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和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混凝土材料分析方案

混凝土材料分析方案

混凝土材料分析方案1. 背景混凝土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本项目旨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全面分析,以期达到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2. 分析目标本项目将围绕以下几个目标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分析:- 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分析不同原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便优化原材料的选择;- 研究混凝土的养护条件、施工工艺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提高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效果;- 探索降低混凝土成本的途径,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3. 分析方法本项目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分析:- 文献调研:收集国内外关于混凝土材料的研究成果,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实验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不同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 工程应用:结合工程实际,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4. 分析步骤本项目将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混凝土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养护条件等;3. 开展室内实验,测定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5. 提出优化方案,包括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选择、养护条件等;6. 结合实际工程,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7. 撰写分析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5. 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将达到以下成果:- 提出一套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优化原材料选择;- 揭示不同养护条件、施工工艺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探索降低混凝土成本的有效途径,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为我国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6. 工作计划本项目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文献调研阶段(1个月):收集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混凝土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实验研究阶段(3个月):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室内实验,测定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3. 数据分析阶段(1个月):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4. 优化方案阶段(1个月):提出优化方案,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验证和优化;5. 撰写报告阶段(1个月):撰写分析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混凝土材料性能优化及其施工技术研究

混凝土材料性能优化及其施工技术研究

混凝土材料性能优化及其施工技术研究混凝土是世界上最普及的建筑材料之一,由于其强度高、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水利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优化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抗压、耐久、抗裂等特性,并探索适合不同施工环境的施工技术,则成为了现代混凝土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混凝土材料性能优化1.抗压强度的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材料主要指标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采取措施来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例如采用高强度水泥、控制水胶比、合理配合材料等。

此外,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开发也成为优化抗压强度的主要途径之一。

比如,高性能混凝土 (HPC) 可以在相同体积的混凝土中添加更多的骨料、填料和化学成分,从而实现更高的强度;高韧性混凝土 (HSC) 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中的纤维长度和含量,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冲击性能。

2. 耐久性的提高混凝土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可能会受到化学侵蚀、气候变化、紫外线等不同的破坏。

因此,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混凝土中添加抗渗剂、防腐剂等特殊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的渗透和损坏。

此外,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特殊的沉淀剂,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沉淀层,从而防止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

另外,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一定的涂层处理,不仅可以美观、防腐、防水,还能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3. 抗裂性的提高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可以采用添加纤维等材料的方式,增加混凝土内部的抗拉强度,从而防止混凝土表面的裂开。

此外,合理控制混凝土中的含水率,以及加强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将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开裂概率。

通过以上优化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保证其使用寿命。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1.施工环境的影响混凝土的施工环境对混凝土的成型、硬化、强度等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混凝土质量缺陷成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质量缺陷成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质量缺陷成因及预防措施
1. 缺陷成因分析
混凝土质量缺陷是指工程中混凝土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例如表面龟裂、发生泛沙、出现空洞等。

而这些缺陷主要有以下成因:
1.1 不均匀性
如果混凝土中的成分比例不均匀,容易导致不良反应,从而产生质量缺陷。

例如,水泥及骨料的不均匀分布可能导致混凝土中的收缩不均匀,产生龟裂现象。

1.2 配制不当
如果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液固比例不当、骨料过多或者水泥含量低等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不均匀或者坚固度不足,从而引发混凝土质量缺陷。

1.3 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也是产生混凝土质量缺陷的重要原因。

例如,温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收缩变形较为明显,容易出现龟裂等问题。

此外,潮湿的环境还可能导致混凝土干燥不均匀、龟裂开裂等问题。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管理
设置专人负责混凝土设计、搅拌、运输、施工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检验,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从而减少混凝土质量缺陷的产生。

2.2 优化配合
合理优化混凝土配合设计,掌握好每个成分的比例,确保配合质量稳定,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坚固度和质量稳定性。

2.3 控制工程环境
控制工程环境,尽可能避免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对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有严格的控制和监测,确保混凝土在稳定的环境中运输施工。

2.4 加强维护管理
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有效维护和管理,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和修复各种质量缺陷问题,从而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稳定。

