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

合集下载

危机管理五大原则

危机管理五大原则

危机管理五大原则嘿,朋友们!咱们今儿来聊聊危机管理的五大原则。

这可重要着呢,就像咱们出门得带钥匙,睡觉得有枕头一样,在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时,这五大原则就是咱们的“护身符”。

先说这第一个原则——预防为主。

这就好比咱们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让疾病不容易找上门。

企业也好,个人也罢,平常就得未雨绸缪,把可能出现的危机提前想到,做好防范措施。

你想想,要是总等到病来了才想起吃药,那得多遭罪呀!比如,一个企业得定期检查设备,培训员工,完善制度,把可能引发危机的小火星早早扑灭。

个人呢,也得提前规划财务,提升自己的能力,免得失业了才慌了神。

接着是快速反应原则。

这就像救火,得赶在火势变大之前迅速行动。

一旦危机出现了,可别磨蹭,得麻溜地采取行动。

要是慢吞吞的,小火苗都能烧成大火海啦!比如某个产品出了问题,企业要是不赶紧召回处理,等负面消息满天飞,那可就惨喽。

再说说承担责任原则。

这就像是犯了错的孩子要勇敢承认,别找借口。

出了事儿,就得大大方方地承担责任,可别想着甩锅。

不然,公众可不买账,形象一旦毁了,再想挽回可就难啦!就像有的企业出了质量问题,还百般狡辩,最后只能是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然后是真诚沟通原则。

这就好比跟朋友交心,得实实在在,别藏着掖着。

面对危机,得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别忽悠人。

要是被发现说了谎,那可就没法挽回啦!比如说,企业得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解答大家的疑问,让大家心里有底。

最后是系统运作原则。

这就像一场交响乐,各个乐器得配合好,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处理危机得统筹全局,各个部门得协同作战,不能各自为政。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总之,危机管理这五大原则,咱们可得牢记在心。

只有这样,在面对各种风风雨雨时,咱们才能稳得住,打得赢!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简述危机管理的含义

简述危机管理的含义

简述危机管理的含义
危机管理是指在出现危机或突发事件时,通过合理的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危机,并保护组织的利益和声誉。

其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危机:通过分析潜在的危机因素和风险,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危机应对:在危机发生后,迅速识别、确认、定位危机,并
通过及时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3.组织危机团队: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负责组织和协调
危机管理工作,确保危机应对的有效性和效率。

4.危机沟通:及时、准确地向各方面,包括内部员工、外部合
作伙伴、媒体和公众等进行沟通,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解释情况,减少对组织声誉的负面影响。

5.危机评估和学习:在危机解决后,进行全面的危机评估,总
结经验教训,并对组织的危机预案和管理策略进行修订和改进,以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总而言之,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在面临危机时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旨在预防、应对、解决和学习危机,以维护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危机管理五大原则

危机管理五大原则

危机管理五大原则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危机管理那五大原则,就像是在探索神秘宝藏的五条线索一样有趣。

首先是未雨绸缪原则。

这就好比你知道明天可能会有一场大雨,于是提前准备好了超级大的雨伞,大到能遮住你全家那种,还有雨靴、雨衣。

在危机还没冒头的时候,就要像个超级预言家一样,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麻烦。

你得提前制定好各种应对计划,不管是企业面对市场波动,还是咱们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小状况,都得有个锦囊妙计在口袋里,这个锦囊大得像个麻袋,装满了各种应对办法。

然后是快速反应原则。

危机就像突然冒出来的小怪兽,你要是反应慢了,它就会把你的美好生活城堡给拆得七零八落。

这时候就得像超级英雄一样,以闪电般的速度出击。

不能像树懒那样慢吞吞的,你得在危机刚露出一点小尾巴的时候,就像猎豹追捕羚羊一样扑上去,迅速把局势给控制住。

接下来是真诚沟通原则。

这就像是和朋友聊天,你可不能撒谎,一撒谎就像在友谊的蛋糕上抹了一层臭豆腐酱,那味道简直了。

在危机中,要把真实的情况坦诚地告诉大家,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就像把自己的心掏出来放在阳光下一样,哪怕有点小瑕疵,但真诚会让大家更愿意相信你,和你一起面对危机。

