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
施工缝及后浇带的留置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缝及后浇带的留置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 (1)2.1、后浇带施工工艺 (1)2.2、后浇带设置 (1)三、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2)四、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要求 (2)4.1、对后浇带的要求 (2)4.2、后浇带、施工缝的留设 (4)五、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8)六、浇筑前的施工准备 (8)七、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9)7.1、施工工艺流程 (9)7.2、施工方法 (9)八、后浇带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0)九、质量保证措施 (11)十、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11)一、工程概况项目总建筑面积156572㎡,其中地下7711㎡,地上148861㎡;地下1层,地上27/28层,建筑高度92/90M。
塔楼9、10、11、12栋27层楼,地下1层为非机动车库,1层至2层为商业,3层以上为住宅,塔楼13、15栋28层楼,地下1层为非机动车库,地上部分为住宅,B区商住综合楼A-裙楼Ⅱ区为商业。
建筑结构形式均为钢筋砼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等级为一般剪力墙:地下一层至四层为二级,五层及五层以上为三级;短肢剪力墙:地下一层至四层为一级,五层及五层以上为二级;框支柱:地下一层至二层为二级,天面层为三级;框支梁:首层至五层为二级,六层及六层以上为三级。
为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特编制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二、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2.1、后浇带施工工艺(1)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列入规范而被广泛使用,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各构筑物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2)施工后浇带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
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混凝土的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的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有哪些要求?(1)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③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⑤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⑥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刚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2N/mm2;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④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2)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等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5d的湿润养护。
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点本页下面内容为赠送的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1Z101000 工程经济1Z101010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应用P111.利息的计算P112. 资金等值计算及应用P513. 名义利率于有效利率的计算P111Z101020 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P1421.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P1422.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P1823. 投资收益率分析P1924. 投资回收期分析P2225. 财务净现值分析P2426. 财务内部收益率分析P2527. 基准收益率的确定P2628. 偿债能力分析P281Z101030 技术方案不确定分析P3131.不确定性分析P3132.盈亏平衡分析P3333.敏感性分析P381Z101040 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P4141.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P4242.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构成要素P451Z101050 设备更新分析P5351.设备磨损与补偿P5352.设备更新方案的比选P5553.设备更新方案的比选方法P561Z101060 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比选分析P6161.设备租赁与购买的影响因素P6162.设备租赁与购买的比选分析P621Z101070 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P6671.提高价值的途径P6772.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应用中的实施步骤P711Z101080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P78 81.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选择原则P7982.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分析P7983.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经济分析P801Z102000 工程财务1Z102010 财务会计基础P8411.财务会计的职能P8412.会计核算的原则P851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P8614.会计要素的组成和会计等式的应用P881Z102020 成本与费用P9121.费用与成本的关系P9122. 工程成本的确认和计算方法P9323. 工程成本的核算P9924. 期间费用的核算P1051Z102030 收入P10631.收入的分类及确认P10632. 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核算P1091Z102040 利润和所得税费用P11441.利润的计算P1144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P1171Z102050 企业财务报表P12351.财务报表的构成P1235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作用P12453.利润表的内容和作用P12754.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作用P12855.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和作用P1321Z102060财务分析P13361.财务分析方法P13362.基本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P1351Z102070筹资管理P13971.资金成本的作用及其计算P13972.短期筹资的特点及和方式P14173.长期筹资的特点及和方式P1451Z102080流动资产财务管理P14881.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财务管理P14882.应收账款的财务管理P15083.存货的财务管理P1511Z103000 建设工程估价1Z103010 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P15311.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的组成P15312.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组成P15513. 工程建设其他费的组成P1581Z103020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与计算P16521.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165 22.按造价形式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168 2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方法P17024.建筑安装工程计价程序P1741Z103030 建设工程定额P17731.建设工程定额的分类P17732.人工定额的编制P17933.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P18234.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的编制P18435.