网络运行、持续更新 (8)第五部分项目建设内容 (8)一、专业标准库 (8)二、课程资源库 (8)三、微课资源库 (9)四、素材资源库 (9)五、培训资源库 (9)六、社会服务库 (10)第六部分项目建设规划 (10)一、项目论证、申报启动阶段(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 (10)二、项目建设短期目标(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 (10)三、项目建设中期目标(2017年4月至2017年8月) (10)四、项目建设长期目标(2017年9月后) (11)第七部分项目预期目标 (12)一、汇集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先进的开放式学习平台 (12)二、使用便捷、功能完善,降低专业人才培养成本 (12)三、充实专业教学资源,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 (12)四、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资源库服务与辐射能力 (13)五、打破时空限制,促进终身学习 (13)第八部分项目措施保障 (13)一、组织保障 (13)二、制度保障 (14)三、资金保障 (14)四、管理保障 (14)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本方案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 14号),《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3年度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 56号)编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二○一一年九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按照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十二五”发展规化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集合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根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学校经慎重研究,决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项目,申报专业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本着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基准,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原则,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项目建设组织机构项目组长:高晓勤项目副组长:张武晓、刘建刚、常茗、叶绍贵、冯黔溪项目成员:向光烨、郭家林、雍国富、何焱、刘明照、陈本佳、王定伦、王仁堂、范先义、郭银栓、张国民、杨国涛、蒋国元、谭玉蓉、杨舟、习亮、郭炫二、专业现状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06年由原遵义卫生学校和遵义中医学校组建而成,原遵义卫生学校从1973年开始举办放射医士专业,学校升专后,于2008年开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经过30多年的办学积淀,本专业专业的办学定位合理,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成熟,教学基础厚实、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文化底蕴深厚,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专业社会声誉良好。
2、本专业有优质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教学设施较齐备,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拥有常规摄影X线检查、CT、DR、超声等实训操作室、断层解剖陈列室等。
与相关医院和行业的联系和合作紧密,有一批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二级、三级实习医院共计61家,其中三甲医院4家,三乙医院7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双一流)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省示范”及重点专业建设期间,学校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在内涵建设及新区建设上狠下功夫,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抓住发展机遇,基本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学院建设的核心在于专业建设,我系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方向,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制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助力学院“双一流”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办学水平、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全面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
二、建设基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础扎实,成果丰硕。
现拥有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市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院级教学名师2名、院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科研课题4项。
2017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成功通过省教厅现场验收。
培养目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服务面向:本专业主要面向秦巴,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影像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双循环、多元协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学校与教学实习医院密切合作,多元协作育人,引入行业标准、执业标准、岗位要求,将医疗职业岗位素养的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医教双向流动,学院、医院交叉循环学习,学院与行业、毕业与就业有机衔接。
师资队伍: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业带头人1人,外聘专业带头人1人,教授2名,教学名师2人,骨干教师 12人,双师素质教师达39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2.8%。
影像科阅片室建设方案

影像科阅片室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科在医院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影像科阅片室作为医院中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解读和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现代化医院建设中,影像科阅片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设目标本方案旨在打造一流的影像科阅片室,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三、设计原则1. 空间布局合理:通过合理布局和分区设计,使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2. 设备先进:引进国际先进的影像设备和软件系统,提高检查诊断水平。
3. 环境舒适:通过合理设计空气净化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等设施,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无干扰的工作环境。
4. 安全可靠: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在安全性上做到可靠。
四、空间规划1. 功能区划分(1)报到区:包括患者报到和预约挂号等功能。
(2)检查区:包括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各个检查区域。
(3)阅片室:包括影像学医生的诊断和报告编写等功能。
(4)数据处理室:用于影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等工作。
2. 空间布局(1)报到区:位于门厅入口处,面积约50平方米,设置柜台和候诊区,以及一个小型儿童游戏区。
(2)检查区:各个检查区域相互独立,同时设置一个中央控制台,用于监控各个检查设备的状态和进度。
每个检查室面积约为30平方米。
(3)阅片室:位于最内部位置,面积约为100平方米。
设置多个工作站以及一个会议室。
每个工作站配备高性能电脑、高分辨率显示器以及专业的影像诊断软件。
(4)数据处理室:位于阅片室旁边,面积约为20平方米。
主要用于影像数据的存储、备份和传输等工作。
五、设备选型1. 影像设备(1)放射科:选用数码化X线摄影机、数字化增强系统等先进设备。
(2)超声科:选用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三维超声诊断仪等。
(3)核医学科:选用PET-CT、SPECT-CT等核医学影像设备。
2. 软件系统(1)PACS系统:用于影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便医生进行后期分析和诊断。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未来规划书

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医学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项目,共同开展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医学影像技术 的国际化发展。
05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未来展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方向
数字化
智能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将向 数字化方向发展,实现图像的数字化采集 、存储、传输和处理。
现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 专业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 不断增加。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医学影像技 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能够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实 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
0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趋势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大对医学影像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创新,培养高素质 的专业人才。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产学研 用深度融合。
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
制定和完善医学影像技术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和应用。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医学影像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升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ERA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化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影像技术将逐渐实现数字 化转型,提高影像质量和诊断
效率。
智能化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医 学影像领域的应用将逐渐普及 ,实现智能化诊断和治疗辅助 。
医学影像检验系建设方案

