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的构造与结构解剖图(多图)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斗拱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斗拱ppt课件

翼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23
下图为 山西平顺 天台庵正殿
上图为 山西芮城 广仁王庙正殿
24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下图为 江苏扬州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25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26
斗拱
斗拱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27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28
斗拱(左) 翼角(右)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29
方形木块叫斗
斗 + 拱 = 斗拱
8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斗上置拱, 拱上置斗, 斗上又置拱…… 重复交叠, 千篇一律, 却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 一旦开始结合
可以这样复杂
9
什么是斗拱的“跳”?
斗拱中拱或昂每挑出 一层为一跳。
斗拱跳数越多,说 明等级越高。
右图中 跳数:一跳
10
上图中 外跳:二跳 里跳:二跳
55
斗拱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
56
斗拱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
57
北京昌平昭陵
58
斗拱 北京先农坛
斗拱
59
河南嵩山少林寺
60
河南嵩山少林寺
61
斗拱
斗拱
河南嵩山少林寺
62
你的家乡或居住地有何古代 建筑,它的特点是什么?
63
64
4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 一;数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 皇。
49
猜一猜:
1下列建筑有可能 建于哪些朝代? 2为什么?
50
51
复制佛光寺东大殿模型 52

斗拱

斗拱

斗拱中拱 或昂每挑 出一层为 一跳. 斗拱跳数 越多,说明 等级越高.
观察古建中斗拱的位置
屋身屋顶之间,立柱横梁交接处
三、斗拱位置
斗拱位于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 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在 建筑物的部位关系上,斗拱共有三种不同 的位置:一种在柱之上;一种在柱间阁坊 上;一种在屋角柱头上。斗拱依其部位或 时代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宋代称置于一 般柱头、转斜角柱头和阑额上的斗拱为柱 头铺作、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清代则分 别称为柱头科、转角科和平身科等。
檩:架在房梁上托住椽子的横木
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二、斗拱构造
斗拱在结构上主要有四种部 件。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 物表面平行的叫拱;形式与 拱相同,而方向与拱垂直的 叫翘;翘之向外一端特别加 长,斜向下垂的叫昂;在拱 与翘的相交处,在拱的两端, 斗 介于上下两层的拱间,有斗 形立方块叫做升,在翘的两 翘 端,介于上下两层的翘间的 斗形方块叫做斗;升与斗的 形状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它 们的位置不同。
3.它构造精巧, 造形美观,如盆 景,似花兰,又 是很好的装饰性 构件。
五、斗拱的作用
4.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 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 的中介,而榫卯结合是 抗震的关键。遇有强烈 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 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 却不致“散架”,消耗 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 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 降低,起了抗震的作
柱子: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 阑额:古典柱式结构的三大构件之一,位于柱顶,支撑壁缘和檐口。
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
栌斗上开十字口放前后和左右两向的拱,前后向(内外)挑出的称华拱,左右 向的称泥道拱。
栌斗上开十字口放前后和左右两向的拱,前后向(内外)挑出的称华拱,左右 向的称泥道拱。

斗拱结构—我国建筑特有结构 共66页

斗拱结构—我国建筑特有结构 共66页
• 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 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 精神和气质。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要头。雕著一个立双 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 徵吉祥如意。
一块像挽起的弓
弓形短木叫拱
一块像盛米的斗
方形木块叫斗
斗 + 拱 = 斗拱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 的构件
斗拱的作用
一、它位于柱 与梁之间,屋顶的 重量要通过斗拱传 给柱子,再由柱传 到台基,起着承上 启下、传递重量的 作用。
斗拱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屋檐挑出一定距离, 出檐更加深远、壮观,并使柱子、门窗防雨防潮。
斗拱的作用
三、它构造精 巧,造形美观, 如盆景,似花兰, 又是很好的装饰 性构件。
单位:“朵”
斗拱:可以鉴别建筑朝代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 每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建筑物之 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 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识。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先秦——唐:无木建筑存世
•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 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 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的概述
•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 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 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 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 斗拱的安置。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 感觉。
山西洪洞广胜寺
斗拱
唐(上) 宋(中) 元(下)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 半;数量少,柱间一般1、2朵。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

C斗 拱
概述
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管从 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叠, 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是一种 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思的巧妙和 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中国古建筑的精 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当大一局部都有斗拱 结构。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 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 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 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 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 织成一个分为假设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 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 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 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一块像盛米的斗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量少, 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斗拱整理

