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缝到底应该留置在哪里

合集下载

工程施工缝留置原则

工程施工缝留置原则

施工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现象,因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往往需要分段浇筑,这样就会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接缝。

那么,如何合理地留置施工缝,以保证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呢?以下是施工缝留置的一些原则。

首先,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这是因为施工缝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因此应尽量选择受剪力较小的部位进行留置,以减小对结构的影响。

同时,施工缝的位置也应便于施工,例如避免在复杂的构件或难以施工的位置留置施工缝。

其次,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这是因为柱、墙等竖向构件的受力性能对施工缝的位置要求较高,而梁、板等水平构件由于受力方式不同,不留施工缝可以保证其整体性能。

对于梁、板等构件,如果必须留置施工缝,应注意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的受力性能。

此外,对于特殊的构件和结构,施工缝的留置原则也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例如,对于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这是因为这些构件和结构的受力性能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工缝的留置,以保证其结构安全和受力性能。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缝的留置还应考虑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例如,在楼梯的施工中,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且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以保证楼梯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

总之,施工缝的留置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结构受剪力较小、便于施工、特殊结构按设计要求等。

同时,还应考虑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工缝的留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优良。

混凝土路面施工缝留置原则和位置

混凝土路面施工缝留置原则和位置

混凝土路面施工缝留置原则和位置
混凝土路面施工缝留置原则和位置
混凝土路面施工缝留置是极为重要的工程技术活动之一,它主要是为了能够耐受温度变化、气候变化和不同的负荷,把铺装上来的混凝土节点缝合到一块上,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面积。

缝留置的位置和原则刻不容缓。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路面施工缝留置原则和位置。

首先,混凝土路面施工缝留置应当遵循“中式、下沉、缩短、节点缝”的原则。

也就是说,缝留置首先要从实际情况里找出最佳缝留位置,其次要从节点以及节点处的位置去开展。

缝的宽度不宜太窄,过窄会影响混凝土的扩展性,而且,缝的深度还应当不超过路面总厚度的25%,以保证铺装混凝土层的高度稳定。

其次,混凝土路面施工缝留置也要按照道路要求去安装,根据道路实际情况来确定曲线转弯处安装缝留置,道路橡胶隔离垫施工处也需要安装缝留置,防止路基和混凝土层损坏,诸如此类的位置都要进行安装,以确保此类由于道路弯曲缝留置的稳定性。

最后,铺装混凝土的表面渗水处都要安装缝留置。

主要是为了有效地预防水渗透,以免造成路面裂缝。

缝留置安装完毕后要
进行扳手抹平,以确保位置的正确性,并千万不要超过预定深度范围,重大疏漏会对于路面下部层的损坏,所以在施工缝留置时要认真认真。

综上所述,混凝土路面施工缝留置原则和位置必须按照上述原则和位置进行,以保证路面建设牢固耐用,同时,混凝土铺装也应确保实行质量控制,保证铺装质量达到质量要求,以保证铺装质量。

混凝土的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的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的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有哪些要求?(1)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③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⑤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⑥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刚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2N/mm2;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④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2)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等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5d的湿润养护。

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点本页下面内容为赠送的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1Z101000 工程经济1Z101010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应用P111.利息的计算P112. 资金等值计算及应用P513. 名义利率于有效利率的计算P111Z101020 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P1421.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P1422.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P1823. 投资收益率分析P1924. 投资回收期分析P2225. 财务净现值分析P2426. 财务内部收益率分析P2527. 基准收益率的确定P2628. 偿债能力分析P281Z101030 技术方案不确定分析P3131.不确定性分析P3132.盈亏平衡分析P3333.敏感性分析P381Z101040 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P4141.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P4242.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构成要素P451Z101050 设备更新分析P5351.设备磨损与补偿P5352.设备更新方案的比选P5553.设备更新方案的比选方法P561Z101060 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比选分析P6161.设备租赁与购买的影响因素P6162.设备租赁与购买的比选分析P621Z101070 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P6671.提高价值的途径P6772.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应用中的实施步骤P711Z101080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P78 81.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选择原则P7982.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分析P7983.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经济分析P801Z102000 工程财务1Z102010 财务会计基础P8411.财务会计的职能P8412.会计核算的原则P851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P8614.会计要素的组成和会计等式的应用P881Z102020 成本与费用P9121.费用与成本的关系P9122. 工程成本的确认和计算方法P9323. 工程成本的核算P9924. 期间费用的核算P1051Z102030 收入P10631.收入的分类及确认P10632. 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核算P1091Z102040 利润和所得税费用P11441.利润的计算P1144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P1171Z102050 企业财务报表P12351.财务报表的构成P1235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作用P12453.利润表的内容和作用P12754.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作用P12855.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和作用P1321Z102060财务分析P13361.财务分析方法P13362.基本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P1351Z102070筹资管理P13971.资金成本的作用及其计算P13972.短期筹资的特点及和方式P14173.长期筹资的特点及和方式P1451Z102080流动资产财务管理P14881.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财务管理P14882.应收账款的财务管理P15083.存货的财务管理P1511Z103000 建设工程估价1Z103010 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P15311.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的组成P15312.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组成P15513. 工程建设其他费的组成P1581Z103020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与计算P16521.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165 22.按造价形式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168 2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方法P17024.建筑安装工程计价程序P1741Z103030 建设工程定额P17731.建设工程定额的分类P17732.人工定额的编制P17933.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P18234.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的编制P18435.施工定额和企业定额的编制P18736.预算定额与单位估价表的编制P18937.概算定额与预算指标的编制P1931Z103040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概算P19741.设计概算的内容和作用P19742.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程序和步骤P19843.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P20044.设计概算的审查内容P2081Z103050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P21151.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模式P21152.施工图预算的作用P21253.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P21354.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P21355.施工图预算的审查内容P2191Z103060 工程量清单编制P22061.工程量清单的作用P22062.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方法P2221Z103070 工程量清单计价P2277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P22772.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方法P23473.投标报价控的编制方法P23874.合同价款的约定P2441Z103080 计量与支付P24781.工程计量P24782.合同价款调整P25083.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P26184.施工索赔与现场签证P26485.合同价款期中支付P27386.竣工结算与支付P28087.合同解除的价款结算与支付P2881Z103090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P28791.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程序P28792.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组成P29393.单价分析和标价汇总的方法P299 94.单价分析和标价汇总的方法P299 95.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技巧P30296.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的影响因素P305。

