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doc

合集下载

重庆市2018年优秀毕业研究生

重庆市2018年优秀毕业研究生

附件1
2018年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
优秀毕业研究生名单
(共166名)
1.重庆大学(44名)
李波李超旭吴雨郭城罗尧钟晓阳张正通虞程远王帅雍尧棣赵金鹏邓鹏程姚金林张晓蕾向俊一王小曹宇刘凯肖功玮王秋实刘旭东肖逸枫张胜男王雪童李立峰吴强刘树林宋康朱崟莹丁瑶舒湛岳小雨戴亮亮欧阳汛王萌陈莘曹文龙李烽杨喜喜皮明雨王婷婷付涛陈爽王蓉
2.西南大学(31名)
唐登然唐义杰韩佳丽何育妍王丹艺郭逸群张涛司卫国张钰姚泰洪吴松琴邓军权吕庆国叶萃栗林坡李雄傅广垣张松逯海朋冯亚娟丁涌波张飞张婷尚峰巫芮杨通罗永芳田欣张译丹蒋一晨侯建兵
3.西南政法大学(19名)
王玉梅洪森黄琼潘江河王琴琴钟颖张永强高星阁袁汉兴王志坚郑天祥周泽中曾磊王仲羊郑宽邦谈耀文惠凤萍包倩宇徐远博
4.重庆医科大学(20名)
张艺馨刘婷郭静文刘倩赵红雲张楠黄智林周秘李广黄静蒋玉林徐祥龙陈佳骏丁露税璘万秋钟国超汪海洋罗明珠孙建
5.重庆师范大学(9名)
韩淑珍蒋维西朱巧丁奕然肖红李睿康李疏桐何孟珂黄令
6.重庆邮电大学(11名)
陈永炜唐义王斌邓江洲孙齐峰王储君黄帅任德均卫亚聪邵伦李鹏程
7.重庆交通大学(10名)
夏鑫唐小惠姜腾蛟汪正国陈良锐马书文陈林郭园杨晓宇唐瑶
8.重庆工商大学(5名)
黄帅金崔雯童琴郑喜娟柳青
9.四川外国语大学(6名)
杨雪莹叶元王琨张雨涵任庆亮彭红艳- 2 -
10.四川美术学院(2名)
高甫曹上
11.重庆理工大学(6名)
刘瑜宋登辉崔森张贝娜吴俊白沂
12.重庆三峡学院(1名)
曹龙舟
13.重庆科技学院(2名)
梁洪彬沈溃领
- 3 -。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率成本优...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率成本优...

论文独创性的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政法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于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政法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所送交的论文,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论文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向有关部门和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复印件和电子版本。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硕士学位论文抗震救灾中NGO组织间合作研究——以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为例Research of Cooperation Between NGOs in Earthquake Relief ——an exampl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Ya'an earthquake作者姓名:赵硕指导教师:邹东升西南政法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摘要我国是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地震的发生对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也考验着我们应对灾害的能力。

政府作为保障灾民权利的第一义务人,应当承担责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抢救生命、保护财产、恢复秩序、重造公共空间。

政府的最大优势即拥有建立在公共权力基础上的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与社会组织能力。

然而,以行政指令为核心的政府救灾也有难以避免的弱点,如行动迟缓、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等。

NGO参与救灾,由于行动迅速、社会参与广泛、专业化等优势,恰恰可以弥补政府的不足,与政府形成功能互补。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作者:来源:发布:2011-03-28 17:24:05 访问次数:1次附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10月13日第16次校长办公会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应体现校院二级管理的原则,实行由学校、学院、学科组、导师在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内分工负责的制度。

第三条?各学科、专业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学科、专业的实际,制定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二章?培养目标第四条?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遵纪守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业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第五条?硕士研究生具体素质要求:(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二)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或专业实践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或其他专业技术的素质和潜力;(三)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知识社会所需要的自主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学习品质和开放的视野;学风严谨,恪守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举止得体,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四)能够规范、准确地使用现代汉语,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并且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相关资料。

第三章?学制与总体安排第六条?除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外,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

因正当理由未能按时完成课程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经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学科组、学院同意并报研究生部审核、主管校长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年限不得超过两年。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试行办法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试行办法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激励研究生科研创新工作的培养机制,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西南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科研奖励适用于研究生招生计划内所有全日制研究生。

