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中西医认证及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和西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比较研究

中医和西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比较研究

中医和西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比较研究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存在许多区别。

其中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而西医则更加注重病症的确切诊断。

本文将对中医和西医的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劣与适用场景。

一、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中医辨证论治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症状,包括舌苔、脉搏、面色、尿色等,从而确定病因和病机。

中医将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类,通过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治疗。

1. 辨证方法中医的辨证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舌苔颜色等来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咳嗽声等来辨识疾病。

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和感受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切诊则是通过触诊病人的脉搏,从中诊断病情。

2. 辨证分类中医辨证分为八纲、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表里虚实等方面。

八纲辨证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分为寒热表里、虚实等。

气血津液辨证是通过观察体液的量、质和病人的气血情况来判断病情。

脏腑经络辨证是根据器官功能的异常判断疾病。

二、西医辨证论治方法西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更注重疾病的确切诊断和治疗。

西医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技术等手段来获取数据,以进行病情分析和设定治疗方案。

1. 病史和体格检查西医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辨识疾病。

病史询问包括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和当前症状等。

体格检查是对病人身体的全面检查,包括听诊心肺、触诊脏腑、观察皮肤和黏膜等。

2.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技术西医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等,以获取更多的体征和病情数据。

此外,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CT扫描等可以提供更清晰的病变图像,帮助医生进行确切的诊断。

三、比较与研究中医和西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各具特色,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1. 优势与特点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注重整体观察病人,通过望、闻、问、切综合诊断,可以从根本上寻找病因,调节人体平衡。

对亚健康状态“上火”的中医诊断与健康管理

对亚健康状态“上火”的中医诊断与健康管理

对亚健康状态“上火”的中医诊断与健康管理摘要】目的调查体检人群中亚健康状态“上火”的发生率和症状特点,探讨并提出上火的中医保健指导方案。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58例体检者进行上火的回顾性调查。

对303例上火者和145例非上火者的症状和舌象特征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1)在758例体检者中,有上火经历的占91%;正在上火期间者占4.2 %,女性的上火发生率高于男性。

(2)上火的症状主要有口干、口渴欲饮、情绪急躁、小便黄、多梦、眼睛干涩等。

上火者与非上火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的症状有咽痛、头痛、头晕、齿龈疼痛、心烦、口角糜烂、口苦、口臭、痤疮、小便黄、便秘等。

(3)上火的舌象特征为舌红、舌尖有红点、舌苔淡黄而少津。

(4)上火者的体重指数增加、尿酸值升高。

结论上火是一种以轻浅的津液受损和内热为特征的亚健康状态,与躯体或心理的应激障碍相关,部分上火者具有中医的偏热体质或阴虚体质。

可采用中医的饮食调节、体质调节、心理调节的健康管理方法解除和预防上火。

【关键词】上火亚健康中医诊断体质调节健康管理Sub-health diagnosis and TCM health management on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in body check peopl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symptoms of suffering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which is one kind of sub-health state and to explore and raise Chinese medicinehealth guidance program. Methods: To do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experience of suffering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in 758 body check people by questionnaire and to compare symptoms and tongue demonstration of 303 people who are suffer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with 145 people who are not. Results: (1) 91% of 758 body check people have the experience of suffering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and 4.2% are suffering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when surveyed in. The incidence of excessiveinternal heat in female is higher than in male.(2) Main symptoms of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include dry mouth, thirsty to drink, restless or impatience, yellow urine, dream disturbed sleeping, dry eyes and so on. Comparing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are statistic significance(P<0.01) in the symptoms like throat pain, headache, dizziness, gingival pain, upset, mouth erosion, bitter taste of mouth, foul breath , acne, yellow urine, constipation and so on.(3)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ngue demonstration display as red tongue, increased prickles on tongue tip, light yellow and dry fur. (4) People whowere suffering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usually has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and uric acid. Conclusion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is a sub-health state with lightly impaired body liquid and internal heat, it is correlated with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stress disorder, and parts of people who were suffering from it are of predominant yang or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We can release and prevent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by taking appropriate health management just like diet adjustment, constitution adjustment, and mental adjustment.【Key words】Excessive internal heat; Sub-health; TCM diagnosis; Physical conditioning; Health management“上火”是一种民众知晓率很高的亚健康状态。

