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100)“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及提升训练

【真题回放】1.(08,江苏)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答案】B【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主要是冰川堆积产生的,而雁荡山陡崖峡谷则是由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2.(07.广东)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答案】D【解析】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
3.(08.广东)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答案】A【解析】解析:B、C、D三个选项都主要是侵蚀作用形成的。
【预测】(1)热点地区(四川震区、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区域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图、地形剖面图结合,考查地质构造、地貌景观、人类活动的关系。
(2)流域水文、水系、地质、地形等特点与流域开发与治理。
(3)汶川地震,主震、余震的灾情分析、成因分析。
(4)重大工程建设(找水、找矿、找油、找气、交通、水利)、重大地质事件、地质灾害,考查板块构造、板块运动。
(5)以景观图为题材,聚焦热点区域,考查内、外力作用的特点。
【模拟演练】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
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
据此回答问题。
(1)地震发生过后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B.北京昼长逐渐增长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2)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这是因为。
【答案】(1)B (2)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繁,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玄武岩为黑色,质地较软,疏松多孔,地表留存量较小,大都被侵蚀搬运。
2、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火成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颜色美观。
3、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很少的比重。
沉积岩有层理结构,中富含矿产,化石出产在沉积岩层。
4、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
石灰岩易受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地表有石灰岩广泛分布。
【例题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7-9题。
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A.花岗岩、石灰岩B.石灰岩、页岩C.砾石层、花岗岩D.页岩、砾石层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在()A.页岩地区B.砾石层地区C.石灰岩地区D.花岗岩地区3、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B.曾经经受水平拉张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D.适宜建大坝水库【例题 2】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6~7题。
图3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B、Ⅱ——③C、Ⅲ——⑤D、⑥——I【例题 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甲 C.丙B.乙 D.丁1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 A.① C.③【例题 4】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下题。
①②③④⑤B.② D.④图 15.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二、向斜、背斜和相关判断 1、概念①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2.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下图所绘的是有着“海下兵马俑”之称的海下石林。
一组组多边形的岩柱排列整齐,仿佛严阵以待的军列。
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3.与该岩石形成有关的是()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D.流水侵蚀4.该岩石属于()A. aB. bC. cD. d读“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6.右图①②③④代表地质作用,其中包含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甲、乙、丙、丁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含有恐龙化石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东非高原(玄武岩高原)形成的过程是()A.①B.②C.④D.⑥图1是2016年寒假期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各类岩石和岩浆,a、b、c、d、e分别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关于图1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风影响B.缺乏地表水——渗漏严重C.夏季炎热干燥——纬度低,海拔较高D.地表“孤峰残丘”——流水堆积作用10.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A.甲cB.丙dC.丁eD.戊a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中b类岩石中含有化石。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中a、b、c、d最可能代表岩浆的是()A. aB. bC. cD. d12.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中甲类岩石形成于地表。
岩石圈物质循环章节练习

岩石圈物质循环习题一、选择题(2016·扬州模拟)科学家在中国安徽发现一具23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下图为鱼龙化石照片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 .岩浆岩B .变质岩C .沉积岩D .花岗岩 2.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于图中的( )A .①B .②C .③D .④ (2016·扬州模拟)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一处绝壁之巅。
这里海拔1 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
图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
读图完成3-4题。
3.郭亮村绝壁岩层( ) A .具有层理构造 B .含有丰富的化石 C .有变质岩构成 D .由岩浆冷凝而成 4.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 )A .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B .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C .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D .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2016·郑州模拟)下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大洋板块在张裂②大洋板块在俯冲③板块之间是生长边界④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马里亚纳海沟B.大西洋海岭C.夏威夷岛D.高加索山脉(2016·漳州八校联考)阅读某地区地质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运动—侵蚀搬运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褶皱运动C.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D.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地壳抬升8.图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地层是( )A.①B.②C.③D.④(2014·山东)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读图完成9-10题。
2024-2025年XJ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1岩石圈物质循环(带答案)