第三条研究生科研奖励包括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和研究生科研成果奖两类。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的奖励范围为攻读我校硕士、博士学位而形成的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科研成果奖的奖励范围为在本校求学期间、以本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独立发表或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译文。

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译文时与导师合作、排名第二,且无其他作者的,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减半奖励。

第四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由学校予以奖励。

研究生在校定C类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由学校予以奖励。

第二章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第五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选条件及程序,按照《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执行。

第六条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对其作者奖励5000元;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的,对其作者奖励10000元;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对其作者奖励50000元。

第七条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对其作者奖励2000元。

第八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励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下发的获奖名单拨付给获奖者所在学院,由学院发放给获奖者本人。

第三章研究生科研成果奖第九条科研成果的奖励标准为:校定A类期刊论文每篇奖励8000元;校定B类期刊论文每篇奖励4000元;校定C类期刊论文每篇奖励1500元;论文为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按上述标准的1.2系数值进行奖励。

译文按上述标准的50%进行奖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03.28•【分类】其他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厅字〔2023〕5号),促进应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应用法学研究成果评价规范及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办、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和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活动现已完成。

评审标准注重司法实务对法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与科学反馈,坚持促进应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深度融合。

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对2017-2023年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的法学论文进行严格筛选,每届各推选出2000篇进入评审,邀请来自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法律实务及理论研究部门的资深专家,按照专业领域,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等程序,并专门成立由法律实务部门资深专家及科研院所知名学者参加的评审委员会,对拟获奖论文逐一进行评议,最终评选出第一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20篇,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20篇。

