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休闲旅游资源发展定位及开发战略研究
新形势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经济多态发展道路探索——以承德市兴隆县为例

(上接第189页) 业、当地社区、目的地国家、旅游体验等多重发展目标纳入乡村 景观生态建设之中。
2.我们应该加大对兴隆县土特产作物的开发力度,形成独有的 产业链条,以特色农业产品副产品扩展对旅客的服务项目,使旅客 在兴隆县不仅能够游玩到优质的景点,还可以吃到当地原生产品, 体验农家乐趣,提高旅客对兴隆县及其包含景区的整体满意程度。
新形势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经济 多态发展道路探索
2017年3月下半月刊
——以承德市兴隆县为例
本文分析兴隆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存在问题,洞悉“十三五”新规划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形 势,明确发展现状。通过采用自下而上的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旅客群体对于乡村旅游的态度与建议,以及对农 家乐实地调查与研究探索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共生发展的方向与方法,对兴隆县旅游局的实地访问了解政府的政 策动向与发展观点整理数据,综合信息。最终做到全方位的探明兴隆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于现状的 分析、总结来探究出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要素。最终通过研究成果提出合理化建 议,为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借鉴与指导。我们提出乡村经济、生态农业、特色景区综合发展,通过整合乡 村农业资源,人口资源来建设一体化乡村旅游经济,通过核心经济区的发展扩大带动整个产业链条朝向更好更快 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的长足进步与实质性提升。
通过对兴隆县乡村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结合多台发展,我们 可以更好地解决现存的问题。结合景区开发建设、农家乐整合、 生态农业的合理利用,我们可以逐步的加强县城交通枢纽与各景 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如农家乐)之间的联系,通过经济互补解决 交通不便、景点距县城中心过于偏远的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 散户进行联合,形成规模化产业,解决管理上的漏洞。最后我们 需注意吸纳更加优质的投资商前来投资,为乡村旅游业开发提供 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旅游设施的管理维护。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模式研究——基于“内循环”为主体的视角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模式研究——基于“内循环”为主体的视角马银戌 田 铭(河北经贸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摘 要:论文基于翔实的普查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河北省11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市场基础、环境基础、资源基础、设施基础和人力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区域间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下,全面提升和促进河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熵值法;综合评价;聚类分析 基金项目:河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重点课题(201806002)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03.0118-06一、引言休闲农业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人群的娱乐休闲需求,合理利用农业农村的资源,是一种具有集农业生产与观光价值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此可以满足游客多种娱乐休闲需求[1]。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在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疫情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在改变着国际政治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多方面打压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国际形势不容乐观。
2020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今后经济工作主基调。
对于具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内循环”发展能力的重要领域和基本保障[2]。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看依然只是农业大省,还没有发展成为农业强省,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支撑较弱、科学规划不足从而市场竞争力较弱。
尽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内大循环的格局下,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发展活力[3]。
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王 瑾(焦作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摘 要]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在发展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但在现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文章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呈现出的新的发展态势和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体验营销;节事营销[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30 2451 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随着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成熟,他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是要追求更好的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正处于从传统观光功能为主,向以休闲功能为主转变。
乡村旅游突出强调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文化性和生态性,乡村旅游者是为了逃避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拥挤、喧嚣和紧张,回归大自然,得到心灵的放松。
消费者突出强调选择的多样化,旅游方式也要求自助化,游客多选择自驾车、单车或徒步等自助化的形式,更愿意利用乡村自然环境进行自娱自乐的活动。
2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2 1 旅游产品同质化、陈旧化、初级化乡村旅游产品必须具有特色,特色就是吸引力、竞争力,也是生命力。
但由于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盲目上马,缺乏规划和指导,旅游产品还仅仅停留在观赏、采摘、简单的农事体验等最基本的层面。
产品思路老套,陈旧化,不少早年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已经进入停滞期或衰落期,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出现老龄化趋势。
而主要客源市场基本不变,消费者需求特征又发生了急剧而明显的变化,所以乡村旅游吸引力降低,游客人数也在不断减少。
产品深度开发不够,初级化,消费者需要的高层次旅游主要包括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教育认知型,但这些层次的旅游产品开发并不理想,乡村旅游产品还处于初级化阶段。
2 2 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只追求经济利益,而生态文明意识、环保意识淡薄,忽视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
另外,现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大众旅游阶段,旅游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旅游者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如随意丢弃垃圾,碾压、践踏农田草地等,这些行为也对乡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休闲旅游资源的内涵_分类与评价_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_黄震方

