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果糖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低聚果糖(Fructo oligosaccharide)

低聚果糖(Fructo oligosaccharide)

第二节 FOS的物理化学性质
2.5 FOS产品的水分活度
0.85
66
72
图2-3 低聚果糖、蔗糖、葡萄糖、55%的果糖和山梨醇的水分活度
大部分细菌无法在水分活度(Aw)<0.85的环境下繁殖, 美国规定库存食品水分活度Aw不能超过0.85。
第二节 FOS的物理化学性质
2.5 FOS产品的吸湿性
图2-4 低聚果糖、果糖、山梨醇、麦芽糖和蔗糖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水分含量
第五节 FOS的生产工艺及产品分析
5.3 FOS产品分析方法举例
DP Reference
FOS
Peak No. Ret. Time DP*
1 2 3 4 22.5 30.9 34.6 37.1 min min min min 2 3 4 5
Identity**
Sucrose Kestose Nystose 1--fructo-furanosyl-D-nystose
芦笋 甜菜叶
菊苣 洋葱 龙舌兰
第四节 FOS的生产用酶
4.2 植物来源的果糖转移酶催化反应举例(一)
1-SST
6-SFT
6G-FFT
第四节 FOS的生产用酶
4.2 植物来源的果糖转移酶催化反应举例(二)
sucrose:sucrose 1fructosyltransferase
黑麦双叉寡糖
fructan:fructan 1fructosyltransferase
504
Nystose 1-β-fructofuranosyl-Dnystose
666
C30H52O26
828
第一节 FOS概 述
1.5 低聚果糖各成分的天然分布
低聚果糖 GFn 分 布

《低聚果糖》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低聚果糖》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低聚果糖》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发酵分委会(TC64/SC5)上报,被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项目编号20142790-T-469。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发酵分委会(TC64/SC5)归口。

2.简要起草过程《低聚果糖》国家标准自发布以来已实施多年,由于低聚果糖在我国发展更新较快,某些指标、方法不再适应市场需求。

为了规范行业生产、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根据行业需要,对低聚果糖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组织开展《低聚果糖》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2015年9月发文征集起草单位及资料,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2015年10月-2016年4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通过前期收集到的资料和建议提出标准草稿,下发各起草工作组成员。

根据意见反馈情况,提出标准文本讨论一稿,筛选可行的检测方法。

2016年5月-10月,在北京召开标准研讨会。

综合各方意见,组织完成低聚果糖含量方法比对工作,形成分析报告。

2016年10~11月,对7家企业117份样品整理分发、组织测定,结果汇总分析后确定指标设置,经起草组内确认后,月底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2016年11 月提出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稿,开展行业公开征集意见工作。

3.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本标准由(暂略)等单位共同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暂略)。

所做的工作: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全面起草工作,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制定研究方案,以及标准起草和编制说明编写等组织、协调、审核工作。

其他起草单位协助搜索技术资料并研究分析,进行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参与研究方案确定,对本标准各版本涵盖的全部内容提出编写和修改意见。

二.主要内容的说明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1-2009的规定,在GB/T 23528-2009《低聚果糖》(以下简称原标准)基础上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具体如下:1.范围描述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情况,与原标准相比增加了对低聚果糖的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的规定。

低聚果糖介绍

低聚果糖介绍

低聚果糖和菊粉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量
低聚果糖抑制致病菌生长
低聚果糖提高消化功能和规律性
改善肠胃功能
防止或治疗腹泻 某些腹泻可能是由于减少或缺乏双歧因子来抑制大肠杆 菌或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 低聚果糖能选择性的刺激结肠的有益菌 (如双岐杆菌) 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来治愈腹泻
减少/防止便秘 试验表明服食适当量的低聚果糖能使便秘患者减低便秘 ,提高大便的次数from 1-2 to 8-9 / 周
低聚果糖安全性
低聚果糖天然存在,代用品结构与天然的完全相同 原料来源于蔗糖 安全性被广泛的认可 世界范围内有二十多年的实际的使用历史 没有GMO没有过敏源 酶加工过程保证品质的一致性
低聚果糖天然存在
植物 名称
低聚果糖(%)
占新鲜材料 占干材料
占总糖
水分 (%)
总糖 (%)
洋葱
2.8
对不同年龄人士的试验结果显示, 人一出生即有细菌定植在肠道内, 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双歧杆菌 数量可达总菌数的90%以上,此 时婴儿免疫力强,消化吸收好, 不上火,抵抗力强,排便正常。 断乳儿和成人的双歧杆菌减少, 老年人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减至 10%左右,身体强壮的青年人和 长寿老人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则 明显比体弱多病的人多。所以, 微生态学家也把双歧杆菌数量称 为“健康指数”。
低聚果糖的生产方法: 1、以蔗糖为原料,用生物方法进行转化 2、从低聚果糖含量高的天然植物菊芋或菊苣中提取
低聚果糖分子结构清楚
GF2
GF3
GF4
低聚果糖天然存在
存在于大约36000多种植物中。也就是说每天约要吃22 个香蕉,15个洋葱或者383瓣大蒜才等于4克的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和菊粉及菊苣低聚糖的区别

