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实验室检测

合集下载

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综述

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综述

用于测定感染动物的全乳样本 , 但此时试 验的敏感性将会降低。
而在实际操作 中, 在测定可能来 自上百头乳牛的桶装乳样本前 , 应先测定多个个体样本 以确定试验的敏感性 。对于桶装乳测 试 的低敏感性可通过提 高试验的重复率来进行弥补。OE规定 I
该 试 验用 于乳 牛及 小 型反 刍 动物 全乳 的测定 。 28 皮 内测试 .
补体结合试验 fF 用于检测 由抗布鲁 氏菌抗体激活的补 cD
体。 牛免疫球蛋白可激活 自身补体 IG和 IM。 g g 据资料显示该方 法的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较高t ̄ 2 。由于难以标准化 , 1 2 该试验逐渐
综上所述 , 目前传统的检测方法 , S T R T MR 、 F 如 A 、 B 、 T C T等
进 的 实验 室诊 断技 术 。 者认 为在 当前形 势下 , 笔 为有 效监 测地 区或 国 家的 布鲁 氏茵病 流行 情 况, 少经济损 失 , 有针 对性 地 、 减 应 有所侧 重地 选择 实验 室诊 断 方法 , 以保 障试验 结果 与 实际情 况一致相 符 , 而有效 地预 防与控 制布 鲁 氏茵病 。 从 关键词 : 鲁氏 茵病 ; 布 实验 室; 断 方法 诊 中图分类号 :851 ¥5 . 2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O6f 1)3 o7— 10一 7 9 O2o一 04 2 2
公 猪 的 / si变 型 2目 3u . s u 。由于 以上 方 法各 自的步 骤 不尽 相 同且 分
1直接诊断方法
1 染 色法 . 1
布鲁氏菌属球杆菌 , 0 长 . . i, 0 0 i, 常 6~1 n宽 . . n通 5 5~ 7 呈单个出现 , 有时呈两个 或多个存在 , 对弱酸有抵抗力 , 革兰 氏 染色呈红色。 该方法常应用于对流产物质 的分析 , 但不具有特异 性, 因为一些导致流产的病原体如猪流产嗜性衣原体( 过去称禽

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病的金标准诊断方法是通过分离和鉴定布鲁氏菌。

具体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步骤包括:
1. 临床症状分析:布鲁氏菌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乏力、头痛等,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骨髓、尿液、淋巴组织或其他体液或组织进行培养。

3. 分离布鲁氏菌: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无菌条件下的培养处理,将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4. 鉴定布鲁氏菌:通过对分离的菌落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嗜碱性试验、免疫荧光试验、PCR等,判断菌株
是否为布鲁氏菌。

金标准诊断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依据是从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中成功分离和鉴定出布鲁氏菌。

但由于布鲁氏菌的培养和鉴定过程较为复杂,诊断通常需要时间,并且技术要求高,因此常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诊断方法来综合判断。

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检查

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检查
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检查
布病简介
牛种
绵羊附睾种 Brucella
沙林鼠种
犬种
羊种 猪种
布病血清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保存及运输
1) 血清学诊断需要的标本类型为人及疑似动物 血清。
2) 使用负压采血管或注射器进行采集。 3) 分离到的血清存放到灭菌后的血清管内。 4) 两周内进行实验的血清可4℃冷藏保存。
• 检测试剂需使用R型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抗原。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虎红平板凝集抗原 (检测S型布鲁氏菌抗体的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和 R型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同时进行检测。
• 器材
试管凝集实验
小试管 试管架 诊断试剂
• 器材
试管凝集实验
加样枪
吸头吸头
操作方法
• 每份血清取6-8支小试管,放于试管架上。 • 血清稀释:第一管加入960ul生理盐水,其余各管
内,放到37℃温箱内培养。
运送
• 采集到的双相血培养瓶尽快送至贵州省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布病实验室,进行培养检测,检测结果 会在一个半月内反馈至县疾控中心。
• 血培养瓶的运输,不需要冷藏,常温运输。
谢 谢!
• 每个方格内加入布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30ul,备 检血清30ul。 注意:虎红平板凝集抗原使用前需充分摇匀。
• 使用牙签将两者混匀。 • 旋转摆动玻璃平板,室温5分钟之内观察结果。 • 每个平板需做阴、阳性血清对照,方法同备检血
清。
结果判断
阳性 阴阳性血清对照同时成立,本次实验成立。
阴性
• 因犬种布鲁氏菌为天然粗糙型,所以产生的血清 抗体为粗糙型布鲁氏菌血清抗体。
血清的反复冻融会引起布病抗体效价的降低 5) 检测后的血清-25℃冷冻保存。 6) 使用冷藏箱进行长距离运输。 注意:采集血清需使用红色或者黄色盖子的负压采

