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史前考古学方法论

合集下载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第一章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以研究古代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第二节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

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及特征;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

第三节考古时代的划分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史前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并行的。

一.石器时代(一)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约1、2万年至1万年。

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只能以天然的产物作为食物,生产经济尚未出现。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劳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也使用木器、骨器、角器和蚌器。

(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以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择地进行调查。

调查之前要查阅有关古代文献和发表的考古书刊资料,以决定调查的范围。

调查中要注意自然的断崖等,观察分析,听取当地群众的反映,河流沿岸,尤其两河交汇处附近,宜于人类生活之地是调查的关键之地。

调查中要携带必要得用具,做好文字记录、绘图和照相等工作,并要采集陶器、石器、铜钱、建筑构件等标本。

二、考古发掘当前进行的考古发掘多是配合基建工程,凡在基本建设范围之内的文化遗存尽可能都要发掘,此外还有为解决学术问题而进行的发掘。

发掘前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发掘执照,筹集资金,组织专业人员,雇用民工,准备发掘用具、仪器、文具,以及安排食宿等。

考古学史必读复习材料 (1)

考古学史必读复习材料 (1)

考古学史一.外国考古学史的分期:1.考古学的萌芽期(文艺复兴——19世纪40年代)2.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19世纪40年代——20世纪20年代)3.考古学的成熟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4.考古学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考古学的萌芽期(文艺复兴——19世纪40年代)(1)欧洲古物学的兴起早期古物学和史前学兴起的原因:(第一位古物学家巴比伦的末代君主那波尼德)1.对自己祖先的兴趣2.对地面景物和地下挖出的古代遗存的兴趣3.对现代未开化的土著人群的兴趣4.对人类及其文化的兴趣古物学和考古学的区别:古物学的工作【中世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1.对古典世界古物的收集(1)15世纪末,罗马出现收藏古物的风潮。

罗马教皇首开古物收藏之风。

16—17世纪达到高潮。

18世纪,收藏艺术品的风气在意大利渐渐衰退(2)拿破仑远征埃及(对地中海世界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察)2.对欧洲蛮族古迹的调查和描述(1)英国人约翰奥布里调查巨石阵群,认为是宗教礼仪活动场所或凯特尔巫师的神庙。

被称为“英国第一位考古学家”(2)英国人威廉斯塔克里(1718-1725)对巨石阵进行考察,对当时的田野调查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仅限于考察,不算作真正的田野发掘3.石器与人骨的发现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发现过石器,但无法与古人类联系起来有学者提出将石器与已经绝灭的动物化石相联系(2)美洲的调查与发掘A.印第安人的起源1537年前后,欧洲人意识到印第安人与自己是同类的人1590年提出印第安人从白令海峡来到美洲1648年提出印第安人与蒙古人种相似B.民族学调查(无文献记载)西班牙人兰达主教在玛雅地区的调查卡萨斯主教以民族学方法比较了印第安文化和古希腊文化,认为它们处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印第安文化可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这一观点有文化进化思想的萌芽)C.对古迹的实地考察北美的蛇形土丘遗址考察,曾进行过绝对测年,1839年,体质人类学家比对出土人骨认为土丘建造者和当地印第安人属于同一人种D.调查与发掘方法的出现1784年,美国第三届总统杰弗逊为了搞清土丘的性质,采用打探沟的方法对土丘进行发掘。

西北大学考古学参考书

西北大学考古学参考书

西北大学考古学参考书《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学通论修订本》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三章,青铜时代考古;第四章,铁器时代考古上;第五章,铁器时代考古下。

《中国考古学通论修订本》由孙英民等编著。

内容简介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都有十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

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中国古代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有重大意义。

今天中国是古代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不了解古代,不知道我们民族的过去,对于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是茫然的。

是否了解和重视本民族的古代文化,是衡量一个国民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自7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11座综合性大学设立考古专业,近10座高等学校设立文博和文物保护专业,近百座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历史系开设“考古通论”课程。

近年来,社会上热爱考古者也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高等学校对《考古通论》教材的需要。

同时让社会上的广大考古爱好者有一本科学性较强的通论性质的专,特意编著了这本《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内容简介本书根据史前考古学研究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将基本内容结构分为史前考古方法论第一章、史前环境论第二章、史前人类论第三章、史前文化论四部分。

为使学习者便于掌握史前考古学主要内容,又将史前文化部分分为史前文化区系论第四、五章、史前技术论第六章、史前经济论第七章、史前聚落论第八章、史前墓葬论第九章、文明起源论第十章等六个专题,并尽可能归纳各部分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线索,突出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知识。