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浅谈对亚健康状态辨识干预的几点思考

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浅谈对亚健康状态辨识干预的几点思考

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浅谈对亚健康状态辨识干预的几点思考杨志敏;黄鹂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12(33)1
【摘要】@@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也称"第三状态",随着社会压力明显加大,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困扰生活的问题.近年来,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国家在十一五支撑计划中重点资助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工作.由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繁芜复杂,症状交叉重叠,个体间差异较大,故很难从人体器官系统对亚健康状态人群进行分类、但由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众多,目前医疗资源难以对患者进行逐一干预,这就需要找出一种合理的辨识和分类亚健康状态的途经和方法.
【总页数】1页(P4)
【作者】杨志敏;黄鹂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广州,5101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社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及干预措施 [J], 颉志刚;杨尧辉
2.南京市部分企事业职员亚健康状态的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干预 [J], 龚秀琴
3.杭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从体育锻炼角度出发 [J], 汪凌
4.少儿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识与防治探析 [J], 陈宝华;张云龙;冯时;邱渊铭;郭靖静;
赖鹏华;卢大为;杨宗保
5.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识探析 [J], 陈宝华;张云龙;冯时;黄婉仪;杨宗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健康及中医的辨证施治

亚健康及中医的辨证施治

亚健康及中医的辨证施治李果兖矿集团煤业公司鲍店煤矿医疗救护中心邮码:273513 山东邹城联系电话:187********摘要:亚健康属于中医未病范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亚健康的干预措施以中医药最具特色和优势,亚健康也需要中医辨证论治,但现在临床上的辨证分型又不统一,在临床治疗中缺乏客观化、规范化的问题,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辨证施治;虚实夹杂;规范化1 亚健康概述亚健康属于中医未病范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500万年龄介于20—64岁之间的成年人因亚健康状态而死亡。

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2]。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状态、亚临床状态、病前状态、潜病期、灰色状态等, 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健康状态, 此时机体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 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 表现在人的生命活力下降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 身心出现种种不适。

亚健康状态最典型的表现是疲劳, 与疲劳相伴的则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不适。

2 亚健康的中医辨证施治长期以来大多数人认为身体差了就需要“补”,人们也喜欢服用补药。

但也有人[3]认为对于亚健康群体而言,大多数不属于虚证。

现今造成亚健康的原因,营养过剩、代谢失常及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超过心理应激能力者为大多数。

因此,对于亚健康者来说,重要的不是“补”,而是“调整”。

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亚健康也需要中医辨证论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才能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但现在临床上的辨证分型又很不统一,现简要介绍如下:祝倩[4]将亚健康辨证分以下5 型施治:(1)肝气郁结型:宜疏肝理气解郁,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脾胃虚弱型:宜健脾益胃,方药:四君子汤加减;(3)心脾两虚型:宜健脾养心,方药:归脾汤加减;(4)肝肾阴虚型:宜滋补肝肾,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5)肺气亏虚型:宜补肺固卫,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亚健康状态调理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亚健康状态调理的效果分析
减治疗 , 1剂/ d , 每天水煎 , 分 2次 温服。组方构 成 : 和 胃安 神
健康症状 的先导标 志 , 是 患者对 自身 睡眠质量 不满 足的一 种 主观体验 , 同时也容 易出现心烦 易怒 、 焦虑 、 心情抑郁 等症状 。 数千年来历代 医家在 中医药治疗失眠实践 中积 累了大量而 丰
量表与抑郁量表的调查 , 然后进行评分 。
虑与抑郁的积分显 著降低 , 患 者的疲 劳程度 与不 良心理状 况
明显改善 ( P< 0 . 0 5 ) 。表明 中西 药结合治 疗能有效 降低亚健
1 . 4 统计 学方法 : 利用 S P S S I 3 . 9软件 , 治疗前后各 量表得 分 对 比采用 t 检验 ,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值。
[ 关键词 ] 中西 医结合和治疗 ; 调理 ; 亚健康 ; 疲 劳
在2 0 0 9年卫生部首次公布 中 国居 民健康素养 的调查结 果显示 , 中国企业员工有超过六成员工处于 “ 亚健康状态 ” , 精
表 2 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得 分的变化 ( i ± s , 分)