施工定额和企业定额的编制P18736.预算定额与单位估价表的编制P18937.概算定额与预算指标的编制P1931Z103040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概算P19741.设计概算的内容和作用P19742.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程序和步骤P19843.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P20044.设计概算的审查内容P2081Z103050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P21151.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模式P21152.施工图预算的作用P21253.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P21354.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P21355.施工图预算的审查内容P2191Z103060 工程量清单编制P22061.工程量清单的作用P22062.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方法P2221Z103070 工程量清单计价P2277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P22772.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方法P23473.投标报价控的编制方法P23874.合同价款的约定P2441Z103080 计量与支付P24781.工程计量P24782.合同价款调整P25083.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P26184.施工索赔与现场签证P26485.合同价款期中支付P27386.竣工结算与支付P28087.合同解除的价款结算与支付P2881Z103090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P28791.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程序P28792.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组成P29393.单价分析和标价汇总的方法P299 94.单价分析和标价汇总的方法P299 95.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技巧P30296.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的影响因素P305。
钢筋砼结构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一.钢筋砼结构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在现浇砼结构中,砼无论竖向浇筑还是水平浇筑都要分段进行,每一段之间必然不可避免的需要间隔一段时间,从而形成由于施工手段而引起的砼的间断面,这个间断面被称为施工缝。
盲目的无序的留置施工缝,会给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规范规定了两个原则。
第一是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剪较小的部位,第二是施工缝应留置在便于施工的部位。
将这两条原则展开后,形成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结构类型的具体施工缝留置的形式和位置,需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1、柱子应留置水平缝,梁或板应留置垂直缝。
2、柱子:在基础施工时,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在梁、柱相交处,施工缝应留在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或吊车梁的上面,对于无梁楼板,施工缝应留在柱帽的下面。
3、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毫米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应留置在梁托的下部。
4、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方向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为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5、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6、墙体:可以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7、对于双向受力的楼板、大体积砼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二.施工缝的处理方法过去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采取人工凿毛、刷毛、冲毛、高压水枪冲刷等办法。
这些办法都行之有效,但是冲毛的时间随气温而异,春秋季节,在浇筑完毕后10~16小时开始;夏季掌握在6~10小时;冬季则在18~24小时后进行。
如果时间掌握得不好,过早会使混凝土表面松散或冲击表层混凝土;过迟则混凝土已硬化,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不能保证质量,也加大了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
在多年的施工实践中,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出用“栽石法”处理施工缝。
具体做法是:当基础混凝土浇捣完之后,应立即在基础与上部墙接触面的部位,将事先洗好浇筑混凝土用的碎石子栽到已浇捣好的混凝土里面,石子栽深为碎石子直径的2/3左右,栽石面积约占接触面的2/3以上。
施工缝留置方案范文

施工缝留置方案范文一、方案背景和目的施工缝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构件的制作和安装的工序分离,需要采取临时措施将构件暂时固定在一起的接缝。
施工缝留置方案的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中构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因施工缝导致的质量问题。
二、施工缝留置方案的选择原则1.兼顾安全和经济性。
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施工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既要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又要尽可能节约成本。
2.灵活性和可调节性。
方案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适应不同构件和施工环境的需求。
3.可拆卸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方案应考虑施工完成后的拆除和重复使用,方便后续的施工进程和节约资源。
三、施工缝留置方案的选择及实施1.临时支撑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构件需要暂时支撑,可以采用临时支撑方案。
常见的临时支撑方案包括:脚手架支撑、临时钢支撑、混凝土支撑等。
选择临时支撑方案时应根据构件的重量、材料特性和施工环境的限制等因素进行评估和设计。
2.锚固设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构件需要暂时固定在结构上,可以采用锚固设施方案。
常见的锚固设施方案包括:膨胀螺栓锚固、化学锚固等。
选择锚固设施方案时应根据构件的重量、安全要求和材料特性等因素进行评估和设计。
3.连接件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构件需要暂时连接在一起,可以采用连接件方案。
常见的连接件方案包括: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等。
选择连接件方案时应根据构件的重量、受力情况和施工安装的要求等因素进行评估和设计。
4.规范要求和验收标准四、工程实例以大型钢结构施工为例,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采用施工缝留置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工程方案:1.临时支撑:在安装钢柱时,可以使用临时脚手架支撑构件,以保持稳定性。
在需要修复缺陷或重新调整位置时,可以方便地拆除脚手架。
2.锚固设施:在安装钢梁时,可以采用膨胀螺栓锚固的方式将其暂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以确保其水平和垂直度。
在钢梁的最终位置确定后,可以使用永久性的焊接方式进行固定。
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的设置有哪些要求整体混凝土宜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但由于施工技术或者施工组织方面的原因而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成时,就应当预先选定适当的位置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是结构的薄弱部位,若位置不当或者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渗漏、开裂甚至影响结构安全,务必予以重视。
