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说课讲解
《玩偶之家》教案

思考2:对话中“讨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问题,娜拉是如何看待的?
思考3:这些社会问题又将如何解决呢?
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
如何解决
妇女问题
打破“玩偶”身份
?
社会责任问题
首先不是一个老婆、母亲
首先我是一个人
法律、宗教问题
法律不讲理
牧师的话究竟对不对
思考4:你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表达有理有据。
二、掌握“社会问题剧”这一戏剧类型的阅读方法,讨论相关社会问题。
(一)剧作内容呈现的是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思考1:阅读下面文段,思考易卜生的剧作和之前的戏剧题材有什么不同?
易卜生以前的戏剧,大多以观众并不熟悉的、充满传奇或激变的故事为戏剧的核心。《玩偶之家》展现的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康之家”。剧中的人物,海尔茂是银行管理者,娜拉是家庭主妇,还有医生、小职员、寡妇、保姆、佣人,这些人物身份不带任何传奇色彩,都是许多家庭可以看到的平常人物。描写普通百姓的生活,揭示他们的处境,展现他们的感情和矛盾。
三、体会易卜生的作品是对人性的深邃思索。
思考5:时隔百余年,剧中所宣扬的妇女解放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这部剧作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易卜生留给我们伟大的问号,不仅仅是对当时社会提出种种问题,而是穿越时空,对“人”——这一本质主体“做什么样的人”,“如何为人”等终极问题进理性深邃的思考。他的戏剧技巧,无论是讨论的使用,还是突转式的结构,都是为了更好地揭示人性的复杂,展现人的精神世界的饱满与丰盈的。
《玩偶之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社会问题剧”这一戏剧类型的阅读方法。
2.提升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关注“人”性的思维品质。
《玩偶之家》教案

《玩偶之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悬念”“突转”“发现”这三种戏剧手法及其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和社会价值,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环节】导入:“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大类。
前者主要指针对作品文本进行的各个层面的细读分析,后者则包括与作品相关的传记、心理、社会研究等。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师提示:对《玩偶之家》的解读,也可以从“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这两方面去进行。
)学习活动一:鉴赏戏剧的表现手法1.问题导学:《玩偶之家》讲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而日常生活往往是平淡的,少有剧烈的矛盾冲突。
为了让故事更引人入胜,人物能有更多的机会跳出常规,展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就需要运用一些戏剧手法。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思考:这段剧本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悬念”“突转”和“发现”的戏剧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对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2.手法解析:戏剧手法知多少①悬念:在舞台上上演的戏剧作品,观众对将要发生什么事,剧情如何发展,剧中人命运如何,都会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期待心情。
这便是“悬念”。
剧作家为了调动观众的兴趣,让人物的命运走向牢牢抓住观众的情绪,从而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引发观众的深思,就必须要善于设置悬念。
②突转:舞台上表演的戏剧,因为受到表演场地和演出时长的限制,往往需要将故事发生的时空、人物高度凝练集中,不能散漫、拖沓,这就是戏剧的集中性特征。
为了实现集中性,戏剧就成为了激变的艺术。
剧中常常需要有剧情的“突转”。
所谓“突转”,是指剧情意外之转变,主人公的处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或由逆境转入顺境。
随着命运的突转,人物的内心感情也会随之发生剧烈的转变。
③发现:所谓“发现”,是指人物由“不知道”到“知道”的转变。
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的身份或是对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某些重要事实的发现,会对人物命运、处境、前途和成败产生重大影响。
说课《玩偶之家》

