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白石歌曲译谱问题的比较研究
姜白石歌曲十七首研究综述

即“折”,而不是“尖”。他经过统计认为:在姜谱中,折 字大都是用于顺级进行之二音的前一音的,所以“折”就 是音调上的“豁”和“落”或乐音后面外加的装饰音。丘 琼荪亦认为,“认ㄣ为折,必然无疑者也……有分成两个 较为短促之音以增加音节上较多变化之倾向”。对于ㄣ号 的时值,丘琼荪认为,ㄣ号未有增时减时之说,而是花腔、 是装饰音,是指高度,非指时间。丁纪园也认为“ㄣ”就 是“折”,他认为:折就是原音→折字之音→折后之音的 “曲折”,折字之法有两种,一种是“折声上升四位”,即 折字之音比原音高两宫,一种是“微高”,也即半音。丁 纪园还在后文中说到,“折”或“掣”都是用在双字谱里, 一个是向上两宫,一个是向下两宫,都必须有一个音做依 据,这个音就是双字谱中的第一个音。陈应时认为“ㄣ” 是折低半音的变化音记号,他在《论姜白石词调歌曲谱的 “ㄣ”号》一文中说:“俗字谱中的‘ㄣ’号……是将谱字 折低半音的变化音记号,相当于现代记谱法中之降记号”。 [10]李金叶认同陈应时的说法,并认为在实际译谱时,要把 3/4 音、中立音或微升微降的“ㄣ”与平均律变化半音区 别开来。
“人”即 “尺”,“フ”即“工”,“ ”“リ”即“凡”,“久”
即“六”,“ ”即“五”,“ ”即“一五”。⑩ 杨荫浏、丘
论姜白石词调歌曲谱的“■”号

论姜白石词调歌曲谱的“■”号
陈应时
【期刊名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卷),期】1982(000)001
【摘要】南宋作曲家姜白石创作的十七首词调歌曲,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
由于这些歌曲是用当时流行的俗字谱记写的,所以当它们被失传过几百年之后,不易为后世人所读通。
自从清代发现了元末陶宗仪(1350年)《白石道人歌曲》手抄本之后,近二百多年来,国内、国外不少学者相继对姜白石歌曲谱进行研究考辨或译释。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诸家对于姜白石词调歌曲谱的译释,相互间已相当接近,但对于他们译谱的准确性尚令人怀疑。
本文仅对姜白石词调歌曲谱中所用的“
【总页数】6页(P84-89)
【作者】陈应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微信公号信息传播对微信舆情演变的影响r——以刘鑫江歌事件为例 [J], 单明君
2.宋代《洞仙歌》词调探微 [J], 胡倩;
3.宋代《洞仙歌》词调探微 [J], 胡倩
4.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 [J], 董朋朋
5.论姜白石词调歌曲谱的“ㄣ”号 [J], 陈应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石道人歌曲研究》谱字考释方法探微

《白石道人歌曲研究》谱字考释方法探微《白石道人歌曲研究》是一本系统深入的书籍,涉及到了广泛的音乐理论和历史背景,而其中探究的谱字考释方法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微。
首先,谱字考释方法是指从歌曲所使用的谱字入手,通过分析、研究、考证等方法,对其进行准确的解释和解读,从而对该歌曲的演唱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表达。
白石道人所创作的歌曲涉及到了很多谱字,而这些谱字往往由于历史演变等原因,其含义可能会有些微的变化,如果不对其进行准确的解释和解读,很容易导致错读误解。
其次,谱字考释方法需要深入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在进行谱字考释的过程中,需要广泛的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和文化内涵,才能对其进行合理和准确的解读。
比如,白石道人所使用的“怜”字,其原本是指同情、爱护等情感,而在后来的演化中,又包含了点缀、修饰等含义。
因此,在进行谱字考释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和文化内涵。
最后,谱字考释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演唱情况。
在解析谱字的含义和用法后,需要和实际的演唱情况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的解读指导。
比如,白石道人所创作的《青梅咏》,在使用“青梅”二字时,毫不犹豫的加了一下批语“生”。
这种加点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表达出“青梅”这个词的鲜明特点,给人以生机勃勃、生气勃勃的感觉。
而在实际演唱时,在重读“青梅”二字时,也应该注意应声而发,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氛围,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主旨。
综上所述,谱字考释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歌曲研究方法,需要深入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实际演唱情况相结合,来对歌曲的演唱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
白石道人所创作的歌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其谱字所蕴含的意义也同样丰富多彩。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理解和掌握其谱字考释方法,才能更好的演唱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歌曲作品。
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

