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内容八:网络架构(1)

合集下载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在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理论和技术,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探讨:网络架构、数据传输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以及新兴技术。

1. 网络架构高级计算机网络的架构设计是提高网络性能的关键。

现代网络架构通常采用分层设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例如,网络层负责路由和数据包的传输,而传输层则负责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2.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功能之一。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数据传输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多路径传输:通过同时使用多条路径来传输数据,以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 QoS(Quality of Service):确保网络资源的优先分配给关键应用,以保证服务质量。

- 拥塞控制:通过动态调整数据传输速率来避免网络拥塞。

3.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网络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加密技术:使用加密算法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防火墙:监控和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防止未授权访问。

- 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控网络活动,检测并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

4. 网络管理有效的网络管理对于维护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包括:- 网络监控:实时监控网络状态,包括流量、性能和设备状态。

- 配置管理:自动化网络设备的配置和更新过程。

- 故障管理:快速识别和解决网络故障。

5. 新兴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技术正在改变计算机网络的面貌:- 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将网络控制层与数据转发层分离,实现网络的集中管理和灵活配置。

-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网络功能部署在通用硬件上,提高资源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常见考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常见考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常见考点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是评估一个人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考试。

无论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还是计算机网络爱好者,都可以通过参加这个考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常见的考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考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拓扑结构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

二、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协议的功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协议进行通信。

三、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如DDoS攻击、SQL注入攻击等,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此外,还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四、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网络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设备的功能、特点以及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网络搭建和管理。

五、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网络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对网络进行配置、监控和故障排除。

六、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移动通信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方法。

七、云计算云计算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应用场景,能够理解云计算的优势和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综合知识点及考试重点

计算机网络综合知识点及考试重点

计算机网络综合知识点及考试重点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允许人们分享信息和资源。

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和考试中,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和重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提供一个综合的知识点概述,帮助你更好地准备学习和考试。

一、网络的基础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2. 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的规模和物理结构,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

3. 网络的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4. 网络的传输介质网络的传输介质可以是有线(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或无线(如无线局域网)。

5. OSI参考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二、数据通信与网络互联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包括数据的发送、接收和处理。

2. 信道和传输介质信道是指数据传输的路径,传输介质是信道的物理媒体,如光纤、电缆等。

3. 数字传输技术数字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过程。

4. 网络协议与数据包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约定的通信规则,数据包是网络传输的基本单位。

5. IP地址与子网划分IP地址是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地址,子网划分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IP地址资源。

三、局域网与广域网1. 局域网的特点与技术局域网是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网络,常用的局域网技术有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

2. 广域网的特点与技术广域网覆盖更大的地理范围,常用的广域网技术有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异步传输模式(ATM)等。

3. 路由器与交换机路由器和交换机是网络中常用的设备,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交换机用于在局域网内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多套)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多套)