再就是系统运行原则。

这好比是一个超级复杂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得好好运转。

在危机管理中,从决策层到执行层,从内部员工到外部合作伙伴,都得像紧密咬合的齿轮一样,协同工作。

不能这个齿轮往东转,那个齿轮往西转,那就乱套了,就像一群无头苍蝇在乱撞。

最后是权威证实原则。

这就像是你说自己是武林高手,大家可能半信半疑,但是如果你拿出了少林寺颁发的武林高手证书,那大家就会深信不疑。

在危机管理中,借助权威的力量,比如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专家的言论等,来为自己的应对措施和解释背书,就像给你的话穿上了一层坚硬的铠甲。

你看,这危机管理五大原则其实也没那么高深莫测,就像做一道有五个步骤的菜一样,只要按照步骤来,就能把危机这个调皮的小捣蛋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掌握了这些原则,就像手里握着魔法棒,能轻松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啦。

危机管理名词解释

危机管理名词解释

危机管理名词解释危机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危机事件或灾难发生时,组织或个人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来预防、应对和化解危机,降低危机对组织或个人造成的损害。

以下是一些与危机管理相关的名词解释:1. 危机(Crisis)危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突发事件,可能对组织、个人或社会造成重大的威胁、危害和不确定性。

2. 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危机管理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应对和化解危机,以保护组织或个人的声誉、利益和生存。

3. 危机预警(Crisis Warning)危机预警是指通过对社会环境、组织内外部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危机迹象,以便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危机评估(Crisis Assessment)危机评估是在危机发生后,对危机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危机的紧急程度和处理优先次序,为制定应对方案提供依据。

5. 危机响应(Crisis Response)危机响应是指组织或个人在危机发生后,采取迅速、果断的行动来应对危机,包括组织资源调配、信息发布、协调合作等。

6. 危机管理团队(Crisis Management Team)危机管理团队是由特定职责和能力的成员组成的小组,负责危机管理策略的制定、协调和执行,以及与外界的沟通和协调。

7. 跨功能合作(Cross-functional Collaboration)危机管理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非常重要,因为危机涉及的问题和挑战通常跨越不同的职能和部门界限。

8. 危机沟通(Crisis Communication)危机沟通是在危机发生后,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和信息,并解释和解答相关问题,以维护组织或个人的声誉和信任。

9. 危机回顾(Crisis Review)危机回顾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对危机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以识别问题、吸取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10. 危机恢复(Crisis Recovery)危机恢复是指在危机发生后,通过一系列措施和策略,恢复组织或个人的正常运营和生活状态,以及修复危机造成的损害。

什么是危机管理?

什么是危机管理?

什么是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组织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分析预测、监督预防、干预规避,对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处理、控制、化解、转化的一套系统管理机制。

人们通常将危机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
1.危机预防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
(1)确立危机意识,居安思危;
(2)检视潜在危机,防微杜渐,避免危机;
(3)研拟防范措施,未雨绸缪,预先做好应对危机、分散危机风险的准备。

2.危机处理阶段
处理就是要控制危机、解决危机,这是危机事件发生、扩散、爆发、衰退时期公共关系管理的中心任务。

3.危机善后阶段
善后就是要使危机事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危机重建期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目标。

(1)评估总结、吸取教训、寻找机会;
(2)全面整顿,重振旗鼓;
(3)主动沟通,推出新方案、举措,重建市场、重建形象。

1。

危机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危机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危机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危机管理概念1. 危机管理的定义危机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运行中,针对突发危机事件所进行的全过程的全面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的一种专门工作,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消除危机可能给人们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以及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2. 危机管理的目标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资产,维护社会秩序,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在危机事件中的损害和争议,降低社会动荡和危机事件对整体社会的影响,同时也要增强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和扩散。

3. 危机管理的基本特点(1)突发性:危机事件是在预料之外、突然发生的,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害;(2)紧急性:危机事件要求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应对;(3)危害性:危机事件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不确定性:危机事件导致固有社会制度和规范的破坏,使社会的运行陷入混乱;(5)随机性: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6)非常规性:危机事件具有常规事件所不具备的特殊性。

4. 危机管理的原则(1)预防原则(2)应对原则(3)评估原则(4)责任原则(5)灵活原则(6)公开透明原则二、危机管理的组成要素1. 危机管理的组成要素(1)前期准备:包括人员培训、设备、场地、预案、危机管理团队等;(2)危机应对:包括危机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暂时恢复局面、短期恢复等;(3)事后总结:包括对危机事件的分析和总结、对危机管理工作的评估等。