低聚果糖与乳果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低聚果糖与乳果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低聚果糖与乳果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低聚果糖和乳果糖都是常见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成分,它们在人类健康和饮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低聚果糖是一种寡糖,主要存在于天然食材中,如洋葱、韭菜、大蒜等,可以被益生菌利用,对肠道有益,同时具有调节血糖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而乳果糖则主要存在于乳制品中,是一种天然的甜味剂,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低聚果糖和乳果糖的特点、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两种食品成分,并为食品工业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将简要介绍文章的大纲,并说明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然后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内容安排和重点讨论的内容。

最后将强调文章的整体框架和逻辑,提供读者一个清晰的阅读指引。

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低聚果糖与乳果糖这两种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特点、应用领域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两者的详细比较,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对这两种成分的深入探讨,也有助于推动功能性食品的发展,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

2.正文2.1 低聚果糖低聚果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一些植物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由寡糖和多糖组成。

它在人体肠道内不被吸收,而是被益生菌利用作为能量来源,从而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

因此,低聚果糖被认为是一种益生元,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研究表明,低聚果糖对促进钙的吸收和提高骨密度有积极作用,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益处。

此外,低聚果糖还具有调节血糖、促进饱腹感、降低血脂和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对于预防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益处。

在食品工业中,低聚果糖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中,如益生菌饮料、营养饼干、膳食纤维添加剂等。

由于其良好的耐热性和耐酸性,低聚果糖也可以用于烘焙食品和乳制品中,丰富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营养强化剂 低聚果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低聚果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果糖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果糖。

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果糖是以白砂糖、蔗糖为原料经来源于黑曲霉的酶或米曲霉的β-果糖基转移酶酶作用,经提纯、干燥等工艺制得的蔗果三糖(GF2)至蔗果六糖(GF5)的混合物,或以菊苣为原料,经部分酶水解后提纯、干燥等工艺制得的蔗果三糖(GF2)至蔗果八糖(GF7)以及果果二糖(F2)至果果八糖(F8)的混合物。

2 结构式
按结构分为蔗-果型(G-F)低聚果糖和果-果型(F-F)低聚果糖。

分子结构分别如下:
蔗-果型(GF n)低聚果糖分子结构示意图果-果型(F n)低聚果糖分子结构示意图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3.3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用量依据精编版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用量依据精编版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用量依据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用量依据----摘自:腾超.功能性寡糖研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1):123-128----摘自:黄婧,辛修锋.低聚异麦芽糖的安全性和法规[J].产业市场,2009,17(16):28-30低聚果糖:我国最早关于低聚果糖的法规为1990年国家轻工业部的行业标准《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该标准在定义中说明:功能性低聚糖具有糖类的特性,可直接作为食品配料。

7年后,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实施,低聚果糖又可以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应用于保健食品中。

2006年,卫生部批准低聚果糖作为新资源食品。

随着低聚果糖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大,到200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低聚果糖国家标准(GB/T23528-2009),在定义中明确——低聚果糖属于食品配料,正式取代了低聚果糖作为新资源食品这一身份。

所以说,低聚果糖仅能作为营养强化剂显然是非照常片面的。

低聚果糖是由蔗糖或菊苣、菊芋为原料生产的。

作为一种混合物,除功效成分低聚果糖本身外,也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这些非功效成分。

低聚果糖要想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在纯度上就必须达到更高的要求,普通低聚果糖(符合GB/T23528)中的大多数型号是不符合纯度要求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的《婴儿配方食品和婴儿医用特殊目的食品标准》(CODEXSTAN72-1981)要求婴儿配方食品里不得添加蔗糖或果糖(除非特殊需要),以免危害果糖不耐症的婴儿。

2006年9月,卫生部办公厅给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关于低聚果糖使用问题的复函》中指出:低聚果糖作为新资源食品,可以用于除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中。

低聚果糖糖

低聚果糖糖

低聚果糖低聚果糖可以使糖尿病患者也能够服用的原因:是因为正常人的体内没有一种酶可以水解低聚果糖这种碳水化合物!所以它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服用!低聚果糖Fructo oligosaccharide,FOS又称蔗果低聚糖,是由1~3个果糖基通过β(2—1)糖苷键与蔗糖中的果糖基结合生成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等的混合物。

