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基本原理与ICU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的原理及应用

血浆置换的原理及应用一、血浆置换的原理血浆置换是一种通过将患者的血浆分离出来并替换成新鲜的血浆或其他液体来清除体内有害物质的治疗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分离技术将患者的全血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然后将血浆与新鲜的血浆或其他液体进行交换,最终将清除掉的血浆排出体外。
血浆置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离心式血浆置换、滤过式血浆置换、连续性肝替代治疗(CRRT)等。
二、血浆置换的操作步骤血浆置换通常需要在医院的专业设备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设备:包括血浆分离器、血液循环系统、血浆替代液等。
2. 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常用的通路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3. 患者准备:消毒通路,给予局部麻醉,插入静脉置管。
4. 连接设备:将静脉置管与血液循环系统连接起来。
5. 开始置换:启动设备,将患者的全血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血浆和细胞成分。
6. 替换血浆:将分离出的血浆与新鲜的血浆或其他液体进行交换,以清除体内有害物质。
7. 监测和调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8. 完成治疗:根据医生的指示,适时停止血浆置换,拆除静脉置管。
三、血浆置换的应用血浆置换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
2. 中毒和药物过敏:血浆置换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毒素和药物,用于治疗中毒和药物过敏反应,如药物过敏性紫癜、酒精中毒等。
3. 肝衰竭: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代谢产物,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和肝性脑病。
4. 免疫调节:血浆置换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
5. 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的尿毒症物质和有害代谢产物,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
血浆置换作为一种有效的体外净化治疗方法,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改善患者的病情。
(医学课件)血浆置换PPT

皮肤病: 银屑病、大疱性类天疱疮、中毒性表 皮坏死松解症
眼科疾病: 甲亢恶性突眼症、老年黄斑变性
心血管疾病: 严重的高脂血症、周围动脉闭塞 疾病、扩张型心肌病等
肝脏疾病: 重症肝炎、严重肝衰竭尤其是合 并高胆红素血症等
风湿性疾病: SLE、进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 Goodpasture综合征、韦格纳 肉芽肿、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加文字
血浆置换的原理
血液透析
清 膜孔径0.04~0.05 m , MW<1 500D 除 血液滤过
膜孔径0.10 m, MW5 000D
方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法 膜孔径0.20~0.60 m, MW<6 000 000D
血浆成分
成分
分子量 (KD)
血管內 半衰期 分布 % d
正常血中 浓度 g/L
Ⅰ类疾病:指某些疾病诊断一旦明确,以血浆置换作为 临产一线治疗的,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
Ⅱ类疾病:血浆置换作为第二顺位治疗手段,无论是单 独应用还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03
Ⅲ类疾病:血浆置换作为独立的治疗手段不是最佳的, 应用应个体化,例如病:在公布的证据中以及推荐中是无效或者有害 的,但是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例如活动性类风关。
白蛋白 内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胆红素
血 血浆 液灌流 置
换
致病物质净化血液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它主要包括血 液透析、血液滤过、
分 子
维生素 尿素氮
量 小
肌酸内酰胺 糖
血 血 液滤 液透 过 析
血液透析滤过、 血 液灌流、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腹膜透
血浆置换理论与技术.pptx

血浆置换的基本理论
血浆置换的原理
血浆置换 原理
LOGO
血浆置换的基本理论
血浆置换的治疗原则 (一)同步应用免疫抑制药
血浆置换治疗的大部分适应症都与免疫球 蛋白增高有关,血浆置换可以降低这些致病因 子色血中浓度,却不能防止它的产生,为了巩 固和根治疾病,即使在血浆置换治疗后也应当 同时应用免疫抑制药治疗。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四)对含蛋白成分的置换液的反应 ➢ 变态反应 ➢ 置换液被细菌、内毒素、致热源污染
LOGO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五)电解质异常 ➢ 低钾血症 ➢ 碱中毒
LOGO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六)低血压 (七)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
体外凝血、出血、血肿、气胸,导管感染、 血栓形成等。
过多交换血浆容量对于增加治疗时间和费用 来讲是不合适的,更合理的方法是每次治疗最 合适的血浆交换量为EPV的1~1.4倍。
LOGO
血浆置换的基本理论
血浆置换的主要适应症 ➢ 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的疾病
冷球蛋白血症 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 吉兰-巴雷综合症 高粘滞血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重症肌无力 危象 一些药物过量(有毒蕈药、菌类) 凝血因子抑制药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LOGO
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
(四)机器常见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理
❖ 跨膜压(TMP)增高报警 ❖ 血流量不足报警 ❖ 补液量用完报警 ❖ 静脉压过高报警 ❖ 气泡报警 ❖ 动脉压报警
LOGO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LOGO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一)枸橼酸引起的低钙血症