全书共收录250余幅插图,图文并茂,方便教学和阅读。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校考古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也是考古、文物、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工作者值得阅读和参考的著作。

《科技考古学概论》内容简介《科技考古学概论》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共三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论证科技考古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以及该学科的发展简史等;上篇重在介绍科技考古学获取资料的基本方法;下篇主要叙述科技考古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内容。

考古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论

考古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论

考古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论考古学是研究人类过去和原始文明的学科,通过对古代人类遗址、工具、艺术品等物质遗存的挖掘和研究,揭示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概念1. 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从古代遗迹中发掘出土文物,了解人类活动的历史过程和文化内涵。

2. 考古学的目标考古学的目标是还原过去的人类活动和文化现象,以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遗产。

3.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古代遗址、遗迹、文物、人类遗存等物质遗存,例如古墓、古城、古文物等。

二、考古学的方法论1. 考古发掘考古学的核心方法是考古发掘,通过系统的挖掘、勘探、清理工作,寻找并记录古代人类遗址和文化遗物,并进行文物保护和研究。

2. 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在选址之前对考古目标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包括地表勘察和地下勘察,通过获取的古代遗迹和文物信息确定实施考古发掘的区域与方向。

3. 考古挖掘考古挖掘是指对选定的考古目标进行实地挖掘,包括制定挖掘方案、选取挖掘方法和技术、进行野外勘探和记录等步骤。

4. 考古清理和整理考古清理和整理是指对发掘出的遗址遗物进行清理和整理,包括除尘、鉴定、分类、修复等过程,保护和研究文物。

5. 考古研究考古研究是对考古发掘和挖掘出的文物进行研究,通过文物本身和相关资料的分析,还原历史情景,解读文物的意义和价值。

6. 考古学的学科交叉考古学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学、人类学、地质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学科交叉合作,可以更全面地还原人类历史和文化。

三、考古学的意义与价值1. 实证科学考古学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客观、可验证的证据,以实证的方式还原、重建人类历史和文化。

2.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考古学是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挖掘与研究,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考古学不仅揭示了人类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性,还推动了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后代留下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考古学的方法论

考古学的方法论

考古学的方法论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存的学科,其方法论是研究考古学的基础和核心。

考古学的方法论是指考古学家在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考古学的方法论入手,阐述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局限性。

一、考古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

考古学家通过实地调查,寻找古代文化遗存,了解遗址的地理环境、遗址的年代、文化层位和遗存类型等。

实地调查需要考古学家具备一定的地质学、环境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

1.挖掘挖掘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挖掘,考古学家可以深入了解遗址的文化层位、遗存类型和空间分布等。

挖掘需要严格遵守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确保挖掘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挖掘工作也需要考虑文物保护的因素,确保文物的安全和保护。

1.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考古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考古学家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对挖掘出土的文物进行年代测定、材质分析、工艺技术研究等。

实验室分析需要考古学家具备一定的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

二、考古学的方法论的重要性考古学的方法论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考古学的方法论可以帮助考古学家建立科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次,考古学的方法论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揭示古代社会的面貌和特点。

最后,考古学的方法论对于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三、考古学的方法论局限性然而,考古学的方法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考古学的研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对所有历史时期和所有地区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其次,考古学的研究结果受到遗址保存状况和挖掘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

此外,考古学的研究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才能更好地揭示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考古学导论第一章概论PPT课件

考古学导论第一章概论PPT课件
等。
现场记录
对发掘过程进行详细记 录,包括土层厚度、遗 迹特征、遗物位置等信
息。
样品采集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如土样、人骨、动植物 遗存等,进行后续分析。
室内分析与鉴定
01
02
03
04
文物分类
对发掘出的文物进行分类整理 ,根据类型、材质、年代等信
息进行归类。
文物鉴定
通过对比已知标准、技术手段 等,对文物进行年代、材质、
服务社会发展
考古学研究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历史借鉴,为政府制定相 关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考古学的研究价值
学术价值
教育价值
考古学研究有助于推动历史学、人类 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丰富 学术成果和知识体系。
考古学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教育领域,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考古学的特性
实证性
考古学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可靠 的实证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 和发掘获取的资料是研究的基
础。
系统性
考古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 方法和程序,从发掘到分析都 需要系统的组织和规划。
综合性
考古学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 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如地质 学、生物学、化学、社会学等 。
跨学科性
考古学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 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
数据处理
对获取的遥感和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 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综合分析
将遥感和地球物理勘探结果与田野考 古发掘和室内分析鉴定结果相结合, 进行综合研究。
考古年代测定
碳14测年法
利用放射性碳14测定文物年代的方法,适用于 有机物文物。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中国史前考古学是近代的新兴学科,其诞生和发展有客观的历史背景,探讨这一过程的由来,对正确理解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本书根据史前考古学研究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将基本内容结构分为史前考古方法论(第一章)、史前环境论(第二章)、史前人类论(第三章)、史前文化论四部分。

