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
作文素材——庄子孟子

心不优乐,德之至也在庄子看来,没有快乐忧愁的境界是人最原本的德性,即“心不优乐,德之至也”。
人之所以有快乐和忧愁,与个人的得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己有所得就快乐;有所失就忧愁。
在人的心境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时候,心中就没有任何东西,也就没有了自己和自己的得失。
既然没有自己和自己的得失,那也就没有了快乐和忧愁。
人与大道融为一体,也就是人的本性回归于道。
这是人本性最纯洁的时候,庄子将本性称之为德,心中无忧无乐,就是德性最为完美的时候。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人贵有自知之明,除了认识自己的长处之外,最重要的还要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思改进,也才能思考如何改进。
一个执迷不悟的人是不会想到改变现状的。
所以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将心态时时归零。
只有将自己心中那杯长满青苔的死水倒掉,方能承受学习过程中新注入的清冽甘泉。
还要经常将杯子倒空,因为我们每次学习吸收新东西,很快又会将我们心中的杯子装满。
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是表现庄子齐物论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就能无往而不快乐。
庄周梦蝶的故事写得轻灵飘渺,常被后世哲学家和文学家们引用。
有人说庄子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庄子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子,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虽然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但是庄周梦蝶是庄周渴望的境界,而蝴蝶梦庄周,也是蝴蝶的选择、向往。
至人无己庄子在《逍遥游》中告诉我们“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认为,不但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们是小识小见,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连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而行的仙人列御寇,由于扔有所凭借和依托,所以也达不到真正的逍遥游。
真正的逍遥游是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依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追求人生呢?“神人、圣人”的境界太过高远,那么我们至少可以追求“至人”的修为。
庄子人物素材作文

庄子人物素材作文
《庄子的启示》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庄子。
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去野外游玩,那景色真叫一个美啊。
我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能清楚地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我当时就想到了庄子,他不是追求自由嘛,就像这些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
我就蹲在溪边看了好久好久,看着小鱼们无忧无虑的样子,我感觉自己的烦恼都少了很多呢。
它们不用去想明天会怎么样,就是尽情地享受当下。
庄子不就是这样嘛,他不被世俗的东西所束缚,活得那叫一个洒脱。
他的那些思想,虽然有时候咱不太能完全理解,但是那种对自由的向往,咱还是能感受到的。
当我离开那溪边的时候,我心里还一直想着庄子,想着那些小鱼。
我觉着吧,咱也得学学庄子,别老是被各种烦心事困住,要像小鱼一样,在生活的溪流里自由自在地游着。
可能咱做不到像他那么超然,但起码可以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开阔一些呀。
以后我还想去更多的地方,去感受那种与庄子思想相通的瞬间,让自己更加贴近他所倡导的那种生活状态。
哈哈,这就是我从庄子身上得到的一点感悟啦,虽然有点简单,但确实是我真实的感受呢!咋样,你是不是也有点感触呀?。
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庄子

人物类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庄子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人物类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庄子一、庄子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一)人物事略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请循其本。
子日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人物类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庄子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你刚才所说的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秋水》 鸱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多角度运用素材_庄子

多角度运用素材_庄子多角度运用素材•庄子【运用示例】。
一、概括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质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二、哲学观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三、注:对于于丹教授的《心得》的十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十个作文话题,从中思索汲取有益的写作营养。
1、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2、境界有大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3、感悟与超越: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
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
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高考优秀作文素材:庄子

