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饲养管理[1]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 温度控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刚出生的仔猪,需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饲养者需要提供适当的保温措施,如加热灯或发热设备,保持仔猪周围环境温度恒定,并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对仔猪的不良影响。
2. 饲料和饮水管理:仔猪出生后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饲养者应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并确保饮水设施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3. 疾病防控:仔猪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饲养者需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注意卫生环境的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猪舍,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4. 猪舍管理:仔猪需要一个干净、通风良好的环境来生长。
饲养者应定期清理猪舍,清除积存的粪便和废弃物,保持猪舍内部的干燥和卫生。
5. 群体管理:仔猪是社交性动物,需要与同伴一起成长。
饲养者应合理安排仔猪的群体结构,避免攻击和压迫行为的发生,促进仔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6. 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饲养者应定期检查仔猪的身体状况,观察其行为和食欲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避免疾病的严重后果。
7. 饲养记录和数据分析:饲养者应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系统,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和比较,了解仔猪的饲养效果,及时调整饲养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8. 饲养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仔猪的饲养管理需要饲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饲养者应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了解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确保仔猪的健康和良好生长发育。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是保持适宜的温度,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进行疾病防控和猪舍管理,合理安排群体结构,进行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建立饲养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提高饲养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仔猪的健康和良好生长发育。
仔猪饲养管理特点

仔猪饲养管理特点
仔猪饲养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管理:仔猪是猪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管理是饲养管理的首要任务。
包括定期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驱虫等防疫措施,确保仔猪群的健康状态。
2. 饲料管理:仔猪的饲料需求与成年猪不同,需要提供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同时,对饲料的品质、营养成分也要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仔猪得到充足、均衡的营养。
3. 环境管理:仔猪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干燥、温暖、光线充足的环境。
因此,在饲养仔猪时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如通风要良好,避免积水等,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 饮水管理:仔猪对水的需求较大,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清洁饮水供应。
水的质量要符合卫生标准,以防止猪群疾病传播。
5. 定时观察:仔猪饲养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对仔猪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饮食不正常、精神不佳、体温异常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传播或猪群发生不良情况。
总的来说,仔猪饲养管理的特点包括健康管理、饲料管理、环境管理、饮水管理和定时观察等,并严格控制每个环节,以确保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求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随着人们对禽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猪业也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
而仔猪饲养更是养猪业中的关键环节。
仔猪的生长发育关系着整个猪的养殖效益,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就是关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生态环境要求1.通风良好:仔猪饲养房内通风良好是保障仔猪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通风不良会导致仔猪感染呼吸道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2.光照充足:适量的光照有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增强,饲养房内要保持良好的光照条件。
