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4、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5、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二)《秋天的怀念》1、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3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3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3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词语盘点”1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花枝招展2镶边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3鸣蝉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造访吝啬淅沥干涩草垛绿茵茵咄咄逼人第二单元“词语盘点”5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6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7并蒂花梗匿笑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隐蔽菡萏攲斜《咏雪》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落下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大体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而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起。

”谢太傅大笑起来很高兴。

这就是谢太傅大哥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

太丘便丢下(他)离开了。

等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当年7岁,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不来,已经走了。

”友人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自己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来,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节。

”友人惭愧极了,下车拉元方,元方跑进门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第三单元“词语盘点”9逃窜寻觅跪下拗口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人声鼎沸 10捡拾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惫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恍然大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11磨蹭抵达尴尬难堪俯视狼狈原谅枉然贪婪弹簧自卑畅销诅咒惨淡威风凛凛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饥肠辘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主要是讲述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并介绍了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生活情感,展示了古代诗人在充实自己内心世界、抒发情感的过程中的创作风采。

以下是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整理:一、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1.古代诗歌一般由诗句组成,每句中的字数是有规定的,称为诗句的“字数”。

常见的有五言和七言,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古代诗歌重视“押韵”,同一句诗的末字或词的末字用相同的声母或韵母,称为“押韵”。

常见的押韵方式有平仄押韵、通文押韵等。

3.古代诗歌追求简练、形象,善于使用象征和借景抒发情感。

二、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生活情感1.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古代诗歌创作主要在诗人身处的环境、景物和事件中展开,如《登鹳雀楼》中的楼台所见、所感。

2.古代诗歌的生活情感:古代诗歌大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疑惑和追求。

三、古代诗歌的创作形式1.“咏物诗”:对自然界的景物进行赞美和描写,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3.“山水田园诗”: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人们在其间生活的乐趣,如《山行》、《春晓》等。

4.“抒情诗”:表达个人的情感、愿望等,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

四、古代诗歌的创作技巧1.“形象”的运用:通过描写细节,创造生动形象,使读者对作品产生直观的感受。

2.“联想”的使用:使用“象征”和“借景”等手法,通过一个形象暗示或引申出另一个形象。

3.“意境”的营造:通过描写、比喻、联想等手法,让读者产生深沉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五、古代诗歌对后世的影响1.古代诗歌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启示。

2.古代诗歌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如诗歌的韵律、形式和表达方式等。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整理,包括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创作背景和生活情感、创作形式、创作技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歌。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间飞逝,岁月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光,进德修业,
孜孜不倦,永不停息。
示例三:“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
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人人都
能讲礼,社会就会兴起仁德的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就会更和谐友善。
返回Βιβλιοθήκη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2页短文。

(4)饭• 疏食,饮水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吃__________________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以__…__…__为__快__乐______________
返回
5. 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4)吾日三省吾身 _____自__我__检__查__、__反__省_____

(5)于我如浮云 _____介__词__,__对__,__对__于_____

(6)逝者如斯• 夫 ____代__词__,__这__,__指__河__水____
返回
3.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可• 以• 为师矣 古义:____可__以__凭__借____ 今义: __表__示__可__能__或__能__够__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h_à_o___

逝者如斯夫
____f_ú___

返回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生__气__,__恼__怒_______
(2)不亦君子乎 ______指__有__才__德__的__人______
••
(3)不逾矩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有很多同学是非常想知道,语文成绩最快的提高(方法)是什么,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复习提纲,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复习提纲,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新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知识点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宗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瞬间(shùn)训诫(jiè)嶙峋(xún)抽泣(chuò)纳罕(hǎn)耸立(sǒng)迂回(yū)收敛(liǎn)聒噪(guō)宽恕(shù)卑微(bēi)零落(líng)迸溅(bèng)繁密(mì)伫立(zhù)伶仃(dīng)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鹤唳云端怡然自得三、《童趣》知识点归类:1、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古今异义:见藐小微物藐小”古义:细小;今义:微小。

3、一词多义:为:①项为之强(介词:因为)②以丛林为林(动词:作为,当作)③二虫尽为所吞(介词:被)4、词类活用: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复习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