计算机网络一、选择题(每题1分)1、Internet的前身是 CA、IntranetB、EthernetC、ARPAnetD、Cernet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BA、X.25B、TCP/IPC、ICMPD、UDP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D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4、在TCP/IP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经常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下面关于客户和服务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CA、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B、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C、服务器是服务请求方,客户是服务提供方D、一个客户程序可与多个服务器进行通信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 1Gbit/s等于AA、1×103Mbit/sB、1×103kbit/sC、1×106Mbit/sD、1×109kbit/s6、在同一信道上同一时刻,可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C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三种均不是7、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a:(-1 —1 —1 +1 +1 -1 +1 +1)b:(-1 —1 +1 —1 +1 +1 +1 —1)c:(-1 +1 —1 +1 +1 +1 —1 —1) d:(-1 +1 —1 -1 -1 -1 +1 -1)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 +1 —3 +1 —1 —3 +1 +1),则A 发送1A、a和dB、aC、b和cD、c8、局域网标准化工作是由B 来制定的A、OSIB、IEEEC、ITU-TD、CCITT9、计算机内的传输是A 传输,而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是传输A、并行,串行B、串行,并行C、并行,并行D、串行,串行10、C 代表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快速以太网A、10base5B、10base2C、100base-TD、10base—F11、局域网体系结构中B 被划分成MAC和LLC两个子层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12、下面关于网络互连设备叙述错误的是CA、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转发器和集线器B、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网桥C、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网络层D、路由器用来互连不同的网络,是网络层设备13、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若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it/s以太网集线器上,则每个站能得到的带宽为 A ;若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it/s以太网交换机上,则每个站得到的带宽为A、10个站共享10Mbit/s,每个站独占10Mbit/s B、10个站共享10Mbit/s,10个站共享10Mbit/s C、每个站独占10Mbit/s,每个站独占10Mbit/s D、每个站独占10Mbit/s,10个站共享10Mbit/s14、下面关于虚拟局域网VLAN的叙述错误的是D A、VLAN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B、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VLAN C、每一个VLAN的工作站可处在不同的局域网中D、虚拟局域网是一种新型局域网15、关于无线局域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无线局域网可分为两大类,即有固定基础设施的和无固定基础设施的B、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又叫做自组网络C、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的MAC层不能使用CSMA/CD协议,而是使用CSMA/CA协议D、移动自组网络和移动IP相同16、分组的概念是在C 层用到的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17、帧中继网是一种AA、广域网B、局域网C、ATM网D、以太网18、异步传递模式ATM采用称为信元的A 分组,并使用信道传输A、定长,光纤B、定长,双绞线C、变长,双绞线D、变长,光纤19、下面关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叙述错误的是DA、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B、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C、IP地址不能直接用来进行通信,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必须使用硬件地址D、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20、关于互联网中IP地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中的网络号必须是一样的B、用网桥互连的网段仍然是一个局域网,只能有一个网络号C、路由器总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D、当两个路由器直接相连时,在连线两端的接口处,必须指明IP地址21、关于因特网中路由器和广域网中结点交换机叙述错误的是CA、路由器用来互连不同的网络,结点交换机只是在一个特定的网络中工作B、路由器专门用来转发分组,结点交换机还可以连接上许多主机C、路由器和结点交换机都使用统一的IP协议D、路由器根据目的网络地址找出下一跳(即下一个路由器),而结点交换机则根据目的站所接入的交换机号找出下一跳(即下一个结点交换机)22、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的数据单位分别为 AA、比特、帧、分组B、比特、分组、帧C、帧、分组、比特D、分组、比特、帧23、关于无分类编址CID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B、CIDR将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C、网络前缀越短,其地址块所包含的地址数就越少D、使用CIDR,查找路由表时可能会得到多个匹配结果,应当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因为网络前缀越长,路由就越具体24、下面关于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叙述错误的是AA、因特网采用静态的、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B、RIP是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RIP选择一个到目的网络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最短路由)C、OSPF最主要特征是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全网的拓扑结构图)D、BGP—4采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BGP所交换的网络可达性信息是要到达某个网络所要经过的自治系统序列25、在TCP中,连接的建立采用C 握手的方法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26、下列协议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CA、IP、TCP、和UDPB、ARP、IP和UDPC、FTP、SMTP和TELNETD、ICMP、RARP和ARP27、检查网络连通性的应用程序是AA、PINGB、ARPC、NFSD、DNS28、下面协议中用于WWW传输控制的是CA、URLB、SMTPC、HTTPD、HTML29、在Internet域名体系中,域的下面可以划分子域,各级域名用圆点分开,按照 DA、从左到右越来越小的方式分4层排列B、从左到右越来越小的方式分多层排列C、从右到左越来越小的方式分4层排列D、从右到左越来越小的方式分多层排列30、在公钥密码体制中,不公开的是BA、公钥B、私钥C、公钥和加密算法D、私钥和加密算法31、A通过计算机网络给B发送消息,说其同意签订合同随后A反悔,不承认发过该消息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计算机网络中应采用 D 技术A、消息认证B、数据加密C、防火墙D、数字签名32、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C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33、在TCP/IP协议族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BA、网络接口层B、网际层C、传输层D、应用层34、Internet服务提供者的英文简写是DA、DSSB、NIIC、IISD、ISP35、CSMA/CD总线网适用的标准AA. IEEE802。

