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糖皮质激素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

合集下载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注意事项
(四)应注意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近期 使用巴比妥酸盐、卡马西平、苯妥英、扑米酮或利福平等药 物,可能会增强代谢并降低全身性皮质激素的作用,相反, 口服避孕药或利托那韦可以升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皮质 激素与排钾利尿药(如噻嗪类或呋塞类)合用,可以造成过 度失钾,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合用时,消化道出血 和溃疡的发生率高。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与注意 事项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药事科
糖皮质激素简介
糖皮质激: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其基本作用为 “四抗、五影响、一允许”, 四抗:抗炎、抗免疫、抗毒解热、抗休克。 五影响:影响血液造血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CNS)。 一允许:增强机体应激能力(允许作用)。
糖皮质激素管理要求
1.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 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 师决定。 3.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的长程治疗方案制订需三级医院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随访和剂量调整可由内分 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 素,但仅限于3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注:若既有适应症,又有禁忌症,应视病情而定。若危及生 命,则用,能不用尽量不用。若有必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才能控制疾病,挽救患者生命时,如果合并上述情况,可在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密监测上述病情变化的同时,慎重使 用样硬化、肠道疾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的 患者及近期手术后的患者慎用。 2.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有精神病倾向、青光眼、高脂蛋 白血症、高血压、重症肌无力、严重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 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3.感染性疾患必须与有效的抗生素合用,病毒性感染患者慎 用。 4.儿童也应慎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需,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感染、抗过敏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常被运用于治疗各类应激反应、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状态。

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不适当的使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已知的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做一总结。

1 糖皮质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1.1 库欣综合征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俗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无力、低血钾、浮肿、高血压、糖尿等。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在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凡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糖皮质激素。

对同时应用强心甙和利尿剂的患者应注意补充钾盐。

1.2 诱发或加重感染糖皮质激素的抗感染作用,其主要机制是抑制炎症促进因子;抑制抗原抗体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症状。

但激素无抗菌能力,而且抑制抗体形成,干扰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使感染扩散。

由于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可减少内源性致热源的释放,并能抑制下丘脑对致热源的反应,有较好的退热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往往求效心切,把激素当成“退热药”,结果患者表面上解除了发热,但感染却扩散,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曾有报道4例分别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左颌下急性蜂窝织炎”、“上呼吸道感染”、“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因治疗中滥用激素而死亡。

所以一般感染性疾病应用激素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且剂量宜小,疗程宜短;仅重危细菌感染出现严重毒血症者可短期应用大剂量激素,且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糖皮质激素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

糖皮质激素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

糖皮质激素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一、适用范围1.内分泌系统疾病:用于原发性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替代治疗;肾上腺危象、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等紧急情况的抢救;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Graves眼病、激素类生物制品【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药物过敏的治疗等。

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推断肾上腺皮质分泌状况,诊断与病因鉴别诊断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

2.风湿性疾病与自身免疫病:此类疾病种类繁多,达200余种,多与自身免疫有关,特别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皆有自身免疫参与,常见的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病/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与系统性血管炎等。

糖皮质激素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之一。

3.呼吸系统疾病: 要紧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常需糖皮质激素治疗,要紧为两种情况:一是治疗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是利用糖皮质激素溶解淋巴细胞的作用,将其作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分之一,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

5.肾脏系统疾病:要紧包含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种肾小球肾炎与部分间质性肾炎等。

6.严重感染或者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肺炎,若伴有休克、脑病或者其他与感染有关的器质性损伤等,在有效抗感染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中毒症状与器质性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等,也可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7.重症患者(休克):可用于治疗各类原因所致的休克,但须结合病因治疗与抗休克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脑水肿等。

8.异体器官移植:用于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及治疗。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四、抗免疫作用
机理:
能抑制各型免疫反应, 减轻免疫损伤。
1.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2.干扰淋巴细胞的识别及阻断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 3.促进致敏淋巴细胞解体,使淋巴细胞移行至血管外 4.干扰体液免疫,使浆细胞生成抗体减少 5.消除免疫反应所致的炎症反应
特点:
1.无特异性,对正常、异常免疫均抑制(降低机体 抵抗力,易继发感染); 2.对免疫全过程均抑制(小剂量主要抑制细胞免疫, 大剂量也抑制体液免疫); 3.不改变个体免疫体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停药
7.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急症如严重心肌梗死、完全 性房室传导阻滞、顽固的心力衰竭、重症中毒性心 肌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等
8.血液病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尤其是儿童急性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和血小板 减少症也有效
9.皮肤病
对接触性皮炎、湿疹、肛门瘙痒和牛皮癣等有 效。
4.0 3.5 5 20 11 10
1.0 0.8
4.0 3.5 5 30 25~35 15
20 25
5 5 4
90 30
>200 >200 >200
8 ~12 8~12
12~36 12~36 12~36 36~72 36~72
泼尼松龙 中效 泼 尼 松 去 炎 松
长效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外用 氟氢可的松 肤 氢 松
三.抗炎作用:强大(最主要、最重要)
特点:
1.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 2.对炎症反应的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 3.抗炎不抗菌 4.抗炎作用的双重性 注意: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散、 阻碍创口愈合
抗炎作用机制
1.基因机制(慢效应机制):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制剂及特点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制剂及特点