100克干重菊芋中约有60—70克菊粉,菊粉是通过线性的β—2,1—糖苷链连接的果聚糖,其末端为一蔗糖基。

故以菊芋粉为原料用菊糖内切酶水解作用,经精制最终可得低聚果糖浆。

低聚果糖是指2~5个果糖基为链节,以一个葡萄糖基为链的端基,以果糖基→果糖连接键为主体骨架连结形成的碳水化合物。

即是指1~4个果糖基以β-2,1键连接在蔗糖的D-果糖基上而形成的蔗果三糖(GF2)、蔗果四糖(GF3)、蔗果五糖(GF4)和蔗果六糖(GF5)的混合物。

商品低聚果糖一般还含有少量蔗糖、果糖、葡萄糖。

(参考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国家标准中的定义)低聚果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

甜度为蔗糖的0.3-0.6倍。

既保持了蔗糖的纯正甜味性质,又比蔗糖甜味清爽。

是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促进钙的吸收,调节血脂,免疫调节,抗龋齿等保健功能的新型甜味剂,被誉为继抗生素时代后最具潜力的新一代添加剂——促生物质;在法国被称为原生素(PPE),已在乳制品、乳酸菌饮料、固体饮料、糖果、饼干、面包、果冻、泠饮等多种食品中应用。

低聚果糖除具有一般功能性低聚糖的物理化学性质外,最引人注目的生理特性是它能明显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种群比例,它是肠内双歧杆菌的活化增殖因子,可减少和抑制肠内腐败物质的产生,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调节肠道内平衡;能促进微量元素铁、钙的吸收与利用,以防止骨质疏松症;可减少肝脏毒素,能在肠中生成抗癌的有机酸,有显著的防癌功能;且口味纯正香甜可口,具有类似脂肪的香味和爽口的滑腻感。

近几年低聚果糖的产品风靡日、欧、美等保健品市场。

低聚果糖原料

低聚果糖原料

低聚果糖原料
低聚果糖是一种新型的低甜度功能性寡糖,是由麦芽糊精、蔗糖、果糖等多种单糖分
子通过水解反应形成的,它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低聚果糖的原料主要是淀粉和蔗糖等,其中淀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多糖,
它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储藏能量的形式。

淀粉分子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通过淀粉酶的作用,淀粉分子可以被分解成葡萄糖单元。

低聚果糖的制备过程中,淀粉通过酶法水解,得
到低聚糖和葡萄糖,再通过分离纯化和精制等多道工艺,得到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的另一种主要原料是蔗糖,蔗糖是一种重要的糖类,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的产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通过缩合反应形成
的二糖,它可以通过酸解、酶解等方式分解成单糖。

低聚果糖的主要原料淀粉和蔗糖,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来源。

其中淀粉可以从多
种植物中提取,如玉米、小麦、马铃薯等,这些植物储藏作物,富含淀粉,并且产量大,
适合进行规模化生产。

而蔗糖则来源于蔗糖蔗或甜菜,这两种作物产量高,可以全年进行
生产。

综合来看,低聚果糖的原料丰富多样,多种原料的选择也使得其生产成本下降。

同时,低聚果糖的制备工艺简单,不需要高压高温等极端条件,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广泛
的市场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聚果糖》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发酵分委会(TC64/SC5)上报,被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项目编号-T-469。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发酵分委会(TC64/SC5)归口。

2.简要起草过程
《低聚果糖》国家标准自发布以来已实施多年,由于低聚果糖在我国发展更新较快,某些指标、方法不再适应市场需求。

为了规范行业生产、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根据行业需要,对低聚果糖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组织开展《低聚果糖》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2015年9月发文征集起草单位及资料,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2015年10月-2016年4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通过前期收集到的资料和建议提出标准草稿,下发各起草工作组成员。

根据意见反馈情况,提出标准文本讨论一稿,筛选可行的检测方法。

2016年5月-10月,在北京召开标准研讨会。

综合各方意见,组织完成低聚果糖含量方法比对工作,形成分析报告。

2016年10~11月,对7家企业117份样品整理分发、组织测定,结果汇总分析后确定指标设置,经起草组内确认后,月底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2016年11 月提出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稿,开展行业公开征集意见工作。

3.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
本标准由(暂略)等单位共同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暂略)。

所做的工作: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全面起草工作,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制定研究方案,以及标准起草和编制说明编写等组织、协调、审核工作。

其他起草单位协助搜索技术资料并研究分析,进行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参与研究方案确定,对本标准各版本涵盖的全部内容提出编写和修改意见。

二.主要内容的说明
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的规定,在GB/T 23528-2009《低聚果糖》(以下简称原标准)基础上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具体如下:
1.范围
描述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情况,与原标准相比增加了对低聚果糖的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描述了本标准中引用的标准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与原标准相比,增加了聚合度的定义,便于对低聚果糖各物质成分名称、分子式和结构式的描述。

