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哪些
发展形势分析

发展形势分析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1、总体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转型的发展阶段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不断从低收入向高收入迈进,伴随的是工业化不断演化的过程。
基于工业化的进程,经济学家们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
工业化阶段判断依据主要有人均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化率、城镇化率等标准。
由于衡量标准不同,具体的判断结论必然时有差异,以至于在这个问题上至今缺乏完全规范统一的标准。
为了减少争议,在各种衡量指标结论相异的情况下,一个通常的做法就是只靠考虑工业化率(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
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是,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各国工业化率变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共性,而且都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阶段。
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率达到40%-50%,为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率达到50%以上,为工业化后期阶段;当工业化率由最高峰逐步回落时,为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时期。
2、城镇化进程相对工业化明显滞后城镇化与工业化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而城镇化所提供的集聚效应又反过来推进工业化进程。
两者相伴而生,共同发展。
H·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国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一般认为,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城镇化率介于10%-30%之间;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在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城镇化率一般在70%-80%之间;后工业社会时期,城镇化率在80%以上。
3、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短板在进入工业化后期,随着农业和制造业规模逐步萎缩,服务业比重则持续上升,并最终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的占比基本上都在60%~70%之间。
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以及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5 .科技和教育水平逐 步提升 , 为经 济较快发展 提供
智力支撑 。20 09年 , 国科研人力 资源 总量 已达 到世界 我
快 。金融危机后 , 面对 国内要素成本上升 、 多发展 中国 更
家深度参与 国际分工体系和国外贸易保 护主义抬头等新 的情况 , 过去 以低成本 优势 参与全 球生产 分工 的模式难 以长期维系 , 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将逐步加快 , 我 经济
一
转型 的难度也逐步加大 。
6 .社会利 益 关 系 出现 分 化 , 济发 展 环境 更 加 复 经
杂 。在 中国经济持续增 长 , 改革 与发展 取得 了丰硕 的成 果,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的同时, 出现了阶层利益关 系
、
社会 我国经济发展环 境将 未 来 十 年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阶 段 性 的失衡状态 , 矛盾将 空前尖锐 ,
为我 国 继 续 保 持 经 济 持 续 较 快 发 展 创 造 良 好 的 社 会
环境 。
件 。我 国经济增长过 度依赖 资源投 入 , 在T业 化 和城市 化加速 的阶段 , 国未来 资源环 境消耗 程度还 将保持 较 我 高 的水平 , 在全球资 源供给 偏紧 和环境 约束强 化 的背 景 下, 保持 国内经济较快发展 面临着诸 多困难 。
高, 为我国经 济保持较 快增 长提供 了坚实 和优 良的物质
条件 。
7 .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 为经济较 快发展 提供 良好 环 境 。近几年 , 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取得一 定进 展 , 我 教 育、 就业 、 医疗卫 生、 会保 障等 民生 问题得 到不 同程度 社 的解决 , 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实现 了社会大局基本稳 定 , 将
继续保持 了对外资 的吸 引力 。储蓄率保持较高水平 以及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整理版]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d09617eefdc8d377ee321d.png)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等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任务。
研究经济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目的在于明确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明确“十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制定“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提供参考。
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选择一套适当标准。
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国际上有多种标准。
其中,人们常用的是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的划分标准。
为便于比较,本报告选择这一标准作为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依据。
在大国经济中,地区之间一般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距。
但运用H钱纳里标准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应以国家为基本单元,从整体上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传统产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地区发展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条件,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在新的世纪,将出现一种以知识增长和知识运用为主要动力的新经济。
显然,我国的工业化必须伴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壮大而推进,必须具有新经济时代的特征。
一、如何判断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在明确经济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判断标准。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而经济结构又是多方面的,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等。
综合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应当考察如下若干方面:第一,经济增长及作为经济增长直接结果的人均GDP水平;第二,要素投入构成及要素质量;第三,产出结构;第四,就业结构;第五,最终需求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第六,收入分配结构;第七,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国民受教育水平;第八,贸易结构,等。
这八项指标之间有着程度不同的相关性,但是由于各国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发展环境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在相似的发展阶段上,发展特征可能不尽相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理解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一把钥匙。
一、我国21世纪初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到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首先是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如果说,几年前这种阶段性变化表现还不是十分清晰,那么,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普遍地感受到,确实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显示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一)从经济发展看。
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整个中国大地一派蓬勃发展景象。
同时要看到,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不仅经济总量需要继续增长,更艰巨的任务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
(二)从经济体制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各个领域的改革在继续推进。
同时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如何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改革,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从人民生活看。
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反贫困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
城乡恩格尔系数的持续降低标志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五,发展环境更加复杂 ۞ 今天的中国跟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美国有一位文化学家在一篇报告里说, 一个社会尤其东方社会,不管其体制多么 专制,与西方社会有多么的不同,但如果 这个社会中的百姓喝着可口可乐、穿着牛 仔裤、听着摇滚乐,这个社会与西方社会 已经没有多大的不同了。也就是说,一个 社会中人的生活模式、行为观念决定着这 个社会的运行状况。
社会 管理 创新
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社会结构日益多元
社会结构:就是社会中的社会群体在社 会中的分布状况。
广义地结构,包括阶级阶层结构、人口 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所 有制结构、就业结构、职业结构、组织结构、 利益关系结构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结构等11种 重要结构。
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Ø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管 理创新,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Ø 七一讲话: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大特征
已变
未变
阶段性特征是 科学发展观的
理论基础
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需求的变化:不仅是经济小康,还要文化小 康、政治小康、环境小康,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 康。
意识的转变:规则意识向权利意识
۞ 从生活好到有尊严
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社会状态更加开放 ۞ 首先,人的“解放”——相对的自由发展
思想“天马行空”、时间“自主支配”、 情感“丰富多彩”、行为“为所欲为”
狭义的结构,即阶级阶层结构
改革开放之前:两个阶级、一个阶层; 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 群体。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有哪些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
还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
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
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
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对
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
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
开放要求更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与新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与新特征2012-03-15内容摘要:在成功实现经济起飞二十多年、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当前传统增长潜力正逐步耗竭,我国能否成功迈进由“创新优势—高端制造+服务业—创新+消费”推动的第二次增长浪潮,实现内生式增长,面临重大挑战。
“十二五”时期,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世界政经格局处于次贷危机后续的调整期,内部释放内需、转换引擎面临一系列体制性制约。
关键词: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1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9.9%。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发展的成就为世界瞩目。
同时,进入新世纪以来,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障碍,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如果说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经济总量增长为核心的话,未来将是总量与结构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增长与发展并行的伟大变革时期。
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判断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有人均收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等,总体判断,我国处于由工业化中后期迈向工业化后期、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中上等国家的阶段。
在成功实现“低成本优势—中低端制造业—投资+生产”推动的第一次增长浪潮之后,我国面临能否成功迈进由“创新优势—高端制造+服务业—创新+消费”推动的第二次增长浪潮的重大机遇期,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演示文稿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 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 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 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 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 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 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 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 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 方面的总和。
2Hale Waihona Puke 正确认识国情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 认清革命总问题的基本依据”。 能否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关系到社会 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
第四,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个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 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 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2000年底,我国人均 GDP只有800多美元,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 人均 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 水平。
第六,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看,中 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2010年03 月01日 05:33深圳商报(记者 陈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黄群慧28 日表示,根据相关研究,我国整体上已 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哪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处于不发达阶段。
我们必须承认不发达,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是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上的,因而具有不发达的特征。
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八个新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新世纪新阶段新的阶段性特征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和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