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中药腹部外敷治疗盆腔脓肿临床观察护理
中药灌肠外敷治疗与护理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共 治 疗 观察 6 0例 , 为 本 院妇 科 门 诊 患 者 , 机 分 为 两 组 。 均 随
治疗组 3 O例 , 年龄 2 5 0— 1岁 , 平均 3 . ; 2 3岁 病程 6 2天 一l , 6年 平均 1. 12年 。对照组 3 O例 , 年龄 2 一 15岁 , l 5. 平均 3 . 2 8岁 ; 病 程5 5天 一1 , 5年 平均 1 . 0 8年。两组在 年龄 、 病程 、 情等 比较 病
无 明显 差 异 ( P>00 ) 具 有 可 比性 。 .5 , 12 诊 断标 准 j .
慢性 盆腔炎疗程长 , 反复 , 易 病人 往往 产生 悲观 心理 , 向 应 患者 讲解 有关慢性盆腔炎的知识 , 告之患者需 要 2—3个疗 程治 疗、 症状方能缓解 , 鼓励 患者 要持 之 以恒 , 助病人 树立 战胜 疾 帮 病 的信心 。同时 , 护理 人员要 注意 了解病 人 的心理 状况 和性格
外 敷 方 组 成 : 香 2 g 没 药 2 g透 骨 草 2 g 红 花 1 g艾 叶 乳 0, 0, 0, 5,
将热敷 的中药装入纱 布袋后 , 放人蒸 锅 内蒸 3 m n 取 出后 0 i, 用毛 巾包好 , 于小 腹处 , 敷 以不 烫伤 皮肤 为 宜 , 至 热气 散尽 。 直 每次治疗后及时用温水清洗皮肤 , 以减少皮 肤刺激 , 如有皮疹 或 感 觉皮肤瘙痒者 , 应停止治 疗 , 症状会 自然消失 。
3 4 灌 肠 护理 .
.
( ) 检查证实 由于子宫 内膜异位 症 、 腔 静脉瘀 血症 , 1经 盆 结 核 性 腹 膜 炎 等 其 他 疾 病 引 起 相 关 症 状 者 : 2 妊 娠 或 哺 乳 期 患 () 者 ;3 合并 心 血 管 、 肾和 造 血 系统 严 重 的原 发 性 疾 病 。 ( ) () 肝 4 未
中药外敷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中药外敷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陈 君 (浙江余姚市黄家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5460)慢性盆腔炎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部分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
慢性盆腔炎起病缓慢,病情反复顽固不愈。
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作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及分组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6例和单纯西药组40例。
中西医结合组年龄23~52岁,平均(33.5±4.7)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10.8个月;已婚41例(89.1%),未婚5例(10.9%);子宫内膜炎22例(47.8%),输卵管卵巢炎9例(19.6%),支原体、衣原体感染6例(13.0%),输卵管卵巢囊肿6例(13.0%),盆腔肿块2例(4.3%),盆腔结缔组织炎l例(2.2%)。
单纯西药组一般资料与中西医结合组水平接近。
1.2 治疗方法 单纯西药组给予左氧氟沙星5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0.4%替硝唑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d。
如有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则加用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d。
用药7d复查血常规及B超,如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体温正常,腹部症状明显好转,可以停用抗生素,反之则继续用抗生素至7~14d。
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药组基础上加中药外敷及保留灌肠治疗。
中药外敷处方:枳壳15g,甲珠10g,王不留行15g,大黄15g,桃仁10g,三棱15g,香附10g,莪术15g,苡仁20g,败酱草15g,红藤15g,路路通10g,艾叶15g,木通15g,玄胡10g,红花10g,乳香15g,丹参15g,没药15g,佛手15g等。
每日1剂,热敷下腹部60min,连用7~15d。
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每日2次,连用7~15d。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腹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腹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魏超容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06(015)002