工程施工缝留置方法(3篇)

工程施工缝留置方法(3篇)

第1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缝是不可避免的。

施工缝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施工需要而暂时中断浇筑而形成的接缝。

合理留置施工缝,对保证结构质量、施工安全和工期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工程施工缝留置方法:一、施工缝位置的选择1. 柱子:施工缝宜留置在基础与柱子的交接处、框架梁的下面及上面(楼面处)、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等。

2. 梁与板:施工缝宜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 单向板:施工缝宜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4. 双向板: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5. 墙:施工缝宜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 楼梯:楼梯施工缝宜留置在1/3跑的位置,也有的将楼梯施工缝留置在平台梁上。

7.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蓄水池、多层钢架等,应按设计要求留置浇筑混凝土施工缝。

二、施工缝处理方法1. 清理: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施工缝处的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

2. 凿毛:用斩斧或钢杆将施工缝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凿深20~30mm。

3. 湿润: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小时,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4. 浇筑: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

5. 振捣: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

6. 钢筋处理: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的损坏。

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和浮锈等也应清除。

三、注意事项1. 施工缝位置应选择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 施工缝处理应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避免出现裂缝、渗漏等质量问题。

3. 施工缝处理过程中,应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4. 施工缝处理方法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选择,确保施工质量。

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简要介绍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及其注意事项。

一、施工缝的位置选择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施工缝的位置。

一般来说,施工缝应该留设在混凝土结构的正面和侧面,以避免混凝土的开裂。

在正面留设施工缝时,应该选择在结构混凝土的接头处,即混凝土梁、板、柱的交接处。

而在侧面留设施工缝时,应该选择在混凝土构件的斜面处,以避免混凝土的开裂。

二、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在确定施工缝的位置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直接留设施工缝: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可以在混凝土结构的正面和侧面直接留设施工缝,但需要注意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以避免裂缝的产生。

2. 留设假缝:这种方法可以在混凝土结构的正面和侧面分别留设一条假缝,以缓解混凝土的开裂,但假缝处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的要求。

3. 后浇带处理:这种方法是在混凝土结构的正面和侧面分别浇注一条后浇带,以缓解混凝土的开裂,但后浇带处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的要求。

三、注意事项在施工缝的留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以避免裂缝的产生。

2.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及时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

3.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保证平整,以避免杂物进入。

4.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及时进行封闭处理,以避免裂缝的产生。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施工缝的位置,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养护、平整等问题,以确保施工缝处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工程 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

混凝土工程 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

4)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楼梯板跨度端部1/3范围内
5)单向板的施工缝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纵横墙交接处
7)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 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 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
3、留设方向
施工缝留设界面应垂直于结构构件和纵向受力钢筋。结构构件厚 度或高度较大时,施工缝或后浇带界面宜采用专用材料封挡。
4、施工缝的处理
1)结合面应采用粗糙面;结合面应清除浮浆、疏松石子、软弱混凝土 层,并应清理干净;
柱、墙施工缝留设在基础顶面
施工缝留在 基础顶面
施工缝留在基础 顶面0-300mm
柱、墙施工缝留设在楼层结构顶面
2)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 离宜为0-50mm。
施工缝留在 梁底下面
施工缝留在 梁底下面
3)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 内
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
1、施工缝的定义
按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先浇筑混凝土达到 一定强度后继续浇筑混凝土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
施工缝
2、留设位置
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位置
2、留设位置
1)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 面的距离宜为0-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300mm.