2023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查

2023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查

2023布鲁民菌的实验室检查布鲁氏菌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规定为强制报告的疫病,我国将真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人类布鲁氏菌病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

布鲁氏菌的致病性与侵袭力、致敏原、内毒素和在巨噬细胞中的生存力有关。

主要致病因子是内毒素。

布鲁氏菌具有致敏性,该菌进入集体,除诱发机体产生各种类型抗体外,还可刺湖几体产生明显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布病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

一、||备床表现人类布病一般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

个别病例潜伏期可长达1年。

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一般类似感冒。

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典型的波浪式起伏发热。

目前临床上多为低热,间歇热等。

同发热泪伴的症状是多汗,一般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黠。

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关节肌肉痛,在急性期常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慢性期疼痛局限于大关节。

真他症状和体征高乏力、精神不振、皮摩、肝脾淋巴肿大、皇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二、流行病学特征人类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牛、猪等,羊是人类布病最危险的传染源,牛是人群布病散发的主要传染源。

野生动物也可作为传染源,野生动物的布病感染是在自然疫源地内的野生动物之间相E传播,高的感染还和家畜再关。

人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通过皮肤接触、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

人感染途径与职业、生活习惯相关,苟明显的职业性。

实验室人员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我国自1905年来,累计已高29个省市区报告过布病,多见于我国东北、西北和内蒙的牧区。

三、防治原则布病的防治重点是控制和消灭病畜。

采取M检疫、免疫、捕杀病畜”三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擂施,通过加强对畜牧产晶的卫生监督控制布病的传染源,切断真传播途径;通过对易感人群和健康家畜接种疫苗预防布病的发生。

急性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期患者可采用特异性疫苗脱敏治疗。

四、生物学特征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柯氏染色呈红色,无鞭毛,无芽抱,不形成英膜。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0 引言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成员引起的最常见的细 菌性人畜共患病,感染包括狗、反刍动物、人类和海洋 哺乳动物等,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 道、皮肤、粘膜和气溶胶接触。家畜感染布鲁氏菌病后 其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会下降,母畜会流产、不孕、胎 盘滞留、死胎或弱胎,公畜会患睾丸炎、关节炎等,影 响畜产品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布鲁氏菌病 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分为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和分 子生物学方法等。
178
·2021.1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综述与专论 | Summarize and reviews
方法并研究了相应等试剂盒,用该试剂盒对1200份样品 进行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7.7%和95.5%, 解决了中国布鲁氏菌病间接ELISA试剂盒依靠进口的困 境。Wang[6]等建立了牛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的竞争 ELISA(c-ELISA)方法,并用该法与商业性c-ELISA试 剂盒、玫瑰孟加拉平板凝集试验(RBT)和微孔板凝集 试验做对比,检测6种常见交叉反应病原菌的高免抗血 清和110份临床牛血清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 性比商业性c-ELISA试剂盒和RBT更高,灵敏度与商业 性c-ELISA试剂盒一致。 2.3 荧光偏振试验
1 细菌分离培养
分离布鲁氏菌仍然被认为是诊断布鲁氏菌病的“金 标准”。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样本,包括流产胎儿、胎 膜、阴道分泌物、牛奶、乳房组织、乳腺和生殖器淋巴 管等,人类可以从血液、尿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出来。将 样品接种于布鲁氏菌选择琼脂上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再 根据其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脲酶和过 氧化氢酶试验、硫化氢的产生、抗布鲁氏菌单特异性血 清凝集试验、在无二氧化碳条件下的生长和碱性品红染 料的生长情况等进行生物分型。尽管使用了选择性培养 基改进布鲁氏菌的分离和鉴定,并且成功地研发出自动 化培养系统,但布鲁氏菌的分离仍然具有挑战性。这个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发展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在操作简便性、特异性、 敏感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布鲁氏菌病提供了有力支持。
02 试验材料与步骤
试验材料
布鲁氏菌抗原
搅拌棒 试管
试验血清 抗凝剂
试验步骤
1. 将抗凝剂与试验血清混 合,制备待测血清。
3. 用搅拌棒充分搅拌,使 血清和抗原充分混合。
试验应用
01
02
03
诊断布鲁氏菌病
通过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 布鲁氏菌抗体,用于诊断 布鲁氏菌病。
监测动物感染情况
对动物进行布鲁氏菌抗体 检测,了解动物感染情况, 评估疾病控制效果。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检测人群中布鲁氏菌 抗体阳性率,了解疾病流 行情况,为防控措施制定 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
血清标本采集
采集血清时,应确保血 液自然凝固,避免溶血
实验安全与防护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 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口罩、手套等, 以降低感染风险。
废弃物处理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 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微生 物的传播。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可疑
表示受检血清中存在低滴度的布 鲁氏菌抗体,需要进一步确认。
案例分析
病例一
患者A出现持续高热、多汗、关节疼痛等症状,经过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 ,结果为阳性,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经过及时治疗,患者A康复。
病例二
患者B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经过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果为阴性,排 除布鲁氏菌病的可能性。患者B按普通感冒进行治疗,症状逐渐缓解。
该准则规定了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应当遵守的通用规则,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布病检测方法

