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知名科技园区成功因素分析
科技园区建筑的优势和特点分析

科技园区建筑的优势和特点分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园区开始涌现。
科技园区作为追求“创新、高效、智能”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普及率也在逐年提高。
而科技园区建筑作为科技园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多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科技园区建筑的优势和特点。
一、区位优势科技园区作为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地,其地理位置往往全部或部分位于城市郊区、城市外围或新城区,这样的区位能为科技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首先,远离城市的拥堵,科技园区建筑能享受更好的环境。
压力小,空气清新,城市化程度低,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其次,科技园区的区位通常会紧靠高速公路和省级干道等交通干道,交通便利,不但能够方便的供货时间加速,更能保证员工快速进出园区。
最后,科技园区通常位于城市开发区或工业区,面积较大,建筑密度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都愿意将公司迁移至开发区,希望能更快的抢占科技产业的新机会。
二、技术创新科技园区建筑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创新环境。
早在建筑设计之初,就会将企业业态、创新理念、经营模式纳入到建筑设计的考虑因素之中。
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创新空间、精致的服务、高效的技术平台和多样的配套设施。
科技园区建筑秉承“一步到位”原则基础上,优化、提升和更新科技园区的建筑,所有功能服务于高科技企业,打造集办公、生产、研发、体验、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园区。
三、资源共享科技园区建筑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技术、设施、服务和经验共享平台。
科技园区的企业普遍有着站在科技前沿的思想与自主创新精神,因此各个企业之间在技术创新、园区治理、管理、金融、法律支持等多方面有着深厚的共识与支持。
科技园区建筑为企业提供物业服务、咨询服、气象服务、商务会展、设施维护、办公场地、人力资源等一站式服务,为企业节约成本,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品牌价值和战略价值。
四、产城融合科技园区建筑与城市发展、生活环境、交通状况和社会服务进行有机融合。
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新城卫星镇大学城典型案例分析0526甄选

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新城卫星镇大学城典型案例分析0526(优选.)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新城卫星镇大学城典型案例分析美国硅谷、日本筑波、韩国大德、英国剑桥科技园、印度班加罗洋、以色列特拉维夫、芬兰因诺波利科技园、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美国雷斯顿产业社区共九个案例。
一、美国硅谷(一)硅谷简介硅谷位于旧金山南端从帕洛阿尔托到首府圣何塞一段长约25英里的谷地,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人口两百多万,1951年,特曼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化的科学研究园—斯坦福研究园,这就是现代意义硅谷的开始,此后硅谷依托于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发展成为为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世界上最成功的电子工业集中地和知识经济产业基地。
硅谷发展大致经历了“国防工业”( 1950s--1960s)、“集成电路”( 1960s--1970s)、“个人电脑( 1970s--1980s)和”因特网( 1990s-- ) 四个主要阶段。
无论是哪一阶段, 硅谷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也是全球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者。
图1:硅谷的地理位置(二)硅谷---举世闻名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美国硅谷是举世闻名的高科技园区,培育出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诸多知名跨国企业,所取得的成就让世界叹为观止。
1、世界最先进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约33万名高技术人员聚于硅谷, 硅谷成了美国重要的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科技产业的孵化器。
截止2011年6月,这条不足50公里长的狭长地带,已聚集了近10000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全球前100大高科技公司有30%的总部位于硅谷。
硅谷上市科技公司的总市值更高达1万亿美元。
硅谷以她无穷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精英,在硅谷聚集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40多人。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将对国内外几个典型的产业园区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无疑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南部,从圣克拉拉谷延伸到圣何塞市。
硅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前沿技术。
这些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发展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同时,硅谷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创业者们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技术,即使失败也能迅速重新站起来,继续追求梦想。
此外,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也是硅谷的优势所在。
从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硅谷拥有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