血浆置换及临床的应用(行业运用)

医疗医学
6
机制
PE对大多数疾病都并非病因性治疗, 只是比药物更迅速、更有效的降低致病 因子浓度,终止由此导致的损害,使疾 病得以暂时性缓解,故不能忽视针对性 的病因治疗。
医疗医学
7
机制
②补充血浆因子
PE治疗通过输入正常的新鲜血浆,可补充 正常血浆中含有的生理因子,如白蛋白、免疫 球蛋白、凝血因子、调理因子及其他重要的生 物活性因子。
医疗医学
11
血浆分离的方法
膜式血浆分离器的特点
①面积相对较小,为0.2-0.5㎡,纤维较为粗短,直 径为 270-370um,长13.5-26cm,使得在血流量较小 的情况下,避免血细胞过度浓缩导致纤维堵塞。
②膜的通透性高,孔径可达0.2-0.5 um,对白蛋白 (66kD)的筛选系数大于0.95,对IgG(150kD)的筛 选系数大于0.9,对IgM(970kD)的筛选系数大于 0.8,但对分子量较大的免疫复合物和冷球蛋白的通 透性差。
医疗医学
8
机制
③免疫调节作用
通过去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的抑制因子,可暂时达到恢复 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T细 胞亚群恢复正常比例。输入的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Fc段可暂时 性封闭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 Fc受体,减少单核细胞和巨噬 细胞对结合有特异性抗体的靶 细胞的结合和损伤。同时,通 过排除肿瘤细胞的封闭因子, 可以恢复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 疫。
医疗医学
18
血浆置换技术
②新鲜血浆:对缺乏凝血因子和其他血浆
蛋白(如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患者,需 要以新鲜血浆为置换液,其钾和钠等电解 质浓度正常,含补体、凝血因子、免疫球 蛋白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是最
血浆置换

概述 原理 适应症及禁忌症 抗凝 治疗 并发症及处理
抗凝方案
普通肝素一般首剂量0.5~1.0mg/kg,追加剂量10~ 20mg/h,预期结束前30分钟停止追加。APTT维持1.5-2.5 倍。
低分子肝素一般选择60~80IU/kg,推荐在治疗前20~30 分钟静脉注射,无需追加剂量。
凝血异常可不抗凝,需肝素盐水预冲,治疗期间100200ml/30-60min冲洗体外管路
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也可在监测APTT下,给予阿加曲班。
概述 原理 适应症及禁忌症 抗凝 治疗 并发症及处理
治疗剂量
• 估算患者血浆量(EPV) – EPV=(1-HCT)×(b+c × 体重) • b:男=1530,女=864 • c:男=41,女=47.2 – 按HCT估计 • HCT正常者:EPV=35ml/kg • HCT低于正常者:EPV=40ml/kg
• 单次置换量为1-1.5倍血浆量,1.3倍为宜 • 频度:间隔1-2d,一般5-7次为1个疗程
人血白蛋 白
人工胶体
冰冻血浆
置换液
晶体液
冰冻血浆
• 含有正常血液所有非细胞成分,不会引 起凝血障碍和免疫球蛋白消耗
• 变态反应、病毒感染、枸橼酸过量等
5%白蛋白 • 不引起变态反应、病毒感染 • 凝血因子缺乏、免疫球蛋白丢失、低钾低钙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10-4
10-3
10-2
10-1
1
10
直径 (micrometer)
血液成份的直径与治疗方法
概述 原理 适应症及禁忌症 抗凝 治疗 并发症及处理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01
拟清除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巨大,一般的血液净化 技术不能清除;
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美国血浆透析学会(ASFA)
1 2
3
血浆置换治疗适应症分为4类疾病
Ⅰ类疾病:指某些疾病诊断一旦明确,以血浆置换作为 临产一线治疗的,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
Ⅱ类疾病:血浆置换作为第二顺位治疗手段,无论是单 独应用还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Ⅲ类疾病:血浆置换作为独立的治疗手段不是最佳的, 应用应个体化,例如脓毒症及多器官衰竭。
肾脏疾病: 狼疮性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新 月体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系统性血管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免疫性肾病、脂蛋白肾病等
重症药物或毒物中毒: 化学药物/毒物、生物毒素高脂溶性 而且易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或毒物
器官移植排斥: 心肝肾肠移植移植排斥反应、移植后 超敏反应等
皮肤病: 银屑病、大疱性类天疱疮、中毒性表 皮坏死松解症
1、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良好的静 脉通路是TPE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一般 选择股静脉穿刺。加强管道护理,预防 穿刺部位感染,固定要牢固,注意防止 针头滑脱,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有无受 压、扭曲等情况,确保血浆置换的成功。 2、置换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 体征:上床边心电监护仪,专人护理, 每30分钟测量1次生命体征并记录,如 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于相应处理。
症 无血浆置换的禁忌症 向患者交代病情 签署知情同意书
卫生部2010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治疗前物品的准备
仪器使用Prismaflex系统CRRT机,血浆分离器为Prismaflex TPE-2000。 血液管路及血浆分离器抗凝剂选用肝素盐水预充。
血浆置换过滤器( TPE-2000 )
待配制肝素盐水(预充液)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并发症分类
与血管通路有关 与操作有关 与抗凝有关 与过敏反应有关
(医学课件)血浆置换

联合治疗模式
血浆置换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 相结合,如免疫治疗、药物治 疗等,形成全新的治疗模式,
提高对复杂疾病的疗效。
预防性治疗
针对某些高风险人群,未来血 浆置换可能发展为预防性治疗 ,提前干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适应症
随着研究的深入,血浆置 换的适应症将不断扩大, 涵盖更多疾病领域。
04
血浆置换的安全性和效果
安全性问题
感染风险
血浆置换过程中,由于需要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分 离,因此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如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 物可能通过输血传播。