3.地面干燥:仔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个干燥的环境,湿润的地面容易导致仔猪患上疾病。
二、饲料管理要求1.科学配方:仔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成分,仔猪饲料的配方要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进行科学的配置。
2.定时定量:饲料的定时定量对于仔猪的生长效益至关重要,过多或者过少的饲料都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3.保障水源:充足的清洁饮用水是保障仔猪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饲养户要保证饮水设备的清洁和水质的卫生。
三、疾病防控要求1.养隔离期:引进新的仔猪时,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带入传染病。
2.定期检查:饲养户需要定期对仔猪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隔离。
3.疫苗接种:定期进行仔猪的免疫接种是防控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的降低仔猪患病的风险。
四、饲养密度要求1.合理密度:饲养密度不宜过大,要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饲养场地的大小进行适当安排。
2.防止打架:高密度的饲养环境容易导致仔猪之间的争斗,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饲养密度下的仔猪健康。
五、员工技术要求1.培训经验:饲养员工需要具备一定的养猪知识和经验,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2.责任心:饲养员工需要对仔猪饲养负责,对仔猪的生长发育进行细心的关注和管理,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
3.卫生意识:对饲养场地的卫生要求高,饲养员工需要具备一定的卫生意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六、资金和设备投入要求1.成本投入:仔猪饲养管理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包括饲料、疫苗、员工工资、设备维护等。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生至3日龄阶段:
(1)确保仔猪及时吃到初乳,以获得母源抗体,增强抵抗力。
(2)固定乳头,帮助仔猪适应乳头,提高乳汁摄取效率。
(3)观察仔猪的生长发育,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 3日龄至3周龄阶段:
(1)逐渐添加高蛋白质的全价颗粒饲料,锻炼仔猪的胃肠消化功能。
(2)注意保暖,采用红外线保温灯等设备,确保仔猪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3)加强仔猪的护理,预防疾病发生。
3. 3周龄至断奶阶段:
(1)继续锻炼仔猪的消化功能,逐渐过渡到固体饲料饲养。
(2)关注仔猪的生长发育,确保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加强环境清洁,预防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4. 饲养环境管理:
(1)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防止仔猪受到污染。
(2)合理规划饲养密度,确保仔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注意观察仔猪的行为变化,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5. 疾病防控:
(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2)定期进行驱虫、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3)发现病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为养猪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饲料管理:1、确定饲料配方:根据仔猪生长发育及品种、饲养条件及饲料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最经济、合理的饲料配方,给予仔猪充分的蛋白质、能量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促进仔猪生长发育;2、猪场饲料的展示与处理:必须有专门的存放饲料的仓库,不同类型的饲料要分开存储,严格防潮、防爆、防鼠、防火。
采取先进的饲料搅拌机搅拌完全,饲喂合理。
同时要防止仔猪过度饮水,造成消化功能不良;3、科学喂养原则:仔猪日龄在30天内,以母乳为主,19%的浓度是较为理想;30~60天,日进饲料应为1%~2%左右;60天后,日进饲料应为1.5%~2.5% ,并按照日龄、体重差异设定喂养小组。
不过要根据天气、水质、饲料蛋白质含量调整病菌添加剂和饲喂量。
4、合理使用添加剂:如生长诱导剂、饲料调节药和预防药等,合理使用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降低死亡率,提高饲料效益。
但要注意药物的质量和用量,过量使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二、环境管理:保持猪舍内外环境清洁,定期清理猪舍内外粪便及垃圾。
猪舍空气需要流通、干燥、清洁,通风设备不宜过度;温度要适宜,避免阵寒性肺炎;猪舍一定要干净卫生,疫病可通过卫生保持预防。
同时,要保证饮用水质量纯净,定期更换饮用水,避免猪舍内外水源受到污染,保障仔猪健康生长。
三、种猪管理:1、精选优良种猪。
种猪的健康状况和品质因素直接影响仔猪群体健康及生产效益。
在同时期内选取体质好、生长快、肌肉发达、代谢率高、优良繁殖潜力的种猪,保证它们的健康问题,剔除有标记的肿瘤、结核等病的种猪。
2、对于种猪进行分类喂养、补精血、打疫苗等必要的管理措施,提高繁殖能力,保证猪群稳定性及生产效益。
四、疫病预防及治疗:1、加强疫病防治:对饲养仔猪的猪舍、管理、饲料及种猪等要进行全面的卫生防疫措施,如增强环境消毒措施、施药预防措施、定期抽血及检测等。
做到疫苗接种及时。
严禁与情况不明的动物接触或者进行传染病病菌等可能源头的物品接触。
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管理