同时,法律、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著名的工业园区之一。
它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新加坡政府在园区建设初期就制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同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
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服务和高效的审批流程,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
此外,政府还注重培育本地企业,促进了本土产业的发展。
裕廊工业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因素,建设了大量的绿化和环保设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世界八大园区分析

世界八大园区分析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韩国大德、爱尔兰、以色列等八个园区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园区的代表。
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发展速度迅速,拥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领域,关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建立了一套适合园区自身发展的模式。
通过深入系统地探究其成功的秘诀,对我省开发区提供借鉴作用,以推动安徽开发区的高水平大发展。
一、美国硅谷1、不断产生新的产业、新的机制和新的要素,成为全球最有“创造力”的地区硅谷不断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引领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
从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到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创新服务,硅谷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并牢牢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环节。
硅谷是现代风险投资的发源地。
世界上第一家现代风险投资公司在硅谷成立,伴随着硅谷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也取得了大规模发展,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风险投资中心,成为了硅谷成长的“发动机”。
2、大量新创企业、知识和人才的广泛流动、创新创业的文化,成为全球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硅谷每年有大量的创业企业诞生。
新增企业的数量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
硅谷每年有一万多家新企业诞生,占地区企业总数的20%以上。
硅谷人才流动比率高。
硅谷的人才流动比率达到了30%,是世界平均人才流动比率的2倍。
伴随着人才的流动,知识,尤其是创新性的高新技术,在硅谷区域内由政府、学校、研究机构、公司以及一些培训机构之间建立的复杂网络关系中不断地产生、流动、传播和再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硅谷的发展,成为了硅谷迅猛发展的“血液”。
3、集聚了大量的跨国公司、高端人才、技术和资金,成为全球高端要素最集中的地区硅谷是跨国公司诞生的摇篮。
创造出10余家世界性的跨国企业,如惠普、Intel、太阳微、思科、甲骨文、安捷伦、苹果电脑等年销售收入均超过或接近百亿美元。
2002年,硅谷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就达到了39家。
二、台湾新竹1、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世界杰出的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和制造中心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
01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姓名:耿艳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王文铭;张永宁2006100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论文第3章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概况分析(1)政府英国政府推动建立科学园区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扶植中小企业、地区重建和创造就业机会。
其中,扶植中小企业的目的占第一位。
图3-l来自官方的调查数据:图:3-1英国政府建立秽学医区的目的数据来源:日本科学技术厅《以新产业创立基地为目标》大藏省印刷局1996。
(2)大学建立科学园区是大学多样化策略的组成部分。
英国政府越来越强调将公共研究资金配置到杰出的中心中去,它对于大学经费的新的安排是逐步把大学分为三类:研究型大学、混合大学(包括研究和教学功能)、教学式的大学(极少有研究工作)。
当时,英国还要建立30个全国性的专家研究中心,这个建议与经费安排的变化一起,将给英国大学对他们的技术部门的策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是大学积极参与科学园区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大学作为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产生地,可以通过科学园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大学为应用研究筹集资金的能力。
大学在每一个领域的能力,取决于在特殊领域的研究团队的质量、优越性和大小,而这又受到与产业部门的研究团队的合作程度的影响。
将产业部门的资源投入进去,可以超越仅仅依靠大学自己的力量所产生的效果。
一些大学就意识到合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论文第3章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概况分析3.2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现状在过去的3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的科学园区发展得很快,充分展示出了其活力。
根据英国科学园区协会2005年的统计资料。
…,到2004年底,英国共有6j个科学园区,2388个园内企业。
创造了58171个就业机会,50%的企业的雇佣人员的数量少于j人,60%以上的企业占地面积小于i50m。
