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第二章基本理论之探讨

第二章基本理论之探讨

第二章 基本理論之探討2.1 模型架構與共線性之影響 首先將文中的線性迴歸模型定義如下:εββ++=X Y 10Y (2.1.1)),0(~2n n I N σε其中: n ×1的觀測值向量X : n ×的迴歸矩陣,且經過標準化,即k 1,02==∑∑ij iij i X X0β:未知的常數項1 : n ×1的向量其元素均為1β:×1的參數向量k ε: n ×1的隨機誤差向量令X =[,此處的為]k x x x ,,,21L j x X 的第行,也就是說包含了第個自變數的n 個選定值。

經由j j x j X 的行向量間線性相依的關係可對「共線性」的概念下一個定義。

如果存在一組不全為零的常數使得k 21k 21t t t ,,,L 01=∑=j k j j x t(2.1.2)則稱向量有線性相依的關係。

若(2.1.2)式對x x x ,,,L X 的某些行向量剛好成立時,X X '的秩(rank) 便會小於,也就是說k X X '為不可逆矩陣。

通常(2.1.2)式的等號右邊只會是一個接近於零的向量,此時稱X X '有近似線性相依關係(near-linear dependency),而多重共線性(multicollinearity)也就發生了。

但在實務上,完全線性相依的關係很少在資料中出現,反而是近似關係較常見。

因此,共線性是一種程度輕重的問題,而非存在與否的問題。

考慮模型(2.1.1)中β的最小平方估計Y X X X ')'(ˆ1−=β(2.1.3) 及其共變異矩陣(covariance matrix)12)'()ˆ(−=X X V σβ(2.1.4) 當自變數間的線性相依關係很強時,的元素會急速膨脹,直接對最小平方估計及其變異數造成了重大的影響,這些影響稍後會加以介紹。

1)'(−X X 由於共線性帶來的影響相當嚴重,統計學家乃至於一般研究者從事研究工作時,都會設法儘可能減輕資料中的共線性。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
2.按照社会进化学说进行文化人类学研究,认为人类 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是:原始群——民族——已进化 (图腾)社会——部落社会——民族社会——国家。
3.强调正确运用比较法,认为只有那些在演进程度上 属于同一阶段的现象才能进行比较。
27
三、对法国社会学派的简评
1.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实证性,在研究过程中大 量运用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调查资料,并将社会学 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引入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之中, 为文化人类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1.认为社会结构与社会实体无关,社会组织的模式和社会行为 都是由人类的认识结构所决定的。他试图揭示人类的深层思维 结构,建立“人类心理”的普遍原理。 2.人类的心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性,即倾向于分类,人类先天 就有心智能力去整理和类分经验世界。而人类思维基本上是二 元的(binary),即思维是成对的。 3.各个民族存在文化差异的原因是由于该社会的历史和环境影 响到了社会成员的思想结构,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文化的 差异。
1.代表人物
(1)格雷布雷尔(Robert Fritz Graebner,1877-1934) 《大洋洲的文化圈及文化层》(1905) 《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1909)
(2)施密特(Wilhelm Schmidt,1868-1954) 《神的观念的起源》 (1912) 《南美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
12
三、美国传播学派
(American School)
1.代表人物
(1)威斯勒(Clark David Wissler,1870-1947) 《北美平原印第安人》(1912)、《美洲印第
安人》(1917) (2)克罗伯(Alfred Louis Kroeber,1876-1960)
《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的宗教》(1907)、 《文化人类学》(1948)、 《文化:概念与定义的辨 析》(1952)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词源学分析(一)中国课程的词源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中国古代课程大多指“学程”,即学业及其进程。

(二)西方课程的词源英国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Curriculum是从拉丁语currere派生而来的,意为跑道,奔跑。

二、几种经典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教学科目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课程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这些科目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的总称”。

《中国大百科全书》:“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

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学科。

”王道俊、王汉澜:“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学科”。

2.课程即学习经验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卡斯威尔和坎倍尔:“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所有经验。

”靳玉乐:课程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3.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这种定义认为社会文化中的课程应该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学校教育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技能。