1. 环境控制:仔猪的生活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温暖和干燥。
定期消毒,控制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足够的通风,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 饲料管理:仔猪在出生后的几天内需要吸食母猪的乳汁,之后逐渐过渡到仔猪饲料。
提供高质量、易消化的仔猪饲料,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合理的饲喂。
3. 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的猪病。
4. 定期巡视:每天观察仔猪的健康状况,包括精神状态、食欲、呼吸、粪便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疾病、受伤或行为异常的仔猪。
5. 分群管理:根据仔猪的体重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分群,避免过度拥挤和竞争,以确保每头仔猪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照顾。
6. 人员管理:饲养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猪舍前要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7. 记录与反馈:做好仔猪的生长记录,包括体重、饲喂量、疫苗接种等信息。
根据记录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保障仔猪的健康成长。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毛 变 黑 ,大 多数 猪 生 长 发 育 缓 慢 。 不 补 容 易 出 现 白 肌 病 、拉 稀 、易 感 冒 ;皮 肤 干 燥 苍 白 ,毛 干 粗燥 ,蜕 皮 。
1 . 2 仔 猪 第 3 日 龄 补 水
2 — 3 ℃ 。断 奶 后 每 窝 小猪 可再 用 2袋 开 口料 ,减 少 应 激 。想 办 法让每头小猪断奶吃到 5 0 0 g料就 可 以安 全 断 奶 。 断奶 后 小 猪
斤” 。 由此 可 见 提 高 仔 猪 的成 活 率 和 断 奶 体 重 意 义 很 大 。 1 初 生仔 猪 的饲 养 管理 技 术
1 . 1 仔 猪 第 2日龄 补铁
诱 食 方 法 :无 产 床 的 养 殖 户 ,把 母 猪 喂 饱 后 ,把 猪 舍 扫
干 净 , 撒 一 平 方 米 , 母 猪 带 领 引 诱 小 猪 吃 代 乳 料 ,一 天 3 次 ,连 补 3天 ,最 后 一 次 从 补 料处 撒 一 条 线 至 小 猪 料 槽 — —
2 5 ℃小 猪 不 喝 。 小 猪水 嘴 高 度 1 5 c m,按 下 水 冲 出 5 e m。
根 据 当 地 的猪 病 流 行 状 况 ,母 猪 正 常 做 疫 苗 预 防 以外 。 建 议 哺 乳 仔 猪 做 好 三 针 保 健 : 即 在 仔 猪 出生 的 第 3 、7 、2 1
5 ~ 7天 出栏 。在 目前 毛 猪 行 情 低 迷 的 情 况 下 , 降 低 育 肥 猪 的
蛋 向粉 、血球蛋白粉及进 口鱼粉——腥,一定量的盐——咸。
造 肉成 本 意 义 重 大 。
作 者简介 :郑学军 ( 1 9 6 9 -) ,男,大学专科 。助理畜牧师 ,主要从事畜牧兽 医技术推广工作。
仔猪出栏后的饲养管理制度

仔猪出栏后的饲养管理制度一、基本概况仔猪是指离开母猪,单独或集体饲养的猪只,一般出生后21-28天左右就需要由母猪分离,进行单独或者集体的饲养。
仔猪的出栏后饲养管理是猪场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猪只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
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二、饲养环境和设施1. 饲养场所的选择:仔猪出栏后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饲养场所,一般可以选择室内乳猪舍,室外围栏或者半室外的饲养环境。
饲养场所需要保持干燥、通风、光照良好的环境,以便于仔猪的生长和健康。
2. 饲养设施的配置:饲养设施包括饲料槽、饮水器、保温设施、卫生设施等。
饲料槽要保持清洁,保证饲料的新鲜,饮水器要保证给水充足,保温设施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保证仔猪的舒适度。
三、饲料管理1. 饲料配方:仔猪的饲料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出栏后的仔猪需要提供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一般可以选择豆粕、玉米等作为主要原料,同时可以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2. 饲料投喂:出栏后的仔猪需要定时定量的投喂,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充足。
一般可以每天投喂3-4次,养成定时定量的饲料习惯,保证其生长发育需要。
3. 饲料管理:饲料槽要保持干燥清洁,饲料要保持新鲜,避免发霉、变质等影响仔猪健康的问题。
四、卫生管理1. 猪舍卫生:猪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避免细菌、病毒的传播,保障仔猪的健康。
2. 仔猪个体卫生:定期给仔猪洗澡、清洗,保证其身体的清洁卫生,消除寄生虫和外寄生虫等对仔猪健康的危害。
3. 疾病防控:定期为仔猪进行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猪只的健康。
五、生长监测1. 生长测定:定期对仔猪进行生长测定,掌握其生长发育状态,对体重、饲料消耗量、饮水量等进行监测,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保证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2. 疾病监测:定期对仔猪进行疾病监测,掌握其健康状况,对不同疾病的疾病预防和治疗进行监测,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保证猪只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仔猪的饲养管理作者:李旭指导教师:耿绍辉摘要: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仔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仔猪饲养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夏季气温回升,正是产仔猪的好季节,而仔猪成活率除了气温的影响外,还有诸多因素。