园内企业主要从事计算机、通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开发研究,此外,园内的咨询公司也较多。
世界级科技城的制胜之道

世界级科技城的制胜之道作者:于靖园来源:《小康》2023年第33期科技城的建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多方联合,方能打造以人才为优势的综合性生态型科技城。
而坚持开放包容,才能增强科技城的平台属性和功能。
随着经济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的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城也随着科技竞争的逐渐加剧,发展得愈发成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家创新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无心之举”造就了顶尖科技城从美国硅谷到英国伦敦科学城,科技城孵化前沿产业并引领时代发展主流,已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赢得未来的制胜之道。
国外成熟科技城的建设模式在很多方面可以为我国科技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提到世界级别的科学城,硅谷是第一个出现在人们脑海里的地方。
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并非是政府规划出的一片创新园区,而是斯坦福大学为了缓解财政赤字的“无心之举”。
1951年斯坦福大学决定出租土地建立科技园增加收入,正巧赶上电子工业发展最火热的时代。
于是斯坦福科技园中第一批入驻的企业就有通用电气、惠普等知名电子科技企业。
随着科技企业在硅谷发展,也相应聚集了一批创新人才,在创业风气的感染之下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硅谷诞生。
一时间硅谷成为了初创企业的福地,怀揣创业梦的年轻人都想来此碰一碰运气,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座科学城。
目前,硅谷已经聚集了100多万名科技人员、逾千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约30%的全球前100强科技巨头总部。
硅谷保持持久生命力和活力的根源在于其活跃的地区文化基础及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
企业家们针对区域特点为硅谷营造了一个专属的地区环境,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包括专业的技术和营销网络子体系。
硅谷的企业十分擅长利用本地区的社会关系网络开拓新市场,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各公司间通过相互学习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来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
关于国外产业园区发展方向的报告 概述及报告范文

关于国外产业园区发展方向的报告概述及报告范文1. 引言1.1 概述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国外产业园区成为跨国企业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外产业园区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前往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项目。
本报告旨在全面概述国外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并借鉴成功案例为我国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引言、国外产业园区发展方向、国外产业园区成功案例分析、对国内产业园区发展的借鉴与启示,以及结论。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本报告的背景、目的和结构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了解。
然后,我们将探讨国外产业园区发展方向,并重点关注宏观环境因素影响、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趋势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这三个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北美地区、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的案例研究来深入探讨国外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并分析其可借鉴之处。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对国内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借鉴和启示,并探讨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改进和创新建议。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展望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研究国外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并通过成功案例分析为我国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宏观环境因素、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外产业园区成功的原因和关键要素。
同时,通过分析北美地区、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的具体案例,可以挖掘出不同地域间的差异,为我国产业园区制定适合本土特点和需求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最终,希望本报告能为促进我国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实用指南,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进程。
2. 国外产业园区发展方向:2.1 宏观环境因素影响:国外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受到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趋势加速了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促进了多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选择建立产业园区。