这种定义的基本假设是:个体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个体社会化。

课程应该反映社会需要,以便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

这种课程的实质在于使学生顺应现存的社会结构,强调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学生转向社会。

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PPT

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PPT
较为先进得缺口模型就 是敏感性缺口模型与持 续期缺口模型,二者都 就是对利率风险进行度 量。
2、2、1 市场风险得测度方 法 ⑷ VaR法
Value at Risk 可以译为受险价值或风险估值。
VaR就是指在正常得市场条件、给定得置信 水平与给定得时间间隔内,某项资产或者某 一项资产组合预期可能发生得最大损失。
1、2、1 金融风险管理对微观经济层面得意义
可以使得经济主体以较低得成本避免或减少金融风险可能 造成得损失
可以稳定经济活动得现金流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免受风 险因素得干扰,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经济主体作出合理决策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金融机构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2、2 金融风险管理对宏观经济层面得意义
分散策略可以用于管理证券,也可以用于管理汇率风险及银行 得信贷风险。
3、4 金融风险得转嫁策略
转嫁策略
就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将其 承受得风险转移给其她经济主体。资产 多样化只能减少经济主体承担得非系统 性风险,对系统风险则无能为力。
经济主体可向保险公司投保,以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 司。如出口信贷保险、存款保险制度、投资风险保险。
2、2、2 信用风险得测度方法
•信用风险具有不同于市场风险得一些特性,表现为: 其一,市场风险得概率分布通常可以假定为正态分布。
而贷款具有收益、损失不对称得特点,使得信用风险得 概率分布不适合于正态分布得假设。
其二,借贷双方存在显著得信息不对称。 其三,信用风险得观察数据不易获取。 •信用风险得计量方法很多,传统得方法侧重于定性分析, 如专家评定、信用评级、贷款分类等。新得度量方法 更加注重建立技术性很强得数学模型,如KMV模型与信 用度量制(CreditMetrics)等。

第二章电阻率法基本理论

第二章电阻率法基本理论

­11­第二章 电阻率法基本理论在地球表面,除了存在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电极向地下供 直流电以建立稳定电场,然后测量电极附近的电场分布。

由于此电场与地下介质的 性质及分布有关,因而可以据此研究地下介质的分布状态及变化规律,这类方法称 为直流电法。

直流电法中以岩、矿石电阻率差异为基础,通过研究稳定电场在地下 半空间的分布规律来寻找矿产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方法,称为电阻率法。

1.2.1 稳定电流场一、 稳定电流场的基本定律导电介质中的稳定电流场遵守欧姆定律及克希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

这些定律 又分为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

电法勘探中,由于电流呈不规则三度分布,故必须应 用这些定律的微分形式。

1.欧姆定律一段均匀导体上的电流强度 I 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位差ΔU 成正比,而与其电 阻成反比,即R UI D = (1.2.1)这就是宏观形式的欧姆定律,其应用条件是,这段均匀导体的横截面内,电流密度 是均匀的。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是: 导电介质中任意一点的电流密度矢量 j , 其方向与该点 的电场强度矢量 E 一致,其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而与该点电阻率ρ成反比,即rE j = (1.2.2) 此公式适合于任何形状的不均匀导电介质和电流密度不均匀分布的情况。

2.克希霍夫定律根据电磁场理论中的电荷守恒定律,由任何闭合面流出的电流,应等于该面内 电荷(q )的减少率,即ò ¶ ¶ =× t q dS j (1.2.3)上式即为电流连续性方程的一般形式 对于稳定电流场,由于空间各处的电荷分布不随时间改变,故有0 = ¶ ¶ tq 因此(1.2.3)式变为­12 ­ò = × 0dS j (1.2.4) 这就是克希霍夫定律的积分形式,它表明在稳定电流场中的任何一个闭合面内,没 有正、负电荷的积累,即电流是连续的。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精品课件
• 5、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
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
略。
• (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
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
• (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 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 得到消极后果。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 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 就会削弱。
• (2)练习律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 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 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 (3)准备律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 一、学习的实质
• (一)学习的定义:
• 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 狭义: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
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
的过程。
精品课件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 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 择倾向。
精品课件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智慧技能 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二、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
例子
辨别己、已和巳的区别 从不同颜色的立体图形中识别圆柱体 根据定义进行分类 解答例题,演示先乘除后加减 运用规则生成复杂问题的解法 采用复述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练习 陈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手写(执行)26个字母 志愿(选择)参加公益活动