2. 危机管理的能力要素(1)预警与预防能力:能够在危机发生之前对可能的危机进行预警,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2)应急处置能力: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对处置;(3)恢复与重建能力:危机事件过后能够迅速恢复社会秩序,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

三、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1. 预防危机的能力(1)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2)风险管控:采取预防措施,对危机事件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管控;(3)预案制定:制定好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危机管理培训内容

危机管理培训内容

危机管理培训内容
以下是 8 条危机管理培训内容:
1. 要学会识别危机的苗头啊!比如说,公司里突然出现很多谣言和小道消息,这难道不是潜在危机的信号吗?就像身体不舒服可能是生病的前奏一样。

2. 快速反应超重要的呀!假设发生了产品质量危机,你要是慢吞吞不行动,那不就完啦!就跟火灾来了得赶紧跑一样。

3. 沟通一定要顺畅呀!和团队成员、客户、公众都得好好说话。

要是出了事儿瞒着捂着,那不就像掩耳盗铃嘛,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4. 别小瞧了预案的作用哦!有了它就像有了救命稻草,好比出门旅游先看好地图,心里才有底呀!比如遇到突发自然灾害,预案能帮我们迅速应对。

5. 团队合作能战胜一切危机呢!大家齐心协力,难道还怕解决不了问题吗?这就像拔河比赛,劲儿往一处使才行!
6. 保持冷静沉着呀,可别一遇到事就慌了手脚!这就如同在海上遇到风浪,冷静的船长才能带领大家安全靠岸呢!
7. 不断学习和提升能力很关键呀!不然遇到新的危机都不知道咋办。

就好像游戏升级,你不提升技能怎么打大 boss!
8. 要从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呀!每次危机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别白白浪费了。

难道不是吃一堑长一智吗?就跟小时候走路摔跤了,下次就会小心一样。

我的观点结论:危机管理培训真的太重要了,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各种危机时更加从容不迫,有效地解决问题,保护自己和他人!。

危机管理的步骤与危机处理

危机管理的步骤与危机处理

危机管理的步骤与危机处理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的能力,以及对应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危机无处不在,可能是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故、金融风险、品牌声誉危机等等。

有效的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危机对组织造成的损失,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下面将介绍危机管理的步骤与危机处理。

第一步: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测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危机类型。

这一步骤需要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确定可能出现的危机源和可能的危机后果。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可以提前部署资源,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

第二步:危机预警危机预警是指在危机发生之前,通过对环境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可能的危机信号。

这一步骤需要组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内外信息,以及时做出反应。

当预警信号出现时,组织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做好准备工作。

第三步:危机应对危机应对是指在危机发生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应对。

这一步骤需要组织建立危机应急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以便全员响应,快速决策。

在危机应对中,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行动,并与内外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信息畅通,共同应对危机。

第四步:危机调查危机调查是指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事发原因和责任。

这一步骤需要组织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并进行分析,以便对危机的原因和责任进行追查。

调查结果对于组织的后续处理和改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五步:危机应对后处理危机应对后处理是指在危机处理结束后,组织对危机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及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和修复。

这一步骤需要组织回顾危机处理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组织在类似危机中的应对能力。

同时,组织还要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处理,以修复受损的关系,并采取措施恢复声誉和形象。

在实际危机处理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快速反应:危机处理需要快速响应,尽快采取行动。

时间就是生命,在危机处理中,每一秒都是至关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危机管理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变。

任何企业都处在风云莫测的环境中,危机从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也要有危机观念;不仅要有危机管理意识,更要掌握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容,还要把这些技巧融入到日常的职责和行动中去,从而在其企业或自身工作面临危机时,能从容应对,赢得生存的机会。

管理者要有效地对危机进行管理,就必须了解危机的形成过程。

危机是由不平衡和混乱状态引发的特殊情况。

企业危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后遗症期、解决期。

相应地企业的危机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事前(潜伏期)、事中(爆发期)、事后(后遗症期、解决期)。

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如下方面:1.移转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2.提高危机事前管理的地位;3.改进对危机的事中管理;4.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长期损害。

一、危机的事前管理(一)确认危机的来源经营者要有效地管理危机,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危机的来源,即确认潜伏的风险,我们要评估对于我们企业可能会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威胁或危险,这就是所谓的风险评估。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概括而言可以分为如图所示的三个部分,其中的风险管理部分即有与战略规划有关的战略性风险,也有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有关的操作性风险。