【新】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讲义新人教版

【新】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讲义新人教版

小作者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 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 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 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
4.揣摩内心写心理
心理活动分两种:一种是文中的人物的心理描 写,另一种是作者的心理描写。比如,我们读过的 文章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类话:“我想……”“ 他在心里盘算着……”。这些都是对于内心世界的 描写。有了心理描写,人物就鲜活起来,文章就生 动起来。
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我孤独无助时,
他陪伴我迎接风雨的洗礼。⑤
【名师点评】
本文选材典型,通过对贝多芬坚强孤傲的性格和 不屈的人格的介绍,表达了“我”对贝多芬的崇拜之 情。全文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排比、对比等多种手 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充满气势,使所刻画的形象 更加鲜明。全文读起来感情充沛,朗朗上口。
3.锤炼词语绘动作
老舍是塑造人物的高手,他的秘诀是:“只 有描写动作,人物才能立起来。”动作描写有什 么好方法呢?首先要准确选用动词,其次要细绘 连贯动作,此外还要注意精心修饰动词。
如“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 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 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 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 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 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 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 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 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
谱写出惊人的杰作。贝多芬是一个传
奇,他用心灵感受世界,用生命谱写
乐章。②
②详写贝多芬与
贝多芬还是一位性情孤傲、傲视 命运抗争,积极
权威贵族的人。一次,他与歌德同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件(四篇课文+写作+名著导读+课外诗词共30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件(四篇课文+写作+名著导读+课外诗词共308页)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5年版)。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
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
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 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
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
2016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所有课件 (精品制作,质量保证)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第11课《窃读记》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48张ppt 33张ppt 44张ppt 54张ppt
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课外诗词诵读
31张ppt
39张ppt 42张ppt
温馨提醒:本课件适用最新部编人教版, 望老师们谨慎下载!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部编本 ·七年级上册语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散文集《朝花夕拾》;熟读课文,学习本课生 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重点)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 的语言特色。(难点)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 屋的生活乐趣以及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思想感情。 (重点)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这是为了表达两种意思。 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 故用了不肯定的语气;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百草园 带给“我”的快乐却又历历在目,故用肯定语气。 两者连用只是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 在哪些方面? 三个方面: 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神奇的传说(第3-6段); 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春》
1、课文都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春的喜爱和赞美
3、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部分:盼春、绘春、颂春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是全文的依托和铺垫。

4、第三段写人在草地的活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

5、这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由景写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

更能烘托感情。

春花图:
1、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花的?写了春花的哪些特征?
姿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味道:甜
特征:繁多、艳丽、芳香
2、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体现在哪些原词上?
由高到低从上到下
“树上、花下、遍地”
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
实虚结合、静动结合
品味修辞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春花争艳的情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艳丽的景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
通感“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芳香。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春华秋实)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侧面衬托春花的繁多、艳丽、芳香。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春风图
4、“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用了什么修辞?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是什么感觉?
这句话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这是温暖、亲切、慈爱、幸福的感觉。

5、“卖弄”一词如何理解?
“卖弄”一词贬义褒用,再现鸟儿筑巢迎风时的欢乐情景,同时突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春雨图
6、“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中“逼”字好在哪里?
“逼’字生动活泼,富有动感,突出雨中植物新而闪光,充满生机的特点。

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不是写春雨,能否删去?
不能。

这句话虽未写雨景,却衬托了雨夜的寂静和祥和。

颂春图
1、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这三个句子可否调换位置?
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

表现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是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济南的冬天》
第一段
1、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

对比写法
2、抒了什么情?抒情方式是怎样的?
赞美济南是个宝地。

直抒胸臆
3、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

以“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风雨》
1、结尾一段写了“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一句妙在何处?
(1)、放船出去,说明雨来了,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

(2)、文章题目为“风雨”,前面只说风,只有这句,却是道出了雨。

(3)情调由先前的恐怖阴森变为快乐喜悦,
呈现出一幅温暖的画面。

在风雨之中,众多动植物的的身不由己、惊恐万状与孩子们的天真快乐形成了对比,表现出了作者对孩子们童真与纯洁的赞美。

1.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比作乱麻,并运用“抛举”“僵直”“扑撒”
等动词,从外形描写垂柳在风雨中摇摆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本句通过一些列动词描写杨叶、芦苇,在风雨中飘摇的情景。

通过叶面的颜色变化,芦苇在风雨中的声音,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去细细的体会风雨来袭的场面。

3.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1)本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写葡萄在风雨中脱落和聚集的情景,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运用几个动词生动描写苍蝇在风雨中聚集的情景,生动表现风雨的猛烈。

4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冷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并且用了一长串的动词,运用“鼓”“陷”“倒”“腾”“扑”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写风的时强时弱,以及风与树林嬉戏的情趣和美感,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作者把风写得惊心动魄,直奔主题,仿佛直接把我们送到了一场疾风面前,我们跟着风一起天旋地转。

5、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1)本句的动词运用,先是“跑”,接着“撑”,“撞”,“跌”,直至“失去”了颜色。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受到风雨惊吓的羊的惊慌失措,用“冲”“旋转”“叫唤”描写出门寻羊的红杉女孩,从而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作者用“两步远”与“长时间”两组词汇的对比,再次表现风之猛烈,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7.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

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本句运用“滚”“散”“尖叫”“飘”“斜”“颤”“翻”“旋”“掉”等动词,描写鸟巢在风雨中飘摇坠落,鸟在风雨中飞舞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雨的猛烈。

8.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

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本句运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废纸随风翻飞飘荡的情景和猫在风雨中逃窜的情景,以及瓦片在风中坠落的情景,生动形象的描写出风雨的猛烈。

9.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

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

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写到了屋内的人与物的表现。

1)一组动词,很好的表现了风雨之大。

2)孩子们放纸船,一方面写出了孩子们的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另一方面写出了风雨之大(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