【摘要】目的:探讨内服慢性盆腔炎颗粒、外敷紫草油纱治疗慢性盆腔炎腹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单纯慢性盆腔炎颗粒口服治疗;治疗组63例采用慢性盆腔炎颗粒口服加紫草油纱外敷下腹部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有效率对照组为87.72%,治疗组为95.24%,P<0.05;治疗腹痛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9.47%,治疗组为96.83%,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颗粒口服加紫草油纱外敷下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腹痛效果明显,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魏超容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妇科,广东,佛山,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3
【相关文献】
1.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67例疗效观察 [J], 卢英翔
2.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腹痛的疗效观察 [J], 孟焱
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J], 刘素哲
4.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疗效观察 [J], 袁洋;陈光明;李乃庚;徐玲;秦玉
5.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J], 刘月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封包(双柏散)敷下腹部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可 比性 。 1 . 2 治 疗 方 法 2组 患 者 住 院 治 疗 期 间 均 接 受 相 同 的 护 理 干 预 措 施, 其 中 对 照 组 采 用 静 脉 滴 注 或 口 东乐昌 5 1 2 2 0 0
盆腔 炎是指 女性 盆 腔生 殖 器 官 、 子 宫 周 围结缔 组
h ; 以 金 铃 四 逆 失 笑 散 或 少 腹 逐 瘀 汤 加 减 作 为 内 服 汤
织及腹 膜 发生 的炎症 , 临床 上较 为 常见 的是 慢性 盆 腔
炎, 多因 盆 腔 炎 急 性 期 治 疗 失 败 或 效 果 不 佳 进 展 所 致 。盆腔 炎具 有 病 程 时 间长 、 病 情 极 为顽 固 等 特 点 ,
剂 进行 治疗 , 每日1 剂, 分 2 次 服用 。2组 患 者均 持续
治疗 7 d后 观 察疗 效 , 并 于 出 院后 2个 月 进 行 随访 复
盆腔 炎 的临床效 果 , 现将试 验结果 报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总例数 ] ×1 0 0 。
1 . 4 统 计 学 处 理
采用 S P S S 1 9 . 0统计软 件进 行数据 分 析 , 用 ±S 表示 , 计 量 资料 采用 t 检验, 计数 资料 采 用 检验 , 以 P<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学 意 义 。
年, 平均 病 程 ( 3 . 2 ±1 . 5 ) 年; 有 生育 史 3 8例 , 未生 育
1 8例 ; 慢性 盆腔 炎 4 2例 , 急 性 盆 腔 炎 5例 , 子 宫 附 件
对照 组 2 8例 中 , 显 效 8例 , 有效 1 0例 , 无效 1 O
腹腔镜联合中西药治疗盆腔脓肿21例临床体会

1 8 7
腹腔镜联合 中西药治疗盆腔脓肿 2 1 例 临床体 会
郭修权 胡 云 ( 遵 义医 学 院 第 五 附 属( 珠 海 ) 医 院 珠 海 5 1 9 1 0 0 )
摘要: 目的 : 通过 对 2 1 例 盆腔 脓 肿 腹 腔 镜 联 合 中西 药 治 疗 的 临床 分 析 , 探 讨此 种 方 法 的优 点 。 方法 : 回顾 2 0 1 3年 1 2月 2 0 1 4年 1 2
2 1 例患者均在术后 d 8 无症状 出院 , 术后 随访 3月 , 双输卵管切 除术 1 2例和双附件切除术 4 例, 均无复发 , 盆腔引流术 5例 , 其 中1 例 已绝经者行盆腔引流术 ( 占4 . 7 6 %)复发合并慢性盆腔
重, 8 例 隐痛 , 伴有发热 1 9 例, 2 例未发热 , 妇科检查均有下 腹部
规格 必须进行适 当的选 择 , 通常 2 0 G A较合适 , 如果规格 过大 , 容 易导致患者 出现组织损伤 ; 过小会提高留置时的难度 , 而且容 易脱 出,因此对 留置针的固定是这种麻醉方式的不足之处 。此 外, 在进行第二次给药 时 , 必须在 回抽 的同时给药 , 否则将会 导
【 3 】 孟雅静 , 李新圣 , 苗春波 , 等. 留置套管针连 续臂 丛神 经阻滞用 于断指再植 术『 J 】 . 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 , 2 0 1 3 , 3 6 ( 3 6 ) : 5 4 9 6 . f 4 ] 招 一章. 臂 丛神 经联合 阻滞与单纯肌 间沟 阻滞在 手部断指再 植手术 中的效果对比[ J ] . 现代诊 断与治疗 , 2 0 1 4 , 7 : 1 4 4 5 — 1 4 4 7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腹痛的疗效观察

作 者简介 : 孟焱( 1 9 6 8 一), 女, 主治医 师。从 事妇 产科 临床 工作 。 研 究方 向 : 中医药 治疗慢性 盆腔痛及 中西 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症 。
[ 2 ] 李一 , 探 讨: 1 0 0例 病例对 照研 究 [ J ] . 中华乳 腺病 杂志 ・电子版 ,