其次,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稳定和法律法规体系也对国外产业园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国外科技园区成功经验分析与西部高新区机制创新

1 、有利于高新 技术 以及相 关 产业 发展 的制 度 和文化 , 是推进技术进步 和高 新技 术产业 发展 的强 大 的动力 。美 国 经济学家罗 森堡 和小伯 泽尔 在其 名著 《 西方致 富之 路一工 业化 国家 的经济 演变 》中认 为 ,就科 学技 术本 身而 论 ,西 方 国家后来 居上 ,在 经济 上大 大超过 东方 国家,原 因是西 欧在 中世 纪中后 期建立了一种有利 于不断创新 的社会机 制。
和 印度 的班加 罗尔等 ,均 具备 一 些共 同的创新 的必要条件 ,如适合 高科技发展 的 制度和 文化 环 境 、优 秀的教 育研 究机构 、较先进 的基 础设施 、适 当而开放 的政府 部 门和政 策环 境 、资本 市场 和风险投 资互动 的市场化选拔 机制 等。我 国西部 高新 区应借 鉴世 界 成功 科技 园区的创 新 经验 ,
并有 高水平研究 型大 学 的支撑 ,如 ,斯 坦福 大学 向企 业 开 放课 堂 ;赢得印度 “ 谷”声誉 的班 加罗 尔高 科技 城 ,靠 硅 的是有百年历史 ,被 称为 印度 高校王 冠的 印度 理学 院 和班 加罗尔大学等 ;剑桥 大学 通过 推动纯 理论 研究 与市 场应 用
之间的互动发 展关 系 ,把 大学 和企 业联 结在 一起 ,企 业可
国外科技园区成功经验分析与西部高新区机制创新国外科技园区成功经验分析与西部高新区机制创新摘要世界上一些成功的高科技园区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和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均具备一些共同的创新的必要条件如适合高科技发展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优秀的教育研究机构较先进的基础设施适当而开放的政府部门和政策环境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互动的市场化选拔机制等
富效应 ,激励着成 千 上万 的科研 人员 辛勤 创业 ,也使 得世 界各 国优秀科技 人才 不断 流入 。硅 谷地 区 由于科 技型 小企 业创业成 长能力很强 ,并建成 了面 向全球 的科 技 人才 流动 机制 ,使得世界各 国一 流 的科 技创 新人 才 能 自由地 向硅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0至今 文化、教育、国际交流、 管理、交通、商业等的复 合功能的开发 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 际会议中心和研究员宿舍 等 成为地区中心城市和世 界性科技基地 人口增多,目前达20多。 主要是科研人员及其家 属,服务人员
关键 举措
配套 发展
43 个国家教育研究机构入 驻
偏重科技研发;城市功能不 完善,城市知名度低
• 预计在30年内投资30兆韩圆(约300亿USD) • 化学 , 船舶研究所为(1978) 等105家企业 研发机构入驻 • 1995年 30个 • 因IMF危机研发基地需要机构调整 • 创投产业基地对外宣传的意义 • 形成创投产业基地的信号弹 • 2000 前后创业的多数的企业—市场初期 • 销售额增长及 在 KOSDAQ上市 • 销售额增长, 规模扩大, IPO等 EXIT 准备 • 创投企业/大德研发基地/大德高新基地/ 大学/地方政府/创投/经营技术咨询
专利:园区一年海外专利登记达到1659件.技术转让费收入518亿韩元,销售额3.6万亿韩元,到
2015年,预计上述三个数据将分别增至16000件、5000亿韩元和30万亿韩元。
韩国大德发展阶段
2004.12.29. 在韩国国会上通过了育成大德研发特区的特别法案 2005. 3.31. 宣布名称改为大德研发特区
名称: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Hsinchu Science Park) 形成时间:始建于1980年 地理位置:位于台北市西南约80公里的新竹市东区与新竹县宝山乡。共有六个卫星园区,总开发面积 1,342公顷,其中新区园区653公顷、竹南园区123公顷、铜锣园区350公顷、竹北园区38公顷,龙潭园 区107公顷,及宜兰园区71公顷。目前已开发新竹园区约632公顷与竹南园区约141公顷。
世界级的 创新产业基地
指定为R&D 特区 创投流行 宣布为大德研发特区 研究结果 联系产业化 研究机关 开始入驻 扩充研究地盘 基础配套建设 创出创新 创新产业基地 形成 创新产业基地 完成
1973
1978
1990
1999
2005
?
韩国大德发展阶段
事件 大德园区开工仪式 大德研究机关开始入驻 内 容 日 期
周边大学:交大、台湾清华、工业技术研究院等
地理位置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位于台湾西北 部的新竹地区,地跨新竹县、市
园区距离新竹市中心约15分钟车 程,公路交通以中山高速公路为 主,距台北70公里,至桃园中正 国际机场车程约50分钟,往北到 基隆港、往南至台中港分别需约 两小时车程。另外亦可经由国道 三号高速公路自台北经竹东直达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铁路交通则
硅谷发展阶段
互联网
个人电脑
集成电路 价 值 增 加
国防工业
数据来源:Silicon Valley Edge
韩国大德基本情况
名称:大德科技园(Daedeok Vallevy) 形成时间:始建于1970年代初期 占地面积:位于韩国中部的忠清南道大田附近,东连大田市,西靠鸡龙山,南有播城温泉,北临锦江, 占地27.8平方公里。
和周边郊区有许多私人研究机构,它们的研究领域主要在医药、化学、电子电气、机械工程、建设等,
大约4500名研究员在私人研究机构中工作。(1993年)
管理模式: 建设资金全由政府承担。 人口:人口18.9万,规划人口35万,其中研究教育区人口6.6万,规划10万,周围郊区现有12.3万人, 规划25万。
研发与标准化生 产平分秋色阶段
从上世纪90 年初开始 直到90 年代末。 民间资本的大举进入使 政府不再是唯一先进技 术资源的拥有者与主要 资本引导者。跨国公司 的地位也在削弱。园区 内已成熟的技术和资金 也开始向国外输出,进 行各种跨国联盟合作。
研发活动为主阶 段
台湾地方政府反思过去过 分强调“制造”导向的高 科技产业发展战略,转而 倡导研发设计类产业的发 展。力图通过南北两个核 心园区的建设,使台湾成 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科 技岛。
日本筑波发展阶段
基础建设期 城市整治期 成熟发展期
阶段
1963-1980 内阁通过了建设决议;购买 建设土地;制订《筑波科学 城建设法》
1980-1989 筑波市世界博览会会场的 建设,环境的整治和基础 设施的建设 中心交通枢纽、宾馆、筑波 中心大厦、科技馆、商业街 等设施 综合完善的城市功能的科 学新城,科技卫星城向中 心城的转变 1985年总人口达14万多,本 科生8500,硕士2500
印度软件园地理位置
Srinagar
Noida Mohali/Chandigarh Shimla Jaipur Delhi - HQ Lucknow Bhilai Kolkata Bhubaneshwar Guwhati
Gandhinagar
1973 1978
研究基地 研究院 开始创业 研究基地 研究院创业 进入白热化 宣布创投基地 大德园区 大德园区企业进入市场期 大德园区企业进入成长期 宣布为大德研发特区 构筑大德特区创新产业基地
90年代中期 1999-2000 2000.9.28. 2002-2003 20042005 ?