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的设置有哪些要求整体混凝土宜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但由于施工技术或施工组织方面的原因而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成时,就应当预先选定适当的位置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是结构的薄弱部位,若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渗漏、开裂甚至影响结构安全,必须予以重视。

(1)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施工缝的留设原则是应当留设于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具体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柱子,留设于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和板连成一体的大截面梁,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mm。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③单向板,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⑤墙,留设于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或纵横墙的交接处;⑥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池、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2)后浇带的留设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因素会引起混凝土的裂缝。

为了避免这类裂缝的产生,先在结构的某个部位留设带状的临时施工缝,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这就是后浇带。

后浇带的留设位置、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其保留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8d;其宽度一般为700~1000mm,以避免应力集中并方便施工。

后浇带内的钢筋应保持完好。

浇筑后浇带所用混凝土应比原结构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或使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至少湿润养护15d。

(3)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压缩强度不应小于1.2N/mm2;②在混凝土表面应清除垃圾、水泥浆、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凿毛、冲洗并充分湿润至少24h;③浇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10~15mm厚的水泥浆,以利结合;④施工缝处应细致捣实,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现场混凝土制备与浇筑施工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现场制备的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缝在哪

混凝土工程施工缝在哪

一、施工缝的位置
1. 柱子:柱子的施工缝宜留设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
的下面,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的下部。

2. 梁和板:梁和板的施工缝应留设在垂直方向,具体位置如下:
a. 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b.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的范围内。

c. 双向受力楼板、厚大结构、拱、薄壳、水池、斗、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3. 墙:墙的施工缝应留设在垂直方向,具体位置如下:
a. 施工缝位于墙体的结构面上,如楼梯、电梯井等。

b. 施工缝留置在墙体的转角处。

4. 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施工缝;如必须留施
工缝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二、施工缝的设置方法
1. 清理表面: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

2. 湿润和冲洗:将清理后的施工缝表面湿润,并用水冲洗干净,不得积水。

3. 铺设砂浆:在施工缝处先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厚度为10-
20mm。

4. 浇筑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将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施工缝处,确保混凝土密实。

5.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总之,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和设置方法对施工质量和结构整体性至关重要。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施工缝到底应该留置在哪里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大多数工程师通常将梁板构件的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跨中的三分之一“处”,即距离支座位置三分之一跨的位置。

主张把施工缝留置在这个位置的人,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在均布荷载的梁构件中,跨中三分之一处的剪力不大,弯矩为零,其综合受力较小,所以把混凝土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

而且,大多数工程师认为把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不允许的。

这种留置方法合适吗?下面以钢筋混凝土梁为例进行分析。

1、混凝土施工缝对剪力影响较大,对弯矩影响不大。

在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中,梁的抵抗弯矩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受压和钢筋的拉力形成的,而混凝土施工缝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所以混凝土施工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弯矩承载力影响不大;由于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为两次浇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对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

施工缝留置时,不需要考虑弯矩,只需考虑剪力即可。

2、规范规定了确定施工缝位置的两原则: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5条规定:“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

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对于承受荷载的梁构件来说,什么地方剪力较小呢?显然是跨中,跨中的剪力为零。

所以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

旧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规定了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

请注意是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不是跨中三分之一“处”。

从这个规定看出,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跨中是最合适的部位,而跨中的三分之一“处”,是这个合适范围的边界点,也就是这个范围的最不利点。

规范规定了“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的原则。

在混凝土浇注前,梁的施工缝写需要用模板封堵,在跨中截面操作最方便,而在跨中三分之一处,往往有负弯矩钢筋,封堵模板不方便,清理施工缝混凝土界面也不方便,而且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偏出了跨中三分之一范围。

所以,从方便施工的角度来讲,跨中三分之一“处”,并不是合适的位置。

3、综上所述,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是不合适的。

跨中三分之一“处”,既不是剪力最小的位置,也不是最方便施工的位置,这与施工规范的原则是不相符的。

甚至有人认为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位置是不允许的,这与规范的原则更是矛盾了,恰恰相反,跨中才是施工缝留置的最合适位置。

4、其它构件的施工缝留置位置:
单向板:与梁的情况相同,单向板的施工缝也应该是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

混凝土浇注施工时,应沿着次梁的方向浇注,这样混凝土的浇注面与主梁平行,能够避免施工缝留置在主梁上。

柱:其剪力最小的位置一般位于柱子的二分之一高度处,但是如留置在此处,极为不便于施工,故只能按照便于施工的原则,将施工缝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无梁楼板的柱帽下面。

墙:留置在门洞口连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也可留置在纵横墙的交界处,这也是综合考虑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原则。

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斗仓、多层刚架结构,都属于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