2.1 休闲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 目前 ,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休闲进行了诠释 , 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 从闲暇 时间的角度 , 将休闲定义为人们在自由时间里的行为活动 ;从活动方式角度 , 将休闲定义 为没有压力的自愿行为 ;从心理状态角度 , 将休闲定义为具有无拘束的自由特征的追求心 灵舒畅和精神解脱状态[ 16] 。归纳而言 , 休闲是指人们为了调节和愉悦身心或自我发展的 需要 , 利用闲暇时间在本地或异地自愿从事的各种活动 , 是人们在精神 、 心理 、 文化方面 从事的一种高层次需求类型与活动方式 。“休闲” 与 “旅游” 有着密切的联系 , 两者通常 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基础与心境 , 但 “休闲” 侧重于从时间的范畴来认识 , 而 “旅游” 考虑 的却是地理范畴的位移[ 17] 。 与传统 的旅游活 动相比 , 休闲活动 并不强调 “异 地性” 和 “观赏性” , 而是更加强调 “消遣性” 和 “舒畅性”[ 18 , 19] 。事实上 , “旅游” 与 “休闲” 存 在一定的交融性 , 两者很难截然分开 , 因此 , 本文将休闲旅游界定为休闲与旅游活动的结 合 , 是人们为了调节和愉悦身心或自我发展的需要而利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闲适状态的活 动 , 既包括本地休闲活动 , 又包括异地休闲旅游活动 。 国家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 、 调查与评价》 将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为 “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 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 , 并可产生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和环 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1] 。 这一定义已被旅游业界广泛认可和接受 。据此 , 可沿用这 一概念模式 , 将休闲旅游资源界定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人们的休闲活动产生吸引 力 , 可以为休闲旅游业开发利用 , 并可产生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 因素 。 2.2 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 类同于旅游资源 , 休闲资源的核心是吸引力要素 。但是由于休闲旅游者的需求类型和 行为方式与传统旅游者有所不同 , 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与传统旅游资源也存在一定的 差异 。总体而言 , 传统旅游者更重景观质量和文化差异 , 而休闲旅游者则更重环境 (或设 施) 质量与游憩功能 。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 (1)休闲环境 。传统旅游资源观往往将环境视为景观资源的背景 , 并未被单独视为 旅游资源[ 2] 。而景观观赏并不是休闲旅游者的主要目的 , 其本质需求在于到环境优美 、 气 候宜人的旅游地放松身心和消遣娱乐 , 因此 , 环境品质是休闲旅游资源具有核心吸引力的 要素之一 。休闲环境既有优美 、 清新的山水生态环境 , 也包括宜人的气候环境和独特的社 会人文环境 。环境资源可作为独立的休闲旅游资源 , 转化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 (2)资源品质 。休闲旅游资源品质的美学观赏价值 、 历史文化价值 、 科学考察价值 、 知名度和影响力状况是构成其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尽管在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中 , 旅 游资源的观赏性要求不及传统旅游资源重要 , 但在当前休闲意识向旅游活动渗透 , 休闲活 动与旅游活动相 互结合的形势 下 , 资源禀赋 与品质特征仍是 休闲旅游资 源的一大 吸引 要素 。 (3)服务设施 。游客对休闲旅游地的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 , 丰富多
基于SWOT分析的驻马店旅游业发展及开发策略

基于SWOT模型分析的驻马店市旅游业发展及对策分析摘要:撤地设市10年来,驻马店市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也成为驻马店市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驻马店市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模型分析工具对驻马店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希望给予驻马店市旅游业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SWOT模型驻马店市旅游业驻马店市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
古为历代官道,因设驿站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
历史的积淀和撤地设市十年来的发展,驻马店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以来,驻马店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5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全市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借助现代营销学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通过研究与驻马店市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在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对驻马店市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SWOT分析模型简介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SWOT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系统内外部条件进而确定系统发展战略的分析方法。
SWOT(态势)就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简称。
SWOT模型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它考察企业当前战略与其特定的优势和劣势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处理和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
同样,SWOT分析旅游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驻马店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1)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SWOT分析法(自我诊断方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情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规避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文中借助这一方法,对海南旅游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适合海南旅游业实际的发展战略。
(-)优势(Strengths)分析1.海南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认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是唯…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
海南是我国唯的热带岛屿省份,中国第一个生态省,位于东经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纬18度10分-20度10分之间,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四季如春。
海南具备国际旅游流行的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和洁净空气,在我国,能与世界著名的海岛度假胜地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相媲美的只有海南.在海南岛长达1528千米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
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候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
热带海岛风情、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造就了海南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
三亚万年人类遗址落笔洞表明,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海南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完整,有着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石山火山口及其火山溶洞,有一批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的人文景点:五公祠、琼台书院、东坡书院、宋庆龄故居,及明代名臣邱浚和清官海瑞的墓陵等。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对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和重点任务。
