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用药物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安全性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安全性
老年冠心病是伴随着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是常见的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是否安全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替格瑞洛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使血管扩张,减少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冠心病症状。
目前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联合使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是安全的,并能够显著改善心脏病症状和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
一项关于老年患者的研究发现,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低,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联合使用的患者相比于单独使用替格瑞洛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更低,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
替格瑞洛则可能导致血压降低,可能出现头晕、疲乏等不良反应。
在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血压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冠心病是相对安全的。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仍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谨慎选择剂量,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管理。
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和冠心病的高发率,老年冠心病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治疗老年冠心病需要注意用药安全,同时可以采用联合使用药物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肝脏内的腺苷酸酰化酶,从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
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不同程度的血栓溶解和预防作用。
因此,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冠心病发作的风险。
最近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该研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的研究,其中一组患者接受了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另一组患者接受了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
研究发现,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明显低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的患者,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此外,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也相对更好。
研究还发现,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中,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考虑减少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剂量,或停止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数量和凝血指标,以确保不发生血栓或出血等不良事件。
总的来说,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冠心病发作。
然而,在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时,需注意用药安全,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和凝血指标,以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40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6月中第21卷第17期·临床研究·作者简介:田维东(1989.11—),男,土家族,贵州务川县人,大学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田维东(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贵州 务川 564300)【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病死率、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的量表(National Institute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患者NIHSS 评分、血清Hcy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脑梗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7-0040-03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脑供血突然中断之后导致缓和的脑组织坏死,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发病率[1]。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病因是由于血管、血液等异常造成的大脑动脉狭窄堵塞,最终引发脑梗死。
高血压、冠心病、长期吸烟喝酒都是导致脑梗死的高危因素[2]。
退烧药的药物配伍与联合用药

退烧药的药物配伍与联合用药退烧药是一类用于降低体温的药物,对于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然而,在使用退烧药时,我们需要注意药物的配伍与联合用药,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退烧药的药物配伍和联合用药的相关问题。
一、退烧药的药物配伍1. 对常见退烧药物的基本了解常见的退烧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等。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于控制中度至重度的疼痛和发热。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物,对轻度至中度的发热有良好的疗效。
阿司匹林具有退烧、镇痛和抗炎作用,但对儿童和青少年使用需要谨慎。
2. 合理选择药物配伍在使用退烧药物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配伍。
一般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然而,阿司匹林与其他退烧药物的联用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使用时。
3.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退烧药物时,我们需要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退烧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导致其疗效降低。
因此,在使用退烧药物之前,我们需要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的相互作用。
二、退烧药的联合用药1. 根据病因选择联合用药退烧药物一般用于处理发热症状,但对于发热的具体病因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特定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
例如,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则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与退烧药物联合使用,以对细菌感染进行治疗。
2. 谨慎使用复合制剂复合制剂是将多种药物混合在一起,以便一次性使用的药物制剂。
在使用复合制剂时,我们需要特别谨慎。
因为复合制剂中可能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可能与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3. 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退烧药物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退烧药物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婴幼儿,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年龄的退烧药物,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应谨慎使用阿司匹林,以避免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如雷氏综合征。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在TIA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0922终版

高危TIA/轻型 卒中患者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 窄(sICAS)患者
发病机制是动脉源 性栓塞的IS患者
主动脉弓源性 的IS患者
支架植入(裸支 架)的 IS患者
合并ACS的 IS患者
Day 22-90:氯吡格雷 75mg
单用阿司匹林组:首日
75-300mg,随后75mg
ncet Neurol 2007;6:961969; 2. N Engl J Med. 2013 ;369(1):11-9
FASTER研究:TIA/轻型卒中患者发生卒中24h内接受氯吡 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有降低卒中再发风险的趋势
Lancet 2004; 364: 331–337
2013荟萃分析-1也提示: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接受1年以上 双抗 vs. 单抗治疗,并不能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再发卒中风险 双抗治疗 vs. 单抗(N=39,574)
该荟萃分析总计纳入7项随机、对照研究,双抗治疗组与单抗治疗组相比,再发卒中风险无显著性差异。
90% 85% 0%
0
HR:0.69 (95%CI 0.58-0.82),P<0.001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30
60
32%
3311%%
90
单位:天
新发临床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心梗或血管性死亡
N Engl J Med. 2013 ;369(1):11-9.
CHANCE研究: TIA /轻型卒中患者早期服用短期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Ann Intern Med.2013;159:463-470.
2013荟萃分析-1还提示:与双抗组相比,阿司匹林组与其颅 内出血风险相当,但氯吡格雷组颅内出血风险更低
联合应用达肝素钠、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1例