第二章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人口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变动、人口结构演变和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来介绍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一、人口数量变动人口数量变动是人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人口数量的变动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数量的增长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时,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导致失业率上升,工资水平下降;相反,当人口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时,则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水平上升。

其次,人口数量的变动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需求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将增加,同时老年人口对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对国家财政和社会资源的压力是巨大的。

二、人口结构演变人口结构演变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职业结构等方面。

首先,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年龄结构中的青少年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变化影响着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次,性别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

由于不同性别的从业结构和收入水平存在差异,性别结构的改变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问题。

最后,职业结构的演变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类职业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对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会产生影响。

三、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人口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是人口经济学的最终目标。

人口发展包括人口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以及人口迁移等方面。

首先,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素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水平。

最后,人口迁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二章 基本理论)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二章 基本理论)
18
第五节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
图2-7 环城游憩体验价值结构体系
19
第五节 环城游憩行为理论
二、体验价值内部具有层次作用关系
三、体验价值与游客满意度与行为意向之间具有嵌套作用机制
(1)功利类体验价值直接正向影响情绪类体验价值,情绪类体验价值承担着功利类体验价 值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影响的中介作用。 (2)体验价值各维度与游客满意度的作用关系为:情感价值、情境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 直接正向影响;经济价值对游客满意度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功能价值通过情境价 值和情感价值对游客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认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没有影响。五维度中情 感价值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最强烈。 (3)游客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的作用关系为:游客满意度直接正向影响行为意向。 (4)体验价值各维度与行为意向的作用关系为:认知价值直接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功能价 值、经济价值、情境价值、情感价值在前述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的基础上必须经过游客满意 度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
9
第一节 旅游购买行为理论
边际效用递减律的特点: (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人的需要强弱成正比。对一个商品的需要 越强,其边际效用越大。反之,则边际效用越小。对某商品没有需 要,则边际效用为零。 (2)边际效用的大小与商品的稀缺性成反比 (3)边际效用递减律只在特定时间内有效。由于需要具有再生性 、反复性,因而边际效用也具有时间性。连续地消费某一物品,从 某一点以后边际效用才开始递减。 (4)在正常情况下边际效用永远是正值。虽然在理论上边际效用 会出现负值,而实际上如果不是被不可抗拒的外力所控制,当一种 物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零时,个体就会放弃对它的消费,而转向其他 物品。
24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算范围
前提 条件
核算内容 核算程序 核算方法
会计 核算
2.2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 根据现代会计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 根据现代会计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
会计假设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2.2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的定义 1.会计主体假设的定义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简单地说,为“谁”做账,“谁”就是会计主体。 简单地说, 做账, 就是会计主体。 简单地说
2.3 会计对象
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现金
销售过程 供应过程
产成品
原材料
生产过程
2.3 会计对象
商品流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商品采购过程
现金
商品
商品销售过程
以现金为核心的企业资金运动
偿债、分红等 偿债、 供应过程
投资者、 投资者、债权人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 筹资活动
原材料 现金 企业) (企业)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 费用, 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 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以权 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 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
武钢股份 会计主体 中国石化 会计主体 中信银行 会计主体
湖北经济学 院 会计主体
2.2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核算谁的经济业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 空间范围, 为谁记账的问题。 务、为谁记账的问题。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 产经营活动。 产经营活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 我国 季度和月份。年度、 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 日期。 日期。”
2.2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三)会计分期假设 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 账。 –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 可以分期结算账目、 可以分期结算账目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通常也叫做基本会计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Assumption), (Accounting Assumption),它是据以进行会计核算的 基础性假定, 基础性假定,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 的环境做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 的环境做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