因此,如何科学的饲养管理,对促进仔猪快速发育、缩短饲养期、降低饲料报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将从如何抓好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两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来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仔猪;哺乳;保育;饲养管理1.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从出生到断奶阶段(3~5周)的仔猪称为哺乳仔猪。
仔猪出生后,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原来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摄取营养和排出废物,而转化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并且在母体子宫内生活条件相当稳定,到出生后直接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
同时,由于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哺乳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养好哺乳仔猪可提高仔猪成活率、加快生长发育、使仔猪均匀整齐、增加断奶体重,为以后养好保育仔猪打下良好基础。
1.1哺乳仔猪的饲养1.1.1接产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
分娩时必须有专人接产和助产,尤其是初产母猪,并注意做好消毒、记录等工作。
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的口、鼻的黏液掏出并擦净,再用抹布将全身黏液擦净。
及时对初生仔猪采取保温措施,以免着凉。
对难产母猪进行助产时应尽量保证仔猪存活。
1.1.2断脐先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捋脐),然后在距离腹部6~10cm 处把脐带用手指掐断,断处用碘酒消毒,若断脐时流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到不出血为止。
值得提出的是在国外许农场对出生仔猪不进行断脐工作,在仔猪出生后任其自然挣短脐带。
1.1.3吃足初乳母猪产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
由于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能力。
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免疫抗体、镁盐等。
初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能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增进健康,提高抗寒能力,促进胎粪排泄。
仔猪出生后1小时内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尤其是刚刚出生的弱仔,如果初生仔猪吃不到初乳,则很难育活。
1.1.4 断尾为预防断奶仔猪、生长猪或肥育猪阶段咬尾现象的发生,要尽可能早地断尾,一般可与剪犬齿同时进行。
仔猪出生后2-3日龄将尾断掉。
方法是用消毒过的断尾钳子,在距仔猪尾根1.5-2.0厘米处剪断,一般母猪断尾长度以遮盖住母猪阴户为宜,在尾巴创口初涂上碘酒,防止感染。
注意防止流血不止和并发症。
1.1.5 打耳号对预留的后备种猪逐头打耳号,每头仔猪1个号;对准备作为商品肉猪的仔猪逐头按窝打耳号,每窝1个号,同窝同号,将来根据耳号即可查到出生日期和父母代,便于考察肉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1.1.6剪犬齿仔猪生后的第一天,对窝产仔数较多,特别是在产活仔数超过母猪乳头数时,可以剪掉仔猪的犬齿。
对出生重小,体弱的仔猪也可以不剪。
去掉犬齿的方法是用消毒后的剪牙钳,剪去犬齿,断面要剪平整,注意不要损伤仔猪的齿龈。
剪掉犬齿的目的是防止仔猪互相争乳头时咬伤乳头或仔猪双颊。
1.1.7补铁铁是造血原料。
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只有30-50毫克,仔猪正常生长每头每日需铁7-8毫克,母乳中含铁量很低,每头仔猪每日从母乳中得到铁不足1毫克。
所以,如果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铁将在1周内耗完,仔猪极易患贫血症。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皮肤可视粘膜苍白、被毛蓬乱无光泽、下痢、生长停滞。
病猪逐渐消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补铁常用方法是在仔猪出生后2-3日内,肌肉注射铁制剂(右旋糖苷铁等)每头剂量200毫克铁。
1.1.8去势去势的猪性情温顺、食欲好、增重快、肉质无异味。
仔猪去势可在出生后5~7日龄完成,早去势应激小,伤口愈合好。
瘦肉型猪性成熟晚,在高营养水平饲养条件下4~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千克),在性成熟之前即可上市。
所以养商品肉猪可只对公猪进行去势。
1.1.9开食、补料出生仔猪一周龄后要引导补充饮水,8~10日龄开始训练补料开食,补料可采用优质的膨化仔猪开食颗粒料,撤在铸铁开食槽内对小猪进行诱食。
训练仔猪进食要有耐心,有步骤进行,每天培训3~4次,大多数仔猪经3~5d练习后,即可自由进食。
选用的饲料应是品质好,易消化,适口性好,仔猪喜欢吃的豆粕型颗粒饲料,或仔猪浓缩饲料。
要求日粮中的粗蛋白质不低于8%,维生素和矿物质要符合仔猪饲养标准,每天补喂的次数不少于5~6次,除此而外,还要观察仔猪的健康状况防止因消化不良而拉稀或诱发其他疾病。
做到断奶仔猪不换圈不混群,断奶后一个月内适当控制仔猪采食量,仔猪断奶后1~2周不换料,2周后逐渐换料,避免减轻换料应激,1.2哺乳仔猪的管理1.2.1保温防压初生仔猪皮下脂肪层薄、被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保温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性措施。
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7日龄32-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
保温的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可在产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内吊1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或铺仔猪电热板。
