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年级第一次会考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1.史学家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它却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
”材料主要表明A.儒学与政权实现了结合B.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C.儒学的政治色彩渐浓D.儒学便于巩固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儒学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
……但实际上他却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说明儒学承了皇权实现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的工具,其政治色彩逐渐浓厚,故C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是儒学与政权实现了结合,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是儒学便于巩固封建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无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
这表明陆九渊A.主张亲身探究万物之理B.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承认万物是客观存在的D.反对过多地研读诗书【答案】B【解析】【详解】陆九渊是心学代表人物,强调发明本心,而不是向外探求天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朱熹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C项是唯物主义观点,C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反对多读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名师辅导材料】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A.仁B.礼C.孝D.忠2.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
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
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
该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3.春秋时期,有学派主张不用进步的器具,不用舟车,没有战争,结绳记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该学派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4.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B.人性本善C.推行“仁政”D.克己复礼5.“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仁政”学说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C.墨子“兼爱”思想D.庄子“齐物”观点6.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不合时宜 B.礼法并用 C.厚古薄今 D.源远流长7.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B.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8.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C.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9. 《韩非子》载:“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
【历史】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班测试一(第四分册第一单元)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班测试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最大意义。
所以“分水岭”的含义是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 美洲B. 非洲C. 亚洲D. 大洋洲【答案】C【解析】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这里就是印度。
3.1522年9月6日,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给远航归来的勇士,他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以下属于这次远航经历的是A. 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B. 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C. 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D. 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可知,材料内容指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是哥伦布,故A选项错误;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的是迪亚士,材料内容指的是麦哲伦,故B选项错误;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1.C2.B3.D4.D5.B6.C7.D8.A9.A10.B11.D12.B13.B14.A15.D16.C17.B18.A19.B20.B21.C22.D23.B24.C25.D26.D27.D28.C29.B30.D31.(1)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2分)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
(2分)卢梭:反对君主专制;(2分)提出依照社会契约原则结成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理想。
(2分)(2)理由: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2分)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2分)史实: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2分)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欧洲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分)32.政治转型:通过革命方式(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4分)思想转型: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为革命提供理论根据,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的政治构想;(4分)经济转型:工业革命开展和深入,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4分)33.(1)内涵: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2分)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2分)(2)不同:内涵不同:中国的民本思想家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2分)西方主权在民思想更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
(2分)本质和目的不同:中国的民本思想本质是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的,主权在君,目的是使人民顺从君主的统治。
(2分)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目的是限制主权者的权力,建立民主政治。
(2分)答案第1页,总1页。
四川省2019年高中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四川省2019年高中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564ff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6.png)
四川省2019年高中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墨子B.荀子C.孟子D.韩非子2.图1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3.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
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A.176年B.177年C.226年D.227年4.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
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A.发明了指南针B.改进了造纸术C.发明了火药D.改进了印刷术5.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
书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中国探险家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这里的“探险家”是指()A B C D6.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和西北边疆的管辖。
下列相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顺治帝册封五世班禅B.康熙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C.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D.乾隆帝打败了漠西蒙古噶尔丹的进攻7.“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
”“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
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
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戊戌变法中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9.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后,绘制了一幅以慈禧太后为主角的漫画(图2)。
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清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D.清政府坚定支持义和团反帝斗争10.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孔子说:“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
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2.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 进步史观B. 天命史观C. 循环史观D. 英雄史观3.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董仲舒意在强调()A. “天人合一”思想B. “君权神授”思想C. “天人感应”思想D. “弃恶从善”思想4.汉初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黄老学说,“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经济上较为开放。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国家强化统制经济的力度,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
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正确的是A. 汉代长期奉行黄老无为学说B. 汉武帝时民间经济无自由度C. 汉代官方统治思想不断调整D. 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5.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
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
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
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
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
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A. 知行并重的关系B. 只格一物便通万理C. 认识的渐进性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6.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一)历史(选修)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人在攻灭了夏之后“因于夏礼”,继承了华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壮大;起源于白狄的周在取代商以后,自称夏人之后,是中原文化正统,将自己族群与四周“蛮夷戎狄”区分开来。
这种做法旨在()A. 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 确立起民族融合的观念C. 形成华夏同源的文化心理认同D. 加强宗族文化传承意识2.《仪礼•丧服传》指出:“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也。
若公子之子有封为国君者,则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也。
”这反映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这反映出()A. 诸侯兼并战争的破坏性B. 战国时期时局的混乱性C. 建立专制集权的必要性D. 秦统一全国具有可能性4.先秦时期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其祭祀的对象。
”这实质上表明()A. 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 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 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 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5.“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B. 世袭制度C. 大一统制度D. 郡县制度6.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
2019-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中学业⽔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2019-2020年⾼中学业⽔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考⽣注意: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部分为选择题,第⼆部分为⾮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律不得分。
第⼀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1.下图勾勒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个不同阶段。
其中与③和④相对应的分别是A.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B.奴⾪社会和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D.奴⾪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2.世界三⼤宗教都起源于A.⾮洲B.亚洲C.美洲D.亚洲3.古希腊⼈在许多⽅⾯都胜古罗马⼈⼀筹,除了A.哲学B.⽂学C.艺术D.法律4.13世纪左右,西欧确⽴了除国王外,贵族和市民阶层也能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体制。
这⼀体制是是A.共和制B.君主⽴宪制C.等级君主制D.君主专制5.历史学家将商代的历史视为“信史”的依据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青铜⼯艺⽇臻完善C.⽂献与⽂物相互印证D.国家特征已经形成6.“仁者爱⼈”、“⼰所不欲,勿施于⼈”的主张出⾃A.孔⼦B.韩⾮⼦C.⽼⼦D.董仲舒7.东汉末年,皇权⽇趋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战争冲击B.地⽅豪强势⼒膨胀C.外族⼊侵频繁D.“柔道”政策影响8.体现“汉化风⽓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A.靖康之变B.清军⼊关C.唐蕃联姻D.孝⽂帝改⾰9.如果要求你在以上书⽬中找出述及鸦⽚战争的著作来阅读,应选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使古代中国⼈⾛上读书——考试——做官这⼀⼈⽣轨迹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推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11.“省“作为我国地⽅⼀级⾏政区的名称沿⽤⾄今,他最初设⽴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2.在中国古代,作为⼀种怀柔远⼈和展⽰天朝威仪的对外贸易活动是D.民间贸易13.“中国王朝最后的盛世”指的是A.⽂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14.表⾯上它是希腊罗马⽂化的再⽣,实际上它是欧洲⽂化的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年级第一次会考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
”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C.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管理
3.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4.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5.“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其中罗马的“伟大”是指
A.议会制度
B.专制制度
C.法律制度
D.邦联制度
6.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D.执政官制度
7.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在()
A.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8.(2011年江苏会考28题)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
下列有关近代
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