台湾新竹基本情况
构的创新机制,消除了国有科研机构的制度惰性。聚集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开发机构,筑波科学
城每年会产生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成为新知识、新创造、新发明的诞生地。实现“技 术+产业”结合。
规模:2003年筑波科学城全部科研机构共申请专利3069项, 获得注册专利1007项, 总产值约为65亿美
人口少,吸引人口能力弱
房价
班加罗尔软件基地基本情况
名称:班加罗尔软件基地 形成时间:1991正式被印度政府设立为国家级软件园 地理位置: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首府,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核心区面积1.5平方公里。 园区设立的宗旨:成为“亚洲软件之都”。 产业:主要从事高技术的软件开发及服务,班加罗尔地区已发展成为印度软件之都,成为全球第五大信
以贯穿台湾西部的纵贯线铁路为
主,新竹是北部大站之一
台湾新竹发展阶段
基础设施建设阶 段
从筹划建园开始到80 年代中期为止。 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的 是政府,只有少数企业 或科研机构进驻园区。
高科技产品标准 化生产主导阶段
1990 年前后。 那时民间资本开始大量 涌入园区。这一阶段的 主要特征是:园区的基 础设施初具规模,企业 数量增长迅速,但企业 活动主要以高科技产品 的标准化生产为主。
产业: 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微电子、半导体到计算机网络产业再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 规模: 硅谷聚集了逾16600家高科技公司,其中约有1000余家将总部设在硅谷。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超过
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
专利:硅谷中心圣何塞市每年推出9237件专利产品,居全美第一。 人口:240万人,7000个高技术老板,100万人就业。 收入水平:技术人员平均年薪为101000美元 ;非技术人员平均年薪为44400美元。 知名租户: 私人公司:Calient Networks; INKRA Networks;上市公司:Apple Computer; Siebel Systems; Sun
上的领先的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
研究机构:国家研究教育机构 :46所国家研究教育机构, 其中文教机构有8家、建设研究机构5家、理 工研究机构16家、公共使用机构1家生物研究机构16家。主要涉及教育、建设、科学和工程、生物和通 用(common use)约1.3万名员工为这些机构服务,其中8500名是研究员。私人研究机构 :在工业园区
国外知名科技园区成功因素分析
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创新产业基地
美国硅谷基本情况
名称:硅谷(Silicon Valley) 形成时间: 20世纪50年代 占地面积:位于美国西海岸北加州,即旧金山以南、圣克鲁斯(San Cruz)以北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
核心地带南北长48公里,宽16公里,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其中北加州第一大城市圣何塞(San Jose)为硅谷的中心。
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投资方:园区耗资60亿卢比,由卡纳塔克邦政府、印度塔塔集团与来自新加坡的资金合资建成。邦政府 只占20%股份,其它两者各占40%。
产值:吸引了海内外400多家著名信息技术公司,世界500强有65家落户这里,2009年出口达300亿美元 ,占印度软件出口一半左右。
周边大学: 印度科学研究所、国家宇航研究实验室、印度理工大学等
。
日本筑波定位转型
建设初衷:为了加快日本从技术模仿向技术创新、从应用研究向基础研究的转变,弥补日本在原创技 术方面的短板。
缺陷:实际上筑波与理想的科学产业园模型相距甚远,官产学结合在筑波始终都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
梦想。因为这里只有搬迁,没有整合,只有政府意志,没有产业支撑。甚至被一些学者称为“科学乌 托邦”。
Microsystems。
周边大学: 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等。
硅谷地理位置
伯克利大学
斯坦福大学:起初该区的技术研 究主要在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大 学研究园中进行,在该区的东南 方向,许多半导体公司被安置于 类似“太阳谷”及“山地风景” 这样一些园区内
硅谷第一家公司Palo Alto有大约200, 000人口。
日本筑波地理位置
日本筑波科学城位于东京东北约60 公里处,北依筑波山,东临日本第 二大湖霞个浦,距国际机场40公里 筑波科学城面积 284平方公里,不 仅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交通 发达,有完善的公路和铁路网络 距离Ibaraki省会Mito市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