(1)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施工缝的留设原则是应当留设于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具体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柱子,留设于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与板连成一体的大截面梁,留在板底面下列20~30mm。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③单向板,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⑤墙,留设于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或者纵横墙的交接处;⑥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池、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2)后浇带的留设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因素会引起混凝土的裂缝。
为了避免这类裂缝的产生,先在结构的某个部位留设带状的临时施工缝,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这就是后浇带。
后浇带的留设位置、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其保留时间,通常不应少于28d;其宽度通常为700~1000mm,以避免应力集中并方便施工。
后浇带内的钢筋应保持完好。
浇筑后浇带所用混凝土应比原结构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或者使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至少湿润养护15d。
(3)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下列事项: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压缩强度不应小于1.2N/mm2;②在混凝土表面应清除垃圾、水泥浆、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凿毛、冲洗并充分湿润至少24h;③浇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10~15mm厚的水泥浆,以利结合;④施工缝处应细致捣实,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现场混凝土制备与浇筑施工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现场制备的普通混凝土与轻骨料混凝土工程。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留置问题的探讨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留置问题的探讨摘要:在日常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要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由于天气、人员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迫使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不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处理不好的话对后续工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本文作者主要针对施工缝处理不当的危害性、施工缝留置的位置以及如何留置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问题;探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尽量连续浇筑混凝土,然而在日常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力、天气、技术、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置施工缝。
这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缝”,而是在施工工程中后浇筑混凝土间歇时间太长,超过先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结合面。
施工缝应谨慎处理,若处理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因此如何留置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保证建筑质量不受影响,保证建筑结构可靠性,成为建筑施工中比较重视的环节。
一、施工缝处理不当的危害性(一)板垂直施工缝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按施工规程要求,梁、板的施工缝应留垂直缝,其位置以留在跨中 1/3 范围为宜。
对于较大的梁,由于配筋较多,堵头插板支护不严,使实际施工缝成为台阶缝,伸出的舌尖部分成为薄弱环节。
从材料组成分析,舌尖混凝土实质上是流淌砂浆涌集而成,缺少粗骨料,含水量高,强度低。
当继续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施工时,新入模的混凝土自重和冲击力大,刚度极小的“舌尖”以悬臂梁状态工作,极易引起碎裂。
因而这类施工缝引起的裂缝,在平台梁、板施工中多见。
(二)墙、柱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墙(柱)底和顶部的施工缝表面上最易残积泥砂、碎屑,加上钢筋密集,如果模板上清扫开口的位置不当,甚至根本不开清扫口,则二次浇灌前施工缝面上的泥砂和积水均无法排除,使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分层。
严重的凝混土墙(柱“烂脚” ) 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引起的整个工程坍毁的重大事故也已有过公开报道对于柱或墙顶施工缝的处理,也应引起特别注意。
工程施工缝留置位置

工程施工缝留置位置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留置施工缝的位置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施工要求,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有以下规定:1. 柱应留水平缝。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这样可以有效减小柱子受剪力的大小,保证柱子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施工缝应留置在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对于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3.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1.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2.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3. 对于水池池壁,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合理留置施工缝的位置可以有效减小结构受剪力的大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同时,合理留置施工缝的位置还可以便于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合理留置施工缝的位置,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缝留置位置(毛金福)

如果施工缝出现故障或损坏,及时进 行维修,以恢复其正常功能。维修时 要注意使用原厂配件,以保证维修质 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施工缝留置的原则
留缝的原则
01
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02
施工缝应与梁、板、柱的垂直方向成45°-60°角,便 于施工。
03
施工缝应尽量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或楼板下面,以方 便施工。
缝的宽度
施工缝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的厚 度和钢筋的直径来确定,一般为
10-20mm。
如果施工缝需要穿插钢筋,则缝 的宽度应适当加大,以满足钢筋
涂刷界面剂
在施工缝的表面涂刷界面剂,以提高新旧混凝土的粘 结力。
施工缝的填充
填充材料选择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如水泥砂浆、 聚合物砂浆等。
填充施工
将填充材料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刮刀或抹灰刀将填 充材料填入施工缝中,并压实抹平。
养护与验收
填充完成后,进行必要的养护和验收,确保施工缝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验收过程进行记录,并整理成验收报告,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一部 分。
06
施工缝的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
日常清洁
保持施工缝的表面清洁, 及时清除杂物和尘土, 以防止对施工缝造成损 害。
日常检查
定期对施工缝进行检查, 查看是否有裂缝、变形 或其他损伤,以便及时 处理。
日常保养
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保 养,如涂抹润滑油、防 锈剂等,以保持其良好 的工作状态。
检查设备
对施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能够正常 工作。
