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观后感

合集下载

录取通知电影观后感300字

录取通知电影观后感300字

录取通知电影观后感300字
电影《录取通知》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影片主要围绕着两个高中生展开,揭示了他们在求学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透过这个故事,反思了中国教育制度下的问题。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高尚,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趣和才华的高中生。

他刚刚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但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无法支付学费。

于是,他和母亲、女朋友一起寻找各种助学贷款,甚至去了学校附近的朝阳公园路,拍卖自己的毕业证书,也没有得到绝望的顶面。

在最后,高尚充满爱心的女朋友,不顾家庭的反对也开始了自己助学的路上。

影片让我非常感动,尤其是女主人公瑶瑶的坚韧和勇气,她的父母坚决反对她成为一个坚强的女性,但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

此外,影片还反思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简答题和选择题,并降低了对实践能力的评价,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导致很多优秀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掉队。

影片中的台词、画面和音乐都很震撼,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在求学路上的艰辛和坚持,令人备受鼓舞。

除此之外,影片让人思考了学习和启发方面的问题。

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总之,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励志电影,引人深思,让人备受感动,值得每个人都去看一看。

录取通知电影观后感200字

录取通知电影观后感200字

录取通知电影观后感200字
《录取通知》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讲述了几个青少年在考取大学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的故事。

影片中的演员们都表演出了非常真实和饱满的表情,让我们不禁对自己的青春期也产生了许多的回忆。

特别是影片最后那个平服下的录取通知书,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和希望,仿佛就在眼前。

影片中的音乐也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些悠扬的音乐和旋律,让我们对生命和未来都有了许多的思考和感悟。

尤其是影片中那个引人入胜的钢琴演奏,更是打动了无数观众。

影片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和感悟,是深刻而又真实的。

它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影片中的那些主人公都是靠着自己无尽的勇气和信心,才最终获得了如今的成功和幸福。

总之,《录取通知》这部电影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价值。

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娱乐作品,更是一份生命的诠释,它谱写了一个又一个青春的故事,让我们相信未来,勇敢前行!。

录取通知书电影(共4篇)

录取通知书电影(共4篇)

篇一:录取通知观后感看《录取通知》后有感这次的形势政策电影我选择了看《录取通知》,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被它的剧情吸引到了。

这部电影主要是说主人公巴比特是一个会伪很普通的高中生,小聪明不少,但是却没有展现在课业成绩上,高中毕业时被8所大学拒绝录取。

然而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唯知识论者,认为不读大学就没有前途,每天面对着父母对他是否有大学录取的关心,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他决定伪造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跟他的几个和他一样没被录取的小伙伴一起建立了一所叫南方哈蒙技术学院 (s.h.i.t.)的假学校,为了让这所假学院看起来像真的,巴比特开始说服他最好的朋友薛门史瑞德帮他在网络上建一个完全像真的假学校。

为了取信于父母亲,他在知名的哈蒙学院旁边租了一间荒废以久的精神病院,并将精神病院重新整修让它看起来像一所真正的学校。

当他的父亲坚持要与学院的院长会面,巴比特请了薛门史瑞德的舅舅班露意斯来假装院长。

表面上看似完美的计划却因为网站的设计大意——按一个键就录取,导致将近300多位原本被其他学校拒绝的学生前来就学。

这样突如其来的情况,巴比特本想告知他们真实的情况,可是面临这些满怀期待和梦想的一群人,他不忍心摧残别人的梦想,正如自己曾经被八所大学拒绝一样,他决定把这所学校办起来,于是他去了好友的哈蒙学院听课,了解课程设置,咨询学校领导,了解如何进行学校管理。

可是南哈蒙学院是一所特别的学校,他们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爱好各不相同,而且大多都是不喜欢学习的学生。

巴比特针对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制定课程表,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彼此相互为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身特长,课程制定紧密结合了学生的兴趣,让学习不再固定模式化,不再沉闷。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这所假学校就被哈蒙学院发现并举报了,被迫关门。

但是因为薛门史瑞德在假学校运作的时候曾送一封要求学校立案的信到美国俄亥俄州,所以这个举动给了巴比特一个将假学院立案成为真学院的机会。

在美国俄亥俄州教育认证机构的官员们听证下,巴比特开始讲述传统教育的失败,且成功的说服了官员们让假学院成为一年实验学院。

录取通知书影评

录取通知书影评

录取通知书影评【篇一:录取通知观后感】看《录取通知》后有感这次的形势政策电影我选择了看《录取通知》,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被它的剧情吸引到了。

