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三)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三)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三)七、治疗HAP/VAP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呼吸支持技术、器官功能支持治疗、非抗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其中抗感染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和病原(目标)治疗。

(一)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原则:(1)抗感染治疗时机的选择:在确立HAP/VAP临床诊断并安排病原学检查后,应尽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果延迟治疗,即使药物选择恰当,仍可导致病死率增加及住院时间延长[111-112],因此,HAP和VAP患者应尽早进行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ⅢA)。

(2)正确评估MDR菌感染的危险因素:HAP和VAP致病菌的常见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见表6。

此外,表7中列举了几种常见MDR 菌感染相对特定的危险因素。

2.初始经验性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HAP/VAP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的策略见图1和图2。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所在医疗机构常见的病原菌、耐药情况及患者耐药危险因素等选择恰当的药物,同时也应兼顾患者的临床特征、基础疾病、器官功能状态、药物的PK/PD特性、既往用药情况和药物过敏史等相关因素选择抗菌药物(表8,9)[113]。

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等级医院的病原学及其耐药性差别较大,所以治疗推荐仅仅是原则性的,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1)有条件的医院应定期制定并发布HAP/VAP致病菌组成及其药敏谱[127-129];经验性治疗方案应依据所在医院的HAP/VAP病原谱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116,130-131](ⅢA)。

(2)呼吸道存在MRSA定植或住在MRSA 分离率高的医疗单元内的患者,建议经验性覆盖MRSA(ⅢC)。

(3)对于具有MDR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MDR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或死亡风险较高的HAP/VAP患者,建议联合使用两种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对于非危重、无MDR感染危险因素的HAP/VAP患者,经验性治疗时可只使用一种抗菌药物(ⅢA)。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次要标准
17
03 Part Three CAP病原学诊断
4/11/2024
18
CAP的病原学诊断
一、CAP病原学诊断方法选择
1. 在门诊接受治疗的轻症CAP患者不必常规进行病原学检查(ⅢB)
2. 住院CAP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ⅠA) 3. CAP特定临床情况下病原学检查项目建议
4/11/2024
病 死 率 德国CAP监测网数据,成人CAP患者的30d病死率8.6%,门诊及住院患者的
病死率分别0.8%和12.2%。ICU中重症CAP30d病死率23%-47%
中国 2012年肺炎死亡率平均17.46/10万,﹤1岁死亡率32.07/10万2539岁﹤1/10万,65-69岁人群死亡率23.55/10万,﹥85岁864.17/10万
二、CAP致病菌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4/11/2024
21
4/11/2024
22
23 4/11/2024
4/11/2024
24
表5 CAP致病原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4/11/2024
25
4/11/2024
26
4/11/2024
27
4/11/2024
28
表5 CAP致病原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4. 侵入性病原学标本采集技术仅选择性地适用于部分患者(ⅢB) • 肺炎合并胸腔积液 •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可经气管镜留取下呼吸道标本 • 经验性治疗无效、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的CAP患者 • 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病情无好转,需要与非感染性肺部病变鉴别诊断

19
4/11/2024
20
CAP的病原学诊断
7 4/11/2024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近日,中国成人医院发布了《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根据我国临床实践经验和国际相关指南的基础上制定的,为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参考依据。

下面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一些要点。

1.定义与分类《指南》对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做出了明确定义和分类。

性肺炎是指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发生在48小时后的新发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机械通气患者在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且排除了其他感染原因。

2.诊断标准《指南》提出了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同时,强调了诊断时要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包括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和培养等。

3.预防与控制策略《指南》强调了预防与控制策略的重要性。

在机械通气中,严格的手卫生和患者定位、防尘措施、保持气道管清洁等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4.抗生素治疗在抗生素的治疗上,《指南》建议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结果合理选择。

对于危重病例,应及早给予靶向抗生素治疗,合理选择剂量和给药途径,并在病原学结果出来后调整治疗方案。

5.辅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对于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正常的液体和能量摄入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还应注意呼吸机管理、气道管理和雾化吸入治疗等方面,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呼吸功能的恢复。