医学影像检验系建设发展规划一、建设目标(一)总体目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深化校院合作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高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为重点,大力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到2020年,力争在三年内把我下三个专业建设成为区域一流专业水平,到2030年,达到省内一流专业前列,到2050年达到国内一流专业水平。
(二)具体目标1、深化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完善“双主体、双循环、多元协同约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按照行业技术标准,与企事业单位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发各门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标准,积极探索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开展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编写“能力本位、项目载体”的能够体现高职理念和特色的教材。
按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建设1门课程,建成3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4本特色教材。
构建“课、证、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行业上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和行业技能大赛标准,重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体系,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和教材,共同开展教学。
根据考试内容,和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开发实践技能培训课程,将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进程。
编写实训指导4本。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利用2到3年时间,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在新校区建设影像实训中心、检验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及第三方诊断、检验中心,使之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备配套且数量充足、真实与虚拟相结合,融教学、生产、培训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水平医技类专业技术实践基地。
加强与原有合作实习基地的深层次建设,再与6家以上行业单位和企事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教师实践锻炼基地。
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医学系(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护理实训室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等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关键。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从事护理专业及相关职业群的一线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护理人才。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实训区的规划及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实训师资团队建设、日常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营造护理职业氛围,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等的高要求。
护理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作为我院三年制大专的特色专业,就需要在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方面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
一、建设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
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
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
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
二、院校情况1、学院背景根据我院近三年的招生情况,护理和医学专业作为我校在校人数最多,在学院整理的建设及规划中,我院已经筹办建设了护理实训室,在设备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能够使得护理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更上一个台阶,在整个学院的教学发展过程中,用现代护理教育理念指导护理专业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社区健康服务等四大建设重点。
强化“2+1”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技能训练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医学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运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各种影像检查和诊断。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建设规划。
首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同等重要。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兼顾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影像技术的工作原理等,实践技能部分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影像处理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其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技能。
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设立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影像设备操作课、影像处理技术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医学影像设备,熟悉各种操作技术,提高技能水平。
此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应注重实践实习环节的设置。
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重要环节。
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机会,使其能够在医疗机构中亲身参与实际影像工作,了解临床实际情况和工作流程。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与临床医师合作,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另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优秀的教师队伍对于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人才至关重要。
因此,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一方面,可通过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更新教学理念和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最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应注重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与其他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二○一一年九月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按照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十二五”发展规化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集合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根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学校经慎重研究,决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项目,申报专业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本着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基准,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原则,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项目建设组织机构项目组长:高晓勤项目副组长:张武晓、刘建刚、常茗、叶绍贵、冯黔溪项目成员:向光烨、郭家林、雍国富、何焱、刘明照、陈本佳、王定伦、王仁堂、范先义、郭银栓、张国民、杨国涛、蒋国元、谭玉蓉、杨舟、习亮、郭炫二、专业现状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06年由原遵义卫生学校和遵义中医学校组建而成,原遵义卫生学校从1973年开始举办放射医士专业,学校升专后,于2008年开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经过30多年的办学积淀,本专业专业的办学定位合理,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成熟,教学基础厚实、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文化底蕴深厚,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专业社会声誉良好。
2、本专业有优质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教学设施较齐备,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拥有常规摄影X线检查、CT、DR、超声等实训操作室、断层解剖陈列室等。
与相关医院和行业的联系和合作紧密,有一批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二级、三级实习医院共计61家,其中三甲医院4家,三乙医院7家。
本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基本上安排在三级医院完成。
实习医院分布地域包括贵州省、重庆市、天津市、成都市、昆明市等,能充分满足临床教学和实习教学的需要。
3、2008年开始在全国15个省市招生,学生入学报到率高,2008级,2009级、2010级均在80%以上,2011年为92.81%,目前在校生数为382人。
本专业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培养了一大批基层医院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2008级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100%。
同时毕业生质量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县、地级级医院的放射科主任,甚至是院长,其中1990级放射医士班的32名毕业生,现有17人担任县级医院的放射科主任。
4、根据学校的调研,在各级医院尤其是在县级医院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在乡镇医院,约60%匮乏放射医师。
2011年,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70名毕业生供不应求。