在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使用中,我们要通过加强管理、优化配合、控制工程环境和加强维护管理等措施,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质量缺陷的产生,提高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混凝土防腐性能检测及评定标准

混凝土防腐性能检测及评定标准

混凝土防腐性能检测及评定标准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材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然而,长时间的使用和暴露于各种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构件可能会受到腐蚀侵蚀。

对混凝土的防腐性能进行检测和评定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防腐性能检测及评定标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混凝土防腐工作。

1. 为什么需要检测和评定混凝土的防腐性能?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等材料组成,经过浇筑形成坚固的结构体。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如大气中的气体、化学物质、氯离子、二氧化碳等,使得混凝土表面开始发生腐蚀、碳化等现象,严重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及时检测和评定混凝土的防腐性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混凝土的腐蚀状况,及早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2. 混凝土防腐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标准为了评估混凝土的防腐性能,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混凝土防腐性能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2.1 表观性能检测表观性能检测是通过观察混凝土表面的状态来评估其防腐性能的方法。

具体的表观性能检测包括外观观察、颜色变化、饰面剥落等。

通常情况下,高质量的混凝土表面应该是均匀、光滑、无裂缝和剥落现象。

2.2 物理性能检测物理性能检测主要是通过对混凝土物理性能参数的测量来评估其防腐性能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性能参数包括渗透性、吸水性、抗压强度等。

渗透性和吸水性是衡量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的关键指标,一般来说,耐久性能较好的混凝土渗透性较低、吸水性较小。

2.3 化学性能检测混凝土的化学性能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混凝土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来评估其防腐性能。

常用的化学性能检测包括氯离子含量、硫酸盐离子含量、碳化深度等。

高氯离子含量和硫酸盐离子含量会加速混凝土的腐蚀,而碳化深度可以反映混凝土受到碳酸盐侵蚀的情况。

3. 混凝土防腐性能评定标准混凝土防腐性能的评定标准是为了判断混凝土是否符合规定的防腐性能要求。

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定标准,但一般都会考虑混凝土的表观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

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因素及改进措施

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因素及改进措施

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因素及改进措施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材料本身的质量: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是否存在瑕疵,如材料的成分、结构、物理性能等是否满足相关标准;
2. 检测设备和方法:检测设备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而方法的科学性、标准性和操作规范性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3.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对检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情况会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4. 检测环境和条件:例如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等,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否有科学合理的检测标准,并严格执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督和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及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3. 信息共享和透明度:检测结果应当及时公开和共享,以便各方了解材料质量状况,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质量水平。

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优化材料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质量;
2. 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3. 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规范操作能力;
4. 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稳定性;
5. 加强标准制定和执行工作,以及监督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6. 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控制,如优化检测环境和条件,减少干扰因素;
7. 加强信息共享和透明度,以提高行业内各方对建筑材料质量的认知。

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检测方法

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检测方法

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检测方法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其中,混凝土的热胀冷缩性能对于工程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开展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的定义、影响因素、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的定义混凝土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其中热胀冷缩是混凝土体积发生变化的一种。

热胀指的是混凝土在受到高温作用时体积的变大,冷缩则是混凝土在受到低温作用时体积的变小。

混凝土的热胀冷缩性能指的是混凝土在温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体积变化特性。

三、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主要的因素有:1.混凝土的配合比、水胶比、密度等物理性质;2.混凝土中的骨料种类、骨料粒径等;3.混凝土的硬化程度、龄期等;4.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四、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的检测方法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自由收缩法、受限收缩法和振动收缩法。

1.自由收缩法自由收缩法是指将混凝土样品放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自由收缩,测量其体积变化。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其需要较长时间的自由收缩过程,所以实验周期较长。

2.受限收缩法受限收缩法是指在测量混凝土收缩变形时,采用受限条件,即使混凝土样品在收缩时也不能自由变形,从而测量混凝土的受限收缩变形。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门的受限装置,实验周期较长,但是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测试结果。