英人 群 和 企 业 高 管 比例 为 9 1 %和 8 6 %; 过劳现象 占 1 0 . 3 %I t ] 。亚健康是 指人 体处 于健 康 与疾 病 之问 的过 渡状 态, 医学检验元病 症 , 但 自我感 觉身体 不舒服 的感觉 。疲 劳 、 焦虑与抑郁是亚健 康 的主要因 子, 他 是因过度 劳动 而引起 的 种劳动能力的下降 J 。中医思想在亚健康的治疗上有独 特 的优势 , 近年来也得 到了广泛 推广应 用 】 。本 研究 旨在探讨
法 主方 : 半夏 1 O g 、 炒枣仁 1 5 g 、 石菖蒲 1 0 g 、 陈皮 l 5 g 、 茯苓 1 5 g 、 合欢皮 l 0 g 、 连翘 1 5 g 、 白术 l 5 g 、 甘草 6 g , 肝郁 脾虚加 柴 胡、 白芍 , 脾 胃不 和加厚朴 、 莱 菔子 , 痰热 内扰加竹茹 、 栀子等。 1 . 3 观察指标 : 所有 患者在治疗 前后都进 行疲劳 量表 、 焦 虑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评价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评价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评价摘要】亚健康状态为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游移大状态。

基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亚健康状态的游移特性,其游移区间上涉健康低质状态;下及疾病亚临床状态。

因此,理论上有必要从上游界定健康状态与健康低质状态;从下游界定疾病亚临床状态与疾病状态,进而完善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定义。

《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曰:“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病者,谓之因。

”《医学源流·脉症于病相及论》还曰:“症者,病之发现也。

”故亚健康亦可称亚健康疾病。

如主观性亚健康疾病和诊断性亚健康疾病。

持续三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亚健康疾病,即为亚健康状态。

包括主观性亚健康状态和诊断性亚健康状态。

人们一般都将亚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

二者集合基本吻合,却小有差别,就像点与线的关系一样。

从某种意义讲,主观性疾病和诊断性疾病的二一状态即为亚健康状态;“状态医学”就等同于体质医学;病理体质亦可称亚健康状态。

此外,中医未病学的范畴包容了亚健康的内容;未病学的重点就是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中医评价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卫生健康前移的战略方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状态中医干预研究”重点项目。

包括中医药防治常见病的研究;亚健康状态的评价和中医干预;针灸诊疗方案和评价研究;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传承研究。

着手建立和健全亚健康状态的诊断、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有效干预、共性管理和共性支撑技术。

研究亚健康与体质的关系;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亚健康状态防治体系。

目前亚健康状态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判断标准,中、西医对亚健康状态的理解和界定范围存在很大差异。

围绕亚健康状态的内涵,还包括中医临床辨识、分类、中医药干预等关键科学问题,这些均是临床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 亚健康状态的内涵和定义中医学的现代概念是状态医学,它研究的是人的生命体和生命力在大生态环境下某一时间所表现出来的情状势态,包括正常运转的健康状态、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1]。

中西医结合疲劳性亚健康判定标准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疲劳性亚健康判定标准的探讨
j室 l医药_O 9 三 2 } 2 O 乌 生且 — 鲞 第— 盟 一 e i u a o Taioa C i s M dc eA  ̄ 2 0 . o 2 ,o _ 4 B j g o n d i — — e ei n _ in J r l f r tn l hn — — — i p 0 9 V 1 8 . e … . N4
十一 五 ”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划 重 点 项 目(06 A 1B 5 2 0 B I3 0 ) 作者 单 位 :0 0 9 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基础 医学 院 中 医 诊 断 系 10 2 .
中医 杂 志 ,0 74 () 9— 9 . 2 0 ,8 : 3 2 8 42
中 医基 础 医学 杂 志 , 0 4,0 5 : 5 20 1 ( ) 2 . 3 【】 刘 保 延 , 永 炎 . 候 、 、 的概 念 及 其关 系 的  ̄ - 1 2 王 证 证 症 [. J
将失 去生命 力 ; 同时 , 离开 “ 病症结 合” “ ” ,症 的分类也 将失 去其 临床 价值 。以 “ ” 病 为核 心 , 结合 现 代 医学 “ ” 病 的明确 分期 、 分型 以及病 情轻重 的 区分 。 时考 同 察“ 的表现以及 “ 病” 病人 ” 的表 现 . 并以病人 的表 现做 为人群分类的依据 . 将有 助于提高对“ ” 症 分类规 律的
究样本较 理想的入组指标 和研 究因素的变量形式 , 有 助 于分类研究 . 便于将观察结果做统计学处理 . 更利 于
讨, 以冀 对亚健 康的研 究有所裨 益 。
阶段 、 某一特定 的病情或某种发展趋势下 . 其临床症状 群在构成 、 轻重 、 相互关系等分布上往往会 呈现出某些 稳 定的特征 和规律 , 而以这种相对稳 定的 “ ” 症 的分类 为基础的中医辨证将大大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