另外,在产栏内安装护仔栏,防止仔猪被母猪踩死、压死。
1.2.2固定乳头母猪放乳时间较短(10-20秒),而且母猪不同部位的乳头所分泌的乳汁数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前排较多,后排较少。
另外,初生仔猪有抢占多乳头占为己有的习性。
如果仔猪吃奶的乳头不固定,则势必因相互争抢乳头而错过放乳时间,有时还会因争抢乳头时咬伤乳头而引起母猪拒哺。
为避免这种现象,仔猪初生2-3天必须固定乳头。
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把初生体重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排乳头,把初生体重大的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这样有利于母猪泌乳,仔猪发育均匀。
1.2.3过仔或并窝母猪的产活仔数往往超过有效乳头数,或母猪产后初期死亡,这时就要采取过仔或并窝,这样可提高母猪利用率。
在过仔和并窝时应注意:一是母猪产仔日期尽量接近,最好不要超过3-4天;二是过出的仔猪一定要吃到初乳;三是后产的仔猪往先产的窝里过仔要拿体大的,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窝里过仔要拿体小的。
在过仔或并窝时往往发生寄养仔猪不认“妈妈”,拒绝吃奶。
解决办法是把寄养仔猪暂时隔奶2-3小时,等到仔猪感到饥饿难忍时,就容易吃“妈妈”的奶了。
如个别再不吃奶,可人工辅助把乳头放入仔猪口中,强制哺乳,当重复数次,仔猪尝到了甜头,就不会拒哺了。
过仔或并窝也可能发生“妈妈”不认寄养仔猪的情况。
解决办法是干扰母猪嗅觉,可用母猪产仔时的胎衣、尿液或垫草涂擦寄养仔猪身体,或者事先把寄养仔猪和母猪亲生的仔猪放在一起2-3小时,也可用少量的白酒或来苏儿溶液喷到母猪鼻端和仔猪身上,即可解决。
1.2.4断奶仔猪断奶时间关系到母猪年产仔窝数和育活仔猪头数。
一般工厂化、集约化养猪场,仔猪可在4-5周龄断奶,农村农户养猪可在7周龄左右断奶。
仔猪断奶方法有逐渐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和一次断奶法。
(1)逐渐断奶法断奶前3-4天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与哺乳次数,并减少母猪饲料的日喂量,使仔猪由少哺乳到不哺乳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减轻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
但此种方法断奶比较麻烦,而且费工费力。
(2)分批断奶法将一窝中体重较大的仔猪先断奶,使弱小仔猪继续哺乳一段时间再断奶,以提高其断奶体重。
但此种方法会延长哺乳期,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
(3)一次断奶法断奶前3天减少哺乳母猪饲料的日喂量,到断奶日龄一次将仔猪与母猪全部分开。
此种断奶方法来得突然,会引起仔猪应激和母猪烦躁不安,但此种断奶方法省工省时,便于操作,一般规模化养殖场均采用这种方法。
2.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保育仔猪是指仔猪断奶后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
仔猪断奶是继出生后的第二次大转变,由依靠母猪生活过渡到完全独立生活。
这时仔猪仍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能尚需进一步完善。
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会引起仔猪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患病死亡。
因此,养好保育仔猪的目的是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减少和消除疾病的侵袭,获得最大的日增重,育成健壮结实的保育仔猪,为以后养好后备种猪和商品肉猪打下良好的基础。
2.1保育仔猪的饲养2.1.1饲料过渡仔猪断奶后,要保持原来的饲料2周内不变,并添加适当的抗菌素、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减轻应激。
2周之后逐渐过渡到保育仔猪料,保育仔猪配合料要求含有优质蛋白、高能量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且易于消化。
,做到断奶仔猪不换圈不混群,断奶后一个月内适当控制仔猪采食量,2.1.2饲养制度过渡仔猪断奶后2周内,饲喂次数不变(5-6次),2周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4-5次)。
1周之内控制采食,每次饲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分饱为宜,以防止仔猪拉稀,1周以后逐渐增加饲喂量。
2.2保育仔猪的管理2.2.1环境过渡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
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最好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将仔猪留在原圈内1周,1周后原窝转入保育舍。
2.2.2细心调教仔猪转入保育舍后,要及时进行调教,逐渐养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觉、进食和饮水的习惯。
2.2.3环境消毒仔猪转入保育舍前应将圈舍彻底打扫干净,并用2%火碱等消毒液消毒。
2.2.4防寒防暑冬季要防寒保温,保持猪舍干燥、温暖,防止仔猪感冒、拉稀。
夏季要防暑降温,可采取通风、洒水、遮阳等方法降低舍内温度。
致谢本论文是在耿绍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在此,谨向耿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此外,本论文的顺利完成是以系内各位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同时也离不开同学们和实习单位的关心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论文的,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最后还要感谢培养教育我的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我将终生难忘!祝母校蒸蒸日上,永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