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2024·广东高二校考学业考试]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储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据此完成1~2题。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 D.变质岩2.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024·上海高二校考]上海市郊有一低矮的剥蚀残丘,直径约1千米。
工人在开采时发现了奇怪的不规则管状孔隙额,经鉴定后初步判定为火山熔岩通道。
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上述材料推断,构成该山体的主要岩石为( )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 D.变质岩4.对该山上采集到的岩石标本进行观察,可以看到( )A.较粗的矿物晶体颗粒B.岩石呈灰黑色,几乎不成晶体C.有明显的层状结构D.岩石上的矿物颗粒呈条带状排列知识点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2024·辽宁沈阳高二阶段练习]如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 )A.甲为变质岩 B.乙为岩浆C.丙为变质岩 D.丁为岩浆岩6.下列描述符合地壳物质转化过程的是( )A.由乙到丁为冷却凝固作用B.由丙到丁为外力作用C.由丙到甲为重熔再生作用D.由甲到丙为变质作用[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二阶段练习]2023年9月23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一男孩在河边玩耍时,发现河床上红色砂岩裸露处有一些凸起的类似蜥脚类生物“脚印”。
经专家现场鉴定,是恐龙足迹化石。
图1为恐龙足迹化石,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若图2中丁为变质岩,该足迹化石是在哪一类岩石中发现的( )A.甲 B.乙C.丙 D.丁8.若图2中丁为变质岩,图中③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 B.冷却凝固C.外力作用 D.熔融作用[2024·福建福州高二校考]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
高考地理-压轴题之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练习有答案

ffiT2图10//!—上太阳德+(3,尢吒地球内能++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压轴题之岩石圈物质循环典例】(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 .②指搬运作用C .③指成岩作用D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触类旁通】 (2017・河北省廊坊市高三上期末)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在坡脚或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土堆。
而在悬崖坡上的岩石,因风化而发生崩落,裂接下来的物质沿山坡流动,最后在山脚下稳定的地方堆积下来,形成上尖下圆的锥形体,称倒石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倒石堆和倒石锥两者相比较()A. 都有一定分选,高处石块小,低处石块大B. 倒石堆由崩塌形成,快速堆积,无分选C. 倒石堆从堆顶到堆底,石块从小变大D. 倒石锥和倒石堆物质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2.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1/6丁 1® A. ②,甲 B. ④,丙 C. ⑥,丁 D. ⑧,戊 (2017・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末)“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的砒砂岩,是一种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岩石。
它岩层松散,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生命如遇砒霜之毒,故称砒砂岩。
它的色泽斑斓绚烂,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
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五花肉”。
读砒砂岩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关于砒砂岩分布区目前外力作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全年都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 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 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的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 •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越来越强4.把砒砂岩分布区变“毒”为“宝”宜采取的措施有()A .建立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作用,能够表示倒石锥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其相关地理事物的是() 沉枕& 丙 甲 乙 圈3 dj古酉—_iSWw un 棵更砒砂岩(慢蝕】"-囹驛密砒砂岩(强烈侵血B.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C.退耕还林、还牧,保护生态环境D.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岩石圈物质循环+课时练习卷+湘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