?亚健康的临床辨证与治疗

?亚健康的临床辨证与治疗

亚健康的临床辨证与治疗1、亚健康的脉象亚健康的脉象:弦细。

弦细是橈动脉在医生指下的意象。

脉管象琴弦、弓弦一样紧张而体态较细,按在指下有琴弦或弓弦的感觉。

这个意象是血管拘急的状貌,是表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血管舒缩调节中的不和谐。

血管常处於紧张状态,这表明交感与副交感的调节失常。

这种脉象中所表现出的症状中,也存在交感与副交感调节失常。

2、亚健康的舌象亚健康的舌象:苔薄白少津,或白厚粘滑无津。

这两种舌苔都表现分泌失调。

正常舌象顏色红淡,苔少津液多。

舌苔是粘稠唾液分泌多,稀薄唾液分泌少形成的。

因粘稠唾液中含有蛋白,附著在舌面形成舌苔。

白厚而粘的舌苔除分泌失调外,消化系统中,特别是结肠中有害物未能排除。

这两种舌象都见於亚健康中。

3、亚健康的症状亚健康的症状如上面所述,症状很多,而且出现全身内外各个部位,极容易造成误诊。

而有几个主要症状必然出现,要是有几个症状中的一个便可诊断為亚健康,不必这几个症状都有。

我们称这几个症状為“必然症”。

其他症状或有或无,或多或少,都不重要,都不妨碍我们对亚健康的认识,这些症状我们称作“或然症”。

亚健康的必然症状是:脉弦细、舌苔薄白少津、或苔白粘厚少津、口苦咽干、神疲体倦、胸胁苦懣、食欲差、呕感、恶寒低热、头晕目眩、心情烦恼,以上是必然症。

有脉象、舌象外,十症中有一症便是亚健康。

凡亚健康患者用“生化汤”主治。

亚健康的或然症是:心悸、下肢水肿、大便秘结或有便稀、失眠或嗜睡、自汗盗汗、月经不正常、性欲冷淡、对生活厌倦、渴欲饮水、皮肤乾燥粗糙、不出汗、易感染……这类或然症有多少,有没有,都不妨碍“亚健康”的诊断与用药。

4、亚健康的治疗亚健康这个病中医认為三焦气机失调,是分泌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自主性调节系统的功能紊乱。

因功能性病变,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尚不能从物质的量化中取得病理资料。

又因為是三个系统的功能性障碍所以症状的表现很复杂。

三个系统的症状都会出现。

但最能代表分泌、代谢、免疫三个系统症状的只要一、二个便可定性為亚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健康状态中西医认证及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亚健康状态中西医认证及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张荣兴佟子林
亚健康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赫受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的确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

由于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对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内涵、外延进行严格的界定,因此,对亚健康状态准确的检测诊断较难,本文从亚健康状态中西医认证、诊断视角出发,对亚健康状态检测诊断进行探析。

一、亚健康状态的证候特点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问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的“灰色状态”,或称“病前状态”、潜病期等。

其临床突出表现特点是:“一增三减”,即:疲劳增加,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减退。

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问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科学认识亚健康状态,有必要分清亚健康状态和与相关医学问题区别:
一是亚健康状态不完全同于亚临床:尽管亚健康状态与上游的健康状态和下游的疾病状态有部分重登,但区分也是明显的。