・ ● -◆ -● -◆ -◆ 一◆ 一◆ -● 一◆ -◆ -◆ -◆ -◆ -◆ 。◆ 。◆ 。◆ -+ -+ -◆ -◆ -◆ 一◆
外 治法 的交替应 用 于经 行乳 房胀 痛 , 使 乳 房气 血 运行 通 畅, 调节 了脏腑气血 , 从现 代 医学 的角 度其原 理可 能 为通 过反射调节 了相 关的神经系统 , 使原 来内分泌 的失调 和物 质代谢 紊乱得到调整平衡 , 达到治疗 目的 。通过临床 观察 表明, 观察组在治疗过 程 中, 疗效 随治 疗周期 延长 而呈 正 相关 , 并且与对照组 比较有较 大优势。对照组使用 曲马多 胶囊 主要是 通过作用于 中枢神 经系统 与疼痛 相关 的特 异
兴隆
0 6 7 3 0 0 )
【 关键词 】 慢 性病 ; 盆腔 炎性 疾病 ; 中药外敷 ; 紫草 ; 中医药疗法
【 中图分类号】 t l 3 6 ; R 7 1 1 . 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2 6 1 9 ( 2 0 1 3 ) 0 7 — 1 0 0 5 — 0 2
匦 虫医 2 0 1 3年 7月第 3 5卷第 7期
H e b e i J T C M, J u l y 2 0 1 3 , V o l 3 5 . N o . 7
中药封包外敷用于盆腔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封包外敷用于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上饶县中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封包(盆腔炎外敷包)外敷治疗,均治疗1周,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药封包外敷治疗盆腔炎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
【关键词】盆腔炎中药封包外敷疗效复发率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9-1289-02DOI:10.19435/j.1672-1721.2021.09.061盆腔炎为临床常见妇科炎症性疾病,分为慢性盆腔炎和急性盆腔炎,该病病程较长、病情顽固,常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往往不佳。
因此,探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盆腔炎属湿热瘀结型,需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治疗原则[1]。
本研究探讨了将中药封包外敷用于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上饶县中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60例,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随机分将其为2组各30例。
对照组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4.02±2.53)岁;病程1~8年,平均(4.26±1.54)年。
观察组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3.97±2.64)岁;病程2~8年,平均(5.06±1.48)年。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入选标准①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学》[2]中相关诊断标准,即:子宫压痛、附件压痛、宫颈举痛,存在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并有病原体存在。
腹腔镜诊治盆腔脓肿22例临床分析

的优点 , 值得临床推广 。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胰腺 疾病学组 . 中国急性胰 腺炎诊治 指南 ( 草案) J . [ ] 中华内科杂志 ,0 44 ( )2 6- 3 . 2 0 ,3 3 :3 2 8 2 D vn o A uea d crncpnrat [ ] Ida eit。 aepr M. ct n hoi a ceti J , ni JPdar t is n
内镜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不同于其他 胆胰疾病 的 内镜 操作要求 , 内镜下可见 胃十二指肠 黏膜充血 、 水肿 、 肠管 痉挛 , 难 以找到乳头等 ; 为了减少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实施 E C R P及 内 镜治疗的危险 性 , 我们认 为应 注意 以下 几个方 面 : 治 疗性 ① EC R P必须由技术 熟练 的内镜 医师操作 , 功率 应在 9 % 以 成 o
2 0 ,9 1 )8 1— 0 . 0 26 ( 0 :0 8 7
3 Col yeWJ, n a Pieu BC, r ak Tan s yPR,ta. auto fu eplie - e Evlain o n x an d a 1
c t d a u e rc re t a c a i s u i g e d s o i er ga e c oa u e a c t e u r n n e t sn n o c p c r t r d h ln- n p i f o g o a c e tg a h , p i ce dd n o ty a d e d s o i l a ip n r a o r p y s h n tr o O i ma mer n o c p c u t - f n r
维普资讯
