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教学反思
柯尔文手势教学实践做法(3篇)

第1篇一、引言柯尔文手势(Sol-Fa hand signs)是一种通过手势来表示音阶和音高的教学方法,由美国音乐教育家约翰·柯尔文(John Curwen)于19世纪创立。
柯尔文手势简单易学,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音阶和音高,提高音乐素养。
本文将介绍柯尔文手势的教学实践做法,以期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柯尔文手势教学的意义1. 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柯尔文手势通过具体的手势来表示音阶,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高的高低,从而建立起音高概念。
2.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柯尔文手势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旋律,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柯尔文手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练习手势,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记忆力。
4. 促进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柯尔文手势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手段。
三、柯尔文手势教学实践做法1. 准备工作(1)教师应熟悉柯尔文手势的符号和操作方法。
(2)准备相应的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图片等。
(3)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歌曲或音乐游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柯尔文手势的基本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柯尔文手势的起源、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其价值。
(3)示范手势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柯尔文手势的操作方法,包括手势的形状、位置和动作。
(4)练习手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手势练习,包括音阶、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练习。
(5)歌曲教学教师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歌曲,引导学生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演唱。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柯尔文手势的学习成果,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3. 教学策略(1)注重直观性柯尔文手势的教学应注重直观性,让学生通过手势直观地感受到音高的高低。
(2)循序渐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教授柯尔文手势,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 知识“音的高低”——知识“柯尔文手势”教案(电子备课)

(5)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分别模仿两种动物或物体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其他组的同学听辨。
(6)学生聆听几组乐器的声音,辨别音的高低。(小提琴与大提琴;小号与大号;鼓与三角铁等)
(7)认识唱名。
①音乐中,“音的高低”用“1234567”(简谱)来表示(五线谱则以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来表示),由低到高排列。
教学难点
初步听辨音的高低。
教具
钢琴 图片 ppt 音频资源 音响设备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法 演示法 小组合作法 创作教学法
教 学 过 程
1.知识“音的高低”
(1)教师可由有视觉感的物体的“高度”引入“音的高低”对比。
①教师与同学或同学之间相互比身高。
②长颈鹿妈妈与小长颈鹿的个子高低对比。
③两幢建筑物的高低对比。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1.知识“音的高低”
2.知识“柯尔文手势”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有高低,并能初步听辨音的高低。
2.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中,听辨音的高低,学会科尔文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音有高低,
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整改措施
②教师带领学生模唱唱名,边唱边用手势模仿爬楼梯的动作,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的高低。
2.知识“柯尔文手势”
(1)教边示范柯尔文手势。
(3)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
音的高低小学音乐教学反思.doc

音的上下小学音乐教学反思《音乐课程标准》的公布,实验教材的出版,对音乐教学改革产生了宏大的影响。
新的实验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表达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
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
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是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1、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听一段音乐。
(师在电子琴高音区演奏《两只老虎》)告诉老师,你听到过这首歌曲吗?师:下面老师再弹一遍,听听这一遍音乐和老师刚刚弹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你想知道是什么变化了吗?老师会在这节音乐课里告诉你为什么?(设计悬念,让学生有所求,有所思,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师生问好起立,教师弹奏上行音阶,您好!您好!张老师您好!坐下,教师弹奏下行音阶3、导入师:老师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刚刚你听到这样的音乐你就起立了呢?(教师弹奏上行音阶)生:因为这段音乐是有变化的。
生:这些音乐好象越来越响了。
评析:在新课未开始前,学生对音的上下概念毫无,只是从外表的轻、响来给所听到的音乐下一个定义,这是第一个矛盾冲突出现。
教师在教学中先不急着给它下定义。
新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两段音乐,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
生:我听到了老牛的叫声。
师:小鸟的叫声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生:小鸟的叫声很尖、很细的。
师:很尖、很细的声音就带给我们高音的感觉。
师:老牛的声音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老牛的声音很粗的。
师:这样的声音就带给我们低音的感觉。
评析:在聆听活动中给学生树立起音的上下的概念,相信比直白的说教来得更有说服力,直接让学生听后说出音的上下,学生会把音的强弱和上下混淆起来。
试析“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合理运用