为使学习者便于掌握史前考古学主要内容,又将史前文化部分分为史前文化区系论(第四、五章)、史前技术论(第六章)、史前经济论(第七章)、史前聚落论(第八章)、史前墓葬论(第九章)、文明起源论(第十章)等六个专题,并尽可能归纳各部分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线索,突出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知识。

全书共收录250余幅插图,图文并茂,方便教学和阅读。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校考古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也是考古、文物、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工作者值得阅读和参考的著作。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史前考古学以史前人类的遗迹、遗物为基础,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当时的文化面貌、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和分期断代,同时还要结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复原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体质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上的应用,为分期断代提供更具体的论据。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史前考古学的出现,突破宗教传说和文献记载的局限性,空前地延长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人类和古猿的分化以制造工具为标志,这是劳动的具体象征。

史前人类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一直到文字出现,至少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历程。

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史前时期的下限也颇不一致,象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进入历史时期,中国在前16世纪的商代已出现阶级国家,欧洲的古典时代开始于前6世纪。

有些地区的史前时期则延续时间更长,如新大陆的美洲可晚到16世纪,大洋洲晚到18世纪中叶,这些地区在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前,统属于史前考古学研究的范畴。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一章:导论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一章:导论

第四节 考古学的分支
• • • • 一、史前考古学与历史考古学 二、田野考古学 三、几种特殊门类的考古学分支 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树木年轮测年法断代技术样品物质测年范围放射性碳素碳14含碳物质动植物遗体5万年以内古地磁粘土3万年以内热释光tl陶器烧土100万年以内数百万年以内钾氩kar火成岩10万年以上裂变径迹ft火山灰玻璃石器陶器数千年至数百万年树木年轮1万年以内氨基酸外消旋数年至数百万年黑曜岩水合法黑曜岩制品几十万年以内碳酸岩骨牙贝壳数千年至45万年电子自旋共振贝壳珊瑚骨骼牙齿硫酸盐和磷酸盐数百年至数百万年整个第年代测定方法表三考古学年代的分期根据各种不同的分类法考古学将古代人类社会分为几个不同的时代
2.遗址的发掘 • 探沟法:一般用于小面积的试掘,或者对某一古 建筑物或城墙遗迹进行解剖。探沟的长度和宽度 依需要而定,一般是宽2米,长10米。 • 探方法:最适合于发掘一整片遗址,其布方方法 是在遗址已确定发掘的地方划好方格,方格的大 小与遗址堆积层的深度有关,一般是5 x 5米的正 方。
考古调查
文化遗物
地面遗迹:埃 及神庙(左)
地下遗迹:五官村大 墓(右)
柬埔寨吴哥窟遗址(左)
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右)
研究范围
• 时间范围,考古学所研究的时间范畴是人类古代 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文字刚出现的 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
• 空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是实物资料。
三、遗迹与遗物被埋藏的原因及 “文化层”的形成
考古学通论
授课人:王新春
参考书目
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考古学:理论· 方法技 术》。 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 [英]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 杜斗成、段小强《考古学通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P:58,文物出版社,1986年。
史前考古学 (上)
(约200~1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一章 史前考古方法论
第一节 史前考古学及研究对象 第二节 史前考古年代学 第三节 史前考古埋藏学 第四节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第二节 史前考古年代学
一、第四纪地层学
(一)地质学与旧石器考古的关系
史前考古学 (上)
(约200~1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考古
主讲: 张宏彦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史前考古方法论 第二章 史前环境 第三章 史前人类 第四章` 旧石器与旧石器文化研究
第一章 史前考古方法论
第一节 史前考古学及研究对象 第二节 史前考古年代学 第三节 史前考古埋藏学 第四节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非居址类型,包括肢解猎获物的屠宰埸和石器制造埸等。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分析技术等广泛应 用于考古学研究,获得研究资料的途径和手段越来越多。 正如张光直先生指出的: “一件木器是资料,它的碳十四年代也是资料,一件玉器 是资料,它的产地分析也是资料,它们彼此之间与其他遗 迹、遗物之间的关系,也都是资料”。
1.地层及其划分、对比方法
地层的划分
为了研究一个地区的地层,首先必须将那个地区的地层按其形成的先 后顺序、岩性(指岩石的成份、颜色、硬度、粒度等)、所含生物化石等 特征,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等级单位,这叫地层的划分。
1.地层及其划分、对比方法
地层的对比 即根据岩性、生物化石等特征同其它地区(包括全国和全世界)
第一节 史前考古学及研究对象
一、 “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1851年,英国学者丹尼尔·威尔逊在《苏格兰考古 及史前学年鉴》中首先使用了“史前” 一词 ; ➢1865年,英国考古学家约翰·鲁伯克在《史前时代》 一书中以“史前”为主题,论述了人类的远古史;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使 用了“史前”概念;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第56页,文物出版社,1986年。
一、 “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史前考古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介于人文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地质学 生物学 地理学