–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建立的基础。
2.2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以企业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 ※ 以企业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 • 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只核算自身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 会计主体只核算自身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 记录和反映本企业自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记录和反映本企业自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 把企业与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投资者、关 把企业与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投资者、 联方企业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 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 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准确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 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权责发生制(单位:元)
收付实现制(单位:元)
1月份:收入= 月份:收入= 费用= 费用= 利润= 利润= 2月份:收入= 月份:收入= 费用= 费用= 利润= 利润= 3月份:收入= 月份:收入= 费用= 费用= 利润= 利润=
800 300 500 500 300 200 600 300 300
2.2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二)持续经营假设 1.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 1.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 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预见的未来, 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 进行清算、解散、倒闭。 进行清算、解散、倒闭。
生 产 过 程
发行股票、债券等 发行股票、
经营活动
购入股票、债券等 购入股票、
产成品
投资活动
销售过程 转让股票、债券等 转让股票、
被投 企业的资金运动
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周转和资金的退出。 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周转和资金的退出。
2.4 会计核算的基础 1.权责发生制/应计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
第二章 基本理论
2.3 会计对象 –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 只有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会计核算 只有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会计核算 以货币计量的 和监督的范围。 和监督的范围。 • 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通常被称为价值运动或 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通常被称为价值运动或 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 – 因此,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 因此,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 动。
2.1 会计的目标
•2.1 财务会计的目标 2.1 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决策相关对于信息质量要求是相关性, 决策相关对于信息质量要求是相关性,受托责任观反 映经理层、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映经理层、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对会计信息的首 要要求是可靠性。 要要求是可靠性。
2.2 会计基本假设
2.2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的界定 的界定: ※ 会计主体的界定: • 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 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 如企业事业单位, 法人, 是非法人,如合伙企业; 是非法人,如合伙企业; • 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内部单位或 可以是一个企业, 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 分公司或企业 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或企业 设立的事业部; 设立的事业部; • 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联营 可以是单一企业, 公司或企业集团,如由若干个子公司 子公司和母公司组 公司或企业集团,如由若干个子公司和母公司组 成的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等 成的企业集团等。
2.4 会计核算的基础
收付实现制/现金制原则——按照款项的实际收付时间来 收付实现制 / 现金制原则 按照款项的实际收付时间来 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时间。 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时间。 某企业某年第1季度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例1-1 某企业某年第1季度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月份销货的货款800元于当月收到, 800元于当月收到 (1)1月份销货的货款800元于当月收到,2月份销货款 500元和3月份销货款600元均于3月份收到; 500元和3月份销货款600元均于3月份收到; 元和 600元均于 季度各月应负担短期借款利息分别为200 200元 ( 2 ) 1 季度各月应负担短期借款利息分别为 200 元 , 款 项于3月份支付; 项于3月份支付; 月份预付上半年报刊订阅费600 600元 各月为100 100元 (3)1月份预付上半年报刊订阅费600元(各月为100元 )。 试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1季度各月的收入、 试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1季度各月的收入、 费用和利润或亏损。 费用和利润或亏损。
2.2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二)持续经营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资金正常运动期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 间发生的经济活动)。 间发生的经济活动)。
–是“会计分期”的前提条件。 是 会计分期”的前提条件。
–使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建立成为可能。 使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建立成为可能。 使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建立成为可能
2.2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四)货币计量假设 1.货币计量假设的定义 1.货币计量假设的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辅之以实物量、 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解 决了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核算的方法。 决了会计核算的方法。
–货币的币值不变,即假定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或者 货币的币值不变,即假定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 货币的币值不变 有变动也可不予考虑。 有变动也可不予考虑。
2.2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四)货币计量假设 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也便于综合。 ,也便于综合。
思考问题
• 你拥有一家旅行社和一家洗衣店。但这两家独资企业是分 你拥有一家旅行社和一家洗衣店。 开经营的,是两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开经营的,是两个独立的会计主体。你购买了一辆私人汽 此项交易是否与两家企业有关?为什么? 车,此项交易是否与两家企业有关?为什么? • 会计上把企业看成是独立于业主之外的个体,你认为对吗 会计上把企业看成是独立于业主之外的个体, 为什么? ?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