门关起来;LA是一座小山峰;SI是指向天空,后面跟着高音DO。
”我们还可用歌曲《哆来咪》的旋律来演唱此儿歌。
低年级的孩子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在直观、形象、有趣的手势游戏中,学生边做手势边玩边唱,每一个手势都能与学生平时生活中熟悉的东西相对应。
“柯尔文手势”和音乐语言的完美结合,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记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眼明手快,“柯尔文手势”教学提高学生音准初学音乐的小学生识谱能力差、音准也差,利用“柯尔文手势”在空间表示位置和运动方向,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识别音级关系。
笔者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音准,确定音高位置。
首先,在钢琴键盘上教会学生认识半音与全音,让学生知道7个基本音中MI、FA和SI、DO是半音关系,其他相邻的两个音节是全音关系。
FA 和SI是孩子们比较不容易唱准的两个音。
在听辨这两个音时,笔者会告诉学生FA的手势是“你真棒的手势倒过来,大拇指朝下”,表示唱FA的时候音高要靠近MI;而SI这个音的手势是“食指指向天空”,也就是唱SI时音高要靠近上面的高音DO。
唱准了FA和SI,其他的音就容易多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反复听辨首调音节从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这样慢慢过渡到四度、五度……教师也可用手势表示出一个短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做内心听觉的训练。
这样层层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音准,又让学生逐渐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有趣的学习过程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快乐。
三、多声部卡农训练,“柯尔文手势”教学培养学生建立声部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的配合,与学生做即兴的卡农(轮唱)练习:教师即兴地慢唱旋律,并伴随着手势,学生在教师歌唱两拍后模仿,做二声部卡农,锻炼音乐记忆。
有了二声部卡农的基础,教师还可选一些结构短小、节奏简单的曲子做多声部卡农训练。
如《小星星》,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边唱边做手势先唱一个小节,第二组在第一组唱第二小节的时候起唱第一小节,第三组在第二组唱第二小节的时候起唱第一小节。
浅谈柯尔文手势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柯尔文手势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柯尔文手势(Kodaly hand signs)是一种用手指示唱名字的方法,常用于音乐教育中。
这种手势起源于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尔文的教学方法,通过手指和手掌的姿势来表示不同的音高,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音乐的旋律。
柯尔文手势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旋律。
每个音高都用不同的手势来表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来理解歌曲的音调变化。
这种直观的提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会新的歌曲,减少他们对记忆音高的依赖。
柯尔文手势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通过手势的大小、力度和速度等,学生可以表达歌曲中不同音符的强弱和持续时间。
在歌唱中,准确地表达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而柯尔文手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传达歌曲中的情感。
柯尔文手势还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记忆音乐理论的知识。
手势的不同位置和形式代表不同的音阶音名,通过观察和模仿手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理论中的概念。
对于初学者来说,手势可以简化抽象的概念,使学习音乐理论更易于理解。
柯尔文手势还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参与到手势的动作中,通过模仿和练习手势来锻炼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手势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歌唱教学中来。
柯尔文手势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旋律,更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音乐理论的知识,同时还增加了课堂的互动和趣味性。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音乐。
柯尔文手势教学反思

柯尔文手势教学反思
柯尔文手势教学反思
识谱教学是我们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有调查说目前我国小学毕业生的识谱率不足0.5%.,这是因为识谱教学是学生们最不喜欢的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成效很低。
那么,怎样打破这个音乐教学中的瓶颈,让学生们开心且有效地去识谱呢?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用柯尔文手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1870年优翰?柯尔文首创的,他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用恰当的手势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识谱教学中,我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而是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
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新歌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
在高年级的合唱教学中用柯尔文手势来进行多声部练习时,学生们感到既新鲜有趣又简单易学。
我还让学生上来当小指挥指挥大家做发声练习,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以往让学生们“头痛”的合唱发声练习,也变得轻松愉快了。
《音的高低》优质课教案、说课、课堂实录、一师一优课观评记录教学反思