历史学
考 古
民族学

社会学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1.遗物: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旧石器时代的遗迹种类较少,有居住遗迹、用火遗迹、狩猎时挖掘的陷 坑(井)埋葬死者的墓葬等。 ➢新石器时代的遗迹种类增多,有房屋基址、柱洞、灶坑(台)、水井、 道路、防御性的壕沟或城墙、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葬、烧造陶器 的陶窑等。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史 前 灶 址 复 原 图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窖穴
全新世 更新世 上新世 中新世 渐新世 始新世 古新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代号
Q4 Q N2 N1 E3 E2 E1
一、 “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1884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 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也使用了 “史前”一词。
➢1888年,英国《泰晤士报》正式使用了这个名词。
一、 “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有史 以前之时代”一节中,介绍了丹麦皇家 博物馆馆长汤姆森的“史前三期”说:
“所谓史前三期:其一石刀期,其二铜刀 期,其三铁刀期,而石刀期又分为新旧两期, 此进化之一定阶段也。”
旧石器时代遗址一般规模较小,遗迹的种类较 少,多以居址为中心。旧石器时代遗址可分为 两类:居址类型和非居址类型.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居址类型:可分为洞穴遗址、岩棚遗址、旷野遗址等。
北京猿人洞穴遗址
许家窑旷野遗址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非居址类型,包括肢解猎获物的屠宰埸和石器制造埸等。
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应有各类打制石器、骨 器和竹、木器等。但竹、木器易于腐坏,很难 保存至今。故旧石器就成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 最主要的遗物。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种类大大增加,有磨制石器、玉器、陶器、骨器 和少量的铜器等。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2. 遗迹: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不可移动性的遗存。
——《饮冰室合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9年
一、 “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1902年,汪荣宝在《译书汇编》杂志上发表了《史 学概论》,第一次介绍了史前考古与历史考古的划分:
“一般所谓考古学者,常分为书契以前与 书契以后之两部。”
一、 “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司马迁
顾颉刚
信古 → 疑古
李济
→ 考古
一、 “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文字的有无,是划分“史前时期”和“历史 时期”两大发展阶段标志。 ❖史前时期——文字出现以前的时期 ❖历史时期——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时期
一、 “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史前考古学与史前史
“史前时代的考古学,提供并研究文字产生 之前人类历史的资料;换言之,史前人类历史的 全部资料,都是由考古学产生的”。
房址
陶窑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2. 遗迹: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不可移动性的遗存。
遗迹名 灰坑或窖穴
井 灶址 窑址

遗 迹 名 代号 遗 迹 名 代号
H
壕沟
G
墓葬
M
J
房址
F
瓮棺
W
Z
道路
L
Y
柱洞
D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3.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 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1.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存相对年代的判断,主要依据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对比。 2.第四纪地质学对各类地层沉积环境和气候演变规律的研究,是考古学恢复 古人类生存的古地理、古气候条件必不可少的依据之一。
(二)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代
1.地层及其划分、对比方法 地层: 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 时间涵义是指地层形成的时间(厚度及顶、底界 面);空间涵义则指地层分布的范围。
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研究那些层位是相当的、在时间上是同时的, 这叫地层的对比。
2.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地层单位
宇界系统阶
地质年代单位 宙 代 纪 世 期
地质年代 第四纪








中 生

白垩纪 侏罗纪 三叠纪
二叠纪
宙 古
石炭纪
泥盆纪 生
志留纪
代 奥陶纪
寒武纪





震旦纪




地质年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