6.并发症防治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如肺不张、气胸、气管插管相关性喉痉挛等。

《指南》对这些并发症的防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确保患者安全。

7.随访和康复患者的随访和康复是治疗的关键环节。

《指南》提醒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建议医生和患者充分沟通,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
HAP的临床诊断—明确病原体
呼吸道标本半定量法得出的结果尚不作为诊断肺炎的可靠依据。 咳出痰液的定量法数据还未见报道。 所以,咳出痰液的培养结果,不作为诊断肺炎的可靠依据。 符合以下结果的合格痰标本,具有临床意义: (1)合格痰标本培养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 + +) 。 (2)合格痰标本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结果一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3)入院3天内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 。
*
HAP的一些概念
恰当治疗(adequate therapy): 包括以下4个方面: 1.选择正确抗生素,即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 2.使用最佳的抗生素剂量; 3.给药途径(口服,静脉输注,雾化)正确,确保药物渗透感染部位; 4.必要时联合用药。
*
05年ATS指南HAP的分组
48~72小时临床改善


寻找其它病原体、并发症、其它终点或其它部位感染
培养+
培养-
培养+
第2和3天检查培养结果和临床反应:体温、白细胞、胸片、氧供、脓性痰液、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器官功能
培养-
抗生素
剂量
抗生素
剂量
抗PA头孢类
氨基糖苷类
CEF
1.0-2.0,q8-12h
GM
7mg/kg•d
CTD
2.0, q8h
TBM
7mg/kg•d
碳青霉烯
AMK
20mg/kg•d
IMP
0.5,q6h或1.0,q8h
抗PA-FQS
MEP
1.0,q8h
*
无MDR已知危险因素、早发性 HAP、VAP的最初经验型治疗
可能病原体
推荐抗菌药物

002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002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 I P的病原学诊断 I A
与C P A 的要求与步骤相同。必须特别强调: ①准 确的病原学诊断对 H P A 处理的重要性甚过 C P A a② HP A 患者除呼吸道标本外常规做血培养 2 ③呼吸 次; 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尤需重视半定I培养。H P特别 t A 是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 包括下呼吸道标本) 病原学 检查存在的问题不是假阴性, 而是假阳性。培养结果 意义的判断需参考细菌浓度。此外, 呼吸道分泌物分 离到的表面葡萄球菌、 除奴卡菌外的其他革兰氏阳性 细菌、 除流感嗜血杆菌外的嗜血杆菌属细菌、 微球菌、 肠球菌、 念珠菌属和厌氧菌临床意义不明确, 一般可以 不予考虑。④在免疫损害病人应重视特殊病原体( 真 菌、 卡氏肺抱子虫、 分支杆菌、 病毒) 的检查; ⑤为减少 上呼吸道菌群污染, 对有适应证病例才采用侵袭性下

物不良 反应, 选用受限制。 ⑤系统性炎症反应被激发,
肺 伤 至 器 功 衰 损 甚 多 官 能 揭。
52 处理 ①确立可靠病原学诊断, . 参考药敏或血
药浓度等相关测定, 慎重和周密地制定或调整治疗方 案。②消除污染源, 严格防止交叉感染。③防止其他 可能引发或加重肺损伤的因素。
427 厌暇苗 ..
首 青霉素联合甲 选: 硝9、 克林霉素币内酞胺类/ p 酞胺酶抑制剂。替代 替硝哩. 内 氨节西林、 阿莫西
林、 头抱西丁。 428 真有 .. 首选: 新型隐球菌)酵母样菌( 酵母菌( 、 念珠菌属) 和组织胞浆菌大多对氟康哇敏感, 可作为首选用药; 曲 霉菌可首选伊曲康哩。两性霉素 B 抗菌谱最广, 活性
3 A 病悄严三程度的评价 H P
31 危险因素 .
311 宿主 ..
等。
老年人、 慢性肺部疾病或其他基础疾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性肺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治疗性肺炎,各医院都应获得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性肺炎的诊断性肺炎的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因素。

临床表现是性肺炎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严重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促、紫绀等症状。

流行病学史也是诊断性肺炎的重要因素。

患者是否有接触过确诊患者、疫情暴发地区的居住史等信息都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性肺炎。

实验室检查可以辅助性肺炎的诊断,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和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和CT扫描可以帮助评估肺部炎症的程度和分布情况,有助于诊断性肺炎。

二、性肺炎的治疗性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是缓解患者症状和改善临床状况的重要措施。

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清痰、补液等措施。

抗病毒治疗是性肺炎的关键治疗手段之一、目前,抗病毒治疗中常用药物包括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

这些药物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的进展。

支持治疗是性肺炎治疗的基础。

支持治疗包括氧疗、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等,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

医院可以通过定期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情的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在治疗性肺炎的过程中,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提供严密的防护措施,确保病毒不会传播给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

总结而言,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非常重要。

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因此,每个医院都应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规定,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提高对性肺炎的防控水平。

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是指针对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内容包括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一、定义获得性肺炎是指发生在医院中、住院72小时后才出现的肺炎,除外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机会性肺炎。