《音的高低》课标分析一、新课程标准要求二年级学生应充分注意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在本节课《音的高低》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以感受不同事物,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倾听的音乐又短小有趣,具有代表性。
二、音乐表现要素要求二年级学生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感受乐器的声音。
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在《音的高低》这节课中,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和生活当中的声音,让学生对于声音的理解更加生活化,通过童谣中男女生声音的对比,更加鲜明的感受音的高低。
三、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者自寻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在《音的高低》这节课中通过感受不同事物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号小号木鱼以及小堂鼓和中国鼓的声音,让学生在模仿动物和乐器声音的同时感受声音的高低,并能初步的分辨声音的高低。
四、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二年级学生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针对此项要求,在《音的高低》这节课的开始,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生活中和大自然当中的声音,从而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并把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相关联。
启发学生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小学生。
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的高低》教材分析《音的高低》是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课。
一、音的高低:“音的高低”是音乐要素之一。
将高低、长短、强弱、音色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美妙的音乐。
浅谈柯尔文手势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柯尔文手势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歌唱艺术是音乐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不仅需要声音的美感,同时也需要肢体语言的表达力。
在歌唱教学中,一种称为“柯尔文手势”(Curwen hand signs)的手势技巧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柯尔文手势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柯尔文手势是由19世纪英国音乐学者约翰·斯宾塞·柯尔文(J.S. Curwen)首创,它通过一系列手势来表达音高与音程,从而辅助歌唱学习者准确把握节奏和音高。
这些手势与数字、指法符号等传统符号不同,它们被视为一种身体语言,能够更加直观地传达给学习者。
在歌唱教学中,使用柯尔文手势可以辅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音高和节奏的关系,帮助他们正确地唱出音符。
例如,柯尔文手势中的“低音”手势为左手掌向下,右手环绕在掌心上,表示低音。
而“高音”手势则为左手掌向上,右手环绕在掌心下,表示高音。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手势来感受不同音高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的内涵。
在歌唱教学中,还可以使用柯尔文手势来辅助学习者掌握整首歌曲的旋律轮廓。
例如,在教学的早期阶段,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重复模式来表达歌曲中的旋律。
在这个模式中,“do”手势表示歌曲的根音,而其他手势则表示不同的音高。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手势逐渐学习整首歌曲的旋律轮廓,从而更好地掌握歌曲的内涵。
总之,柯尔文手势在歌唱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通过这种手势,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高和节奏,把握旋律轮廓,提高歌唱技巧。
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柯尔文手势,并通过不同的手势组合来辅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教学反思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对音高这一抽象概念是很难理解的。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音的高低,我先是找生活图片的高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低的概念,随后,出示高低不同的声音,确立学生的音高概念。
为了让学生们记住音高,我通过对柯尔文手势进行学习和创编,学生们不但很快的记住了音高而且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的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
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前的音乐课上,每次听到有的同学唱跑音的时候,我都会停下音乐给学生纠正音高。
那样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演唱,也使音不准的同学很尴尬。
自从我教会学生柯尔文手势之后,每当再有学生因为音高不准而唱不好歌曲的时候,我会把他唱不准的音用手势表示出来,这样音乐继续播放学生继续演唱。
既不会打扰其他同学的演唱,也不会让这样的学生难堪。
长此以往学生们都说音乐老师善解人意和我成为了好朋友。
仅仅一个手势就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
在学习柯尔文手
势时,不仅让学生动手,也要唱出手势代表的音符是哪一个。
在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打乱音阶顺序,任意出示音符,学生用手势表示。
反复练习,增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