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作者:董朋朋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05期【摘要】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姜白石的文学作品与现存音乐,以其词调艺术特色、创作内容和背景作为切入点,对《扬州慢》和《杏花天影》等作品加以研究,进而研究在宋词音乐方面做出的贡献,同时与现代音乐特点相结合,对词调音乐和我国现代音乐加以创新,借助流行传播媒介加以创新,促使诗词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
研究姜白石词调音乐,并深入发掘发展现状,分析在大众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从研究姜白石词调音乐,分析现代诗词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对美学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利用网络等媒体进行传播【关键词】姜白石;词调歌曲;文化内涵;演唱研究【中图分类号】G275;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05-0236-01【本文著录格式】董朋朋.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J].北方音乐,2020,03(05):236,238.前言通过研究姜白石的词调,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演唱、分析姜白石的音乐作品。
帮助学习者对姜白石的曲调进一步了解,充分发扬其美学价值和艺术思想,促进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
对其词调歌曲和当代音乐进行有机结合,并对音乐演绎方式加以创新,能够充分推动古诗词音乐传播[1]。
李香的《姜夔美学思想初探》与《论姜夔的“风雅美学观”》,王譞的《姜夔琴歌审美特点之管窥》等对姜夔的美学思想进行了研究。
张舒在南宋姜夔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中对演唱情绪、歌词声韵、以及曲调发展等方面进行简单研究。
肖阳、赵韡的《姜夔词作心理解读》,李碧华的《朱彝尊对姜夔词作观继承之管窥》等文章对姜白石的文学词作进行了简单研究。
一、姜白石词调音乐文化内涵《大乐议》中,姜白石对朝廷雅乐的演奏失和、唱诗失和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对雅俗音乐进行正确权衡;只能使用十二宫表演雅乐,严禁采用胡部,并对黄钟宫音的作用进行强调,五音对应五行;祭祀诗歌尽量简化等。
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

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而南宋姜白石则是其中一位著名的词人。
他的词作以其清新唯美、情感真挚而著称,被誉为“姜白石之词”或“南宋民歌”。
而基于姜白石的词调,后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曲,这些歌曲将词调与音乐融合,充分展现了姜白石词的音乐文化内涵。
本文将以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为切入点,探讨其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
1.1 词调的音乐特点姜白石的词调以其清新、婉转、抒情的特点著称。
其词调中的音乐文化内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音乐的情感表达。
姜白石的词调多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爱情的眷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音乐通过旋律的表达和音符的运用,将词中的情感真挚地传达出来,引发听者的共鸣。
其次是音乐的韵律美感。
姜白石的词调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流畅的旋律著称,这种韵律美感是词调与音乐相结合时所体现出来的。
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巧妙安排和旋律的发展,词调歌曲展现出了独特的音乐美感。
最后是音乐的文化内涵。
姜白石的词调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不仅来自于词本身的意境和意义,更来自于词调歌曲的音乐表达。
在词调歌曲中,音乐通过对词意象的诠释和对文化主题的表现,展现出了独特的音乐文化内涵。
姜白石词调歌曲不仅展现了词调的音乐特点,更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和魅力。
这种音乐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旋律的创新和表达。
在姜白石词调歌曲中,音乐家们通过对旋律的创新和表达,使得词调得以新生。
他们巧妙运用不同的乐器和声部,结合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素,为词调赋予了全新的音乐魅力。
其次是演唱者的音乐表现。
众多优秀歌手和演唱家通过对姜白石词调歌曲的演绎和表现,使得词调的音乐艺术得以更加完美地呈现。
他们通过声音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将词调的情感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是音乐作品的整体效果。
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作品,在音乐家们的精心创作和演唱者的精湛演绎下,形成了独特的整体音乐效果。
《白石道人歌曲研究》谱字考释方法探微