循环系统不稳定
血浆置换过程中,血液被引出体外,可能导致循环系统不 稳定,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过敏反应
由于血浆中可能含有异性蛋白等过敏原,因此部分患者在 接受血浆置换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 促等症状。
自动化设备的优势
自动化设备能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治疗安全性;同时能够缩短治疗时 间,提高治疗效率;还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03
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01
02
03
重症肌无力
血浆置换可用于治疗重症 肌无力,有效减轻症状并 改善生活质量。
格林-巴利综合征
对于急性进展期或急性期 高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 患者,血浆置换是一种有 效的治疗方法。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可用于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减轻肾脏损 伤。
肝衰竭
可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肝衰竭,以及药物 性肝损伤等。
其他疾病
如溶血性贫血、遗传性代谢障碍等。
02
血浆置换的原理和方法
血浆置换的原理
血浆置换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1. 前言血浆置换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血浆置换术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2. 血浆置换术的原理血浆置换术是一种通过过滤或吸附的方式去除患者体内的异常血浆成分,然后用新的血浆替代被去除的血浆。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浆分离:血浆置换术首先需要将患者的血液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两部分。
这一步通常通过离心机或者使用血浆分离器来实现。
•去除异常血浆成分:通过过滤或吸附的方式去除患者体内的异常血浆成分,包括炎症介质、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
•补充新的血浆:去除异常血浆成分后,需要用新的血浆替代被去除的血浆。
这一步主要是为了维持患者的正常血浆成分,保持血浆的稳定性。
3. 血浆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血浆置换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浆置换术可以有效去除体内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对于治疗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毒和过敏反应:血浆置换术通过去除体内的有毒物质或过敏原,可以缓解中毒和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例如,对于药物中毒、食物过敏等情况,血浆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器官移植:血浆置换术可以帮助清除器官移植后产生的免疫反应物质,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血液净化:血浆置换术可以清除体内的尿毒症毒素、严重炎症介质等物质,对于治疗肾功能不全、重症感染等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血浆置换术还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重症胰腺炎等。
4. 血浆置换术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血浆置换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适应证和禁忌证:血浆置换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适应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毒和过敏反应等,禁忌证包括出血倾向、未经治疗的感染等。
•并发症:血浆置换术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it Care Med 1998 May;26(5)873-6
PE-sepsis and septic
PE-sepsis and septic
Plasma exchange as rescue therapy in multiple organ failure
➢ 76 pats(41 male and 35 female) with DIC and MODS (including acute renal failure) 器官衰竭评分 5,(range 1~6) 回顾性对照研究
方 血 液灌流
法 血 浆置换
膜孔径0.20~06.0 m, MW<6 000 000D
血浆分离器的特征
➢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中空纤维滤器 ➢膜孔径 0.2~0.6um ➢滤过的 分子量 6万~600万 ➢可进行非选择性或选择性分离
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
血浆区 血细胞
血浆成分
血浆置换基本原理与ICU临 床应用
内容提要
➢ 血浆置换的原理及临床实施
➢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及并发症
➢ 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 Severe sepsis / septic shock ➢ Hepatic failure ➢ MODS ➢ MG
血浆置换
❖ 将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 ❖再将余下的血液有形成分加入新鲜血浆回
➢实际血浆置换量
➢应置换固有血浆量的65%~70%; ➢循环次数越多, 交换效率越低
血浆置换量效时间函数
4000
3500
置换血浆总量
3000
y = V ×x
2500
2000
1500
1000
实际置换血浆量
500
0 210 420 630 840 1500 1620 1740 8160 9180 10200
并发症及处理(二)
➢代谢性碱中毒 补充盐酸精胺酸,监测血气,目标宁酸
勿碱 ➢过敏/发热反应
给予抗过敏药物及解热对症处理,可 给予适当多补充Ca,有利于减少过敏反应 的发生
并发症及处理(三)
➢心律失常 维持合适的容量状态,维持电解质的
稳定 ➢低血钙
补充钙离子,推荐CaCl2,800~ 1000ml血浆补充5%CaCloup
Before PE
10.1
After PE
5.1a
•
TNF- a IL-6 IL-8 (pg/ml) (pg/ml)
30.5 40.6
77.5 30.4 100.9a 32.6a
66.3
36.2 60.2
55.2a 38.4 29.9a
a p < 0.05.