事实上由于在企业的运作中,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以及外部环境时刻地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便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变的十分复杂,初步的划分有助于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中的各项风险进行更有效的评估与管理。

企业的战略性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战略性风险是宏观环境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或出现新的法律政策规定)。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来自国内和外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政策及法律的变化都需要企业经营者去预测。

其次顾客也带来战略性风险。

顾客的态度和期望发生着变化,顾客的需求比以前更加难以捉摸。

第三个战略性风险是变化着的及越来越全球化的竞争。

没有任何市场完全不受新的竞争的影响。

任何市场,尤其是有利可图的生产,都将很快地出现激烈的竞争,最后,变化日益加速的新技术正在带来新的威胁和机会。

管理层在开始考虑会影响公司的操作性风险以前,必须牢牢抓住这四个战略性问题,但是由于企业的战略性风险管理其涉及面太广和太过于复杂及不确定,事实上很难通过预先制定好的程序和规则来进行管理。

战略性风险通常应该在董事会这一层次上加以处理,这便要求董事会有科学的决策机制、足够的知识和信息来制定有效的战略性规划,从而有效的管理战略性风险。

企业的操作性风险是我们要谈的重点,因为操作性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制定好的程序和规则来进行管理。

从系统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把企业视为一个将来自于外部的输入通过企业内部转换而产生一定输出(产品和服务)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又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时刻与大的系统交互影响。

这样我们可以把企业的操作风险简单的划分成两个部分:投入与转换过程中的风险和输出后的使用风险。

显而易见的是,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其可能面临的操作性风险类型和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操作性风险管理矩阵来找出一些不同企业的操作性风险管理的重点:在对公司的操作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时,按照一定的框架来进行评估能够保证评估尽可能全面。

例如,制造业的管理者可以从以下风险来源的五个方向来着手分析:人(员工、供应商、顾客等利益悠关者)、机(机器设备及厂房等)、料(原材料)、法(工艺流程与方法)、环(各环节的衔接与沟通)。

(二)对风险进行评估一旦一个企业处理已确认风险的能力有限,或者风险来源数量很多以致于企业穷于同时应付,那么管理者就需要建立一个优先的处理序列。

这要求管理者首先必须对所有的操作性风险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基本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危机情境出现的可能性;2、危机情境对企业的影响大小或规模:从对每项已确认风险的管理成功或失败而造成的得失结果角度来其考虑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

这样做时,我们需要把问题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面,即管理成功和管理失败各自会产生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将某项风险的可能性评估得分与严重性评估得分相乘,把该风险的重要性加以量化。

除此之外管理者在制定整个风险管理的战略时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风险管理的难易程度:评估风险管理的难易程度,并可根据其难易程度进行排序。

4、管理风险需要什么:即确定管理每项风险可能需要耗费的资源和时间,这样会产生一组以管理能力和所需资源为基础的新的排序。

5、风险是否可控制或可预测然而仅仅是将各项风险的重要性加以评估后进行排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管理者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建立一个风险的优先处理序列,同时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的可行性、成本及收益加以分析,最终为不同的风险选用最适当的处理方法。

(三)风险控制方法风险控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风险控制对策和风险财务对策1、风险控制对策:风险控制对策是指处置风险和避免或减少损失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

主要包括回避风险、预防损失、减少损失、分离风险单位等,一般在损失发生前实施。

回避风险是指直接避开导致风险的事项和活动,以消除可能发生的损失。

预防损失是指降低损失发生的频率。

减少损失是指减少损失发生的程度。

分离风险单位包括两种风险管理方法:分割风险单位和复制风险单位。

分割风险单位是将面临损失的单一的风险单位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单位,并且每一个风险都应投入使用。

摩天大楼中的隔离层和舰船上的水密隔舱就是分割风险单位的最好实例。

复制风险单位是指企业保存备用的资产或设备,只有在使用的资产或设备遭受损失后才会使用这些备用品。

复制风险单位在企业风险控制中最广泛的使用实例就是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

2、风险财务对策:风险财务对策是指在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处理方式和经济补偿手段。

它主要包括自留风险和保险。

(1)自留风险是指面临风险的企业自行承担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做好相应的资金安排。

它的特点是受损企业自行提供财务保障来弥补损失。

自留风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现收现付:即将损失摊入当期营业费用,用当期收入来弥补。