2.1 岩石圈物质循环一、选择题出产于我国湖北大冶的紫水晶标本(如图),色彩艳丽,簇拥在下方的是细小的方解石,围岩上共生着少量的黄铁矿。
据此完成第1~2题。
1.有关紫水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成分为石英B.具有珍珠光泽C.为透明的立方体D.硬度等级最高2.下列有关常见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长石B.花岗岩中常见非金属矿物C.能源和宝石类多为金属矿D.矿物存在形式一定为固态(2024年浙江杭州期中)下图示意贵州布依族石板房建筑,多以木为架,以石头为墙,以石片为瓦。
石板房用当地广泛分布的某种优质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作瓦,瓦片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需要更换。
据此完成第3~4题。
3.当地广泛分布的用于石板房建筑的优质石料属于( )A.页岩B.大理岩C.板岩D.石灰岩4.瓦片多年后需要更换,主要原因是该岩石( )A.吸水性强,易软化B.抗风化能力弱C.不耐高温,易破碎D.易被流水侵蚀(2023年北京平谷区期末)环崖丹霞是我国南方湿润区的一种地貌,其形成与地壳抬升及侵蚀作用有关。
图甲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环崖丹霞景观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甲乙5.图甲中Ⅰ、Ⅲ、Ⅳ分别是( )A.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B.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C.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D.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6.塑造环崖丹霞景观的主要内力、外力作用分别是( )A.岩浆活动、风化作用B.地壳运动、流水侵蚀C.地壳运动、风力侵蚀D.变质作用、流水沉积(2024年福建龙岩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端砚产自广东省肇庆市端溪一带,具有易雕刻、研墨不滞、贮水不涸等特点,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石由泥质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石眼(如图)是端砚石特有的石品特征之一,是由火山喷发时含铁小团岩浆迅速冷凝而成。
据此完成第7~8题。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题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题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主要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A. 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B. 地震、火山和海啸C. 冰川、河流和生物活动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二、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A. 沉积岩B. 变质岩C. 岩浆岩(答案:C)D. 石灰岩三、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是一个怎样的过程?A. 单向流动,不可逆转B. 封闭系统,无物质交换C. 循环往复,不断转化(答案:C)D. 仅发生在地表四、沉积岩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哪种作用?A. 岩浆活动B. 变质作用C. 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答案:C)D. 地震活动五、变质岩是由哪种岩石经过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转变而来?A. 沉积岩和岩浆岩B. 岩浆岩和已有的变质岩C. 任何类型的岩石(答案:C)D. 仅由沉积岩六、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一部分?A. 岩石的风化B. 矿物的结晶C. 沉积物的固结成岩D. 岩石的熔化形成岩浆(答案:B)七、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哪种作用能够将岩石碎屑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答案:C)D. 沉积作用八、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有何重要意义?A. 维持地壳稳定B. 促进生物多样性C. 调节气候和地球温度(答案:B)(注:此题有争议,但从生态系统角度看,岩石循环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但更直接的是维持地表形态和土壤形成,进而影响生态系统。
若严格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选B更贴近题意。
)D. 增加地球质量九、下列哪种现象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直接结果?A. 地壳板块的运动B. 地形的不断变化(答案:B)C. 地球磁场的逆转D. 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十、在岩石循环过程中,哪种岩石类型最容易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A. 岩浆岩中的花岗岩B. 沉积岩中的砂岩C. 变质岩中的大理岩D. 沉积岩中的页岩,因其多孔性易吸水膨胀而破裂(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回放】
1.(08,江苏)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答案】B
【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主要是冰川堆积产生的,而雁荡山陡崖峡谷则是由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2.(07.广东)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
【答案】 D
【解析】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
3.(08.广东)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答案】 A
【解析】解析:B、C、D三个选项都主要是侵蚀作用形成的。
【预测】
(1)热点地区(四川震区、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区域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图、地形剖面图结合,考查地质构造、地貌景观、人类活动的关系。
(2)流域水文、水系、地质、地形等特点与流域开发与治理。
(3)汶川地震,主震、余震的灾情分析、成因分析。
(4)重大工程建设(找水、找矿、找油、找气、交通、水利)、重大地质事件、地质灾害,考查板块构造、板块运动。
(5)以景观图为题材,聚焦热点区域,考
查内、外力作用的特点。
【模拟演练】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
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
据此回答问题。
(1)地震发生过后
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
B.北京昼长逐渐增长
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这是因为。
【答案】(1)B (2)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繁,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
2.图9为我国西南某地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图10是图9中沿NM线的部分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为,在图10中补画完整MN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2)根据岩层弯曲特征,该地的地质构造应是,该地质构造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地形?
(3)某地质考察队,在该地区找到了有色金属矿床和石芽、石笋、石柱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你认为有色金属矿床和喀斯特地貌应分别分布于A、B、C三地中的哪一地?并说明判断理由。
(4)依据科学发展观,如果利用当地资源对图示区域进行合理的开发,请简述其开发的方向和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山地画图(形态正确,顶点正确;地层分布正确,注意每个地层与地表高程的交点及对应图例)
(2)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残留成为山岭
(3)有色金属矿床应位于C处,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喀斯特地貌应位于A处,因为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
(4)发展方向:①该地区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可以以这一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合理的规划,发展旅游产业;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然要素),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经济林木等),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③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等,注意问题:①在开发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植被的保护,以免水土流失而造成严重的“石漠化”现象;②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产生;③注意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3.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形成图中①、②两地地形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经过城市A附近的河流。
(3)夏季③地特别要注意防范的地质灾害是,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1)①风力沉积②流水沉积(2)画图略(3)泥石流,原因是位于太行山区,夏季易下暴雨,植被稀少。
4.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地震。
地震造成巨大的危害。
另外,5月13日地震灾区有中到大雨。
材料二四川盆地西部地质构造分布图。
材料三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图。
(1)阅读材料,试分析说明此次汶川地震的成因。
(2)本次地震的救援工作的难度很大,试分析其不利的地理条件。
(3)有一批抗震救灾物资,拟从淄博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往灾区,写出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的名称。
(4)地震灾后的重建工作需要重点考虑哪一些因素,作为一名地理专业人员,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案】(1) 位于断层活动带地壳运动较活跃岩层沿断裂带断裂并释放巨大的能量
(2) 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发生多次余震本次地震在山区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高山峡谷,地形崎岖
(3) 胶济线-京沪线-陇海线-宝成线(4)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各级政府的支持;适当的进行人口的迁移;集中安排居民点并注意避开断裂带;山区应最大限度的进行绿化,保持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对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
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新建建筑物应提高抗震能力;慎重发展重化工工业;减缓成都城市圈向西发展的速度;健全交通运输和通信的方式;城市规划中应有足够的绿化地;以使用清洁能源为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