自身免疫性疾病
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 等血液系统疾病。
禁忌症
01
活动性结核病
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免疫力,使 结核病恶化。
骨质疏松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增加骨质疏 松的风险。
03
02
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会升高血糖,加重糖尿 病病情。
消化性溃疡
糖皮质激素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 消化性溃疡症状。
04
04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制 剂的用法与用量
口服给药
1
口服给药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式,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2
常用的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和口服液等, 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 的制剂。
3
口服给药的剂量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 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糖 皮质激素类药物。
注射给药
01
注射给药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的重要给药方式之一,常用于 治疗某些严重的疾病或紧急情 况。
02
常用的注射制剂包括注射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等,可通过肌 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 。
03
注射给药的剂量和频率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 进行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地 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减少内毒 素的释放,从而减轻内毒素血症和器官功能损伤。
临床应用特点
适应症广泛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 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多种 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 变态反应性疾病。
疗效显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多数情况下 能够快速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症 状和生活质量。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Corticosteroid)是一类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也称为“激素的五指”。

它们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炎症性、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

然而,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副作用,正确的应用原则对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适应症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应用范围广泛,但需权衡其益处与副作用。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以及某些癌症的化疗过程中。

二、使用剂型和途径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包括口服、局部涂抹、局部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选用剂型和途径需结合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和激素的特点加以考虑。

例如,表皮糖皮质激素是用于局部治疗的最常见剂型,常见的有药膏、乳液、喷雾和凝胶等。

三、剂量调整原则合理的剂量调整是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关键环节。

剂量一般以最小有效剂量为原则,个体差异和疾病类型决定了每个患者所需剂量的不同。

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疗效进行剂量调整,既要控制疾病进展,又要尽量减少副作用。

四、疗程和停药原则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时间应尽量短,避免长期使用。

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需要根据疾病的活动性和控制情况来评估疗程。

对于急性疾病,通常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剂量,最终停药。

五、副作用及预防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是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肾上腺皮质抑制、易感染、骨质疏松、高血压和血糖异常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医生应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并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的应用孕妇、儿童和老年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特别注意。

孕妇要权衡母婴的风险与利益,避免过度使用。

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剂量和用药时间需要特别斟酌。

七、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糖皮质激素与许多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药物可能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和抗凝药物。

最新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最新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4.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 射或静脉滴注等全身用药,以及吸入、局部 注射、点滴和涂抹等局部用药。
(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在许多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是疾 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结合病人实际情况, 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如严重感染病人, 在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各种支持治疗的 前提下,为缓解症状,确实需要的可使用糖 皮质激素。
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 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哺乳期妇女应用生理剂量或维持剂量的糖皮质
激素对婴儿一般无明显不良影响。但若哺乳期妇女 接受中等剂量、中程治疗方案的糖皮质激素时不应 哺乳,以避免经乳汁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婴儿造成 不良影响。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 敏;
2.严重精神病史; 3.癫痫;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5.新近胃肠吻合术后; 6.骨折;7.创伤修复期; 8.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 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 疡;
9.严重高血压; 10.严重糖尿病; 11.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 痘、真菌感染);
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
1.内分泌系统疾病: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 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替代治疗;肾上腺 危象、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等紧急情况的抢救;重症亚 急性甲状腺炎、Graves眼病、激素类生物制品【如胰岛素 及其类似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药物过敏 的治疗等。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判断肾上腺皮 质分泌状况,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 多症)。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6.肌无力、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7.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 8.精神症状如焦虑、兴奋、欣快或抑郁、失眠、性格改变 ,严重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 9.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 10.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出现局部皮肤萎缩变薄、 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在面部 长期外用时,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等。 1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 和念珠菌定植、感染。长期使用较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 素者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1)短效氢化可的松【其它名称】皮质醇、氢化考的松、氢化皮质素、氢可的松醋酸可的松【其它名称】醋酸副肾皮质素、醋酸考的松、可的松醋酸酯(2)中效泼尼松龙【其它名称】氢化泼尼松、强的松龙、去氢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其它名称】强的松、去氢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其它名称】甲基去氢氢化可的松、美卓乐、舒禄-美卓乐、(3)长效地塞米松【其它名称】:氟美松、德萨美松、地卡特隆、斯诺迪清倍他米松【其它名称】:β-米松、β-美松、贝皮质醇、贝氟美松曲安西龙【其它名称】:去炎松、阿塞松、氟羟强的松龙、氟羟氢化泼尼松Triamcino1one曲安奈德【其它名称】曲安缩松、去炎舒松、去炎松-A倍氯米松【其它名称】:丙酸倍氯美松、丙酸培氯松、必可酮、伯可纳、安德心(4)其它①氟替卡松;辅舒酮、辅舒良、Fluticasone Propionate②氯倍他索;③丁氯倍他松;丁氯倍氟松④哈西奈德;氯肤轻松、哈西缩松5.莫米松;内舒拿、艾洛松⑤氟轻松;氟西奈德、肤轻松⑥氟米龙;Flurometholone、Oxylone⑦地夫可特;Deflazacort、LANTADIN⑧氯泼尼醇;Cloprednol、SYNTESTAN⑨阿氯米松;Alclometasone、ALCOVATE第二类性腺激素(sex hormones)由性腺(睾丸和卵巢)产生和分泌的甾体激素。