结论部分总结了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展望了未来发展,并得出了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成都市的旅游业制定更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成都市的旅游魅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都市、旅游业、新形势、发展战略、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对策建议、重点任务、策略总结、展望、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成都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已经成为成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成都市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动成都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适合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阶段,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旅游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业链条更加多元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探讨适合当前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力求提出一套系统、科学的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希望能够为成都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提出适合当前形势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并明确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
通过深入研究,旨在为成都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成都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提升。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找准其发展瓶颈和突破口;二是预测成都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三是探讨不同情况下可行的发展战略,为成都市旅游业的战略调整提供参考;四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建议,明确未来工作重点和方向;五是总结归纳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展望其未来发展,并提出对行业发展的启示,促进成都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数字化背景下旅游业新形势及发展策略研究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管理总785期第十五期2022年8月数字化背景下旅游业新形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杨筱婧1陈政宇2陈霞1(1.九江学院管理学院,江西九江332005;2.九江职业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江西九江332000)摘要:数字化转型正在逐步改变中国旅游的产业边界和生产方式,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模式。
所以,数字旅行不但是一个新科技应用场景,更是为旅行资源价值寻求新模式质变的重要载体。
着眼于全社会氛围下旅游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笔者通过数字经济、数字旅游以及商业模式重构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当前旅游业的现状和瓶颈,并结合实际给出了相应的重构途径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旅游;商业模式重构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2)15-0131-05 DOI:10.19968/ki.hnkj.1003-5168.2022.15.029Research on the New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urism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izationYANG Xiaojing1CHEN Zhengyu2CHEN Xia1(1.School of Management,Jiujiang University,Jiujing332005,China;2.Arts and Sports College,Jiu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Jiujiang332000,China)Abstract: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gradually and completely changing the industrial boundarie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of Chinese tourism.It will greatly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model of my country′s tourism industry.Therefore,digital travel is not only a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qualitative change of new models for the value of travel resources.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digital economy,digital tourism,and business model reconstruction,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ottleneck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and gives corresponding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ombined with the content,focusing on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Keywords:digitization;digital tourism;business model reconstruction0引言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经济到数字经济的巨大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休闲旅游资源的发展定位及开发战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青岛旅游状况的考察,对青岛休闲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对青岛的休闲资源和传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立青岛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最终为青岛市发展休闲旅游,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休闲旅游;资源整合;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形势下,青岛旅游产业的结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以山、海为代表的观光旅游资源已经开始老化,同时面向新一代80、90后旅游市场的以餐饮、酒吧、购物、演出等娱乐休闲资源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
西方某媒体曾经预言,到2015年前后,西方发达国家将率先进入“休闲时代”,到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会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实行5天工作制和黄金周节假日制度以来,与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柱。
一、目前青岛旅游市场总体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规模扩大,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升级。
从近几年青岛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状况来看,旅游市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旅游发展增速快。
从2002年到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