二、流行病学特点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

患者一般有基础疾病,如慢性肺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三、病原学1.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呼吸道病毒、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

3.真菌感染:念珠菌属、曲霉属等。

四、诊断1.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等。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扫描可以显示肺部病变。

3.实验室检查:痰涂片、血培养等。

五、治疗治疗获得性肺炎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准确、全面的抗感染治疗。

1.目标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原学资料和耐药性,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支持治疗:包括氧疗、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3.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使用退热药、止咳药等。

六、预防预防获得性肺炎的关键是控制感染源,改善医院内部的卫生环境和医疗操作规范。

1.患者隔离:对于可能存在传染性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医院环境清洁:保持医疗设施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3.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

七、治疗效果评估与随访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及时评估,包括体温、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的变化。

随访的目的是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或复发,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临床路径管理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医疗总费用,可以在临床路径中制定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规范化的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是医院针对性肺炎制定的一套指导原则和方法。

医院获得性肺炎IDSA指南-(1)

医院获得性肺炎IDSA指南-(1)

医院获得性肺炎IDSA指南-(1)医院获得性肺炎IDSA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肺炎。

这是一种严重疾病,有很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因此,怎样诊断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就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

IDSA提出了以下指南,以指导临床医生诊治医院获得性肺炎。

1.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在住院48小时后出现的肺炎,并且发病地点可以是医院、长期护理机构、老年人护理中心等。

此外,还需要排除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其他非感染性肺炎。

2.筛查病原体在诊断医院获得性肺炎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能够快速筛查出可能的病原体。

同时,IDSA指南还建议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技术来获取呼吸道样本。

3.治疗方案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需要个体化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病原体等综合因素确定。

一般情况下,要考虑早期积极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4.抗生素治疗IDSA指南中提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风险等综合因素,可以选择静脉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此外,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经验选择或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方案。

同时,治疗期间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呼吸系统的状况。

5.生物标记物及其他检查对于患有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监测生物标记物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炎症程度和肺炎的病情。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进一步确定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原体情况、内外环境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IDSA提供了一些指南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亦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cal Pneumonia, 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国际上多数报道HAP发病率0.5%~1.0%,在西方国家居医院感染的第2~4位;ICU内发病率15%~20%,其中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高达18%~60%,病死率超过50%。

我国HAP发病率1.3%~3.4%,是第一位的医院内感染(占29.5%)。

HAP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上与CAP有显著不同。

本指南从HAP的特点出发,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一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理论与实践,对临床处理提供指导,以期提高HAP的诊断水平,促进抗生素合理应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改善预后,减少发病。

1 HAP的临床诊断依据
同CAP。

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所见对HAP的诊断特异性甚低,尤其应注意排除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ARDS等。

粒细胞缺乏、严重脱水患者并发HAP时X线检查可以阴性,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10%~20%患者X 线检查完全正常。

2 HAP的病原学诊断
与CAP的要求与步骤相同。

必须特别强调: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对HAP 处理的重要性甚过CAP。

HAP患者除呼吸道标本外常规作血培养2次。

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尤需重视半定量培养。

HAP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包括下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查存在的问题不是假阴性,而是假阳性。

培养结果意义的判断需参考细菌浓度。

此外,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的表皮葡萄球菌、除奴卡菌外的其他革兰阳性细菌、除流感嗜血杆菌外的嗜血杆菌属细菌、微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属和厌氧菌临床意义不明确。

在免疫损害宿主应重视特殊病原体(真菌、卡氏肺孢子虫、分支杆菌、病毒)的检查。

为减少上呼吸道菌群污染,在选择性病例应采用侵袭性下呼吸道防污染采样技术。

在ICU 内HAP患者应进行连续性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治疗。

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肠杆菌属细菌、军团杆菌、真菌、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结核杆菌可以引起HAP的暴发性发病,尤应注意监测、追溯感染源、制定有效控制措施。

3 H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
3.1 危险因素:
(1)宿主:老年人、慢性肺部疾病或其它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受损、昏迷、吸入、近期呼吸道感染等。

(2)医源性:长期住院特别是久住ICU、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长期经鼻留置胃管、胸腹部手术、先期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
物和免疫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应用者。

(3)危险因素与病原学分布的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昏迷、头部创伤、近期流感病毒感染、糖尿病、肾衰竭。

铜绿假单胞菌:长期住ICU、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先期抗生素应用、支气管扩张症、粒细胞缺乏、晚期AIDS。