聚合度定义与GRAS相关公告(GRN No. 537、GRN No. 392)一致,定义为果糖基和葡萄糖基的数目之和。

2)调整了低聚果糖定义,从低聚果糖分子结构的角度对“低聚果糖”进行了定义。

随着试验分析技术的进步,实际检测和近年研究发现蔗糖来源的低聚果糖还存在β(2→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具有功能的同分异构体,因此由原标准定义中的“β(2→1)糖苷键”调整为统称的“β-糖苷键”。

低聚果糖存在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末端带有葡萄糖基,一种不带有葡萄糖基,因此根据产品实际情况,增加“末端带有α-D-葡萄糖基、聚合度为3~9,或不带有α-D-葡萄糖基、聚合度为2~9”的描述。

删除“属于食品配料”的描述,增加“注:可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3)原标准中“低聚果糖总含量”调整为“低聚果糖含量”。

依据对低聚果糖的定义,增加相应的蔗-果型(GFn)、果-果型(FFn)的描述。

该定义包含了蔗糖来源和植物来源的低聚果糖产品中可能存在的低聚果糖各物质。

4.名称、分子式、结构式
增加对低聚果糖分子式、结构式的描述,依据低聚果糖的定义相应描述。

5.产品分类
按生产原料及工艺分为蔗糖来源的低聚果糖和植物来源的低聚果糖,分别从原料和生产工艺角度加以定义,定义参照新食品添加剂公告(2009年第11号、2012年第6号、2013年第8号)并适当调整。

删除了按结构分类,将其调整到低聚果糖的结构式中区分。

按形态分为液体产品和固体产品,与原标准一致。

6.要求
感官要求
由文字描述调整为表格形式,描述内容无明显变化,根据产品实际进行描述。

增加植物来源的低聚果糖存在结晶析出的情况说明。

理化要求
——结合样品征集情况,为丰富行业产品种类,增加F80、F75和F85型产品类型。

——原标准液体产品干物质50型≤%,其他≤%。

根据征集样品结果,50型液体产品干物质要求可以达到与它型号液体产品一致要求统一到75%。

——根据产品跟踪分析,存在产品货架期pH降低情况,按控制的成品,接近保质期(低聚果糖含量等其他指标合格情况)时已下降至甚至以下,特别是征集样品中液体
类型产品。

因此,pH值调整为。

——电导灰分修订为灰分,指标不变。

——色度非安全指标,也非国际标准中要求,但反映产品一定质量。

发现在保质期内产品色度会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变大,如果作为终端产品在贮藏期间色度出现超标情况。

结合样品普查结果,指标调整为。

——透光率指标维持不变。

食品安全要求
即原标准中的“卫生要求”;根据成分性质接近于淀粉糖类,产品安全要求主要符合GB15203《食品安全标准淀粉糖》的规定。

7.试验方法
低聚果糖含量测定
原标准方法主要适用于蔗糖来源(蔗果三~六糖);植物来源组分复杂、构型多、同分异构体多(蔗果三~九糖、果果二~九糖、6-蔗果三糖、6-蔗果四糖)。

工作组主要针对植物来源的低聚果糖产品的低聚果糖含量试验方法开展研究,实验选取了不同形态、型号、企业的植物来源的7种样品。

对国内外文献法规、企业使用方法研究,最终选择比对原方法在内的6种方法,筛选确定最适方法。

对方法的比较从色谱分离效果、检测数据和方法普及型三方面分析,建议选择高效液相-蒸发光色谱法作为第一法,作为原标准方法为第一法(蔗糖来源仍可以使用原方法),为仲裁法;离子色谱法为第二法。

灰分测定方法
采用GB 标准最新拟修订的方法,经检测比对方法差异较小,产品指标符合要求。

8.检验规则
——根据生产实际修改组批定义;
——删除了出厂检验项目中菌落总数的检验要求;
——增加了3项及以上指标不合格的情况判定;
——与原标准相比,语言描述略有调整,无实质性变化。

9.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与原标准相比,调整了部分描述。

标志要求按照GB 7718 和GB/T 191规定执行,不再对标签具体内容重复规定,增加“根据产品特性,还应标注产品类型及产品来源”的规定。

其他要求与原标准基本一致。

10.附录
与原标准相比,由于设备进步自带温度换算,删除原附录A干物质(固形物)含量与温度换算表。

删除原附录B果糖基转移酶酶活力定义及测定,内容另行制定标准加以规定。

删除原附录C低聚果糖在食品中的推荐使用量。

增加附录A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低聚果糖标准品的谱图,附录B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低聚果糖的谱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