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
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

四. 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通过补充不同类型的液 体,以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恢 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包括口服液和静脉补液。 补液原则是“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 快后慢、见尿补钾、抽搐补钙”。第一天补液 总量包括补充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 需要量三个方面。
四. 液体疗法
1. 补充累计损失量 累计损失量是指自发病到补液前所损失
低渗性
脱水性质图
等渗性
高渗性
<130
以失盐为主,补充 非电解质多,常见 于病程较长、营养 不良者
不明显
极差
130~150
水与电解质丢失大 致相同,常见于病 程较短、营养状况 较好者
明显
稍差
>150
以失水为主,补充 高纳液体过多,高 热,入水量少,大 量出汗者
较明显
尚可
明显下降 嗜睡或昏迷
下降 萎靡
正常或稍低 烦躁或惊厥
可以使钾丢失增多。
b)
摄入减少:长期禁食或者进食小、补液时补充钾
不足。
c)
分布异常:如家族性周期性瘫痪钾由细胞外向细
胞内转移引起低钾血症。
d)
各种原因的碱中毒。
二.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 低血钾症 ② 临床表现
一般血清钾低于3mmol/L时即可出现症状: a) 神经肌肉: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骨骼肌兴奋性
五. 液体疗法的护理
1. 补液前准备阶段
①
补液前全面了解患儿病史、病情、补液
目的及临床意义。
熟悉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置。
②
向患儿和(或)家长说明补液目的,取
得配合;
对于年长儿给予鼓励,以消除其恐惧心
大专小儿液体疗法与其护理

提高专科护士综合素质培养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专科护士参加小儿液体疗法相关培训课程和学术会议, 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强化临床实践能力
鼓励专科护士多参与临床实践操作,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应对突发 情况的能力。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加强与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 务。
谢谢
THANKS
CHAPTER
无菌操作原则在输液过程中应用
无菌操作环境
确保输液环境清洁,减少人员流动,降低交叉感 染风险。
无菌物品使用
使用一次性无菌输液器、针头、注射器等,确保 无菌状态。
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操作前需进行手部消毒,确保双手无菌 。
穿刺技术选择和皮肤消毒方法
穿刺技术选择
根据患儿年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穿刺技术,如头皮静脉、手背静脉等。
情感支持
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家长情感上的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孩子的 病情,增强治疗信心。
安慰与关怀
医护人员需要关注家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关怀,减轻 他们的心理负担。
提供舒适环境
医院需要提供舒适的治疗和护理环境,包括温馨的病房、安静的 休息区等,让家长和孩子感到安心和舒适。
06 总ER
小儿生长发育阶段液体需求
新生儿期
新生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高,需 适量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
婴儿期
婴儿生长迅速,对液体需求量相对 较大,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幼儿期
幼儿活动量大,水分消耗多,需及 时补充水分以满足生长和活动所需 。
评估方法:体重、尿量等指标
01
02
03
体重
定期监测小儿体重变化, 评估其营养状况及液体平 衡情况。
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ppt课件

四、液体疗法
补充继续损失量
补充生理需要量
• 一般每天10• 葡萄糖供能 40ml/kg • 70-90ml/kg • 尽量口服或 • 1/3-1/2张含钠液 1/4-1/5张含钠液 • 均匀输入 注意事项:先盐后糖 • 可用口服补液盐
先浓后淡 先快后慢 见尿补钾 抽搐补钙
• 心血管系统:
律失常等;
•心电图显示ST段降低,
• 肾脏:
T波压低、平坦、双相、 •多尿、夜尿、口渴、多饮等 倒置,出现U波等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低钾的治疗
• 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恢复正常饮食
• 能口服者尽量口服补充钾,如氯化钾0.2~ 0.3g/kg.d分3次口服 • 不能口服或病情严重者则静脉补充钾,10%氯化 钾2~3ml/kg.d,浓度0.2%~ 0.3%,忌静推
细胞外液 Na+、Cl-、HCO3Na+占阳离子90% 细胞内液
K+、Mg2+、HPO42-
与成人相似,但生后数天内血钾、氯、 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三)水代谢的特点
• 水的需要量大 • 水交换率大:
尿液,不显性 失水,大便, 汗液 • 体液调节功能 不成熟
生长发育快 细胞组织增长 新陈代谢旺盛 不显性失水增多 摄入量相对多 交换率高 缺水耐受差 体表面积大 肾浓缩稀释功能不完善 呼吸频率快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未完善 活动量大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
起的体液总量尤其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伴
有电解质的丢失。
(1)脱水程度: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
低渗性脱水
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考点

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考点
(1)按医嘱要求全面安排24h的液体总量,并本着急需先补、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分批输入。
(2)严格控制输注速度,明确每小时的输入量,有条件的使用输液泵。
注意液体是否从血管中漏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
(3)认真观察病情,细心做好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烦躁不安、脉率增快、呼吸加快等,应警惕是否有输液量过多或输液速度太快、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情况。