说课《玩偶之家》————————————————————————————————作者:————————————————————————————————日期:《玩偶之家》说课稿中文系魏莉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玩偶之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此部分,我将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分析:(授课对象、教材联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本课内容隶属于《外国文学史》学科,授课对象为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中文系必修的专业理论课。
通过文学史的介绍、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使学生扩展视野,丰富知识, 提高艺术鉴赏力,增强人文精神的,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玩偶之家》位于教材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第四节,是挪威著名“社会问题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描写的是娜拉识破丈夫海尔茂自私、虚伪的面目,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玩偶地位,继而离家出走的故事,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的不合理,提出了妇女解放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前一节课已经介绍了易卜生的生平、创作概况及其对文学的重要贡献,在学生已阅读《玩偶之家》剧本的基础上开始本节的教学。
本节课介绍《玩偶之家》情节,使学生掌握作品主题、娜拉形象和艺术特色,探究造成其玩偶地位的多种原因,并且通过中国文人对娜拉出路的解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按照大纲要求,结合作品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作品思想内容、娜拉形象和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娜拉形象,提高学生理解把握作品的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娜拉的遭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家庭观的教育,培养独立、自信的意识。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等素养的人才不仅是“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是21世纪人才规格的重要标准。
《玩偶之家》 讲义

《玩偶之家》讲义一、作品背景《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于1879 年出版。
19 世纪的挪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样的背景下,易卜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作了这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作品。
二、主要人物1、娜拉娜拉是剧中的核心人物,她原本是一个天真、善良、对家庭充满热爱的女性。
在丈夫海尔茂的“呵护”下,过着看似幸福的生活。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逐渐觉醒,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终毅然出走。
2、海尔茂海尔茂是娜拉的丈夫,一个自私、虚伪、大男子主义的人物形象。
他在表面上对娜拉关怀备至,但当娜拉的行为可能影响到他的名誉和地位时,他立刻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三、情节发展故事始于娜拉为了给丈夫治病,瞒着他借了一笔债务。
多年后,娜拉的秘密被揭露,海尔茂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对娜拉进行了无情的指责和辱骂。
然而,当危机解除后,海尔茂又试图挽回娜拉。
但此时的娜拉已经觉醒,她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也明白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最终选择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四、主题探讨1、女性的觉醒与独立《玩偶之家》深刻地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问题。
娜拉的觉醒和出走,代表了女性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这部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激发了无数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2、婚姻与家庭的真相作品揭示了婚姻中可能存在的虚伪和不平等。
海尔茂对娜拉的态度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婚姻关系在利益和名誉面前的脆弱性。
同时,也让我们思考真正健康、平等的婚姻应该是怎样的。
3、社会道德与人性的批判通过对海尔茂等人物的刻画,易卜生对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批判。
人们在表面上遵循着道德规范,但在关键时刻往往暴露出自私、虚伪的一面。
五、艺术特色1、巧妙的情节设置剧情紧凑,充满悬念和转折。
娜拉的秘密借债以及后来的危机揭露,让观众始终保持着紧张的关注。
《玩偶之家》教案

《玩偶之家》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作品中“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与海尔茂两个人物的形象。
3.挖掘人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并以此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分析娜拉与海尔茂两个人物的性格。
难点:挖掘人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并以此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戏剧是一门丰富的综合性艺术,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可以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离人生活的本来面貌最接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著名的戏剧作品《玩偶之家》,一起走进戏剧的魅力世界。
二、学习任务分析(一)知识要点1.时代背景与作家作品相关文化常识2.“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3.以台词推进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戏剧表现技法(二)承担的单元任务1.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2.着重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三、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文,并找出这段剧本中,在哪些地方运用了“悬念”“突转”和“发现”的戏剧手法,并思考:这些手法的运用对娜拉和海尔茂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结合对二人言行的变化的分析,概括两人的人物形象。
(三)细读人物台词,分析促使娜拉出走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有人说,戏剧是人类最高的能力。
在戏剧里我们品味故事,在戏剧里我们也找寻自己。
让我们走进戏剧,感受精彩,探寻人生的真谛。
五、课后作业娜拉的出走是戏剧史上经典的一幕,很多人都曾设想过她出走后的结局。
同学们,你心中的娜拉会有怎样的后续命运呢?请大家为《玩偶之家》续写一个剧本,为娜拉的故事设计一个结局。
六、板书设计玩偶之家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按捺.(nài)啰唆..(luōsuo)撇.开(piē)饶.恕(ráo)B.恰如其分.(fèn)狭隘.(ài)绷.着脸(běng)埋.怨(mái)C.撰.写(zhuàn)市侩.(kuài)撅.折(juē)同胞.(pāo)D.怯懦.(nuò)涌.现(yǒng)赌咒.(zhòu)钥匙.(shi)项,“捺”应读“nà”;B项,“埋”应读“mán”;C项,“胞”应读“bāo”。
《玩偶之家》公开课课件(经典实用)