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希望各级人民法院和广大应用法学研究人员学习借鉴上述优秀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高质量应用法学研究服务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附件:1.第一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名单2.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名单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3月28日附件1第一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作者单位以论文发表时为准)1.民法典编纂与中国民法学体系的发展作者: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原载于《法学家》2019年第3期)2.滥用知情权的逻辑及展开作者:王锡锌北京大学(原载于《法学研究》2017年第6期)3.地方法院庭审实质化改革实证研究作者:左卫民四川大学(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4.我国民法典分则创设居住权制度的立法理由作者:申卫星清华大学(原载于《现代法学》2018年第2期)5.关于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若干问题的思考作者:刘贵祥最高人民法院(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19年第5期)6.网络侵财犯罪刑法规制与定性的基本问题作者: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原载于《中外法学》2017年第4期)7.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作者:孙长永西南政法大学(原载于《法学研究》2018年第1期)8.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作者:张文显中国法学会(原载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6期)9.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侵害救济研究——兼评《九民纪要》的相关裁判规则作者:李建伟中国政法大学(原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20年第4期)10.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作者:沈亮最高人民法院(原载于《人民司法》2018年第34期)11.追求裁判的社会效果:1983-2012作者:宋亚辉南京大学(原载于《法学研究》2017年第5期)12.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之维作者:陈小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载于《法学研究》2019年第3期)13.正当防卫如何才能避免沦为僵尸条款——以于欢故意伤害案一审判决为例的刑法教义学分析作者:陈兴良北京大学(原载于《法学家》2017年第5期)14.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之变作者: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原载于《东方法学》2018年第1期)15.聂树斌案再审:由来、问题与意义作者:胡云腾最高人民法院(原载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4期)16.混合共同担保的法律规则:裁判分歧与制度完善作者:高圣平中国人民大学(原载于《清华法学》2017年第5期)17.民法分则物权编立法研究作者:崔建远暨南大学(原载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2期)18.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适用探微作者:喻海松最高人民法院(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17年第4期)19.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作者:程啸清华大学(原载于《中国法学》2019年第4期)20.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新探作者:程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原载于《法商研究》2019年第19期)附件2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作者单位以论文发表时为准)1.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政府理论的核心命题作者: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原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20年第6期)2.司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风险及伦理规制作者:王禄生东南大学(原载于《法商研究》2019年第2期)3.认罪认罚案件如何实现“以审判为中心”作者:龙宗智四川大学(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4期)4.为什么说我国已经进入轻罪时代作者:卢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3期)5.检察机关如何行使好保留的职务犯罪侦查权作者:朱孝清中国法学会(原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1期)6.法秩序统一原理下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刑民衔接适用作者:刘艳红中国政法大学(原载于《现代法学》2021年第4期)7.诉源治理的理论、实践及发展方向作者:李占国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原载于《法律适用》2022年第10期)8.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民事责任作者: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原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9.夫妻债务的基本类型、责任基础与责任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夫妻债务解释》实体法评析作者:汪洋清华大学(原载于《当代法学》2019年第3期)10.论公安侦查权与行政权的衔接作者:张泽涛广州大学(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11.互联网经济下重读“竞争关系”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意义——以京、沪、粤法院2000-2018年的相关案件为引证作者:陈兵南开大学(原载于《法学》2019年第7期)12.量刑建议的若干问题作者:陈国庆最高人民检察院(原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5期)13.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八大争议问题作者:陈瑞华北京大学(原载于《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4期)14.司法审查中的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标准作者:周佑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21年第3期)15.警务数据采集与运用中的法律问题探究作者:高文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载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6.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切实贯彻实施《民法典》绿色条款作者:陶凯元最高人民法院(原载于《法律适用》2020年第23期)17.防卫过当不法判断的立场、标准与逻辑作者:梁根林北京大学(原载于《法学》2019年第2期)18.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的衔接难题与破解之道作者:程雷中国人民大学(原载于《中国法学》2019年第2期)19.个人信息泄露侵权责任构成中的“损害”——兼论风险社会中损害的观念化作者:谢鸿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原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20.非法人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困局及其破解作者:谭启平西南政法大学(原载于《法学研究》2020年第6期)。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表现...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表现...
4
目录
5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及其时代性
绪论
一、选题缘由
对于每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而言,异化问题是一个必须涉及的基本问 题。异化,作为一个哲学基本范畴,拉丁文为“alianatio”,翻译成英文为“alienate”, 意为“让渡”“脱离”,最早是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出现的,后经不同时代的哲人赋 予其不同的哲学内涵。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是以社会客观存在为出发点和主要 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当时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揭示人类自身解放及历史前进的 方向和规律。马克思积极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以及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异化问题的研 究成果,结合对资本主义经济状况的考察,通过一系列著作系统地创建了自己的异化理 论体系。
俞吾金老师认为,异化理论对于整个马克思哲学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异化理 论不仅对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建立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并且贯穿于马克思整个思想 体系及理论体系之中。马克思之所以在某些著作中较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异化”这个哲 学概念,原因一方面在于方便读者理解其作品,另一方面在于将自己与当时很多滥用“异 化”概念的哲学家区别开来,免于不必要的口舌之争。但是“异化”这个概念从未被马 克思放弃,其内涵总是或明或暗地存在于其经典著作之中。此外,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 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由青年马克思的“道德评价优先”向成熟马克思的“历史评价优 先”的视角转换。作为一种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批判,青年马克思从道德角度以及人的 类本质出发,讨论的主要是异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消极作用;不同于此,成熟马克思讨论 的是异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认为异化的出现有其客观性及必然性,是一 种“属于以历史演化的客观必然性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3,应该肯定其在历史发展 中的作用、地位以及意义。俞吾金老师认为,马克思所阐述的异化的表现形式,一定程 度上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正是基于对异化的深入探索,马克思才提出了“三 大社会形态”的著名理论,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的理论依据。这就说明,异 化概念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占实质性及基础性的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 义。此外,俞吾金老师还进一步论述了异化与劳动、异化与共产主义、异化与资本主义 批判、以及异化与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用以论证异化在整个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

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汇总表

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汇总表
王顺姣
黄胜忠
80
行政管理
社区网络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S社区为例
黄闵捷
冯春
81
行政管理
日本环保NPO政策倡议研究
张奇
邹东升
82
法律(非法学)
竞技体育比赛中违规伤害行为的刑法解析
王桢
梅传强
83
法律(非法学)
我国内地归扣制度之构建研究
曾娜
陈苇
84
法律(非法学)
浏览器过滤视频贴片广告违法性认定研究
朱静洁
50
经济法学
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下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监管
贾国威
王怀勇
51
经济法学
我国网络广告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王忆茹
黄茂钦
52
经济法学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控的法治化研究
王婉璐
李玉虎
5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论环境冋责的归责原则
梁忠
徐以祥
54
国际法学
中国自由贸易协疋投资者一东道国仲裁制度研究
董哲
徐忆斌
宋琳
叶明
90
法律(法学)
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行为正当性判定标准研究
史欣媛
叶明
91
法律(法学)
我国公私合作中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制
覃林卉
岳彩申
92
法律(法学)
国际商事仲裁中先例形成的困境与突破
许志华
张春良
93
法律(法学)
与智障女同居生活中的性行为应如何定性一一以裴某强奸案为例
谷君
石经海
94
法律(法学)
杜伟伟
罗小萍
76
传播学
为例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社会资本的角度