2)脱水的观察: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皮肤黏膜干燥、口渴、眼窝及前囟门凹陷程度、尿量、上吐下泻的次数及量等。
小儿液体疗法实施方案

小儿液体疗法实施方案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
它通过补充体内液体,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废物排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方面,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小儿液体疗法的实施方案,希望对广大医护人员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一、确定适用症。
小儿液体疗法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如感冒发热、腹泻脱水、呼吸道感染等。
在实施前,需要明确孩子的病情,确保小儿液体疗法对其有益。
二、选择合适的液体。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应选择适合孩子的液体,如葡萄糖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等。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确定合适的液体种类和用量。
三、确定给药途径。
小儿液体疗法可以通过口服、静脉输液等途径给药。
根据孩子的年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四、注意给药速度。
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给药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给药引起不良反应。
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给药速度,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五、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尿量、精神状态、体温等。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六、注意饮食调理。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期间,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均衡,促进康复。
七、注意家长指导。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需要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告知他们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配合治疗。
总之,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
在实施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液体、给药途径和速度,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饮食调理,做好家长指导工作,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广大医护人员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2024版小儿液体疗法PPT课件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 病死率。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腹泻、呕吐、高热等引起的轻、中度 脱水;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部分 药物的静脉输注等。
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严重肾功能 不全、严重水肿等患儿应慎用或禁用。
治疗方法简介
小儿液体疗法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小儿液体疗法概述 • 小儿液体平衡特点 • 小儿液体疗法基本原则 • 常见小儿液体疗法操作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小儿液体疗法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小儿液体疗法是通过补充适当的液 体和电解质,以预防和治疗小儿脱 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的一种治疗 方法。
实验室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血液、尿液 等相关实验室检查,了解 患儿的电解质、酸碱平衡 等情况。
制定பைடு நூலகம்性化方案
确定液体种类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 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如 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
计算液体量
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 病情等因素,精确计算每 日所需液体量。
确定输液速度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耐受能 力,确定合适的输液速度, 避免过快或过慢。
03
液体疗法的临床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小儿液体疗法在儿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如腹泻
病、脱水、酸中毒等,强调了液体疗法在危重病儿救治中的重要性。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掌握了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员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对小儿液体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基本知识 和技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
小儿液体疗法及其护理PPT课件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细胞内液
体液 细胞外液 血管内液 间质液 跨细胞液 淋巴液
1
年龄越小,体液总量、间质液所占比例越大
2
不同年龄儿童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年龄 总量 血浆 足月新生儿 1岁 80 70 5 5 细胞外液 间质液 40 25 35 40 细胞内液
2-14岁
成人
65
18
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
轻度 CO2CP (mmol/L) 18~13 中度 13~9 重度 <9
精神状态
呼吸改变 口唇颜色
正常
呼吸稍快 正常
精神萎靡或 烦躁不安 呼吸深大
樱红
昏睡、昏迷
呼吸深快、节律不 整、有烂苹果味 发绀
19
【代谢性酸中毒】
3.治疗:
(1)目的:
①积极治疗腹泻、组织低灌注等原发病,去除引起酸中毒 的病因,改善循环、肾和呼吸功能,以恢复机体的调节作用。 ②采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等碱性药物增加碱储备、中和 H+
12
【脱水程度】
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及分度
轻 失水百分比 累积损失量 精神状态 皮肤弹性 口腔黏膜 眼窝及前囟 眼泪 尿量 酸中毒及休克 度 中 度 重 度 <5% < 50 ml/kg 稍差、略烦躁 稍差 稍干燥 稍凹陷 有 稍减少 无 5%~10%
50~100 ml/kg
>10%
100~120 ml/kg
33
1.口服补液
–适应症:脱水的预防及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周
微循环障碍者。 –液体种类:口服补盐液(ORS) –补液方法:轻度脱水50~80ml/kg, 中度脱水80~100ml/kg
8~12h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
儿童液体疗法与护理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03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儿童液体疗法进行精准诊
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提高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新型药物制剂
研发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制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 效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 安全性。
药物监管与质量控制
加强药物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补充营养
特殊的营养液可以为儿童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 矿物质等,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03
儿童液体疗法的实施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病情和年龄
治疗方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 病情和活动水平等因素制定,以确保 安全和有效性。
遵循医生建议
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儿童的个体情 况制定,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 得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儿童液体疗法与护理
• 儿童液体疗法简介 • 儿童液体疗法的重要性 • 儿童液体疗法的实施 • 儿童液体疗法的护理 • 儿童液体疗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儿童液体疗法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儿童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或控 制液体的摄入,以维持或恢复儿 童正常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目的
纠正儿童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和能量,促进疾病的 康复。
注意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儿童是 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水肿、心衰等 ,应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04
儿童液体疗法的护理
家庭护理指导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预防脱水。
合理安排饮食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注意观察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水代谢的特点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体液分布 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总量 78 70 65 55~60 细胞内液 35 40 40 40~45 细胞外液 43 30 25 15~20 血浆液 6 5 5 5 间质液 37 25 20 10~15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肌无力 心脏损害:心肌收缩无力、心率增快、心音低钝 肾脏损害:导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低钾血症治疗
1.治疗原发病 2.补钾原则 口服安全、轻度服氯化钾200~300mg/kg 重症者静脉全日量10%KCl l~3ml/kg,浓度不超过 0.3%,滴速慢,不短于8小时 见尿补钾,持续给钾4~6日 饮食恢复正常的一半时,停止补钾
纠正酸中毒 轻度酸中毒,可以不另行补碱。中、重度酸中毒时,则须补
碱纠正。
无血气分析时: 按5%NaHCO3 5ml/kg 计算减半输入 有血气分析时: 5%NaHCO3 ml数=(-BE)×0.5×体重(kg) 减半 输入
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
见尿补钾 – 生理需要: 0.1-0.2g/kg.d, 10%KCl 1-2ml/kg.d – 治疗量: 0.2-0.3g/kg.d, 10%KCl – 注意: • 静脉补钾浓度<0.3%, 100ml 10%KCl <3ml • 饮食恢复正常 一半以上可以停止 2-3ml/kg.d
<130 2/3
130-150 1/2
>150 1/3-1/5
补液张力
液体疗法---累积损失量
补液速度
累积损失量应于开始输液的8~12小时补足,约 8~10ml/kg· hr 重度脱水或中度伴外周循环障碍者,应先在头 30- 60分钟内以2:1等张含钠液20 ml/kg输入扩容, 迅速改善血循环 低钠血症的纠正速度可稍快,高钠血症则宜稍慢
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
补液方案: 定量 = 10kg ×150ml/ kg = 1500ml 定性 等渗: 1/2张液体 定速 前8~10小时进入液体量:1/2 ×1500ml =750ml 14~16小时进入余量750ml 根据病情调整
41
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
生理需要量:主要供给基础代谢所需的水分。 尽可能口服补充,不能口服时静脉补充。
液体疗法的护理要点
做好补液前准备 了解病史、病情、补液目的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作用及配制方法 治疗前告知家长,取得配合 对年长儿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和解释
液体疗法的护理要点
维持输液的护理 严格掌握补液量和速度 可以用输液泵更精确控制输液速度
2 4 2 1 1 1 1 1
— 3 3 1 2 3 4 4
1 2 1 — — — — —
等张 2/3 1/2 1/2 1/3 1/4 1/5 1/5
重度或低渗脱水 中度或低渗脱水 轻中度等渗脱水 轻中度等渗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热、肺炎