这部电影主要是说主人公巴比特是一个会伪很普通的高中生,小聪明不少,但是却没有展现在课业成绩上,高中毕业时被8所大学拒绝录取。

然而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唯知识论者,认为不读大学就没有前途,每天面对着父母对他是否有大学录取的关心,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他决定伪造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跟他的几个和他一样没被录取的小伙伴一起建立了一所叫南方哈蒙技术学院 (s.h.i.t.)的假学校,为了让这所假学院看起来像真的,巴比特开始说服他最好的朋友薛门史瑞德帮他在网络上建一个完全像真的假学校。

为了取信于父母亲,他在知名的哈蒙学院旁边租了一间荒废以久的精神病院,并将精神病院重新整修让它看起来像一所真正的学校。

当他的父亲坚持要与学院的院长会面,巴比特请了薛门史瑞德的舅舅班露意斯来假装院长。

表面上看似完美的计划却因为网站的设计大意——按一个键就录取,导致将近300多位原本被其他学校拒绝的学生前来就学。

这样突如其来的情况,巴比特本想告知他们真实的情况,可是面临这些满怀期待和梦想的一群人,他不忍心摧残别人的梦想,正如自己曾经被八所大学拒绝一样,他决定把这所学校办起来,于是他去了好友的哈蒙学院听课,了解课程设置,咨询学校领导,了解如何进行学校管理。

可是南哈蒙学院是一所特别的学校,他们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爱好各不相同,而且大多都是不喜欢学习的学生。

巴比特针对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制定课程表,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彼此相互为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身特长,课程制定紧密结合了学生的兴趣,让学习不再固定模式化,不再沉闷。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这所假学校就被哈蒙学院发现并举报了,被迫关门。

但是因为薛门史瑞德在假学校运作的时候曾送一封要求学校立案的信到美国俄亥俄州,所以这个举动给了巴比特一个将假学院立案成为真学院的机会。

录取通知书电影观后感

录取通知书电影观后感

录取通知书电影观后感【篇一:录取通知书观后感】录取通知书时隔一年再来看这部影片,笑点和泪点都没有改变。

打开电脑想写影评时,最先想到的是那天看完电影,后座观众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她说,这电影只能美国人拍。

听到以后,心里一颤,肝脏都有点疼。

因为我知道她说的99%是对的。

而我想说的是“为什么”。

呵呵,为什么国人拍不出?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创造力了。

越长大,越不会创新。

我们根本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学生要关注绩点,关注分数。

而我们的教育逼着我们亦步亦趋,跟着前辈的脚印。

不要走歪路?那么,哪条路是真正的歪路?没拿到好大学的offer,不知道亚当斯密,不会解微积分?愿意当一个农民,种草种花中春风,与人何忧?非得一句话里加杂两个英文单词才能好好说话?巴特比控诉学校剥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这才是真正的犯罪。

很多人也知道这个事实,但是我们只能摇摇头说一声,人艰不拆。

教育,是要让我们成长的。

人不会停止发展,不会停止成长,所以,也不会停止接受教育。

但教育并不是一定要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一边打瞌睡,一边记录某些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奇怪名词。

是让自己的灵魂成长、起飞、出航,而不是困死在某个扼杀人性的角落里痛苦挣扎。

所以我们要终身学习。

但不幸的是,现在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喜欢扼杀人的求知欲了。

以至于凡找到工作的,现在都将学习视为“总算摆脱的包袱”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是因为自以为没有被接受。

如果知道所有梦靥都是想象的话,会好过很多。

有个豆友说“假如我有个孩子,我可不想送他上大学”。

我猜他要么是刚刚入学的新生,还没有适应学习和生活上翻天覆地的改变,要么是已经毕业了,回想四年时光匆匆,虚度的光阴,为自己失去的青春不值。

在他自我的围墙之外,是学霸们孜孜不倦熬夜苦读的身影。

遥想两年前,我们为了一个分数、一张薄薄的纸紧张而兴奋。

现在,我们还是为了一张纸在努力。

有些人浑浑噩噩,过着暂时的神仙般的日子,忘记了当年为一道数学题奋战半夜的自己;有的人似乎把梦想刻在心上,一步一步向它接近。

录取通知观后感500字

录取通知观后感500字

录取通知观后感500字
《录取通知》是一部充满感动与启发的电影。

影片以南方大学生张真和北方少年齐梓的高考故事为主线,展现了高考对于中国青年的重要意义以及高考的现状与缺陷。

故事情节虽简单,却催人泪下。

两位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亲情友情的渲染、选择和成长的描写,无不触动人心。

电影中的画面和音乐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黑夜中的高考教室、清晨的赛车比赛、下雨的街头、阳光下的升国旗仪式,每个场景都有着令人深刻的印象。

其中,音乐更是特别出彩,给予电影画面最完美的衬托。

《录取通知》让我深深地思考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让年轻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及如何改善考试制度。