3.振动收缩法振动收缩法是指在测量混凝土收缩变形时,加入一定的振动力,使混凝土样品在收缩时可以通过振动来减小其内部的应力,从而测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门的振动设备,实验周期较短,但是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振动的强度和频率,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五、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的检测仪器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能的检测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主要有热胀冷缩仪、自由收缩仪、受限收缩仪、振动收缩仪等。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研究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研究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研究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强度、耐久性和可塑性三个方面来探讨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研究。

1. 强度研究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抗压能力的重要指标。

研究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通过进行强度试验得到。

常见的强度试验方法包括抗压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和抗折强度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了解混凝土在不同载荷下的承载能力,并优化配比来提高强度。

2. 耐久性研究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面对多种环境因素,如水、气候、化学物质等的侵蚀。

因此,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耐久性可以通过进行耐久性试验来评估,如碳化深度试验、氯离子渗透试验和硫酸盐侵蚀试验等。

通过研究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变化,可以选择合适的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 可塑性研究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浇筑、振捣等工艺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结构。

因此,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是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可塑性的研究可以通过进行坍落度试验来评估。

坍落度试验可以表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并据此来确定浇筑和施工工艺。

总结: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研究从强度、耐久性和可塑性三个方面进行,这些性能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评估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我们可以优化设计和施工过程,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研究,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试验方法和评估指标,以满足建筑领域不断提高的需求。

混凝土试块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试块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试块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一、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原材料是混凝土质量的基础,如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将直接导致混
凝土试块不合格。

常见的原材料质量问题包括水泥种类不匹配、过期的水
泥使用、砂浆的砂子级配不合理、粗骨料含泥量过高等。

水泥种类不匹配
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而过期的水泥由于含水率较高会影响凝结反应,使得混凝土强度较低。

砂浆的砂子级配不合理会导致砂浆的黏结程度差,
减小了试块的强度。

粗骨料含泥量过高会增加试块的孔隙率,导致强度降低。

二、施工工艺不规范
施工工艺不规范也是导致混凝土试块不合格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
在拌和过程中掺入过多的水或者掺入过少的水都会导致试块的强度不达标。

水的掺入量过多会导致试块的孔隙率增加,强度降低;而掺入过少的水则
会使得拌和料的流动性变差,影响试块的致密性。

此外,浇筑过程中进料
速度不均匀、浇筑高度过大等也会导致试块出现质量问题。

三、环境因素影响
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例如,气温
的变化会影响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高温下水泥反应速度加快,试块早期
强度较高,但长期强度不达标;低温下水泥反应速度减慢,试块强度较低。

另外,湿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试块在高湿度下,水分蒸发减慢,导致试
块早期强度较低。

总结起来,混凝土试块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环境因素影响等。

为了确保混凝土试块的质量,我们需
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综合把控,以确保试块达到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和影响因素发表时间:2019-07-19T16:06:32.4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范杰海[导读] 摘要: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研究混凝土的各方面的性能对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有很大的帮助,而研究混凝土各方面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人们对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做好准备,对提前预防混凝土破坏带来的影响以及当灾害发生时,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很大的帮助。

广东交科检测有限公司摘要: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研究混凝土的各方面的性能对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有很大的帮助,而研究混凝土各方面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人们对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做好准备,对提前预防混凝土破坏带来的影响以及当灾害发生时,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性能检测;影响因素引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物的主要组成体,它的质量决定着结构安全,在工程验收中起决定性作用。

过去的混凝土工程是由施工方将其他项目合并后全部承包,当然其责任也是由施工单位全权负责;而现在全国各地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大多数都是以商品形式由搅拌站供应,那么其工程质量就应该由施工方和商混站共同负责。

正是因为这一关系的存在,混凝土质量受多方面影响。

一、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验技术的定义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验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是利用超声波、射线和成像技术对建筑混凝土项目进行现场的强度检测,达到对建筑混凝土项目内部不合格部位的确定,帮助制定整改和处理的方法,以确保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质量。

如果强度检测安排在建筑混凝土项目完工后,则势必会引起工期的延宕、资金的浪费,因此,只有在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过程中不断展开强度检验,才能提高建筑混凝土项目的施工效率,节约施工资金,可见在实际的建筑混凝土项目中应用现场施工强度检验技术的重要价值。