晶体和胶体
晶体溶液:生理盐水、等张平衡盐溶液、葡萄糖液、 右旋糖甙 胶体溶液:白蛋白、人工胶体液、血浆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Na+(占90%以上)
Cl- 细胞内液 K+(占78%) HCO3
-
Mg2+、HP042-
水代谢的特点
年龄愈小,每日需水量相对愈大 水的排出量相对多, 排泄速度也较成人快 不显性失水量增加 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
水的生理需要量
年龄(岁)
<1 1~3 4~9 10~14 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 需水量(ml/kg) 120~160 100~140 70~110 50~90
在补充累积损失量后的14~16小时内均匀输入.约4~5ml/kg· hr。 根据病情及血气, 血电解质再进行纠酸, 补充K+,Ca++,Mg++
液体疗法---继续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进行液体治疗过程中,因呕吐、腹泻、 胃肠引流等情况继续丢失的液体量。 丢多少补多少,酌情补。
液体疗法---生理需要量
脱水性质
不同性质的临床表现 低渗性 等渗性 高渗性 原因 以失盐为主,补 水与电解质 以失水为主,补 非电解质过多, 丢失大致相同, 高钠液过多, 见于病程长,营 见于病程较短, 高热入水量少, 养不良和重度脱水 营养状况较好 大量出汗 血钠浓度 <130mmol/L 130~150mmol/L >150mmol/L 口渴 不明显 明显 极明显 皮肤弹性 极差 稍差 尚可 血压 很低 低 正常或稍低 神志 嗜睡或昏迷 精神萎靡 烦躁易激惹
口服补液盐
– ORS(Oral Rehydration salts)
组成(1袋= 13.75g粉剂)
– 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
适应症 – 预防脱水/轻中度脱水无周围循环障碍 用法:
– – – – 冲水1000ml, 2/3张 量:轻度 50-80ml/kg/ 中度80-100ml/kg 少量多次:10-15ml/次, 2-3分一次, 8-10小时 脱水纠正后等量水稀释
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液 林格溶液,为等张液,其组成为:0.86%氯化钠、 0.03%氯化钾、0.03%氯化钙 碳酸氢钠、乳酸钠溶液 氯化钾溶液
混合溶液
常用混合溶液的组成
溶液种类 生理 5%~10%葡 1.4%碳酸氢 盐水(份) 萄糖溶液(份) 钠溶液(份) 张力 用途
2:1液 4:3:2液 2:3:1液 1:1液 1:2液 1:3液 1:4液 维持液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低钾血症
脱水
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 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脱水
脱水程度
即患病后累积的体液损失量,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综合估计。
脱水性质 体液渗透压的改变,反应水、电解质的相对丢失量, 临床上将脱水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 脱水三种。
补液方案总结:第一天补液方案包括两部分:补充
累计损失时量依据脱水程度,种类依据脱水性质,
速度8-12小时完成;补充继续损失+生理需要时量依 据脱水程度分别补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种类根据 脱水性质,速度后12-16小时匀速滴入。
45
静脉补液---第二天补液 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
钾平衡紊乱
低钾血症 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当血清钾低于 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当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时为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病因
1.钾摄入量不足 2.消化道失钾过多 3.肾脏排钾过多 4.补液时钾向细胞内转移
低钾血症表现
严格掌握补液量和速度
液体疗法的定量、定性、定速
累积损失量 定量 (ml/kg) 轻度 中度 重度 定性 低渗性 等渗性 高渗性 定速 30~50 50~100 100~120 2/3张 1/2张 1/3~1/5张 约每小时8~10 ml/kg,重度脱水伴有休克者应先扩容,以改善 血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2∶1 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 在30~60 分钟内快速输入。 8~12小时内 24小时 1/3~1/2张 1/4~1/5张 继续损失量 10~40 生理需要量 60~80 总量(ml/kg) 90~120 120~150 150~180
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
见惊补钙
– 合并营养不良/ 佝偻病早补
– 10%葡萄糖酸钙10ml iv, 必要时重复 – 10%CaCl2 1-3ml/kg.d ×3-5d – 硫酸镁: 脱水腹泻时间长/ 抽搐/ 钙剂无效: 25%MgSO4 0.1~0.2ml/kg.次, 2-3次, 2-4天
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
代谢性酸中毒治疗
主张PH<7.3时,首选碳酸氢钠 (1)无条件,可先暂按提高[HCO3-] 5 mmol/L(1.4%碳酸氢钠 3ml/kg可提高[HCO3-] 1mmol/L)2~4小时可重复 (2)重度可先给5%碳酸氢钠5ml/㎏ (3)(22-测[HCO3-] (mmol/L)×0.6×体重(kg)=所需碱性液 mmol数 (4) 碱性溶液mmol数=(-BE)×0.3×体重(kg),因5%碳酸氢钠 1mL=0.6mmol,所需5%碳酸氢钠的mL数=(-BE)×0.5× 体重 将碳酸氢钠稀释成1.4%输入,先给l/2量,静滴4小时后复查 血气,再调整剂量
热能 病情好转可改口服 若腹泻频繁或口服不足时,继续静脉补液
谢谢!
脱水程度
脱水的分度及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精神状态 无明显改变 烦躁或萎靡 皮肤弹性 稍差 差 口腔粘膜 稍干燥 干燥 眼窝及前囟凹陷 轻度 明显 眼泪 有 少 尿量 减少 明显减少 周围循环衰竭 无 不明显 酸中毒 无 有 失水占体重百分比 5%以下 5%~10% 重度 昏睡或昏迷 极差 极干燥 极明显 无 少尿或无尿 明显 严重 10%以上
液体疗法---累积损失量
累计损失量:自发病后至补液时水和电解质的总丢失 量。 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而定,轻度脱水补充量约为: 30-50 ml/kg,中度脱水50-100 ml/kg,重度脱水100200 ml/kg。
液体疗法---累积损失量
补液种类
脱水性质 低渗 等渗 高渗
Na+mmol/L
代谢性酸中毒病因
(1)体内失碱过多 (2)摄酸过多 (3)输入过多不含 HCO3-的含钠液
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代谢性酸中毒的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HCO3-] (mmol/L) 精神状态 呼吸改变 口唇颜色 18~13 13~9 <9 正常 萎靡烦躁 昏睡昏迷 稍快 深快 深快节律不齐 正常 樱红 发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