从1794.9万人次增长到4330万人次,国际旅游人数从41.75万人次增长到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50.51亿元增长到580亿元。
第二,国内旅游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从2002年至2010年,青岛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百分比虽然在2008年成下降趋势(受奥运会等相关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其比值一直大于82%,与国际收入相比优势明显;相比之下,从2002年至2009年,青岛国际旅游收入虽然绝对数量上几乎每年都有所增加(2003年受到非典的影响),2008年受到奥运会的影响,但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仍然比较小,这些数据表明青岛旅游业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根据2009年的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游客来青岛旅游的目的”中选择“观光游览”的游客占39.51%,23.54%的游客选择了“休闲度假游”。
由此可见,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是青岛旅游业的两大主要业务。
此外,以商务和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国内游客分别占了15.65%和9.92%。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青岛入境游客主要以日本和韩国为主,这些入境游客休闲需求大,消费水平高,能有效带动青岛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些客源地已经成为青岛旅游主要客源地之一。
二、地理区位及整体态势
从地质条件看,青岛地区兼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滨海等丰富的地貌类型,形成了千岩万壑、孤岭残丘、浅滩相间、滩涂海湾等一处处美景,为其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活动提供了基本
保障。
青岛海岸线长730.64公里,多曲折,由形态各异、特质不同的基岩钾角型海湾组成,较大的海湾约有35个,总面积1369.53平方公里。
海水清澈,沙质细腻,沿海滩涂面积375.35平方公里,海滨浴场条件优越。
海岛自然资源多种多样,植被丰富,观赏性强。
从气候特征上看,青岛四季分明,温度适中,与毗邻的其他城市相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户外活动的开发,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青岛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首批旅游优秀城市,是中国著名旅游胜地之一,拥有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等一批国家级荣誉称号。
三、青岛休闲旅游资源开发
1、特色街巷,青岛的特色街巷有青岛啤酒街、市北特色商贸旅游区(台东、婚纱街等)、劈柴院、天幕城、青岛新天地等等,是以一定的主题文化为主的休闲购物娱乐场所。
同时,特色街巷还是城市夜游系统中的一部分。
2、主题乐园,主题乐园是以其特有的文化内容为主体,以现代科技和文化手段为表现,以市场创新为导向的现代人工景区。
青岛除现有的主题乐园资源之外,还有海上嘉年华项目的打造,计划构造以大型东方神话为主体的室内水上乐园。
青岛欢动世界则是在中山公园原来游乐场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打造,建成适合于青少年和现代都市家庭的开放式主题乐园,与中山公园的观光游览活动相结合。
3、俱乐部,高尔夫运动是世界三大运动之一,运动本身亲近自然,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活动方式。
青岛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青岛国际高尔夫球场,由于与韩国的距离优势,因此主要客源国为韩国。
4、度假区,温泉度假是世界上发展较为成熟的休闲旅游方式之一,温泉度假具有养生和休闲功效,青岛温泉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位于即墨,在国内温泉资源中独占鳌头。
5、特色餐饮与纪念品,食是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中的基本要素,是整个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青岛美食以海鲜为主,汇聚山东及省外各地特色小吃,游客可以参照青岛特色小吃名录一一品尝。
6、节事活动,节事旅游是指依托某一项或某一系列旅游资源,通过开展丰富的、开放性与参与性强的各项活动。
青岛节事活动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民俗风情类、物产资源类、会展商务类、文体赛事类四种类型。
其中,以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影响力最大。
四、新形势下整合态势下的发展思维
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缺少整合、协调,导致旅游资源开发不科学、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因此,青岛旅游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提升青岛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1、以观光为基础,观光与休闲旅游共同发展,青岛海滨观光旅游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初,青岛就已经奠定了东亚地区著名海滨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地位。
以“蓝天、碧海、绿树、红砖”
为主的传统旅游资源在以往青岛旅游发展的历程中一直是核心旅游资源。
2 、资源整合,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告别单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时期,转变成为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开发阶段。
青岛应加大对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相关资源,有针对性的引入一些不受季节、昼夜影响的休闲旅游项目,解决青岛旅游冬季和夜晚冷的问题。
五、在休闲资源的导引下追求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需求多元化发展,休闲度假已成为都市居民享受生活的休闲方式之一,居民由单一观光游逐渐过渡为选择复合的休闲度假游。
因此,青岛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在传统观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将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
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推陈出新。
旅游产品创新是增强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休闲旅游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参与度。
因此,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在这些方面有所创新。
2、全员参与,体验性扩张。
体验性是休闲旅游产品不同于传统观光产品的特征之一。
体验性可以增强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程度,旅游目的地应该加大对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增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理解与感知。
3、注重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人们在地域共同体中
形成的认同,并对身临其中的人们产生持续的约束力和控制力。
休闲文化只有在跟地域文化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才能保持独有的生命力。
城市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扮演着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双重角色。
作为旅游目的地,单一旅游产品或以观光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
同时,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经从以资源为主体向以市场为主体转变,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已经意识到这个转变,对市场研究在开发过程中的重视程度有了新的认识和转变,从而逐步形成了市场—资源—产品—市场的基本思路,即从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出发,证明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对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然后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制作成针对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通过营销活动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