由于肾上腺皮质也能少量分泌,通常还将它们称为性激素。

一般还将睾丸分泌的性腺激素称为雄激素(即睾丸酮);将卵巢分泌的性腺激素称为雌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

编辑本段适应症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结缔组织病、多肌炎/皮肌炎、血管炎等疾病中均有肯定效果,能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②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用于伴有血管炎、浆膜炎及器官损害的患者,以及不能接受非甾类抗炎药治疗的患者。

对Felty综合征、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缓解型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成人斯蒂尔病可有较好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在体内作用广泛,不仅为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调控所必需,且具有调节钾、钠和水代谢的作用,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

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和抗休克等作用。

一、适用范围
1.内分泌系统疾病: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替代治疗;肾上腺危象、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等紧急情况的抢救;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Graves眼病、激素类生物制品【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药物过敏的治疗等。

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判断肾上腺皮质分泌状况,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

2.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此类疾病种类繁多,达200余种,多与自身免疫有关,尤其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皆有自身免疫参与,常见的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病/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血管炎等。

糖皮质激素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之一。

3.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常需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为两种情况:一是治疗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是利用糖皮质激素溶解淋巴细胞的作用,将其作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分之一,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

5.肾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种肾小球肾炎和部分间质性肾炎等。

6.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肺炎,若伴有休克、脑病或其他与感染有关的器质性损伤等,在有效抗感染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中毒症状和器质性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等,也可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7.重症患者(休克):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但须结合病因治疗和抗休克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脑水肿等。

8.异体器官移植:用于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及治疗。

9.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种类众多,涉及多个专科,许多疾病如严重的荨麻疹等,需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10.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如急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脊髓损伤,急性脑损伤等。

11.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12.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二、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成正比,主要有:
1.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淤斑、类固醇性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加重)、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甚或骨坏死(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女性多毛月经紊乱或闭经不孕、男性阳萎、出血倾向等。

2.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3.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4.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5.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6.肌无力、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7.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

8.精神症状如焦虑、兴奋、欣快或抑郁、失眠、性格改变,严重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

9.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

10.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出现局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在面部长期外用时,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等。

1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定植、感染。

长期使用较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者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三、注意事项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
2.严重精神病史;
3.癫痫;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5.新近胃肠吻合术后;
6.骨折;
7.创伤修复期;
8.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
9.严重高血压;
10.严重糖尿病;
11.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
12.活动性肺结核;
13.较严重的骨质疏松;
14.妊娠初期及产褥期;
15.寻常型银屑病。

但是,若有必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才能控制疾病,挽救患者生命时,如果合并上述情况,可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密监测上述病情变化的同时,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库欣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肠道疾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的患者及近期手术后的患者慎用。

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有精神病倾向、青光眼、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重症肌无力、严重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感染性疾患必须与有效的抗生素合用,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儿童也应慎用。

(三)其他注意事项。

1.防止交叉过敏,对某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者也可能对其他糖皮质激素过敏。

2.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可酌情采取如下措施:低钠高钾高蛋白饮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加服预防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药物;如有感染应同时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扩散及加重。

3.注意根据不同糖皮质激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疾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糖皮质激素的品种和剂型。

4.应注意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近期使用巴比妥酸盐、卡马西平、苯妥英、扑米酮或利福平等药物,可能会增强代谢并降低全身性皮质激素的作用,相反,口服避孕药或利托那韦可以升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皮质激素与排钾利尿药(如噻嗪类或呋塞类)合用,可以造成过度失钾,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合用时,消化道出血和溃疡的发生率高。

四、分类及常用药物
(一)按作用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

短效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12小时;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作用时间多在12~36小时;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36~54小时。

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与体细胞进行气体交换,成为含氧少的静脉血,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室.
肺循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又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