制定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期建设项目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
编制人:职务:项目技术负责人
审核人:职务:公司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职务:项目经理
湖南省泓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名称 (3)
二、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3)
三、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5)
四、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9)
五、结语 (10)
一、工程名称:
****一期建设项目工程
本工程使用商口混凝土泵送,在地下室底板、剪力墙及地下室顶板、各层板面将留有施工缝,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如何预防和解决施工过程中施工缝的问题提前预防。
目前, 大多数的建筑可以说都离不开混凝土。
而现浇混凝土在施工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几乎可以说是每个混凝土工程都要遇到的问题。
施工缝的留设方式、施工缝的质量、位置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 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 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二、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2.1 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2.2 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 3)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 4)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 5)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 6) 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 7)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 8)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三、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 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 9) 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 这里不再赘述。
3.2 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
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根据以往的经验, 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
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 而且很难保证质量, 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 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 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
度和距离, 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 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 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 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 留下渗漏水的隐患。
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 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 安装时难于固定, 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 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 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 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
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 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
一是施工方便, 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 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 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 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 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 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 mm 高, 爬水坡度陡, 高度也较大, 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
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具体做法: 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 mm~2.5 mm 厚的薄钢板制成, 接头应满焊, 不得有缝隙。
固定于墙体暗柱处, 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 封模前应补焊。
BW止水条为5 000 mm×30 mm×20 mm 的长条柔软固体, 7d 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浸入水中, 最大膨胀倍率为150%~300%。
试验证明可堵塞1.5 MPa 压力水的渗漏。
应用BW止水条时, 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 清扫干净后, 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 利用材料本身的黏
性, 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 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
3.3 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
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 3) 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 4)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 5) 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 6)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
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
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
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
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
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
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
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 7) 高度大于2 m 的墙体, 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四、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4.1 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4.2 处理问题的措施
( 1) 出现问题较多的部位一般还是地下部分, 而且由于其通常情况下都有防水的要求, 根据施工缝渗漏水情况和水压大小, 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 丙凝) 灌浆堵漏, 其方法见“地下防水工程堵漏技术”。
( 2) 对于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 可沿缝剔成V 形槽, 遇有松散部位, 须将松散石子剔除, 刷洗干净后, 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 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五、结语
施工缝处渗漏水是常见的工程弊病, 尤其是地下室混凝土外挡墙,但是如能采用较好的接缝形式渗漏问题是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