微 创 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例中药腹部外敷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中药腹部外敷治疗盆腔脓肿临床使用方法及其护理观察。
方法:回顾2008 年5月~2010年5月我妇科病房采用中药腹部外敷治疗盆腔脓肿22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显示中药腹部外敷后48-72小时疼痛明显缓解,48-96小时后体温下降至正常,48-72小时后可以正常进食。
疗程结束后2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一例患者出现腹部皮疹经过局部治疗,停药2天后好转恢复治疗至疗程结束。
结论:提示采用中药腹部外敷治疗盆腔脓肿取得良好的疗效,积极正确操作,细致耐心的护理,安全可靠。
中药治疗“标、本”兼治,结合静脉点滴联合用药,提高疗效,同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病人的住院日,降低医疗的费用。
【关键词】中药外敷;盆腔脓肿;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34-02
急性盆腔炎发病率在妇科急腹症中已居首位[1],其导致的盆腔脓肿发病率也随之上升。
盆腔脓肿是腹腔急性炎症之后,在盆腔形成的脓液积聚或炎性包块。
盆腔脓肿在妇科临床上主要包括输卵管积脓、卵巢积脓、输卵管卵巢积脓以及急性盆腹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致的脓肿。
该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
西医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彻底治愈[3],容易再次急性复发。
我科采用中西结合,中药腹部外敷方法治疗盆腔脓肿取得良好的疗效,提高了病人
的治愈率。
通过对中药治疗过程中病人的护理及护理观察,有针对性的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护理支持,早期预防病人皮肤不适,杜绝在中药使用中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受到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2008年5月~2010 年5 月采用中药外敷联合西药静脉点滴治疗盆腔脓肿22 例,年龄28~50 岁,发病时间7-14天。
主要症状:发热(体温多大于38度)持续数日;下腹坠胀、坠痛感;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急腹症;阴道分泌物增多为脓性,行妇科b 超提示盆腔混合性包块。
直径3~5 cm 不等。
2 治疗方法及转归
2.1 基础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每日四次,严格按医嘱时间应用抗生素q12h或q8h静脉点滴,同时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血管,加强营养。
2.2 中药治疗
2.2.1 我科和中医科联合配制的外敷中药主要药物:如意金黄散、活血止痛散、青黛、血府逐瘀,其主要成分为当归、三七、冰片、大黄、白芷、青黛、红花、赤芍、川芎、柴胡、当归、地黄、甘草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合用既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又能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改善组织微循环, 改善组织营养, 促
使炎症感染过程终止,从而达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除热解毒,
凉血的功效
2.2.2 选择部位及使用方法。
部位:腹部上平脐,两侧至腋中线,下侧至耻骨联合上方。
病人处于平卧位,使用压舌板于腹部均匀涂抹药膏,后使用皮肤膜或保鲜膜将腹部涂药处包裹2-3圈贴好。
侧面及背部可用牙签扎数个小孔以利于透气。
每2-3天为一周期,3次为一疗程。
同时嘱病人休息,半卧体位便于炎症局限。
2.3 转归,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腹部皮疹1例(9.1%),经过局部治疗,停药2天后好转恢复治疗至疗程结束。
结果:痊愈5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9 %。
所有治愈的病人均随访,半年后复诊未见复发。
无效的2例治疗三个疗程后症状好转,长期随访工作尚在进行中。
3 护理
3.1 心理支持:因盆腔脓肿多起病急,病程较长,全身症状较重,故病人的全身心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病人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焦虑、紧张、忧愁、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
一旦受到消极的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担心治疗的效果。
对于这些病人,应当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相互促进。
例如:对于症状重、急的患者应当亲切安慰,及时妥当处理病症,及时取走便器就、清理呕吐物使病人环境清洁;每日静点的患者尽量安排技术娴熟的护士为病人操作,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减轻病人的焦虑和痛苦:对于食欲差的病人要注意营养的搭配,配菜讲究色、香、味组合。