软考系统架构师每章知识点总结

软考系统架构师每章知识点总结

软考系统架构师每章知识点总结嘿呀!软考系统架构师的知识可真是又多又复杂呢!下面就来给大家好好总结一下每章的知识点哇!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哎呀呀!这一章可得好好掌握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的相关内容呀!像是各种处理器、存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等。

哇!还有指令系统和流水线技术呢,这可都是重点中的重点!你说是不是?知道不同类型的指令和流水线的工作原理吗?第二章操作系统知识嘿!这一章要搞清楚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呀!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一个都不能少呢!哎呀呀,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死锁问题,可难倒了不少人呢!还有虚拟存储技术,你搞明白了吗?第三章数据库系统哇哦!数据库设计、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都是这一章的重点呀!怎么进行规范化设计?关系代数和SQL 语言又该怎么运用?哎呀,想想就觉得不简单!第四章中间件技术嘿呀!中间件的分类和应用场景可得搞清楚。

像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等等,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作用呢!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选择哪种中间件吗?第五章应用系统集成哎呀呀!这一章要了解系统集成的概念、方法和技术。

企业应用集成、Web 服务集成,这里面的门道可多啦!第六章软件架构设计哇!软件架构风格、架构评估、软件产品线,这些都是重点中的重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架构风格?怎么进行有效的架构评估?第七章设计模式嘿!设计模式的分类和应用可不能马虎。

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行为型模式,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用处呢!第八章软件测试哎呀呀!测试的方法、策略、用例设计,都要掌握得牢牢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一个都不能落下呀!第九章项目管理哇哦!项目计划、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这都是项目经理要操心的事儿!怎么制定合理的计划?如何控制成本和风险?第十章安全技术嘿呀!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每一个方面都至关重要!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你都了解吗?哎呀呀,软考系统架构师的知识点真是太多太复杂啦!不过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多多总结,一定能够掌握的呀!加油哇!。

高级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高级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高级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基本的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X.25网络和帧中继。

2. 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及其分层接口服务与协议的关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3. 掌握: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构成;OSI模型和协议的缺点。

3第二章物理层1. 了解:窄带ISDN;宽带ISDN和ATM;蜂窝无线通信;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

2. 理解:数字信号的fourier分析理论;信道的传输速率。

3. 掌握:Nyquist原理和Shannon定理;信号的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方法。

3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了解: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成帧过程,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2. 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和校正;检错码和纠错码的概念;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及其有限状态机模型。

3. 掌握:循环冗余码(CRC)的基本原理,一位的滑动窗口协议、退后n帧的滑动窗口协议、选择性重传的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C语言描述。

第四章介质访问子层1. 了解: 局域网和城域网中信道的动态分配问题;无限局域网协议;数字蜂窝无线电;局域网和广域网的IEEE 802.3(以太网)标准;802.4(令牌总线)标准;802.5(令牌环)标准。

2. 理解:局域网和城域网中信道的静态分配策略,从一个802局域网到另一个802局域网的透明网桥设计和源路由网桥设计思想。

3. 掌握:多路访问信道的ALOHA协议和CSMA/CD协议;无线局域网的CDMA信道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网络层1. 了解: 网络层为传输层提供的服务;网络层内部的基本工作原理。

2. 理解:网络层软件的路由选择算法的基本功能和最优化原则;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因特网控制协议;ICMP、ARP、OSPF协议的基本内容;AIM网络中的网络层。

3. 掌握:最短路径路由选择算法;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算法;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多点播送选择算法;通信量控制的漏桶算法和令牌桶算法;因特网上网络层的子网划分和IP协议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网络体系结构(一).doc

计算机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网络体系结构(一).doc

网络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网络体系结构(-)单项选择题1>在进行域名解析过程屮,由________ 获取的解析结果耗时最短。