非基金制的准备金:企业为弥补损失而专门设立会计帐户。

专用基金:企业每年专门提取一笔资金积累起来作为准备金。

(2)保险是指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并且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补偿被保险人所承担的特定损失。

企业要在本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保险险种和保险费率。

(四)危机管理的准备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资源的准备、机构的设置、系统的再设计和人员的培训。

在选定了风险控制方法之后,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的情况相应地分配企业的各项资源,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所需的资源主要有下列三项:预算、人员、反应能力。

在机构的设置方面,公司的高层领导必须参与制定风险方面的业务方针,必须赋予各部门经理以管理各自职责范围内风险的责任。

员工则必须了解本公司有什么风险种类,并知道怎样管理其中一些风险。

每一种主要风险必须有专人负责,此责任最终必须落到经理和员工身上。

如果员工认为风险是由专家管理的事情,他们便不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风险。

许多大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把管理公司风险的职责集中交给一个人--风险经理,但是风险经理并不为各风险担当职能责任,该责任仍然是落在部门经理和员工身上,风险经理所起的更多的是一个风险顾问的角色。

另外作为非常设机构的危机管理委员会也是必须的,危机管理的总责任可以赋予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大的公司会要求几个人参与(风险经理或部门经理),使每一种风险都有自己的应急计划,每个人的角色和责任都必须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下来,这样,如果发生危机,谁接受谁的命令,谁又给谁下达命令就能一目了然。

企业应该根据风险控制方法的要求对企业的一些硬件设施和作业流程方法进行再设计,从而消除一些风险隐患和增加应变能力。

在人员培训方面应该训练员工使之熟悉各项应急程序,保证员工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去完成危机处理的任务。

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培训和演习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样员工通过参与训练可以熟悉他们在危机中的任务和位置,通过演习可以使任务的互助和执行更为务实和实战。

二、危机的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一)危机的事中管理的三个问题及原则危机的事中管理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反应策略。

尤其是当出现:(A)信息不明和时间紧迫;(B)已确定某些物资和人员处于危机之中。

这时管理者需要能够迅速地从常态下的行为与思维方式,换到寻求在非常态下如何应对危机的方法措施上来。

在许多情况下,管理人员需要信息来确认目前是否处于非正常情况,同时还需要时间进行调整应对危机,因此管理者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必须不断地考虑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我/我们如何获得更多的时间?我/我们如何获得更多的信息?我/我们如何降低损失?在危机的事中管理中,管理者需要在面临巨大的压力下迅速做出大量的决策,由于资源的限制,这些决策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权衡与取舍,这些权衡与取舍对于管理者的决策能力甚至道德原则都会提出极大的挑战。

管理者要有效的做出决策,首先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思考框架去迅速的掌握正在发生的危机的实际情况,并迅速的进行评估。

这时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会对管理者在形势激化时保持更冷静、更成熟的反应,从而做出正确决策有所帮助:迅速判断危机的主要影响利益方,如人、财、物、责任等。

始终把对人的影响放在首位考虑。

简单的评估方法:从事情的严重性、紧迫性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三个角度对危机中需要处理的各项事宜进行评估。

迅速的决断与行动。

在危机仍在发展中时,始终掌握一定的备用资源,并努力设法增加备用资源。

(二)危机的事中管理中的沟通在危机管理中,沟通是最重要的工具,如果身处危机中的管理者,对于危机将涉及的人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的话,这些利益相关者就无法评估危机及其影响,也就无法作出正确有效的反应。

利益相关者的恐慌和过激的反应会加大危机管理的难度,甚至会加大危机的影响面和破坏力。

危机沟通主要分为两种--内部的(企业内)和外部的。

企业所面临的不同危机所影响的波及范围是各不相同的(见图2),一般而言,企业在投入与转换过程中的风险所影响的范围相对较小,而输出(产品和服务)使用风险的影响的范围相对较广。

危机的影响范围越广,外部沟通就越发地重要。

危机管理的内部信息沟通需要及时真实,要明确地将实际情况中可以公开的部分向员工迅速传达,尤其是那些危机及危机管理中将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信息。

要使员工明白应该如何避免或缓解风险,阐明如果情况变糟应该做什么,并且使员工明白依据这些信息所采取的行动将会受到所有高级和中级管理层的坚决支持。

新成员和内部提升人员应接受所涉及的风险及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的培训。

危机管理的外部沟通则更为复杂和难以控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媒体对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加速、放大和扭曲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