布病检测方法

布病检测方法布病,又称传染性淋巴结肿大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牛、羊、猪等家畜的慢性全身性感染,同时也可感染人类。

由于其临床症状多样化,且易被其他传染病所掩盖,因此对布病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布病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断两种。

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而临床诊断方法则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细菌培养方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通过将患者的血液、体液或组织样本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培养布鲁氏菌,然后观察培养物中是否有细菌生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获得布鲁氏菌的培养物,便于进一步的鉴定和药敏试验,但缺点是培养时间长,一般需要3-4周才能得到结果。

其次是血清学检测方法。

这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诊断布病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出患者对布鲁氏菌的特异性抗体,对于早期感染和慢性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另外,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逐渐应用于布病的检测中。

这种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体液或组织样本中的布鲁氏菌的DNA或RNA来进行诊断。

与传统的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相比,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早期感染和难以培养的情况。

除了实验室检测方法外,临床诊断方法也是布病检测的重要手段。

临床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来进行初步判断,如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及接触过疑似感染动物或其产品的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布病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断两种。

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而临床诊断方法则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

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细菌,可以引起布鲁氏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鲁氏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因此,对布鲁氏菌进行实验室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1.细菌培养:2.形态特性鉴定: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出来的菌落形态特征,如形状、色素、大小、透明度等。

布鲁氏菌菌落呈灰白色或乳白色,呈球形或卵圆形。

3.血清学方法:由于布鲁氏菌引起的感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包括流行病学调查、血球沉降反应(Widal试验)等。

Widal试验是通过实验室诊断布鲁氏菌感染的常规试验方法之一4.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目前检测布鲁氏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PCR、核酸杂交、扩增酶联反应(LAMP)等。

PCR是一种特异、灵敏、高效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扩增目标序列进行检测。

核酸杂交可以使用特异性探针与目标序列进行杂交,然后利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标记物进行检测。

LAMP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通过特异性引物和酶在等温条件下扩增目标序列,可以快速检测布鲁氏菌。

5.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流式细胞术等。

ELISA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免疫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异抗体来诊断布鲁氏菌感染。

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来分析布鲁氏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6.细胞培养方法:布鲁氏菌可以在特定的培养基中感染和繁殖宿主细胞,在细胞培养方法中利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细胞内布鲁氏菌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对于布鲁氏菌的生物学及宿主细胞的代谢和免疫反应研究非常有用。

综上所述,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形态特性鉴定、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细胞培养方法等。