《玩偶之家》公开课课件(经典实用)
一、玩偶介绍
玩偶(doll)是指以人体形态及特征为原型,通过人工或机械工具制作而成的玩具。
它不仅是儿童熟悉且最喜欢的玩具,还是一种文化载体,因此颇受收藏者喜爱。
玩偶有很多种类,可以分为木偶、织布娃娃、陶器娃娃和高科技数字娃娃等。
玩偶形状不仅限于人形和动物,还有神话题材丰富的故事娃娃。
不同材料做出的娃娃形状大小According以及性能介乎不同。
二.历史回顾
早在公元前3000年,玩偶就被发现了。
早在那个时候,人们用木头、石头、瓷器、木头等材料制作出的娃娃,在儿童的心中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公元15世纪,西班牙、法国和德国都出现出精美的木和布偶,而当时的儿童们也把它作为玩具珍藏。
在18世纪,西班牙首先发明了头饰娃娃,它们精致可人,深受世界各地收藏者的追捧。
随着科技的发展,21世纪出现了高科技数字娃娃,它们有更多多样化的工作和功能,不仅可以玩耍,还可以讲故事,唱歌,发出交互式音乐,穿衣服等等。
它们以智能、高精度和可互动的特性,改变了人们对玩偶的认识。
三、对娃娃的保养
- 存放空间:玩偶可以外出玩耍,但存放时切记避免鲜花的花粉、太阳的晒烤等,以免玩偶受损;
- 清洁方式:最好采用柔软的毛巾或吸湿剂,不要使用残留洗衣粉的水触及湿衣服,以免玩偶失去光泽;
- 保养小窍门:及时补充维修破裂的线缝,所有细小的装饰物都要按照原样摆放;
- 变形预防:娃娃发热时,应立即把它取出,盥洗自己的手;
- 洗涤要求:避免在洗衣机中进行洗涤,最好采用手洗的方式;
- 防潮:若收藏的玩偶本身带有织布等部件,应尽量保持干燥,并防止受潮损伤。
本节课完。
《玩偶之家》教案简编

《玩偶之家》教案简编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戏剧《玩偶之家》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分析戏剧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戏剧表演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玩偶之家》的作者亨利克·易卜生。
介绍19世纪末欧洲戏剧的发展背景。
阐述《玩偶之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剧情梗概2.1 剧中的主要角色娜拉:家庭的中心,与丈夫托尔瓦尔德的关系复杂。
托尔瓦尔德:娜拉的丈夫,表面上是爱娜拉的,但实际上对她的限制和束缚。
柯洛克斯泰:家庭的朋友,对娜拉产生感情。
2.2 主要情节剧情以娜拉为中心,描述了她在家庭、社会中的困境。
娜拉为救丈夫而伪造签名,导致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娜拉意识到自己的玩偶之家,决定离家出走。
第三章:角色分析3.1 娜拉勇敢、聪明,但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传统观念。
她的离家出走象征着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3.2 托尔瓦尔德表面上爱娜拉,但实际上对她的限制和束缚。
他的男性中心思想是导致娜拉困境的主要原因。
3.3 柯洛克斯泰热爱娜拉,愿意为她付出一切。
但他的爱情观念也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女性地位探讨19世纪末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
分析《玩偶之家》中对女性束缚的揭示。
4.2 个人与社会分析剧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探讨角色在面临困境时,如何作出选择。
第五章:教学活动5.1 戏剧表演分组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深入理解剧情和角色。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对剧情进行改编。
5.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剧中的主题、角色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3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玩偶之家》的短文,可以是评论、感想或者对某个角色的分析。
第六章:文本解析6.1 戏剧语言分析《玩偶之家》中的对话和独白,探讨易卜生如何通过语言塑造角色。
注意剧中人物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6.2 戏剧结构研究《玩偶之家》的戏剧结构,包括幕数、场景、情节发展等。
探讨易卜生如何通过戏剧结构来加强剧情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
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玩偶之家》说课稿