A・主域名服务器 B.辅域名服务器C.缓存域名服务器D.转发域名服务器TCP是互联网中的传输层协议,使用2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

这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可以防止3。

2、 A・ 1 B・ 2 C. 3 D. 43、A.出现半连接B・无法连接 C.产生错误的连接D.连接失效4、下面的地址中,属于木地冋路地址的是 _______ oA. 10.10.10.1 B・ 255.255.255・0 C・ 127.0.0.1 D・ 192.0.0.15、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_________ oA. 1 — 255B. 256〜1023C. 1 — 1023D. 1024〜655356、以下地址屮属于D类地址的是 ______ 。

A・ 224 ・116.213 ・0 B. 110・105.207 ・0C・ 10.105.205.0 D・ 192.168・0・77、IEEE 802局域网中的地址分为两级,其中LLC地址是__________ 。

A.应用层地址B.上层协议实体的地址C.主机的地址D.网卡的地址8、Telnet采用客户端朋艮务器工作方式,釆用 _________ 格式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数据传输。

A・ NTL B. NVT C・ base —64 D・ RFC 8229、设工P地址为18.250.31.14,子网掩码为255.240.0.0,则子网地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A. 18.0.0.14B. 18.31.0.14C. 18.240.0.0D. 18.9.0.14某公司网络的地址是202・100・192 • 0/20,要把该网络分成16个了网,则对应的了网掩码应该是一10 ,每个子网可分配的主机地址数是11 °10x A・ 255.255・240・0 B. 255.255.224.0C. 255.255.254.0 D・ 255.255.255・011> A・ 30 B・ 62 C・ 254 D. 51012、不使用面向连接传输服务的应用层协议是_______ oA・ SMTP B. FTP C・ HTTP D・ SNMP13、分配给某校园网的地址块是202.105.192.0/18,该校园网包含______________ 个C类网络。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1.网络基础知识-IP地址(IPv4和IPv6)-子网掩码和网络地址-网关和路由-域名系统(DNS)-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环形、星形等)-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网络拓展设备,如交换机、中继器、路由器等2.网络设备和技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网络带宽管理和负载均衡-VPN(虚拟私人网络)的配置和管理-WLAN(无线局域网)和Wi-Fi技术3.网络安全-防火墙和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虚拟专用网(VPN)的安全性-数据加密和认证(如SSL和TLS协议)-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应急响应4.互联网和云计算-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使用场景-虚拟化技术和云平台的配置和管理-云存储和云备份技术-高可用性和容灾技术5.网络协议和服务-TCP/IP协议和IPv6协议-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网络服务和应用,如HTTP、FTP、SMTP等-网络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6.网络维护和管理-网络规划和设计-IP地址分配和管理-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网络故障排除和维修-网络性能调优和优化7.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策略-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网络攻击和黑客技术-防御网络攻击和入侵的方法和工具8.无线网络和移动应用-无线网络标准和技术,如Wi-Fi、3G/4G等-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移动应用的开发和部署-移动设备管理和远程访问控制-移动应用测试和性能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原则
1.生存能力(survivability),
• 当网络(链路或路由器)发生错误时,只要网络没有断开,则需 保证端节点通信,任何错误(除了网络断开)对端节点都是透 明的。 • 只在端节点维持传输状态,此举避免了处理路由器错误时 的状态不一致和状态恢复问题。 • 互联网:无状态网络层结构,即在网络层没有session或 call的概念。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原则