二、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验的方法应用于建筑混凝土项目强度检测的技术有很多,有的利用超声波,有的利用射线,有的利用造影,而在现场施工中检验混凝土强度一般采用回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适用现场的特点,可以充分满足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的检测需要,且检测的数据具有精确性,不但能够对建筑混凝土项目强度进行检测,而且能够对建筑混凝土项目进行整体检验,是当前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中应该掌握的技术种类。

三、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的要点1、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强度检测计划应该看到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因自身的特点、周边的环境不同而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因此,应用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必须制定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计划,这样才能够确保现场强度检测的质量。

在制定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计划时,应该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应该对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得出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的整体而全面的信息和数据,有利于强度检测计划的设计。

第二,要考虑强度检测计划的可执行性,要结合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检测人员的组织和能力,这样所制定的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计划才能够更加富有适应性,能够得到实际的有利支持。

第三,要对强度检测计划进行科学验证,要考虑影响检测的各类因素,使计划制定得更为科学而严谨。

2、做好强度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回弹法为例,在整个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强度检测的过程中,对于回弹仪器的依赖比较大,而提高检测数值的精准性,关键是要采用具有一定生产信誉和使用标准的高精度回弹仪器。

在实施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时,要对工程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详细了解被测结构的设计参数、混合物材料、结构形式与名称等,为检测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提高检测数据的精准度,一般可以进行多次的测量检测。

3、多批次进行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由于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气候条件的不同,造成了混凝土的离散性较大。

如单纯地将其作为整体进行评定,将导致工程的不合格。

因此,必须将具有共同检测标准的混凝土项目划分为一类,然后按照不同类别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进行分开检测,将检测的结果与其相对应的检测标准进行比对。

通过分批检测与评定,确保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的精准性,有效提高检测精准度,给子建筑混凝土项目现场施工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反馈信息。

4、工程验收过程中,如何对混凝土作出确切的评定一般验收都是按国标来评定强度,首先是对试块强度评定,如果对试块强度有异议,再按国标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对结构实体进行检测。

现在因诸多因素,需方认为试块不能够代表结构主体,为了更安全可靠,直接对结构物进行实体检测。

有的县市针对实体检测下发文件。

这种做法虽然更安全些,但暴露出很多复杂的矛盾,不能统一,我们应该用正确的分析来评定结构实体的安全。

(1)试块与结构实体是两种不同的物体,虽说是同一材料、同一工艺拌成的物体,严格来讲只能叫同材料的混凝土,而不是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强度是在标准的环境条件下(对温湿度、龄期等都有要求)成长的;而结构实体却处在自然环境中,在温湿度变化很大的环境中成长的,因为这些环境的变化而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试块能达标而结构实体不能达标的现象在工程中时有发生。

虽然设计者规定了强度等级,但是对结构实体而言,要使结构上的混凝土达到和标养一样的强度,需要等到其后期强度发展,二者才能基本接近。

根据我们长期工作经验得来数据,一般自然养护的强度值也只能是标养强度的90%左右。

(这一数据与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D.0.3条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时,可将同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乘以折算系数1.1"基本相吻合)。

因为自然养护中的湿度(水份)远远不够,因此设计者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在设计中对混凝土的计算采用了材料分项系数,系数大小根据各种情况而定,如常用的1.4(即强度等级中标准值要大于设计值的1.4倍)。

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荷载是遭受破坏时的荷载,不是计算的荷载,更不能作为使用荷载。

为了结构物的安全,满足设计要求,商混站应将配制强度适当提高。

现在已发布了新标准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规程》,比原来标准略有提高。

(2)对试块的检测方式和对结构实体检测的方式所得的结果不能对等。

试块的抗压强度是试块遭受到破坏的压力,结构实体检测用回弹法,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结构物所显示的反作用力,以此力来推断强度,检测人员用力姿势和角度不同,回弹仪回弹值就显示小同,一般工程回弹点均在几十至数百个,多是高空作业,且操作时间过长会导致检测人员精疲力竭,所测数值的准确度也下降了。