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2018年修订)

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2018年修订)

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2018年修订)(经2018年4月11日第6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2018年4月12日第八届党委第11次常委会会议审定通过)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研在建设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中的引导作用,为全校科研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分类办法以CSSCI、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SSCI、SCI、A&HCI、EI收录的期刊为基础,结合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现状,以及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而成。

若上述期刊目录更新,以其更新版本为标准。

各索引新增收录的期刊,将自动列为相应类别,被各索引调整出的期刊,将自动从相应类别中退出。

具体论文类别的认定,以论文发表时各索引收录期刊目录为准,在大陆以外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以检索数据库收录的时间为准。

第三条根据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影响因子,学校将大陆出版的学术期刊分为A、B、C、D1、D2五个等级。

其中,A、B类为校定权威期刊,C类为校定重要期刊,D1、D2类为校定核心期刊。

第四条A类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不含英文版)、《中国科学》(任一专业版)。

第五条B类期刊(一)《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不含英文版)、《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教育研究》、《体育科学》、《中国图书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求是》、《心理学报》、《世界宗教研究》、《中华医学杂志》、《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史研究》、《管理世界》(不含短论)、《计算机学报》、《会计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经济学(季刊)》、《统计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

(二)《新华文摘》(不含会议综述、论点摘要或摘编、学术卡片)。

第六条C类期刊(一)综合性期刊:《国外社会科学》、《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开放时代》、《江苏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学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界》、《读书》、《探索与争鸣》、《学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法学)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之实证研究
罗小雪
林少伟
68
法律(法学)
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责任规则之反思与完善
孙慧瑶
徐银波
69
法律(非法学)
无人驾驶汽车与相关刑法问题超前性研究
王莉玲
李永升
70
法律(非法学)
论利用国家公权力占有他人财物的定性——基于王某某案为例
黎业明
卢有学
71
法律(非法学)
论国际仲裁中的第三方资助
袁玉进
王玫黎
42
国际法学
集体诉讼形态下的涉外侵权法律选择问题研究
周童
张春良
43
国际法学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东道国反诉法律问题研究
何圳申
陈咏梅
44
国际法学
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表面证据情况”
陈升杰
徐泉
45
国际法学
弱者利益保护在冲突法中的适用
梁伟志
王晓燕
46
知识产权法学
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的比对规则研究----以美国法为视角
邓琪明
刘云生
18
民商法学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完善
彭嘉怡
赵万一
19
民商法学
我国特留份制度之构建研究
刘宇娇
陈苇
20
民商法学
我国遗产债务清偿顺序制度研究
杨超
陈苇
21
民商法学
论人工智能致害的民事责任问题
周迁凤
李俊
22
民商法学
论默示放弃合同解除权之认定
杨全欣
吴春燕
23
诉讼法学
认罪认罚反悔后的处理及救济机制研究
附件2
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序号
学科(专业)
论文题目
作者
指导教师
1
应用经济学
政府管制影响个体职业选择的经验研究——基于体制内与体制外就业的视角
卫艳青
陈刚
2
哲学
《诗经》女性意识研究
郭倩倩
陈应琴
3
哲学
马克思个体思想初探
李飞
曾凡跃
4
哲学
论克利福德证据主义
李军霞
文学平
5
法律史