《白石道人歌曲研究》谱字考释方法探微白石道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诗人。
他的作品以古朴清雅、富有文化内涵、旋律优美动人、情感深沉质朴而著称,是中国古代音乐宝库中的珍宝。
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更是被誉为古代汉族音乐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谱字考释是《白石道人歌曲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在古代汉族音乐中,音乐谱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组成部分。
由于古时候没有标准化的乐谱,每个音乐家在传授自己的音乐作品时都使用不同的符号和谱字。
因此,在研究《白石道人歌曲》等古代音乐作品时,必须对这些谱字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研究。
谱字考释的主要任务是对古代谱字进行解读和识别。
由于古谱的字迹模糊、语言朦胧,考释需要对汉字的历史语义、音韵变化、音符符号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并且结合现代乐理知识进行破解。
谱字考释的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还原古代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调性和情感内涵,同时还可以帮助恢复修缮文物中的音乐器具。
比如,在对《白石道人歌曲》这一古代音乐作品进行谱字考释时,就需要识别出现代音乐谱中不存在的谱字,并通过比对多个版本的谱本、音乐文献等资料来寻找答案。
除谱字考释外,解读音乐作品中的文字与诗歌也是《白石道人歌曲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在古代汉族音乐歌曲中,歌曲与诗歌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字往往是音乐作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作品中的文字进行理解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演绎作品。
总之,《白石道人歌曲研究》是一项深入探究古代汉族音乐的学术研究工作,它需要研究者具备深厚的汉字知识和现代音乐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沉浸于古代音乐文化中,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感受。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挖掘古代汉族音乐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白石道人歌曲研究》谱字考释方法探微

《白石道人歌曲研究》谱字考释方法探微作者:于涛来源:《歌海》2020年第01期[摘; ; 要]《白石道人歌曲研究》是杨荫浏、阴法鲁于20世纪50年代合著的一本对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研究的书籍。
作者对17首词调的谱字符号、宫调、音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将词的平仄与旋律相联系,从音韵学的角度对旋律进行全面的分析。
杨荫浏对宋俗字谱谱字考释的方法对当今工尺谱研究、教程编写依然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白石道人歌曲研究》;杨荫浏;工尺谱南宋姜夔(号白石道人)所撰《白石道人歌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词曲专集,共六卷,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和音乐史等领域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书中收录有姜白石谱写的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缀律吕字谱,自度曲令、慢、近、犯17首,旁缀俗字谱,琴歌《古怨》1首,旁缀减字谱。
《白石道人歌曲》为历代不断刊印流传的最早曲谱之一。
现存本均与《白石道人诗集》合印,以清乾隆八年(1743年)陆钟辉据元代陶宗仪手抄刻印本,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张奕枢据陶钞刻本,以及民国二年(1913年)朱孝臧《疆村丛书》本较为常见。
对《白石道人歌曲》的研究,从清代方成培《香研居词麈》开始至近代逐渐走向全面和深入,特别是对《白石道人歌曲》俗字谱的翻译与整理,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俗字谱是工尺谱的早期形式,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
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
近代研究专著有夏承焘《白石道人歌曲考证》、杨荫浏和阴法鲁《白石道人歌曲研究》、丘琼荪《白石道人歌曲通考》等,他们对《白石道人歌曲》17首歌曲进行全面解译。
对17首歌曲部分解译的还有毕铿、梁铭越、夏野、陈应时、郑祖襄、梁燕麦、丁纪园等人。
《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是杨荫浏、阴法鲁合著,列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丛刊》(音乐出版社1957年8月第一版)中,保留了部分繁体字,1979年人民音乐出版社重印时全部改为简体字。
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

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南宋姜白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在南宋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其词调更是成为了后人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姜白石的词调具有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其曲调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
在今天,有许多音乐人将姜白石的词调进行改编,制作成现代流行歌曲,其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和音乐界的热门话题。
姜白石的词曲在当时便已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其曲调优美,意境深远。
姜白石的词曲广泛传唱,成为了南宋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词调以其和谐、流畅、抒情的特点而著称,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姜白石的词调深受后人的喜爱,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
随着时代的变迁,姜白石的词曲在当代音乐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演绎。
许多音乐人将姜白石的词调进行改编,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制作成了现代流行歌曲。
这些改编的作品不仅延续了姜白石的音乐传统,更使其音乐文化内涵在当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姜白石的词调经过现代化的再创作,使其更贴近当代人的审美和情感,增强了其与时代的联系。
姜白石的词调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姜白石的词曲在旋律上具有独特的韵味,优美动人,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南宋音乐风格。
姜白石的词曲在情感表达上极富魅力,情感真挚,婉转动人,能够触动人心。
姜白石的词曲在文学内涵上也极为丰富,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情感。
这些音乐文化内涵为当代音乐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原料,也为对姜白石词调的演唱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对于姜白石的词调的演唱研究,需要对其词曲的音乐内涵和文学内涵有着深入的理解。
对于词曲的音乐内涵,需要对其曲调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曲调的音域、音乐结构以及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分析。
对于词曲的文学内涵,需要对其词语的意境、修辞、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读,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学情感和意义。
对于词曲的演唱研究,需要进行深入的歌唱技巧和表演技巧的训练,使演唱者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姜白石词曲的音乐和文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