(3)钻芯法是反映结构实体强度最实质的方法。

但受混凝土振捣浇筑密实度、以及自身的沉降收缩特性影响,所得的结果离散性大、均质性很差,每个芯块只能代表某个区间的强度。

所以要取很多的芯样,但这对结构大大不利。

所以现在多用回弹加钻芯综合法,对所测数值进行修正。

(4)在钻芯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若芯样不垂自于芯面,稍有一点偏,其抗压值是随轴偏值的平方而降低:在取芯过程中,常有损伤芯块,有些裂纹经过打磨就没有了,而芯块内部仍有,所得的强度值大大降低,尤其在钻取高层建筑中的大面积楼板的芯块时,常常钻取到这种有裂缝的芯样,因为大流动性混凝土浇筑出的大面积楼板产生裂缝是很普遍的事。

施工人员在抹面收光过程中就将它抹平了,外表看不见,但内部裂纹依然存在。

四、对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因素抗压强度在混凝土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却不尽如人意,这是显而易见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仅在0.06~0.12之间,这对于目前的建筑行业来说还是有些不够的。

这其中混凝土的抗拉劈裂强度根据公式 f=得混凝土的劈裂强度仅为0.673 P/a2。

其中P代表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在不破坏它的情况下最大的荷载,单位为牛顿(N);a为实验时所采用的立方体混凝土物件的边长,单位为毫米(mm)。

目前已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远高于它的抗拉强度(主要是抗拉劈裂强度),因此在设计的一般混凝土中对于这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给与忽略。

但是某些建筑物的抗拉强度不能忽略,这一类的建筑物(比如路面的建筑和大桥的建筑)对于混凝土的抗拉劈裂强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和在对其施工时必须将混凝土的抗拉度抗裂度列入考虑之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要将这种混凝土的抗拉度列为首要考察指标。

根据大量的实验与实践经验可以知道有许多因素均会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外乎以下几点。

1、水泥石(混凝土的主要原料)的强度作为混凝土的最主要原料,毫无疑问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水泥石的强度。

但是水泥石的强度影响因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矿物组成(这是自然条件与出产地等自然条件有关)另一部分是孔隙率(这是人为在配置水泥时所调节的灰与水之比)。

2、对混凝土的振捣程度与混合程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还与混合的程度有关。

对于混合均匀后的混凝土我们不难发现混凝土的强度不仅较大,而且混凝土混合后的各处强度较为均匀甚至一样。

这种情况在配制水泥混凝土时的水灰比较低的情况下尤其明显。

假使这个混凝土的水灰比很大时,这个混凝土的振捣效果将不会得到体现(这是显而易见的,水灰比如果很大,那么这种混凝土必然会很稀松),就算不怎么进行振捣,这个混凝土的流动性也会非常好。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机器的振捣频率与混合效率均要高于人工水平。

3、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混凝土制成后的养护措施也会对日后使用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

当周围的空气温度或地表温度很高时会加速水泥中吸水这一进程的加速,可称之为水化进程,这一进程会帮助水泥石的形成,而且此时如若制成混凝土那么该混凝土的强度会发生急剧变化,向强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当然,如果水泥石所处地域气温较低时,混凝土就会以一个较慢的速度变硬(需要说明的是,若在0℃以上,不论气温或高或低,混凝土均会越来越硬,强度越来越大,只是强度变大的速率有所不同罢了,可以近似认为混凝土强度变大的速率与气温成正比)。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气温大多在零度以下,这时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孔缝,内部结构也会变为疏松多孔结构,这甚至对于接下来要讨论的耐久性都是极为有害的。

结束语混凝土检测的应用需要考虑诸多因素,采取各项措施,按照规程进行实践操作,并注意规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经验的不断总结,技术上的不断实践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促进其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1]韦云志.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及影响因素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06)[2]王静.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08)[3]刘晓航.温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J].华东公路.2017(01)[4]张阳.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力学性能分析的模型与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11)[5]陈璨.施工期混凝土材料特性对其后期耐久性能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8(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