还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沟通工作,让家属多抽出时间陪伴病人,增强病人的信心。
3.2 用药的护理:做好涂药前药物及皮肤的准备工作,注意皮肤的清洁;选择换药室或治疗室进行操作,注意保暖,并保护病人的隐私。
注意药物的粘稠度,过稠不易涂抹均匀,过稀容易药物外流降低药效;药物宜用药宜现用现配,并随时注意病人的主诉及皮肤的变化。
3.3 皮肤的护理:为避免过敏的发生,腹部敷药前应用清水清洁腹部皮肤,避免使用碱性强的洗涤用品。
对于毛发较重的患者,必要时给与腹部备皮,以减轻取下药物时牵拉腹部引起疼痛。
用药期间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随时观察病人皮肤温度、湿度的变化。
用药的病人需2-3d更换中药一次。
取下时护士要动作轻柔,可先用温水湿润皮肤,用软毛巾擦拭干净。
对于难清洁处可使用石蜡油涂擦,避免过度用力牵拉损伤皮肤。
3.4 皮疹的护理: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用药,避免皮疹的发生。
一旦出现皮疹应立即停止敷药,用温水彻底清洁腹部皮肤,动作轻柔、同时注意病人的保暖。
局部可涂抹氧化锌擦剂,每日3次。
告知病人不可用力抓挠皮肤,必要时使用脱敏药物口服。
如开瑞坦。
3.5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疾病好转的关键环节,是病人学会自我护理的关键。
因此护士要做好计划分层渐进进行。
首先为病人讲解
药物的药名、药理作用,及其安全性。
病人了解药物的气味、颜色、使病人放心。
其次向病人讲解使用中药治疗疾病的好处。
如:对病人损伤小、不用承担手术的风险、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可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等。
其三使用中药外敷治疗疾病,与西药静脉给药相结合,能充分发挥西药治标、中药治本的优势。
中西结合,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以清热解毒祛湿、行气活血排脓为宜,来发挥中药治疗独特的优势。
最后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
告知病人出院后做好自我防护,注意腹部皮肤的变化及清洁,注意个人的卫生,尤其经期、性生活时的卫生。
增加营养,加强锻炼。
4 小结
急性盆腔炎发病率在妇科急腹症中居首位[1]。
由于炎症致周围充血、水肿、粘连、解剖关系的改变,病人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如畏寒、高热、脉快并伴有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进而引起食欲下降,不能正常饮食等。
本病在治疗上手术比较困难,多发性脓肿等并发症[1]。
因此,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
而单纯西医治疗疗程长、效果欠佳[3]。
由于盆腔脓肿形成时脓肿壁的存在,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奏效[1]。
有人选择直肠穿刺或阴道穿刺抽吸,但有一定的副损伤,而且有些人已做过手术,不易被病人接受;也有人使用中药口服治疗,但这部分病人因为疾病导致食欲下降,口服中药难以
下咽影响疗效:也有人使用中药灌肠,但是由于患者本身已经出现腹泻腹痛明显症状,灌肠不能使药物保留时间长,腹痛不能耐受,
而被拒绝[3]。
我科针对病人的特点,采用中药腹部外敷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外敷药物合用既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又能促进组织血液循环, 改善组织营养, 促使炎症感染过程终止,从而达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除热解毒,凉血的功效。
同时蛋清的成分具有凝固血液、止血的作用。
而且腹部外敷药物直接从腹壁及腹部某些穴位经过经络吸收,使盆腔药物浓度相对较高,
渗透快,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目的。
本组病例显示,通过腹部中药外敷治疗盆腔脓肿取得良好的疗效,积极正确操作,细致耐心的观察及护理,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舸. 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脓肿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 ,3.41.(9)
[2] 谢翠红,姜建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脓肿[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10):52
[3] 姚志明,夏正芹,祁华林,王曙东.中药灌肠结合西药治疗盆腔脓肿临床观察. 吉林中医药,2006,11.第26卷第11期
[4] 陈颐,黄健玲.中药内外合治慢性慢性盆腔脓肿21例[j].中医研究,1001.6910.(2006)08-0036-03
[5] 曹大农.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思维[j].中医药学报,
2003 ,31(2):829
[6] 杨越.慢性盆腔炎的辨证与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04 ,31(1):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