按照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十二五”发展规化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本专业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三、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办学方针,不断实践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专业的内涵建设。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探索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保证本专业稳定、迅速有序地发展。
结合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本专业建设的基本思想,以医学影像技术应用能力、放射诊断和超声诊断为培养为核心,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实用性强、职业氛围浓厚、校企互补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教学环境,做强、做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2年的专业建设,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的校级重点专业,直至申报省级重点专业。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建设措施(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改革和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块递进式的“1(专业基础模块)+1(职业技能模块)+1(毕业顶岗实习综合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能力,适应社会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职业能力,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建设精品课程为驱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尤其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逐步建立起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1、以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技术核心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的龙头,,2年内建设2~3门校级精品课程,力争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
2、课程内容以够用和实用为限度,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适度反映相关领域的新发展、新技术和新要求,并以行业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本专业课程的整合和优化;依据医学影像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开发;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与评估,提高教学质量。
3、要加强教材建设,选用部颁教材,加强实训教材的开发,积极扶持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习题集、实验、实习指导书,鼓励建设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立体化教材。
4、充分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地给学生进行各种学术讲座与报告,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5、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在调研基础上,拓展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方向)专业。
6、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夯实人力基础。
2、注重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定期安排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访问、进修,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及时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熟练技能;参与申报课题等。
3、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完善青年教师进修学习、试讲和学习性听课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5、继续将行业第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兼职队伍中,使各基地都有1-2名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保证学生学习和实习质量。
6、引进高层次人才。
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或从高校、医院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
7、支持教师申报校级和省级课题,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严谨治学。
8、培养专职实习带教教师。
(四)教学管理建设1、建立学校、医院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习大纲等。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完善学校“三级领导”听课制度、“三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条例、学生评教及教师评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改进、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
3、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教学规范执行情况等,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岗位津贴挂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开展考核方法的改革。
建立注重技术能力培养并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包括笔试、技能操作、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考核和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医院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5、改善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实践教学建设1、继续增加经费投入,根据本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加强实验与实训室建设,加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力度,充实实践教学设备,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2、调整实训室及和优化实训内容,规范各类实训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
3、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充实实习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规范毕业顶岗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管理水平、质量监控与评价水平。
4、加大校院合作力度,积极争取相关行业及医院参与办学,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组织教师培训、教师互兼互聘、共建实训与实习基地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实验实训设备购置清单见下表。
校内实验实训室购置设备清单(单位:万元)(六)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1、综合应用多种教学形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其自学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各教学环节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主导,采用参与式、边讲边练式、教学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行工作项目模块化实训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学生操作教师辅导式”和“学生自己操作”等递进式实践教学方法。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被动型学习进入主动型学习。
4、推广现代教育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5、积极开展考核方法的改革。
建立注重技术能力培养并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包括操作、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考核和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加强产学研结合1、加强与行业和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广泛征求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调整,改进教学工作。
2、与行业和用人单位共同开展科研活动。
五、专业建设资金的用途、管理及预算(一)专业建设资金的用途专业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不得用于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和化债等方面。
建设期内,各专业用于设备购置方面的支出不得超过中央补助资金的50%。
(二)专业建设资金的管理学校对获得支持的专业建设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三)分年度经费预算表(见下表)分年度资金预算一览表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学校自筹投入小计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学校自筹投入小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424100200小计42410020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42063608精品课程建设350836211教材及教学课件建设5231045310教学资源库建设10100201020525小计221934420371067培养专业带头人32053 3.50 6.5培养骨干教师8301145012聘请兼职教师31043104教师进修培训85013 5.55013青年教师实践锻炼5231065010聘请行业专家指导33062306小计301634923.522.5046解剖实验室790160000病理实验室53080000微机实训室5165260000电子技术实验室17144350000多媒体机房及远程影像学实验室6701301000暗室实验室24060300阅片实训室551110000医学影像学教学与研究多媒体制作室23050500X线摄影技术实训室000025501080B超实训室00001530040小计496110120409810148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8102093010小计28102093012实习实训耗材补贴55010510020小计55010510015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5.5 1.507 2.500 4.5小计5.5 1.5072.500 2.5117.5112.530260100172.520292.5建 设 内 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年度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年度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2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3师资队伍建设4实习实训设备构置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建设6实习实训耗材补贴552.57实习意外伤害保险总 计合 计 投 入(四)专业建设的进程及预期绩效1、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预期绩效(1)组织学校、行业专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