电影中出现的那些仅有的少数成功者,是否就证明其高考的成绩就是这些年轻人将来进行成功的唯一标准呢?我认为不是。

高考的存在无疑是很好地选拔出了一些优秀人才,但年轻人的人生将
会因为一张试卷而陷入无限的恐惧,如何缩小这种恐惧的范围以及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应该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录取通知》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和思考的电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高考这个特殊时刻,更让我们深刻思考了青少年们面对未来的背景与压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电影作品,可以唤起社
会对于中国教育的重视,同时更关注年轻人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追寻自己更加有意义的人生。

录取通知观后感500字左右

录取通知观后感500字左右

录取通知观后感500字左右作为一名观众,我今天看完了一部叫做《录取通知》的电影,心情十分激动。

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样性,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也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首先,我要说电影的结构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也很吸引人。

影片讲述了三位高中生——花泽类、加藤惠和小鹤圆所经历的录取通知日和大学入学后的故事。

虽然他们三个人性格迥异,但在这场考验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成长的机会,最终也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整个电影节奏紧凑,没有丝毫拖沓,特别是结尾的时候,不少观众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的含义。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都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但他们都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坚持学习和探索。

特别是小鹤圆,由于一次意外事故他的双腿受伤,但他依然没有因此妥协,而是通过坚韧的意志和努力去挑战自己,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启示我们,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方向,并不断学习和进步,就一定能够突破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另外,电影中所展现的人生多样性也让我十分感受深刻。

在片中,主角们的父母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和生活方式,但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尽全力支持他们向自己的梦想迈进。

而影片的结尾,也展现了主角们的不同发展趋势和人生选择。

花泽类选择了辍学,创业自己的公司;加藤惠选择了继续留在学校,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而小鹤圆则选择了去海外进修,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

这些不同的人生选择都体现了每个人的个性以及不同的发展方向,都有着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这让我明白,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不拘泥于传统固有的模式,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我想谈谈电影中的一些台词、画面和音乐元素。

电影中的许多台词都耐人寻味,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人生就像一只风筝,总是要经历一些试飞,才能展翅高飞”。

录取通知书电影观看(共5篇)

录取通知书电影观看(共5篇)

篇一:录取通知书观后感录取通知书观后感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是部题材很好的美国电影,主要写的是一群以巴比特为首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被无数大学拒之门外。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自己办起了一所叫“南方哈门工业大学”的学校。

这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也许这样的事现实中根本就不会有。

太多剧情在这不作介绍,有兴趣的可是自己到网上看一下。

这部励志电影拍的很成功,迎合了现在年青人的思想,特别适合学生朋友观看,我相信你们会喜欢的。

不知不觉已经说了这么多废话,下面我们直奔主题,也就是我的个人观后感。

在看到影片快接近的尾声的时候,巴比特所创建的学校被封了,看到这一幕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遗憾,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它会给我们一个好结局,结果是他们赢了,学校允许被试用了。

看完应该很开心才对,可是我没有一点开心的感觉。

因为我知道现实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我说的是在中国),那么不止是学校被封,巴比特也会爱到法律的制裁。

现如今这个社会,分两种学校,一种是公办的一种是民办的。

我们先来说说公办的,公办学校有几个是不认分数的,无疑进入学校的通行证就是分,你达不到一定的分数那就不行,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现像,特别是靠关系的那种(也许这是种让人很鄙视的形为,但是现在我们不作议论)。

所以是否能进入高校对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根本就是个难题,对于差生,他们简直就看不到曙光。

于是这时候就出现了许多民办学校,当然这些学校不会像公办的一样只认分,他们认的是钱。

你有钱了,你就可以继续上学,但这些基本都是去浪费时间浪费青春的人。

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进入高校后是好好学的,我可以肯定的说很少很少。

现是7月初,也就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了,也许有很多人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他们有的会消沉,因为上大学是他们十二年来的梦。

一纸通知书,虽不足以证明什么,但是每个人都想要(个别除外)。

但是很可惜,理想的学校他们去不了。

于是有人又在徘徊,是复读还是上个差点的学校,是踏上打工之路还是继续混个三年,我想这是每个不理想考生都会思考的问题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录取通知》观后感
刚开始不知道课堂上看的电影叫什么名,一个同学说她看过,叫《录取通知》,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深深的触动了我,因为曾经我们也一样经历过高考,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想起了我们自己曾经相似的经历。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多少学子祈盼通过高考来改变人生命运,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命运,每年的五六月,无数学子在为之日夜奋战。

手握一纸珍贵的录取通知书,那张录取通知书上大红的印章承载了每个学子十二年寒窗苦读的辛酸,憧憬着象牙塔的各种美好,寄托着无限的人生理想,幻想着功成名就的荣耀时刻,此刻,沐浴着夏季火热的阳光,那时我们沉浸在幸福的海洋,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大学,才有了今天能做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面,聆听学识渊博的老师授课。

