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中外国人名汉译的若干经验_周国强

合集下载

外国人名汉译的五大原则

外国人名汉译的五大原则

外国人名汉译的五大原则第一原则:名从主人“名从主人”是外国人名汉译的第一或根本原则。

“名从主人”意味着发话者需用受话者本人认可的名字来称呼或指认他,否则就会导致与受话者的交往发生障碍。

“名从主人”分为两种情况。

外国人的名字是名字主人自己翻译或选择的。

如香港最后一任总督Chris Petten译为彭定康。

外国人的中文名是在名字主人不知情或无法选择的情况下,由译者根据名字的读音并考虑意义等因素,翻译或转写成中文。

第二原则:定名不咎一种说法或译名一旦被普遍接受,固定下来就不再改动了。

概括起来就是“定名不咎”。

定名的定义是出现的译名已被普遍接受,没有再出现其他有影响力的译名或者无人能给出更准确的译名,这样的译名才是定名。

“定名不咎”原则仅适用于已经被普遍接受并固定下来的某个特定外国人(尤其是历史人物)的中文译名。

但不适用于译名表或译名手册所提供的一般外国人名的标准或规范译名。

比如《圣经》里的Peter、Matthew里译为彼得、马太,但在其他场合并不一定这样翻译。

第三原则:音义兼顾采用译音的办法翻译外国人名,如果实行“名从主人”的原则,就得根据原名本来的实际读音,选用与该读音尽可能贴近而意思得当的汉字来转写,这就是译音循本。

第四原则:译音循本采用译音的办法翻译外国人名,如果实行“名从主人”的原则,需根据原名本来的实际读音,选用与该读音尽可能贴近而意思得当的汉字来转写,这就是译音循本。

如泰国总理Ying luck过去被译为英禄,后根据泰国命中发音,将译名改为英拉。

再比如基地组织创始人最初媒体根据英文读音译作本·拉登,后根据阿拉伯语改写成本·拉丹。

第五原则:音系对应译音就是用一种语言的音位或音节有系统地转写另一种语言的音位或音节。

为了让转写准确,需要充分利用译入语的全部对应音位和音节,让译名尽量贴近原文名字的读音。

音系对应首先意味着音位对应,外国人名的汉译需要重用利用汉语的全部对应音位,比如若和[rə]。

北美地区中文译名初探

北美地区中文译名初探

北美地区中文译名初探
周光父
【期刊名称】《上海翻译》
【年(卷),期】1993(0)3
【摘要】一、译名不一致北美地区——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中文报刊和书籍中,经常出现一些科技译名和其他译名。

除了我国《人民日报(海外版》所用译名比较统一外,其他报刊书籍译名相当“自由”,不但不同文章常用不同译名,甚至同一篇文章前后译名也不一致。

【总页数】4页(P22-25)
【关键词】中文译名;中文报刊;美国前总统;科技术语;科技名词;基辛格;通用汽车公司;美国前国务卿;里氏震级;当地报纸
【作者】周光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谈谈北美地区新型中文学校的社会功能 [J], 李嘉郁
2.今年开始对地区GDP计算方法和中文译名改进和规范 [J],
3.PMDD中文译名初探 [J], 高明周
4.从oxygen(氧元素)中文译名的演变看科技译名被接受的条件 [J], 马莲;温昌

5.首届北美地区中文教学论坛在旧金山举行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翻译

浅谈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翻译

(下转第68页)第52卷第1期2018年1月广东蚕业GUANGDONG CANYE Vol.52,No.01Jan.2018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8.01.38浅谈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翻译董丽丽(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西方汉学家在外译与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有效的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融合,对着全世界文化市场的持续繁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实际工作也面临着文化和语言差异问题。

文章基于现实的角度对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的翻译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针对翻译工作中体现出的种种问题探究了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西方汉学家;中国典籍;翻译;文化融合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1-66-02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年前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典籍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瑰宝,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财富,具有丰富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对中华文化典籍的研究提起了足够的兴趣,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到中华文化典籍的翻译作品中,有效的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融合,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成为文化领域的发展常态,并被逐渐提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