军团菌:应用糖皮质激素、地方性或流行性因素。

厌氧菌:腹部手术、可见的吸入。

3.2病情严重性评价:
轻、中症:一般状态较好,早发性发病(入院≤5天、机械通气≤4天),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稳定,器官功能无明显异常。

重症:同CAP。

晚发性发病(入院>5天、机械通气>4天)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亦视为重症。

4 HAP的抗菌治疗
4.1 经验性治疗:
(1)轻、中症HAP:
常见病原体: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等。

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不必包括具有抗假单孢菌活性者)、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素过敏者选用氟喹诺酮类或克林霉素联合大环内酯类。

(2)重症HAP:
常见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不动杆菌、肠杆菌属细菌、厌氧菌。

抗菌药物选择: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下列药物之一: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等;广谱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佐巴坦);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针对MRSA);当估计真菌感染可能性大时应选用有效抗真菌药物。

4.2 抗病原微生物治疗:
(1)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单用或联合利福平、庆大霉素;替代: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氟喹诺酮类。

MRSA首选:(去甲)万古霉素单用或联合利福平或奈替米星:替代(须经体外药敏试验):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或壁霉素。

(2)肠杆菌科(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属等)首选: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参考药敏试验可以单用)。

替代:氟喹诺酮类、氨曲南、亚胺培南、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3)流感嗜血杆菌:首选: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新大环内酯类、复方磺胺甲噁唑、氟喹诺酮类。

替代: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4)铜绿假单胞菌:首选:氨基糖苷类、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如哌拉西林/他佐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美洛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及氟喹诺酮类。

替代:氨基糖苷类联合氨曲南、亚胺培南。

(5)不动杆菌:首选:亚胺培南或氟喹诺酮类联合阿米卡星或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6)军团杆菌首选:红霉素或联合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替代:新大环内酯类联合利福平、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氧氟沙星。

(7)厌氧菌:首选:青霉素联合甲硝唑、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替代:替硝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西丁。

(8)真菌:首选:氟康唑,酵母菌(新型隐球菌)、酵母样菌(念珠菌属)和组织胞浆菌大多对氟康唑敏感。

两性霉素B抗菌谱最广,活性最强,但不良反应重,当感染严重或上述药物无效时可选用。

替代:5-氟胞嘧啶(念珠菌、隐球菌);咪康唑(芽生菌属、组织胞浆菌属、隐球菌属、部分念珠菌);伊曲康唑(曲菌、念珠菌、隐球菌等)。

(9)巨细胞病毒:首选:更昔洛韦单用或联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或巨细胞病毒高免疫球蛋白。

替代:磷甲酸钠。

(10)卡氏肺孢子虫: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其中SMZ 100 mg.kg-1.d-1、TMP 20 mg.kg-1.d-1,口服或静脉滴注,q6 h。

替代:戊烷脒2~4 mg.kg-1.d-1,肌注;氨苯砜,100 mg/d联合TMP 20 mg.kg-1.d-1,口服,q6 h。

4.3 疗程:应个体化。

其长短取决于感染的病原体、严重程度、基础疾病及临床治疗反应等。

以下是一般的建议疗程。

流感嗜血杆菌10~14天,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14~21天,铜绿假单胞菌21~28天,金黄色葡萄球菌21~28天,其中MRSA可适当延长疗程。

卡氏肺孢子虫14~21天,军团菌、支原体及衣原体14~21
天。

5 HAP抗菌治疗评价和处理
5.1 HAP抗菌治疗无效常见原因:
(1)诊断不可靠:非感染性原因、病原学诊断不明或评估错误。

(2)病原体清除困难:耐药、呼吸道药物浓度不足(药物或解剖因素)、感染的肺外扩散、呼吸机有关污染源持续存在、宿主免疫防御机制损害。

(3)二重感染或肺外扩散。

(4)因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受限。

(5)系统性炎症反应被激发,肺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5.2 处理:
(1)确立可靠病原学诊断,参考药敏或血药浓度等相关测定,慎重和周密地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2)消除污染源,防止交叉感染。

(3)防止其他可能引发或加重肺损伤的因素。

6 HAP的预防
6.1 患者取半坐位以减少吸入危险性。

6.2 诊疗器械特别是呼吸治疗器械严格消毒、灭菌,切实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医护人员洗手是减少和防止交叉感染的最简便和有效措施之一。

6.3 尽可能缩短人工气道留置和机械通气时间。

减少鼻胃插管和缩短留置时间。

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抗酸剂,或以硫糖
铝取代之。

6.4.选择性胃肠道脱污染和口咽部脱污染预防HAP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不提倡使用。

避免呼吸道局部应用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