而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和我们一样的热血青年,可是他们不是你乖乖娃,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主人公巴比特平时不爱学习,毕业的时候被八个大学都拒绝了,可是毕业了,不继续学习就得像同学一样出去上班,做一些劳力活,他可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再者,父亲是典型的唯知识论,认为不读大学没有前途,面对每天父母对自己是否有大学接受的关切,巴比特此刻似乎才真正体会到了没有认真读书的痛苦,还在读初中的妹妹就已经在为了大学升学做准备了,虽然他不认同妹妹天天只有学习的这种方式,却也不得不承认未雨绸缪还是有好处的,此刻为了自己的大学他也迷茫起来了。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终于他自己伙同好朋友,伪造了一个学校的
录取通知书,他为自己的聪明而高兴,当巴比特的父母看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在父母抑制不住的高兴背后,其实我想巴比特内心也是百感交集的,他这样做让父母不再为他而担忧了,可是毕竟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欺骗父母的内疚和自责云绕在心头,看到那里的时候,我也想起了我自己的父母。

父母生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恩于他们,在我们失意绝望的时候,父母是让我们停歇的温暖港湾,在我们迷惘无助的时候,父母是给我们鼓励的加油站,也许是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才更加懂得了被爱的幸福和感恩。

影片中巴比特的父亲几次询问关于他的大学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期待,容不得有半点失误,也因为这样,巴比特为了让父亲相信自己的大学是真实的,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租房子伪装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学,尽管这个大学是一个旧的精神病院,可是经过他们的精心装扮,却还真像了一个大学的模样,有南哈蒙理工学院的大学名称,设计了学院的徽章,制作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学院网站,让巴比特心思缜密的父亲也没有看出破绽。

对此我不得不佩服他们敢想敢做的行为,很多时候也许我们也像主人公一样有许多的想法,对现实社会也有很多不赞同之处,可是我们多半做了顺应的顺民,没有足够大的勇气去付诸实践,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想法,没有想法的生活就如一池死水,没有任何波澜,起不了任何涟漪,最后只能在孤寂中默默走向生命尽头。

有想法并敢于实践,我觉得是影片中主人公最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之处,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老是选择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我们还处在青年时代,一个人如果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都不敢让自己的想
法到地面上来走走,那就永远只能胎死腹中了,青春是我们唯一的权利,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利用,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奋斗,即使最后可能是飞蛾扑火般的毁灭,我们也为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

好友制作学院网站的时候为了让巴比特的父亲觉得更加真实,增加了一个录取的选项,而且是不设限制的,这样一个乌龙造成的后果就是,来了一百多位和主人公一样没有被任何大学录取的,却无意被这所假学校录取了,可就是这阴差阳错的意外,造就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自己的孩子终于有学校愿意接受了,他们如释重负,一个精神病治愈的孩子说当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的父母第一次对他说为他而骄傲。

就是这样一个虚假的空名学校,承载了无数孩子的梦想和父母的期望。

这样突如其来的情况,巴比特本想告知他们真实的情况,可是面临这些满怀期待和梦想的一群人,他不忍心摧残别人的梦想,正如自己曾经被八所大学拒绝一样,那么要延续这个谎言,就需要把这个空有其名的学校,办成一所真正的大学,没有办学经验,不懂学校管理,可是,巴比特并没有就此妥协,他去了好友的哈蒙学院听课,了解课程设置,咨询学校领导,了解如何进行学校管理。

可是南哈蒙学院是一所特别的学校,他们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爱好各不相同,而且大多都是不喜欢学习的学生。

巴比特针对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制定课程表,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彼此相互为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身特长,课程制定紧密结合了学生的兴趣,让学习不再固定模式化,不再沉闷。

现代大学教育,虽说在
不断的改进,也在努力以培养多样化有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大学里面,课程还是以知识性理论性强的课程为主,需要学生具有相对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理解领悟到能力,而这必然会限制大学培养的人才在实际活动层面的不足,能说会道,可以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背得滚瓜烂熟,说到世界面临的局势可以侃侃而谈,而当真正身临其中,处理一个棘手的局面,却不知所措。

更有甚者,不会做饭,不会洗衣,基本生活离开了现代科技发明就无法继续,当然正规传统大学教育不否认有它自身的价值,可这样正好说明,社会需要一种类似南哈蒙学院那样的学校,以学生兴趣为主,注重学生自身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贴切的能力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

传统正规大学教育与这样的教育相结合,才真正体现了让人人都有进步的地方,教育模式需要多样化。

看完这部影片后,尤其是最后主人公在法庭上辩护的那段话,让我也真正领会了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不是培养社会和国家的顺民,教育的目的更应该在于培养有个性有想法的人,而这一点正是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弊病之一,对于即将投身教育事业的我来说,这也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注重和思考的地方,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活动,教师传道授业,最重要的是呵护好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尊重学生选择自身发展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