【导语】让时间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上、成熟的果实上留下它勤奋的印痕!想要作⽂写的好,作⽂素材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考优秀作⽂素材》供您查阅。
【篇⼀】⾼考优秀作⽂素材 ⼀阵⾃由清风,拂过柳梢,柳梢微微地扬起头,在空中划过⼀道弧线,掠过池塘,湖⽔淡淡⼀笑,在湖⾯悄悄留下⼀串涟漪,随后跃进⼭⾕,留下⼀串的芬芳,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不知何时,⼿中的书页也被它轻轻翻过,我的视线停留在.........是他吗?是他跨越⼆千年的风⾬来到这⼉吗?他依旧那么放荡不羁、逍遥⾃在。
他悄悄来过这⼉,却⼜匆匆地溜⾛,是⼜在追逐⾃⼰的梦中那只翩然起舞的蝴蝶吗,还是在寻找那只梦幻的鲲鹏? 他⼀⽣如浮云,随风⽽来,伴风⽽去。
既⽆对活着的渴望,也不曾表达对死亡的厌恶畏惧。
?当他夫⼈过世之时,他敲着⽡盘歌唱,来欢送妻⼦的离别,或许这是常⼈难以理解的。
⾯对⽣死,待之淡然,他获得了超越⽣死的⾃由。
他⼀⽣穷困潦倒,然⽽他不以为苦。
贫困使他更加参透世事,贫困被他赋予别样的⾊彩。
他安于其中,乐于其中。
当曹商访秦回国时,便讽刺他的穷困潦倒,他却不以为然反讽曹商为得富贵,丢弃尊严,失其⼈格,为秦王舔痔疮去了。
就“治痔疮”⼀事,他词锋锐利毫不姑息地揭露了因⼈们追求欲念⽽迷忘本性的可怕。
追求欲念是每个⼈的天性,但因此迷失了⼈格和情操便是为⼈所不齿的。
话似不雅,却令⼈拍案叫绝。
他放浪形骸,⾃然直率,在贫困中活出了洒脱,活出了⾃由。
当命运之神,将权⼒的光环照耀他时,他却悄然逃避了。
当他濮⽔边钓鱼时,楚威王派⼈请他做官,他却不为所动。
他说宁愿做⼀只拖着尾巴在泥中爬的乌龟。
在纷扰的⽃争中,⾃由被蒙了⼀层淡淡的尘。
他拂去尘埃,摒弃朝中的尔虞我诈,诗意的⽣活着。
⼈⽣本来有很多困扰,死有时让⼈畏惧,贫穷有时消磨⼈的⽃志,权利优势改变⼈的信仰,⽽他超越了这⼀切。
如⼀阵⾃由的清风,淡看⼈世。
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字:庄⼦。
作文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庄子

作文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庄子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34级高二阅读材料第5期编辑:高慧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庄子一、庄子简介庄子(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为,崇尚自然,傲视王侯。
楚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并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以寓言传道,着书十余万言。
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璞归真。
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
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
庄子在以崇尚自由、尊重生命、反对权势和世俗等为主题的题中,具有普遍运用的功能。
●考场作文常用的庄子名句: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说明:知识是无限的,因此我们不能满足,只能不懈追求。
当然,庄子的本意不是这个。
他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意思是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2、凡人心险于山川。
(说明: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也可说明庄子对人类的不信任。
)3、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说明:没有真理意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只有权力意,权力可垄断真理。
所谓道德,常常只是权势阶层的遮羞布而已。
)4、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作文如何运用经典素材(庄子)