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玩偶之家》说课稿一、引言1.1 背景介绍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被认为是现代戏剧的源头之一。
本次选读内容为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教材中的《玩偶之家》。
1.2 内容简介《玩偶之家》以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娜拉追求自由与真实的故事。
剧本中充满了悬念和反转,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中道德和社会观念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玩偶之家》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作品特点;•掌握剧本的基本结构、人物角色和情节发展;•理解剧作中蕴含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思考。
2.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理解剧本;•能够通过剧本的分析和讨论,发现并解读剧作中的深层含义;•能够分析剧作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道德困境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剧作中隐藏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思考;•分析剧作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
3.2 教学难点•剧作中的道德困境的思考和判断;•剧本中人物的复杂心理刻画。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4.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剧本、讨论问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段与剧作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片段,引发学生对《玩偶之家》的好奇心,并展开讨论。
第二步:剧本分析(2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剧本中的重要情节,讨论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转变。
第三步:情景再现(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剧本中的情节设计和表演一场戏剧片段,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第四步:道德思考(20分钟)带领学生讨论剧作中的道德困境和人物的道德选择,引导他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课程结束前,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提供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作品人物的分析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3.作品的探讨问题
教学思路
1.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人,世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和最著名的作家,商人家庭出身。
一生共写剧本26部。
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写成。
女主人公原型劳拉·皮德生的经历与娜拉非常相似,她对丈夫基勒感情深厚,为了给丈夫治病,偷偷借债,到期还不上,伪造保人签字。
事情暴露后,基勒暴跳如雷,责怪劳拉败坏了他的名誉,毁灭了他的前途。
劳拉看到丈夫如此绝情,大出意外,精神受到打击,得了精神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基勒提出离婚,幸福家庭从此宣告完结。
2.人物分析;
(1)主要人物
托伐·海尔茂。
娜拉──他的妻。
阮克医生。
林丹太太。
尼尔·柯洛克斯泰。
海尔茂夫妇的三个孩子。
安娜──孩子们的保姆。
爱伦──女佣人。
脚夫。
(2)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娜拉海尔茂
3.事件;
三幕话剧《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主要情节;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
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
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
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
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
”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
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4.艺术特色;
《玩偶之家》的主要艺术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在悬念和伏笔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人物对话充满辩论色彩,把“讨论”带进戏剧;成功了运用“追溯法”。
⑴、易卜生善于把复杂的生活矛盾集中为精炼的情节,他常常把剧情安排在矛盾发展的高潮,然后运用回溯手法,把前情逐步交代出来,使得矛盾的发展既合情合理,又有条不紊。
主要矛盾是围绕“假冒签名”所引起的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矛盾,次要矛盾有娜拉和柯、林与柯、海与柯之间的矛盾。
⑵、作者把剧情安排在圣诞节前后三天之内,借以突出渲染节日的欢乐气氛和家庭娜拉之间的对比,他以柯因被海辞退,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这件事为主线,引出各种矛盾的交错展开,同时让女主人公在这短短三天之中,经历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最后完成娜拉自我觉醒的过程,取得了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
⑶、出场人物不多,除保姆、佣人和孩子外,只有五个人物,但每一个人都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的作用。
⑷、剧中的对话也非常出色,既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要求,又富于说理性,有助于揭示主题,促使读者或观众对作者提出的社会问题产生强烈的印象,对后来现实主义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玩偶之家》探讨的问题;
首先,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处于什么地位。
其次,对资产阶级社会拥有特权的男性自私、虚伪的本质的揭露。
第三,妇女的出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