不同的检测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综合应用可以提高布鲁氏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管凝集反应(SAT)
生理盐水稀释待检血清至 1:25、1:50、1:100、1:200, 1:400倍比稀释, 加入0.5ml抗原稀释液,摇匀,放 37℃温箱中24小时观察结果。判定结果:每次需配制抗原比 浊管作为判断依据。凝集价在1:100(++)以上者为阳性, 1:50(++)为可疑。 可作为布氏菌病早期诊断及确诊实验,每份待捡血清需作1 个血清对照,以排除血清的自然凝集。
作为单一的实验方法是不完善 的,阳性时有诊断意义,阴性时不 能排除前带及封闭现象的可能,结 合其它方法判断。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所用抗原是用虎红(四氯四碘荧光素)色素染成的一种酸性 抗原,具有克服非特异性反应,对检查小分子抗体IgG较 为敏感的特点。 在清洁的玻片上加0.03ml的受检血清,然后再加入上述 标化抗原悬液0.03ml,使充分混匀,在4分钟内观察结 果,以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为阳性。可作为初筛实验。
验(玻片、试管法) 3.染料抑菌试验(纸片法)
4.硫化氢试验(醋酸铅) 5.噬菌体裂解试验(BK2,Tb:0和4两个稀释度) 6.全自动生化仪鉴定(鉴定到种)
阳性血清玻片凝集
H2S产生试验-醋酸铅滤纸条与培基斜面平行
染料抑菌噬菌体裂解试验
Vitek2 Compact
GN卡
2、布病血清学检测
全血玻片凝集反应
在一张清洁的破片上加1滴赫德逊氏反应抗原,然后在抗原 上加1滴受检血液或关节腔内积液,可用加样器吸头使其混 匀,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促进反应,在8分钟内观察结 果,凡在此时间内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可作为初筛实验。
3、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
核酸DNA的提取 DNA试剂盒提取法 水煮法 属水平 BCSP31基因PCR方法,223bp B4:5`-TGGCTCGGTTGCCAATATCAA-3` B5:5`-GCTTGCCTTTCAGGTCTG -3`
种水平的鉴定(AMOS-PCR)
⑴ B. abortus-specific primer :
A: 5`-GACGAACGGAATTTTTCCAATCCC-3` ⑵ B. melitensis-specific primer :
M: 5`- AAATCGCGTCCTTGCTGGTCTGA ⑶ B. ovis-specific primer :
血平板
布氏琼脂
可培养标本类型
可疑病人血液、尿液、乳液、脑脊液、关 节液、滑囊液
多采用血培养
血培养 无菌采血4~5ml静脉血接种双相培养基或血液增菌瓶。双相 培养基轻轻混合倾斜,血液均匀分布在琼脂面上,37℃培 养,血液增菌瓶混匀直接培养。普通培养箱和CO2培养箱(5%) 各一瓶。3天后观察结果,若可疑阳性,进行纯培养鉴定,30 天不生长为阴性。
肝汤琼脂或胰蛋白胨琼脂上,菌落圆形光滑、初无色透 明,后渐浑浊而带灰白甚至灰黄色;菌落的发育大小常差 异较远,小者直径约0.1mm,大者可达2-3mm。在马铃 薯培养基上,菌落常现微棕黄色。布氏琼脂上的菌落无色 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轻微浑浊,久后形成粘稠沉淀, 液面无菌膜,陈旧培养物有时可形成菌环。
布鲁氏菌实验室检测
微生物室 2013年8月 蚌埠
1、布鲁氏菌分离培养(抗原) 2、布病血清学检测(抗体) 3、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菌株分型) 4、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质量控制
1、布鲁氏菌分离培养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无鞭毛, 不形成芽孢,一般无荚膜,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 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该菌传代培养 后渐呈短小杆状。
试管凝集反应(SAT)推荐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推荐 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推荐 布氏菌素皮试试验(疫情,必要时) 全血玻片凝集反应(操作较RBPT难) 补体结合试验(复杂,敏感度低) 乳胶凝集试剂(敏感性差,较贵) 乳环凝集实验(局限性大) 金标检测(假阳性高,较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G、IgM,可参考用)
布氏菌素皮试试验
①机体接触过抗原,处于敏感状态,可以直接检查。②变态 反应原是由菌体提取的、以蛋白为主的生物性抗原。③皮内 注射抗原后,反应出现迟缓。一般在6小时以后局部开始浸 润,表现为红、肿。④不能在同一机体重复,有时出现假阳 性、假阴性。
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原理: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 不完全抗体虽可与相应抗原结合,但不出现可见的反应。将 含有不完全抗体的人血清球蛋白作为抗原,注射于另一种动 物(常用家兔)制成抗此球蛋白(抗IgG、IgA及19M)的抗体。再 将此抗球蛋白抗体加入抗原与不完全抗体复合物中,即可出 现可见的凝集反应。 ①试管凝集阴性 ②Coomb玻片反应阳性 ③Coombs试管凝集计算效价
尿液培养 用无菌的导尿管将尿液导入无菌容器中,为提高检出率,可 在尿液中加入1%~3%的高价血清,混合后37℃温育2h,高 速离心沉淀,取沉淀物0.5ml接种琼脂平板培养。 乳液、脑脊液、关节液、滑囊液培养 液体标本直接接种到琼脂平板或斜2.特异性血清阳性:(A+M)、A、M、R血清凝集试
布鲁氏菌属于布鲁氏菌属(Brucella) 、 布鲁氏菌种((Brucellae)。目前按照国 际分类标准,分为10个种19个生物型。常 见的有牛(B. abortus) 、羊(B. melitensis)、猪 (B. suis)、犬 (B. canis)、绵羊附睾(B. ovis)布鲁氏菌。
布氏杆菌为需氧或微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 PH为6.6-7.4,牛种部分型别、绵羊附睾种布氏菌需在510% CO2 条件下生长,初代分离菌株最好在CO2 条件下培 养。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需用肝汤、胰蛋白胨肉汤、 马铃薯培养基、巧克力平板或特制的布氏菌培养基上生长。 此菌生长缓慢,初代培养常需5-10天甚至20-30天可见生 长。不过实验室长期传代保存的菌株或增菌液,培养2472h即可生长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