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兴安岭听课心得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后反思(2021年小学语文统编版)

教后反思:这一节课我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
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
同时抓住文中用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
春、夏、秋、冬的小兴安岭景色各异,根据课文特点,我按照“指导引路——放手自学”的线索安排各段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上节课学了春天一段,这节课我又引导学生学习了夏天这一段,然后让他们自己回忆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形成阅读能力。
余下的两段我提供给他们一个宽阔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可以自由选择内容,根据学习方法独立地学习。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感想

精心整理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感想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课文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对学生训练语言文字的精美文章。
今天,我试上了这节课,觉得需要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
本篇文章行文结构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谋篇布局,“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我现抓整体再到部分,认真学习课文。
接着,我让学生认真读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段落,看看自己最细化哪个段落多读几遍,有位学生回答说喜欢春季,我就以小兴安岭的春季为例,进行语言。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_5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使__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而且,通过描写小兴安岭的美表现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之情。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欣赏美和理解情这两个方面。
具体做法如下:1、首先,在教学之初我就把孩子带入到情境中。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玩好吗?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小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
(师演示课件)转眼之间,我们就已经到了小兴安岭了,你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生纷纷发言:小兴安岭非常美!景色优美!………)这样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更快的进入课文,与__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
2、然后,我让学生画出在小兴安岭中,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同位之间说说为什么觉得美?并读一读。
3、学生说到哪个地方,我就抓住着重讲这一部分。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这一部分美?并随时指导朗读。
而且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美呢?逐渐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
4、在教学完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把小兴安岭写得这么美呢?他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写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都积极思考并互相讨论。
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就要有证据,从课文中找到证据这才是最棒的!5、最后,同学们都认为作者是非常喜爱小兴安岭的。
并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现作者感情语句,并感情朗读了一下。
在现在的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美感教育。
我认为语文这门课的作用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用汉语,更应该让学生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
以上是我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几点浅薄的看法,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
我想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观课报告

我今天观看了卢老师执教的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4篇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有了很深的体会。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课文紧扣“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
其中,第二段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具体介绍,是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孩子们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并重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课堂上卢老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
由整体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再分述小兴安岭的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绚丽多彩,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分外妖娆的不同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深入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与富饶。
教师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动静结合。
学生再次朗读每一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
本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美。
学生整体疏通感知课文之后,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小兴安岭四季美景一幅幅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学生们陶醉其中,发出一声声惊叹。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学习的最大空间。
生动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同学们在老师营造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到美,欣赏到美,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读后感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读后感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读后感(精选2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读后感篇1走进富饶,古朴的小兴安岭,迎面飘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我怀着惬意好心情独自一人漫步在山林里的一条小径上。
鸟儿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啼啭着,仿佛在与我相互问候白云悠悠,更加衬托出天空的湛蓝,树林里交杂着的野花,让树林变得更加绚烂夺目。
草丛中躲藏的小昆虫发出一声声,如一首奇妙的交响曲,使宁静的树林变得更加欢乐。
小兴安岭的溪水是那样清澈,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水中躲躲藏藏,使整个小兴安林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氛。
我正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象中忽然天空响起一阵雷鸣,一道闪电滑过天空,雨,悄悄地来了。
就好像老天爷落下了金豆豆似的,噼噼啪啪落在了我身旁。
雨中的小兴安林别有一番韵味。
顿时,天地间一片朦胧。
雨点落在柏树上、泥土上、岩石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我想,这就是大自然独特的交响乐吧!我望着这雨中的小兴安岭,由深绿到翠绿,再由翠绿到嫩绿啊,真美!渐渐地,雨停了。
雨后的小兴安岭,空气格外清新,一阵湿润的山风轻轻吹在我的脸颊,使我感到无比清爽。
啊,我爱小兴安岭!我爱大自然!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读后感篇2我国东北部的小兴安岭,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本五彩缤纷的连环画!春姑娘带着满腔的热恋和万般的柔情来了,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树木吐出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
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
小兴安岭的夏天是绿色的海洋。
在浓浓的绿中,你可以找到真正的绿色:墨绿,翠绿和嫩绿绿得青翠欲滴,绿得热烈醉人。
秋天,凉爽的风奏着丰收的交响曲,各种果树进入了成熟期。
山梨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山丁子树结出了一簇簇晶莹的红果。
冬天来了,白茫茫的雪山,洁白的小路,如缎的小河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2024年《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用上“献出”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因为只有人会向别人献出什么;有的认为用上“献出”感觉好一些,但至于到底好在哪里并不清楚。于是我又问学生:“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上‘献出’呢?”有学生说:当我们向灾区的小朋友捐钱的时候可以用献出。“嗯,这叫献爱心。”我说。还有学生说:有的人会去献血。“是的,这也是一种无私奉献。”我接口说,“那么,现在你再结合课文,觉得这个‘献出’写出了什么呢?”
生:老师,我还想象到,在小溪边的白桦树杆上可能有几只松鼠,正在焦急地等待寻找食物的妈妈回来呢……
(点评:同学们在老师营造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里,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解读着课文,舒展了灵性,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
师:请用“读一读”“讲一讲”方法学习的同学大胆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吧!(十几位学生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景,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相互评价,读得怎么样!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积极主动地自学,过了8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师:哪些同学喜欢春季的小兴安岭(喜欢这个季节的同学举起了手)
师:你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我用画画的方法来学习春季的小兴安岭的。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是用画画的方法,请把画举起来,让大家先睹为快!(师生共同欣赏这些绘画作品)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se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这篇__,我在三年级两个班分别执教,七班磨了一次课,在同年级听课老师的指导下,又完善了教案,才在自己班上课。
下面说一下我执教本课的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特有的美丽,运用电教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他们看得非常投入,被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
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内容的时候,有些词语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如在感受“汇”、“浸”、“千万缕”、“利剑”的用字优美时,学生对这些词语难以抽象想像,运用多媒体,学生在享受美图的同时又理解了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举两得!二、抓关键词,以读促悟,读中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在教学本课时,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指名读、评价读、表演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
如:在指导读“小鹿在溪边散步。
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让学生加动作读出小鹿的可爱,在情境中,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小鹿,入情入景。
再如:在指导读“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的。
”让学生读出树木的茂盛,并配上遮天蔽日、像绿色的海洋一样的树木,入情入景的以朗读来体现树木的特点。
三、重视积累,学以致用,提升素养。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作者在描写小鹿时用到了“有的······有的”句式,这时我就让孩子自己练写“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到达学以致用。
对美丽的大兴安岭有感