• 互联网设计原则 互联网设计原则(按重要性排序):
0.连接已有的网络,如ARPANET, ARPA packet radio, packet
satellite network;
1.生存能力(健壮性),当网络或路由器发生错误时仍可保 证通信服务; 2.支持多种类型服务; 3.能够连接多种类型的网络; 4.允许分布式管理; 5.允许客户端接入的低代价; 6.使代价有效 7.资源问责制(resourse accountabilily)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
• 电话网 电话网:哑终端,网络智能
brain (smart) brick (dumb) lock (you can’t get in)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
• 互联网 互联网:网络简单,终端复杂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
• 互联网端到端观点 互联网端到端观点(end-end augment):
– 把功能放在低层与放在高层相比,可能是多余 的或没有价值的; – 有时,通信系统(低层)提供的不完整版本的功 能可以使性能增强。 (个人理解:将高层中公共的功能部分提取出来 放在低层,有时可以使性能增强) – 以上两点导致了与电话网络中“哑终端,智能 网络”完全相反的设计原理。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端到端观点
• 分析
(2)是否有放在应用层实现的理由?
– 流量控制:应用层知道什么时候、如何将数据在拥塞 时放弃。 – 拥塞控制:应用层可以做TCP友好拥塞控制(TCPfriendly cc)。
(3)为什么不放在链路层?
– 放到链路层意味着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必须使用流量拥 塞控制,但不是所有应用程序都需要; – 链路层中的流量、拥塞信息来自端系统,每一条连接 都需要对其状态信息进行控制,链路层层次太低,无 法区分和控制,因此不合适。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端到端观点
• 分析 1.网络层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服务:尽力而为 的分组传输服务。 2.网络边缘的传输层(TCP)提供了端到端的错 误控制(虽然很多应用程序可以提供自己的 错误控制,但该功能被很多应用程序使用, 将其放到传输层可以提高性能)。 3.所有其他功能:应用层功能,网络服务 DNS,都在应用层上实现。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总结
• 总结:互联网构架 总结:
– 分组交换数据报网络 – IP是粘合剂,网络层 覆盖其上 – IP沙漏结构,所有客 户端和路由器都运行 IP – 无状态网络构架:在 网络内部没有每流状 态
TCP UDP
IP Satellite Ethernet ATM
IP 沙漏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总结
8.2互联网设计原则的重新思考
• 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1.非信任环境的操作
– 端节点可能是恶意的 – 如果端节点不可信任,仍希望网络是可以信任的,因此 需在网络核心加入新的机制
2.应用对网络数据传输有更高要求
– 点到点尽力而为服务不再满足需要 – 网络中新的服务模型(intserv,diffserv) – 新的应用层服务架构建立在网络核心上(如CDN,P2P)
• 可靠文件传输的例子 可靠文件传输的例子:
Host A Appl. OS OK
checksum
Host B Appl. OS
– 方案一:每一步都进行可靠性检验,最后进行 总的错误检验。 – 方案二:不保证每一步的可靠性,只在端系统 中进行总的错误检验和重传。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
• 两个方案讨论 两个方案讨论: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原则
2.支持多种类型服务
• 增加UDP服务以更好的支持其他应用程序,如实时应用程 序。否则,就没有将TCP与IP区分开的必要了。 • 数据报抽象:将上层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服务抽象出来在低 层实现,那些TCP和UDP服务可以在这些基本服务基础上 建立。在IP数据报的格式定义中,也考虑到了不同的服务, 例如TOS字段。
• 总结:最低限度方法 总结:
– 傻网络:网络提供最低限度功能来支持连接(1) 寻址(2)转发(3)路由。 – 智能端系统:传输层及应用层实现更多的专业 功能(1)流量控制(2)拥塞控制(3)错误检验 – 优点: (1)可以接受非均匀技术(连接以太网,调制解调 器,无线网络,卫星网络) (2)支持不同的应用程序(telnet, ftp, Web, X windows) (3)分散网络管理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
• 两个方案讨论 两个方案讨论:
3.有没有在低层实现可靠性检验的原因?
• 有,更容易在中间每一跳检查和恢复错误,错误恢 复和局部重传花费时间更少。