亚临床是有主观检查证据而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如当前常见的中老年人亚临床颈动脉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较明显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甚至有斑块形成,而无临床表现;而亚健康状态者具有头痛、头晕和胸闷不适主诉,但血管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都未发现异常。

二是亚健康状态不完全等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

首先CFS具有国际统一标准,亚健康状态至今没有;其次CFS在18岁以上成人发生率仅为,而亚健康则为70%,两者间悬殊甚大;再者国内描述的亚健康状态多数通过积极干预恢复健康,CFS则仅有30%可以恢复健康状态。

三是界定亚健康状态还应注意同临床功能性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及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相区别。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亚健康状态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判断标准,中、西医对亚健康状态的理解和界定范围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均是鱼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亚健康属于祖国医学中“不寐”、“眩晕”、“头风”、“虚劳”等疾病范畴中,症状错综复杂。

我们认为,亚健康状态多由情志所伤、劳逸失节所致。

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黄帝内经。

宣明五气篇》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劳则气耗,劳则气伤。

长期情志失调,劳逸失节必然导致气血损伤,精血暗耗,阴阳失调,五脏功能受损。

中医整体观和辩证论治在防治亚健康状态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许多临床表现都可以用中医的四诊、八纲、脏腑辩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辩证、三焦辩证进行总结、归纳、概括。

现结合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将其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归纳为以下几类:

•中医证候•特征症状•基础症状•相关症状

•气虚证
•心慌、气短•胸闷、神疲•腰酸、乏力•口干、目干涩•
•失眠、健忘•压力感、多梦•心烦、咽口

•血虚证
•失眠、健忘•胸闷、气短•畏寒、喜暖•口苦、压力感•
•心慌、目干涩•多梦、入睡难•心烦、口干•
•阴度证
•头晕、头昏沉•心烦、咽干•神疲、压力感


•心慌、失眠•口干、目干涩•胸闷、气短•
•心系列
•心慌、胸闷•头晕沉、心烦
•心慌、胸闷•腰酸、乏力

•气短、头晕•咽干、多梦•气短、压力感•
•阳虚证
•畏寒、喜吸•心慌、头晕沉•神疲、压力感


•乏力、健忘•胸闷、气短•心烦、咽干•
•肝系类
•头晕、失眠•心烦、口干•心慌、胸闷•乏力、神疲•
•健忘、易怒•多梦、目干涩•气短、腰酸•
•脾系类
•心慌、头晕•腰酸、乏力•口干、咽干


•失眠、健忘•头晕沉、压力•口渴、胸闷•
•肺系类
•失眠、健忘•腰酸、乏力•口干、咽干•胸闷、气短•
•咽干
•头昏沉、压力•心烦、口渴•心慌、压力感•肾系类
•腰酸、乏力•心烦、多梦•畏寒、喜暖


•失眠、健忘
•口干
•心慌、胸闷

三、亚健康状态中西医认证及诊断标准的比较
现代医学以实验室检查为主要依据,以对抗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以疾病为王要冶疗目标。

然而,对以“不固定陈述”为主的亚健康状态难以准确定性。

我们结合亚健康状态的认证及诊断特点,通过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对西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归类。

探析亚健康状态的中西医认证及诊断标准。

这样才能借助并发挥中医治疗亚健康的优势。

才有治疗学上的重要意义。

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辩证论治对亚健康状态中医认证及诊断标准进行总结、归纳、概括。

使我们对亚健康状态的检测、诊断有了进一步认识。

同时,利用亚健康中医认证的分类标准对西医证候诊断进行归类并比较,以此为亚健康状态的诊断、评估、检查、调控、治疗等方面中西医优势的发挥提供依据。

[I]孙岸鼓,程伟。

亚健康新思维与中医学“”思想之契合。

中医药信息,2004, 21 (3)
[2]于智敏。

走出亚健康。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1。

[3]王育学。

21世纪健康新概念。

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
[4]靳丽。

亚健康目前研究的进展。

实用医技杂志,2003, 10(4)
[5]吴赛珠,宋于刚。

战胜亚健康。

第1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1。

[6]赵瑞芹。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2, 21 (4)
[7]陈家旭,李柳骥。

走出亚健康。

第1版:北京出版社,2004。

1。

[8]张庆祥,朱齐超。

亚健康与中医墓础理论述要。

中医药学刊,2003 21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