作文如何运用经典素材(庄子)庄子【人物事略】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说:"请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嚎上也。
"《秋水》鸱得腐鼠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
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说:"杀不能鸣者。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庄周梦蝶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庄子说这就叫物化。
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
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题:庄子:顺人顺物,忘形忘体,自在逍遥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题:庄子:顺人顺物,忘形忘体,自在逍遥庄子:顺人顺物,忘形忘体,自在逍遥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在为人处世上,他有着自己的理解,主要表现在顺人顺物、保全自身的活命思想,忘形忘体、立德于心的“道”论,似水学鱼、从容自在的“逍遥”观等三个方面,对当今社会中人的生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有着重要的启迪。
顺人顺物,保全自身的“活命”思想庄子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生命的问题,庄子处于一个混乱的时代,因而他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乱世中生存、安顿,把“无用之为大用”“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当做他保全自身的活命思想。
01无用则为大用庄子在《人间世》中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者。
”“无用”便是庄子用来告诫人们保全自身的有效方法。
他认为人在某些时候“无用则为大用”,而“无用”“无为”反倒能够使自己趋利避害,得以全生。
庄子指出森林中的很多树木因有用而遭无情砍伐,“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而不材之木栎社树“以为舟则沉……以为柱则蠹。
”对于匠人来说,它没有一点用处,而对于栎社树自己来说却是莫大的用处,不受重视,不被砍伐,便可长寿。
0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哲学中重要的问题是生命的问题。
《人间世》在一开始便描述了卫国国君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残暴君王“其年壮,其行独……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人民的生命对于残忍的暴君如蝼蚁般轻贱,死亡可以随时来临。
尤其是在为暴君做事的从政者们,每天都是处在水深火热的境地,对于他们来说最高的理想应该是生存而不是救世,能够活着已经是很好的了。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一句话透露着生存的无可奈何,圣人也只能把保全生命看作是关键的思想关怀。
他们也并非刻意去回避社会的责任,只是面对极端处境下不得已的做法。
当知道世事艰难,而“不得已”“无可奈何”时,安于处境、顺应自然或许是最好的方法。
忘形忘体,立德于心的“道”论庄子指出:“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他主张人要破除外形残缺的观念,而重视人的内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作文天地
10-18 2059
:
作文素材: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
在高中课本中,我们要接触不少的经典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他们是精神的高峰,思想的清泉。
对于他们,我们可从人生经历概括总结入手,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还要分析其生平行为所包含的人生意义。
另外,还要熟记并理解他们每个人最著名的言论(名言、诗句等),并弄清其包蕴的思想价值。
运用时,要有意识地把话题同与之适应的名人行为经历结合起来,通过历史文化名人多向度的丰富人生,揭示其精神价值与生活意义。
以举庄子为例,加以说明。
课文中的“庄子”
(1)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2)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
(3)庄子心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4)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
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出自(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5)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人可以像鹏一样解脱物理世界的束缚,而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自在与自由)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出自《逍遥游》
【运用角度】
角度一:从“自由”“孤独”角度谈人生“境界”
角度二:从“淡泊”角度谈生活态度
角度三:从“精神归宿”“品质”“节操”“尊严”等化用材料;
角度四:阐述与“魅力”“智慧”“个性”“真人”等相关的话题。
角度五:可以谈“坚守”“选择”等议点。
【运用方法与示例】
“暗引法”示例:
有明镜,活得超然。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
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
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
(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温馨提示:课内素材的运用,可用摘引法。
摘引,可明引,也可暗引。
最好是根据所写内容,将所引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冯虚御风”“圣人”“神人”,都是庄子著作中的词句,可经组合,就成了极富内涵与文采的美段。
“评析法”示例: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
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
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温馨提示:评析法,要注意评析的核心,应同所写的文章精神一致,比如这一段话,评析的重心就是庄子的放弃富贵,守住高洁。
“感悟法”示例: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
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
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
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
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
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
(《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温馨提示:“感悟”,即所感所悟,写感悟,是写自己的感受,更是写自己的思考。
“引申法”示例: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温馨提示:运用引申法,要注意由课内的人物材料得出引申点,引申点其实就是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运用性优秀例文】一蓑烟草任江平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
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
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
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
念往昔,繁华竞逐。
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
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
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
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
(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考生:邢雅洁)
温馨提示:这篇满分作文最成功的地方在于邢雅洁对庄子的境界有较深的感悟,否则,通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来阐释一个“淡泊”的哲理,很容易落入俗套,或成为人物事迹的介绍而难见新意。
借大量的庄子寓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裰合成文,显得富有文采和大气,很好地展现了一个高中生的语言素养。
面对2008年福建高考作文题,邢雅洁由材料中的买的饮料的不同,类比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三类人的不同的生活追求与生活态度,一是“享受生活”型,一是“在奋斗中享受”型,三是“平淡生活”型。
可贵的是邢雅洁没有简单作文,而是联想到了课文中的文化名人“庄子”,盛赞庄子平淡而超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