北朝律学研究
周雪妮
贺建平
77
新闻与传播
基于“编码解码”理论的网络文学IP古装电视剧热播成因研究
何佳欣
罗小萍
78
新闻与传播
技术赋予与价值选择:一项基于算法新闻的初步研究——以今日头条为例
袁祥
蔡斐
大数据视阈下西方政府开放数据与个人隐私保护研究
包倩宇
邹东升
63
法律(法学)
破产清算中实现担保物权的税费承担问题研究
李儒娇
陈司谨
64
法律(法学)
行政协议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研究
杨尚波
喻少如
65
法律(法学)
我国公民疾病禁止结婚规定的宪法学分析
刘婷婷
梁洪霞
66
法律(法学)
股东知情权司法裁判标准
吴婷婷
林少伟
67
杜以静
李昌盛
24
诉讼法学
刑事审前程序简化研究
冯科臻
张吉喜
25
诉讼法学
刑事庭审质证实质化问题研究
王志坚
潘金贵
26
诉讼法学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合并审判制度研究
朱琳
颜飞
27
诉讼法学
论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及其制度保障
施珠妹
孙长永
28
诉讼法学
无罪者被遗忘权问题研究源自马麟子高一飞29诉讼法学
论知识产权诉讼中市场调查报告的证据效力
郑自飞
陈伟
12
刑法学
过失从犯研究
权力智
卢有学
13
刑法学
刑事从业禁止的司法适用研究
张皓巽
陈伟
14
刑法学
警察职务行为的刑法保护——以妨害公务罪的司法限缩为视角
邓永凤
陈小彪
15
刑法学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疑难问题研究
袁汉兴
李永升
16
刑法学
“不得减刑、假释”终身监禁研究
甄航
朱建华
17
民商法学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研究
信息化视野下拐卖儿童犯罪侦防对策研究
刘栓
刘莹
53
法律逻辑学
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中国传统的裁判说理
郑天祥
金承光
54
警察科学
论我国警察法制体系的基本构建
柴广智
郑晓均
55
政治学
杜亚泉“减政主义”思想研究
李过
颜德如
56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研究
李菲菲
高建民
57
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媒体时代下道德绑架及对策研究
罗玮栋
王成兰
58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
基于认知参照点模型的汉语立法文本中的零形回指及其识解研究
谈耀文
熊荣敏
59
新闻学
社区报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许然
李韧
60
传播学
敌意媒介效果:转基因食品报道及其感知偏差
罗越
贺建平
61
工商管理
联盟组合多样性、股权治理机制与创业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何丰均
韩炜
62
公共管理
母智蝶
毋爱斌
72
法律(非法学)
我国公司僵局替代性司法救济措施构建研究
严玮
汪世虎,胡军
73
法律(非法学)
股东查阅权目的正当性的司法认定
洪森
汪青松
74
法律(非法学)
专利法中的“为生产经营目的”若干问题研究
李安娜
马海生
75
金融
民营险企资本市场“举牌”行为研究——以“前海人寿”为例
陈珊
刘万
76
新闻与传播
大学生对《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新闻投入感及其相关因素
王振旦
吕志兴
6
法律史
清代典制研究:以制度表达及其近代化转向为视角
陈卓锋
杨丽英
7
法律史
南宋永嘉学派法制思想研究
项磊
杨丽英
8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不作为的定位及其责任体系
周泽中
曾哲
9
刑法学
论互联网时代版权刑法保护的边界
黄铱
梅传强
10
刑法学
行政犯认定中刑行实体衔接问题研究
付倩
石经海
11
刑法学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体规范研究
牛犇
黄宣
30
诉讼法学
论撤诉中的权利保障
吴春周
黄宣
31
诉讼法学
保理合同诉讼当事人适格研究
申芙蓉
唐力
32
诉讼法学
论民事诉讼中的自由证明
吴怡
包冰锋
33
经济法学
二倍工资规则适用探究
孙志萍
胡大武
34
经济法学
我国引入双层股权结构法律问题研究
刘光星
卢代富
35
经济法学
企业破产重整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沈俊森
王怀勇
36
经济法学
高孟宇
秦洁
47
知识产权法学
专利修改超范围的判断规则研究
陈炬亮
康添雄
48
知识产权法学
论商业诋毁的法律规制
黄国赛
李雨峰
49
侦查学
审判中心视域下侦查预审的功能演绎与模式重构
王仲羊
马方
50
侦查学
笔迹鉴定意见采信实证研究
官胜男
贾治辉
51
侦查学
DNA鉴定意见的审查与判断——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刘诗诗
王旭东
52
侦查学
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的法律问题研究
王健
陈步雷
37
经济法学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软法规制研究
叶明智
吴太轩
38
经济法学
我国地方人大预算修正权制度构建研究
李彦岑
陈治
39
经济法学
网购刷单行为的软法规制研究
钱艳艳
甘强
40
经济法学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司法适用研究
杨芳
胡大武
41
国际法学
我国专属经济区刑事管辖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