1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的翻译现状研究目前西方世界流传的大多数中国典籍译本都是几代汉学家不断努力的成果,而我国学者介入这一领域较晚,有世界影响力的译著作品不多,因此可以说西方汉学家在该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没有西方汉学家,中国文化就没有当今这样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或许从翻译版本数量上,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汉学家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上所做的努力,如《易经》已经有17个不同的外文译本,其中德国人翻译和研究的著作有7部,英国人的译著有4部,法国人的译著两部,其他的四部均是由中国学者完成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

浅谈外国名著书名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和方法

浅谈外国名著书名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和方法

浅谈外国名著书名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和方法1、导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文化全球化,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而书籍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文化交流和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外国的大量优秀书籍被翻译成中文介绍到我国,同时相当数量的中文图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文字,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

在图书翻译中,内容的翻译固然重要,但其书名是整本书的灵魂,起着解释作品意蕴和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很可能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要购买这本书,因此书名的翻译十分重要,好的书名翻译能有效地促进作品的传播。

因此,书名的翻译要考虑两种语言的不同习惯和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做到妥善处理,使译出的书名能准确地达意,而避免误解与不确切(丰华瞻,1980)。

也就是说,书名的翻译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根据目的论(Skopos theory)的基本观点——翻译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翻译方法由翻译目的与译文的预期接受者决定。

2、功能主义目的论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德国,以凯瑟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曼塔利,克里斯蒂安·诺德为主要代表。

1971 年,凯瑟琳娜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她的学生汉斯则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在《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目的论这一概念,它也是功能学派的基础理论与核心理论。

他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所有翻译活动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即“目的决定翻译策略”。

[Jeremy Munday,201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20世纪90年代,诺德对翻译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也是对弗米尔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诺德在其著作中强调:“翻译就是要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源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

《阿Q正传》四个英译本中“乡土语言”译者行为度对比研究

《阿Q正传》四个英译本中“乡土语言”译者行为度对比研究

《阿Q正传》四个英译本中“乡土语言”译者行为度对比研

朱学明
【期刊名称】《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2)2
【摘要】以《阿Q正传》四个英译本中的人名、地方名物词及方言、詈骂语三种乡土语言翻译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求真—务实”连续统上呈现出的五种渐变形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研究表明,四位英译者在连续统上表现出不同的走向,梁社乾译本求真度较高,蓝诗玲译本务实度较高,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莱尔译本求真度相同,但前者务实度高于后者。

根据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译者的乡土语言英译行为度差别不仅取决于意志体译者的意志性,即翻译理念和策略,还受到个人身份、所处职位以及出版社等因外部环境产生的译者角色化影响。

【总页数】10页(P88-97)
【作者】朱学明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I046
【相关文献】
1.《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从译者转换策略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角度
2.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大漠祭》中甘肃"乡土语言"英译对比研究
3.译者行为
批评视域下《大漠祭》中甘肃“乡土语言”英译对比研究4.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一句顶一万句》中乡土语言的译者行为度研究5.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祝福》中乡土语言英译对比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学术外译书目

中华学术外译书目

中华学术外译书目引言中华学术是指中国传统的学问体系,包括文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这些学问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学术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将中华学术传播到国际社会,许多学者和翻译家致力于将中华学术翻译成外语,以便更多人了解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华学术外译书目,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传统学问的各个领域和重要著作。

这些书籍不仅提供给海外读者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学问的机会,同时也为国内读者提供了一个参考资料库。

哲学与思想1.《道德经》–作者:老子–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阐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其内容涉及道、德、无为等概念,对于人类行为准则和社会伦理有着深远影响。

–外译版本:《Tao Te Ching: The Classic Book of Integrity and the Way》(作者:Lao Tzu,译者:Jonathan Star)2.《论语》–作者:孔子及其弟子–内容简介:本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

通过对人伦关系、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探讨,论语对于塑造中国传统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外译版本:《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译者:Arthur Waley)3.《墨子》–作者:墨子–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古代墨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包含了墨子对于爱、兼爱、非攻等观念的阐述。