• 权衡(trade-offs) 权衡
– 应用层有更多服务所需要的数据和语义信息, 而低层则有更多关于数据传输的约束信息(如分 组的长度信息等)。 – 这些trade-offs是分层的直接结果。
1.信任:区别哪些是可以信任的,哪些是不可信任的。 入口过滤,互联网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as in ATM)。 2.改变端节点:抗攻击,主机/路由器实现内容过滤, 分布式应用程序高质量的发送内容。 3.网络核心增加功能:过滤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 NAT,主动网络。 下面就网络核心的增加功能进行分析:
4.其他原则(1)
– 允许分布式管理:管理自治。IP互联网络:(1)每个网 络被不同的机构管理(2)不同网络间只在边界处交流信 息(3)这个模型使得路由复杂化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原则
4.其他原则(2)
– 代价有效:无效代价的根源有(1)分组头部的开销(2)分 组重传(3)路由。但是最优性能并不是互联网设计的最 高优先级。 – 客户端接入的低代价:这一点并不强,互联网的智能 化和复杂性在客户端,因此将主机连接到网络上比电 话网络代价要大。而且一个有着不好实现或有恶意的 客户端接入网络对网络有害。
1.方案一是否合理?
• 不合理,这种方案依赖于所有元件的正确行为,如 果网络中有一个元件失效或发生错误,就不能保证 可靠性传输。
2.只保证低层的可靠性通信是否足够?
• 不够,如果端系统硬盘错误,仍不能保证可靠性, 因此,仍需要进行最终的正确性检验。
– 综上两个问题,得结论:可以在应用层实现完 整的可靠性检验功能,不需要保证低层的可靠 性。既然仍需要进行总的可靠性检验,不如放 弃低层的可靠性工作,还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原则
3.能够连接多种类型的物理网络
• 非常成功:原因是最低限度服务仅要求网络按照一个合理 的成功的可能性传递分组 • 并不要求可靠性和按次序传递 • IP over everything: 从IP互联网层面上看,都是IP网络, 将各个物理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抽象出来进行互联 – ARPANET, X.25, DARPA satellite network – ATM, SONET, WDM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端到端观点
• 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
– 端到端原则强调:
• 功能放置问题 • 功能正确性,完整性 • 整个可以实现一个功能,不要放到低层去做, 应用程序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 把功能放到低层只在(1)可以提高性能(2)不会影响其 他应用程序 的情况下可以;
8.2互联网设计原则的重新思考
1.防火墙 • 分组过滤防火墙
– 内网通过路由器防火墙与互联网连接 – 路由器一个分组一个分组的过滤,将分组转发还是丢弃 基于以下标准:(1)源和目的IP地址(2)UDP/TCP源和目 的端口号(3)ICMP消息类型(4)TCP的SYN和ACK位 – 例1:阻塞所有进出数据报中,IP协议里field=17以及源 或目的端口号为23的数据报。 结果:所有进出UDP流及telnet连接都被阻塞。 – 例2:阻塞所有ACK=0的TCP报文段。 结果:阻塞所有外部网络向内部网络发起的TCP连接, 但允许内网向外网的TCP连接。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端到端观点
• 端到端观点描述 端到端观点描述:
1.一种描述:只有在端系统的应用层的知识和帮助下,一 个功能才能被完整和正确的实现。 2.另一种描述(更加准确):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只有在功 能被完整和正确的实现时才会考虑这些功能,只有部 分实现是没有意义的。 3.供选择的描述:如果应用层可以正确的实现一个功能, 只有在可以提高性能的情况下可以将该功能放到低层 实现。 4.总结:如果在底层不能够完整地实现一种功能,把它放 到高层去做;但是都放在应用层实现也有问题,将应 用层比较公共的服务抽出来,放在传输层,在端系统 做这个事情比较合适。
第八部分:网络架构
• 提纲 提纲:
– 互联网设计原则 – 互联网设计原则的重新思考 – 分组交换和线路交换实际运行效果的比较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
• 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
– 如何把复杂的系统功能分解为协议层? – 哪些功能应该被放在网络的什么地方(边缘or核 心),放在哪一个协议层(protocol layer)? – 一个功能可以被放置在多个协议层上么? 分别在互联网和电话网的背景下 回答这些问题
8.2互联网设计原则的重新思考
• 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3.ISP服务的区分化:ISP在网络核心做的更多是有 竞争力的优势 4.第三方的干预 5.非专业用户的增多
所有的这五个变化都激发了端到端设计原则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