《美丽的大兴安岭》课堂实录学生:柳屯镇榆林头中心小学三年级执教者:李淑亚整理者:谢文正一、温故知新,铺垫揭题师:上次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的生字,我们来复习一下已经学过的生字,再读一下。
学生:汇欣赏映......师:再来一次,要读两遍,声调读对了。
音读准了生:汇......师:接下来往前翻,打开课文,从头到尾的读,一定要完整的读,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这篇课文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写的?”生:(学生自由读课文)读书声停止了,尚有尾音师:好了,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读完了,读的慢的同学下次读快些。
我们看这节的题目是?生:(齐声回答)美丽的大兴安岭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师:我们上节课的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那么,西沙群岛和大兴安岭都是什么?生:(齐声说)地方的名字师:西沙群岛位于我国的南方,而大兴安岭坐落于我国的东北。
从题目上看,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富饶;一个是美丽师:这篇课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生:春、夏、秋、冬师:它们是什么生:四季师:四季是什么生:时间师:是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将它写在课文题目的旁边三、品读涵泳赏析课文板块一:体会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读第一段课文,齐读师:第一段来看,大兴安岭在哪?生:东北师:有什么生: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师:这些是什么?生:树师: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生:树多师:文中用什么词来形容树多呢?生:几百里,连成一片,数不清(断断续续的声音,不断补充)师:非常好,同学们这里有比喻句,看一下把什么比做什么了?生:把大兴安岭比作绿色的海洋板块二:体会大兴安岭的四季美师:总的概括是,大兴安岭的树多,那么小兴安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呢?生:开始读第二段文字师:这是描写春天的小兴安岭,那我们以往里看到的春天是百花齐放,这里有花吗?这里都写了什么景物呢?拿起笔将它们画起来生:树木、小溪、叶子、积雪、小鹿师:大家找的非常好,看一下树木画出“抽出”这个词,表达什么意思呢?生:新、嫩师:小溪淙淙的流过,画一下,这里形容水流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心得体会
每次听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听了王洁群老师的《美丽的大兴安岭》更是感受颇深。
王老师上课很富有激情,听着王老师的课40分钟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她声情并茂的讲解感染着听课的每一个人。
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听课中时常看到王老师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
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大兴安岭的美。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王老师的课,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大兴安岭物和景的语句;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到美的原因;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
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
王老师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
第五,就是王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王教师的语言。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在上课时,王老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
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
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总之,这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
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