墨子提倡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并反对战争和暴力。

–外译版本:《Mozi: Basic Writings》(作者:Mozi,译者:Burton Watson)历史与文化1.《史记》–作者:司马迁–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夏朝到西汉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研究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外译版本:《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作者:Sima Qian,译者:Burton Watson)2.《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世界文学名著汉译本中人名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世界文学名著汉译本中人名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世界文学名著汉译本中人名翻译的问题与对策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李昕辰【摘要】世界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对于中国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世界文学名著汉译本的人名翻译往往冗长难记,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速度,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研究对两本世界名著的汉译本进行了统计,发现外文人名的翻译中,绝大多数采用了音译的翻译方法,而且不少人名的字数在三个字及以上。

本研究同时对20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世界文学名著汉译本中的人名翻译着实造成了阅读障碍。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更换汉字、减少字数和适当直译三大对策来解决世界文学名著中的人名翻译问题。

【关键词】世界文学名著 人名翻译 问题 对策 音译 直译【Abstract】The world literature masterpiece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 However,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ames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 world literature masterpieces are often lengthy and hard to remember, reducing the reading speed of readers and affecting their reading interest. This study has analyzed the Chinese edition of two world literature masterpieces, finding that most of the translated names adopt the method of transliteration and many names’ number of characters is three and above. Meanwhile, the study ha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among 20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how that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ames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 world literature masterpieces do form a barrier in read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above,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ree countermeasures, which are changing the characters,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and adopting appropriate literal transl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ames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 world literature masterpieces.【Key words】world literature masterpieces; name transl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引言世界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学术著作中外国人名汉译的若干经验

学术著作中外国人名汉译的若干经验

学术著作中外国人名汉译的若干经验作者:周国强来源:《出版参考》2011年第16期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

《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外国人名作为专用名词在中文学术著作的出版中多有涉及,尤其是文献综述部分,作者也多用外文直接混在行文中使用,形成夹带使用。

在《通知》发布之前,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在编辑加工中遇到此种情况时,也默认了作者的外文直接使用而不做处理,而如今面对新的规定,处理学术著作中的外国人名便成为编辑在处理此类著作时一件重要的工作。

笔者将工作中处理外国人名汉译的心得总结如下:一、作者处理为首选遇到行文中的外国人名未译为中文时,编辑的第一反应是与作者沟通,要给作者讲清楚我们的出版规定,最好能在作者动笔之初或交稿之前将此要求告知。

作者之所以直接使用外文人名多是源于对该领域的外文文献的引用及研究,他们会认为外国人名的直接使用会使论述更加直观,更有利于专业性的表达,并非是没有能力将其译为中文。

作者对文中涉及人名的熟悉会使翻译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

二、译名应符合规律外国人名应该有中文译名,大多数是依发音译成的,但这个中文译名应符合规律,也就是要统一、要尽量沿用国内的固有的译法、要认识到译名的复杂性。

如果是国际上的“头面人物”,通常看看外交部门的“官方译法”就可以了。

有的工具书也作了一些统一的工作,如新华社译名室编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外研社出版的《英语姓名词典》。

工具书会解决大部分的译名问题,但英语姓名与民族、宗教文化的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具体的人名,我们也应注意其复杂性。

例如在欧洲不同语言里有不同形式的名字,而且其中不少是常用名,在翻译的时候,都不宜一律按英语译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UBANCANKAO
2011.8 下旬刊
出版参考
29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

《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外国人名作为专用名词在中文学术著作的出版中多有涉及,尤其是文献综述部分,作者也多用外文直接混在行文中使用,形成夹带使用。

在《通知》发布之前,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在编辑加工中遇到此种情况时,也默认了作者的外文直接使用而不做处理,而如今面对新的规定,处理学术著作中的外国人名便成为编辑在处理此类著作时一件重要的工作。