联合应用达肝素钠、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男、68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头晕1天于2009年12月3日入院。
患者既往有脑梗塞病史5年,慢性胃炎、高血压10年,平时服用阿司匹林、硝本地平、血塞通等药。
体检:体温36.6℃,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90mmHg。
神志清晰,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
两肺呼吸清晰,心率74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腹部无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言语欠流利,左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左巴宾斯基征〔+〕。
血常规血红蛋白134g/L,红细胞5.5×1012/L,白细胞10.8×109/L,血小板214×109/L,头颅MRI提示右基底节区梗塞。
凝血全套正常。
入院后予达肝素钠﹙瑞典法玛西亚普强公司﹚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阿司匹林片100㎎,每日一次,血塞通0.4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12小时后,患者出现解柏油样便约350ml。
血压90/60mmHg.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13.1×109/L,血小板119×109/L。
考虑消化道出血,估计与抗凝治疗有关,立即停用阿司匹林、达肝素钠,嘱禁食,给予吸氧,静脉补液,静注奥美拉唑,静脉泵入生长抑素,口服凝血酶。
在口服凝血酶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液,约500ml。
立即测血压75/5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给与心电监护,口服云南白药、去甲肾上腺素等药,静脉滴注血凝酶2U,并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2U及补液。
第二日大便2次,均为柏油样便,约400ml,血压波动于90~100/55~70mmHg,心率112次/分,血氧饱和度99%。
继续扩容,补充血容量,输红细胞等。
4天后,患者消化道出血逐渐停止,大便潜血[-],继续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
通过对临床试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副作用和安全性分析、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以及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优势的探讨,揭示了该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在减少再发心肌梗死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剂量和疗程的最佳选择,以优化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建议包括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推广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重要性,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临床试验、副作用、安全性、患者预后、治疗优势、有效性、未来研究、临床应用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急性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血供不足引起。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往往面临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药物,通过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有助于减少心肌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
关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进一步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需要及时救治以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药物,但其联合应用在临床上的效果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评估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副作用和安全性,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分析该联合治疗的优势所在。
医者最全药店联合用药方案大全

医者最全药店联合用药方案大全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医疗实践中,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1.治疗高血压方案:利托那普利+氢氯噻嗪利托那普利是一种常用的ACE抑制剂,可以降低血压。
氢氯噻嗪是一种利尿药,可以通过促使体内的水分和钠盐的排泄来降低血压。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降低患者的血压。
2.防治心脏病方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低胆固醇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同时预防心脏病发生和降低胆固醇。
3.降低胃酸方案: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都是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降低胃酸分泌。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胃酸分泌,治疗胃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
4.治疗气喘方案:布地奈德+沙美特罗布地奈德是一种局部激素,可以减轻气道炎症。
沙美特罗是一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以舒展气道平滑肌,减少气喘发作。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同时抑制炎症和扩张气道,有效控制气喘症状。
5.高血脂症治疗方案: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都是降低胆固醇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贝特类药物可以通过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同时增强降胆固醇的效果。
6.降低血糖方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减少肝葡萄糖的产生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格列美脲是一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并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同时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禁用:
甲氨蝶呤(剂量为15mg/周或更多):
增加甲氨蝶呤的血液毒性(通过抗炎作用减少甲氨蝶呤的肾清除,并且水杨酸和甲氨蝶呤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见禁忌)。
合用时应慎重:甲氨蝶呤(剂量小于15mg/周)
布洛芬
合用布洛芬会干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不可逆抑制作用。
具有心血管风险的患者使用布洛芬可使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受限(见注意事项)。
抗凝血药,如香豆素衍生物、肝素:
增加出血的风险。
高剂量的其它含水杨酸盐的非甾体抗炎药:
由于协同作用,增加溃疡和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促尿酸排泄的抗痛风药,如丙磺舒、苯磺唑酮:
降低促尿酸排泄的作用(竞争肾管尿酸的消除)。
地高辛:
由于减少肾清除而增加地高辛的血浆浓度。
抗糖尿病药,例如胰岛素、磺酰脲类:
高剂量阿司匹林具有降血糖作用而增强降糖效果,并且能与磺酰脲类竞争结合血浆蛋白。
利尿药与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合用:
减少肾前列腺素的合成而降低肾小球滤过。
糖皮质激素,除用于Addison病替代治疗的氢化可的松外:皮质类固醇治疗过程中减少血液中水杨酸的浓度,并且由于皮质类固醇增加水杨酸的消除,在停止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后会增加水杨酸过量的风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与高剂量阿司匹林合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而减少肾小球滤过。
此外,降低抗高血压的作用。
丙戊酸:
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而增加丙戊酸的毒性。
乙醇:
由于阿司匹林和乙醇的累加效应,增加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损害,并延长出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