Ther Apher, Vol. 5, No. 6, 2001
并发症及处理(四)
➢ 高血容量/心功能不全 输注胶体时速度要慢,如果是输注20%白蛋
白引起可该5%的白蛋白输注
➢ 感染:乙肝、丙肝、HIV 临床上使用正规途径来源的血制品,加强对
人民的宣教
内容提要
➢ 血浆置换的原理血浆置换临床实施
➢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及并发症
➢ 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 Hepatic failure ➢ Severe sepsis / septic shock ➢ MODS ➢ MG
PE-Acute Hepatic Failure
Akit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kita, Japan
Prospective, randomised,clinical trial
PE
13 patients 58.8 ± 14.3 years
PE+CHDF 3 patients 67.6 ± 8.8 years
内容提要
➢ 血浆置换的原理血浆置换临床实施
➢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及并发症
➢ 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 Hepatic failure ➢ Severe sepsis / septic shock ➢ MODS ➢ MG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病理生理)
➢清除炎症介质 ➢清除内毒素 ➢补充中和抗体 ➢稀释毒素
➢ 预计存活率为20% ➢ Plasma exchange was
performed until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as reversed
82%存活
Crit Care Med 2003; 31:1730 –1736)
输体内 ❖以达到清除毒性物质的目的
血浆置换技术的进展
➢1914 Abel 首创
➢60年代出现间断性血细胞分离器
➢70年代出现膜式分离器
血液净化清除物质分子量范围
不同血液净化手段清除物质各有侧重
清 血液透析
膜孔径0.04~0.05 m , MW<1 500D
除 血液滤过
膜孔径0.10 m, MW5 000D
T-Bil
16 14 12 10
8 6 4 2 0
PE
T-Bil-B T-bil-A
PE+CHDF
Ther Apher, Vol. 5, No. 6, 2001
PE-sepsis and septic
16例肝衰竭 血浆内毒素 TNF IL-1 IL-6
PE 后血浆内毒素减少 PE 后血清TNF IL-1 IL-6降低
细胞成分
废弃液
置换液
分离弃掉含毒素血浆, 补充正常血浆
动脉血路 静脉血路
新鲜冰冻血浆 超滤分离出血浆
置换液
➢新鲜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 ➢新鲜冰冻血浆+羟乙基淀粉
血浆置换的量-效关系
➢血浆置换量
➢根据体重计算全身血量 ➢根据红细胞压积计算血浆量(L) ➢=Wtkg÷13×(100%-Hct)
血浆置换适应症(常见疾病)
➢全身性感染或感染性休克 ➢肝功能衰竭 ➢风湿免疫病 ➢药物中毒 ➢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 ➢格林-巴利综合症
并发症及处理(一)
➢出血 给予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及Ca离子,减
少肝素抗凝的剂量 ➢低血容量/低血压
引血时流速要慢,如果患者的循环不 稳定,可先给予液体输注维持相对稳定后 在引血
PE 5 ~6 h. 3200 ~4000 ml
T-Bil ,TNF- a ,IL-6 ,IL-8
Ther Apher, Vol. 5, No. 6, 2001
PE-Acute Hepatic Failure
T-Bil
(pg/ml)
(mg/dl)
PE group
Before PE
15.3
After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