笔者将工作中处理外国人名汉译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作者处理为首选
遇到行文中的外国人名未译为中文时,编辑的第一反应是与作者沟通,要给作者讲清楚我们的出版规定,最好能在作者动笔之初或交稿之前将此要求告知。

作者之所以直接使用外文人名多是源于对该领域的外文文献的引用及研究,他们会认为外国人名的直接使用会使论述更加直观,更有利于专业性的表达,并非是没有能力将其译为中文。

作者对文中涉及人名的熟悉会使翻译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

二、译名应符合规律
外国人名应该有中文译名,大多数是依发音译成的,但这个中文译名应符合规律,也就是要统一、要尽量沿用国内的固有的译法、要认识到译名的复杂性。

如果是国际上的“头面人物”,通常看看外交部门的“官方译法”就可以了。

有的工具书也作了一些统一的工作,如新华
学术著作中外国人名汉译的若干经验
□ 周国强
社译名室编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外研社出版的《英语姓名词典》。

工具书会解决大部分的译名问题,但英语姓名与民族、宗教文化的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具体的人名,我们也应注意其复杂性。

例如在欧洲不同语言里有不
同形式的名字,而且其中不少是常用名,在翻译的时候,都不宜一律按英语译出。

如,John来自希伯来语,原意大概是“Yag us gracuiys”。

在欧洲其他语言里,与英语形式最接近的是德语,作“Johann”或“Johannes”,汉语“约翰”这个译名,其读音正与德语相近,而与英语相去甚远。

它还经常以昵称“Hans”(汉斯)形式出现,而且这个昵称也经常被用作正式教名。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三、注意外国人名的源头
作者译好的外国人名,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作为编辑应认真地综合判断作者的译名是否正确,尤其注意汉语言被译为英文后的“回归”问题,避免犯低级错误。

如:安东尼·吉登斯的名著《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立涛译,王铭铭校,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

”这里孟子居然被译成了门修斯。

这就是编辑的综合判断能力出现了问题,继而我们要面对的就是中文人名被译为英文后的“回归”。

欧美出版物中,遇到中国人的姓名,比较方便处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音译”是标准译法,也就是“汉语拉丁化”,或用护照上的统一译法,因为护照上的英译,是不容许随便改的,只有在加入外国国籍时可以更改一次。

但就是这简单的汉语拉丁化,也会有诸多不同,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用
的是“韦氏拼音”(现在台湾、香港等地区还在用它)。

所以中文姓名译成英语,大陆用标准的拼音,但如果出生在台湾地区,他的拼音就不完全相同于我们了。

许多广东、福建人,早年去欧美等国,姓名的英语拼法按他们的地方口音,如
“陈”姓被译为“chan”。

还有很多中国人在国外的姓名都是自己译成英文的。

所以遇到外文中的“汉语人名”时,回归成中文人名时还是应该谨慎。

还有像日文、朝鲜、越南等国人名,写成英语是他们的“读音”,但他们是用“汉字”写名字的,译者、编辑如果不懂日文等文字,必定出洋相。

四、译名个别现象的处理
对于很多外国人有中文名字的现象也是编辑在处理外文译名时要注意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有著作中将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翻译成“费尔班德”的笑话。

编辑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认真的态度,如在笔者编辑的一部著作中涉及的Gary Biddle是香港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作为编辑就要有意识地认为此人应该有中文译名,多方查找,原来Gary Biddle的中文名字叫“白国礼”。

还有,很多中国人在国外的刊物发表作品后,在有些文献的注录及转引中会出现有姓无名的现象,如在一篇述及财务会计方面的著作中出现了“Tang & Li认为……”的行文,问及作者,作者反馈的信息是,因参考了国外作品转引的文献,并不能判断是哪两个人在国外发表的文章。

此时作为编辑就要首先判断,这应该是会计界汤姓和李姓的两个中国人,可以从第一作者下手,会计界有名的是“汤谷良”和“汤湘希”二人,联系到作者确认一下,他的合作者的名字也是一问便知了。

所以,外国人名的汉译问题,编辑应充分重视,不可草率处理。

捕捉灵感,共享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