斗拱整理
外檐斗拱: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斗拱、溜金斗拱、平座斗拱;
内檐斗拱:处于建筑物内檐部位。分为品字科斗拱、隔架斗拱等。
五、斗拱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许多资料都难以考证。大约是西周时期出现斗拱,东周时期的建筑瓦屋日趋广泛、斗拱流行。“斗拱”就是承托在横梁和立柱间的过渡部分,将建筑物上部的重量平均分配在木构架上,分散屋顶的剪应力,同时也能使屋顶的出槽较大,以保护台基。在商代妇好偶方彝上可以见到斗拱的雏形。完整的斗拱形象出现在战国时代。在辉县赵固发现的“刻纹铜鉴的图案中”,中心的建筑物所竖的16个立柱,顶部都有二倍于柱径的宽大部分,应是斗拱的写照。
昂,即斗拱中向外伸挑出的斜向承托构件,一昂为悬杆,以斗栱为支点来承担前檐载荷,其前端支撑屋檐重量,后尾压在大梁下起平衡作用,使出檐更深远,受力更合理。昂的主要作用是调整檐的高度,由于斗栱出跳级数的增加,建筑物的高度也随之增加,建筑物的比例会再次失去平衡。人们势必要寻找出跳多但不增加建筑物高度的办法,这样昂就产生了。
二、斗拱的产生
三、斗拱的作用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2、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
辽、金的建筑就实物而言,至少在斗拱的尺寸上沿袭了唐风。独乐寺观音阁、县木塔、国寺大殿等建筑,其斗拱与柱高之比例均达一比二之多。建筑风格也以沿袭唐制为要。
宋朝则不然,这是个以“郁郁乎文哉”而著称的朝代,它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灵魂,绝不是辽金燕云边壤之流可望其项背的。上至皇帝本人、官僚巨室,下到各级官吏和地主士绅,宋朝构成了一个比唐代远为庞大也更有文化教养的阶级或阶层。宋朝的审美趣味讲求“无我之境”即客观、蓄、外露情感和思想。他们不从现实生活中而从诗词书画中寻求诗意,趣味优雅纤细,但并不与魏晋南北朝的厌倦出世、飘逸不群同类。他们是认真的,以有史以来最为严谨的态度在探讨艺术直至每一个细节。他们大多是心境祥和,不愤世妒俗,在词曲、画及建筑等许多艺术领域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筑的整体直至细节也因此获得严谨、入的理性思考。斗拱在技巧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极为复杂与精美。为了建筑的外形美观,斗拱在尺寸上减小了,数量上却增加了。在柱与柱之间还增加了一攒“平身科”,即补间铺作。建筑的屋身变高,屋顶变陡,中景不再充满斗拱,而是由屋顶、屋身根据合理比例构成的。斗拱既是柱檐之间传递力的关节,也是檐下的一种点缀。江苏吴县玄妙观三清殿是南宋淳熙六年的木构古建筑,其檐下的斗拱迥异于唐风,呈现精妙温雅的气质,纵然脂粉味重些,却依旧别有一番风致,不失华夏千年文化的体面。宋代斗拱及建筑的秀美,均是一种实实在在,经得起考究、推敲的精美。然而斗拱至宋起,由大而小,由简而繁,由雄壮而纤巧,由真结构而渐次甚至于增加了掺假成分。宋初斗拱渐见减缩,至北宋末,比例更见缩小仅及柱高的七分之二。到了南宋的苏州三清殿,斗拱的比例又更小了一些。这样尺度的斗拱隐于陡檐之下显得分量得体,大小适宜,加强了建筑的整体感。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5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5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5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第五层有四个拱件,七个斗件和三个附属件。

在这一层的檐面,正中是附属件正心枋。

往外一跳是外拽枋,往里一跳是里拽枋。

里、外拽枋相列安放着单才万拱。

檐面最前面安放的是外拽相拱。

在山面安放蚂蚱头扣住六个檐面件。

装上六个三才升,蚂蚱头后边装十八斗,这一层组装完成。

在这一层的组件里,多数是重复使用的斗拱件,如正心枋、单才万拱、三才升。

新出现的斗拱件有四件,里、外拽枋,外拽相拱和蚂蚱头,下面就来一一简介。

先从檐面说,正心枋前面是外拽枋,后是里拽枋。

清式《营造算例》说“[拽枋]长按面阔,其梢间长,外面每层递加一拽架,里面每层递除一拽架,即长;高按一踩七扣;厚按一个口数。

其层数按拽架,里外各几拽架,每一拽架,计枋子一层,里除井口枋外除机枋,其余即拽枋”。

这里“高按一踩七扣;厚按一个口数”可能有误,首先是单位不一,但如把踩改为斗口也有问题,我这里安多数书中介绍做成高两斗口,厚一个斗口。

拽枋的长要在搭建宫殿的过程中解释,这里先放下。

外拽相拱是我们这攒枓拱能从外面看到的最高最外的一个拱件,在宋式斗拱中叫令拱。

宋《营造法式》说“四曰令拱。

或谓之单拱。

施之于里外跳头之上,外在挑檐枋之下,内在算程枋之下。

与耍头相交,、、、其长七十二分”。

清式外拽相拱长七点二斗口,比例与宋式令拱相当。

蚂蚱头,源于宋式斗拱的爵头。

宋《营造法式》说:“爵头,其名有四:一曰爵头,二曰耍头,三曰猢狲头,四曰蜉从头1”一般称做耍头。

在这里,我们只是介绍一下它的渊源,清式蚂蚱头和宋式耍头在外露部分看起来相似,但实际看不见部分的形状、隼卯安装差别很大,这篇是单解清式斗拱的七踩重昂平身科,在这就不多说了,以后有空没准会做宋式与清式的对比图形,那样就可看出端详了。

这层就说到这,下回见。

1蜉从头:在《营造法式》中蜉从头的从字带虫字旁,我敲键盘没这字,想从网上字典找个粘上也没找着,特此说明。

斗拱PPT课件

斗拱PPT课件
15
华拱: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
16
华拱头上的斗叫交互斗,在横拱中心的叫齐心斗,两端的叫散斗。 17
令拱:最外一跳华拱头上的横拱称令拱。
18
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19
柱头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清也叫正心枋)20
华拱头上的斗叫交互斗,在横拱中心的叫齐心斗,两端的叫散斗。 21
59
60
明清斗拱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 ; 数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 风格富丽堂皇。
都表现有成组的斗拱,多为柱头铺作。
45
46
四、斗拱演变历史
第二阶段:唐朝至元代
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
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
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
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
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即
枋)交搭在一起。斗拱已不
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
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
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
56
四、斗拱演变历史
第三阶段:明清时期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
、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
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
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
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
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
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
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
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
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57
58
山西榆次城隍庙建筑斗拱
华拱头上的斗叫交互斗,在横拱中心的叫齐心斗,两端的叫散斗。 27
撩檐枋: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宋)(挑檐枋)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